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086943975

2010 黑天鵝  Black Swan

導演: 達倫·阿諾夫斯基
編劇: 安德雷斯·海因斯 / 馬克·海曼 / 約翰·J·麥克勞克林
演員: 娜塔莉波曼  
蜜拉庫妮絲  薇諾娜瑞德  文森卡索  芭芭拉荷西
類型: 劇情 / 驚悚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 義大利語
上映日期: 2010-12-17(美國) / 2010-09-01(威尼斯電影節)
片長: 108分鐘 / 103分鐘(威尼斯電影節)
又名: 奪命黑天鵝

延伸觀影:

一紅一黑 戲中戲影射精神分裂

《紅菱艷》| 1948 | 英國 | 麥可·鮑爾/艾默利·普萊斯柏格

劇情簡介

《力挽狂瀾》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最新作品,獲得2011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女星娜塔莉波曼主演,她在片中除了展現精湛芭蕾舞技,還有女女做愛、自慰等激情畫面。

紐約一個芭蕾舞團正要演出經典舞蹈劇“天鵝湖”,眾多傑出舞者激烈角逐中,總監湯瑪斯黎洛(文森卡索)決定讓妮娜(娜塔莉波曼)取代首席女舞者貝絲(薇諾納瑞德)的位置。而妮娜隨後發現自己還有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莉莉(蜜拉庫妮絲)。因為《天鵝湖》要求女舞者不但能飾演天真純潔的白天鵝,也要能飾演充滿妖嬈性感的黑天鵝。前者適合妮娜,而後者適合莉莉。總監希望生性拘謹的妮娜,能多揣摩黑天鵝熱情奔放的內涵,妮娜幾乎以全生命在探索自己的黑天鵝潛力。

妮娜始終無法達成總監的要求,她壓力越來越大,過去她是母親心中柔順乖女兒,但她愈來愈無法忍受母親對她的控制,也無法分辨現實和夢境中的不同,莉莉適時的友情和關懷讓她偶爾喘口氣,也讓她對莉莉產生特殊感情。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妮娜發覺莉莉取代的威脅即將成真了,她做了一個決定....

女主角娜塔莉波曼在片中有多場芭蕾舞的演出,她從4歲練芭蕾舞到13歲,為了片中演出,一年前重拾舞鞋集訓,半年前進入備戰狀態,一周上5天課,才呈現出片中曼妙的芭雷舞姿。

fx_fben30947798_0022

舞出善與惡:故事與緣起

他架構出一則充滿感官誘惑力、同時也令人膽戰心驚的故事。一名首席芭蕾舞者,將自己禁錮在執迷戰爭中,黑暗念頭正逐步將她吞沒。

敘事手法大膽與原創性十足的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力挽狂瀾》、《真愛永恆》、《噩夢輓歌》、《π》)一步步誘導著觀眾進入《黑天鵝》裡充滿妄想、雙重性與偏執的破碎世界,將在觀者心中揮之不去。這是他的首部心理驚悚片。他架構出一則充滿感官誘惑力、同時也令人膽戰心驚的故事。一名首席芭蕾舞者,將自己禁錮在執迷戰爭中,黑暗念頭正逐步將她吞沒。

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女星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偷情》)飾演妮娜──年輕充滿抱負的紐約芭蕾舞者── 她渴求終極的雙面角色,希望能在芭蕾巨星必經的經典《天鵝湖》劇碼中,飾演精緻純潔的白天鵝與邪惡魅惑的黑天鵝。她得到了角色,卻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徹底釋放,詮釋天鵝皇后的黑暗面。隨著她讓自己的肢體水準攀升至新高峰,深埋在她心中的幻想、妒忌與夢魘,將她的心靈困在最黑暗的深淵,也挑起她與來勢洶洶的新進舞者與最大敵手之間的危險衝突。妮娜很快地與迷人並致命的黑天鵝,完美地合而為一。

有別於將背景設定於犯罪世界或鬼屋的典型驚悚片,亞洛諾夫斯基細膩並生動地勾勒出一名女子置身藝術表現上火花四射、挑戰人體極限的專業芭蕾舞世界中,撕裂心靈、缺縫畢現的故事。對亞洛諾夫斯基而言,這正是讓一則為了完美不擇手段的故事,得以展現視覺衝擊性的絕佳故事發生地。正如《力挽狂瀾》,本片賦予他探究前所未見世界的良機,並回頭檢視讓他們願意做出如此犧牲的原因。

