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 Blanchett 凱特布蘭琪
作品表
2021 《夜路》Nightmare Alley | 2021 | 美國 | 吉勒摩戴托羅
2021 《千萬別抬頭》Don't Look Up | 2021 | 美國 | 亞當·麥凱
2019 囧媽的極地任務 Where'd You Go, Bernadette Bernadette Fox 提名金球獎最佳音樂及喜劇類電影女主角
2018 滴答屋 The House with a Clock in Its Walls Florence Zimmerman
2018 叢林之書:起源 Jungle Book
2018 天過海:八面玲瓏 Ocean's 8
2017 雷神索爾3:諸神黃昏 Thor: Ragnarok
2017 鬼才導演史匹柏傳 Spielberg
2017《為你唱的歌》| 2017 | 美國 | 泰倫斯馬力克 73歲
2015 Blackbird(2015)
2015 凱特布蘭琪:宣言13 Manifesto
2015《因為愛你》| 2015 | 英國/美國/法國 | 陶德·海恩斯
2015 仙履奇緣 Cinderella ( 演員 )
2014 哈比人:五軍之戰 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 ( 演員 )
2013 大尋寶家 The Monuments Men ( 演員 )
2013 站起來的女孩 Girl Rising ( 演員 )
2013 哈比人:荒谷惡龍 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 ( 演員 )
2015《聖杯騎士》Knight of Cups | 2015 | 美國 | 泰倫馬力克
2013《藍色茱莉》Blue Jasmine | 2013 | 伍迪艾倫 77歲
2012 哈比人:意外旅程 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 演員 )
2011 《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Hanna | 2011 | 英國 | 喬懷特( 演員 )
2010《羅賓漢》| 2010 | 美國/英國 | 雷利·史考特
2008《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 2008 | 美國 | 史蒂芬史匹柏
2008《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 2008 | 大衛芬奇
2007《搖滾啟示錄》| 2007 | 美國/德國/加拿大 | 陶德海恩斯
2007 伊莉莎白: 輝煌年代 The Golden Age ( 演員 )
2006 柏林迷宮 The Good German ( 演員 )
2006《火線交錯》| 2006 |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2006 醜聞筆記 Notes on a Scandal ( 演員 )
2005 為愛重生 Little Fish ( 演員 )
2004 《海海人生》| 2004 | 美國 | 魏斯安德森 35歲
2004《神鬼玩家》| 2004 | 美國 | 馬丁·史柯西斯
2003 鍥而不捨 Veronica Guerin ( 演員 )
2003 鬼影迷蹤 The Missing ( 演員 )
2003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 演員 )
2002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 演員 )
2002 《天堂奔馳》Heaven | 2002 | 德國/義大利/美國/法國/英國 | 湯姆·提克威X奇士勞斯基
2001 戰地有心人 Charlotte Gray ( 演員 )
2001 終極土匪 Bandits ( 演員 )
2001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The Lord of the Rings: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 演員 )
2001 真情快遞 The Shipping News ( 演員 )
2000 靈異大逆轉 The Gift ( 演員 )
2000 縱情四海 The Man Who Cried ( 演員 )
1999 情人搭錯線 an Ideal Husband ( 演員 )
1999 空中塞車 Pushing Tin ( 演員 )
1999《天才雷普利》| 1999 | 美國 | 安東尼·明格拉
1998 伊莉莎白 Elizabeth ( 演員 )
1997 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 Thank God He Met Lizzie ( 演員 )
1997 奧斯卡與露辛達 Oscar and Lucinda ( 演員 )
凱特·布蘭琪
本名 Catherine Élise Blanchett
英文名 Cate Blanchett
國籍 澳洲
出生 1969年5月14日 (1969-05-14)
澳洲墨爾本Ivanhoe
配偶 Andrew Upton(1997-)
兒女 Dashiell John(b.2001.12.3)
Roman Robert(b.2004.4.23)
Ignatius Martin Upton(b.2008.4.13)
代表作品 《伊麗莎白》
活躍年代 1994年至今
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資訊
凱特·布蘭琪(英語:Cate Élise Blanchett,1969年5月14日-),知名澳大利亞電影及舞臺劇女演員。凱特·布蘭琪除了是至今影壇擁有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獎的六位女演員之一,亦是唯一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美國演員工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主角和配角獎的大滿貫雙料得主,以實力演技和特殊氣質受到肯定與注目。凱特·布蘭琪曾為了揣摩角色而舉家搬至英國與愛爾蘭,現居於澳洲雪梨。
2014年,凱特·布蘭琪以電影《藍色茉莉》(Blue Jasmine)中的落難貴婦一角,獲第86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也是澳洲唯一獲得兩次奧斯卡獎的演員。
女演員
本名 Catherine Élise Blanchett
英文名 Cate Blanchett
國籍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
民族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
出生 1969年5月14日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墨爾本Ivanhoe
職業 演員、導演、製片、劇團藝術總監
語言 英語
教育程度 澳洲國家戲劇藝術學院
配偶 安德魯·烏普頓(1997年結婚)
兒女 Dashiell John(b.2001.12.3)
Roman Robert(b.2004.4.23)
Ignatius Martin(b.2008.4.13)
出道地點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
出道日期 1992年,23年前
代表作品 《伊莉莎白》系列 《魔戒電影三部曲》 《神鬼玩家》 《醜聞筆記》 《搖滾啟示錄》 《藍色茉莉》
生平經歷
成長背景
1969年5月14日,凱特·布蘭琪出生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在美國德州出生的父親Robert DeWitt Blanchett是退役美國海軍軍官的廣告人,母親June Gamble是擁有法國血統的澳大利亞教師,兩人在海上相識。凱特有一個擔任電腦工程師的哥哥Bob與一個劇場設計師的妹妹Genevieve。和凱特感情極為親密的父親,在凱特10歲時因心臟病離世,凱特從小由奶奶和母親帶大。
自就讀墨爾本衛理會女子學院時期,凱特開始發現自己對戲劇的喜愛,並成為學校戲劇社團的負責人,自編自演的喜劇題材話劇獲得熱烈的反應。學生時期喜歡打領帶、穿西裝,打扮得像個男生,亦常剃光頭髮,欣賞的偶像是安妮·藍妮克絲。大學時期就讀於墨爾本大學,主修美術史和經濟學,後因著迷於戲劇,轉讀澳洲國家戲劇藝術學院,並自戲劇學院畢業。凱特在18歲時曾當背包客前往英國旅遊,但因簽證過期只好離開英國。到了埃及開羅,在旅館遇見一位恰好正在徵臨時演員的工作人員,由於旅費已透支,在因緣際會下為一部名為《Kaboria》的電影扮演觀看拳擊賽而吶喊加油的觀眾,酬勞足夠支付她一星期的住宿費用。這也是凱特第一次在大銀幕演出的經驗。但凱特表示,「當時戲劇學校畢業後就在劇場工作,一開始沒有想到要去當電影演員。」
職業生涯
1992–1997
凱特在戲劇學院時,演出的舞臺劇即已展露其表演上的才華。但畢業後,經濟拮据之下有段時間住在磚頭都斑駁露出的房間裡,每天只捨得喝一杯咖啡,因此曾經給自己設定五年之內若沒在劇場界闖出成績便轉行。所幸後來逐漸有了演出機會,擔綱主演的第一部舞臺劇《Top Girls》亦獲得好評。其後更以《Kafka Dances》獲得雪梨劇評獎最佳新人獎。同年,和後來成為奧斯卡影帝的傑佛瑞·羅許搭檔演出大衛馬密的舞臺劇《奧利安娜》,並以此劇指控教授性騷擾的女學生一角得到最佳女主角獎。凱特也是第一位在同年囊括雪梨劇評獎最佳新人及最佳女主角的雙料得主。1994年到1995年期間,陸續演出莎翁舞臺劇如《哈姆雷特》等,並開始參與電視劇,如黃金檔影集《Heartland》、迷你影集《Bordertown》(與雨果·威明合作)、電視電影《Police Rescue》、長篇電視劇《G.P.》等,發展領域多元且逐漸累積不同表演經驗。
1997年,二次大戰題材的《火線浮生錄》,則是凱特拍攝的第一部商業電影,在片中飾演女俘虜。同年,電影《奧斯卡和露辛達》、《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接連上映。原本《奧斯卡和露辛達》的製片人不同意起用像凱特這樣屬於新人階段且在其他國家知名度不高的演員,但看了《火線浮生錄》之後,肯定其演出,同意由她飾演女主角,凱特也以此片入圍澳洲影評人協會獎和澳洲電影學院獎的最佳女主角獎。《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則讓凱特奪得澳洲電影學院最佳女配角獎,接連幾部電影的表現開始引起電影圈注目。《伊莉莎白》的導演錫哈·加培係因《奧斯卡和露辛達》片中凱特的演出而邀請其擔任片中英國女王一角,導演並評價:「雖然凱特是新人,但多變的素質可以勝任任何複雜的角色。或許外表平凡,但當需要時,她能一瞬間變得異常美麗」。
自1993年到1999年間,重心放在舞臺劇,至少有十部劇碼巡演。《戰地有心人》係因原著作者塞巴斯蒂安·福克斯看了凱特在倫敦的舞臺劇《Plenty》後,而邀請其擔任此部電影的女主角。
1998–2007
1998年,凱特以電影《伊莉莎白》片中鮮明存在感的女王一角獲得第56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獎。當時從未演過傳記電影且壓力極大的她,為了飾演此一人物,請來老師教授古典英語、研讀大量傳記、前往博物館觀賞相關肖像和藝術作品、減重、漂白眼睫毛、眉毛和剃光頭頂前半部的頭髮。凱特以此部片首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在影壇上奠定知名度與人氣;2001年,開始演出《魔戒》系列電影中的精靈女王凱蘭崔爾。接連的女王角色中,其獨特氣場與脫俗氣質令人印象深刻,讓凱特享有「女王專業戶」之稱。期間亦陸續接演中小成本和獨立製片電影,例如首次與德國導演湯姆·提克威爾合作柏林影展開幕片《天堂奔馳》,飾演剃了光頭為愛逃亡的女逃犯。在2003年上映的電影《鍥而不捨》,則是飾演不畏險惡揭發真相促使政府立法的知名北愛爾蘭記者薇若妮卡·格琳,並為了揣摩角色舉家搬至愛爾蘭,凱特亦以此部真人實事改編的題材入圍金球獎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2004年,凱特在知名導演馬丁史柯西斯所執導的《神鬼玩家》扮演好萊塢知名女星凱瑟琳·赫本,其唯妙唯肖的語氣及姿態,贏得第77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及各大影評人協會獎的肯定,當時已96歲高齡的赫本得知凱特要飾演自己時亦十分贊同。2005年,在獲得首座奧斯卡獎座後,又回澳洲接演本土獨立製作並限定上映的電影《為愛重生》,片中飾演曾經淪於毒海,欲重新生活卻被過往牽絆住的女子。凱特以此片獲第二座澳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獎。2006年《醜聞筆記》上映,凱特飾演一個與15歲中學生發生不倫戀情的已婚美術教師,在片中和知名英國影后茱蒂·丹契極富張力又精彩的對手戲引起話題,凱特亦入圍該屆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獎並獲得多項電影獎。
2008–2012
2008年年初,凱特憑前一年上映的《伊莉莎白:輝煌年代》和《搖滾啟示錄》雙料提名第80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最佳女配角獎。凱特在《搖滾啟示錄》片中反串知名搖滾巨星巴布·狄倫,其憤世嫉俗的消瘦頹廢男子演繹,亦成為第64屆威尼斯影展影后及金球獎最佳女配角得主。而奧斯卡獎史上只有三位演員在電影中以反串獲得提名,凱特即是其中一人。除了扮演主婦、逃犯、特務、教師、通靈者、拓荒者等人物,凱特亦是經常擔綱演出真人實事傳記人物的演員,不論是英國女王、傳奇搖滾歌手、王牌記者或好萊塢經典女星,其穩定的表現力與具存在感的演技也讓媒體稱之為「變色龍」,而除了在《天堂奔馳》說義大利語,亦曾經在片中變換愛爾蘭腔、俄國腔、德國腔、英國腔和法國腔等各種口音的英語。知名導演大衛·芬奇曾評價其「無時無刻散發出來的那股銀幕力量和能力極為罕見。她對工作的態度是專業的,不僅知道自己角色的來龍去脈,也知道所有人角色的台詞,會為工作的推進做出貢獻。比如她會說『這裡有幾個詞,你覺得這樣如何……』,但絕不會像某些明星那樣,說『我需要一段獨白,應該有人來給我改一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伊納利圖亦表示「只有凱特就算躺在地板上也能傳達出有趣的訊息。觀眾得關心角色,而凱特就是能創造出這種共鳴感。總是可以化繁為簡,任何一個層次都很寶貴」、導演山姆·雷米則評價凱特擁有「獨力撐起整部戲的能力」。
在2004年後,凱特沒有因獲得了奧斯卡獎而積極往好萊塢邁進,反而接演許多拍攝期不長的配角,減少了在澳洲以外的工作比重,並將個人的戲份集中拍攝,為了把時間留給舞臺劇和家庭。除了出任雪梨劇團的藝術總監,也投身熱愛的舞臺劇,扮演了挪威劇作大師易卜生《海達·蓋伯勒》中的Hedda、美國劇作家田納西·威廉斯《慾望街車》(A Streetcar Named Desire)中的Blanche DuBois、俄國大師契訶夫《凡尼亞舅舅》中的Yelena等,並獲得至少七座最佳舞臺劇女演員獎。2009年年底的《慾望街車》,每場座無虛席。凱特表示,「當時對體力的考驗相當大,每週要上演八場戲,我累到掉頭髮,但反響不錯,而且對我而言收穫非常大」。2011年,法國影后伊莎貝·雨蓓前去觀賞凱特的舞臺劇《Big and Small》之後,兩人萌生合作計畫,因此而促成了2013年知名劇碼《女僕》的共演,並在2014年於紐約公演再開,並以此劇再度獲得Helen Hayes獎和赫普曼獎最佳舞臺劇女演員獎。
2013–現今
2013年,出席多維爾美國電影節的凱特·布蘭琪
2013年,凱特以伍迪·艾倫編導的《藍色茉莉》相隔數年重回電影主演一職。片中既落魄又自欺欺人的貴婦之精準詮釋亦獲知名媒體《紐約時報》等各方好評,影評人表示,「若角逐奧斯卡影后,很難有人可以打敗她」。除了奪得近30個影評人協會獎的最佳女主角獎,亦獲第86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個人生涯第六次提名奧斯卡獎),和第20屆美國演員工會獎、第6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影后。為了詮釋片中角色,凱特前往紐約體驗生活、嘗試喝許多酒、研究伯納德·馬多夫醜聞等。雖然在拍攝初期和導演伍迪有過磨合期,但殺青後伍迪在訪談中表示,「能邀到凱特主演就像手中握有核子武器般強大,她是我心中《藍色茉莉》女主角的不二人選。與這樣的演員合作,我還有什麼好教的。她不是世界上唯一一位優秀演員,但絕對是世界上那幾位最優秀的演員之一」。
凱特曾在專訪中表示,身為演員最快樂之處,來自於思考人物「為何會那樣做」,而劇場一直是最愛。結婚前自己是個會對角色投入過多的演員,但結婚生子後,家庭將自己帶離了以往一心一意的偏執狀態。而對於拍戲的選擇,一直以來都沒想過非要參與製作規模大的項目,或是去扮演故事中最吸引人的角色不可。演戲就像是回到12歲時去朋友家過夜,能半夜不睡覺、能有機會做平常不會做的事,「要是可以選擇的話,希望能夠死在排練室裡。」
2013年3月,HBO宣布由凱特主演真人實事改編的傳記片《癌症潑婦》(Cancer Vixen: A True Story),凱特身兼主演和製片。在劇中將扮演罹患乳癌的知名插畫家瑪莉莎·瑪奇托,編劇由茱莉·蝶兒擔任。9月,《灰姑娘》真人版電影《仙履奇緣》開拍,凱特在片中詮釋繼母一角。
2014年3月12日,《卡蘿》在辛辛那提開鏡,此片是凱特首度參演同性戀題材作品,亦是繼《搖滾啟示錄》之後再度與導演陶德·海恩斯合作,與魯妮·瑪拉演出改編自派翠西亞·海史密斯的原著小說《The Price of Salt》,同年4月24日殺青。
個人生活
1996年,凱特·布蘭琪與劇作家安德魯·烏普頓相識,1997年12月29日結婚,凱特曾表示人生唯一的遺憾是當年夫妻倆沒有拍攝結婚照。目前兩人育有三個兒子,長子Dashiell John Upton出生於2001年,次子Roman Robert Upton出生於2004年,第三子Ignatius Martin Upton於2008年4月在倫敦出生。雖然凱特為了揣摩角色曾經居住在英國布萊頓及愛爾蘭,但在2007年年底,因決定回家鄉接掌雪梨劇團藝術總監而搬回澳洲。凱特並表示會永久居住在澳洲,現居於雪梨。
2008年,凱特與丈夫安德魯·烏普頓正式出任雪梨劇團藝術總監,致力推動劇場表演並親自演出,於2013年的年底卸任。2012年3月30日,凱特獲頒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同年11月11日,獲頒澳洲雪梨大學榮譽博士學位,以表揚其對戲劇藝術的貢獻。
