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 2001太空漫遊 2001: A Space Odyssey
導演: 史丹利庫柏力克
編劇: 亞瑟·克拉克 / 史丹利庫柏力克
主演: 凱爾·杜拉 / 賈利洛五德 / 威廉姆·西爾維斯特 / 丹尼爾·里希特 / 雷納德·洛塞特
類型: 劇情 / 科幻 / 懸疑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 俄語
上映日期: 1968-04-02(華盛頓首映) / 1968-05-15(英國)
片長: 148分鐘
又名: 2001:星際漫遊
《2001太空漫遊》(英語:2001: A Space Odyssey)是一部上映於1968年,由史丹利·庫柏力克執導的美國科幻電影。故事劇本的創作受到了的短篇小說《前哨》的啟發,並由庫柏力克和克拉克合作完成。影片上映後不久,克拉克出版了同名小說。
儘管影片上映時各界褒貶不一,該片依然獲得了1968年的北美最高票房。當年獲得4項奧斯卡獎提名,並獲最佳視覺效果獎。 1991年,影片因「文化上,歷史上和審美上的重要價值」而被美國國家電影保護局收藏。
故事概要
整個故事開始於地球上居住的原始的猿猴。它們因為某個巨大的黑石板產生的進化,並因此而懂得並使用工具來狩獵動物。隨後,故事來到了人類科技已有能力能夠運送自己到月球去的時候。美國的月球基地發現了相同的黑石板,由於黑石板明顯為非自然產物,當局決定對此發現嚴格保密,月球基地因此有新型全境擴散的流言,而與此同時科學家開始對黑石板進行研究。他們發現這塊黑石板是一個發射器,因為它發出了一種尖銳的訊號,射向木星。
18個月之後,一艘發現號太空船被委派到木星調查訊號的終點。太空船上的人員包括大衛·鮑曼博士, 法蘭克·普爾,和一台先進且具有 人工智慧超智慧電腦HAL 9000來控制整艘太空船。此外,太空船上還有三位處於冬眠狀態科學家。但是遠航之旅逐漸變為可怕的旅行,超智慧電腦HAL發現大衛·鮑曼與法蘭克·普爾打算將他的主機關閉。對超智慧電腦來說,關閉它的主機將殺死它,所以超智慧電腦決定先發制人,殺害三位冬眠狀態科學家及用製造假故障的狀況,讓法蘭克·普爾去太空船外修理,然後用HAL的小型艇將法蘭克·普爾的氧氣剪斷,導致法蘭克·普爾缺氧而死。而唯一倖存者大衛·鮑曼在設法關閉HAL電腦的同時,到達木星。此時大衛·鮑曼發現一個更大的黑石板出現在軌道上。
當他去調查石板時,不自主被傳送到無限遠的地方。許久之後,大衛·鮑曼發現小艇已停在一間佈置華麗的房間裡。突然大衛·鮑曼發現到自己正以極快的速度老去,在躺在床上老死之前,他看見巨大第四塊石板出現在面前,而他也轉變成嬰孩一般,飄浮在宇宙中凝望著數之不盡的星星。
製作
1964年,庫柏力克在紐約世界博覽會上看過一部名為「往來月球」的影片後,隨即聘任了該片的特效技師道格拉斯·莊普(Douglas Trumbull)為《2001太空漫遊》打造特效場面。
在早期的訪談中,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和作家亞瑟·克拉克玩笑性地稱他們的方案為「太陽系開拓史」,暗指1962年史詩立體聲寬銀幕電影影片《西部開拓史》是以分明的情節呈現出一部跨越世代交替的歷史史詩的。仿照西部開拓史,《2001太空漫遊》就代表分明的情節。
《2001太空漫遊》常被認為是第一部運用電腦繪圖科技製作輔助效果的電影,向當時的世界展示了電腦將如何以生動的視覺效果,在未來對電影發生不可抹滅的影響。然而,在本片中所有被認為是「電腦繪圖」的特效,都千真萬確地是由手工繪製而成的動畫手稿,全數的連續鏡頭特效,都是以傳統手法,利用幻視及模型來達成效果。
充滿迷幻氣息的星門場面,將《2001太空漫遊》以「木星和那無盡的遠方」(Jupiter and Beyond the Infinite)一景作結;如果將劇末的片段搭配「Pink Floyd」樂團於「 Meddle」專輯選錄的
歌曲"Echoes"一曲作為背景音樂,奇異的視覺與幻妙的音樂緊密結合,成為了膾炙人口的經典場面。這個天衣無縫的佳構被認為堪比影史上另一部名作《綠野仙蹤》(The Wizard of Oz)。
在迷幻的星門一景之中,第一部分是由名為「縫隙掃描成像」(Slit-Scan photography),一種由細縫中將光譜映照在膠捲上的攝影技巧所完成。使用於該片段的圖片可以利用他的的縫隙掃描原型技術拆解查看 。所有在該段落中顯現的圖樣都來自於自然界照片或是各種幾何圖形,包括花與珊瑚等等。
《2001太空漫遊》以65毫米膠捲格式70毫米電影攝製,而發行的影帶使用鮮明色彩像素轉換過程製造而成。
音樂
音樂在《2001太空漫遊》中有著關鍵的作用,而不單是為對話配置的零星的配樂。從影片拍攝的一開始,庫柏力克決定要讓這部片成為根本上無需言詞的體驗,而非倚靠敘事電影的傳統技術,因此音樂將成為喚起特定情緒必要的角色。在許多人的觀點裡,《2001太空漫遊》重現了音樂在默片時代的中心地位。
這部片引人注目的是它創新地使用了古典樂曲。主流電影以往(現在仍是)總是伴隨著由那些專業的作曲家精心製作的背景音樂與/或配樂。儘管如此,庫柏力克一開始仍委託原創的管弦樂配樂,他之後卻捨棄了這些,反而選擇一些早就錄製好的古典音樂,他是開此先例的導演之一,之後這個趨勢也逐漸變成常態。
在與米契爾·西蒙的訪談中,庫柏力克解釋:「無論我們的影片配樂者做的多好,他們不是貝多芬、莫札特、或布拉姆斯。當從古到今還有為數眾多優秀的管弦樂,為何要使用那些不算頂尖的音樂?當你在編輯一部影片,嘗試用不同的音樂片段來檢驗它們與畫面搭配的效果是相當有用的…嗯,加上一點關心與想法,這些暫時的曲目可以成為最終的配樂。」
《2001太空漫遊》在壯觀的太空站會合點與月球降落過程中使用了幾個古典作曲家的作品。主要配樂是由哈察都量(芭蕾舞劇「蓋亞妮」)與小約翰·史特勞斯廣為人知的華爾茲圓舞曲「藍色多瑙河」。 《2001太空漫遊》特別為人熟知的是作為開場樂的理查·史特勞斯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不可避免地與影片中的畫面和主題連結。這部電影的配樂同時向大眾展現了現代古典作曲家喬治·李蓋第。
在拍攝的早期,庫柏力克曾委託過好萊塢著名的配樂家,艾力克斯·諾斯,他曾為《萬夫莫敵》寫過激勵人心的配樂,也同時替《奇愛博士》配樂。但在《2001太空漫遊》中庫柏力克突然以毛片 (電影術語)的古典音樂,當成最終成了電影配樂。由於1966的3月,米高梅開始關心《2001太空漫遊》的進度,而庫柏力克將鏡頭的連續運鏡,和古典配樂搭配得天衣無縫,讓他們十分喜歡,於是庫柏力克決定乾脆直接採用這些給作曲家諾斯當參考曲的音樂片段,當作最後的配樂,放棄諾斯正寫到一半的配樂。不幸的是,庫柏力克忘了通知諾斯他音樂並未被採用,使諾斯最喪氣的是,他是直到他看了電影的首映後才知道這個狀況。諾斯製作的原創背景音樂曾在他過世前被短暫地發行。同樣地,李蓋第也是在沒有被他朋友提醒之前,從未註意到他音樂被用在影片當中。他一開始對於這些音樂的使用並不開心,並對庫柏力克在片末「行星間的旅館」採用的錄音做出電子的處理,提出抗議。
