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導演 大衛·芬奇
監製 凱斯琳·甘迺迪 法蘭克·馬歇爾 Ceán Chaffin
編劇 艾瑞克·羅斯
羅賓·史威考德
原著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台譯中文版)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作者-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
主演 布萊德·彼特 凱特布蘭琪
配樂作曲 亞歷山大·德斯普拉
攝影 克勞迪奧·米蘭達
剪輯 Kirk Baxter Angus Wall
片長 166 分鐘
產地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美國2008年12月25日
臺灣2009年2月13日
發行商 (美國)派拉蒙
(美國以外)華納兄弟
預算 1.5億美元
票房 3.33億美元
各地片名翻譯
中國大陸 返老還童
香港 奇幻逆緣
台灣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
“我是在特殊情況下出生的。 。 。” 這樣一來,本傑明·巴頓的好奇案就開始了,這部影片由布拉德·皮特(Brad Pitt)主演,他的男人八十多歲,年齡落後,而凱特·布蘭切特(Cate Blanchett)是注定永遠愛的女人。 本傑明·巴頓的“好奇案”是一次艱鉅的歷程,雖然不尋常,但史詩般的經歷。這是本傑明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二十一世紀對浪漫和救贖的非凡冒險。 本傑明·巴頓的《好奇案》由大衛·芬徹(David Fincher)執導,是對生與死,愛與失的有力證明。
“I was born under unusual circumstances . . .” Thus begins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the Academy Award–winning film starring Brad Pitt as a man who is born in his eighties and ages backward, and Cate Blanchett as the woman he is destined to love forever.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is a monumental journey—as unusual as it is epic—that follows Benjamin’s remarkable adventure of romance and redemption from the end of World War I through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Directed by David Fincher, 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is a powerful testament to life and death, love and loss.
颶風正在侵襲美國新奧爾良,一位病危的老婦睜開了她的睡眼。老婦名叫戴茜(凱特·布蘭切特飾),她叫女兒凱若琳(朱莉婭•奧蒙德飾)為她閱讀一本日記。這本日記的作者叫本傑明•巴頓(布拉德•皮特飾)。本傑明出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之時,但生來便像個老人的他被父親當作怪物,被遺棄在了養老院。本傑明在養老院與老人們一起生活。但誰都沒有想到,本傑明逆向發育——越活越年輕!也許“越活越年輕”是某些人的夢想,但真正這樣成長的本傑明卻有了別人無法理解的煩惱與快樂。穿越半世紀的世界變革,本傑明身處其中,感受別人感受不到的感受。
為何母親會讓自己念這本日記?本傑明•巴頓此人與母親有什麼關係?凱若琳陷入了深深的疑惑與好奇之中。