儘管亞洛諾夫斯基從15年前就開始思考這則故事,他指出《黑天鵝》其實刻意與他的近作《力挽狂瀾》有異曲同工之妙。儘管不可能有比摔角與芭蕾更迥然不同的世界,《黑天鵝》所探究的全然心理恐懼片段,有別於亞洛諾夫斯基先前的任何作品。這兩部作品的相關性便是都在探討身體極限與騷動靈魂的主題,以及他讓觀眾進入故事角色迷人內心世界的拍片風格。

 fx_fben30947798_0021

「有些人稱摔角是最低層次的藝術形式,有些人稱芭蕾是最上乘的藝術形式,然而其中有相同元素。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所飾的摔角手歷程與娜塔莉波曼飾演的芭蕾舞者非常相似,」亞洛諾夫斯基解釋,「他們都是用身體表達自己的藝術家,他們都被身體傷害威脅,因為他們的肢體是他們唯一擁有的表達工具。對我而言最有意思的是,找到這兩個看來毫不相干世界中的關連性。」

他表示,兩部電影也都繫於主角內心戲的演出,他將娜塔莉的專心致志與米基洛克相提並論,「妮娜的角色與娜塔莉過去的角色大相逕庭,」他指出,「她將演出提升至另一境界。飾演妮娜所要發揮的體能水準,不亞於演戲。」

拍攝《黑天鵝》的挑戰也與《力挽狂瀾》緊湊的拍攝過程相近,也許甚至更困難。正如職業摔角世界充滿不為外人道的秘密,亞洛諾夫斯基發現芭蕾世界更加狹隘、並且排外性更強。

接著娜塔莉波曼必須接受訓練,讓片中芭蕾舞情節能情感激越,充滿逐步升高的緊張與強烈期待感。「大部分學芭蕾舞的人都是從四或五歲時開始接受訓練,由於他們與芭蕾為伍,改變了他們的身體,也改變了他們的人。這位女演員不曾經歷所有過程,卻要以具說服力的方式詮釋第一流的舞者。然而,娜塔莉憑藉令人讚嘆的意志力與紀律,成了一名舞者。她費時十個月馬不停蹄的訓練,讓身體有所轉變,甚至連最嚴謹的舞者都印象深刻。我深信她的肢體表現,也與她的情感的表現有所連結,」亞洛諾夫斯基指出道。

他進一步表示,他很感激能找到能接下這挑戰的卡司。演員們則是被這則懸疑故事大膽探討一名舞者突然崛起與令人心驚的墮落,所深深吸引。

他終於在十年前有機會,透過由安得烈海恩斯撰寫的劇本,表達他的《黑天鵝》構想。一則發生在百老匯的黑暗舞台劇,著墨一名女演員與她神秘的替補演員間暗潮洶湧的競爭關係。亞洛諾夫斯基深感著迷,但他曾親眼目睹妹妹身為芭蕾舞者時驚人的艱難訓練,他想將故事背景轉換成紐約芭蕾舞團的首映。這項改變讓妮娜與莉莉應運而生,這兩名相互競爭的舞界明日之星,願意犧牲任何事物與一切,只為一次完美的演出。

即使他多年來都忙於拍攝其他電影,他始終不間斷地與馬克赫曼(《力挽狂瀾》的共同製片)籌拍這部電影。

將海恩斯的原始概念,與世界最受歡迎的芭蕾舞劇《天鵝湖》結合是亞洛諾夫斯基的主意,該劇述說的是純真與邪惡間戲劇性的對決。他也與赫曼合作創造新的恐怖轉折,讓故事更刺激。在最後的劇本裡,《天鵝湖》的關鍵元素──天鵝、惡魔、魔力與雙重人格──化成瞬息萬變的心性碎片,開始纏繞包覆著妮娜的心靈,讓她從一名純真的年輕女孩,轉變成扭曲變形的危險生物。

直到劇本底定並自成一個世界,赫曼表示越來越難為本片界定類型。這則故事是在探討一名女子轉變為邪惡天鵝的生物恐懼?還是一名努力奮發的藝術家,在承受極大壓力下走火入魔、心靈失控的引人入勝敘事呢?赫曼希望答案兩者皆是。

 fx_fben30947798_0007

蛻變成天鵝的女子:娜塔莉波曼

即使在《黑天鵝》劇本完成前,戴戴倫亞洛諾夫斯基便知道誰能飾演妮娜,這名滿懷希望的獨舞舞者,在準備她一生中最重要的角色時,被不安的幻想與怪異的事件壓得透不過氣。他知道只有娜塔莉波曼能勝任,她令人難忘的多樣性電影角色包括《星際大戰》系列電影的艾米達拉皇后以及曾提名奧斯卡、獲金球獎殊榮的《偷情》脫衣舞孃。她不僅在小時曾學過芭蕾舞,也具備決心與衝勁全力以赴達成演出該角色所需的肢體與心理要求,她得同時跳躍、旋轉並表達與現實脫離的情緒。