HAL 被David 斷線一幕所唱的「Daisy Daisy」(Daisy Bell)是麥斯·馬休利用電子合成器改編,而亞瑟·C·克拉克1962年在貝爾實驗室巧遇同學以及朋友─約翰·皮爾斯時在墨瑞·希爾設施曾聽過。在那個時候,物理學家小約翰·賴瑞·凱利表演了一個令人注目的語音合成示範,他創造了貝爾實驗室歷史上發生的重大事件之一─使用IBM 704電腦去合成語音。凱利的變聲效果器與麥斯·馬修提供的伴奏重新創造了「Daisy Bell」這首歌,克拉克深受感動,於是他告訴了庫柏力克在影片中使用。
對白
除了影片中使用的音樂,儘管與傳統的敘事方式來說相對的缺乏對話困惑了許多觀眾,在《2001太空漫遊》中的對話是另一個值得注目的成就。影片中最驚人的特色之一是在影片的前20分鐘與最後23分鐘內沒有對話─在這些章節中整個敘事是由圖像、動作、音效、與二張字幕卡完成,第一句台詞是開場將近三十分鐘後出現,整部片對白總長少於40分鐘。
只有當影片到了設定在2001年與2002年的「現在」,我們才聽見演員們講話。從那個時候開始,庫柏力克慎重地拋棄大部分預期的對話與敘述,而遺留下來的是值得注意的明顯平凡無奇的現象─宣布失去的喀什米爾毛衣,佛洛依德與蘇聯科學家們雖尷尬但不失禮節的閒聊,或他前住黑石柱的路上對於三明治的評論。浦耳與波曼在甲板上交談對於「探索頻道」相同地感到無趣),無情感且大體上缺乏主要敘述意旨。庫柏力克明白地設計這些交談的弦外之音─不是用說的,而是─讓它成真,意義深遠的內容。在影片中的一幕,HAL運用讀唇術了解浦耳和波曼之間的對話(他們避免被竊聽而躲到分離艙之一進行交談,使得HAL不能聽見他們,但顯而易見的失敗因為被他們討論的對象所解讀)。更進一步的指出電影裡寂靜的中心地位與不用文字的談話。
以環境音響敘事
在《2001太空漫遊》中,HAL-9000趁著波曼在太空船外努力拯救浦耳時謀殺了三名冬眠的太空人,這一場景可能是庫柏力克獨特處理敘事的手法最好的證明。不人道的兇手簡單地輸送寒冷,在這一幕只包括了三個基本元素。
除了警報聲和太空船環境系統恆定的背景音樂, 整個場景被制定為沒有對話、沒有音樂也沒有任何種類的物理運動。
當HAL中斷生命支持系統時,我們看到閃爍的警告標誌,「電腦故障」,全螢幕顯示且只伴隨著尖銳的警告嗶聲;鏡頭切換至靜止拍攝冬眠中的太空人。他們被包裹在像石棺的分離艙,且利用全螢幕特寫每個太空人的生命跡象螢幕。當太空人垂死時,警告變成了「生命機能危險」,而我們看到了在螢幕上的生命跡象開始平穩。最終,當三個睡夢中的太空人都死了,只有寂靜和不祥的閃光信號,「生命機能終止」。
「這部片結合了陰森的現代音樂、古典華爾滋、芭蕾舞組曲,呼嚕聲、咆哮聲、充滿氣體的嘶嘶聲與合成的嗶聲。一個角色有一個粗糙的聲音嘶啞但電腦卻用一種柔和,迷人的音調(反派角色的古典的性格描述)。空間準確地描繪為真實的寂靜空洞,但技工用巡環空調系統的聲音填滿了這個世界,電腦的嗡嗡聲與門的嘶嘶聲。《2001太空漫遊》到處是聲音,且大多數是環境音樂。也就是說,大多數是環境音樂。」
「之後的影片,例如喬治·盧卡斯的《五百年後》、卡羅·巴拉德的《狼蹤》、大衛林區的《象人》、法蘭西斯·福特·柯波拉的《鬥魚》與雷利·史考特的《銀翼殺手》清楚的繼承了《2001太空漫遊》式的環境音樂設計。電影導演們更容易察覺提供有效的音效編輯革命的可能性。噪音、寂靜、折衷的效果,所有有助於使場景更有說服力的方式,但把電影當做是音波或視覺表現的延伸,也就是擴大的藝術。」
發行
美國首映是在1968年4月2日,在華盛頓特區Uptown劇院 。而最初的特別獻映電影則是以六音軌立體磁性聲帶70mm投射格式影片發行。投射長寬比是2.21:1 。為了1968年秋天開始以一般電影放映,此部影片也用35mm 橫向壓縮格式發行;這些影帶也可以買到的以4 軌道磁性立體聲或光學單聲道配音的版本。原本的70mm 發行版本是以立體聲寬銀幕電影在戲院放映(譬如奧馬哈,內布拉斯加的印第安小山劇院)擁有特別投影機和弧形的螢幕。在非立體聲寬銀幕電影劇院則是以簡單成像70mm版本發行。 1980年,它以VHS MGM/CBS 家庭影片格式發行第二版本 。
影片解說
自從首映之後,《2001太空漫遊》已經被許多從專業影評人到業餘作家與科幻迷們分析與解釋。影評早就從電影放映的那天就存在了,但《2001太空漫遊》靠著它對觀眾解釋的開放程度在影史上擁有獨特的地位。
因為斯巴達式的使用對話,有震撼力的畫面,真實又特別的效果和使用遠遠領先於它的時間的環境音響,庫柏力克創造了一部可被不同人從不同角度解釋的電影。他鼓勵人們去創造屬於自己的解釋,而且他拒絕去提供在電影中「真正的」的解釋,相反地他更喜歡讓觀眾接受他們自己的想法和理論。 1968年,在接受花花公子雜誌的專訪下,庫柏力克說明:「你自由地猜測,正如你期待這部片中的哲理和寓言的意義─如此的猜測顯示出在更深一層上它已經成功的吸引住觀眾─但我不想要詳細解釋《2001太空漫遊》,因為每位觀眾都有責任去追求,不然他將害怕他已經失去了重點。」
科學準確性
整體而言,影片是極度寫實的。它是少數精準描寫太空(一個近似的真空)無聲狀態的科幻影片之一——甚至當太空船飛越太空時也悄然無聲。
《2001太空漫遊》多半依據科學事實,例如對發現號上無重的精準描述。該片本身對著墨甚深,運用令人印象深刻的在轉動輪裡的軌道鏡頭,提供的人造引力,正好和輪外的失重狀態形成對比。太空艙內的太空人正在漫步,也許透過velcro式的地板漆可以解釋漫步速度的怪異遲緩。
無論如何,影片確實有以下少數的科學準確性的失誤:
由於影片完成在阿波羅月球探險計畫之前,月球表面的山高被高估,隕石的侵蝕作用則被低估。
在Clavius基地的地心引力模擬自地球,高於月球的地心引力,雖然簡報在離心分離機裡是可能的,模擬的是正常的地心引力。
發現號一號上的熱反應爐,原本有意包括其中,因為庫柏力克覺得它們看起來太像翅膀,最後從設計中被移除。
在發現號一號的拍攝中,背景的繁星緩慢地移動。這是不正確的。 ──繁星過於遙遠,其移動人眼無法辨識。庫柏力克對於這些鏡頭的不正確心知肚明,但為了藝術的考量卻刻意忽略。如果鏡頭真實呈現,將欠缺視覺的運作,看起來就像靜止的畫面。無論如何,另一種詮釋是整個發現號從頭到尾的旋轉,而攝影機也同步與發現號旋轉,背景則是不變的星空。
登月太空梭登陸排氣時所捲起的煙塵如巨浪般翻湧,在接近真空的月球表面上發生時,較之直線的擴散面積更大。
被許多評論者忽略的更嚴重的不準確性,是Aries 1B登陸演習的不同時期從月球看地球(就像科學本身持續的錯誤一樣)。
在影片中有各式各樣的地點,星球「奇妙地」排列,為了藝術的目的,無視於事實。
