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愛‧慕 Amour ( 導演 編劇 )
導演 麥可漢內克
監製 Margaret Ménégoz Stefan Arndt Veit Heiduschka Michael Katz
編劇 麥可·漢內克
主演 伊莎貝·雨蓓 尚-路易·坦帝尼昂 埃瑪妞·麗娃
攝影 Darius Khondji
剪輯 Monika Willi
製片商 Les Films du Losange X-Filme Creative Pool Wega Film
類型: 劇情 / 愛情
官方網站: sonyclassics.com/amour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德國 / 奧地利
語言: 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2012-05-20(坎城電影節) / 2012-10-24(法國)
片長: 127分鐘
又名: 愛 / 他們倆 / These Two / Love
Georges and Anne are an octogenarian couple. They are cultivated, retired music teachers. Their daughter, also a musician, lives in Britain with her family. One day, Anne has a stroke, and the couple's bond of love is severely tested.
《愛‧慕》(法語:Amour)是2012年由麥可·漢內克編劇兼執導的法語電影,本片由法國、德國與奧地利聯合出品,伊莎貝·雨蓓、尚-路易·坦帝尼昂與埃瑪妞·麗娃主演。影片獲得第65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是麥可·漢內克繼2009年《白色緞帶》後斬獲的第二座金棕櫚獎,此外也獲得德班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以及獲《時代周刊》列為年度十佳電影第一名。
劇情
安娜與喬治是一對作為音樂教師退休後年老的夫妻,有一個女兒居住於國外。有一天安娜中風,手術失敗後右半身陷入癱瘓[4]。坐著輪椅回到家中的安娜,表面上仍然平靜地接受這一現實。但是身體行動不便帶來的不適應,讓安娜覺得自己的尊嚴似乎在所愛‧慕的人面前受到損害,她感到不安。喬治細心地照顧她,希望像其他老夫妻一樣相互陪伴著生活下去。
隨著安娜病情的惡化,兩人的關係也經歷著一場殘酷的考驗。安娜承受著身體的折磨,並對變得如此醜陋的生命感到深深的恥辱。理解安娜痛苦的喬治也默默忍受著生命消逝的絕望。
製作
影片總投資729萬歐元,出品公司包括法國的 Les Films du Losange, 德國的 X-Filme Creative Pool 和奧地利的 Wega Film。並且得到 France 3 與 Île-de-France region 404,000歐元,以及德國 Medienboard Berlin-Brandenburg 和法國國家電影攝影中心的支持。
拍攝日期為2011年2月7日至同年4月1日。
評價
明報的石琪給予3顆星(最高5顆):「此片絕非『賞心悅目』,亦非煽情催淚,而是詳述老夫照顧老妻的生活細節,相當苦悶。我不怕悶,可是受不住那些真實慘景,老實說不大喜歡米高漢尼克作品經常報憂不報喜,愛‧慕拍人生慘痛一面」。
麥克漢內克,奧地利著名的導演和編劇。他是在電影氛圍中長大的,母親是一位德國演員,父親是一位奧地利導演。他最初從事的是話劇導演工作,後來在 70-80年代創作和執導了很多電視電影,曾憑藉《人性三部曲》入選“十五位導演獎”。他通常集編導於一身。 1989年他首次自編自導了影片《第七大陸》,1992年又執導了《熒光血影》(Banny's video),獲得了歐洲電影獎的最佳劇本。 1997年他又自編自導了影片《大快人心》,參加了戛納電影節的展映,引起了廣泛關注,該影片被提名最佳劇本。
2000年他再次自編自導了影片《未知密碼》(Le code inconnu),贏得了坎城電影節的最佳劇本獎。 2001年他又帶來了影片《鋼琴教師》(La Pianiste),這部有些驚世駭俗的影片更是引發了轟動,在各大電影獎項中頻頻獲獎,並且獲得戛納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 2005年他自編自導的影片《隱藏攝像機》使他終於贏得了戛納電影節的最佳導演獎。
2007年,他在美國翻拍了舊作《大快人心》(即《趣味遊戲美國版》),雖然這種自我致敬並未獲得大多數人的讚美,但是哈內克似乎樂在其中。 2009年哈內克與愛將蘇珊娜·羅莎合作的戰爭片《白絲帶》,最終問鼎第62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2012年,邁克爾·哈內克憑藉影片《愛》再度摘得第65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拍攝花絮
·早在2009年10月,麥可·漢內克就曾透露這個新片計劃,並表示希望聯合法國老牌男影星簡-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於佩爾共同演繹本片,講述一個關於“年歲增長所帶來的身體衰弱及恥辱”的故事。但是隨後他看到了類似題材的加拿大影片(據猜測是女導演薩拉·波莉的《柳暗花明》或者是丹尼斯
·阿康特的《野蠻的入侵》),於是本計劃於2010年9月開拍的影片被漢內克取消了。在2011年這個計劃又重啟。
幕後製作
《愛‧慕》因為其冷峻、真實的表達,而獲得了媒體不錯的評論。 《好萊塢報導者》稱影片是愛情輓歌:“演員完美的表演使得影片看起來並沒有那麼令人難過,但是麥可·漢內克還是用真實的老去、疾病和死亡對愛情做了終極的考量和檢測。和他的上一部金棕櫚電影《白色緞帶》一樣,這部電影也充滿了道德和良知的選擇與拷問。”
導演訪談
時代周報:能否談談你電影的師承,你曾談過羅伯特·布列鬆對你的影響。
漢內克:他的作品對我影響非常大,我早期的電影很多地方在引用他的手法。他是這個領域裡的超級大師。但我也受其他導演的影響,比如希區考克 ,還有約翰·卡薩維茨。他們的東西都不相同,每位導演我都只繼承了一小部分。
時代周報:大衛柯能堡 也偏愛在電影中製造不安,甚至噁心感,他早期作品會引用帕索里尼的電影,你會嗎,比如《索多瑪的120天》?
漢內克:很少。帕索里尼的一些作品應該說是非常宏偉華麗的,但對我影響不多。 《索多瑪的120天》肯定印象深刻,但這部電影是一個特例,怎麼說呢,它就是一部電影,單獨在那裡,彷彿跟帕索里尼的作品無關,因為它的主題、形式等,讓它成為電影史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時代周報:你父母對你的電影創作應該影響很大吧,你父親就是導演,母親是演員……
漢內克:還有我繼父是位樂團指揮和作曲家。影響肯定是有的。我過去很想當演員,但報考戲劇學院沒有通過。我也練過鋼琴,但天賦不夠,最後只能當導演。
時代周報:每當你開始拍攝時,你會特別擔心什麼?
漢內克:每次都擔心手裡這個題材能不能成功地走到終點。但這次還會擔心,不能讓故事走向簡單的悲情主義。
時代周報:工作過程中,最艱難的是什麼?
漢內克:每個環節都很困難,最難的是開始階段。籌備時,我們會提出一大堆問題,甚至會討論主題的選擇會不會有錯。開拍後問題就更多,我們無法預料事先的籌備是否足夠,我們對故事氛圍的營造會去向何方。有時所有工作人員都會質疑某幾場戲的合理性,包括女主角是否應該死。每天早晨,一到拍片現場,我就會緊張害怕。那時的狀態很像英格瑪·伯格曼拍攝他最後一部電影時那樣,經常會緊張得上很多次廁所。電影拍攝實在要依賴很多其他因素。另外,每次我想起比利·懷德那句話時,也會揪心,他說:“真奇怪,只有天才才有運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只能靠事先多多準備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