亞洛諾夫斯基數年前與她接洽,討論這部電影,然而當時一切仍停留在雛形階段。

「就在我剛開始思考《黑天鵝》的構想後不久,我與娜塔莉約在時代廣場喝咖啡,」他回憶道,「她成為女演員前,曾有許多芭蕾訓練,這些年來也為保持身材而持續。她當下立刻對我說,她一直很想飾演一名舞者。」

妮娜剛踏進芭蕾舞世界時,正是在芭蕾舞圈裡所稱的「bunhead」,這個不太友善的稱號,指的是一心一意跳舞、其他事都不看在眼裡的芭蕾舞者,她從小被保護在同樣決心十足的前任舞者母親的羽翼下,從不曾獨立自主學習當一名成人。當她獲得天鵝皇后的角色,卻喚起她體內新的事物,她需要去探索她最深刻、最黑暗的感受,卻讓她脆弱的心智邊緣瀕臨錯亂。

妮娜就像她一心想具體表現的天鵝皇后,突然捲入一則充滿迷醉、慾望與危險的故事。

這一點促使娜塔莉到達她過去在銀幕上不曾探索的極限邊緣,並與黑暗想法掙扎。「妮娜很認真、孜孜不倦,但她也到了執迷的地步,」她解釋道,「她無論是身為舞者或年輕女性,都還沒發展出個人獨有特色,但隨著她摸索自己的感官肉慾與自由感,她產生漸進的改變。同時,她也開始墮落。這就是演出這角色的挑戰。」

「妮娜開始反抗她周遭的所有體系,」她指出,「原因來自多疑已將她帶往黑暗境地,她不確定其他人對她的企圖,無論如何她正失去她的理智。」

妮娜與莉莉間扭曲、充滿嫉妒的關係表現在數個層次,娜塔莉對此深感著迷。「我喜歡她們首次碰面時,她們用女孩子真的會使用的方式打量彼此,」她表示,「這是一種生存機制,衡量你最大的敵手,以這個例子來看,妮娜馬上就意識到莉莉迷人有才華,將完全威脅她的地位。但是她還不清楚莉莉的底細。」

為了在銀幕上鉅細靡遺呈現,娜塔莉同時接受艱辛的肢體與心理準備過程。肢體訓練超乎她的想像,當她開始緊鑼密鼓的訓練,她全心全意專注其中,在拍攝前的十個月,每天練習五個小時。她在數名專業老師與訓練師的指導下受訓,包括紐約市芭蕾舞團前舞者瑪莉海倫鮑爾斯(Mary Helen Bowers),她讓娜塔莉在短時間內接受使人精疲力盡的完整舞蹈課程。

她以無所畏懼的方式探索妮娜不同人際關係的深入黑暗面──無論是促使她去開發心中未曾造訪的黑暗角落的芭蕾舞團嚴格藝術總監湯瑪斯(文森卡索);過度干涉、總是對妮娜緊迫盯人的前任舞者母親(芭芭拉荷希);以及妮娜曾奉為標竿、卻突然衰敗並失控的資深舞者(薇諾娜瑞德)。

fx_fben30947798_0004
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身兼導演/編劇/製片,從小生長於紐約布魯克林區。他的前一部電影《力挽狂瀾》在威尼斯影展首映,奪下最大獎「最佳影片」金獅獎,是史上第三部獲得該榮銜的美國電影。一天後,福斯探照燈在該片於多倫多影展舉行盛大首映會後取得發行權。《力挽狂瀾》在獨立精神獎獲得「最佳影片獎」,也讓米基洛克與瑪麗莎托梅(Marisa Tomei)雙雙入圍奧斯卡金像獎。

《真愛永恆》是由他自編自導的科幻愛情片,由休傑克曼(Hugh Jackman)與瑞秋懷茲(Rachel Weisz)主演。MTV頻道的Kurt Loder曾讚美該片「一部經典之作;炫目、予人視覺上的陶醉」;《首映》雜誌的Glenn Kenny則評論:「《真愛永恆》將重新恢復你的信念,讓你相信電影能帶你脫離世俗,進入驚奇之境。」