為了無防護的進入發現號的空氣鎖,大衛·波曼在他的太空艙爆破艙口,有一個鏡頭是戴夫在空氣艙內反彈,而他的太空艙仍在艙門外。太空艙與發現號不密合,故太空艙口的爆炸應會造成空氣溢出產生動力而移動位置。 ──也許相當緩慢,粗估空氣作用力的力量與速度(與波曼)相當於太空艙的力量。有人以為,噴射過程牽動處於靠站狀態的矯正船身用火箭的自動補償,這並不是不可能。
當黑武·佛洛依德飛向月球時,有一個出名卻微不足道的技術性錯誤。假設在一個失重狀態下,他用一根吸管啜飲著,當他鬆口換氣時,液體會重新落回容器中。無論如何,這是一個不必要的錯誤,雖然在太空中不會有重力將物體拉回。當佛洛依德的嘴唇停留在吸管上時,他也許在容器中創造了一個輕微的真空,這樣可能有足夠的力到將液體拉回容器中。對這種情形的另一種可能解釋是,吸管的頂端似乎與某些小活瓣密合,當啜飲結束時,它將完美的阻止這些液體溜走。
儘管四名組員在太空船發現號裡被安排在一個旋轉輪中模擬地心引力,轉輪短小的半徑需要一個相當速度的RPM(五到十個,RPM視實際半徑而定),以製造類似地球的引力。一般相信,當暴露在高離心力時,人體會感到暈眩,作嘔與失去方向感。只有極少數的人類可以習慣高度的旋轉。另外,當引力全數施加在人體時,在雙腳之間,腰部與頭部都各自不同。一個比較好的減低向心力傾斜度的設計是旋轉整艘太空船,並且讓組員區與駕駛區以強固的電纜鍊栓,擺蕩自中央區。無論如何,這是假設四名組員旋轉模擬地球引力,為了達到模擬的目的,也就是月球引力,組員區可以旋轉的更緩慢些。
在一幕場景中,當熟睡的黑武·佛洛依德手中的筆,在太空船艙內失重漂浮時,一位飛行隨從加以抓握,筆旋轉著,但它並未以自己的重心旋轉,而是以筆的外部表面的中心旋轉,這是因為事實上,筆落在一張透明的,旋轉的大桌上。飾演飛行隨從的女演員猛然抓住它,它因此並未落在桌子的正中央。在一個真實的零引力的環境中,某些力量會施力在筆上,以便迫使它繞著任何其他的而非它自己的中心點旋轉。
在奔向月球的太空船中,太空人們一塊兒吃著食物,竟有其中一名拿著水壺詢問著其他兩人是否需要咖啡,並分別遞送杯子,完全忽略零地心引力所可能造成液體將可能倒不出來的情況。
預測
影片中正確預測到未來2001年的世界,包括了:
人類生活中的衣著依舊沒有太大改變。
無所不在的電腦。
在客艙座位後方的液晶電視。
小型,可攜式平面螢幕電視(平板電腦)。
飛行廣角電視螢幕。
已常態性存在的太空站。
電視台頻道的增殖(BBC的頻道數量至少十二個)。
電話號碼比1960年代更多位數。
像IBM和希爾頓大飯店之類的企業,存續到2001年。
在西洋棋局中,電腦有能力輕易打敗一般人類玩家。
使用有條碼的信用卡,在ATM自動提款機上操作(佛洛依德博士插入電話的信用卡是美國運通卡;一張特寫照片顯示它包括了一條數碼而非一個磁條,但原理是相同的)。
即時影像對話。
生物辨識功能,在抵達太空站時,必須通過語音辨識。
太空船的電腦介面,有為數眾多的小型螢幕展示FORTRAN程式碼,只是概要的繪圖,經常被視為預測多樣視窗與圖解式使用介面的失敗。無論如何,當植入系統應用多半具備Sparton介面時,這種宣稱是備受爭議的。
某些對未來的預測結果並不正確:
太空旅行在2001年並未成爲常態。
月球上將建立殖民地。
有人駕駛的木星任務是能實現的。
在「懸疑的動畫」中,科技可以利用來替代人類。
類似HAL表現出的強人工智慧在2001年並未出現。
泛美航空,霍爾強生的飯店以及貝爾系統都存續到2001年。
禮讚
發行之後,《2001太空漫遊》廣受好評,隨即頗有斬獲(該片在引起幻覺的視覺想像力上立即引發熱烈迴響)。羅傑·埃伯特在他原始的評論裡,給予四顆星評價,直指該片「在宇宙衡量上,堪稱壯麗成功」,然而影片亦遭受貶抑。影評人寶琳·凱爾說它是「一部史無前例,毫無想像力可言的影片」。而新共和國的史丹利·考夫曼稱它是「一部沉悶到不行的電影,它甚至因為庫柏力克允許它變得沉悶而使人們對於科技的創造力大感倒胃口」。
《2001太空漫遊》贏得一坐獎。它榮獲提名的獎項為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導演(庫柏力克),原著電影劇本(庫柏力克與克拉克)。不過該片並未獲得最佳服裝設計提名。反觀猩球大戰卻因為該片的猩猩造型獲得提名,一般公認該片相關表現不如《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持續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前兩百五十部電影中名列前茅,它位居美國電影工業百大影片的第二十二名,在百年大驚悚影片上排名第四十,包括百年百大引用,亦被美國國會圖書館認定「具有文化上重要性」,而入選為國家電影保護登記在案。
在2002年,以網路電影記者為基礎組成的國際性協會─線上影評組織OFCS,為慶祝上一個世紀的科幻電影成就而產生的百年百大科幻影片在名單上獨佔鰲頭的,正是史丹利·庫柏力克的《2001太空漫遊》。
續集與外傳
導演庫柏力克從未考慮為《2001太空漫遊》拍攝續集。為了避免為該片所設計的道具被其他科幻電影給回收再利用,他親自僱請人員,銷毀了所有的電影佈景,以及未使用於影片中的膠捲,這使得製作公司米高梅影業感到非常沮喪。然而,小說原著作者克拉克最終仍完成了三部續集,其中包括了一部電影。
電影
一部於1984年上映的作品:「2010: The Year We Make Contact」,中譯名為〈威震太陽神〉的續集電影,是由克拉克於1982年發表的小說《2010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所改編。前作導演庫柏力克並未參予該片的製作,而是由導演彼德·海恩斯(Peter Hyams)來延續前作的風格,頓失庫柏力克的深邃玄哲。即使克拉克曾為此片強力背書,認為電影版已適當地掌握住小說文字的神髓,但這部片仍被普遍評價缺少了原作的震撼性(摘錄自STARLOG 雜誌訪談內容)。
已拍攝但未使用的場景
庫柏力克確實拍攝了一些未包含於初剪拷貝中的橋段。這些橋段,包括一個位於月球克拉維斯環星山基地裡的教室,庫柏力克之女客串出場的驚鴻一瞥,以及在未來的百貨公司裡,給片中海伍德·佛洛伊德博士(Heywood Floyd)的小女兒購買小猴子的片段,這個角色曾在一個影像電話交談的鏡頭中露臉。亞瑟·克拉克在他的非小說出版物《失落的世界:關於2001》(「The Lost Worlds of 2001」)一書中便重新細數了未置入電影中片段的版本數目。就如同另一位完美主義者知名導演奧森·威爾斯(Orson Welles), 庫柏力克堅持在1968年四月舉辦的首映會後對影片作最後的修剪,又剪掉了將近十分鐘的片長,這些場景包括了一些累贅的空中漫步鏡頭,以及一段主角鮑曼(Bowman)在一個六角形的通道將伸出的天線收回的場面。米高梅影業亦曾遊說許久才能披露此事。
因為庫柏力克導演擔心他的心血,被其他後續製作挪用或回收(如同米高梅影業的前作《惑星歷險》(Forbidden Planet)便曾遇到這情形), 他清點了每一分未使用的錄相膠捲、佈景、道具、以及電影製作過程的藍圖,然後全數銷毀。這些珍貴紀錄便從此永遠地消失了。
