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球成金 Moneyball (2011)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斯蒂文·澤里安 / 艾倫·索金
主演: 布拉德·皮特 / 喬納·希爾 / 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 羅賓·懷特 / 克里斯·普拉特
類型: 劇情 / 傳記 / 運動
官方網站: www.moneyball-movie.com/site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1-09-23
片長: 133分鐘
又名: 魔球(港/台) / 錢與球 / 金球
劇情簡介
在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中,比利(布拉德•皮特 Brad Pitt 飾)所屬的奧克蘭運動家隊敗給了財大氣粗的紐約洋基隊,這讓他深受打擊。雪上加霜的是三名主力紛紛被重金挖走,未來的賽季前途渺茫。在管理層會議上,大家一頭霧水,只有他暗下決心改造球隊。一次偶然的機會,他認識了耶魯大學經濟學碩士彼得(喬納•希爾 Jonah Hill 飾),兩者對於球隊運營的理念不謀而合。憑藉直覺和經驗,他彷彿找到了破解金元棒球的鑰匙。他聘請彼得作為自己的顧問,一起研究如何打造最高勝率的球隊。他們用數學建模的方式,逐漸開始挖掘上壘率的潛在明星,並通過軟磨硬泡將他們招致麾下。他們不在乎高層的冷嘲熱諷,只是專心地為球隊尋找信心和實力的根源,終於新的賽季開始了……
影片改編自邁克爾•劉易斯的《魔球—逆境中致勝的智慧》(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
拍攝花絮
·影片最開始是計劃由《馬利和我》的導演大衛·弗蘭科爾執導,而到2009年,導演已易主為史蒂文·索德伯格。
·第二次確定的導演斯蒂文·索德伯格,後來也退出了這個計劃,按照索德伯格的解釋,他之所以作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是自己要拍攝《傳染病》。
·當索德伯格離開劇組的時候,他已經召集來了布拉德·皮特和迪米特利·馬丁作為影片的主演,並且還拍攝了一些採訪真實的棒球球員的鏡頭。而在一部體育電影中採訪真實的球員是很少見的做法,外界也普遍猜測這才是導致索尼公司和索德伯格關係緊張,而後者一氣之下離開劇組的真正原因。
·在影片的籌劃階段,原定的攝影師亞當·基梅爾因為性騷擾、持械和持有爆炸物而在康涅狄格州被逮捕,隨後影片的攝影師被換成了諾蘭的合作夥伴瓦雷·菲斯特。
·影片原計劃在2009年的6月22日開拍,但是在開拍前三天,卻被索尼高層艾米·帕斯卡果斷叫停,有傳言是因為帕斯卡不滿意索德伯格和斯蒂文·澤里安最終版劇本,但具體原因卻從未對觀眾公佈。
·2010年,《辛德勒的名單》的編劇斯蒂文·澤里安和《社交網絡》的編劇阿倫·索爾金接手計劃,重寫劇本。不過據傳言,阿倫·索爾金的版本完全不被人喜歡,甚至包括本片的主演布拉德·皮特。
幕後製作
皮特扮演男主角比利·比恩。 “一個4千萬的棒球隊怎樣和一個1億4千萬的球隊相抗衡,而且還能贏得1個億?這個小隊伍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人才很快就能被有錢的對手吞掉,這樣的故事真的很能打動我。”談到為什麼會接拍這部影片,皮特說,這個故事使他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那些破解難題式的影片。 “如科波拉的《對話》,講述如何去竊聽電話;詹姆斯·凱恩演的《小偷》,展示了他怎樣破解密碼鎖。在這些影片的主人公和法國販毒網裡的Jimmy Doyle一樣。我不喜歡那些大英雄式的角色,70年代電影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這些主人公從頭到尾都沒有變,只是他們周圍的世界變了。這是一個爭取公正的故事,在比恩身上,我看到了一個小人物不安居於現狀,與體制抗衡:只是因為150年來我們都這樣就要一直這樣下去嗎?為什麼不改變一下呢?”