社會活動
2008年4月,凱特·布蘭琪出任「澳洲總理2020年全國高峰會」創意團隊的聯合主席,與近千名各界人士展開兩天對談。凱特除了是雪梨國際電影節的贊助者和澳洲電影協會的大使,亦是澳洲綠色建築的定期資助者和澳洲保育基金會大使,也將雪梨劇團和住家改造為環保建築,劇團的太陽能裝置則可提供七成用電量。期間,亦和劇團聯合推廣城市議題,進行多場演講和座談會。2011年,因支持澳洲政府徵收「碳排稅」而引起民眾不滿,認為此舉增加了稅收負擔。凱特對此表示,認同每個人都有表達意見的權利,但應為了長遠著想,且所有人都會因保護環境而受益。
榮譽
2001年,獲頒澳大利亞百年服務勳章
2007年,澳洲電影協會大使
2008年12月5日,好萊塢星光大道個人星形獎章(觀禮人:史蒂芬·史匹柏、大衛·芬奇)
2009年1月,澳大利亞「銀幕上的澳洲傳奇」郵票(將凱特布蘭琪的照片與劇照印製成郵票限量發行)
2012年3月30日,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2012年11月11日,澳洲雪梨大學榮譽博士
2014年9月25日,麥覺理大學榮譽博士
其他
曾被評選為好萊塢最聰穎的50人之一、好萊塢最具影響力的20名女演員之一、富比士十大最有價值演員之一、全球最美麗的50人之一、最有魅力的50人之一、史上50位最性感的電影明星之一、《時代》雜誌百大人物之一、最佳衣著第一名等。
以同角色(伊莉莎白一世)兩次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為奧斯卡獎史上的五位演員之一(其他四位為彼得·奧圖的亨利二世系列、平·克勞斯貝的與我同行系列、保羅·紐曼的金錢本色系列、艾爾·帕西諾的教父系列)。
以「反串」(《搖滾啟示錄》)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為奧斯卡獎史上的三位演員之一(其他兩位為琳達·亨特、費麗西蒂·荷夫曼)。
同一年提名奧斯卡獎雙料演技獎的演員之一。
影壇至今擁有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女配角獎的六位女演員之一(其他五位為海倫·海絲、英格麗·褒曼、梅莉·史翠普、瑪姬·史密斯、潔西卡·蘭芝)。亦是唯一一位飾演奧斯卡影后又獲得奧斯卡獎的演員。
影壇唯一一位獲得奧斯卡主角和配角獎、金球獎主角和配角獎、美國演員工會獎主角和配角獎、英國電影學院獎主角和配角獎的演員。
在多次訪問中表示,接拍電影《魔戒》的原因之一是想戴上片中的尖耳朵,三部曲殺青後亦把道具耳朵帶回家。也是從影以來第一次在綠色key板前演戲,對於電腦特效感到新鮮。
與雨果·威明合作最多次,有九次之多。
與傑佛瑞·羅許、雨果·威明、艾美·亞當斯、妮可·基嫚交情好。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女主角
2013年 《藍色茉莉》
最佳女配角
2004年 《神鬼玩家》
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女主角
1998年《伊莉莎白》
2013年《藍色茉莉》
最佳女配角
2004年《神鬼玩家》
金球獎
最佳戲劇類電影女主角
1998年《伊莉莎白》
2013年《藍色茉莉》
最佳電影女配角
2007年《搖滾啟示錄》
影視演員協會
最佳女主角
2013年《藍色茉莉》
最佳女配角
2004年《神鬼玩家》
最佳集體演出
2002年《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其他獎項
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
2007年《搖滾啟示錄》
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配角
2000年《縱情四海》
2001年《真情快遞》
2001年《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澳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
2005年《為愛重生》
澳洲電影學院獎國際類最佳女主角
2013年《藍色茉莉》
澳洲電影學院獎最佳女配角
1997年《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
紐約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女主角
2013年《藍色茉莉》
榮譽
2001年,獲頒澳大利亞百年服務勳章
2007年,澳洲電影協會大使
2008年12月5日,好萊塢星光大道個人星形獎章(觀禮人:史蒂芬·史匹柏、大衛·芬奇)[39]
2009年1月,澳大利亞「銀幕上的澳洲傳奇」郵票(將凱特布蘭琪的照片與劇照印製成郵票限量發行)
2012年3月30日,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勳章
2012年11月11日,澳洲雪梨大學榮譽博士
2014年9月25日,麥覺理大學榮譽博士
擔任評審
2012年雪梨Tropfest短片電影節評審
2012年第9屆杜拜國際電影節評審團主席
2018年第71屆坎城影展主席
2020年第77屆威尼斯影展主席
演出作品介紹
2015 仙履奇緣 Cinderella
《雷神索爾》導演肯尼斯布萊納執導,改編熟能詳的童話故事《灰姑娘》,故事在經典中融入創新,再現華美時代與流傳千古的浪漫傳奇。莉莉詹姆斯在片中詮釋灰姑娘,被凱特布蘭琪飾演的繼母凱特當成下人使喚、虐待,表現不卑不亢。
1 片中的藍色舞裙鑲嵌了1萬顆施華洛世奇水晶,花了16個裁縫550小時才做完。
2 為了能讓裙子在跑起來的時候能像水一樣流動,服裝設計桑迪·鮑威爾一共用了12層不同深淺的藍色面料。
3 灰姑娘很細的腰並不是特效做的,莉莉·詹姆斯表示自己天生腰細,還穿了束身衣,而且拍電影的時候只能吃流質食物。
4 電影裡的水晶鞋其實在現實裡沒有人能穿上這雙鞋,只有在特寫鏡頭里才會出現。拍攝的時候,莉莉·詹姆斯穿的是形狀相同的皮鞋,之後再用特效做成水晶鞋的樣子。
5 由於《灰姑娘》目標定級PG,“王子”理查德·麥登的褲襠令劇組煩惱,麥登表示,服裝總監桑迪·鮑威爾花兩天時間讓他試穿各種“護襠” ,遮擋凸起。
6 本片女主角莉莉·詹姆斯與惡姐姐“崔西里亞”飾演者索菲·麥希拉都出演過英劇《唐頓莊園》。
7 本片女主角原定艾瑪·沃森,她謝絕了,但她隨後接演了另一部童話改編電影《美女與野獸》。
8 本片是導演肯尼思·布拉納與迪士尼合作的首部影片,他曾執導了派拉蒙的《雷神》,隨後《雷神2》的版權被迪士尼買走。
9 本片導演肯尼思·布拉納和飾演“仙女教母”的海倫娜·伯翰·卡特曾在1990年代傳出過緋聞。
10 本片在北美上映時,先放映了《冰雪奇緣》的短片續集《冰雪奇緣:生日驚喜》。
2015 黑鳥 Blackbird
美國編導大衛馬密,自編自導與刺殺甘迺迪有關的驚悚電影作品,由凱特布蘭琪主演。
凱特布蘭琪飾演一名到洛杉磯參加祖父葬禮的女子,她一步步發現,原來祖父和美國秘密機構間的關係一直瞞著家人,但在她逐漸知道祖父的工作牽涉到甘迺迪刺殺案之後,她也陷入險境。
2014 哈比人:五軍之戰 The Hobbit: The Battle of the Five Armies
《哈比人:五軍之戰》是《哈比人》系列電影的最終章,故事仍改編自托爾金的暢銷經典:「哈比人歷險記」,這回比爾博巴金斯、索林橡木盾與矮人一行人的冒險即將劃上句點。
1《霍比特人:五軍之戰》是《魔戒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中唯一一部以現在時開始的電影,其他的五部皆以回憶片段開始。
2《霍比特人:五軍之戰》時長2小時24分鐘,是《魔戒》三部曲和《霍比特人》三部曲中時長最短的一部。
3 凱特布蘭琪在片場待了8天就拍完了她在三部《霍比特人》中的所有戲份。
4《霍比特人》原著中,五軍之戰僅佔據一章的長短,而且是側面描寫。在《霍比特人;五軍之戰》電影中,戰爭佔據了約一半的時長。
5 影片在圣迭戈動漫展宣傳前夜,一大票粉絲在場館外打地舖以便第二天能搶到座位。深夜裡,影片的兩位演員李·佩斯與安迪·瑟金斯神奇現身,與粉絲合影並給他們簽名。
6《霍比特人》原先計劃拍成上下兩部,後拆分為三部曲。原拍攝於2012年7月6日完成。為了拆分成三部曲,原定上部結尾成為第二部開頭,原定下部開頭成為了第二部結尾。補拍於2013年夏天進行。
7 影片中精靈王瑟蘭迪爾的坐騎是一頭麋鹿,事實上它是由一頭名叫Moose(麋鹿)的馬兒扮演的。
8 很多演員們把片中的道具留下作紀念。馬丁·弗瑞曼拿走了比爾博的佩劍和假耳朵,理查德·阿米蒂奇拿走了原版的獸咬劍,李·佩斯也把他的精靈劍帶回了家。
9 在本片中,魔王索隆已經成為一個巨大的威脅,但在原著小說《霍比特人》中索倫的威脅尚未出現。
10 在《魔戒三部曲》中飾演霍比特人皮平的比利·博伊德參與編寫並演唱了《霍比特人:五軍之戰》的片尾曲“The Last Goodbye”。
11 詹姆斯·內斯比特(飾演矮人波佛)的兩個親生女兒扮演了巴德的兩個女兒。
12 在電影某場戲裡,巴德被告知女兒們在“石街”方向,“石街”是威靈頓一間攝影棚的名字,電影有一大部分都是在那兒拍攝的。
13《霍比特人:五軍之戰》是中土系列電影唯一出現罵人字眼的電影,矮人丹恩說了兩次“混賬”。
14《霍比特人:五軍之戰》中,矮人葛羅音穿上了全身盔甲,他戴的青銅頭盔和吉姆利在《魔戒三部曲》中戴的頭盔是同一頂。葛羅音正是吉姆利的父親。
2014 馴龍高手 2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2
本片為《馴龍高手》續集,由原導演迪恩德布洛斯獨自執導,克里斯桑德斯擔任執行製片人,所有台前配音及幕後原班人馬將全數回歸,新加入的影后凱特布蘭琪則將擔綱要角。
1 導演迪恩·德布洛斯心中最棒的續集電影是《星球大戰2:帝國反擊戰》,他稱此片為他拍《馴龍高手2》的靈感源泉。
2 導演迪恩·德布洛斯認為大多數動畫片續集都沒有存在的意義,當夢工廠希望他執導時他直接告訴CEO杰弗裡·卡森伯格,避免問題的最好辦法是把男主角嗝嗝的故事打造成三部曲,否則他不會接手。
3《馴龍高手》上映後一個月後夢工廠就計劃拍續集,製作週期整整四年。
4《馴龍高手2》總共啟用30-40名動畫技師,不過在衝刺完成影片的最後幾個月劇組必須藉用人才,最高時有50名動畫技師同時製作影片。
5 導演迪恩·德布洛斯在2011年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找到凱特布蘭琪並告訴她在《馴龍高手2》中有一個為她量身打造的角色。布蘭切特表示非常感興趣,因為她的孩子們非常喜歡《馴龍高手》。
6 導演說瓦爾卡的角色是為凱特布蘭琪寫的,這個角色長期遠離人類社會,有時很脆弱、情緒化,但也非常堅強、權威性十足。在他心目中布蘭切特是此角的不二人選。
2014 大尋寶家 The Monuments Men
喬治克隆尼最新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與麥特戴蒙第六度合作,約翰古德曼、比爾墨瑞 、凱特布蘭琪、《大藝術家》尚杜加丹主演。
1 影片中喬治·克魯尼角色的老年時代由尼克·克魯尼飾演,後者正是喬治現實中的父親,時年79歲。
2 片中馬特·達蒙的角色原本是由丹尼爾·克雷格飾演,但他因為“檔期衝突”而臨時決定退出。
3 影片原本預定於2013年12月的頒獎季上映,然而克魯尼要求福斯公司給予他更多的時間完成後期製作,再加上本片並沒有太多競爭奧斯卡獎項的機會,最終被推遲到次年2月上映。
4 2013年11月,一批超過1400件在納粹時期被低價收購的藝術品在慕尼黑一所破舊公寓被發現,中有畢加索、馬蒂斯和夏加爾等大師作品,價值10億歐元。 “納粹竊據藝術品”事件的進展也受到人們的關注。
5 影片在2014年柏林電影節首映,過程中發生了一起事故,一位記者突發心髒病倒地,放映被迫中止,記者也馬上被送往當地醫院治療。
6 在片中山姆·愛普斯坦發現一張倫勃朗名畫(1645年自畫像)的段落中,電影以一種典型的倫勃朗式“三角打光法”(主光、副光、輪廓光的光位連起來構成一個三角形)來呈現出他的面部。
7 片中提到納粹把掠奪到的藝術品藏在協和廣場旁邊的國家影像美術館(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名字直譯網球館)。現實中納粹元帥戈林的確曾從這裡挑走了700幅作品作為私人收藏。
8 片中出現了德國最著名的景點新天鵝城堡(由路德維希二世1869年主持建造)。納粹用它來儲藏掠奪來的藝術品和珠寶,超過6000件文物匯聚於此,其中大部分是納粹主義理論家羅森堡從猶太人手中竊取的。
9 布蘭切特角色的原型名叫羅斯·瓦朗,她還是2006年紀錄片《對歐洲的強暴》中的一位主人公。瓦朗把納粹掠奪走的藝術品做了詳細清單,記錄下了它們原來合法所有者(通常是猶太人)的名字。
2013 哈比人2: 荒谷魔龍 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
1 導演彼得·傑克遜維持了他在《魔戒三部曲》中客串的傳統,影片開場不久那個啃胡蘿蔔的醉漢就由他本人飾演。傑克遜的女兒凱蒂也客串出現在本片中,飾演在躍馬酒吧中給索林和甘道夫端酒的女侍應。
2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不僅為惡龍史矛革配音,他還親身上陣表演,是史矛革動作捕捉的原型。為了創作出龍的動作,康伯巴奇還在倫敦動物園爬行動物館潛心學習了鬣蜥和科摩多巨蜥的動作模式。
3 精靈王子萊戈拉斯奧蘭多·布魯姆比在《史矛革之戰》中飾演他老爸精靈王瑟蘭迪爾的李·佩斯大兩歲。
4 2011年進行拍攝時,影片中並沒有奇力、塔瑞爾、萊戈拉斯的三角戀戲份,但因為製作公司的要求這部分內容進行了補拍,這些改動被加到了電影最終版本里。
5 女精靈塔瑞爾並不存在與托爾金的原著中,她是電影版的原創人物。編劇菲利帕·鮑恩斯說,“她代表了紅發的人們,她活力四射,有特殊的女性活力。這完全符合托爾金本人的精神。”
6 除索林·橡木盾的飾演者使用真發外,影片中演員們所用的假髮基本上都是用喜馬拉雅山的犛牛毛製成的,化妝和毛髮設計組在18個月內用去了20公斤的膠水以及450公里長的犛牛毛。
7 甘道夫在《霍比特人》中的假鼻子其實比《魔戒》中的更大。此外,他還多了一條銀色圍巾,這條圍巾正好還原了原著中的描寫。不過原著中,他的灰帽子其實是一頂藍帽子。
8 劇組中最高的人保羅·蘭道爾(被大家稱為“高個”保羅),差不多有2.16米,擔任過甘道夫、貝奧因、萊戈拉斯等多個角色的比例替身。 《魔戒》中,甘道夫等多個角色的比例替身也是他。
9 劇組在搭建惡龍史矛革的巢穴時,用完了大洋洲所有的金色漆,最後只能從德國進口。
《藍色茱莉》Blue Jasmine | 2013 | 伍迪艾倫 77歲
2012 哈比人: 意外旅程 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由《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系列電影導演彼得傑克森執導,改編J.R.R.托爾金暢銷名著【哈比人歷險記】,共有三部曲,本片是第一集,背景設定為【魔戒】系列電影前60年的中土世界。影片首度使用高幀率(HFR 3D) 技術拍攝,一種更高解析度的3D技術,在北美地區首映時周末狂吸8480萬美元票房,蟬連北美雙週票房冠軍。
1 因為身體原因,克里斯托弗·李(飾演薩魯曼)和伊安·霍姆(飾演老比爾博·巴金斯)都是在倫敦拍完了自己的戲份,並沒有去新西蘭。
2 本片是影史上第一部用每秒48幀的新格式拍攝的影片。這一幀數是原本電影每秒24幀的兩倍。能使得畫面看起來更為平順和流暢。在3D界,這種新技術的使用是革命性的。
3 咕嚕姆在原版小說中,只出現了一次,所以扮演他的安迪·瑟金斯只用了一周時間把自己的戲份拍完了。但是他並沒有離開劇組,而是以第二導演的身份在劇組工作。
4 飾演矮人王子索林的理查德·阿米蒂奇在現實中是個1米89的大個子,最初劇組找他演矮人的時候他以為對方是在開玩笑。
5 飾演矮人諾力的傑德·布羅菲的兒子賽德文·布羅菲曾經在《國王歸來》中飾演阿拉貢與精靈公主的兒子;他本人在《雙塔奇兵》和《國王歸來》中都飾演過強獸人,到《霍比特人》裡終於露臉了。
6 《國王歸來》中和精靈公主對話的無名精靈得到廣大影迷的關注,他們甚至給他起名"Figwit"(“Frodo is great...who is that?!”的縮寫),在《意外之旅》中他成為精靈王的助手林迪爾。
7 飾演褐袍巫師瑞達加斯特的演員西爾維斯特·麥考伊當年曾參與《魔戒三部曲》的選角,他想演的是比爾博·巴金斯。他與飾演灰袍巫師甘道夫的伊恩·麥克萊恩早在舞台劇《李爾王》中就合作過。
8 矮人隊伍裡的大廚龐博在《意外之旅》中一句話也沒說過。
9 原定出演矮人菲力的是英國演員羅伯特·卡辛斯基,在開拍一個月後他因私人原因退出了劇組,頂替他的是新西蘭演員迪恩·奧戈爾曼。
10 地獄男爵朗·普爾曼本計劃出演此片,不過老搭檔吉爾莫·德爾·托羅放棄導演《霍比特人》後,這事兒順其自然的沒有下文了。
《少女殺手的奇幻旅程》Hanna | 2011 | 英國 | 喬懷特 .... Marissa Wiegler
2010 羅賓漢 Robin Hood.... Marion Loxley
金獎導演雷利史考特和奧斯卡男星羅素克洛繼《神鬼戰士》後,再度攜手拍攝史詩鉅作,描述一名在理查王軍隊中的弓箭手如何成為大家所知道的俠盜羅賓漢。
拍攝花絮
·本片被定為第63屆戛納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環球電影公司是在和新線電影公司、華納兄弟、索尼和夢工廠的競標中拿下了伊森·瑞弗和塞盧斯·沃瑞斯的劇本的。
·劇組本來準備在北愛爾蘭的卡那封重新建起倫敦塔,但是他們後來卻放棄了這個計劃,轉而用數碼技術“製造”了倫敦塔。
·在宣布羅素·克勞是扮演羅賓漢的最終人選之前,克里斯蒂安·貝爾和薩姆·賴利都曾經是扮演羅賓漢的人選。
·在伊森·弗瑞和塞盧斯·沃瑞斯最初版本的劇本中諾丁漢的郡治安官是一個具有同情心的人物,而羅賓漢卻是一個十足的惡棍。後來這個劇本被布萊恩·海爾格萊德進行了大幅的修改,原因是雷德利·斯科特希望郡治安官成為一個更矛盾的角色。最後,劇本的改寫工作由英國的劇作家保羅·韋伯和湯姆·斯托帕德潤色完成。在後者寫作的時候,影片已經開拍了。
·現年已經45歲的羅素·克勞是影史上最年長的羅賓漢扮演者,排名第二的肖恩·康納利,他在1976年上映的影片《羅賓漢與瑪莉安》扮演了羅賓漢,當年的他未滿45。
·在影片的構思階段,劇組曾經想過讓羅素·克勞在影片裡扮演羅賓漢和郡治安官兩個角色。但是這個想法很快就被拋棄了。
·艾琳·阿特金斯取代了瓦妮莎·雷德格瑞夫出演埃莉諾這個角色。
·得到羅賓漢這個角色後,羅素·克勞開始蓄起頭髮。在影片《謊言之軀》和《國家要案》中,他都是帶上假髮出演的。但是在本片開拍前,他卻決定剪掉自己的長發。
·瑞斯·伊凡斯曾經是扮演理查德親王的人選,但是丹尼·赫斯頓最終獲得了這個角色。