象徵
「伸出手指」的象徵性手法是庫柏力克借自米開朗基羅在西斯汀禮拜堂的知名壁畫《創世紀》的靈感:一個凡人伸出他的手指去觸及上帝之手。史蒂芬史匹柏也利用了相同的手法在他1982年的作品《ET外星人》之中。 「猴子拾起石頭」的象徵意義,正與聖經中「此後人類始獲得靈魂」的概念遙相呼應。
設定
在小說中,關於土星衛星亞佩特斯(Japetus)的敘述古怪地與土星衛星土衛一(Mimas)相似;這是一個巧合。在1980年以前,對遙遠太空以外的星球特寫圖片並不是足夠寫真而可靠的資訊來源。根據克拉克在《2001太空漫遊》30週年紀念版序言的描述,原著小說中以土星為目的地背景的劇情,在電影版中被更動成木星,因為庫柏力克發覺當時的電影技術並不足以表現出土星的視覺效果,難以將土星最具代表性的光環做到有說服力。後來該片的特效總監道格拉斯·莊普(Douglas Trumbull)將許多他早期為土星所做的設計,重新運用在他1972年的電影《宇宙靜悄悄》(Silent Running)。
主角鮑曼抵達飯店房間的場景已成為科幻作品中屢見不鮮的刻板公式:在危難的處境之下,一位有能力的強者,必須要為全人類的福祉所著想。庫柏力克與克拉克也不是使用「地球的環境是外星人給一位地球人的禮物」概念來做為全劇背景知識核心的先驅,這個理論已是科幻作品老生常談。
有些人認為發現號太空船的形狀與人類的精子相比擬,而木星便彷彿卵子,強調這層隱密的關係,與故事尾聲時星之子的誕生相互呼應著。道格拉斯·莊博在一次訪問中表示這個推論是子虛烏有。根據傑洛米·B·艾格(Jerome B. Agel)所著的《庫柏力克之2001幕後花絮》(Making of Kubrick's 2001),發現號太空船的造型設計是用人類的骨架作為模板,包括頭頭顱、脊椎以及骨盆的對應;這段說明可以從影片中鮑曼為了進行EVA(extravehicular activity,太空艙外活動)吊出B號艙的片段中理解,在這個鏡頭中,太空船的形狀看起來正像是一個人打開嘴巴伸出舌頭的樣子。
史丹利·庫柏力克與他的工作團隊嚐試了多種風格來設計理想的太空工藝品。最初被採用的是用四面體為主軸的設計,但之後庫柏力克放棄了這個想法,他認為人們比較能接受三角形所攜帶的關連性。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或許更容易清楚取捨的原因:以任意直角勾勒形狀的龐然佈景,實際上會因為道具的主要材料「珀斯佩有機玻璃」(perspex)材質特性限製而有製作上的困難,後來在製作過程中確實不易將模型射出成形為理想的形狀,庫柏力克便要求團隊用黑石板模型來作為影片最終所使用的決定版。
「HAL 9000」超級電腦的名字是「IBM」三個字母各向前挪移一位的縮寫,似乎暗諷這台電腦比藍色巨人還要強大。克拉克表示這只是一個巧合,「HAL」是「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啟發式程序演算電腦系統」的簡稱。克拉克花上許多年,試圖去辯駁這件軼事,表示他自己並非出自刻意。他在1972年向公眾澄清:「我們對此感到很尷尬,將會改掉這個陰錯陽差下背負汙點的名字。」甚至在《2010太空漫遊》(2010: Odyssey Two)中讓小說角色Chandra博士來替他反駁這關聯性,1997年則公開承認當初的命名點子是來自於庫柏力克的主意。但在最近有關《3001太空漫遊》(3001: The Final Odyssey)的紀錄中顯示,他已能悠然自得,「我不再因兩者之間巧妙的連繫而感到困擾,如今甚至藍色巨人也為了擁有這份關係而感到自豪。」。在《2001太空漫遊》問世多年後,IBM現在也獲得「改良」後的「HAL」所蘊含的意義。
《2001太空漫遊》法語版本中,「HAL」被改作「CARL」,是法文「Cerveau Analytique de Recherche et de Liaison」的縮寫,表示「分析研究與通訊之腦」("Analytic Research and Communication Brain")的意思。 HAL發出的「Daisy Bell」一曲,在法文版中以「Au Clair de la Lune」取代;在德語版本中,由「Hänschen Klein」替代;在義大利語版本中,以「Giro giro tondo」替代。
法蘭克·普勒的雙親利用傳輸訊號向發現號太空船上的兒子高唱生日快樂歌時,他們唱的是同樣的旋律、不同的音調。他的父親唱的是E大調,母親則是A大調。
《2001太空漫遊》中所提及的五個生日(按出場順序):
主人翁自己;
佛洛伊德博士的女兒;
太空人法蘭克·普勒(Frank Poole);
電腦「HAL 9000」的「生日」-首次開機日期(1992年1月12日);
星之子的誕生。
影響
泰瑞·吉連在《蒙提·派森的飛行馬戲團》其中幾集中諷刺這部電影:
在一集結尾,一隻猿人在看到一塊大石板之後,把骨頭往上丟,結果撞到一艘軌道太空船,太空船墜落地面,砸死猿人。
在另一集中,在海牙的抗議者被一個巨大的警察頭給制止住,隨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這首交響樂的播放,那顆頭慢慢變低,顯露出了木星,又慢慢變低,露出了地球,然後被一個足球員踢走,超越了其他人,最後反彈到一個刻著"世界論壇"標題的臺座上。
1985年(《2010太空漫遊》於戲院上映該年),連環漫畫《A Hägar the Horrible》讓主角Hagar及Lucky Eddie發現了一塊巨大的石版,並猜測這塊石板是否會教給他們新的知識,過了不久,這塊石版就倒在他們的身上。
日本動畫《阿倍野橋魔法商店街》:當主角們到太空商店街探險時,順手抓了幾片石板並爭論這些石版如何讓人變聰明,並開始模仿moon-watcher的動作。
一部以樂高積木與人偶拍攝的內容為用電影角色來惡搞的短篇詼諧黏土動畫就叫作《ONE: A Space Odyssey》
美國卡通影集《Animaniacs》某集中出場了一部會說話的電腦名為'Al' ,結果原來是美國前副總統高爾(Al Gore)躲在裡面,高爾被發現之後說"我對這個管理任務有很大的信心",是惡搞HAL 9000及它的任務。
美國卡通《Freakazoid》第13集最後,一個模仿Dave的人旅行到一間旅館的房間裡,當Freakazoid發現自己在房間裡跟Dave面對面而背後有一塊大石版時,
Dave詢問他"你可以告訴我浴室在哪裡嗎?",這跟電影裡旅館場景唯一的房間有關。
《超級瑪莉兄弟秀》出現一台長得很像HAL 9000的披薩製造機,這是一個瘋狂科學家送給瑪莉歐跟路易的禮物。這台機器維持了一會兒的良好運作,用傳統的方法大量生產披薩,直到它開始用捆稻草的鐵絲及其他希奇古怪的東西(像鉛筆,蛇等等)當材料,當科學家終於關掉它以後,它開始唱"Daisy Bell"...就像HAL 9000 在電影中做的一樣,特別是一直重複"Gimme my stinkin' toothbrush now!" 這句。