2000年,亞洛諾夫斯基的作品《噩夢輓歌》在坎城影展首映,該片入選當年超過150個單位選出的「十大影片」名單,包括《紐約時報》、《滾石雜誌》、《娛樂週刊》與美國電影協會。佳評持續發燒,獲得包括最佳導演獎等5座獨立精神獎提名,艾倫鮑絲汀(Ellen Burstyn)以該片榮獲獨立精神獎影后。她令人驚豔的演出也獲得金球獎與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肯定。

他的首部作品《Pi》獲得1998年日舞影展導演獎與獨立精神獎的最佳新手劇本獎。

他曾獲美國電影學院頒發的榮譽校友獎章,以及斯德哥爾摩影展所頒的金馬卓越創見獎。

j0TMOvWjlIKW5868Yo9oHzmwNK0

關於本片演員卡司

娜塔莉波曼(NATALIE PORTMAN) 飾妮娜
娜塔莉波曼的銀幕處女作是盧貝松(Luc Besson)的1994年作品《終極追殺令》。她以麥可尼可斯(Mike Nichols)的《偷情》榮獲金球獎最佳女配角,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她的新作是伊凡瑞特曼(Ivan Reitman)執導的浪漫喜劇《飯飯之交》,合作男星是艾希頓庫奇(Ashton Kutcher);還有大衛高登葛林(David Gordon Green )的《國王殿下》,同台卡司包括丹尼麥布萊德(Danny McBride)、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與柔伊黛香奈兒(Zooey Deschanel);她也將於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的新片《雷神》飾演雷神索爾的愛人珍佛斯特。

她也預定主演並以個人「Handsomecharlie Films」製片公司製作公路旅行喜劇《Best Buds》,與Vendome Pictures影業的CEO菲利普盧斯里(Philippe Rousselet)合作。該片故事中心圍繞著一名在婚禮前一晚、面臨精神崩潰的女子。為了拯救自己,與兩名好友踏上前往聖地牙哥的公路之旅,一路上有大麻與多年的友誼相伴。

她曾拍過逾25部電影,包括《烈火悍將》、《俏麗女孩》、《大家都說我愛你》、《星戰毀滅者》、《管到太平洋》(金球獎提名)、《女孩第一名》、《冷山》、《情歸紐澤西》、《自由地帶》、《V怪客》、《巴黎我愛你》、《哥雅畫作下的女孩》、《我的藍莓夜》、《魔法玩具城》、《美人心機》、《紐約我愛你》與《窒愛》等片。另外,她主演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的《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與《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等《星際大戰》三部曲的前傳,該系列曾是七O與八O年代全球最高票房電影;在舞台上,她曾演出麥可尼可斯的《The Seagull》,同台演出的還有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凱文克萊(Kevin Kline)與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還有詹姆斯拉品(James Lapine)執導的百老匯舞台劇《The Diary of Anne Frank》。

幕後方面,她已經著手創作劇本、執導與製片。她曾自編自導《Eve》,於2008年威尼斯影展首映。她也曾為《紐約我愛你》自編自導一段短片,描述中央公園內一對父與女的一日生活。該片由12名導演各自執導一段在紐約市5個行政區發生的小故事,勾勒出具普世性的「愛」主題;另外,她也曾任改編自小說的《愛與其他不可能的追求》執行製片並擔綱演出,該片於2009年多倫多影展首映,描述一名年輕女子透過與繼子的關係,試著修補她的婚姻。

她的Handsomecharlie Hilms製片公司目前正籌拍數部電影;該公司目前與製片安奈沙維奇(Annette Savitch)合作,尋找各式類型片中手法高明且平易近人的題材,也包括以女性為主的喜劇。該公司最近與Linsgate旗下的Darko Entertainment公司合拍《傲慢與偏見與疆屍》;與福斯合作《Booksmart》;與Vendome Pictures合作《Best Buds》,娜塔莉將擔綱女主角;與Plan B製作《 Important Artifacts》,布萊德彼特(Brad Pitt)與娜塔莉預定主演。該公司的創業作《心戀往事》,最近曾於日舞影展參展。導演是史賓賽薩瑟(Spencer Susser),由喬瑟夫高登李維(Joseph Gordon Levitt)主演。

她是「Hope for FINCA」計畫的第一名大使,訴求國際村小額信貸計畫,提供世界各地貧窮家庭小額借貸,讓他們能創業、增加收入並改善生活品質,藉此降低世界的貧窮戶。身為該計畫大使的娜塔莉,在全球提倡不遺餘力,造訪瓜地馬拉、厄瓜多爾與烏幹達等FINCA國際計畫施行的國家倡導。她也拜會位居高位的美國國會議員,積極遊說國會支持為國際小額信貸計畫籌措資金。