·斯嘉麗·約翰遜、艾米莉·布朗特、安吉麗娜·朱莉和娜塔莉·波特曼都曾是劇組考慮出演瑪麗安的人選,隨後西耶娜·米勒獲得了這個角色,不過她最終退出了劇組。隨後,導演展開了更大範圍的選角活動,外界盛傳這次入選的女演員有:安娜貝拉·沃麗絲、蕾切爾·薇姿、凱特·溫絲萊特、妮可·基德曼、娜奧米·沃茨、瑪麗昂·歌迪亞和查理茲·塞隆。最後,凱特·溫絲萊特、凱特布蘭琪和蕾切爾·薇姿是扮演瑪麗安的三位最主要候選人,而且劇組按照先後順序為她們試鏡。不過凱特·溫絲萊特拒絕了這個角色,於是布蘭切特得到了邀請。在布蘭切特答應出演之後,蕾切爾·薇姿連試鏡的機會都沒有獲得。
幕後製作
多次修改的劇本
2007年1月,在經過漫長的競標之後,環球製片公司和想像娛樂公司(Imagine Entertainment)獲得了伊森·瑞弗和塞盧斯·沃瑞斯創作的劇本概要。在這個名為《諾丁漢》(Nottingham)劇本中,他們把情感投射在了當地的地方官的身上,並且把羅賓漢描繪成了一個在道德上並不出眾的野寇。在原版的故事中,羅賓漢、治安官和瑪麗安發生了一段三角戀。由於這個劇本深得製片方的喜愛,這兩位作者得到了7位數的報酬。
不過,這個重金買下來的劇本卻沒能變成影片,因為2007年4月成為本片導演的雷德利·斯科特不喜歡這個劇本。環球影業的董事長馬克·史姆格解釋說:“斯科特對影片有自己的想法,他非常不喜歡初版劇本中的那種強烈的CSI風格,也不喜歡繁複的故事情節。既然選擇了讓他來指導這部電影,那麼劇本也就按照他的意思去修改好了。”劇組雇來了劇作家布萊恩·海爾格萊德重寫劇本。在新版的劇本裡,斯科特加進了大量的“自我意識”。他從羅賓漢的童年開始說起,讓他忘記自己的過往。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這些過去的事情還是如同夢魘一般跟隨著羅賓漢。最後,經歷了生、死和愛情考驗的羅賓漢回到了叢林中,認識到自己的身份,重新“認同”了羅賓漢這個名字,並且成為了傳奇。斯科特說:“讓影片中的人物都活在選擇之中,讓他們處在處處受困、處處兩難的情境中才是切實可行的。也只有這樣,這部羅賓漢才能不同于以往羅賓漢草寇英雄的形象。”
即使成為了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也坦言說自己並不是羅賓漢影片的粉絲,他說:“我根本不喜歡以往銀幕上的羅賓漢,那些角色都有些可笑。如果硬要選一部說得過去的電影。老實說,我覺得還是《羅賓漢也瘋狂》比較靠譜,因為扮演羅賓漢的加利·艾爾維斯是那麼搞笑和滑稽。”
不過,既來之則安之,對羅賓漢不感冒的斯科特也沒有要退出劇組,畢竟他曾經和想像娛樂公司的創始人、金牌製片人布萊恩·格雷澤在2007年合作過《美國黑幫》。他說:“和格雷澤合作還是比較放心的,我也準備拍攝一個我心中的的羅賓漢。我大幅修改了劇本,讓羅賓漢在影片的開始目睹了郡治安官的死亡,隨後他才接受了自己命運和身份。以往的羅賓漢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他出場的時候就是一個神,就是一個傳說和傳奇。羅賓漢從來不曾是一個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我則想把故事的重心放在他成為傳奇前的這段時間,去拍攝他是如何變成傳奇的。”
全新的羅賓漢
與斯科特對羅賓漢的“反感情緒”不同,在影片中扮演羅賓漢的演員羅素·克勞卻是羅賓漢影片的大粉絲。自從孩提時代起,羅素·克勞就成了羅賓漢的崇拜者,這次獲得了扮演羅賓漢的機會,他自然是不會放過的。即使僅僅看了那版遭受斯科特“唾棄”的劇本,羅素·克勞就決定要在影片裡扮演羅賓漢。為此,他還特意花了10個月的時間去閱讀和羅賓漢有關的文章和書籍,為揣摩人物和瞭解歷史作準備。克勞說:“我覺得,這部電影會是有史以來拍攝過的最偉大、也是最傑出的羅賓漢電影。面對著這樣的導演和劇本,我的確應該做好準備。拍攝一部羅賓漢電影,是我兒時的夢想,但是拍攝一部差的羅賓漢電影卻不曾出現在夢中。現在機會來了,我沒有理由不去做它、也沒有理由消極怠工。”
除了在知識儲備上做準備外,45歲、已經發福的羅素·克勞讓環球影業捏了一把汗,畢竟在影片中,羅賓漢是一個驍勇善戰、身材健碩的男子漢。為了能讓克勞恢復在《角鬥士》中的體型,環球公司給他制定了嚴格的減肥計畫。克勞在2008年拍攝《謊言之軀》時開始減肥,公司專門從NBA挑選了一位訓練師去澳大利亞幫他制定減肥計畫。與此同時,克勞還參加了為期4個月的射箭訓練。到影片開拍前,他已經有能力在45米開外用弓箭擊中目標了。
其實,從普通人的角度去塑造英雄和傳奇,對於雷德利·斯科特和羅素·克勞而言都不陌生,那部已經成為經典的《角鬥士》就是這二位拍攝的“英雄列傳”。談到這些克勞顯得很愉快,他說:“我整個影片充滿了期待,而且我也非常想演好羅賓漢這個角色。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我鍛煉身體,做做準備也沒有任何問題。我鍾愛這部電影的原因很簡單,第一這是雷德利·斯科特導演的電影;第二,這是個講述英雄早年成長經歷的故事,這裡的羅賓漢不是傳奇,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這非常吸引我。”
【羅素·克勞談羅賓漢】
羅素·克勞解釋此片拍攝目的:
“關於羅賓漢的影片已有很多版本,但我認為它們並未完全反映該角色人性化的一面。我們首先希望展示人物的真實面容。其技巧就是激起人們的好奇心。這部影片為了吸引人們關注英國國王約翰的統治歷史而提到了大量史實。”
羅素·克勞解釋自己扮演的角色:
“羅賓漢內心十分簡單,他非常關心人間疾苦。自古以來,人們就一直想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我們希望在片中展現一個勇於抗爭、反對約翰國王的英雄形象。年份和名字均為史實,其餘的內容是我們編寫的。”
羅素·克勞關於羅賓漢的兒時印象:
“小時候,一切與羅賓漢有關的東西我都喜歡,比如電影和電視劇。對我來說,羅賓漢是我童年的一部分。”
羅素·克勞談論今天的羅賓漢:
“如果羅賓漢活在當下,我想他會向華爾街、金融危機、銀行等等宣戰。如果他活在當下,應該會向媒體霸權挑戰。”
重塑十三世紀的英國
本片的美術指導亞瑟·馬克斯是雷德利·斯科特的多年拍檔,為了重塑中世紀的英國,由鄉村、市鎮到城堡,以至人民的生活,二人花了不少時間做資料搜查,他們走遍博物館、圖書館、甚至走訪法國的多爾多涅省(Dordogne)及庇裡牛斯山脈(Pyrénées)中的古老村落進行考察。
戲中一個主要的場景就是諾丁漢(Nottingham),劇組在位於薩里郡的漢普頓(Hampton Estate)裡找到一片種滿橡樹的土地,在那裡搭建出整個諾丁漢村落,當中有逾五十座建築物,包括穀倉、糧倉、酒館、教堂以及大大小小的房屋和茅舍、磨坊及水車,還用了幾個月種出一個果樹園等。而這些辛苦搭建出來的場景,部份會因劇情需要而被焚毀,由於不少建築物都是建于珍貴的橡樹旁,因此拍攝火燒場面時要格外小心,所以他們要控制火勢及焚燒範圍,再以電腦效果製造出更浩大的火燒場面。
另外,因為現存的法國堡壘大多都被城鎮包圍,所以他們決定要在一個較偏僻的地方搭建城堡,再以電腦特效加強效果。他們在山頂上搭建城堡,除了要確保結構穩固,可抵受風吹雨打,亦要確保山坡能承受重量,不會下塌,因此難度真的非常高。此外,他們還要搭建倫敦塔、英國皇宮堡壘等,當中一草一木、房間以至傢俱擺設,都是根據真實的記載來仿造。
千軍萬馬的戰爭場面
劇組大部份時間都在戶外露天進行拍攝,加上有不少大型動作及戰鬥場面,演員們又要穿上頗厚重的戲服,如遇上惡劣天氣,台前幕後所有工作人員就拍得更加吃力,為了不會太辛苦演員們,雷德利·斯科特與攝影師約翰·馬西森會用五至十二部攝影機進行拍攝,務求“一次拍攝即過”,以捕捉每個精彩畫面。
為了拍攝戲中一幕法國攻打英國的大型戰爭場面,劇組總動員到了威爾士(Wales),並找來逾一千五百名演員及工作人員、百多隻馬匹,以及用了九部標準攝影機、一部定位攝影機和一部直升機進行拍攝,拍攝場面壯觀異常。
由於戰爭場面是於沙灘上拍攝,一切拍攝工作都非常受天氣及潮汐的影響,拍攝期間有兩周天氣異常惡劣,不是熱浪侵襲,就是狂風暴雨,還有潮漲及急浪等,因此他們要不斷安排一千五百名演員及工作人員,以及百多部拍攝工具和機器,在沙灘走位,以確保他們的安全和拍攝順利。
《班傑明的奇幻旅程》The Curious Case of Benjamin Button | 2008 | 美國 | 大衛·芬奇 46歲 | CC.... Daisy
2008 印第安納瓊斯:水晶骷髏王國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 Irina Spalko
拍攝花絮
·製片人弗蘭克·馬歇爾表示,這部影片會採用拍攝前三部時的製作方法,包括使用替身演員和特技表演,同時還要盡可能地避免使用CGI。
·M.奈特·沙馬蘭和湯姆·斯托帕(Tom Stoppard)都曾受到委託,要給影片寫一款劇本。
·2004年4月,因為喬治·盧卡斯再一次否決了弗蘭克·德拉邦特的劇本,影片也被無限期地擱置。據說,盧卡斯不喜歡德拉邦特在劇本中鋪陳的那條印地安那和他兄弟之間的故事線,而這個角色也有傳聞可能是凱文·科斯特納飾演……德拉邦特曾公開“暗示”,他對盧卡斯的決定感到很失望。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找來自從《辛德勒的名單》就一直合作著的攝影師賈努茲·卡明斯基(Janusz Kaminski),取代了道格拉斯·斯洛科姆(Douglas Slocombe)--前三部“印地安那·鐘斯”影片的攝影,不過斯皮爾伯格卻拒絕做出改變,希望可以保留住前三部影片中有點漫畫感覺的拍攝風格,這就要求卡明斯基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重溫之前的作品,好學會斯洛科姆最喜歡使用的拍攝技術。斯皮爾伯格表示,他和卡明斯基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驕傲和尊嚴:“卡明斯基必須要學會另一位攝影師的風格,而我也得嘗試著重新接受這種畫面,因為我已經有差不多19年的時間沒接觸過它了。”
·曾經參與過前三部影片的特技指導維克·阿姆斯壯(Vic Armstrong),卻很遺憾地缺席《奪寶奇兵4》,因為他正忙於《木乃伊3》的拍攝工作,所以這個位置就由丹·布蘭得利(Dan Bradley)頂替了。但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早在《世界大戰》期間就曾與阿姆斯壯會過面,共同探討了他正在構思的三部動作電影。
·本來肖恩·康納利是要在影片中客串出演的,他的角色是印地安那·鐘斯的父親亨利·鐘斯,但康納利卻拒絕了這次邀約,繼續享受著引退之後的快樂生活。喬治·盧卡斯表示,亨利這個角色不再出現,未必是什麼壞事,只是一直期盼的觀眾可能要失望了。哈里森·福特甚至打趣說,自己已經老到能當自己的爹了,所以這個故事也不需要康納利了。
·在影片的副標題定為“水晶頭骨王國”之前,許多名字都曾納入考慮,而且還於2007年8月在MPAA那裡登了記,包括“上帝之城”、“世界毀滅者”、“地球的第4個角落”、“失落的黃金城”、“盟約的探索”等等。
·希安·拉博夫在參加2007年的MTV音樂錄影帶大獎時,第一次在公眾面前宣佈了影片的副標題。
·這是第一部沒有派特·羅奇(Pat Roach)參與的“印地安那·鐘斯”電影,因為2004年7月17日,他不幸死於喉癌。
·希安·拉博夫於2007年4月正式簽約影片,即使那個時候他還沒看到劇本,卻仍然為自己能夠出演這樣一部歷險大製作而感到興奮異常。為了給他的角色--“飛車党”馬特·威廉斯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拉博夫不但反復地觀看前三部影片,還給自己增了15磅的肌肉。
·為了能夠重新演好印地安那·鐘斯這個角色,現年65歲的哈里森·福特每天都要在體育館健身3個小時,按照規定吃高蛋白質的魚加上蔬菜,就為了給自己儲備體力,盡可能在拍攝的時候親自上陣,完成一些危險的特技動作。就連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對此都感到很驚訝,他認為福特的體形保持得非常好,甚至看不出他與之前在《聖戰奇兵》中的樣子有什麼差別。
·製作電視系列劇《少年印地安納鐘斯大冒險》的時候,喬治·盧卡斯就一直對“水晶頭骨”這個概念很感興趣,尤其是在拍攝有哈里森·福特客串演出的那一集時。他覺得“水晶頭骨”擁有著與《奪寶奇兵》中的“法櫃”一樣強大的故事性,但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和哈里森·福特對此卻有些猶豫,認為由“水晶頭骨”發展出來的內容,與之前的幾部影片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了。差不多花了兩年的時間,經過了不斷的更新再創造,這個故事點子終於變得能夠被人所接受了。
·2000年,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才算是正式有了想要再製作一部“印地安那·鐘斯”電影的念頭,因為他的兒子向他問起:當時計畫拍五部電影,剩下的那兩部什麼時候公映。
·當有人問及哈里森·福特再次飾演印地安那·鐘斯,年紀是否偏大的時候,製片人弗蘭克·馬歇爾引用了1981年的《奪寶奇兵》中的一句話:“時間不是問題,問題是你走過的路。”馬歇爾解釋說看著印地安那在不同年齡段所經歷的事情,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因為他將面對的,是全新的未來和挑戰,年齡的負擔也讓印地安那變得容易犯錯且異常真實起來。
·雖然老友兼合作夥伴喬治·盧卡斯採用數碼的形式拍攝影片,但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卻不會跟風,就連盧卡斯自己都承認:“看過影片之後,那種感覺就好像它最多是在1989年的《聖戰奇兵》之後的3年內拍攝的,一點都想像不到,兩部影片竟然間隔了長達19年之久。”
·2006年,哈里森·福特說如果到了2008年,影片還沒有提上日程的話,那麼包括他在內的所有人,都會放棄它……沒想到這樣的話剛說出去沒多久,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就找到了他感興趣的故事點子。
·為了與之前的三部影片保持一致,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決定用傳統的電影技術拍攝《奪寶奇兵4》,然後把使用CGI的次數儘量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內。然而在拍攝的過程中,他保守的估計了一下,竟然有差不多30%的特效部分都需要在後期製作時由CGI進行處理。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特別選擇了俄國演員來飾演俄國士兵,這樣他們的口音聽起來更具有可信度一些。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將這部影片描述成是“飯後甜點”,以彌補他之前在《慕尼克慘案》中為觀眾造成的“苦澀”。
·編劇大衛·凱普將之前專門為影片創作的所有版本的劇本都看了一遍,保留了他覺得還算不錯的一些細節部分。他嘗試著不要將自己的劇本定位在“粉絲級別”上,避免任何有指代傾向的元素的出現。凱普表示,他不得不“照顧”一下哈里森·福特的年紀,同時還得將目標瞄準在結合了歷險和幽默的第一部影片上,不能像第二部那般黑暗,更不能像第三部那般充滿戲劇性。
·約翰·赫特想先看過劇本之後再決定自己是否簽約這部影片,雖然他之前早就聽說過了,很多人在沒看劇本的情況下,光是沖著導演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就接下了角色,但赫特並不想在衝動之下做出後悔的事情。於是,斯皮爾伯格特別委派了一個人,拿著劇本從洛杉磯來到倫敦,於下午3點將劇本交到赫特的手中,然後在同一天的晚上8點,那個人再次出現,拿回劇本並在第二天一早返回洛杉磯。
·在耶魯大學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製片人弗蘭克·馬歇爾表示,影片中的那個虛構且規模不大的馬歇爾大學,正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他還打趣說,如果自己姓耶魯的話,那所學校就能叫耶魯大學了。
幕後製作
【近20年的漫漫長路】
地球人都知道,哈里森·福特第一次作為印地安那·鐘斯博士揮舞著長鞭、滿世界地亂跑,是在1981年的《奪寶奇兵》中,隨後又分別憑藉著1984年《魔域奇兵》和1989年的《聖戰奇兵》,以相同的身份回歸……打從一開始,這就是一個被定位為5個系列故事連接而成的歷險傳奇,可是反觀前三集的一氣呵成,卻偏偏在三與四之間卡了殼。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關於《奪寶奇兵4》的傳言就沒有消挺過,不過下決定的時候,製片人喬治·盧卡斯--也是角色的創造者,與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就意識到,如果沒有一個足夠好的故事,他們是永遠都不會出手的,沒想到這一等,就等了整整19年的時間。
既然中間經歷了如此漫長的等待,如果仍然要假裝印地安那·鐘斯博士就有如80年代時那般“年輕”的話,那就是電影人的愚蠢了,最終,喬治·盧卡斯與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共同決定將《奪寶奇兵4》中的故事的發生時間定在1957年,也就是第三部《聖戰奇兵》結束的19年後--讓虛擬的世界,第一次與現實世界的時間流逝保持了一致。哈里森·福特對於這樣的安排感到很是滿意:“可以說這部影片是我目前最期待的願望之一,我變老了,我的角色也老了,那種感覺就好像是戲裡戲外的我在照鏡子。”福特是否仍然能夠以一個動作英雄的形象來征服觀眾?已經成了圍繞著《奪寶奇兵4》產生的眾多疑問中最受關注的一個,可是斯皮爾伯格有嚴格的“保密”規定,甚至就連派拉蒙影業的市場行銷部,也不允許以任何理由去觀看拍好的膠片,看來這個問題,只有在影片公映的那一天才能揭曉謎底了。
還記得那個美麗、勇敢、留著黑色頭髮的瑪麗昂·瑞文伍德嗎?印地安那·鐘斯博士的愛人,她又回來了,仍然由凱倫·阿蘭飾演。雖然她今年也有56歲了,可是看起來和20多年前相比並沒有什麼實質的變化,期待他們可以繼續那種在經歷南美洲的叢林危機時卻仍能嬉笑怒駡、互相嘲弄的膽色……哈里森·福特加上凱倫·阿蘭,一群“老幫菜”自然沒什麼搞頭,所以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在影片中給印地安那安插了一個夥伴馬特·威廉斯,由21歲的希安·拉博夫飾演,他因為去年的《變形金剛》和《後窗驚魂》而一舉成名--斯皮爾伯格恰好就是《變形金剛》的製片人之一。強有力的肌肉埋下的是一個伏筆,拉博夫決定借用《飛車党》中馬龍·白蘭度那種非常反叛的小阿飛式的人物性格:穿著皮夾克、擺弄著彈簧刀、騎著重型機車。而從他的名字上,我們還可以稍微窺探一下他的出身,“馬特”在英語中有“雜種”、“未知的血統”的意思,那麼這個年輕人到底是不是印地安那和瑪麗昂的孩子呢?他真的可以接替印地安那,成為未來的新一代英雄嗎?