電視影集《Lost》檔案的愛好者比較了第一季的"Whatever the Case May Be" 這一集,當Sawyer為了打開神秘的旅行箱而把旅行箱往樹丟的橋段跟《2001太空漫遊》開場時猿人用石頭去打破東西的橋段。
在德國電影Good bye Lenin!中, Alex 的朋友Denis 拍攝一部婚禮的影片,裡頭有一段是飛在空中的花束旋轉著,然後變成了結婚蛋糕,這是向片頭那段人類黎明橋段的致敬。
2001年7月,漫畫《FoxTrot》Jason穿著猩猩裝站在一面雪堆成的牆(跟石版很像)前面,丟骨頭到空中數次然後說"我以為2001年會更像未來的說"。
在一支由英國搖滾團體Genesis所拍攝的影片Land of Confusion中,一支骨頭被丟到空中,攝影機跟隨著骨頭的運動,就像2001的開頭一樣,然後骨頭落下,變成一支手機被歌手接住,接著歌手就開始說話。
在卡通Eek! the Cat裡,當主角們在太空船上時,Eek說"打開艙門,HAL!" 然後有一個聲音就說"非常抱歉,Dave,但是我恐怕沒辦法辦到。" Eek說" Dave?誰是Dave? 我是Eek!" 於是HAL 回答"噢,非常抱歉。"
美國卡通《SpongeBob SquarePants》:
"Frankendoodle"這集中,一支巨大的鉛筆以跟石版相似的方式登場, 然後SpongeBob 跟 Patrick 的反應和電影裡的猿人差不多。
"Spongebob B.C."這集中,有個橋段是Spongegar 看著一根木柴然後發現它可以用這根木柴把食物從火堆裡勾回來。這段場景發生時, 類似 Ligeti's Requiem 的音樂開始播放,這片段在數秒之後結束,出現奇怪的男聲四重唱,以及黑紙上一些被割掉的鬍子。
《變形金剛》Cybertron的"Landmine"這集中,當Hotshot 在地球上的賽車場正要洩漏自己的真實身分是Cybertronian時,Optimus Prime說"使你陷入危險的這項任務對我而言太重要了!"
雷·布萊伯利(Ray Bradbury) 的作品《火星紀事》(「The Martian Chronicles」):當一支探險隊抵達火星,一行人發現這裡竟然有一座令人無限嚮往的1920年代典型城鎮。火星人利用了太空人們的鄉愁,引誘他們進入記憶中古老的建築物,然後在午夜裡謀殺他們。
1996年的電影ID4星際終結者中飾演Jeff Goldblum 的David Levinson 在劇中把自己的筆記型電腦放在外星人的飛碟上,發出跟HAL非常相似的聲音"Good morning,Dave"來歡迎他,同時桌布也是HAL的樣子。
電影《少林足球》的開頭可以看到排成一直線的太陽,月亮,地球跟光頭。
電影《2001: A Space Travesty》(這標題明顯的玩弄了《2001太空漫遊》)中有一幕,有一個哭哭啼啼的猿人和一塊石版,旁白說"然後神就來了,然後祂說話了",接著神的手出現在螢幕的頂端,神說"閉嘴,你這隻笨猴子。" 然後推倒石版,毀滅了猿人。
福斯電視影集《Millennium》 (1996-1999) 中,主要角色Frank Black引用《2001太空漫遊》的台詞"打開艙門, HAL"作為電腦的語音密碼。
電影《Catch-22》,當John Yossarian 看見性感的義大利美女走過時,背景音樂正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1970年電影《Spaceballs》開頭那段太空船緩慢的漂過去的場景是惡搞《2001太空漫遊》。
電腦遊戲《Duke Nukem 3D》裡,有一關是主角要對抗月球上的外星人,他必須跑進一個洞穴去找一塊黑石版,這個石板能讓他傳送到其他關卡去。
法國電影《Irréversible》 (2002) 的倒數第二個場景中,出現了一張有Starchild跟標語"終極之旅"的海報。同時太空艙的縮影也出現在背景中。
電影《Werner: Beinhart》第一個場景包含了對人類的黎明橋段的惡搞,代替用骨頭當工具,這部片裡的猿人發現啤酒瓶非常好用。
美國卡通影集《The Grim Adventures of Billy and Mandy Eris》,主角把她的頭塞到打孔機的洞中,當她出來時,她大叫"打開艙門,HAL!"
機造影片影集 Red vs Blue 中有一個場景是一台 M808B 主力戰車的AI Sheila在被空襲擊中後高唱"Daisy Bell" 然後問"我會作夢嗎,Dave?"。
1980年代電腦遊戲《SpaceQuest III》在一台太空垃圾船中開始,這台垃圾船裡放了不少科幻片中的名太空船,像Lost in Space裡的Jupiter 2 , The Road Runner Show 中的ACME火箭,還有其他很多,也包括《2001太空漫遊》中的太空艙。如果你仔細檢查會發現牆上有一行文字"為了你好,別呼叫HAL。"
2005年電影《巧克力冒險工廠》包含一段致敬的橋段,音樂同樣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如同2001開頭猿人發現石板,那塊石版般的巧克力被放進旺卡傳送機傳到電視螢幕前,此時你可以聽到一段鬼哭神嚎般的音樂,然後你可以看到"Moon-Watcher 發現工具"名場面的開頭。
加拿大綜藝節目 SCTV在許多場合中惡搞2001,其中一段諷刺脫口秀對 HAL 9000電腦進行訪問。而另一段諷刺劇則演出一部B級電影《2001》的續集,由 Ernest Borgnine and Art Garfunkel 主演(都是SCTV的固定班底)。第二個諷刺劇在真正的續集《2010太空漫遊》上映之前就播出,並非基於這部電影。
卡通影集《Recess》花了一整集在惡搞,裡面有一台名為 SAL 3000 機器人接管了整個學校(過程中哼著一首跟daisy很相似的歌)。
電影《Zoolander》中有一段是兩個主角重演猿人發現石版的名場面,而石版被改成電腦。背景音樂仍然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HAL9000的電腦室在美國卡通《衰仔樂園》跟《乃出個未來》中常常被惡搞。
電腦遊戲《Startopia》開頭動畫是惡搞電影中人類的黎明之橋段。
電影《Clueless》有一個場景是一支手機以跟石板相似的方式出場,同樣演奏"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電影《The Groove Tube》開場幾乎跟2001一模一樣(除了一個猿人在玩牌以外)。石版變成1960年代有名的電視機,作為背景音樂 Curtis Mayfield 的"Move On Up"取代了 Ligeti風的聖歌, 一個猿人用骨棒敲擊地面附和音樂, 而其他猿人摩擦木頭產生了火花!