她擁有哈佛心理學學位,也曾於耶路撒冷的希伯來大學學習阿拉伯語與希伯來文,同時研讀暴力人類學與以色列歷史。

p773307041
文森卡索(VINCENT CASSEL)飾湯瑪斯

文森卡索是作品豐富且表現出色的男星,他以大膽選擇演出角色與無畏的詮釋聞名。

他的近作包括《頭號公敵》與《死亡直覺》上下部曲,描述Jacques Mesrine在七O年代成為法國最惡名昭彰壞蛋的真實故事。他被某些人視為魔鬼,對其他人而言卻像民間英雄,他的不法事業持續近20年,曾搶劫銀行、越獄與假造身份。該片在全球獲高度好評,在法國大賣,並且獲得法國電影最高榮譽凱薩獎10項入圍肯定,榮獲最佳男主角與最佳導演獎。他也以該片獲得法國盧米埃獎、法國Etoile DOr獎與東京影展的最佳男主角獎。

他已完成多明尼克摩爾(Dominik Moll)執導的《The Monk》,故事背景設定於18世紀,描繪一名備受尊敬的西班牙僧侶Capucin Ambrosio的崛起與悲劇性衰敗的故事;他也完成大衛柯能堡(David Cronenberg)的《危險方法》,同台演員包括維果莫坦森(Viggo Mortensen)、麥克法斯賓達(Michael Fassbender)與綺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該片圍繞著兩名精神病學專家愛上同一名病人的愛情三角習題。

4XP9i1bRKAZQUqGG21LVTke7vNf
蜜拉庫妮絲(MILA KUNIS) 飾莉莉

蜜拉庫妮絲於俄羅斯出生,現在已是好萊塢最炙手可熱與最富魅力的年輕女星之一。她的近作是與丹佐華盛頓(Denzel Washington)合拍的賣座片《奪天書》。 2008年她演出賣座喜劇《忘掉負心女》,也曾與馬克華柏格(Mark Wahlberg)合作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的《麥斯.潘恩》。

她以拍攝電視廣告踏入表演事業,以福斯電視最成功的電視影集《70年代秀》與卡通影​​集《蓋酷家庭》中的角色在美建立知名度,也曾讓她獲頒兩座年輕新星獎。

2009年九月,她與傑森貝特曼(Jason Bateman)合拍《壓榨》;最近也演出蒂娜費(Tina Fey)與史帝夫卡瑞爾(Steve Carrell)主演的《約會喔麥尬》 。她目前正與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合拍《Friends with Benefits》。

iZHJ1srFE04svIX0Iiy6NM2gwV5

幕後製作團隊
由「福斯探照燈Fox Searchlight」發行、與Cross Greek合作、Protozo與Phoenix Pictures聯手製作。
《黑天鵝》由「福斯探照燈Fox Searchlight」發行、與Cross Greek合作、Protozo與Phoenix Pictures聯手製作。戴倫亞洛諾夫斯基擔任導演;編劇由馬克赫曼(Mark Heyman)、安得烈海恩斯(Andres Heinz)與約翰麥羅格林(John McLaughlin)出任;故事原創者是安得烈海恩斯;麥克梅道佛(Mike Medavoy)、阿諾梅塞(Arnold W. Messer)、布萊恩奧力佛(Brian Oliver)與史考特法蘭克林(Scott Franklin)擔任製片;執行製片為布萊德利費雪(Bradley J. Fischer)、阿里漢道爾(Ari Handel)、泰勒湯普森(Tyler Thompson)、彼得弗區曼(Peter Fruchtman)、瑞克史瓦茲(Rick Schwartz)、瓊艾弗納(Jon Avnet)、大衛威特茲(David Thwaites)與珍妮佛羅斯(Jennifer Roth)。

本片創意團隊包括攝影指導馬修里巴提克(Matthew Libatique,《鋼鐵人2》)、美術設計特瑞絲德普瑞茲(Therese DePrez,《HOWL》)、電影剪輯安德魯威斯布魯( Andrew Weisblum,《超級狐狸先生》)、配樂克林特曼索(Clint Mansell,《真愛永恆》)、音樂總監吉姆布雷克(Jim Black,《爛人》)與(Gabe Hilfer,《力挽狂瀾》)、芭蕾舞編舞者為班哲明米利彼得(Benjamin Millepied)與視覺特效總監丹許瑞克(Dan Schrecker)。

p736024037

拍攝花絮

·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認為《黑天鵝》和《力挽狂瀾》是姐妹片。

·影片中有一場兩個女人之間的床戲,為了能讓娜塔莉波曼不那麼尷尬,蜜拉·庫妮絲建議她在拍攝前喝一點酒。於是波特曼便喝了整整一瓶烈性的龍舌蘭酒。在接下來的一天半時間裡,波特曼不得不醉倒在床上。對此,亞洛諾夫斯基感到非常愧疚。