本片獲得2009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改編劇本、男主角等十三項提名,平了七年前《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的提名紀錄。
拍攝花絮
·本片改編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寫於1922年的同名短篇小說;
·電影製作方和Levi's品牌服裝有緊密的合作。為突現其真實性,該影片大量採用了Levi's的懷舊系列。
·本片將是泰德·漢森出演最後的一部電影。
幕後製作
“黑色”的大衛·芬奇電影
在過去的15年間,芬奇憑著他的勤奮還有那種骨子裡的“挑釁與自命不凡”創作了大量的打上“大衛·芬奇式”標籤的電影——《異形3》、《火線追緝令》、《致命遊戲》、《鬥陣俱樂部》、《戰慄空間》、《索命黃道帶》。在這些影片裡充滿了大衛·芬奇慣常的陰鬱、憂沉、哀傷的基調,並且通過燈光的佈置和攝影技術的運用營造這種低沉的氛圍。在他的影片裡很少使用自然光,大量的使用人造燈光以製造配合影片基調的光影效果。 “這樣做是為了讓觀眾能擁有和主演拍戲時一樣的心情和感受,一種不安定的情愫或者說有些偏執狂的意味。”芬奇說道而芬奇電影裡的英雄,在影片結束時都會經歷一些因為命運改變而帶來的精神創傷。
當被問及為何要創造如斯基調的電影時,芬奇說道:“我不認為電影就只扮演取悅觀眾,娛樂大眾的角色。我的興趣在於傷痕電影。”芬奇提及的“傷痕” ,不僅包括演員演後的那種感受,也包括觀眾在看後心裡所留下的那種淡淡的哀傷。 “有很多人認為我的電影是黑色的,是暗淡的,同時也有些扭曲,而我並非故弄玄虛,我只是想引發大家的思考。正如《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一樣,在整個拍攝過程中我所想的就是我們必須確定同情本傑明的真實原因,是因為他的疾病,還是因為他的'詛咒',或者是其他。這是我們拍攝整部片子的基礎,而只要堅守了這個基礎,我們就能解釋為什麼在片中他就是要去到那些他該去的地方,找他應該找的人,做他應該做的事。”
感人的劇本
這部影片的劇本經歷了兩位編劇的打磨——羅賓·史威考德和曾憑藉《阿甘正傳》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艾瑞克·羅斯。大衛·芬奇表示,“羅賓·史威考德的版本讓我覺得這是個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而當我讀到艾瑞·克羅斯重新改編的劇本後,我覺得它包含了更多人們對於'生死命題'的追問,包含人類生命和情感的脆弱性。片中的主人公整個童年都被垂垂老矣的人群所包圍,時常面對死亡的他卻能十分適宜的應對,這本就是一個心理挑戰,儘管他的心理成熟度很低,僅僅是個初生嬰兒。試想想,如果我們剛出生時就面對一大群85歲左右的老年人,我們會有什麼樣的體會。”
演員塔拉吉·P·漢森在片中飾演奎尼,這個角色在菲茨杰拉德的原著中僅僅只是主人公本傑明的保姆,而在編劇的筆下她卻搖身一變成為了本傑明的替身母親。塔拉吉在採訪時說,“因為有了這個身份的改變,讓我不得不觸景生情,可以說我不是在演戲,我只是在表現我自己。記得影片裡我和本傑明之間有這樣一段對話,我告訴他,'絕大多數的人都會從外表上來對你進行判斷,而不會去了解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這樣的話我也常常對自己的兒子說——作為一個非洲裔的美國母親。這也是我最喜愛這個片子的一個部分。”
對於影片的結尾部分,艾瑞克·羅斯將“感動”放在了首位,他說,“我們所有的人都會經歷父母的辭世,兒女的生長、成熟,自己的老去。我希望這部電影能夠使人們用一種好的方式來化解一生中緊隨而至的悲傷;同時,我也希望這部影片能夠在青年群體中產生共鳴,希望能與他們通過影片進行對話,讓他們能體會時間流逝和韶華不再的真正意味,儘管這也許並非是他們目前必鬚麵對的問題。”
高難的視覺特效
對於一部主人公要從老年變成青年的影片,如何攻克特效製作的技術難關成了很多人都想知道的秘密。 “處於耄耋之年的本傑明其實是一個合成體,用電子成像捕捉布拉德·皮特的面容,然後安在其他人的身體上。”導演大衛·芬奇在介紹影片的部分製作時說道, “依照我們的想法,這個合成體一定要做得天衣無縫。在觀眾眼前出現的就是一個整體,絲毫看不出是一個合成體。難點在於布拉德·皮特的面部表演,由於是電子成像,必須對其表演時的臉部面容進行動態捕捉,以保證其真實性。對於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無論做什麼樣的特技效果,必須讓觀眾在第一時間認出那就是布拉德·皮特。”芬奇對特效技術要求甚高,為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在特技效果和後期製作方面最後還追加了成本。 “儘管最後的影片還不完全令我滿意,但也實在很難想像如何能把它做得更好。”
