close

1975 大白鯊 Jaws ( 導演 )

jaws_ver2

拍攝花絮

·在試制期間,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隨同而來的還有好友馬丁·斯科塞斯、喬治·盧卡斯和約翰·米里烏斯,他們一起參觀了特效工作室。著名的大鯊魚布魯斯正在建造當中。盧卡斯想看清楚它是如何運行的,就把自己的頭伸進鯊魚的嘴巴里。為了開玩笑,米里烏斯和斯皮爾伯格悄悄留進操作間把鯊魚的嘴巴關上,盧卡斯的腦袋卡在了裡面。然而,很不幸的是,彷彿是為了應驗製造過程中將會遇到的技術上的問題一樣,大鯊魚出故障了,盧卡斯一直被大鯊魚含在口裡。當斯皮爾伯格和米里烏斯最終把他解救下來的時候,三個男人火速逃離了工作室,唯恐他們會把毀壞產品的罪過降落在自己頭上。
·雖然對外宣稱在影片中不用大牌明星,斯皮爾伯格還是考慮過請李·馬文出演昆特。馬文對於他的好意表示感謝但還是說與其答應不如去釣魚。
·除了眾人皆知的大鯊魚綽號布魯斯之外,當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因為這個機械製造的大魚感到惱羞成怒時,就把它稱之為“巨型的白色人渣”(the great white turd)。
·在最近的一本傳記中斯皮爾伯格提到在電影拍攝期間得到了羅伯特·杜瓦爾的極大鼓勵。為了回報,斯皮爾伯格想在電影中給他一個角色,但他拒絕了,因為不想讓自己的名氣變得太大了。
·昆特的船庫建在瑪撒的葡萄園一個荒廢的空地上。城市理事會要求影片製片方簽署一則協議,承諾電影拍攝完,會拆毀它,並對所有的碎片當成垃圾進行妥善處理。
·當試映觀眾看到在船底部的漏洞裡出現一個被鯊魚咬死的犧牲者的頭顱時,發出了尖叫。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在剪輯師弗娜·菲爾德家的游泳池裡重新拍攝了這一場景。因為他想讓觀眾“更大聲地尖叫”。
·影片中布洛迪的狗實際上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自己的愛犬。
·作曲者約翰·威廉姆斯,在1976年奧斯卡頒獎晚會上,擔任現場樂隊指揮。當宣布他贏得了奧斯卡最佳音樂獎時,他必須跑出指揮台去領獎,然後再回到原位繼續指揮樂隊。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對電影最擔心的,不是機械制的鯊魚的外形或者是表演,而是攝影機被島上的美景吸引住,搶了影片的風光。
·根據本片的記錄片可知,夜晚場景中,布洛迪裝好他的左輪手槍向天空中的星星射擊這段,完全是真實的,並沒有經過光學效果處理。
·第一個簽約的演員是扮演艾倫·布洛迪的洛林·加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定下她的原因是,看了她在電視劇《鬼頭神探》The Marcus-Nelson Murders (1973)中的演出後,認為她的表演十分自然。

IMG_2480.JPG 

穿幫鏡頭

·連貫性:當布洛迪和他的妻子在沙灘上懶洋洋地躺下時,他的手錶不見了。
·連貫性:鯊魚拖著的船的碎片,在水上漂浮的時候,和之前看到的從船上分離出來的碎片不是同一塊。
·連貫性:當布洛迪第二次和別人共住,正為此抱怨的時候,他的香煙沒有點上。後來鯊魚出現了,他回到船艙,他的香煙是點著的。
·當昆特在鯊魚的嘴裡,可以看到一張白色的墊子放在他的下面,一來保護他,還可以使他更舒適一些。
·發現錯誤:在電影快要結束的船上,當鯊魚從後面右邊的水上出現時,有一個後船的中景鏡頭。如果觀眾仔細看,就可以發現在它離開水面的時候,鯊魚模型下面有一個機械輪子,就是用這個來驅動模型的。
·連貫性:三個人夜晚在奧克船艙上,昆特在稍前的地方靠著桌子,並且喝著一些飲料。在下一個鏡頭中,當布洛迪感到他頭上的傷口疼時,昆特轉過身來朝著他的座位的後背靠著,但在接下來一個昆特的鏡頭里,他再一次回到了第一個鏡頭中靠著的位置。
·聲音不同步:當老漁夫沖他的朋友大喊游得快點不要回頭時,他的嘴巴並沒有像他說的那樣運動得那麼連貫。
·把已經破壞的籠子提升起來時,昆特正在向布洛迪走過去站在他旁邊。可以在樓梯後面的窗戶上看到一個工作人員的頭反射的影子。
·事實錯誤:當布洛迪穿過阿美提,那裡的樹葉光禿禿的,當時是6月份。
·船的引擎壞了,霍普告訴布洛迪和昆特,他要到鯊魚籠子裡看看,可以發現在他後面的窗戶上有一個麥克風的影子,正從左邊移動到右邊。
·事實錯誤:從第一隻鯊魚嘴裡出現的那塊路易絲安娜州執照圖版,上面寫著“Sportsmen's Paradise”(運動員們的天堂),實際上正確的提法是“Sportsman's Paradise”(運動員的天堂)。
·角色造成的錯誤(也有可能是電影製作者有意為之),為了消磨在船上的時間,布洛迪試著學習如何綁帆角索,他背誦的方法是錯誤的。