凱倫·阿蘭至今還記得2007年1月的某一天,電話鈴聲響起的那一刻,當時她正在位於麻塞諸塞州柏克夏縣的家中過著充實富足的安逸生活……電話的另一頭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他上來就問:“我打賭,你肯定知道我為了什麼打這個電話。”阿蘭一頭水霧,搞得斯皮爾伯格很是鬱悶:“難道你都不看電視嗎?”隨後,斯皮爾伯格難以抵制興奮的情緒,自己說出了答案:“已經正式宣佈了,我們要拍《奪寶奇兵4》了,你猜怎麼著?你也有份!”
【編劇五虎】
可能是由於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凱倫·阿蘭已經聽了太多有關新一集“印地安那·鐘斯”電影的那些懸而未決的傳聞了,所以她已經將“不信”當成了一種習慣。阿蘭的這種反應可以說是很正常的,因為在經歷了那麼多真真假假的消息之後,是人都會產生一種不真實的麻木感。90年代初開始,各類劇本就以沒辦法計算的數量陸續抵達,其中總共有5位元編劇的作品,暫時佔據了比較關鍵的位置,進入了“待定席”。由於他們需要奉獻出的,是能夠同時滿足喬治·盧卡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和哈里森·福特三個人的故事,再加上這老幾位也沒有說死了一定要拍《奪寶奇兵4》……就使得這完全變成了一種“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編劇大衛·凱普說:“這三個人偏偏又都是那種個性出眾、固執己見的武斷之人,所以想要同時得到他們的首肯,還真不是一簡單事。”可能是因為凱普之前曾為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和《世界大戰》寫過劇本,所以他也就成了最“靠近”《奪寶奇兵4》的編劇。
給《虎膽龍威》做過編劇的傑布·斯圖爾特(Jeb Stuart),也曾用一個完整的劇本幾乎“觸摸”到了《奪寶奇兵4》的邊緣,整個故事都是根據喬治·盧卡斯比較中意的一個靈感而引發出來的。盧卡斯認為,前三部“印地安那·鐘斯”電影都是在模仿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歷險系列,故事背景自然也需要定位在那個充滿了特色的時代。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印地安那·鐘斯博士也在慢慢“變老”,由此進入五十年代,風格當然也要隨之切換才合理。那個時候的故事,不是外星人乘坐太空船入侵地球,就是有軍隊在後面步步緊逼……所以總的來說,斯圖爾特的劇本就是順著盧卡斯的思路創作出來的,卻仍然不幸地受到另外兩人的反對,盧卡斯回憶當時的情景:“哈里森·福特說,‘別指望著我會出現在這樣一部影片中。’斯蒂文·斯皮爾伯格也是一味地搖頭,‘我不知道,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至於另外兩位編劇傑佛瑞·鮑姆(Jeffrey Boam)和M.奈特·沙馬蘭的名字的一閃而逝,也只是引起了三個人之間更激烈的爭吵和更大的分歧而已。隨後,因為《肖申克的救贖》和《綠色奇跡》而備受矚目的弗蘭克·德拉邦特也拿出了一個劇本,並花了兩年的時間進行修改,印地安那·鐘斯博士的舊愛瑪麗昂·瑞文伍德的回歸,即源於他的建議……作為這個系列故事的狂熱粉絲,德拉邦特還曾為喬治·盧卡斯于90年代初製作的電視系列劇《少年印地安納鐘斯大冒險》工作過。然而大出德拉邦特意料之外的是,他的劇本讓斯蒂文·斯皮爾伯格非常地滿意,卻被攔在了盧卡斯那裡,而且在沒給出任何緣由的情況下,就給徹底地否決了。德拉邦特對此一直耿耿於懷,在去年的影片《迷霧》的發佈會上,他還公開表示,盧卡斯拒絕劇本的行為,是極其愚蠢的。
從某種意義上講,正是因為“外星人入侵”的這種時代特色,才引發了“水晶頭骨”這一全新的概念,喬治·盧卡斯表示,自己從很多年以前就開始琢磨“水晶頭骨”背後可能會隱藏的一些秘密了……差不多2006年前後,大衛·凱普正式受邀加入到劇本的創作組中,這時候留給他的工作就相對簡單多了,他只需將一些已經確定的故事成分以一種合乎情理的方式進行接合,然後再將自己的想法也融入其中即可。
【嚴防死守的保密措施】
即使希安·拉博夫已經確認會出演《奪寶奇兵4》,可是他想看劇本的時候,卻必須得去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的辦公室“簽到”,而且還不准把劇本帶離那裡……直到影片正式開拍的前幾天,他才拿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劇本拷貝,拉博夫說:“我自己也很少遭遇這樣的情況,因為在開拍之前,我有責任為自己的角色做一些相應的準備,可是連劇本都沒有,我也就只能幹耗了。”不但如此,當拉博夫拿到劇本之後,還發現每一頁上都印有條碼和浮水印,這樣就沒辦法複製了。斯皮爾伯格之所以費盡心機做到萬過一失,就是怕提早拿到劇本的演員有“洩密”的行為出現,拉博夫甚至開玩笑說:“我產生了一個不祥的預感,斯皮爾伯格肯定派了大批的狙擊手跟蹤我們,一旦發現我們中有人接觸小報記者,直接一槍把我們斃了。”
為什麼非得把氣氛弄得如此恐怖?其實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觀眾在走進電影院之前,得到了一些他們不應該知道的電影資訊。2007年,在6月中旬到10中旬的拍攝期間,片場被弄得就好像是一個“證人保護”計畫,幾乎做到了水泄不通。當斯皮爾伯格帶領劇組去位於康涅狄格州的耶魯大學實地拍攝的時候--這部分拍攝的是印地安那·鐘斯博士所在的馬歇爾大學的場景,圍觀者用手機拍下了一系列有關哈里森·福特和希安·拉博夫機車追逐的畫面,還有視頻,都發到了網上。這種行為引發了斯皮爾伯格的憤怒,他隨即要求在拍攝的地方建立起了高達9英尺的障礙,足以阻擋任何旁觀之人的視線,拉博夫說:“我們不得不在戲服外面套一件長袍,還戴著兜帽,就好像我們是一群見不得光的罪犯。劇組還要求我們在戲外儘量不要碰面,我們都是被分開監管的,直到拍攝的時候才能在片場見到其他演員。”
當拍攝工作回到洛杉磯後,大部分的場景都是在五個完全分開的攝影棚中完成的--這自然也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的有意為之,為了能夠提供更加安全的保密措施,他不希望所有的場景都建在同一個攝影棚中。那段時間,攝影棚的保安不但增加了一倍,任何人出入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儘管已經面面俱到至如此地步,2007年秋天仍然出現了兩次非常嚴重的“紕漏”:一個扮演蘇聯士兵的臨時演員對一家位於奧克拉荷馬州的報紙透露了一些電影細節,雖然這位臨時演員最終成功地勸說那家報紙將文章從網站上撤了下來,可是消息卻已經在關注影片的粉絲之間流傳開來了;隨後,去年9月,幾個小偷闖進了影片在環球公司的製作辦公室,偷走了一台存著許多透露著敏感資訊的照片的電腦,還包括預算與演員薪水的詳細目錄,好在員警參與進來後,積極破案,僅用了一周的時間就拿回了被偷走的東西。
2007 伊莉莎白:輝煌年代 Elizabeth: The Golden Age .... Queen Elizabeth I
本片為曾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的《伊莉莎白》的續集,凱特布蘭琪主演。 影片緊接著《伊莉莎白》沒有講完的史實,講述這位女王帶領英國走向世界霸主的過程,加入由克萊夫歐文所扮演的華特羅利角色。
拍攝花絮
·本片即1998年提名最佳影片等7項奧斯卡卻僅有一尊最佳化妝的小金人入帳的《伊莉莎白》闊別9年的續篇。
·明年是奧斯卡金像獎80大壽,自《伊莉莎白》(Elizabeth)角逐影后失利後,凱特布蘭琪將有望憑此續集捲土重來,成為影后最有力爭奪者。
幕後製作
《黃金時代》(The Golden Age)是曾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的《伊莉莎白》(Elizabeth)的續集。
影片緊接著《伊莉莎白》沒有講完的史實,講述這位女王帶領英國走向世界霸主的過程,在她在位的45年間,英國經濟繁榮昌盛,文學璀燦輝煌,軍事歐洲無敵,被稱為英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本片片名由此而來。
主演《伊莉莎白》的凱特布蘭琪(Cate Blanchett)將再次展現女王風彩,而這回她的身邊有兩位很酷的男星相伴。奧斯卡影帝傑佛瑞·拉什(Geoffrey Rush)扮演女王的同盟者弗蘭西斯·沃爾辛海姆(Sir Francis Walsingham),這位飽學之士作為女王的顧問,給她提出很多智慧的建議。而克裡夫·歐文(Clive Owen)扮演伊莉莎白愛過的男人沃爾特·拉雷(Walter Raleigh),拉雷是當時著名的探險家和詩人,曾經推進英國在非洲的殖民進程。
《黃金時代》的編劇還是《伊莉莎白》的原班人馬,編劇邁克爾·赫斯特(Michael Hirst )參加了劇本編寫,而導演沙卡爾·卡普爾(Shekhar Kapur)再執導筒,希望能向奧斯卡發動衝擊。
導演卡普爾表示,影片主要表達的意思其實不外乎“不朽和神學,所有了不起的統治者都會把自己當成神來看待,睢瞧布雷爾,小布希和本·拉登吧,他們談論上帝或真主的態度就是這樣子的。”
【伊莉莎白一世的輝煌年代】
“我已經嫁給了英格蘭整個國家;我只是婦道人家,但是我有著囊括四海的帝王胸懷,一個英格蘭王應有的胸懷。”伊莉莎白一世如是說。記得上一部《伊莉莎白》,陰冷而華麗的色彩,被血腥伴生的愛情。一個女人淪陷于陰謀,繼而重生——在影片的最後她已經完全從一個不諳世事的少女成長為冷酷鐵腕的君王,從一個渴望愛情幸福的純粹女人心理轉變成以權術為掌中玩物的王者之心,她的自身和整個國家的命運在交會中發生了逆轉。無論影片對於人物的事蹟與歷史細節的描繪是否真實,是否禁得起考據派的詰問,都無關緊要。無疑,她的塑造是成功的。
在《輝煌年代》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凱特布蘭琪飾演)將面對的是繼承王位的威脅和家庭背叛的煎熬。她越來越深切地認識到要改變16世紀末期歐洲的宗教和政治流派,她要尋找自己的法則,她公然挑戰了當時的“日不落國”西班牙的國王也即她的“姐夫”菲力浦二世(詹迪•莫拉飾演)以及他強大的陸軍與無敵海艦隊,她要恢復英格蘭的天主教。當她前往衛國戰爭以平衡皇室職責時,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她愛上了沃特•勞利爵士(克裡夫•歐文飾演)。但他們的戀情不被允許,因為女王曾宣誓她的身體和靈魂都要歸於她的國家。因為不能也不願去追求她的愛情,伊莉莎白讓她最喜歡的宮女貝絲(埃迪•雷德梅尼飾演)去照顧他,以便能夠離他近些。但這個策略,讓伊莉莎白發現他們越來越親近了。
當她在外擴張領土時,她最信賴的顧問法蘭西斯爵士(傑佛瑞•拉什飾演)仍然孜孜不倦地繼續為她效力,以鞏固她在國內絕對的權力。透過錯綜複雜的諜報網, 法蘭西斯破獲一個可能推翻王位的暗殺陰謀。但當他撕下叛國者的面具時,他發現叛國者包括伊莉莎白自己的表姐瑪麗•斯圖亞特(薩曼莎•莫頓飾演),他在不知不覺中把英格蘭引向了毀滅之路……
【獨一無二的伊莉莎白一世】
影片《輝煌年代》由曾出品《四個婚禮和一個葬禮》以及《BJ單身日記》系列的Working Title製作公司擔任製片,在英國劍橋、伊利等地以及謝潑頓攝影棚內都進行過拍攝,講述了伊莉莎白女王與蘇格蘭女王之間的恩怨,全片的高潮落在西班牙無敵艦隊向英國進發的那晚。在歷史考據、人物刻劃等處表現細膩,連美國知名《時尚》(VOGUE)雜誌在新一期都給予了盛讚。
本片也被譽為現階段最具奧斯卡品相的2007年電影作品。從印裔導演謝加•凱普爾到“伊莉莎白一世女王陛下”凱特•布蘭切特、再到“鐵血權臣”傑佛瑞•拉什,幾位主心骨悉數回歸,更邀來英倫土產的“硬漢情人”克裡夫•歐文,組成了一支從製作到演技均無以倫比的華麗團隊。傑佛瑞•拉什繼續扮演伊莉莎白精明強幹的大臣法蘭西斯•沃爾辛厄姆爵士,邁克爾•西恩則將出演法蘭西斯的兄弟。而裡斯•伊萬斯將以牧師角色出現。此次唯一缺席的是在第一部片中扮演羅伯特·達德利的[約瑟夫·法因斯],達德利與女王的感情糾葛曾是第一部影片的核心。儘管歷史上的達德利一直活到了西班牙入侵的1588年,但這次女王顧盼的目光停留在了冒險家沃特•勞利身上。
Working Title的老闆蒂姆·貝文形容《輝煌年代》是一部“伊莉莎白驚悚片”。 新片於今年金秋登陸影院,製片人喬納森·卡文迪什表示:“這個故事中的東西,那些電視電影都沒有表現過。她(伊莉莎白)是英國君主中最有趣、最有魅力、最迷人的一個。她對男人和女人同樣具有吸引力———她性感、強悍、威懾力大、有才華。”
【焦點關注:角逐奧斯卡】
凱特布蘭琪,論氣質、演技,皆為奧斯卡上上之選,可惜她的得獎運不夠旺,幾次入圍奧斯卡,迄今也只得過一座最佳女配角獎。1998年她曾在《伊莉莎白》中飾演少女時期的伊莉莎白一世,當年衝擊奧斯卡,在各方看好之下,竟敗給《莎翁情史》中表現平平的[葛妮絲·派特羅]。這算是她離奧斯卡最佳女主角最近的一次了。2003年的《鍥而不捨》又是她獨挑大樑的一部,凱特的演技雖好,但電影本身並不出色,頗有虎頭蛇尾之嫌,最後也只入圍了金球獎最佳女主角。同年的《鬼影迷蹤》亦是在同樣情況下失利。
如今《伊莉莎白》的續集上映在即,凱特布蘭琪能否借著再次扮演伊莉莎白一世封後奧斯卡,一報十年前莫名落馬的遺憾?因這一點此片也備受矚目。
雖說去年又是電視版《伊莉莎白一世》、又是電影版《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奧斯卡評委們極有可能嚴重審美疲勞,但凱特布蘭琪的演技畢竟是不輸于海倫·米倫等前輩的。“早晚收穫複數小金人”的她,還是有望憑此片向生命中的第二座奧斯卡獎盃發起衝擊的,再說,奧斯卡評委會也該還她一個公道了。而今年英國女星海倫·米倫以《女王》的伊莉莎白二世在奧斯卡封後,如果凱特明年以伊莉莎白一世封後,那麼這將創下一個新的紀錄。
2007 搖滾啟示錄 I'm Not There
拍攝花絮
·鮑勃·迪倫1941年5月24日生於美國明尼蘇達州德盧斯城,不管對一個健康的66歲男人進行人生回顧是否合適,鮑勃·迪倫現在已經成為熱衷於傳記題材導演的目標。幾年前,馬丁·斯科塞斯就曾經用4個小時的真實史料製作的紀錄片《家園迷途》(No Direction Home: Bob Dylan,2005)編寫了鮑勃•迪倫的一生。
·在影片最後播放的結束曲是音速青年樂隊(Sonic Youth)翻唱的迪倫經典老歌“搖滾啟示錄”I'm Not There,出自鮑勃·迪倫地下唱片系列之一。
·《搖滾啟示錄》還未正式上映之前,就有一小段電影膠片在網絡上洩漏出去,正是凱特布蘭琪飾演鮑勃·迪倫在路上遇見詩人愛倫·金斯堡的幾分鐘畫面。
·2007年7月26日,第64屆威尼斯電影節主辦方公佈了參加競賽單元的22部各國影片名單,美國導演托德·海因斯執導的關於詩人歌手、民謠搖滾大師鮑勃·迪倫生平和音樂的影片《搖滾啟示錄》名列其中。
·這部電影原來的片名是“搖滾啟示錄,一部關於迪倫諸多猜想的電影”。
·《搖滾啟示錄》的電影原聲請來了超過30位歌手和音樂人來製作鮑勃·迪倫新版本的音樂。電影原聲唱片預計在今年十一月21日發行,並不是所有的原聲最終都能用在影片當中,正因為如此製片方希望還能從中再增加兩張原聲帶的唱片。
·同性戀者托德·海因斯以往的電影作品中還有幾部直接涉及同性戀題材,其中包括獲四項奧斯卡提名的《遠離天堂》(Far from Heaven,2002年)、獲柏林電影節同性戀題材單元泰迪熊獎的《毒藥》(Poison,1991年)、獲坎城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的《絲絨金礦》(Velvet Goldmine,1998年)等。
精彩對白
Bob Dylan:Hey, it was Allen Ginsberg, man !