·劇組最早曾經考慮要在法國和匈牙利的布達佩斯拍攝全片。但是最終由於預算問題而放棄了這個想法。

·影片最初的劇本叫做《替補演員》(The Understudy),故事全部發生在紐約大劇院內。亞洛諾夫斯基很喜歡這個劇本,但是建議要把故事改成芭蕾舞演員的生活。

·為了拍攝好那些發生在後台的故事,亞洛諾夫斯基特意在林肯表演中心的後台觀察那些演員們是如何準備上場和下場之後的表現的。

·男主演文森·卡索把自己在影片中的角色比作紐約芭蕾舞團的編舞大師喬治·巴蘭欽。在卡索的眼中,巴蘭欽是一個懂得指導舞者的狂熱藝術家。

·娜塔莉波曼推薦自己的好朋友蜜拉·庫妮絲扮演莉莉。蜜拉·庫妮絲從小就接受過專業的芭蕾舞訓練。亞洛諾夫斯基用Skype的視頻聊天就確定了讓蜜拉·庫妮絲扮演莉莉,沒有搞正式試鏡。

·影片的作曲是克林特·曼塞爾,他和亞洛諾夫斯基合作了從《夢之安魂曲》開始的所有影片。在《黑天鵝》的原聲中,他使用了很多來自於芭蕾舞劇《天鵝湖》的音樂元素。

·紐約芭蕾舞團的首席演員、編舞本傑明·米派德,是本片的編舞並且在影片中扮演舞蹈演員大衛以及《天鵝湖》中的王子,他也是娜塔莉波曼的男友。

·早在2000年,亞洛諾夫斯基就敲定了娜塔莉波曼來扮演影片的女主角。

·梅麗爾·斯特里普曾經是扮演妮娜母親艾瑞卡的候選。

·布蕾克·萊弗利為莉莉這個角色來到過劇組試鏡。

·這是第一部沒有演馬克·馬格利斯參與的亞洛諾夫斯基導演的劇情長片。

·在最早的劇本中,主角的名字叫做亞歷山大。

eS9RYCLWA031K3x9fDEv8WE45Ti

幕後製作

從一個小小的構想開始

導演戴倫亞洛諾夫斯基對芭蕾舞產生濃厚的興趣並不是最近的事情,早在許多年之前,他的妹妹在學校裡的表演課中學習芭蕾舞的時候,亞洛諾夫斯基就開始構想一部關於芭蕾舞演員的影片。後來,這個框架又融合進了一個摔角手的故事,不過由於篇幅的限制,達倫還是放棄了這個宏大的計劃,先拍攝出了《力挽狂瀾》。

《黑天鵝》的大體情節,來自一個叫做《替補演員》的劇本。劇本的故事發生在紐約的戲劇界,講述了一個演員通過角色發現了自己的心理陰暗面。對於這個劇本,亞洛諾夫斯基的印像很好,他說:“這個劇本看起來有《彗星美人》的感覺,但是其中的驚悚元素又是徹頭徹尾的羅曼·波蘭斯基的面孔,那些雙重人格和虛實莫辯的幻想和對手,又是脫胎於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短篇小說集《雙重人格》。”不過,對於這個故事,亞洛諾夫斯基並不是太滿意,因為在他看來,這樣直接切入一個演員的內心世界太過於唐突和直接。拍攝這部電影,最好的方式是讓舞台上的人物和現實中的人物有所呼應。亞洛諾夫斯基說:“如果舞台上的人物有了分裂的傾向,那麼現實中的人物的分裂就可以更加完善而且有理由;如果現實中的人物有了分裂,那麼也可以反過頭來促使舞台上​​的這種分裂更為徹底。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缺一不可,這樣講述這個故事才是最好的方法。所以我想到了《天鵝湖》這部芭蕾舞劇。於是便構想著要把故事的背景搬到芭蕾舞台上來。”在《天鵝湖》中,有白天鵝和黑天鵝兩個角色,這兩個角色是互為補充的鏡像。對於亞洛諾夫斯基來說,沒有什麼比把《天鵝湖》放在影片中更為合適的。亞洛諾夫斯基說:“我覺得這齣舞劇非常有戲劇性、也很有代表性。尤其是這樣的影片能夠營造出來一種狹小和逼仄的空間感。”