影片改編自奇幻小說家史考特費茲傑羅寫於1920年代的奇想短篇小說,他的靈感來自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的時候80歲,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更美好 ...本片是布萊德彼特與大衛芬奇繼《火線追緝令》與《鬥陣俱樂部》第三度合作,也是他與凱特布蘭琪繼《火線交錯》後再度同台,片中配樂則是《色戒》的配樂亞歷山卓迪斯普拉特。
1919年,班傑明出生在巴爾的摩,一出生就是個八十歲的老嬰兒,被父親給棄養在街邊,但是好心的黑人夫妻收容了他,將他當成自己的兒子扶養,教導他許多智慧,但奇妙的是,隨著他漸漸成長,班傑明卻是越來越年輕。
1930年,11歲的班傑明遇上了六歲的黛西,善良而親切的黛西溫暖了班傑明。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班傑明坐船來到英國,直到戰後才與黛西在紐約重逢,此時,黛西已經是個亭亭玉立的女孩。
1950年,他們終於共譜戀曲,並且一起渡過生命中最美好的時光,但黛西越來越老,班傑明卻越來越年輕,他終於體認即使他們深愛彼此,班傑明逆行的生理特性,卻成了兩人關係的唯一障礙…。
本片拍攝計畫輩延宕四十年,因為特殊化妝與技術上的不允許,雖然故事的構想與內容引人入勝,卻遲遲無法拍攝。影片製作經費超過一億五千萬美金,目的就是完成班傑明這段看似平凡但卻又不平凡的人生旅程。班傑明一生所面對的生老病死與愛恨別離,與一般人並無二致,只是外貌隨著時間的飛逝顯得越來越年輕,布萊德彼特與演員們必須在層層特殊化妝手法下展現演技。
大衛芬奇表示:「電影前52分鐘的班傑明幾乎全是電腦動畫!」連結的老人身體全是別人,只有臉是小布,他得在臉上塗滿螢光劑,對著鏡頭擠眉弄眼,讓特效小組收集所有面部表情與肌肉運動,任何一個角度都不放過,才能讓電腦動畫人員找到正確角度,與身體達到零缺點的結合,為此他每天得花6小時上妝!
影片中不同時期的建築、汽車、服裝與髮型都有很大的改變,工作人員花了很長的時間考究每個時代的變遷,透過班傑明的一生,呈現在大銀幕上。
關於本片
馬克吐溫:「如果我們能夠出生時80歲,然後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會更美好。」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是美國傳奇作家史考特費茲傑羅寫於1920年代的短篇故事,他的靈感來自另一馬克吐溫的一句話:「如果我們能夠出生時80歲,然後逐漸接近18歲,人生一定會更美好。」
史考特費茲傑羅的這個故事是一則天馬行空的奇想,關於改編成螢幕作品之事,長久以來一直被認為故事會顯得過於含糊又詭異。因此,這個拍攝計劃懸而未決約40年,直到製片凱薩琳甘迺迪和法蘭克馬歇爾決定付諸實行 。經過了10年,終於也引起編劇艾瑞克羅斯、導演大衛芬奇和布萊德彼特的興趣。
對凱薩琳甘迺迪和法蘭克馬歇爾兩人來說,這個概念成為一個自省的機會,可透過日復一日的親身體驗,從大到如戰爭、小到如親吻等事件,藉以觀察人生是如此地寬廣。凱薩琳甘迺迪表示:「艾瑞克羅斯是能夠完全瞭解這個故事的不二人選,這個故事的格局很大,卻又屬於個人的私密經歷。在《阿甘正傳》中,他在史詩故事的背景下,呈現出貼近個人的細緻描繪,他對於引人入勝的細節處尤其觀察入微。」
艾瑞克羅斯認為,人生若能倒著成長看似很理想,但其實沒有那麼簡單。他表示:「表面上,這樣似乎很美好,但這是一種不同的人生,這也是這個故事吸引人之處。即使班傑明是倒著成長,初吻和初戀對他來說還是很重要且很有意義的,這跟正常成長或倒著成長沒有任何關係,重要的是你要如何活出自己。」
艾瑞克羅斯在構思和撰寫劇本之際,他個人經歷了喪失雙親的不幸,他表示:「他們的過世當然令我十分悲痛,也使我看事情的觀點有了轉變。我相信觀眾對於這個故事會跟我一樣有感同深受之見。」