p1806359377

幕後製作

《大白鯊》改編自彼得·本奇利的同名小說,製作人理查德·D·扎努克和大衛·布朗為取得小說改編拍攝權支付了25萬美元。本奇利的小說根據發生在1916年夏季的真實事件創作而成,當時曾有4人在新澤西海岸因鯊魚襲擊喪生。雖然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並非是本片導演的最初人選,但兩位製作人最終決定和他簽約,當時斯皮爾伯格執導的第一部院線片《橫衝直撞大逃亡》還未上映,而該片同樣由扎努克和布朗擔綱製作人。當起初買下改編拍攝權時,兩位製作人曾保證要讓本奇利完成劇本初稿,在決定退出之前,本奇利已經完成了第三稿劇本。不過製作人和斯皮爾伯格都對劇本非常不滿,於是找來了托尼獎及普利策獎得主霍華德·塞克勒。斯皮爾伯格後來還曾向編劇卡爾·哥特列布徵求意見,後者在影片開拍後重寫了大多數場景,而約翰·米利厄斯則負責潤色對白。雖然片中昆特關於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巡洋艦的獨白該歸功於誰曾引發爭議,但斯皮爾伯格巧妙的將其稱作是米利厄斯、塞克勒和演員羅伯特·肖的合作產物。

影片劇組共製作了3條機械鯊魚:一條是完整模型,用於拍攝水下鏡頭;其餘兩條則分別暴露出兩側內部的機械結構,用於拍攝側面鏡頭。整個製作過程由影片藝術指導喬·阿爾夫斯和特效技師鮑勃·麥特伊(Bob Mattey)負責監督,完工之後,所有模型被運到拍攝地,由於從未下水測試,所以完整模型一下水便沉入了海底,後來劇組求助於潛水員才將其打撈上岸。

影片外景在馬薩諸塞州的瑪莎葡萄島拍攝完成,當地海床含沙量很高,便於穩定操作機械鯊魚。儘管如此,影片拍攝仍然麻煩不斷,導致拍攝預算嚴重超支。拍攝海上場景時,往往會有帆船闖入畫面、攝影機被打濕、船隻下沉等意外情況,所以拍攝進度一再延誤。機械鯊魚也經常出故障,因為海水會腐蝕內部零件。不過,拍攝進度的延誤也對影片起到了積極作用:漫長的拍攝週期讓主創人員有時間不斷完善劇本;而故障頻出的機械鯊魚更迫使斯皮爾伯格不得不採用大量暗示手法。比如片中多用漂浮不定的黃色浮筒來表現獵鯊場景,這種被動的局限無疑增強了懸念,影片由此被賦予了希區柯克式的風格。

片中胡珀在沉船殘骸中發現又一具屍體的場景是在影片試映後補拍的,斯皮爾伯格希望再讓觀眾驚呼一次,於是自己出資3000美元拍攝了這段場景。片中出現真鯊魚的畫面由澳大利亞鯊魚及潛水專家拍攝,為了襯托出鯊魚的巨大體形,劇組使用了一隻微縮鯊籠,讓侏儒演員置身其中。按照劇本原有的情節設置,鯊魚將殺死鯊籠中的胡珀,但在拍攝期間,一條被鯊籠圍欄困住的鯊魚撕碎了鯊籠,值得慶幸的是,當時鯊籠中沒有演員,經歷了這次有驚無險之後,主創人員決定讓胡珀倖存下來。

《大白鯊》是應用“大規模上映”發行概念的第一部電影,所以它在電影發行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在《大白鯊》上映之前,所有電影的公映過程都相當遲緩,發行商通常先在大城市的部分影院上映,如果影片票房不錯,發行商才會在更多城市大規模上映。 1975年6月20日,《大白鯊》在全國406家影院同時上映,這在當時可謂盛況空前,發行方明顯下對了賭注,因為該片一舉創下了1億美元的票房紀錄。到7月25日,放映《大白鯊》的影院已增至675家。最終,影片的全球票房高達4億7000萬,這一紀錄直到兩年後才被《星球大戰》打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史蒂芬·史匹柏
    全站熱搜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