鮑勃·迪倫:嘿,那可是愛倫·金斯堡,哥們!
幕後製作
【六人飾演鮑勃•迪倫】
為了在銀幕上塑造鮑勃·迪倫,你能想像出一共需要幾位演員嗎?
托德·海因斯用他的新片《搖滾啟示錄》給出了答案——六位。這是一部“導演心目中的鮑勃·迪倫傳記片”,電影非常怪異地啟用六位演員扮演鮑勃·迪倫的六個方面,其中包括克里斯汀·貝爾、希斯萊傑 、理查德·基爾,甚至還有女星凱特布蘭琪 。
少年時期的迪倫由黑人馬庫斯·卡爾·富蘭克林扮演,憑藉李安拍攝的《斷背山(Brokeback Mountain)》而獲得第78屆奧斯卡獎提名的澳洲影星希斯·萊傑刻畫了音樂家迪倫,英國演員本·威士肖(《香水》Perfume2006) 塑造了痴迷於19世紀法國詩人蘭波的迪倫。克利斯汀貝爾《蝙蝠俠:開戰時刻》在電影中兩個截然不同的時期飾演迪倫——迪倫主張音樂時期,代表作如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以及歌手皈依宗教階段探索福音音樂。
李察吉爾扮演的迪倫正如導演托德·海因斯所描述的那樣,有一種“西方嬉皮士”的味道,混合了迪倫歌曲中的虛構角色並且象徵了他從公眾眼中消失的那段時期。海因斯表示:“我們把迪倫放回到他自己的困擾中,同時還要比他的真實生活走得更遠一些。”
鮑勃·迪倫的1960年代中期最具有爭議,當時他從民謠轉型到電子搖滾的做法遭到一些聽眾譴責。這一階段的迪倫由奧斯卡最佳女演員獎獲得者凱特布蘭琪出演,這一段黑白畫面的處理,強烈的現實主義色彩讓人回想起費德里科·費里尼1963年那部著名的《八又二分之一》。
【不同以往的音樂傳記片】
雖然近年來有《靈魂歌王》Ray(2004)以及《一往無前》Walk the Line(2005)等音樂傳記電影讓這一類型片重新煥發生機,《搖滾啟示錄》明顯打破了所有現實的窠臼,想在其主題上創造一種更具詩意的影像。導演兼聯合編劇托德·海因斯(執導了《絲絨金礦》和《遠離天堂》)表示,正如用不同演員表現不同的方面,通過不同的基調和風格來展現一系列小插畫,他想要製作一部“有些不同於傳統傳記片的電影”,“這不是一部照本宣科講述迪倫生活的電影,我們想要突出強調觀念上以及風格、流派和特性的巨大變化。”
影片用一種近似於摘要的方法將迪倫的一生按照時間順序串聯起來,他以其隨心所欲的哲學觀,成為整個時代最具先鋒姿態和神秘色彩的藝術家。 “多年以來,鮑勃·迪倫從來都拒絕自己以往扮演的角色。他不斷地前進又不斷地否定自己。我的想法就是用不同的演員扮演同一個人,用差異來詮釋這個永遠在路上的人。” 海因斯曾對《娛樂周刊》說,“電影從他的生活中汲取素材,六位鮑勃•迪倫會站在一起告訴我們,鮑勃·迪倫到底是誰。”值得一提的是,鮑勃·迪倫曾作曲並且聯袂主演了山姆·佩金法的電影《比利小子》Pat Garrett and Billy the Kid(1973)。迪倫為本片的電影工作者們送去了自己的問候,但他並沒有親自參與到電影的製作和原聲音樂的過程中。
在本片中出演配角的包括英國女星夏洛特·甘斯布(《靈魂的重量》)和曾在托德·海恩斯導演的《遠離天堂》中擔任女主角的演員朱麗安·摩爾,飾演女模特可可·里維頓的是在《斷背山》中擔任女配角的演員米歇爾·威廉姆斯。海因斯本人是本片編劇之一,影片的拍攝製作還得到了鮑勃·迪倫本人的協助。影片於2006年7月在加拿大的蒙特利爾開拍。
【出自於地下室磁帶】
導演托德·海因斯曾經在1987年拍攝過影片《超級巨星卡朋特》(Superstar: The Karen Carpenter Story),用芭比娃娃演繹了卡朋特樂隊的一生,在另一部影片《絲絨金礦》(Velvet Goldmine,1998)向華麗搖滾年代致敬並成就了伊旺麥奎格。
電影的名稱來源於鮑勃·迪倫的一首並不算出名的情歌,出自《地下室磁帶》(The Basement Tapes),這是一張極具試驗性的私自出版專輯,發行於1960年代末期。大意是他打算離開他愛的姑娘獨自上路。歌詞中這樣寫道:“我總是在誘惑面前猶豫不決,現在誘惑不再跟隨我,但我已不在那裡,我已遠去。”根據托德·海因斯的介紹,這首歌曲也會出現在電影中,由音速青年樂團演唱。海因斯在評價迪倫的原專輯時說:“他有一張不太完美的唱片,感覺非常原始自然,但它依舊又是華美的。這是一首傷感、像謎一樣神秘的歌曲,在他演唱的時候完全沉浸在歌詞的氛圍之中。甚至在他的有些歌詞中是不太連貫的,這更增加了整件作品悲劇性的神秘色彩。”
影片嚴格要求音樂人必須具有藝術的完整性,而不是近期草率創作出的一些短暫流行的東西。音樂監督Randall Poster指出為了編輯收錄的作品,他花費了兩年的時間,期間淘汰了一大批不合格的音樂人:“我們需要卓然不群的音樂家來錄製他們的作品,需要藉用的是他們與眾不同的風格而不只是一味的模仿。但他們只是知道如何去演奏迪倫的歌曲。”
2006 醜聞筆記 Notes on a Scandal.... Sheba Hart
拍攝花絮
·《醜聞筆記》的劇本已由2005年浪漫愛情電影《偷心》的編劇派翠克·馬布完成,而曾因導演了《攜手人生》而聲名大噪的英國導演理查·艾爾將第二次與登奇聯手,登奇曾憑《攜手人生》獲得奧斯卡影后提名。
·《醜聞筆記》中,布蘭切特飾演的藝術教師哈特和一名15歲的學生發生了越軌關係,一系列關於嫉妒、性愛和友誼的事件由此而生。丹奇扮演的是哈特的同事,她目睹了哈特從一個優雅的女性變成了一個“墮落天使”。這也將是布蘭切特和丹奇第二次合作,兩人曾在2001年連袂出演了影片《航運新聞》。
幕後製作
關於影片
繼五年前配合默契的作品《攜手人生》之後,理查·艾爾與裘蒂·丹奇再度聯手合作,在《醜聞筆記》中為觀眾們演繹出另一位“墮落天使”。電影《醜聞筆記》根據小說原著改編而來,導演理查·艾爾完美而尖銳地詮釋,同時還有裘蒂·丹奇的精彩表演,影片中涉及到的內容有:戀童癖、階級差異、性別歧視和勒索,正如1960年代的一些英國電影,例如《僕人》The Servant (1963)或者是《喬治修女謀殺案》The Killing Of Sister George(1968),令人難受而且焦慮不安。
可以預見,影片會在評論界受到大量讚美之辭,此外還有可能因為裘蒂·丹奇和凱特布蘭琪的演出而在電影節上得到評委們的賞識。只是由於影片的題材和類型很特殊,在市場上不太容易有很好的成績。電影一開始,出現的是丹奇的畫外音,這種感覺很像是另一部英國電影中最擅長的那些製作精良但是極其沉悶的文學改編作品。在後來,歇斯底里的情緒籠罩著電影,漸漸地轉入到了歌特式的情節劇領域中。
影片將在美國的耶誕節期間上映,而且在2007年初英國上映,福克斯公司將把影片的受眾目標鎖定在兩個不同的群組上:年長的和高消費階層的觀眾。就像是看《等愛的女孩》Ladies in Lavender (2004)一樣沖著裘蒂·丹奇而來,年輕的觀眾更多地是被驚悚元素、緊湊的劇情和醜聞本身所吸引。如果所有設想都能如願以償,那麼它的票房也許會“小獲成功”。
關於劇本
小說家Zoe Heller在2003年出版了一本引起轟動的小說,揭露了一名學校教師與她的年輕學生之間發生的不軌戀情,採取的敘述方式是來自一位元密友記錄的日記,貫穿全書的是冷酷的洞察和犀利的諷刺意味。小說最具顛覆性的成功之處在於,日記的主人能夠站在幕後注視著眼前發生的一切,把一則充滿情色的緋聞變成了敏感而有啟示意義的招供行為。
原作者在文學技巧方面取得的成就,導演艾爾和編劇派翠克·馬布Patrick Marber (《偷心》,Closer)不可避免會將其運用到電影中。這就使得《醜聞筆記》不只是一部日常生活現成的心理驚悚劇,同時也是在這個令人皆大歡喜的醜陋的頒獎季節的一份滋補品--影片自始至終都帶著殺傷力極強的殘忍格調。劇情在人物的設置上與原著有了較大的改動,把芭芭拉塑造成一個公然的反面角色,把書中隱藏的操縱苗頭萌芽成了完全赤裸裸的感情上的勒索。
關於人物
導演艾爾通過芭芭拉的視點來向觀眾展示這個故事。她是一個嫉妒心極強而且孤獨寂寞的同性戀女人,同時還有偏見荒謬的觀察力以及措辭犀利的文筆。與此相反,希芭是一個更加矛盾的角色。一方面,她是一個優柔寡斷、自怨自艾的人,被芭芭拉稱之為“一個註定要死的人”。一開始的時候,當看到她和一個15歲的男孩之間發生關係的時候,觀眾很難給予太多同情給她。在後來她逐漸變成了倫敦郊區的“包法利夫人”之類的角色,這麼多年把時光花在照顧自己殘疾的兒子,現在想試圖留住青春,因而有了出軌的正當理由。
兩位女演員合作默契,裘蒂·丹奇為我們演繹了一個性格上孤僻、敏感脆弱而且滿腹怨恨的人物。與此同時敵意始終聚集著,就像是《蘭閨驚變》(Whatever Happened To Baby Jane,1962)或者是《保姆》(The Nanny,1965)中的貝蒂·大衛斯,關於冷酷最成功的詮釋,觀眾也就能夠明白裘蒂·丹奇在這兒所要表達的本質是什麼。對於裘蒂·丹奇來說,出演這樣一個不討好的角色是勇氣可嘉的,在她現在如日中天的演繹事業中有很多機會可以選擇令人羡慕的角色。
2006 柏林迷宮 The Good German .... Lena Brandt
拍攝花絮
·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希望影片整體都是用好萊塢老式的電影方法來拍攝的,他甚至禁止攝影師使用現在非常流行、複雜精密的變焦透鏡,改回過去使用的那種需要調焦距的鏡頭。此外,片場只能使用白熾燈,這種粗糙、不自然的光源正好可以加重畫面的顆粒感。同時索德伯格還不讓使用無線麥克,導致片場所有的工作人員只能用耳語輕聲地說話,以免影響影片的拍攝品質。錄音也是用最老式的方法:工作人員要將麥克固定在支架上,然後舉到演員們的頭頂上,這種做法就逼著演員在念臺詞時,幾乎是用喊出來的。
·膠片的高寬比為1.66:1--現在的電影院已經沒有這樣的放映設備了,所以影片仍然是在寬銀幕1.85:1的影院上映,畫面無法填充的部分用大黑邊代替。
·索德伯格要求一些動作場面要喬治·克魯尼親自上陣,結果他那一直沒好利索的背傷再次復發。
·影片拍攝期間,托貝·馬奎爾的未婚妻為他生下一個美麗的女兒,馬奎爾在片場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
·喬治·克魯尼和史蒂文·索德伯格已經決定關閉他們共同經營了六年的Section Eight製作公司,其最後一部作品是正在拍攝的《十三羅漢》……索德伯格同時也表示自己不善經營,希望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電影事業上。
幕後製作
【戰後,在地獄中行走】
都說戰爭對於人類文明來說就是一場殘酷的浩劫,然而戰爭之後,有的痛苦確實結束了,但有的苦難,才剛剛開始……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代表著這場幾乎摧毀了整個歐洲的戰爭的徹底結束。6月,同盟國的軍事力量大舉侵入,分別劃分出屬於美國、俄國、英國和法國的佔領區域。表面上,同盟國是以“和平使者”的身份出現的,他們的主要目的是恢復柏林正常的食物和燃料的供應、維持法律治安等等--這些都成了他們“責無旁貸”的使命,其實這只是一種形式不同、本質相同的“侵略”而已,以幫助他人為藉口,卻在滿足一己私欲。
就像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說的那樣:“故事中的每一個人,無論是代表個人、機構或政府,並未直接說出他們想要的是什麼,卻一直秘密地向自己的目標邁進--這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偽善和否定,卻也是人性與生俱來的東西,是戰後的混亂下所產生的必然結果。戰爭結束,並不代表著一切事物的新生,戰後,我們仍然要與死神抗爭,在地獄中行走。”
戰地記者傑克重回柏林,是整個故事的一個契機,我們是通過他的眼睛看到了這個曾經美麗的城市已經完全被戰爭變成了廢墟……但最讓傑克震驚的,還是曾經的愛人莉娜的轉變,她不再可愛,而是目光呆滯、混沌度日--於是我們和傑克產生了同一個疑問:究竟是什麼讓她變成了現在這般模樣。
我們不知道這之前的傑克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可是到了1945年,戰爭結束的當口,他卻變成了一個痛苦的男人。也許他也曾經年少輕狂過,有過夢想和激情,然而一場戰爭卻讓他徹底醒悟,這種經歷讓他變成了一個憤世嫉俗的狂躁之人。他生命中惟一的一抹陽光,來源於與莉娜那段曾經美妙的愛情,但是,當他們再一次見面時,一切都變得如此不一樣了。
因戰火分開的戀人重逢,本來應該是一個非常浪漫的邂逅,然而到了索德伯格的手中,卻成了折磨二人心智的罪魁禍首,一個簡單的愛情故事也因為苛刻的戰爭環境而變得不再容易。我們能夠看到生活在傑克記憶中的莉娜曾經是多麼地快樂無憂,所以更加無法容忍她現在這般模樣。然而,這畢竟是一個複雜時期下的複雜世界,正常的生活顯得是如此遙不可及。
【與魔鬼做交易】
美國與俄國進入德國之後,並沒有忙著修復被戰火毀壞的城市,而是打著自己的如意小算盤。他們發現德國從物理學、化學到機械學,都要比想像中進步得多,甚至領先了自己國家好幾年的時間,這其中也包括爭議頗多的原子彈技術和生化武器。於是,來自同盟國的兩股勢力以國家為單位開始了明爭暗鬥,美國也迅速確立了一個新敵人--俄國。
美國的霸道總是在適當的時候發揮到極限,這一次的目標是要獨佔德國的科學技術和機械理論,然而,俄國也在眼饞同樣的東西,同樣也是志在必得--本來是用來慶祝勝利的和平會議,如今搖身一變成了另一場戰爭的導火線:俄國人綁架了掌握關鍵技術的德國科學家,卻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美國也在伺機而動,他們秘密地將幾位戰犯身份的德國科學家運回到美國……這些戰犯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戰爭進行殺戮,卻要對在戰場上死去的幾千名同盟國士兵負責,因為正是他們研究的課題,造成了無數傷忘,是戰爭的幫兇。然而當美國與俄國的戰爭升級後,軍事審判已經不再重要了,誰能得到這幾名德國科學家,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於是,問題再一次從清晰變得模糊:“納粹”真的只是指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人嗎?