這部電影探索了超脫時間和年代的人間條件,以及人生和愛情的快樂與失去的痛苦。艾瑞克羅斯表示:「我和大衛芬奇想讓這個故事感覺像是任何人的故事,述說某個人的一生,這就是這部電影兼具非凡與平實之處,並得以觀察出這個怪異人物對每個人會產生什麼影響。」
班傑明的處境相當奇特,同時他的旅程也強調出他每段人生際遇產生的複雜情緒。法蘭克馬歇爾表示:「這個故事碰觸到我們在人生過程中會興起疑惑的許多問題。這樣很難得,因為很少一部電影可以引發這麼多不同且個人的觀點。60歲或70歲的人會看到某個面向,20歲的人則會看到另外一個面向。」
大衛芬奇把失去所愛之人的自身經驗投射在對於這個故事的想像,他表示:「我父親五年前過世,我記得站在他身旁看著他斷氣的那種經驗,感覺相當深刻。當你失去某個你人生路上想盡辦法扶持你的人,而且這個人是你人生的真正指引時,你的人生好像頓時失去了準則。你不再設法取悅別人,你不再反對事物,在很多方面來說,你完全孑然一身。」
在早期的電影準備工作期間,大衛芬奇跟凱薩琳甘迺迪和法蘭克馬歇爾的會面經常會談到極為私人的事情。大衛芬奇表示:「我們開始談論這個故事,15分鐘後我們卻都在談我們私人的事。我們談到所愛之人過世的事,我們所愛之人不關心我們的事,以及我們追求別人或是別人追求我們的事。這部電影有趣的地方也在此,這些想法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凱薩琳甘迺迪表示:「在一部電影中,你要如何流暢且簡潔地呈現某個人的人生經驗,包括此人從出生到過世的各種人生高潮和低潮呢?在艾瑞克羅斯的劇本中,每一個時刻都會引發出情感,而且之後會令你產生共鳴。如果這些情感沒有流露出來,故事就會失去該有的經驗感受,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明白,我們必須花很長的時間才能把某人一生的經驗投射出來。」
製作
發展
早於1994年夏天,馬裡蘭電影辦公室(Maryland Film Office)的首長Jack Gerbes已考慮將1921年法蘭西斯·史考特·費茲傑羅以巴爾的摩為背景的小說《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拍成電影。 1998年10月,編劇羅賓·史威考德(Robin Swicord)為導演朗·霍華寫了一份改編劇本,計劃讓尊·德拉瓦特主演。 2000年5月,派拉蒙影業聘用編劇吉姆·泰勒(Jim Taylor)改編小說,並打算讓導演史碧·莊斯(Spike Jonze)執導。當時,編劇查理·考夫曼(Charlie Kaufman)也曾經草擬過另一份劇本。
到了2003年6月,導演加利·羅斯(Gary Ross)和片商協議,希望自己能執導編劇艾瑞克·羅斯(Eric Roth)起草的新劇本。 2004年5月,華納兄弟和派拉蒙合資計劃,最初決定由派拉蒙負責海外市場,華納負責國內上映,後來雙方同意交換。同一個月內,導演大衛·芬奇介入,希望片商可以讓自己取代羅斯執導電影。 2005年5月,演員布萊德·彼特和凱特·布蘭琪成為兩位角色班傑明·巴頓和黛西的演出人選。 7月,芬查再度建議片商容許自己能緊接地執導《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和《索命黃道帶》,首先製作的是《索命黃道帶》。
選角
2006年9月,蒂妲·絲雲頓、傑森·弗萊明和泰拉姬·漢森也成為電影其他角色的演出人選。 10月,拍攝開始前夕,茱莉亞·歐蒙被選定演出黛西的女兒。
攝製
為享有路易斯安那州退稅優惠,紐奧良與週邊地區被選作《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的拍攝地點,開拍日期定在2006年10月。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於2006年11月6日在紐奧良正式開拍,翌年1月,凱特·布蘭琪加入拍攝。拍攝期間,大衛·芬奇曾讚揚紐奧良鄉郊和市區的場景都可方便抵達,颶風卡崔娜並無造成不尋常阻礙。 3月,拍攝地點移到洛杉磯進行另外兩個月的拍攝。主要攝影工作在150日內完成,後期製作需要一些額外時間為布萊德·彼特角色製作視覺效果。整體製作在2007年9月完成。
音樂