談到他和喬納·希爾的合作時,皮特說:“對於演慣了喜劇的喬納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角色,他在努力學習。 我覺得近幾年電影屆最有趣的工作是,拉塞爾·布蘭德,塞斯·羅根他們這些喜劇屆新生代領軍人物在做的,他們顛覆了之前亞當·桑德勒,威爾·法瑞爾的那一套表演模式,讓人歡樂的同時,又令人同情,感覺到這才是真正的人性,可真不簡單。”
最後任命的導演
都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也就是說,做事情必須要一鼓作氣,才能成事。可是影片《點球成金》的拍攝卻是一波三折,在經歷了大衛·弗蘭科爾和斯蒂文·索德伯格的參與和退出之後,這部電影才最終被交到了《卡波特》的導演貝尼特·米勒的手中,而影片的劇本也是一改再改,到了米勒這裡,已經不知道被修改了幾稿了,而且影片的製作成本也被一再削減。不過好在原著小說的作者邁克爾·劉易斯沒有在這些事件中公開表態支持什麼導演之類的,否則這部電影還要繼續“命運多舛”下去。
談到原先的劇本和自己心中的“體育題材電影”,只拍攝過一部劇情長片的貝尼特·米勒說:“我看過斯蒂文·澤里安的劇本,這是一個很棒的劇本,但是和我心中對電影的設想挺不一樣的。在這個版本的劇本里,體育和賽事是所有一切的重心,而且索德伯格還採訪了一些現實生活中的球員,讓他們在電影中現身說法。這是非常罕見的處理方式。我對電影的設想很簡單,就是要把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比利·比恩當做重點人物來塑造,從他的內心深處來挖掘,把他當做一個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最終成為英雄的人物來塑造。所以,我並不是太喜歡別人把這部電影成為'體育電影'。因為在這部電影中,體育只是人物的職業而已,並不是我要重點表現的內容。當你能在銀幕上看到一個人,困於自己的內心,糾葛在種種是非爭論之中的故事的時候,你應該能意識到,改變就在這裡發生了。所以,這實際上是一部講述人的選擇的影片,而不單純是一部體育電影。”
雖然貝尼特·米勒是一個超級棒球迷,但是他還是控制住了自己在影片中展示棒球內容的篇幅,因為在這部講述比利·比恩故事的電影裡,把人物塑造好才是貝尼特·米勒的目標。他說:“我們修改了劇本,把原來的側重於紀實的故事改編成了一個關於比恩成長故事的劇本。我很喜歡在故事中有一個拿自己的命運和前途去冒險的主角,而且他的這種冒險並不是要為自己贏取功名利祿,而是要實現自己的價值、要更加理解自己。關於這樣的主角,我們有很多故事來講述,而且還有很多的內容去發掘。在這個故事中,比利做的事情不僅僅是要球隊贏得比賽,他做的更多的是引入一種新的方式和理念,不論別人是不是理解和讚成,他都堅持著自己的想法,並最終改變了整個棒球界的面目。這種故事、這種人物的選擇、這種具有啟示意義的東西--才是我重點要表達的內容。”
堅定的皮特
在導演、編劇、攝影和一些演員都被更換的情況下,從索德伯格導演影片時期就確定的演員布拉德·皮特卻留在了劇組裡,他之所以留下來不僅僅是因為他個人很喜歡邁克爾·劉易斯的原著,更重要的是他很認同比爾·比恩的做法,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認為新版本的劇本更為符合原著的設定。皮特說:“書裡講了一個並不是很傳統的故事,早先的劇本將其改編成了一個很符合傳統體育電影設定的劇本。可是當貝尼特·米勒接手之後,新的劇本又被修改成了和原著差不多離經叛道的故事。說心裡話,我對這個劇本的好感有限,但是它很忠實於原著,也很有吸引力,能讓我感覺到自己應該去試著出演一下這部電影。因為不到最後一刻,電影會是個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談及皮特的堅定,貝尼特·米勒很是感激,他說:“皮特不僅是一個傑出的演員,也是一個很好的合作者,更是一個出色的製片人。他把這部電影當做一個人尋找智慧和生命價值的故事來看待,這正合我意。因為看上去他飾演的角色只是在追求勝利,可實際上比利卻是在追求一種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能和自己的主演有著這種認同,我很欣慰。”關於影片的主題,皮特說:“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我們如何去評價一樁事情,一個人,以及如何去評價我們自己。對球贏球了,如何去衡量這種勝利;輸了,何如去總結這種失敗。簡而言之,這是一部講述教會人們去評價價值的影片。比利在影片中就是一直不斷地在評價著自己的工作和對方的實力,最後撼動了整個棒球界的體系。”
在影片中,扮演皮特助手的是喬納·希爾,他是一個喜劇演員,隸屬於“賈德·阿帕圖幫”。對於自己能出演這麼一部頗具話題性的“熱門片”,喬納·希爾自然是喜出望外。他說:“應該說我得到這角色是一件很幸運的事,因為我自己也沒有想到我能和皮特、霍夫曼這樣的演員在一起合作。整個劇組、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還是攝影都非常富有激情和創造力,在此之前我從來沒有和這麼大牌的劇組合作過。貝尼特·米勒的工作方法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不要求我們在角色的身上做過多的討論,只是要求我在生活中和皮特用影片中的口吻說話、討論棒球以及其他事物。這麼一來,我們幾乎是無時不刻地在排練。自然,到了電影中,表演的痕跡就會很輕,而且一切看上去都是那麼自然。皮特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他很簡單,同時也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們在一起研究了很多關於人物和棒球的細節,這些內容最終都呈現在了電影裡。”
獲獎情況
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 (2012)
最佳影片(提名) Rachael Horovitz / 邁克·德·魯卡 / 布拉德·皮特
最佳男主角(提名) 布拉德·皮特
最佳男配角(提名) 喬納·希爾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Stan Chervin / 艾倫·索金 / 斯蒂文·澤里安
最佳剪輯(提名) Christopher Tellefsen
最佳混音(提名) David Giammarco / Deb Adair / Ed Novick / Ron Bochar
第69屆金球獎 (2012)
電影類 最佳劇情片(提名)
電影類 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布拉德·皮特
電影類 最佳男配角(提名) 喬納·希爾
電影類 最佳編劇(提名) 斯蒂文·澤里安 / 艾倫·索金
第35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2012)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77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2011)
最佳男主角 布拉德·皮特
最佳劇本 斯蒂文·澤里安 / 艾倫·索金
第17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2012)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男主角(提名) 布拉德·皮特
最佳改編劇本 斯蒂文·澤里安 / 艾倫·索金 / Stan Chervin
第12屆美國電影學會獎 (2011)
年度佳片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