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27小時 127 HOURS
導演 丹尼鮑伊
監製 克里斯蒂安·科爾索 約翰·史密森 丹尼鮑伊 夏朗·卡普爾
劇本 丹尼鮑伊 賽門·鮑弗伊
主演 詹姆斯·法蘭科
配樂作曲 A·R·拉曼
攝影 安東尼·多德·曼托 恩里克·查迪亞
剪輯 喬恩·哈里斯
製片商 Film4 Productions
片長 94分鐘
產地 美國
語言 英語
本片是《貧民百萬富翁》導演丹尼鮑伊最新作品,獲得第68屆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提名,改編自登山家艾倫羅斯頓真實登山涉險傳記《在岩石與險境間》,導演以半紀錄片式的手法,演繹作者與死神搏鬥的127小時。
艾倫羅斯頓(詹姆斯法蘭科飾)是一位登山家,於2003年在美國猶他州荒野地區Robbers Roost攀高探險,意外墜落峽谷遭到巨大圓石壓住手臂,在接下來關鍵的127小時裡他必須想辦法自救,他決定用刀割斷自己的手臂,再向上攀爬65呎(將近20公尺)的岩牆,並且獨自步行了8英哩(12,874公尺),直到被眾人發現送醫急救。
片中並穿插了他審視和家人、朋友、女友的相處,以及意外發生前跟初識的兩名女單車手玩樂的片段,導演經由這部電影,闡釋面對人生關鍵時刻的勇氣與意志力。
片中配樂由《貧民百萬富翁》寶萊塢電影音樂教父AR拉曼(AR Rahman)操刀,透過印度風格的電子音樂氛圍,跟吉他撥絃、鼓樂、打擊樂器、弦樂與柔雅人聲吟唱的配搭,塑造宛如置身冥想空間的美麗意境,片中空靈主題曲『If I Rise』由英國知名女歌手Dido(蒂朵)主唱。
2003年4月的某個週五夜晚,廿六歲的艾倫羅斯頓開車到猶他州,準備利用週末在大峽谷國家公園痛快地登山。
六天之後,他踏出大峽谷,帶來最不可思議的求生故事,敘述人類面對險境的求生意誌有多堅強。
許多人都聽過羅斯頓在野地如何度過這可怕的127個小時,他的手被大塊落石壓住,存糧與水都即將用盡,最後是他發揮極大勇氣才脫困。這些人都不免納悶:
在這個棘手的困難時刻,他的心路歷程是什麼?
在這麼痛苦的情況之下,他怎麼還有求生意志?
為了活下去,我也會做同樣的事情嗎?
這也是《貧民百萬富翁》製作團隊的疑問,導演丹尼鮑伊、製片克里斯丁寇森與編劇賽門鮑弗伊再度合作。在羅斯頓發人省思的故事中,鮑伊還看到另一個機會,也就是透過第一人稱的敘述,更能牽動觀眾的情緒,隨著羅斯頓從絕望到重拾求生意志,做出似乎不可能的決定之際,體會他的幻想、夢想、記憶、悔恨與靈感。
「我想帶領觀眾與艾倫一起進入大峽谷,並且在艾倫脫困之前,都要讓他們和他感同身受,」導演解釋道。 「當然,我認為這是戶外求生的精采故事,然而背後還有另一個意外的層面。儘管艾倫活下來的故事相當不可思議,除了他自己有過人的勇氣之外,他還發揮了驚人的生命力,我們希望在大銀幕上捕捉到這一點。艾倫在峽谷孤立無援時,想到社會人群,因此才有這麼震撼的故事。」
鮑伊又補充,「人們聽到這個故事,通常會說,『噢,我不知道自己有沒有那種能耐。』但是為了這麼美麗的人生,為了一路走來的努力,我們每個人都會想辦法活下去。我認為,艾倫那六天在大峽谷中突然徹底體認到生命的價值。這部電影要傳達的概念之一,就是他在峽谷時並非真的孤單無緣。表面看來,他的確是自己面對困境,但是他認識、深愛或渴望的人的精神都與他同在。這點才讓他咬牙撐下來,我們希望在片中傳達這份心情。」
鮑伊非常明白,他的目標似乎緣木求魚,「我們要拍動作片,主角卻動彈不得!」
男主角被卡在只有幾呎的空間之內,多半情節都在他腦中演練,怎麼會有動作可言?