那麼,傑克為什麼如此關心科伯羅被謀殺的案子?他自己也知道,像科伯羅這種在刀尖上討生活的人,生死本來就在一線間,但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美國士兵死在俄國的軍事領地裡?這對於本來劍拔弩張、爭得不可開交的兩國來說,應該是最好的開戰藉口,然而美國和俄國卻做出了令人生疑的一致反應--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竭盡所能地掩蓋事件的真相。直到此刻,傑克終於意識到,當初表示純粹出於道義而參戰的美國是多麼地偽善,他們的目的並不是化解戰爭,而是要發動戰爭。而一直與“魔鬼”做交易的科伯羅,就成了兩國政治鬥爭中可憐的犧牲品。
【從小說到銀幕】
影片根據約瑟夫·卡農(Joseph Kanon)於200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索德伯格找來曾憑《幕後謊言》和《忠奸人》獲奧斯卡最佳編劇提名的保羅·阿坦納西歐(Paul Attanasio)共同改編。索德伯格說:“小說中具有出色的人物和令人著迷的前提,富有戲劇性,非常適合拍成電影,但我們必須放大其中的故事元素,這是改編中最難的工作,因為感人的部分太多了。神秘兇殺的類型很難掌握,因為你總會擔憂交代了過多資訊或者交代不足,最後是如何交代,在何時交代。而且在文字中頗具衝擊力的部分不一定在大銀幕上也會產生相同效果,作出正確的判斷並非易事。”
當提及影片的敘事結構時,索德伯格說:“我和保羅嘗試了很多種想法,最後決定採用'接力棒'式的方法。”索德伯格用不同人物的視角轉換來推動情節的發展,先是塔利、接著是傑克,後來是莉娜。這種結構需要擴大塔利角色的戲份,而在原著小說中,塔利不過是個小人物而已。
阿坦納西歐說:“這種以不同人物的觀點敘事的結構可以用特殊的視角引出相應的下文,我們嘗試獲取的是一個問題,即你對別人究竟瞭解多少?這是經典的黑色電影主題,也符合政治背景。這場戰爭讓3000萬人喪生,歐洲幾乎被徹底摧毀,你的鄰居也許就是殺人兇手,混亂的境況讓罪行無處不在。”
“沒人是清白的,更沒有什麼好人,”喬治·克魯尼說,“這裡的每個人都做過壞事,傑克曾努力試圖得到莉娜沒做過錯事的回答,但莉娜給出的回應是'我倖存了下來'。也許你會對莉娜這句話的隱藏含義產生爭議,但你永遠無法理解她當時的處境。”
為了讓《柏林迷宮》表現出《美人計》、《卡薩布蘭卡》、《第三人》和《漩渦之外》等經典黑色電影的獨到氛圍,索德伯格決定遵循黑色電影的傳統進行拍攝,在主題和技術上都一絲不苟。他不僅採用了懷舊的黑白畫面,還使用了早期的鏡頭和配樂,並在背景拍攝中模仿了背投式效果。他將拍攝局限於片場和有限的外景地,並借用了一些資料影片,其中的一些鏡頭是比利·懷爾德和威廉·惠勒在戰爭剛結束不久的柏林拍攝的,這些珍貴的史料不僅為影片提供了歷史背景,還有助於確立影片勿庸置疑的真實基調。
另外,索德伯格還指導演員用40年代的方法進行表現,是在攝影機前表演而不是用攝影機捕捉演員的表演。一切停留在外在形式,而絕少涉及內心。
2006 火線交錯 Babel.... Susan Jones
本片由《愛情像母狗》《靈魂的重量》導演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執導,再次表現他擅長的多段敘事方法,刻劃一個交錯種族、文化、語言、地域的故事;演員陣容更集結黃金卡司,包括布萊德彼特、凱特布蘭琪、蓋爾賈西亞伯諾、役所廣司等。此外,導演阿利安卓因本片榮獲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的殊榮。
拍攝花絮
·布拉德·皮特之所以自降身價出現在這種獨立製作裡,完全是因為他的角色大部分都在關心家庭和孩子,是對他新生女兒西洛的愛的膨脹。
·在摩洛哥拍攝的時候,凱特布蘭琪的小兒子意外被火燒傷,布蘭切特迅速帶兒子返回英國醫治,好在孩子沒什麼大礙。
幕後製作
【由地點突出主題】
故事涉及六個家庭,十個人物,三個國家,使用了四種語言……《巴別塔》延續了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一貫的執導風格,喜歡用無秩序的大環境來襯托整體故事,然後將零零散散的記憶碎片拼湊至一起,就形成了一個風格獨特、立場鮮明的政治氛圍,諷刺了所謂“文化大同”那虛有其表的偽善,發出了讓人產生恐懼的“白色噪音”。這是伊納裡圖與編劇吉勒莫·阿里加繼《愛情是狗娘》和《21克》之後的第三次聯手,也是當初說好的“三部曲”的終結篇。故事同樣以悲劇收場,當人類的愚蠢和粗心不斷疊加時,即使與欲望、劣根性無關,所產生的後果同樣很可怕,同樣可以成為國際化政治衝突的導火索。
摩洛哥
故事開始於摩洛哥的一個沙漠裡,一個牧羊人從一名日本遊客那裡得到一把來福槍,以保護羊群免受豺狗的襲擊。然而,這把來福槍卻錯誤地落到牧羊人兩個年輕的兒子手中,他們為了檢查槍的射程究竟有多遠,向遠處駛來的一輛旅行車扣動了扳機……
旅行車裡坐著一對來自於美國加州的夫婦蘇珊和理查,他們剛剛失去了自己的第三個孩子,沉浸在悲痛中。為了挽救瀕臨破碎的婚姻,他們選擇來到摩洛哥進行一場“尋找自我”的公路旅行,然而蘇珊卻突然被一枚“從天而降”的子彈擊中了肩膀,血流如注……最近的醫院也要四個小時的車程,為了等待救援人員,理查將蘇珊帶到一個位置偏僻的小村莊中,絕望地看著她的生命在一點點流逝,村子裡一個智慧沉穩的婆婆和一名獸醫也盡可能地幫助蘇珊。理查先是向美國大使館尋求幫助,然後,他打電話到位於聖地牙哥的家中,接電話的是和他們夫婦共同生活了11年的保姆艾米莉婭。接連遭受打擊的理查感覺自己就要崩潰了,他以顫抖的聲音懇求艾米莉婭,一定要照顧好家中的另外兩個孩子。
這一段的主題是“失去”和“孤獨”,當一個人處在陌生環境又突生變故的話,那種悵然若失與焦慮就會尤為明顯,尤其是對於孩子剛剛夭折的理查來說,沙漠中的無助並不是最可怕的,他已經無法再承受“失去”的痛苦了。布拉德·皮特將理查的情感拿捏得非常到位,這個壓抑著憤怒的中年男人被潮水般的挫敗感衝擊得幾近崩潰。而凱特布蘭琪飾演的蘇珊則是一味地沉浸在個人的世界中,在這個封閉的小空間裡,到處都是憂鬱無聲的死寂。另外,這裡還對安全部門的“熱心”著實嘲弄了一番,因為就在理查照顧蘇珊的當口,這次槍擊事件已經被主觀地定性為恐怖分子的襲擊,甚至已經有了追蹤目標,這些反恐專家並不知道,其實一切都只是兩個孩子耍樂的一次意外而已。
聖地牙哥--墨西哥邊境
待在加州聖地牙哥的艾米莉婭,其實也有自己的安排--要去參加兒子的婚禮,由於一直無法找到代她照顧孩子的合適人選,再加上侄兒唆使,艾米莉婭決定帶著兩個孩子進入墨西哥邊境去參加兒子的婚禮,但是當他們從墨西哥回到美國時,卻可能遭到一項犯罪指控--綁架美國小孩,所以他們準備帶著兩個孩子非法穿越國境。婚禮很順利,艾米莉婭的侄兒還喝了幾杯酒,可就在回程的路上,他們遇到了檢查的關卡,頭腦發昏的侄兒竟然扔下了艾米莉婭和兩個孩子,獨自開車走了……
這實在是對美國總統布希那自相矛盾、極度偽善的移民政策最有力的駁斥,這個以艾米莉婭為主角的故事,也代表著生活在美國的幾千名墨西哥人的現狀。艾米莉婭受到墨西哥和美國政府的雙重標準的制約,卻沒有最基本的保障。他們都是所謂的“隱形”公民,像艾米莉婭這樣的邊緣人群是不受移民法保護的,即使她已經和一對美國夫婦共同生活了11年,還帶大了他們的兩個孩子,但是她仍然屬於非法移民。蓋爾·加西亞·伯納爾飾演了艾米莉婭的墨西哥侄兒,沒壞心眼,就是易衝動外加辦事不牢……
日本東京
這一段故事似乎與其它兩個並無關聯,日本東京,一個聾啞女孩,母親的自殺給她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這個女孩只能通過折磨同樣沉浸在失去親人的悲痛中的父親來稍稍減輕痛楚。她在公共場合和男生公然調情,與不同的人保持著不正常的性關係,甚至染上了裸露身體的癖好……這個正處在青春叛逆期的日本女孩,用一種全然不同的方式渲泄著“失去”的痛苦,她自以為是地認為增加別人的痛苦就可以減輕自己的,其實她完全錯了,那只會讓她痛上加痛。
這個故事並不若表面那樣和摩洛哥與聖地牙哥全無關聯,那位日本父親就是來福槍的真正主人,當他去摩洛哥狩獵時,將它作為謝禮送給了當地的嚮導……這樣一個線索將它們連接起來確實稍嫌牽強,但聾啞女孩有著如此強的目的性,而且付諸於行動,都是其它兩個被命運牽著鼻子走的故事所無法比擬的。高度現代化的東京既時尚又冷酷,與炎熱、髒兮兮的沙漠也是一對反差鮮明的象徵。“孤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你被妻子、孩子和朋友包圍著的時候,仍然覺得寂寞。“溝通不良”並不只是出現在文化差異較大的兩個國家,也會出現在你和枕邊人之間。
【巴別塔】
亦稱為“通天塔”,記載於《聖經》第11章中,諾亞方舟之後,倖存者們開始繁衍生息,他們有了眾多的後代……由於他們的祖先是諾亞的三個兒子,所以人們說著同樣的語言,發著同樣的聲音。他們決定建一座可以通往天堂的高塔,此舉引起了上帝的不滿,他弄亂了這些狂妄自大的人們的語言,使得他們之間的情感交流出現障礙,文化發生差異,思想難以統一,分歧、猜疑與爭吵就此出現。沒有了共同語言,人們就無法通力合作,想要見上帝的想法也就自然擱置,“巴別塔”即由此得名。“巴別”在希伯來語中意為“混亂”,導演亞利桑德羅·岡薩雷斯·伊納裡圖以《聖經》中的詞彙命名影片,野心昭然若揭。
2005 為愛重生 Little Fish.... Tracy
名導羅溫伍茲曾執導過《穿越生死線》等片,這次找來金獎影后凱特布蘭琪演出,為本片獲得Australian Film Institute的最佳剪輯、最佳男女主角與配角、最佳聲音,IF Award最佳男女主角,Film Critics Circle of Australia Awards等共12個獎項。
崔西(凱特布蘭琪飾)為了生活多次沈迷毒品,好不容易戒毒的她,卻遇上已發大財的舊日越裔男友,希望與她重修舊好,弟弟、繼父與男友,一個個與毒品扯上關係,崔西是否能把持的住?在這個毒品橫流的社區,崔西又要如何脫身?
影片於澳洲雪梨拍攝,片名譬喻了生活在底層的小百姓,正如大海食物鍊裡的小魚,容易被大魚吞食與必須隨波逐流過日子的窘態。
《神鬼玩家》| 2004 | 美國 | 馬丁·史柯西斯 .... Katharine Hepburn
《海海人生》| 2004 | 美國 | 魏斯安德森.... Jane Winslett-Richardson
2003 魔戒三部曲:王者再臨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Return of the King.... Galadriel
本片獲得2004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化妝、最佳音效最佳電影配樂、最佳剪輯、安妮藍妮克絲主唱的最佳電影歌曲『Into The West』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導演與最佳影片等十一項大獎。
1導演彼得·傑克遜客串了一個被精靈王子一箭射死的蠻族海盜。《國王歸來》中客串蠻族海盜的還包括:維塔工作室的老大理查·泰勒、攝影指導安德魯·萊斯涅、製片人裡克·波拉斯等。
2阿拉貢下船後在佩蘭諾平原上殺掉的第一個半獸人是由飾演阿拉貢的演員維果·莫特森的兒子亨利扮演的。
3兇惡的大蜘蛛屍羅的原型是一種紐西蘭蜘蛛,而導演本人彼得·傑克遜很怕蜘蛛!這也許就是他能把屍羅拍得這麼恐怖的原因吧。
4電影中的最後一句臺詞——“我回來了。”也是托爾金原著小說的最後一句話。
5弗羅多有場戲被大蜘蛛的絲纏得象個木乃伊,伊利亞·伍德稱那身絲網為“世界上最大的避孕套”, 他穿著這身網一整天,彼得·傑克遜說:“不知道他是怎麼解決上洗手間的問題的”。
6原來的劇本中並沒有皮平唱歌的情節,不過編劇菲利帕·鮑恩斯在某次劇組集體K歌時發現飾演皮平的比利·博伊德嗓音很美,於是臨時給他加了戲,歌詞也是博伊德在兩天時間內自己創作的。
7影片結尾字幕處讓主要演員的名字跟其肖像一起出現的建議是伊恩·麥克萊恩(甘道夫)提出的。
8在碼頭送別弗羅多的情節是四個霍比特人拍的最辛苦的戲,因為他們需要一直哭。四個演員好不容易拍完卻因為飾演山姆的西恩·奧斯丁穿錯衣服必須重拍,追求完美的彼得·傑克遜讓他們哭了一遍又一遍。
9片尾曲《Into the West》的創作靈感來源於一個罹患癌症的紐西蘭少年,在他最後的日子裡,彼得·傑克遜帶他去片場觀看拍攝過程,他也和演員們成為了好友。他去世後,編劇受他的啟發寫下了歌詞。
10拍攝結束後演員們都得到了禮物——他們所扮演人物的標誌性道具,麗芙·泰勒得到了精靈公主快死時穿的那條裙子,奧蘭多·布魯姆則得到了萊格拉斯的一把弓。
2003 鬼影迷蹤 The Missing .... Magdalena Gilkeson
本片由《美麗境界》朗霍華執導,湯米李瓊斯和凱特布蘭琪主演。
拍攝花絮
·為扮演綁匪首領派什·齊丁,埃裡克·施維克每次需要3小時才能戴好面具。
·在影片開拍前,很多演員不但要精通騎術,還要學會熟練使用19世紀的槍械和弓箭。
·在片中客串的瓦爾·克爾麥就住在影片拍攝地附近的一個農場。
穿幫鏡頭
麥琪左眉上方傷疤的位置和顏色時常改變。
幕後製作
這部西部片改編自美國作家湯瑪斯·艾迪生的小說《最後一駕》。導演朗·霍華德擅長拍攝場面宏大的劇情影片如其拍攝的《阿波羅13》、《贖金風暴》和《美麗心靈》。本片是霍華德開拍的第一部西部片,可以說實現了他多年夙願。1976年,霍華德與西部片大腕約翰·韋恩合作《神槍手》獲得金球獎提名,這讓他一直心存“西部情節”。對於此片劇本他是如此評價:“我本人一直是西部片的忠實影迷。有時候我會收到人們給我的一些西部片劇本,但是我通常翻幾頁就把它們丟開了,因為那些故事沒有新意。不過看這個劇本的時候我一點沒覺得似曾相識,它的原創性很強,完全沒有那種抄襲經典西部片老套情節的弊端。” 湯米·李·鐘斯和凱特布蘭琪兩大演技明星在戲中均有絕佳表現,飾演麥琪的主演凱特布蘭琪更是十分槍眼,她在片中英姿颯爽,演技實力非凡。曾飾演《芳齡十三》女主角的15歲的新星埃文·蕾切爾·伍德在片中表演可圈可點,嶄露出無限潛質。
情感+驚悚
救贖和寬恕是電影永恆的主題,《失蹤》中人物的情感脈絡亦是如此。屢獲殊榮的金牌製作人布萊恩·格雷澤說:“《失蹤》講述了一個破碎家庭的故事,通過追蹤一夥窮凶極惡的綁匪,這個家庭學會了寬容,找回了勇氣。影片主人公鐘斯與麥琪之間複雜的父女關係增加了情節張力,互相抵觸的兩人不得不為家庭而並肩戰鬥,最後終於冰釋前嫌,這種激蕩人心的情節動力正是影片的魅力所在。”
曾憑《美麗心靈》摘得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獎的朗·霍華德認為《失蹤》以人物見長,並不完美的主人公們在可怕的災難面前表現出驚人的勇氣。除了故事的人性層面和扣人心弦的情節之外,《失蹤》中女性維度(feminine dimension)的魅力也令霍華德難以抗拒。作為三個女兒的父親,霍華德對片中西部背景下三個女性人物的命運很感興趣,在迄今為止的電影生涯中,霍華德從未拍攝過真正探索女性角色的電影,於是他被故事中的女性題材深深吸引。