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之後,有很多評論文章稱影片有波蘭斯基柯能堡的感覺,實際上,主演娜塔莉波曼和文森·卡索也是這麼認為的。波特曼說:“影片裡的這種心理暗示和人格分裂,很像是《羅絲瑪麗的嬰兒》。”卡索則認為《黑天鵝》有著大衛柯能堡早期作品的影子。達倫則承認說,自己受到了羅曼波蘭斯基的《冷血驚魂》和《怪房客》的影響。

p787942600

兩個出色的女演員

2000年,亞洛諾夫斯基找到了娜塔莉波曼,告訴她自己有一個關於芭蕾舞演員的電影正在考慮之中,希望她能參演到這部電影中來。那個時候,影片的劇本還沒有成型。亞洛諾夫斯基和波特曼說了討論了一些影片中的場景和他最喜歡的情節設置。聽了亞洛諾夫斯基的講述之後,波特曼決定要在這部有驚悚情節的劇情片中扮演主角。

波特曼回憶說:“達倫告訴我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我,我對這部電影非常感興趣。因為它在諸多方面都有開拓性的創意,比如影片展示了一個舞蹈演員的內心世界,它講述了一個人和一個角色的兩面性。無論是戲中戲的設置還是人物的情感,這部電影對於我來說都是難得一見的。因為我所從事的工作也是在銀幕上扮演別人,我也曾經有過崩潰和不適。可以說,飾演影片中的主角,讓我有了一個反觀自己生活的機會。”在確定出演這部電影之後,波特曼推薦了自己的好朋友蜜拉·庫妮絲給達倫,她希望蜜拉能在影片中扮演自己的“敵人”莉莉。在一次非正式的簡短了解之後,達倫敲定了由蜜拉來扮演莉莉。蜜拉說:“我的角色沒有娜塔莉的角色那麼複雜,但是她顯然更有激情,也更有看點。如果說娜塔莉的角色是內向的、是自省的,那麼我的角色就​​是外向的、是富有攻擊性的。我和娜塔莉的角色是完全互補的。”

為了能在銀幕上扮演好芭蕾舞演員,盡量少出破綻,波特曼和蜜拉在影片開拍前半年就開始了芭蕾舞的專項訓練。她們要把自己的肌肉、形體和狀態盡可能地調整到專業芭蕾舞者的水準。戲份吃重的波特曼最為辛苦,她每天除了接受五個小時的芭蕾舞訓練之外,還要接受形體訓練、游泳和氣質訓練等等。在開拍前,波特曼還特意去學習了一段時間的舞蹈編舞。蜜拉在這段時間裡進行了大量的有氧訓練和普拉提訓練,她們的目的只有一個,要在電影裡完全展示出專業芭蕾舞演員的氣勢與素養。蜜拉說:“我曾經跳過芭蕾舞,知道這其中的困難和艱苦。當我們站在台上的時候,會跳就是會跳,不會跳就是不會跳。根本沒有辦法假裝或者是做戲。身體的協調性、用肢體去表達舞蹈的內容和情緒,都是沒有辦法作假的。所以我們為表演這部影片做了長時間的訓練,目的就是盡量減少破綻與遺憾。”

9LOuU3aXPdaEC5JV1CntbZQPobq

長達十年的等待

從看到最初版的《替補演員》的劇本,到達倫找到《力挽狂瀾》的編劇馬克·海曼再次給他編寫劇本,再到影片拍攝完畢上映,整整過去了十年的時間。在這十年裡,達倫拍出了一部金獅獎影片,波特曼也在導演方面小試了身手。不過,要問這部影片為什麼這麼姍姍來遲,達倫會告訴你,還是機緣問題使然。

2007年1月,達倫曾經把一份有詳細細節的拍攝計劃交給過環球公司,希望能得到拍攝的啟動資金。當時的環球公司給了達倫一個答复,他們需要達倫用短平快的方式製作出來這部影片,也就是說用盡可能短的時間把影片拍攝完畢。不過,當時達倫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劇本,所以這部影片也就因此而在環球公司流了產。在這之後,達倫拍攝了馬克·海曼的編寫的《力挽狂瀾》。影片大獲成功,在成功的刺激下,達倫再次邀請了海曼,讓他將《替補演員》改編為《黑天鵝》。 2009年6月,遲遲沒有開拍的《黑天鵝》被環球公司周轉了出去。進入自由市場的《黑天鵝》因為有著達倫和波特曼的號召力,而顯得格外吸引人。很快,福克斯探照燈公司看上了這個項目,並且投資給了達倫1200萬美元。在這筆錢的幫助下,《黑天鵝》得以開拍。