「我有自信拍出在視覺與情感方面都讓人感到發自內心,並且深感共鳴的電影,觀眾絕對會沉浸在這個故事裡,就像艾倫迷失在峽谷中一般,」鮑伊說。
製作團隊認為,只有一個演員有足夠的說服力。 「詹姆斯有非凡的技能,」鮑伊說,「而我們最需要這點,因為《127小時》幾乎是一人電影。不過詹姆斯的能耐不止於此,無論交給他心理或體力層面的挑戰,他都勇於接受。他飾演這個角色絲絲入扣,而且就某個程度而言,甚至完全融入角色,這部電影說的不僅是羅斯頓的經歷,也是法蘭柯的故事。」
鮑伊與鮑弗伊之所以這個案子有興趣,就是因為這個故事與先前的《貧民百萬富翁》南轅北轍。先前是在超大的孟買拍攝,這次則是在偏僻的峽谷,而且空間之狹小,幾乎僅容一人通過。
鮑弗伊表示,「上次是在孟買人群中拍片,四周大概有十億人,這次卻是附近毫無人煙,兩者大不相同,也是絕妙的挑戰。兩部電影截然不同,卻都得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從《野性的召喚》到《攀越冰峰》等片都是描述人類在大自然中發揮極限,但是《127小時》還打破傳統,不只慶祝個人的勝利,也謳歌生命的可貴。
「艾倫受困之際,完全遠離人煙,卻也是在當時才明白,他其實非常重視他所丟下的親朋好友。這次意外讓他發現自己與奧妙生命的關係,愈發刺激他的求生意志。」
艾倫羅斯頓
丹尼鮑伊一聽到艾倫羅斯頓的故事,便把羅斯頓的著作寄給《貧民百萬富翁》的製片搭檔克里斯丁寇森,然而寇森坦承,他並非立刻就產生興趣。
「我放下書,心想,這個故事真了不起,不過肯定無法拍成電影…我也是這麼告訴丹尼,」他追憶。 「然後丹尼送來劇本,雖然只有六頁,卻點出他要如何敘述這個故事,而且充滿絕妙的轉切鏡頭與畫面的點子。我看過之後立刻改變心意,說,『好啊,來拍吧。』這是敘述故事的莫大挑戰,但是丹尼找到辦法,利用第一人稱敘事,讓電影分分秒秒都不失刺激,又能讓人得到心靈上的滿足。」
記錄片製片約翰史密森(John Smithson)握有羅斯頓的電影故事版權,寇森到倫敦會見史密森,最後兩方達成協議,史密森也成了本片製作人之一。
鮑伊立刻著手寫完整的劇本,並且完成兩份草稿,才偕同寇森找上《貧民百萬富翁》的編劇賽門鮑弗伊。
艾倫羅斯頓毫無保留,他困在峽谷中曾想過自己可能身亡,便錄製遺言錄影帶給親友,他也大方與導演與編劇分享那段畫面。 「那段畫面對我們或法蘭柯而言都有莫大助益,」鮑伊說。
羅斯頓表示,「和丹尼合作是不凡的經驗。他有洞察力又有創造力,此外也很明白這個故事有多私密。他在我們初次見面前已經做了許多功課,我也很感謝他把我當成團隊的一份子。無論重寫腳本、開會、與演員見面,他都很重視我的意見,頗令我意外。」
羅斯頓提供許多當時對抗死神的細節,從他如何用繩索入睡,到如何儲存尿液當水喝等不一而足。 「我們希望忠實呈現艾倫受困的細節,」製片寇森表示。 「因此我們找來當時他背包中的設備,同等量的水,同樣鈍的刀子,總之忠實將當時的求生方法搬上大銀幕。我們自認不可以也不應該竄改這些元素。」
「艾倫自認是獨行俠,然而他之所以想活下去,就是為了親友,為了人們,為了這個社會;我認為這是本片的主旨。艾倫在片中終於碰到救難者時,他說,『我需要幫忙。』沒錯,他需要,我們都需要。所以我們才是群居動物,」鮑伊說。
羅斯頓認為,鮑伊切入這個故事的角度正是把那六天搬上大銀幕的唯一方法。 「雖然孤立無援,但是我試圖透過回憶、幻想,甚至靈魂出竅的體驗,重新與我深愛的親友建立關係。其實這種經驗相當詭異,因為當時我已經脫水,渴睡又絕望。這些外在因素不斷掀開我心裡的各個層面,最後只剩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聯繫,」羅斯頓說。 「丹尼卻可以把這些經驗呈現在片中。」