製作人丹尼爾·奧斯特洛夫說:“不管你是為人父母還是為人子女,你都會理解影片中的人物並聯想到自己。含辛茹苦獨自撫養兩個女兒的女人,曾經拋棄家庭追隨夢想而又在多年之後渴望回歸的男人,其實這些人就在我們身邊。”
殘酷的綁架是影片故事的催化劑,而麥琪對鐘斯積蓄已久的怨恨總是在關鍵時刻威脅著營救行動的成敗,這種不可預知的節外生枝無疑加劇了情節的緊張程度,另外,影片故事發生在1885年的新墨西哥州,這意味著沒有電話、沒有員警和無人求助,主人公們只能依賴彼此走出困境,獨特的設置令這部驚悚片非比尋常。
關於主演
湯米·李·鐘斯扮演的鐘斯是一個複雜而固執的角色,他在努力用自己的方式面對過去和家庭。“這個角色不同于湯米扮演過的所有角色,”霍華德說,“他的表演將勇敢、創作力和想像力集於一身,他塑造的鐘斯徘徊於兩個世界之間,卻從未被這兩個世界完全接納。”
鐘斯之所以能追蹤到孫女的下落,全都得益于多年來對阿帕奇族文化的瞭解。為完善表演,湯米·李·鐘斯曾向真正的阿帕奇長老求教,經過數月的學習和研究,對阿帕奇文化產生濃厚興趣的他已然成為專家。霍華德贊道:“沉浸在熱情和學識中的湯米就像在拍攝《阿波羅13號》時的湯姆·漢克斯,他的投入非常珍貴,我們好比又多了一位技術顧問。”
在談到扮演麥琪的凱特布蘭琪時,製作人布萊恩·格雷澤說:“凱特是這個角色的理想人選,作為一名性感、風趣而演技高超的女演員,她具有一種並不多見的內力,足以讓你相信她能勇敢的抵禦惡人。”霍華德認為布蘭切特的表演發揮著關鍵作用,而且對她的投入和敬業讚不絕口。為研究角色,布蘭切特拜讀了很多拓荒女性寫下的第一手資料,她說:“那是一次蠻荒之旅,但也孕育出一種智慧。讀著她們的日記,我被她們的達觀和女性天性所受到的衝擊吸引了。由於童年的創傷和日常生活的艱辛,麥琪已經隱藏了很多女性情感,在那種環境中,強健的身體比兒女情長更重要。”
原音重現
霍華德在《失蹤》中最大膽的嘗試就是使用阿帕奇族的語言,為此,湯米·李·鐘斯和所有扮演阿帕奇人的演員都要學會奇裡卡瓦語,而負責教授語言的是兩位元阿帕奇長老和一位元專門研究美國土著語言的大學教授。在片中扮演卡伊塔的傑·塔瓦雷說:“阿帕奇族的語言是最難學的土著語言之一,不但不易掌握發音,而且隔音位置的偏差直接會造成語義的改變。”
演員們在影片開機前學習了11周,並在拍攝中繼續完善。已經編撰過兩本奇裡卡瓦語詞典的艾爾比斯·胡格(Elbys Hugar)說:“這是一次向年輕人展示這種語言的難得機會,最重要的是,奇裡卡瓦語是瀕危語種。在我任博物館館長時,曾開辦了一個由50個孩子組成的學習班,當我問及有誰會說阿帕奇族的任何一種語言時,只有兩個孩子舉起了手。”
關於拍攝
儘管在本片之前,攝影師薩爾瓦托雷·托迪諾只拍攝了《變線人生》和《挑戰星期天》兩部電影,但導演霍華德非常看好他的攝影風格。霍華德說:“最具懸念的電影總會讓觀眾感受到身臨其境的緊迫氛圍,薩爾瓦托雷的作品正是如此。”
除了嚴格遵照霍華德的要求之外,攝影師托迪諾還嘗試了創新的取景角度。他說:“因為《失蹤》還是一部驚悚片,所以我希望用打破常規和更加令人不安的手法來處理這部西部片。攝影機的運動和角度會讓觀眾感同身受,於是我遠離標準取景範圍,不依賴於越肩鏡頭。我認為拍攝風格應該有力烘托人物情感和故事情節。”
借助攝影機穩定器和手持攝影機,托迪諾得以自由捕捉演員表演的細微改變,而且霍華德給予他足夠的發揮空間,每當托迪諾突發靈感重新構圖時,霍華德都會延續場景、任憑拍攝。這種濃厚的創作氛圍令托迪諾如魚得水。
在影片拍攝期間,劇組上下飽受著新墨西哥州多變、極端天氣的摧殘。Valles Caldera曾是影片重要的取景地,在為期兩周的拍攝中,雖然適逢早春,但平日常見的冰暴和暴風雪突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異常的溫度回升,路面頓時變得泥濘不堪。有時在一個下午,天氣會從降雪、多雲轉為冰雹,最終甚至會晴空萬里。在Zia Pueblo拍攝期間,時速超過65英里的狂風不期而至,措手不及的演職人員全都難逃其害。
《咖啡與煙》| 2003 | 美國 | 賈木許 .... Cate / Shelly (segment "Cousins")
2003 鍥而不捨 Veronica Guerin .... Veronica Guerin
神鬼拍檔、絕命鈴聲導演喬依舒馬克最新作品,由凱特布蘭琪(《伊莉莎白》金獎提名、《天才雷普利》) 柯林法洛(《關鍵報告》、《哈特戰爭》)主演。
拍攝花絮
·全片共在都柏林選取了92處外景。
·片中吉利根黑幫成員的著裝都源於真實記載。
·作曲家哈利·葛列格森-威廉姆斯(Harry Gregson-Williams)曾造訪片場並逗留數日,他在都柏林街頭發現了一個賣唱的男孩。後來,他找到男孩,在一個安靜的小巷中錄下了6、7首民歌。最終,他選取了其中的一首並融合了自己的音樂,這段歌曲在維羅妮卡死後的場景中響起。
幕後製作
【孤膽記者】
維羅妮卡·格林於1959年7月5日出生在都柏林北部Artane的工人階級社區。她的父親開辦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母親則是家庭主婦。作為家中最小的男孩,吉米·格林與男孩子氣的姐姐維羅妮卡非常親近,因為從家庭作業到初戀女友,維羅妮卡一直無微不至的關懷著他。對他來說,維羅妮卡更像是一位朋友,因為她只比吉米大1歲。
吉米一向充分相信維羅妮卡的能力,他回憶說:“不管她想做什麼,總是最優秀的。在她玩籃球時,曾成為歐洲年度籃球運動員。她曾效力於愛爾蘭足球隊,而且在球隊中進球最多。”
大學畢業後,維羅妮卡先是到父親的會計師事務所工作,1982年,她就職於國家高等教育學院,翌年,愛爾蘭總理委任她為共和黨代表團的助手參加政治協商會議。後來,維羅妮卡成立了自己的公共關係公司。1985年,維羅妮卡結婚生子。1990年,雖然當時的家庭生活幸福而穩定,但維羅妮卡開始對新聞工作產生濃厚興趣。
在開始為《星期日獨立報》撰稿之前,維羅妮卡已經成為一名不同凡響的新聞記者,並以勇敢和創新而聞名。在《星期日商業郵報》和《星期日論壇報》任職期間,維羅妮卡曾報導很多獨家新聞,如訪談一位飽受爭議、逃往南美的愛爾蘭主教,對價值連城的藝術品搶劫案的內幕調查等等。她的堅韌和閱歷很快吸引了愛爾蘭最暢銷報紙《星期日獨立報》的關注。
1994年1月,《星期日獨立報》刊登了維羅妮卡的第一篇文章。據她的新聞編輯威利·基利稱,維羅妮卡最初致力於特別報導和重要新聞,但後來她開始把工作重心放在犯罪故事上。基利說:“她專注于犯罪故事完全出於偶然,但她確實精於此道。愛爾蘭新聞業一直閉口不談犯罪現象,維羅妮卡撼動了這種體制,揭露了政府不能也不願觸及的黑社會犯罪。”
維羅妮卡是一個獨行俠,一向對好素材嗅覺靈敏。每週日,出自她手的都柏林犯罪現場和毒品問題報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讀者,在極短時間內,她就以果敢追蹤罪犯而成為了愛爾蘭最著名的記者。
維羅妮卡的調查方法非比尋常,因為在當時,大多數愛爾蘭記者都是靠電話和新聞發佈會來獲得新聞素材。她是一個身體力行的戰士,她親自與線人會面,從而得到第一手資料。維羅妮卡與愛爾蘭員警部門和都柏林黑幫都有著緊密聯繫。
《星期日獨立報》副總編安娜·哈裡斯(Anne Harris)說:“維羅妮卡是我們立場最鮮明的新聞記者,具有著極強的調查能力,當時她成為了愛爾蘭最受人尊敬的記者。”
不過,工作正逐漸讓維羅妮卡陷入致命的深淵。1995年1月30日,一名男子在維羅妮卡家的前門開槍擊中她的腿部,這是她第一次收到嚴重警告,一時間,媒體世界一片譁然。威利·基利回憶說:“我們開始為她擔心,那種槍擊威脅是前所未有的,誰都沒想到罪犯真的會謀殺一名記者。”
1995年12月,維羅妮卡在紐約被授予國際新聞自由獎(International Press Freedom Award),從而成為第一位獲得該項殊榮的西歐記者。回到都柏林之後,維羅妮卡繼續調查吉利根黑幫。
1996年6月26日中午,維羅妮卡停在都柏林市郊的一個交通信號燈前,一輛摩托車停在她車旁,後座男子向她開了6槍。當時維羅妮卡正在用車載電話,中彈後的她不久便停止了呼吸。
吉米回憶說:“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找到母親。那天的記憶很清晰,我能想起每一秒,我在努力保持冷靜。”週末,維羅妮卡的照片出現在《星期日獨立報》的頭版,並被配以“Citizen Journalist”的醒目標題。
基利說:“她的死改變了法律,相關問題開始出現可喜轉機,愛爾蘭永遠不會忘記她的成就。她的死及其之後的媒體運動和公眾的大聲疾呼讓政客們開始審視法律弊端,並督促他們向警局補充新力量,調查罪犯財產來源的刑事資產局也應運而生。除了將長期以來逍遙法外的罪犯繩之以法,執法部門還抓住了不法之徒的經濟命脈,這項舉措舉足輕重。”
【關於影片】
擔綱本片的好萊塢金牌製作人傑瑞·布魯克海默說:“維羅妮卡·格林的故事絕不平庸和渺小,它不僅對愛爾蘭人民意味深長,而且揭示出人們希望成為新聞記者的動機和原因。維羅妮卡的勇敢和勇氣與她的國家形成了鮮明反差,如果沒有她的存在,愛爾蘭將面目全非。”
維羅妮卡是愛爾蘭90年代最傑出的新聞記者之一,她的報導聚焦於日益嚴重的都柏林毒品問題,毒品的危害從而進入公眾視線,維羅妮卡也由此成為都柏林黑幫的眼中釘。最終,愛爾蘭的反毒品能力和法律日漸強大起來。布魯克海默說:“我喜歡講述關於非凡的個體以及未來楷模的故事,維羅妮卡·格林就是這樣的人,她改變了愛爾蘭和人們對毒品和犯罪的思維方式,人們應該知道她的存在。”
本片編劇瑪麗·艾格尼絲·唐納古(Mary Agnes Donoghue)說:“這是一個關於勇氣的故事。一些人認為維羅妮卡崇高而勇敢,一些人認為她天真而愚蠢。在我看來,她正是集這些所有特點於一身。”
導演喬·舒馬赫將凱特布蘭琪視作扮演維羅妮卡的唯一人選,如果布蘭切特拒絕出演,舒馬赫認為沒人可以替代。當布蘭切特準備扮演角色時,她對維羅妮卡幾乎一無所知。她說:“我從不評價我曾扮演的任何角色,我不愛她們,也不厭惡她們,我認為那樣毫無意義。我認為從局外人的角度來演繹角色更容易。維羅妮卡曾說過,只有理解問題才能解決問題。這句話對我塑造角色很關鍵。”
在影片開拍前,布蘭切特在都柏林住了一個月,頻頻與維羅妮卡生前好友、同事及家人會面,開始研究維羅妮卡的新聞畫面、閱讀她的文章和傾聽廣播訪談,並且不斷完善自己的都柏林口音。布蘭切特由此越發理解維羅妮卡的動機、決心和責任。“她擅于交際,充分相信自己有能力說服他人。在一次訪談中她曾說過,每個人都有人性化的一面,因為他們都有家庭。所以維羅妮卡堅信自己有能力改變任何狀況,也正是這種自信讓她陷入了險境。”
為了扮演維羅妮卡,布蘭切特必須瞭解她的複雜關係:“維羅妮卡具有著非凡的生命力,我遇到了很多被她感動的人。她是一個富有爭議的人物,人們對她和她工作的看法、推測和謠言有很多,作為一名演員,那簡直令我難以置信。”
敲定擔綱主演之後,製片方決定在愛爾蘭都柏林就地物色其他演員。布魯克海默直呼大開眼界,因為他沒想到優秀的愛爾蘭戲劇和電影演員會有如此之多,他希望能與這些演員再度合作。
在影片拍攝中,製作設計師納森·克羅利(Nathan Crowley)和攝影師布倫登·加文(Brendan Galvin)都希望極力打造出令人信服的真實感。加文說:“一些人認為真實感意味著要用手持攝影機,像紀錄片一樣拍攝。我認為那種方法並不適合本片,自始至終,我們在用兩台攝影機拍攝,對演員、故事及連貫性都很有幫助。”克羅利說:“我們想要多雲的天空,竭力尋找能夠反射的表面。我們一直努力讓都柏林看起來像個大城市,並且呈現出不同光線下的城市風貌。”
在設計《星期日獨立報》的辦公室時,製作設計師克羅利打算一反常態,打破以往影片中編輯部的傳統格局。他與《星期日獨立報》的高層職員密切協作,重建出迷宮般的辦公室。“在多數電影中,報紙編輯部都是大型的開闊空間,但《星期日獨立報》的編輯部由擁擠的隔斷、辦公室和各種管線構成,”克羅利說,“就像借鑒了電影《妙想天開》。我們希望營造出緊張無序的淩亂之感。”
2002 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Two Towers.... Galadriel
拍攝花絮
·"Saruman the White"的扮演者Christopher Lee把自己的角色比作是臭名昭著的希特勒,因為他們都用煽動性的演講獲得權利。其實Christopher Lee自己也是一個《魔戒》迷,他每年都要通讀一遍三部曲的小說。他理解Frodo和Sam的關係就像是軍官和他的勤務兵:照顧一個比他高頭銜的軍官。
·《魔戒》的小說本來是一氣呵成的,但由於二戰後紙張嚴重短缺,那樣厚一本書的成本太高了,所以作者不得不將其分為了三部曲,並且重新命名。
·當初編劇安排的劇情是讓Arwen也來到聖盔穀,和Aragorn一同參加這生死之戰(劇組甚至已經拍攝了部分鏡頭),但是……
·Liv Tyler有一次上網,偶然看到了一些網友對這種改編的評論,把她稱作"Liv Tyler, Xena Warrior",這令她懊惱不已。Xena Warrior是何許人也呢?她是傳說中古代的一位驍勇善戰的女武士,國外還有過關於這個人物的電影和電視劇作品,其中的形象實在不敢恭維。
·在拍攝Uruk-Hai在Rohan殺人放火的時候,由於要燒毀佈景,所以基本必須一次性拍攝。而其間忽然狂風大作,有兩個過於投入的攝影師,直到頭髮被燒焦了才發現火苗已經竄到他們面前了。兩人只好轉身就跑。
·Uruk-Hai用的撞門槌,確實是一根"貨真價實"的東西,用卡車運到的外景地。拍攝的時候,一群壯漢抬著它,真有點"無堅不摧"的架勢,可誰知道John Bach會說:"你們是娘娘腔,撞的力氣像小精靈"。聖盔穀的城門居然絲毫不為所動,最後劇組無奈又重新製作了"豆腐渣"版本的城門,才完成了劇情。連導演Peter Jackson都說:"下次要是真的有敵人來,我還要找這幫人給我做門……"
·精靈盔甲的設計者Daniel自然也少不了客串一把精靈戰士的機會,可結果都被Viggo Mortensen演戲的時候,在前面擋住了自己露臉。
·《魔戒》劇組很幸運的從威靈頓找到了一位"身材像摔跤運動員"的鑄劍師,此人完全用古代方法打造兵器,決不使用噴槍等現代化設備,因此一把劍通常要花3-6天完成。而三部曲電影拍完之後,這樣製作出的劍總共有幾百把之多!
·電影中Uruk-Hai使用的弩是滑杆式的,其最初設計源自德國,完全來自一本十五世紀德國兵器圖鑒。
·Grima Wormtongue的扮演者Brad Dourif是為這部電影犧牲最大的演員之一,因為拍攝期間他要刮掉臉上所有的毛髮,包括眉毛。下面這個單詞,是Brad Dourif的女友聽說他又要回去補拍部分鏡頭之後,沉默很久才說出來的:fuck!