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樂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開頭部分被貓王Elvis Presley用作他巡迴演唱會的開場音樂,後來被力挽狂瀾Ric Flair模仿作為出場樂,這首音樂也被廣泛的運在許多電視廣告,演唱會,及其他影像作品,然而奇怪的是,幾乎沒有一個是在2001年使用的。
《2001太空漫遊》乃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最喜愛的電影之一。其代表作《潛龍諜影》的主角Snake與其摯友Otacon本名剛好就叫David跟Hal,在遊戲進行到Otacon路線結局時就可以看到。兩人互報本名後,Snake評論說「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笑話,或許他們兩個應該一起去木星?」。此台詞顯示兩人似乎也看過《2001太空漫遊》。
日本RPG遊戲異域神兵與異域傳說系列圍繞著一塊聖經光明篇中提到的神秘的金石板而展開,跟《2001太空漫遊》中的石版一樣,這塊石版作為人類進化的催化劑而對人類歷史有深遠的影響,異域傳說的首部曲開始於人類第一次發現石版,而第三部曲的副標題就叫做"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伍迪·艾倫電影《睡人》 (1973) 有一個橋段在諷刺HAL,因為裡面邪惡電腦的配音員正是 Douglas Rain。
日本動畫《某科學的超電磁炮》第13話中,禦阪美琴等人在虛擬空間中拍攝泳裝照,由於電腦突然出錯,結果背景出現月球表面以及那個讓眾人目瞪口呆的石版,而白井黑子也很巧妙地順手拿起一根骨頭。
電影《瞞天過海飛飛飛》裏,登月太空梭被機上電腦ROK 9000所控制,並使機上組員被殺害,這正是HAL9000的翻版。
動畫電影《瓦力》中,飛船的自動駕駛「AUTO」嘗試控制整艘飛船,他的紅眼就是模仿HAL9000。
電影《遺落戰境》中,男主角開往探查泰坦飛行船叫做奧德賽。
電視影集《陰陽魔界》「Twilight Zone」也有類似的故事。在「People Are Alike All Over」中,一位名叫山謬·康拉德(Samuel Conrad)(Roddy McDowall飾演)的科學家在登陸火星時發現火星人擁有著人類臉孔,個性友善。火星人們送給康拉德一份驚喜:一幢彷如地球上的建築,請康拉德住在屋裡。但很快地,他發現這間屋子有些古怪,它沒有窗戶,所有的門戶都被鎖死;突然地一阻牆由房子的頂端滑開,而他發現自己變成異種生物動物園中用來展示的標本。該集節目在庫柏力克聯繫克拉克,展開2001電影版製作的三年前,於電視台公開播映。
拍攝花絮
·奈傑爾·達文波特和馬丁·鮑爾薩姆都曾為片中電腦哈爾配音。當時達文波特已經趕到片場,在鏡頭外念出哈爾的台詞,但導演庫柏力克認為達文波特的英語口音不佳,幾週後便解雇了他。一位助理導演曾想兼任此職,但倫敦口音過重。後來,鮑爾薩姆在紐約錄製了哈爾的對白,但庫柏力克仍不滿意,最終,道格拉斯·雷恩在影片後期製作期間重新錄製了哈爾的所有台詞。
·在片中為任務控製配音的弗蘭克·米勒是一名真正的美國空軍指揮控制中心軍官。
·在庫柏力克最初接觸科幻作家亞瑟·克拉克時,克拉克曾建議改編自己於1948年完成的短篇小說《哨兵》,最終,影片中只有在月球上的橋段是源自這部小說。
·庫柏力克最初計劃請阿歷克斯·諾斯(Alex North)負責為本片配樂。但在影片拍攝期間,為了培養表演情緒,庫柏力克在片場放起了古典音樂,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隨即,庫柏力克決定將古典音樂作為影片配樂。
·為了加快影片情節發展的節奏,在紐約首映之後,庫柏力克剪掉了19分鐘畫面。
·在片頭場景中,除了兩隻小猩猩之外,所有的猿都是由演員扮演。
·雖然影片上映時是寬銀幕立體電影,但影片並非是由三部攝影機攝製而成,而是用一台裝有70毫米膠片和變形鏡頭的攝影機拍攝完成的。
·為了拍攝月球表面的場景,庫柏力克使用了數噸沙子,這些沙子都經過清洗和染色。
·當時美國人工智能的領軍人物馬文·明斯克(Marvin Minsky)曾任本片顧問,在片場時差點被墜落的扳手砸死。
·片中電腦哈爾在關機時唱的歌出自IBM7094,當時是1961年,是第一首由電腦唱出的歌。
·在小說中,電腦哈爾的年齡只有4歲,在片中卻有9歲。
·洛克·赫德森在看過本片首映後,走出門口說道:“谁愿意告訴我這部電影是關於什麼的?”
·編劇亞瑟·克拉克曾說道:“如果你能理解2001的全部,那我們就失敗了,我們要提出的問題超出我們的想像。”
·在將影片賣給英國電視台時,庫柏力克要求影片以“信箱”格式播放,即在畫面的上下方都有黑色區域。但BBC電視台抱怨說在外太空的畫面中黑色區域容易與畫面混淆,在首次播出時,電視台在黑色區域中添加了假星星,庫柏力克得知後強烈反對,於是電視台再沒敢繼續。
·庫柏力克的女兒在片中扮演了弗洛伊德博士的女兒。
·影片名片中出現“2001”是因為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1999年,亞瑟·克拉克曾召開新聞發布會,他稱自己因太多人認為2000年是21世紀的第一年而感到不安和沮喪。
·劇本的最初版本只用了58天便創造完成。
·片中大概有88分鐘沒有對白。
·在《娛樂周刊》評選的“影史百部佳片”榜單中,本片名列第26位。
·為了紀念小說和本片,美國航天航空管理局將一顆火星命名為“2001火星漫遊”。
·在影片剛剛開始的一段鏡頭中,地上死去的斑馬是在一匹死馬身上畫上斑紋偽造成的。
·為了讓電腦哈爾說話的語調悠閒舒緩,給它配音的道格拉斯·雷恩在錄音棚中也徹底放鬆,將光著的雙腳放在了枕頭上。
·全片只有205個鏡頭是特效鏡頭。
2001年,當蘋果開發自己的MP3播放器時,聘請了一位獨立文案創意人Vinnie Chieco為它起名字。當時喬布斯是這樣解釋自己心中產品策略的:Mac將作為其它產品的中心基站。 Vinnie Chieco由此想到了斯坦利庫柏力克科幻巨片《2001太空漫遊》中的一句台詞:“Open the pod bay door,Hal".片中的發現一號太空船相當於一個母艦,可以放出名為“EVA Pod”的小飛船,與Mac和MP3播放器之間的關係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他們將“Pod"的名字拿過來,加上I和IMac形成呼應,IPod就此誕生了。
穿幫鏡頭
·當宇航員進行首次艙外活動時,可以清晰發現懸吊演員繩索的陰影。
·在月球上的場景中,宇航員的頭盔映出了拿著手持攝影機的庫柏力克。
·當從分離艙重新回到飛船時,波曼深吸了一口氣,這個動作是不合常理的,在進入真空的空間前,應該深呼氣,否則肺部可能爆炸。
·當哈爾殺害冬眠中的機組成員時,雖然經歷了數週的冬眠,但他們明顯刮過臉,而冬眠時毛髮鬍鬚會繼續生長。
幕後製作
太空史詩的醞釀過程
在完成《奇愛博士》之後,史丹利庫伯力克對外太空生命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決定拍攝一部意味深長的科幻片。在哥倫比亞公司職員羅傑·卡拉斯(Roger Caras)的建議下,庫柏力克找到亞瑟·克拉克聯手創作劇本。儘管庫柏力克認為克拉克是個不食人間煙火的隱士,但他慶幸找對了合作夥伴,後來克拉克與伊薩克·阿西莫夫和羅伯特·A·海因萊因並稱為二十世紀三大科幻小說家。
