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 亂世兒女 Barry Lyndon
導演 史丹利庫柏力克
監製 史丹利庫柏力克
編劇 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 (novel) 史丹利庫柏力克
主演 雷恩歐尼爾 瑪麗莎‧巴哈迪 史蒂芬貝寇夫
配樂作曲 Leonard Rosenman
攝影 John Alcott
剪輯 Tony Lawson
製片商 Hawk Films
Peregrine Productions
片長 184 分鐘
語言 英語
《亂世兒女》(Barry Lyndon)是美國導演史丹利·庫柏力克所執導的電影,根據威廉·梅克比斯·薩克萊(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1844年的小說《The Luck of Barry Lyndon》所改編,是庫柏力克最傑出的作品之一,也被認為是電影史上一部重要的電影作品。
劇情簡介
愛爾蘭,Redmond Barry(瑞安·奧尼爾 Ryan O'Neal 飾)從小和母親寄居在舅舅家,後來愛上了他的表姐Nora。 Nora的父親卻想把她許配給一個英格蘭將軍John Quin。於是Barry向Quin提出決鬥,決鬥中Barry射中了Quin,誤以為將他殺 死了,匆忙逃離家鄉。路上他遭遇搶劫,走投無路只能加入英國軍隊。在軍隊中他才得知,其實Quin並沒有死。 Barry從英軍中出逃,卻加入了普魯士軍。戰爭結束後他成了普魯士軍官Potzdorf的心腹,更讓他去監視一個在普魯士的愛爾蘭間諜。 Barry卻和這個愛爾蘭騎士惺惺相惜,愛爾蘭騎士帶他出入賭場,收穫頗豐。 Barry覺得自己應該找個有錢的女人,於是盯上了Lyndon爵士的夫人Lady Lyndon。 Lyndon爵士病重身亡,一年後,Barry和Lady Lyndon結婚,也成了一名貴族,改名為Barry Lyndon。但Lyndon爵士和Lady Lyndon的兒子Bullingdon卻十分不喜歡Barry,Barry也預感到自己的未來將會毀於Bullingdon手中...
特點
富有創新的攝影技術和對時代細節的關注是本片最大的特點。就像他的其他影片,庫柏力克在《亂世兒女》中運用了創新的攝影技術和燈光效果。最著名的是在很多室內場景中,庫柏力克運用了高速靜止鏡頭拍攝,這種技術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為太空計劃而發明的。由此使很多場景籠罩在燭光效果中,好像18世紀的油畫一樣。
庫柏力克制定了很多歷史劇需要執行的音樂、舞台佈景、服裝道具和表演方面的標準。作為他其後影片的開山之作,在這部影片中,庫柏力克第一次在他所有影片共同的諷刺意味背後加上弗洛伊德思想的調子。
評價
在美國票房一般,表現沒有之前的作品好。影片長達三個小時,緩慢的節奏嚇跑了眾多的評論家和美國觀眾。據傳聞,庫柏力克對於大眾對這部影片的不接受感到氣餒。但在歐洲特別是在法國卻贏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歡。
影片被一些評論家,特別是庫柏力克最大的論敵波林·基爾(Pauline Kael)認為是一部冷漠、慢節奏、死氣沉沉的影片。
像大多數庫柏力克影片一樣,對《亂世兒女》的讚譽也是與日俱增,特別是在一些電影導演中間。馬田·史高西斯說這部影片是庫柏力克影片中他最喜歡的一部。史堤芬史匹柏讚揚這部影片「完美無缺」,儘管年輕的時候他喜歡說這部影片「像中午餓著肚子在林蔭道上散步」。
獎項
四項奧斯卡獎(這部影片是庫柏力克奧斯卡獎數最多的作品):
最佳藝術指導-Ken Adam, Roy Walker, Vernon Dixon
最佳攝影-John Alcott
最佳服裝設計-Milena Canonero, Ulla-Britt Söderlund
最佳配樂-Leonard Rosenman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提名
英國電影和電視學院獎(BAFTA):
最佳導演獎
最佳攝影獎
最佳電影提名
最佳藝術指導提名