羅斯頓自救脫困的那天對他而言的確是另一個起點。片中有個令人震撼的場景是艾倫本人的經歷,他當時曾在幻覺中看到不確定的未來,看到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電影拍攝期間,這個預言也成真,因為羅斯頓的長子來到人世。
這次的經歷,以及此事如何改變一切,永遠都會讓羅斯頓心存敬畏。 「那是個分水嶺,我的人生就分為藍約翰峽谷之前,以及那天之後。那件事也是我此生莫大的福氣。」
詹姆斯法蘭科邁入峽谷
打從一開始,丹尼鮑伊就知道飾演艾倫的男主角必須與眾不同,不只要演技精湛,還要有過人的體能。這個演員不只要能一人獨撐全場,還得在非常狹隘的空間中工作,心理必須承受莫大壓力,還必須讓攝影機捕捉到他最原始的情感。畢竟當時艾倫一無所有,連移動的能力都被剝奪,只能檢視赤裸裸的自己,探索自己的渴望。
因此鮑伊希望男主角對艾倫的人格能有獨到的見解,此人必須熱愛大自然,有莫大的膽量,也要有自省的能力。詹姆斯法蘭科就有這樣的特質,而且還具備精采的演技,才能迅速成為他那個世代的實力派演員。此外,法蘭科最近攻讀哥倫比亞大學的碩士班,也已經申請到耶魯的博士班。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在大自然,我很欣賞丹尼用完全不同於其他導演的方法拍攝。多數人會表現出大自然的緩慢步調,他則是賦予大自然某種精采的都會脈動與氛圍,」法蘭科指出。
「這個角色挑戰死神,而且艾倫一定明白,他有可能為了脫身而喪命。就我看來,這部電影的宗旨在於描述人們孤立無援,害怕痛苦之際,如何檢驗自己的生存意義。」
拍攝花絮
·影片原型阿倫·羅斯頓被卡在峽谷時,曾經給自己拍攝了一天的生活日記。這份影像他只向他最好的朋友,以及家庭成員展示過,他甚至將其存放在銀行的地下金庫以保障其安全。不過在本片開拍前,丹尼鮑伊和詹姆斯·弗蘭科有幸獲准觀看這段記錄,以便他們可以真實準確地在電影中描繪阿倫·羅斯頓當時的處境。
·本片於2010年9月12日首映於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據說由於一些如截肢這樣的血腥鏡頭,導致當時很多觀眾作嘔,乃至當場暈了過去。而在Telluride電影節上,有兩位觀眾看完影片後也進了醫院,一位被診斷有暈厥反應,另一位被診斷為受驚過度,而兩人都是在觀看了片中“截肢手術”場面後產生了上述反應。
·本片將會出現Phish樂隊的原聲,因為這是阿倫·羅斯頓最喜歡的樂隊,丹尼鮑伊還專門徵求了羅斯頓的意見,他希望哪首Phish的歌出現在影片中,阿倫·羅斯頓選擇了《Sleeping Monkey》。
幕後製作
丹尼鮑伊奧斯卡後捲土重來
自從攜《貧民窟的百萬富翁》(2008)摘得奧斯卡後,這兩年丹尼鮑伊彷彿就從世界影壇沒了踪影,難道丹尼鮑伊想休個長假?當然不是,作為英國知名導演,丹尼鮑伊總是試圖不斷挑戰自我,包括導演風格,包括影片類型,比如這次,他以強烈的興趣完成了表現登山者阿倫·拉斯頓傳奇的斷臂求生故事的任務,驅使他這樣做的除了為拉斯頓的精神感動外,重要的一條還在於,他也很有興趣拍攝一部相當的時間都沒有對話的電影。真實事件改編、戲劇化的劇情、真實感的表演,種種因素都讓人揣測,積聚了兩年能量的丹尼鮑伊是不是又要獻上一部奧斯卡級別的新片。