2009年的年底,《黑天鵝》正式開拍,因為資金的限制,達倫在紐約完成了影片的拍攝。他在影片中展示了和《力挽狂瀾》極為相似的色彩和顆粒感,手持式攝影的使用精準地傳遞出了人物內心的掙扎和苦痛。達倫說:“十年時間,我覺得這段時間讓我成長了很多。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拍攝的經驗和基礎,我才能拍攝好這部電影。如果當時就這麼開拍了,可能這部電影會非常幼稚和粗淺。”而波特曼則表示說:“十年時間裡,我似乎又在演員這個染缸裡染上了一層別的顏色,似乎離角色的內心又近了一步。”

dQ7uxvsVTspVIsqjfgQj8usJpwX

獎項

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1)

最佳影片(提名) 邁克·麥達沃伊 / Scott Franklin / Brian Oliver
最佳導演(提名)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最佳女主角 娜塔莉波曼
最佳攝影(提名) 馬修·利巴提克
最佳剪輯(提名) Andrew Weisblum

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0)

金獅獎(提名)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馬塞洛·馬斯托依安尼獎(新銳演員獎) 蜜拉庫妮絲

第68屆金球獎 (2011)

電影類 最佳劇情片(提名)
電影類 劇情片最佳女主角 娜塔莉波曼
電影類 最佳女配角(提名) 蜜拉庫妮絲
電影類 最佳導演(提名)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第3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2012)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55屆意大利大衛獎 (2011)

最佳外語片(提名)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第20屆MTV電影獎 (2011)

MTV電影獎 年度電影(提名)
MTV電影獎 最佳女演員(提名) 娜塔莉波曼
MTV電影獎 最佳吻戲(提名) 蜜拉庫妮絲 / 娜塔莉波曼
MTV電影獎 最令人印象深刻獎(提名) 娜塔莉波曼

第76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2010)

最佳攝影 馬修·利巴提克

第9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0)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最佳女主角(提名) 娜塔莉波曼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安德雷斯·海因斯 / John J. McLaughlin / 馬克·海曼
最佳攝影(提名) 馬修·利巴提克
最佳配樂(提名) 克林特·曼塞爾
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第31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0)

最佳導演(提名)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最佳女主角 娜塔莉波曼
最佳攝影(提名) 馬修·利巴提克
最佳剪輯 Andrew Weisblum

第15屆聖地亞哥影評人協會獎 (2010)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最佳女主角(提名) 娜塔莉波曼
最佳攝影(提名) 馬修·利巴提克
最佳剪輯(提名) Andrew Weisblum
最佳配樂(提名) 克林特·曼塞爾
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Thérèse DePrez

第23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10)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戴倫亞洛諾夫斯基
最佳女主角 娜塔莉波曼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安德雷斯·海因斯 / John J. McLaughlin / 馬克·海曼
最佳攝影(提名) 馬修·利巴提克
最佳原創配樂 克林特·曼塞爾

第44屆堪薩斯影評人協會獎 (2011)

最佳女主角 娜塔莉波曼

第10屆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 (2010)

最佳女主角 娜塔莉波曼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安德雷斯·海因斯 / John J. McLaughlin / 馬克·海曼
最佳剪輯(提名) Andrew Weisblum
第19屆東南影評人協會獎 (2010)

最佳女主角 娜塔莉波曼
十大佳片

第13屆美國青少年選擇獎 (2011)

最佳劇情片
最佳劇情片女演員 娜塔莉波曼
最搶戲電影女星(提名) 蜜拉庫妮絲
最佳電影吻戲(提名) 蜜拉庫妮絲 / 娜塔莉波曼

fx_fben30947798_0003fx_fben30947798_0006fx_fben30947798_0008p736024849fx_fben30947798_0005fx_fben30947798_0001p736025006p774869041p774869193p787940947p787942262p787942413p1421054078p725481253fx_fben30947798_0002xl5eey3lvjkeuUu3pTjGsW4FRiat8jFs6cOl1YVSfXXZivWtEb14tFRk0PGJ7vp8N85z42YZqArCX6chkhC1OgQaNInhGdTtDZErujxGoE44miG4xhVxgMiEa8AjE9ZrtamQT11erXZR5BNjaTGLTcYEfQygtI6F  

arrow
arrow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