·《魔戒》劇組的劍術指導就是當年扮演過黑勳爵替身的一位劍客。電影中不同種族戰士的動作設計也不盡相同,Orlando Bloom也要學會精靈組的打鬥方式。
·Viggo Mortensen拍攝Aragorn一腳踢飛頭盔這場戲時,一踢把兩根腳趾踢斷了。Viggo Mortensen並沒有喊"Cut"。他以自己的傷痛為代價換來了精彩無比的表演。
·掛傷的不僅是Viggo Mortensen一個,還有"萬人迷"Orlando Bloom:精靈的替身壓在他身上,把他的一根肋骨壓斷了。
·Gollum在小溪裡面抓魚的那個鏡頭,是在嚴寒的冬天拍攝的。劇組動用了所有的探照燈和鼓風機,甚至還找來了消防隊,才清除了溪流上面的積雪和冰層,真難以想像Andy Serkis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如何完成鏡頭的。
·有個鏡頭的拍攝地點正好是在一個軍用靶場的邊上,大家仿佛能從Frodo臉上看到突如其來的槍聲的痕跡:他眨了眨眼睛又繼續演下去。
·電影裡面很多建築是依靠微縮模型拍攝的,這時候就只能依靠這些"戰士"來預演了。劇組仿佛是要把全世界的玩具士兵都搜刮一空了。很多建築是實景的四分之一,共有五十英尺寬。
·"Massive"這個軟體是專門為製作巨大規模的戰爭場面而設計的,讓每個士兵都有人工智慧。但初期版本顯然還不夠完善,看不到敵人的個體就會。
·Eowyn的挽歌是用古英語唱出的,怪不得聽不懂呢。
·有關音效的製作也很有意思,例如有個鏡頭裡面飛龍那特有的叫聲,實際上是威靈頓郊外的一頭驢的嘶吼聲。
幕後製作
故事線之間的連接運用了古典的蒙太奇手法,前段故事的最後一個鏡頭跟後段的第一個鏡頭在視覺上一脈相承。在人物塑造方面,《雙塔》有幾個亮點:弗羅多遭到戒指誘惑,徘徊掙扎的心理狀態,使得人物增加了厚度。但最精彩的要數格魯姆這個新出現的角色。該片的動作戲沒有第一集那麼多或密,但壓軸的那場仍不負眾望,其架勢足以值回電影票價。這場戲既有戰場的全貌,又沒有忽視刀劍相逢的細節。全貌鏡頭的構圖可謂氣勢磅礴,能讓你屏住呼吸,忘掉畫面中的大量內容其實是電腦動畫而已。
紐西蘭導演彼得·傑克遜絕對可以稱得上是鬼才,除了具備自編自導自演的功力之外還精通攝影、化妝、特效、服飾,連劇務打雜他都會插一手。身為《魔戒》迷,傑克遜曾認真閱讀過原著12次之多,在第2集中,他表示觀眾看過後可能會發現電影與原著有很大的出入,因為他“並不希望照本宣科,破壞掉我對這部原著的想像力。”
新線公司在最初宣佈影片檔期的時候是計畫半年一集的,最後卻將這個"連續劇"的檔期拖到了三年之長。影片的第一集是從2001年12月開始公映,但整個映期一直延續到了奧斯卡頒獎之後的4月份。稍事調整之後,新線又開炒影片的音像市場,並且一口氣發行了寬屏版、滿屏版DVD以及在歐美仍有市場的VHS錄影帶,全方位地炒作電視螢幕上的魔戒熱。而在第二集公映之前新線又不失時機地以加長版與禮品裝為賣點再次發行DVD誘惑那些苦等魔戒第二集的影迷。
《魔戒》的強勁對手則是戴著黑框眼鏡,手拿魔法書,其貌不揚的哈利·波特。儘管《魔戒》第一部全球票房達到8.65億美元,但《哈利·波特》第一部更創下了全球票房9.65億美元的紀錄。另外《哈利·波特》的小說全球銷量為1.75億冊,而《魔戒三部曲》賣了半個多世紀才達到1億冊。當然在2002年的奧斯卡角逐中,魔戒無疑是大贏家,《哈利·波特》則是顆粒無收。同年雙方還再度在奧斯卡與票房兩項"賽事"中展開角逐,而笑到最後的肯定是兩片的幕後大老闆——時代華納集團
2002 《天堂奔馳》Heaven | 2002 | 德國/義大利/美國/法國/英國 | 湯姆·提克威X奇士勞斯基
2001真情快遞 The Shipping News .... Petal
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男主角、最佳配樂提名。
拍攝花絮
·約翰·特拉沃塔曾有望與妻子凱利·普勒斯頓一同出演本片。
·製片方曾有意邀請比利·鮑伯·松頓執導本片,而蘿拉·鄧恩是松頓眼中扮演韋菲的最佳人選。
·小說原著作者安妮·普勞克絲授權製片方改編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在紐芬蘭實地拍攝。
·傑森·貝爾為扮演鄧尼斯增重15磅,凱文·史派西為扮演奎爾增重25磅。
·作曲家傑瑞·高史密斯曾參與籌備本片。
·片中演員只有高登·平森特是紐芬蘭人,他還是凱文·史派西和裘蒂·丹奇等人的方言教練。
·在拍攝奎爾下水的場景時,劇組在水池中注滿了溫水。
幕後製作
本片改編自安妮·普勞克絲於1993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該書曾被授予普利策獎和美國國家圖書獎。作為曾執導過《狗臉的歲月》、《不一樣的天空》、《總有驕陽》和《濃情巧克力》等經典佳片的瑞典名導,萊塞·霍爾斯道姆深受小說吸引,他說:“安妮·普勞克絲將生活中的瑣事、真實的新聞報導與戲劇、喜劇及詩意元素融合到一起,她對人物的描寫坦誠而真實,我一向偏愛這種風格的作品。小說故事聚焦於一個從小就因父母的殘暴管教而失去自尊的男子,隨著情節發展,他逐漸找回了自尊,並開始迎接新生活。總而言之,這是一個關於醒悟和重建生活及自尊的故事。”
製片方之所以會選中霍爾斯道姆擔綱導演,是因為他具有一種演繹微妙故事的罕見天賦。製作人萊斯利·霍勒蘭說:“萊塞是一位偉大的人文主義者,他喜歡探究人類美妙而並不完美的天性。”製作人艾文·溫克勒補充道:“萊塞一向對古怪的人物情有獨鍾,他往往能在最陌生的環境中發覺人性,這種偏好在《狗臉的歲月》中就早有體現。”《狗臉的歲月》是製作人琳達·高斯坦·諾爾頓的至愛,她認為霍爾斯道姆能用自己獨到的理解和分析將人類的弱點和情感展現在大銀幕上,這種既感人又真實的手法在電影中並不多見。
在改編過程中,主創人員去掉了小說中的部分次要情節和次要人物,如奎爾在小說中有兩個女兒,而在影片中只有一個,不過,影片充分保留了普勞克絲在小說原著中對奎爾的描寫。凱文·史派西說:“我從未扮演過這種角色,奎爾從不會冷嘲熱諷、油腔滑調和憤世嫉俗,更不會積極的嘗試任何事,他在生活中隨遇而安,所以這是個很被動的角色,塑造奎爾的難點正在於此。”
在為小說人物命名時,普勞克絲可謂用心良苦,她從電話簿和殯儀館、養魚場、煤氣公司的名單中精挑細選出5、60個稀奇罕見的名字,希望這些名字能與她筆下的人物及其所處的環境相吻合。值得一提的是,奎爾的名字“Quoyle”在古英語中意味著線圈或繩索,一本有關繩結的古書激發了普勞克絲的靈感,書中稱如果用法得當,繩結會發揮不可思議的功效,普勞克絲相信“Quoyle”會成為一種美妙的隱喻,因為繩索看似平凡而簡單,卻存在各種潛在的可能。
2001戰地有心人 Charlotte Gray .... Charlotte Gray
吉利安阿姆斯壯執導,凱特布蘭琪、比利古達主演。
影片的人物原型是南茜·韋克,二戰時期女間諜,信使,被蓋世太保稱為“白鼠”。
小說家塞巴斯蒂安·福克斯以南茜·韋克的經歷為原型創作出小說《夏洛蒂·格雷》,而影片正是改編自這部小說。
2001 魔戒首部曲:魔戒現身 The Lord of the Rings: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 Galadriel
1 在影片開拍前,紐西蘭一個毛利部落的長老為攝製組舉行了宗教儀式,祝福攝製工作順利完成。
2 影片拍攝中涉及到戰爭場面時,導演本想從紐西蘭軍隊徵用15000名群眾演員,沒想到當時士兵們都被派到東帝汶平息當地的內戰去了。導演只好到處張貼廣告,招募會騎馬的年輕人充當臨時演員。
3 萊格拉斯在原著中並不引人注目,沒想到預告片中的唯一一個鏡頭就讓他大出風頭,成了網友們熱烈討論的物件,很多人打聽那個預告片中酷斃了的弓箭手是誰。於是三部曲中他耍帥的鏡頭一集比一集多。
4 飾演精靈王子萊格拉斯的奧蘭多·布魯姆花了2個月來學習射箭。
5 麗芙·泰勒有一次把她的假耳朵落在自己的轎車裡,結果回來的時候它們融化了。
6 為了扮演山姆,西恩·奧斯丁增肥30磅。
7 導演彼得·傑克遜的兩個孩子在片中出現,字幕中打出的是“可愛的霍比特小孩”。
8 維果·莫特森能說包括西班牙語、丹麥語在內的多種語言,他主動要求把阿拉貢的更多臺詞改成精靈語。
9 魔戒護衛隊的九個成員在拍攝完成後分別在身上紋了精靈語“九”的紋身。
拍攝花絮
·Viggo Mortensen在拍攝打戲時把一顆牙打掉了。他中午去補上了牙,下午又回來工作了。
·Liv Tyler有一次把她的假耳朵落在自己的轎車裡,結果回來的時候它們融化了。
·為了扮演Sam,Sean Astin增肥30磅。
·Viggo Mortensen堅持不用替身,並且在打鬥場面中使用真的鐵劍。Orlando Bloom大部分特技鏡頭也是自己完成的,在拍攝期間還斷了一條肋骨。
·導演Peter的兩個孩子在片中出現,字幕中打出的是“可愛的霍比特小孩”。
·Viggo Mortensen能說英語、西班牙語、丹麥語三種語言,他主動要求把阿拉貢的更多臺詞改成精靈語。
·Orlando Bloom花了2個月來學習射箭。
·在影片開拍前,紐西蘭一個毛利部落的長老為攝製組舉行了宗教儀式,祝福攝製工作順利完成。
·影片在紐西蘭拍攝的頭一個月中,所有的演職人員共喝掉了20萬紐西蘭元的咖啡。
·攝製組全體成員每天早上要吃掉1460個雞蛋。
·影片拍攝中涉及到戰爭場面時,導演本想從紐西蘭軍隊徵用15000名群眾演員,沒想到當時士兵們都被派到東帝汶平息當地的內戰去了。導演只好到處張貼廣告,招募會騎馬的年輕人充當臨時演員。
·由於片中許多演員都要穿戴盔甲,製作盔甲和相關服飾成了一個棘手的任務。幸虧威靈頓一個編制俱樂部的老大媽們幫忙縫製盔甲內的罩衫,才替劇組解了圍。
·Orlando Bloom一開始是來為法拉米爾試鏡的。
·萊格拉斯這個角色在原著中並不引人注目,沒想到僅僅在《魔戒》預告片中的一個鏡頭就讓Orlando Bloom扮演的萊格拉斯大出風頭,成了網友們熱烈討論的物件,很多人打聽那個預告片中酷斃了的弓箭手是誰。於是三部曲中萊格拉斯耍帥的鏡頭一集比一集多。
幕後製作
本片背景為神秘的史前時代,是一場正邪較量引發的長篇故事,而拯救世界的危險任務則落在年輕的哈比族人弗羅多·巴金斯的身上。影片根據托爾金暢銷全球的經典小說《魔戒三部曲》改編,並以三部曲的方式拍攝。導演彼得·傑克遜是個魔戒迷,早在開拍前六七年他就開始籌畫《魔戒三部曲》的拍攝工作,光編寫劇本就花費了3年。作為一部魔幻電影,《魔戒三部曲》的電影特效是拍攝過程中最引人關注的。影片運用各種傳統方法和電腦特效,將原書中充滿神秘色彩的奇幻世界展現在觀眾眼前,尤其是那些生活在其中的各色各樣的生物。為了營造一個真實的“中土世界”(Middle Earth),彼得·傑克遜在影片開拍前2年就要求造景專家在預先設定的場景前種植各種樹木花草,甚至還搭建起了小橋流水等輔助景觀。當演員們來到外景地時,都被眼前猶若奇幻的境地所震撼。當然,好的佈景只是電影特效的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影片動用120名成員組成的團隊,並將其分為奇幻生物、特效、化妝、盔甲及武器、微縮模型、模型特效六個小組,各司其職,以使影片中的綜合視覺效果盡善盡美。
2001 終極土匪 Bandits .... Kate Wheeler
同很多犯罪片一樣,《完美盜賊》又是一部源自真人真事的作品,它是根據兩名美國頭號通緝犯喬·道迪和泰瑞·李·康納的“英雄事蹟”改編而成的。只可惜這兩名罪犯已經無緣看到銀幕上的自己了,因為他們在1985時就因搶劫盜竊等罪名被捕,將在美國最高監獄度過200多年的刑期(如果他們能活那麼長的話)。
本片的導演巴瑞·萊文森在好萊塢算得上是一流導演,從達斯汀·霍夫曼的《雨人》、黛咪·摩爾的《桃色機密》,到最近的《搖尾狗》等片都出自巴瑞·萊文森的導筒。在拍攝了兩部小成本的影片《飛揚的年代》(Liberty Heights)和《光頭救星》(An Everlasting Piece)之後,萊文森又回到了大明星、大製作的套路上,執導了這部彙聚布魯斯、凱特和鮑伯三大明星主演的影片。
在出演了《靈異第六感》後人氣直升的布魯斯·威利斯近兩年來新片不斷,不過大都是扮演一些“高、大、全”的人物,缺乏新意,不免讓人懷疑他在角色方面是否還能有什麼突破。這次在《完美盜賊》裡,布魯斯在脖子後面紮起根小辮子,臉頰旁還留著亂蓬蓬的頭髮,一改往日的英雄形象,扮演一個帶點兒邪氣的盜賊,玩起了幽默。不知熟悉他的觀眾能否接受他的這個新扮相,對他的轉變給以肯定的評價。
1999 靈異大逆轉 The Gift.... Annabelle 'Annie' Wilson
拍攝花絮
·為扮演安妮,凱特布蘭琪在一周之內接連拜訪了5位占卜師,其中一位元曾提醒她需要雇用保鏢。
·安妮在片中使用的紙牌是用於測試超感知覺的齊納紙牌。
·本片故事部分取材於比利·鮑伯·松頓母親的親身經歷,她確實具有通靈的特異功能。”
幕後製作
在製作人湯姆·羅森伯格、詹姆斯·傑克斯和編劇比利·鮑伯·松頓決定聯手籌拍《驚魂眼》之前,影片劇本已經默默沉睡了5、6年,當傑克斯與派拉蒙影業簽約時,他提出的第一個要求就是拍攝本片。導演山姆·雷米的加盟無疑為他們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因為雷米不但是一位表演經驗豐富的全能型導演,還是吸引優秀演員的金字招牌,演技派女星凱特布蘭琪的順利簽約就充分證明了這點。
雖說雷米堅信布蘭切特的演繹會超越劇本的文字和主創們的設想,可安妮的角色與演員本人反差不小,布蘭切特必須為扮演安妮而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她說:“我是那種不想知道未來的人,所以從沒有過占卜經歷,對紙牌和手相也一無所知,我必須硬著頭皮接觸很多占卜師,讓我驚訝的是,其中的大多數人都希望歸還他們的超能力,因為這種遇見未來的天賦讓他們背負著巨大的責任。”
影片於2000年2月在佐治亞州的薩瓦那開拍,作為該州最古老的城市,薩瓦那雖然風景如畫、寧靜祥和,卻不乏有關幽靈和巫術的傳言,從而為影片的超自然題材提供了理想背景。雷米說:“薩瓦那有很多枝幹嶙峋的橡樹,我們可以借此向觀眾暗示或許存在著另外一個世界,這裡的生活或許比我們想像的更神秘。”為本片掌鏡的攝影指導傑米·安德森也深受薩瓦那自然魅力的啟發,他說:“薩瓦那的特點非常明顯,那就是遍佈在薩瓦那河沿岸的橡樹和柏樹,這些樹是貫穿影片的線索,是對死亡和生命的完美象徵。”
2000 縱情四海 The Man Who Cried .... Lola
美麗佳人歐蘭朵 國際名導莎莉波特的作品,敘述二次世界大戰時,一個女孩蘇希為了要尋找失散多年的親人,展開一段旅程。
1999 天才雷普利 The Talented Mr. Ripley .... Meredith Logue
1999 空中塞車 Pushing Tin .... Connie Falzone
《空中塞車》大牌閃閃,有性格巨星約翰庫薩克、金球影后凱特布蘭琪配對演出一對活寶夫妻,金獎影星比利鮑伯松頓和金球影后安琪琳娜裘莉演出一對老少配夫妻,這部片對安琪琳娜裘莉可說是意義非凡,從這部片以後她的事業可說是一帆風順,主演的《女生向前走》
拿下一座奧斯卡最佳女配角,成為好萊塢重量級女星。
更重要的是,她與比利鮑伯松頓和片結緣,使比利鮑伯松頓甩了相戀多年的未婚妻蘿拉鄧,兩人也成為受矚目的銀色夫妻。
1999 情人搭錯線 An Ideal Husband .... Lady Gertrude Chiltern
羅伯特是一個出色的政客,一個受人尊敬的紳士,同時又是他那美麗妻子的理想丈夫。事業成功,家庭幸福對羅伯特來說,似乎一切都是那樣美滿。然而,當遠嫁維也納的席維莉夫人出現在他面前時,一切突然間被打亂了。席維莉威脅他要將他以前不可告人的秘密公之於眾,這下一向鎮定自若的羅伯特亂了陣腳,他只有求助於好友,風流倜儻的格林。格林對女人、時尚、道德、愛情獨有見解,然而,他發現自己卻陷入了更大的麻煩…
1998 伊麗莎白 Elizabeth.... Elizabeth I
本片獲得【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三項入圍
拍攝花絮
·加冕儀式的鏡頭設計是建立在描繪當時景象的繪畫基礎上的。
·片中羅伯特勳爵(約瑟夫·法因斯飾)背給伊莉莎白的詩《My true love hath my heart》,是詩人菲力浦·錫德尼的十四行詩。錫德尼是 Francis Walsingham(傑弗瑞·拉什飾)的女婿。Walsingham是深得女皇信任的人
·這部電影是飾演的教皇的約翰·吉爾古德的遺作。
·這也是足球名星坎通納的第一部英文電影。據說演員Christopher Ecclestone 和Angus Deaton都向製片人推薦,讓這位1997年退役的曼聯"國王"在電影中出演一個法國人的小角色。其原因有二:1.坎通納在他95年被禁賽的9個月中開始學習表演;2. Ecclestone和Deaton都是曼聯的球迷。
幕後製作
編導成功地將1554年伊莉莎白登基前後的整個複雜情勢鮮明道出。看本片讓人無法不聯想到《莎翁情史》,還因為兩片的男主角都是約瑟夫·法因斯和傑弗瑞·拉什(女主角帕爾特羅競爭本片主角,但未成功)。如果你對英國歷史(尤其是宮廷史)感興趣,本片是絕佳的教材。跟年代相同的《莎翁情史》相比,本片缺乏跨越不同文化的穿透力。一個印度導演能把英國幾百年前的故事講得這麼精彩,可見有些成見需要破除。
1997 奧斯卡和露辛達 Oscar and Lucinda.... Lucinda Leplastrier
1987年一本書《奧斯卡與露辛達》曾風靡英澳兩國,並被譯成多種文字,本片就是由澳大利亞女導演吉利安.阿姆斯壯歷經十年根據同名小說改編拍攝而成,並由英國明星雷夫范恩斯主演。其主演的《辛德勒名單》、《英倫情人》都獲得過奧斯卡獎。
本片改變自澳洲作家Peter Carey1988年的布克獎得獎小說,有評論認為這是一部“簡奧斯丁遇上湯瑪斯哈代”的電影,也有評論認為其風格與敘事手法與Joseph Conrad的《Heart Of Darkness》相近。不管怎麼樣,影片被《Times》雜誌評為當年十佳影片,除了《英國病人》的男主角Ralph Fiennes和稍後憑一舉成名的Cate Blanchett的精彩演出外,導演Gillian Armstrong功不可沒。
1997 幸福是一尾皺頸蜥蜴 Thank God He Met Lizzie .... Lizzie
本片獲得98年澳洲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澳洲影評人協會最佳女配角獎。 一部反映X世代的在人生30對婚姻、人生…價值的蛻變的作品,溫暖卻內斂,幽默卻感傷,情節在片尾展揭示本片對生命的領悟...凱特布蘭琪未成名前的作品。
1997 天堂之路 Paradise Road .... Susan Macarthy
本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大多數同類題材的電影都把目光聚焦在歐洲的納粹集中營上,本片則描寫了較少為人知的,但是同樣毫無人性的日本關押歐洲戰俘的集中營。影片難能可貴的沒有通過極力煽情來榨取觀眾的淚水。而是自始至終的保持著一種理性的態度來檢視人性在集中營這樣極端的情況下所發生的一切變化。我們不光看到有些不屈的人最終戰勝了黑暗,也同樣看到有些人在對抗中死去,還看到有些人被黑暗所催化,暴露出了人性中的弱點。這種真實使得影片不只具有題材上的政治意義,也同樣上升到了人文主義的高度。本片獲1998年度澳大利亞社會電影協會金角架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