法國作曲家亞歷山大·德斯普拉負責了電影的配樂工作,他起用好萊塢交響樂團(Hollywood Studio Symphony)87人團隊在索尼配樂舞台(Sony Scoring Stage)進行錄音[20]。電影的第一段預告片採用了卡米爾·聖桑的《動物嘉年華》的〈水族館〉選段,由來自倫敦南部的天樂創世紀少年合唱團演唱。國際版預告片則採用了歌曲〈A Moment of Greatness〉。其中一個電視廣告出現了Arcade Fire的〈My Body is A Cage〉,某些廣告就有APM音樂流動電影合集《Cinematic Emotions & Drama》的歌曲〈The Return〉;還有一些在電影《霹靂高手》出現過的歌曲,包括〈Didn't Leave Nobody But the Baby〉和〈I'll Fly Away〉,都是出自不同的錄音版本。電影終結時重現了班傑明學過的鋼琴樂曲,那是斯科特·喬普林的圓舞曲〈Bethena: A Concert Waltz〉。
發行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在美國的上映日期最初定於2008年5月,後來推遲至同年11月26日,最後才敲定為12月25日聖誕節。
評論
外界對《班傑明的奇幻旅程》的評論多為正面。至2009年1月24日,爛番茄網站中169篇評論中正面評價佔72%,當中又有77%的「Top Critics」(知名評論人)給予正面評價。在Metacritic中,36篇評論中得出平均分70分。 Yahoo! Movies則根據網上評論得出平均分B+。
十佳列表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在被多個機構列作十佳影片。根據電影城市新聞〔Movie City News〕調查所得,在286個十佳列表中,本片在79個中出現,數量在2008年上映電影中排行第六。根據網站CriticsTop10,在包含本片的136個十佳列表裏,有12個將其列作第一,數量也是排行第六。
第一名-Michael Sragow,《巴爾的摩太陽報》
第一名-Ben Lyons,《At the Movies》
第三名-Joe Morgenstern,《華爾街日報》
第三名-Kirk Honeycutt,《好萊塢記者報》
第五名-Frank Scheck,《好萊塢記者報》
第五名-Lou Lumenick,《紐約郵報》
第六名-James Berardinelli,ReelViews
第六名-Kyle Smith,《紐約郵報》
第六名-Richard Corliss,《時代雜誌》
第八名-Stephen Farber,《好萊塢記者報》
第九名-Rene Rodriguez,《邁阿密先驅報》
獎項
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 (2009)
最佳影片(提名) 切安·查芬 / 凱瑟琳·肯尼迪 / 弗蘭克·馬歇爾
最佳導演(提名) 大衛·芬奇
最佳男主角(提名) 布拉德·皮特
最佳女配角(提名) 塔拉吉·P·漢森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艾瑞克·羅斯 / 羅賓·史威考德
最佳攝影(提名) 克勞迪奧·米蘭達
最佳剪輯(提名) 柯克·巴克斯特 / 安格斯·瓦爾
最佳視覺效果 Eric Barba / Steve Preeg / Burt Dalton / 克萊格·巴朗
最佳混音(提名) Ren Klyce / Mark Weingarten / David Parker / 邁克爾·斯曼內科
最佳美術指導 Donald Graham Burt / Victor J. Zolfo
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杰奎琳·韋斯特
最佳化妝 Greg Cannom
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亞歷山大·德斯普拉
第66屆金球獎 (2009)
電影類 最佳劇情片(提名)
電影類 劇情片最佳男主角(提名) 布拉德·皮特
電影類 最佳導演(提名) 大衛·芬奇
電影類 最佳編劇(提名) 艾瑞克·羅斯 / 羅賓·史威考德
電影類 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亞歷山大·德斯普拉
第18屆MTV電影獎 (2009)
MTV電影獎 最佳女演員(提名) 塔拉吉·P·漢森
第11屆美國青少年選擇獎 (2009)
最佳劇情片(提名)
最佳劇情片男演員(提名) 布拉德·皮特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