實際上,丹尼鮑伊早就就想將阿倫·拉斯頓的故事搬上銀幕,為此,他足足準備和等待了近四年的時間。鮑爾為這部電影先寫了一個梗概和設想,接著,西蒙·比尤弗伊完成了這個劇本。儘管本片講述的是一位發生於美國的故事,但是鮑爾稱這部影片在風格上是一部“非常英國的電影”,同時稱之為一部極具個性的“關於一個不能動彈的傢伙的動作電影”。 2010年3月,本片在阿倫·拉斯頓真實被困的猶他州開始拍攝,到了當年6月,本片即完成拍攝工作,進入後期製作。在拍攝過程中,攝製組也遇到了很多挑戰,最典型的要數那後來逼真的嚇暈觀眾的“截肢手術”場面了,對於攝製組負責化妝的托尼·加德納來說,雖然長期以來都負責為恐怖電影製造血腥場面的化妝效果,但是製造如此真實效果還是非常困難,他與他的團隊研究了這樣的手術在醫學上精準到每一分鐘的細節,並在最後的拍攝中完美採用。正是這種嚴謹和精益求精的精神,本片在各種細節上都還原了當時阿倫·拉斯頓所經歷的場面,也更能帶給現場觀眾有力的代入感。
弗蘭科的非常規拍攝經歷
自從傳出《127小時》將要開拍的消息後,關於本片主演的傳聞也此起彼伏,在2009年9月,曾經傳出希里安·墨菲是鮑爾的第一人選。但是很快在2010年1月,瑞恩·高斯林又成為了勢頭最勁的拉斯頓扮演者人選,不過最終拿下這個角色的還是詹姆斯·弗蘭科。 2010年對於弗蘭科來說可謂表演上的重大突破之年,也可能是收穫之年,他扮演了兩位傳奇人物,一位是他在《嚎叫》(2010)中扮演大名鼎鼎的文化英雄金斯堡,另一位就是本片的主角,平民英雄阿倫·拉斯頓了。儘管不必真的像拉斯頓一樣被卡在山谷中一百多個小時,但是對於弗蘭科來說,這次表演還是一場磨練體力與意志力的挑戰,不過幸運的是,現代電影技術讓他不必真的達到專業登山人員的水準才拍攝此片。弗蘭科表示,“其實在電影中,我從來沒有真的登上片中那麼高的頂峰,我們只是捕捉了那樣一個鏡頭。我也不需要特別學習太多關於登山的技巧,但是我必須去健身房做大量力量練習。”片中的拉斯頓被困數天,當然不可能身形豐滿,所以弗蘭科承認,對他最大的挑戰倒是鮑爾的減肥要求,所以,他不得不每天吃“科學套餐”。
對於弗蘭科個人來說,這也是一次非常特別的拍攝經歷,“這真的是非常特別,非常緊張,非常有價值的體驗,我們要在鹽湖城的攝影棚拍攝,又要把它還原到捕捉到的阿倫被困的峽谷鏡頭中。”同時,弗蘭科也要到真實的環境中拍攝些鏡頭,他需要重複很多動作,讓攝像機從不同角度拍攝。弗蘭科在進入劇組開始拍攝後,第一個月他甚至沒有看到大多數的其他劇組成員,因為當他在實地拍攝一些鏡頭時,其它成員可能正在攝影棚做其它拍攝和準備工作,這樣的電影中一個場景,拍攝中卻要多個場景拍攝和製作的經歷,對於弗蘭科來說,確實是一次特別的體驗。
共享創造奇蹟的內在力量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曾經被認為是一次丹尼鮑伊在經濟危機下對人們的勵志,而在兩年後,他又以一個“斷臂求生”的真實故事帶個人們另一個勵志的傳奇。一個人,被卡在岩石中5天,面臨身體的痛苦,可能被餓死的恐懼,這樣的極限環境下,也是一個審視人的意志力和價值觀的平台。影片在一些電影節上映後,獲得很高評價,雖然極度真實的截肢場面引起了一些爭議,但是正是這份真實帶給了觀眾對片中角色的困境和勇氣感同身受。而正如弗蘭科所說,拉斯頓感動他的,除了堅強的意志外,還有支撐這份意志的內在動力,他在被困後,首先想到是給自己攝像,希望給他的家人和朋友留下一段最後的影像,而正是這份對家人和朋友的眷戀,使他最終創造了奇蹟,一個值得觀眾在影院去共享的奇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