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波特 Capote (2005)
導演: 貝尼特·米勒
編劇: 丹·福特曼
主演: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凱瑟琳·基納 / 小克利夫頓·克林斯 / 鮑勃·巴拉班 / 克里斯·庫珀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同性 / 傳記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加拿大 /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5-09-10(多倫多電影節)
片長: 114 分鐘 / 110 分鐘(多倫多電影節)
又名: 柯波帝:冷血告白(台) / 冷血字傳(港) / 凱波特
劇情簡介
電影重現了飽受爭議的同性戀作家卡波特寫作小說《In Cold Blood》的歷程,深入到卡波特敏感而又殘酷的內心世界。
小說主角的原型是1959年美國一個兇殘殺手佩里(克利夫頓·克林斯 Clifton Collins Jr.飾),他為了區區100美金而殺害了一家四口。敏感的卡波特(菲利普·塞默·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飾)嗅到了這樁新聞的寫作價值,他得到了雜誌社的幫助,前往案發地調查關於殺手的一切,一篇紀實文學在卡波特心裡醞釀,而功成利就的慾望也在他內心翻滾。
然而,當他和佩里展開長時間的訪問接觸,卻發現眼前這個兇手和自己驚人的相似。佩里把卡波特視為知己,一次次把希望寄託在他身上。然而,在卡波特心裡,佩里也只能讓位於他的作品,他的名利。
佩里淪為自己深信的人手中的一顆棋,而卡波特,也在作品成名後,終生無法為自己的殘忍而釋懷。
菲利普賽摩霍夫曼主演,已故的同性戀作家卡波提的傳記電影。
1959年11月,楚門柯波帝,美國文學史上最具爭議性的同性戀作家,無意間在紐約時報看到一則駭人的滅門新聞-堪薩斯州一個寧靜小鎮,一家四口被冷血的殺害,無一倖免,這則新聞吸引了楚門柯波帝的興趣,他說服紐約時報的編輯,讓他前往採訪。
稍後兩位冷血兇手被捕,坦承他們與被害人毫無關係,竟然可以為了搶不到100塊美金而動手殺人,極端殘暴。柯波帝在採訪兩位兇手的過程中,逐漸發現兩人悲慘的童年,與自己從小因為可笑的娃娃音、同性戀身份、和驚世駭俗的言行,在成長過程中遭受社會歧視的處境,有幾分相似,不禁同情起兩人的遭遇,他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抱持著超然的態度寫完這個故事,他在良知與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立場間掙扎,他的故事需要一個結局,而最完美的結局,似乎就是把殺人兇手送上絞刑台……。
最後兇手伏法,柯波帝也完成了他的曠世鉅作「冷血」,這部小說成為美國文學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但楚門柯波帝也沒有再發表過任何作品。
幕後製作
杜魯門·卡波特(1924-1984)是美國著名作家。即使對卡波特沒有印象的人,大概也知道電影《第凡納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根據卡波特同名小說改編。電影《卡波特》重現了他寫作名著《冷血》( In Cold Blood) 的過程。單從這簡單梗概,再加上作家還是同性戀,而兇手之一有著與作家相似的成長經歷,可以看出這是個能夠掘入人性深處的好題材。好題材也要好演員。對男主角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一位《紐約時報》影評作者是這麼說的:觀看他在這部電影裡的表現,“你想把找得到的每一種表演獎都扔給他,或許再加兩枚奧林匹克獎章。”。在全美影評家協會評選出的2005年最佳影片中,《卡波特》(Capote)名列榜首。而《卡波特》一片的男主演菲利普·塞莫爾·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 當選最佳男主角,之前已經贏了今年的最佳男演員金球獎。而在1月底公佈的奧斯卡提名中,《波特》佔有五項: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女配角。
獲獎情況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 (2006)
最佳影片(提名) Caroline Baron / William Vince / Michael Ohoven
最佳導演(提名) 貝尼特·米勒
最佳男主角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最佳女配角(提名) 凱瑟琳·基納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丹·福特曼
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2006)
金熊獎 最佳影片(提名) 貝尼特·米勒
第59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2006)
電影獎 最佳影片(提名) Caroline Baron / William Vince / Michael Ohoven
電影獎 最佳導演(提名) 貝尼特·米勒
電影獎 最佳男主角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電影獎 最佳女配角(提名) 凱瑟琳·基納
電影獎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丹·福特曼
第6屆美國電影學會獎 (2005)
年度佳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