在醞釀初期,庫柏力克和克拉克將本片戲稱為“太陽系開拓史”(How the Solar System Was Won),與1962年史詩片《西部開拓史》的片名如出一轍,而且打算和該片一樣也分章節拍攝。經過反复斟酌,克拉克決定改編自己在195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哨兵》(The Sentinel),以此作為影片故事的起點。另外,庫柏力克和克拉克曾想先完成不受劇本局限的小說,然後再加以改編,不過在實際運作中,劇本需要與小說同步完成,最終,小說在影片上映後不久出版,而作者署名只有亞瑟·克拉克。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Carl Sagan)曾在其著作《宇宙的聯繫》(The Cosmic Connection)中憶起庫柏力克和克拉克向他請教怎樣才能最好的描繪外星人,庫柏力克出於方便起見希望由演員扮演外星人,可薩根認為外星人與地球人毫無相似之處,如果打造出類人外星人,那麼影片的基本要素就已經失實了,他建議影片在情節中暗示出地外文明,而不是去清晰描繪。薩根後來出席了首映式,他非常欣喜的看到自己對影片有所幫助,他說有很多蘇聯科學家都認為《2001太空漫遊》是他們看過最棒的美國片。
1965年2月22日,米高梅公司宣稱正在籌備庫柏力克的科幻新片,片名暫定為“Journey Beyond the Stars”。後來接受采訪時,庫柏力克將影片比作一次“太空漫遊”。 4月,影片正式定名為“2001太空漫遊”。克拉克一直保留著創作期間的日記,1972年,克拉克出版了《The Lost Worlds of 2001》一書,書中講述了《2001太空漫遊》的幕後故事,其中就摘錄了他當時的日記。克拉克在日記中透露,在1965年初敲定影片投資方時,他和庫柏力克仍沒確定鮑曼在穿越“星際之門”之後的故事情節。按照最初的情節設計,太空船的宇航員們將全部倖存下來,1965年10月3日,庫柏力克和克拉克決定讓鮑曼成為唯一的倖存者,並回歸至嬰儿期。另外,電腦哈爾的原名為“雅典娜”,具有女性聲音和麵貌。有傳言稱,哈爾名字“HAL”中每個字母都在IBM之前是一種刻意設計,但克拉克坦言HAL其實是“Heuristically programmed ALgorithmic computer”或“Heuristic ALgorithmic computer”的縮寫。
獨具匠心的影像奇觀
影片於1965年12月29日在英國謝伯頓製片廠開拍,製片方之所以會選擇那裡,是因為該製片廠可以容納和拍攝月球上第谷環形山的挖掘場景(尺寸為60' x 120'x 60')。從1966年開始,劇組轉道位於博海姆伍德的米高梅英國製片廠,以便拍攝大規模的特效場景。
製片方本打算像《西部開拓史》一樣用三個銀幕寬度的新藝拉瑪系統拍攝本片,但攝影效果總監道格拉斯·特魯姆布認為影片畫面會因此變形,於是改用Super Panavision 70攝影機拍攝。庫柏力克於1968年3月開始剪輯,影片最初的拍攝預算為600萬美元,但最終超支450萬,而且拍攝週期也延誤了16個月。
由於影片攝影指導杰弗裡·安斯沃思不願使用複雜的洗印特效,所以片中所有特效畫面全部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因為當時廣泛採用的靜態背景幕和背投影的動態畫面無法打造出庫柏力克想要的真實效果,所以本片開創了前投影視覺特效技術,片中人猿學用工具場景中的非洲背景和大量太空船場景都是這種特效技術的傑作。在本片問世後,這項技術開始普遍應用,直到90年代才逐漸被綠屏系統取代。
前投影技術需要使用一部單獨的投影機,並在攝影機前方45度放置一面單面鏡,與攝影機呈90度角的投影機將背景畫面投向單面鏡,單面鏡再將影像反射給演員和由回射反射材料製成的背景幕,攝影機於是將演員和背景幕上的影像一併納入鏡中,在這過程中,演員不會受到影響,因為鏡面反射的光線很弱,遠遠暗於現場光線,而與此同時,高反射率背景幕上的畫面又能清晰顯現在攝影機中。
為拍攝出遼闊的非洲畫面,影片劇組需要高達40英尺的背景幕,這種尺寸在當時是前所未有的。如此巨大的背景幕當然需要規格最大的投影機,可當時現有的大型投影機投放在背景幕上的畫面顆粒感過重,於是劇組和米高梅的特效總監湯姆·霍華德(Tom Howard)聯手設計出一款使用8 x10英寸投影片和最大水冷弧光燈的投影機。
片中太空之旅的畫面也都在攝影機前拍攝完成,“發現一號”太空船模型沿著一條軌道移動,並與攝影機相連,在拍攝第一遍時,模型處在黑暗之中以掩蓋星空,之後模型和膠片都回到起點,在有光線的條件下拍攝第二遍,第三遍時,動態影像被投射在模型窗口上,從而顯現出飛船內部畫面。
飛船內部有一台用於產生人工重力的巨型離心機,這台機器足有30噸重,由Vickers-Armstrong Engineering Group建造,耗資高達75萬美元。在以往的科幻片中,太空中的漂浮效果和飛船內的失重效果是最讓劇組技師頭疼的難題,不過本片劇組靈機一動,想到把演員懸吊在天花板上,將攝影機置於宇航員腳下垂直仰拍,這樣既可以隱藏吊線,又能打造出非常真實可信的漂浮場景。
意味深長的科幻經典
本片於1968年4月2日在華盛頓的上城劇院(Uptown Theater)首映,在4月6日廣泛上映之前,庫柏力克又刪減掉了19分鐘畫面。影片最初上映時採用了6聲道磁性立體聲和70mm格式,圖像高寬比為2.21:1。影評人對這部影史經典的評價可謂毀譽參半,有人盛讚它是科幻片的里程碑和終極作品,有人抱怨它沉悶乏味令人昏昏欲睡。本片曾榮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導演和最佳原創劇本三項提名並贏得最佳視覺特效獎。在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電影百年百部佳片”榜單中,本片名列第22位。
《2001太空漫遊》上映後,很多專業影評人、業餘作家和科幻片影迷都在努力分析和闡釋影片的含義和意圖。庫柏力克拒絕解釋影片故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鼓勵觀眾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他在1968年接受《花花公子》雜誌採訪時說:“你可以自由的思考影片的哲學含義和寓意,這種思索足以說明影片能在較深層面成功抓住觀眾,但我不想作出註解,因為這樣會讓觀眾變得被動,從而失去自己的主見。”
由於庫柏力克聘請了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的工程師弗雷德里克·I·奧德威(Frederick I.Ordway)任技術顧問,所以與其他科幻片相比,《2001太空漫遊》格外真實,如寂靜無聲的太空、太空和飛船中的微重力狀態、轉輪內外的人工重力和失重場景等等。米高梅曾如此宣傳本片:“《2001太空漫遊》中的一切都將會在今後30年中成為現實。”儘管製片方有些誇大其詞,而且影片不乏疏失之處,但其中的很多預言終究得以應驗,如電腦的大量普及、平板顯示器、運用航天科技製造的玻璃座艙、聲控電腦、電話號碼位數增多、電腦在人機對抗棋局中成功打敗人類等等。
影片拍於1968年,當時一經上映就大獲成功,成為科幻電影史,乃至整個電影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米高梅公司為本片共投資一千零五十萬美圓,雖然只有一千萬,可事實上這筆製作費在當時是驚人的。但即使耗資如此巨大,電影還是贏利不少,取得了兩千一百萬的票房收入。庫柏力克第二年憑著這部影片再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電影劇本、最佳藝術指導的提名,和最佳視覺效果的獎項。
影片前後分四個部分,故事則圍繞一塊來歷不明的神秘黑石展開,時間從遠古跨越到未來。但情節比較晦澀和沈悶,描述了一台原為人類服務的飛船中央電腦HAL(一個巧合:H,A,L的後一個字母分別是I,B,M)如何在太空反而將人類置於了死地。雖然經過宇航員的努力,最後人類戰勝了電腦,但影片還是給人類敲響了警鐘,預示了科技的極度發展有一天會反過來危及到人類
。
故事的構思基於阿瑟?克拉克的1948年的短篇小說《哨兵》,庫柏力克曾說能把克拉克一切寫於紙上的東西搬上銀幕。事實上他確實作到了,以當時的電影技術拍出這樣一部科幻鉅作實在不易。要知道,當時是六十年代,電腦還只是些笨重的渾身是燈的龐然大物,至於電腦特技則更只是一個科幻。
當庫柏力克和克拉克把劇情及大致框架定下來之後,如何用當時的技術去實現劇本的要求就是首要的問題了。作為準備工作,庫柏力克在開拍前觀摩了大量的科幻和包含特效製作的電影。他希望從中能夠吸取一些靈感和經驗。其中一部名為《宇宙》的1960年的短片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部影片在三維模型與二維畫面合成上有創造性的突破。於是庫柏力克找到了這部影片的畫面特效導演華利?簡特曼,諮詢這些特效的製作原理並希望為《宇宙》工作的三位特效人員都加入他的新片,最後說服了簡特曼成為了《2001》的特效導演。
作為一名老資格的工作者,簡特曼花費了數週的時間去努力建立一個可靠的用作各種效果製作的基地。他說:“從一開始,我就試圖向庫柏力克說明為我們的特效裝置建立一個無塵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光學的加工處理必須設置在無塵的環境下,否則的話,任何一個小小的灰塵都會成為影片畫面中一顆不想要的星星。我們必須保持每一樣道具盡可能的干淨。如果在我們拍攝某個需要高光的場景時現場有浮塵在空中的話,最終將會在影片中看到四處飄漫了雜亂的亮點。”雖然庫柏力克起初認為這樣做會導致拍攝週期的延長,但恰好米高梅公司由於資金情況不景氣而關閉了一個實驗室,非常符合簡特曼的要求,於是庫柏力克還是同意讓製作組搬進了那裡。
當一切都安置下來後,製作者們就開始著手設計各種特效拍攝方案。雖然庫柏力克也提出了很多建議,但事實證明它們一點都不可行。簡特曼說:“我們做了很多試驗,事實上我不得不為庫柏力克作很多明知不會達到效果的實驗。他總是說:'是啊,你知道它不會起作用因為你以前嘗試過。但我必須自己看到這個結果即便它不會成功。'”
太空旅行是本片拍攝的一個難點之一,首先製作者們需要模擬出太空艙中無重力的效果。在一個場景中,太空船的空姐腳穿尼龍粘刺底的鞋子在失重的環境下行走,為旅客送餐(見85頁的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她走上環形走道,然後沿著走道行走至倒轉180度,完全不受重力的影響。實際的情況是,當女演員走進這個環形走道的時候,整個拍攝佈景開始緩緩順時針旋轉,而攝影機則固定在佈景上以保持相對靜止,也就是說整個佈景和攝影機倒轉了180度,而不是我們的演員。這個原理和我們坐在停著的火車上看窗外的另一輛火車向後退卻感覺自己在開一樣,相對的運動造成的錯覺。同樣的拍攝方法還應用於發現號的中央控制室,但搭建這個活動的佈景花費了製作組六個月的時間和八分之一的預算資金。
另一個挑戰是建造影片中的飛船模型,這是一項工程巨大的工作,所以基本上都交給了外面的專業公司去完成。
第一個要做的模型是月球巴士(類似於盒子的飛行器),影片中它載著乘客穿過月球平原飛向目的地。模型由玻璃纖維製成,大概有兩英尺長。但是為了表現更多的細節,製作者們又往上粘貼了很多塑料的元件,甚至是乒乓球和柵欄碎片。用他們的話來說各種各樣的垃圾,能用的都上了。
下一個模型是直徑兩英尺的白羊座號登陸艙。相對於上面的月球巴士來說難度大多了,因為這個登陸艙有一些可以活動的部件,比如自動展開的登陸支架,為此他們做了大量的細緻的工作。然而相對於隨即而來的空間站來說,這顯然是小巫見大巫了。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巨大的空間站,外觀呈環狀,並且緩緩自轉。製作者們做了一個八英尺的模型,原材料中有玻璃纖維、銅甚至鋼。做的非常細緻,這一點我們可以從影片中深刻的體會到。你會發現在環形的船體上,還有無數的窗口透出內部的燈光。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他們在模型內部放置了很多電燈,以至於不得不做了些散熱口和冷卻管以防止模型溫度過高而融化。
最後要做的也是最讓人頭大的模型——發現號,這艘龐大的飛船在影片後半部中帶著宇航員飛向木星。光是設計圖紙就已經讓人到了抓狂的地步,可見其複雜的程度絕非一般。最後的模型尺寸達到了五十四英尺,他們甚至組織兩三隊人馬專門負責對模型表面進行細節加工,這些人基本上都是剛剛上手的學員。而另一個十五英尺的稍小的發現號模型也被同時製作出來,目的是為了滿足長鏡頭的需要。因為如果要想為這個巨大的飛船模型拍個全景的話,唯一的方法就是做一個尺寸小一點兒的模型。
除了這些太空的場景之外,影片開場的原始人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些原始人還帶著猿的特徵,拍攝要求很高的化妝技巧。這在當時沒有什麼先例,雖然最後的效果看起來不是很完美,遠不能和今天的《人猿星球》相比,但於那時的技術而言確實非常的不容易。起先按照庫柏力克的想法,這些原始人應當類似於一萬年前分佈在歐洲和亞洲的尼安德特人。但是問題在於尼安德特人身上雖然仍有體毛,但已經非常稀疏,如果要演員裸體出鏡顯然非常的尷尬。所以最後我們在影片中看到的原始人更像猿而不是人,渾身覆蓋著密密的毛髮。但即便這樣,這些毛髮的製作也還讓製作者大傷了一番腦筋。最後,化妝師弗里邦設計了一套用羊毛製成的內衣,即柔軟又貼身。然後要做的就是將毛髮像做假髮那樣一根根扎上去。當然設計方案出來後,大批量的工作就交由別人來做了。他為每一個扮演原始人的演員都定做了內衣,然後請來了專門做假髮的老手。但是當他們得知要做的工作的時候,都感覺這個主意實在太瘋狂並大呼不可能,於是弗里邦告訴他們他自己已經這樣做了一件,這讓他們驚訝不已。多年之後,弗里邦為電影《星球大戰》設計了經典角色猿人邱巴克的造型,完全得益於在此片中積累的經驗。
作為二十世紀最經典的影片之一,這139分鐘裡被稱道和模仿的經典場景比比皆是,離不開庫柏力克的獨具匠心,也離不開那些充滿工作熱情的電影製作者。如果說在技術尚不成熟的60年代庫柏力克能拍出這樣在今天看起來仍很完美的電影,那麼我們應該說今天的技術發展更為電影工作者們開拓了廣大的創作空間。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1969;第41屆) 獲獎:1 提名:3
獲獎
·奧斯卡獎-最佳視覺效果 史丹利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提名
·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史丹利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 史丹利庫伯力克 Stanley Kubrick 亞瑟·克拉克 Arthur C. Clarke
·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 Anthony Masters Harry Lange Ernest Archer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