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庫柏力克採用了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的小說《亂世兒女的運氣》,也稱作《亂世兒女》。這部小說描寫的是18世紀的一個野心勃勃的年輕人通過自己巧妙手段,逐步爬到上流社會的故事。這恐怕是庫柏力克讚譽最少的影片了-一部「奇愛」影片。雖然有萊恩·奧尼爾(Ryan O'Neal)、瑪麗薩·貝倫森(Marisa Berenson)和愛爾蘭女演員瑪麗·吉恩(Marie Kean)的傾情演出,再加上庫柏力克富有創新的攝影技術和對時代細節的關注。雖然在美國,影片票房慘敗,但在歐洲卻贏得了廣大的觀眾,特別是在法國。
亂世兒女,拍攝於1975年,被一些評論家,特別是庫柏力克最大的論敵波林·基爾(Pauline Kael)認為是一部冷漠、慢節奏、死氣沉沉的影片。影片長達三個小時,緩慢的節奏嚇跑了眾多的評論家和美國觀眾。儘管如此,影片在美國還是獲得了一些人的好評。《時代周刊》的封面故事披露了影片獲得奧斯卡提名的消息。像大多數庫柏力克影片一樣,對《亂世兒女》的讚譽也是與日俱增,特別是在一些電影導演中間。馬丁·史柯西斯說這部影片是庫柏力克影片中他最喜歡的一部。史蒂芬·史匹柏讚揚這部影片「完美無缺」,儘管年輕的時候他喜歡說這部影片「像中午餓著肚子在林蔭道上散步」。
就像他的其他影片,庫柏力克在《亂世兒女》中運用了創新的攝影技術和燈光效果。最著名的,是在很多室內場景中,庫柏力克運用了高速靜止鏡頭拍攝,這種技術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為太空計劃而發明的。由此使很多場景籠罩在燭光效果中,好像18世紀的油畫一樣。庫柏力克制定了很多歷史劇需要執行的音樂、舞台布景、服裝道具和表演方面的標準。這部影片獲得了四項奧斯卡金像獎,多於其他任何庫柏力克作品。但儘管如此,《亂世兒女》在票房上的表現卻沒有之前的作品好,據傳聞,庫柏力克對於大眾對這部影片的不接受感到氣餒。作為他其後影片的開山之作,在這部影片中,庫柏力克第一次在他所有影片共同的諷刺意味背後加上弗洛伊德思想的調子。
拍攝花絮
·有傳聞說本片拍攝所採用的都是自然光線,沒有用任何的人工照明,事實上並非如此。例如在布賴恩得知自己將會擁有一匹馬的時候,場景選用的就是人工照明。然而在燭光場景中用的又都的確是自然光。
·還有傳聞說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影片中選用的服裝都是真實的古代服裝。這種說法不能說完全錯誤,其中有些古代服裝的確是服裝設計師Milena Canonero從拍賣會藉過來的貨真價實的古董,但大部分服裝還是專門製作的,參考了影片所處時代背景所能看到的圖畫中的服飾。
·影片製作場地從愛爾蘭轉移到英格蘭,原因是史丹利庫伯力克得到消息說由於他在愛爾蘭拍攝一部英國軍隊的電影,他的名字已經上了愛爾蘭共和軍的暗殺名單。
·客串演出:攝影師John Alcott睡在瑞恩·奧尼爾(Ryan O'Neal)的旁邊,有兩個女孩則正在縱酒狂歡。
·電影製作週期歷時兩年,300天,開始於1973年五六月份,製作過程中經過兩次重大的停頓最終預算成本追加到了一千一百萬美元,並且於1975年12月完成。
·片中大部分鏡頭都很凝重,這樣拍攝是為了創造出一種18世紀古典油畫的風格,特別是洛可可主義英國的肖像及風景畫家根茲伯羅(Gainsborough)的作品。
·史丹利庫伯力克最初是想拍攝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最著名的小說《名利場》,但他發現根本無法在有限的三個小時電影片長裡把書中豐富詳盡的劇情講述清楚,所以才決定改成他的中篇小說《亂世兒女的遭遇》,但並沒有像此前宣揚的那樣製作一部電視連續劇。
·有一個場景是帕特里克·馬吉表演分牌,他開始出汗,由於手掌上的汗水使他無法順利地發牌。史丹利庫伯力克找了一位專業的發牌師,但發現發牌師的雙手很光滑而馬吉則有一雙多毛的手。為了不出現穿幫,馬吉不得不把毛刮乾淨,這樣在不同鏡頭切換的時候看起來還像是同一個人。
·影片中表演魔術一段中坐在林登夫人左肩後面的年輕女孩,正是史丹利庫伯力克的親生女兒薇薇安·庫布里克。
·史丹利庫伯力克經常在拍攝期間播放古典音樂,目的是為了讓演員們獲得更佳的情緒狀態。據說這種做法是他從拍攝《美國往事》C'era una volta il West (1968)的大導塞爾喬·萊翁那裡學過來的。
·拍攝巴里和布林登之間的最後一場決鬥用去了42天的時間。
·出演林登夫人的馬里莎·貝倫森後來介紹說,在拍攝燭光場景的戲時演員們不允許自由走動,原因是專門定制的鏡頭中總是有太多的影子。這也就證實了約翰·奧爾科特的說法,在這些段落裡攝影機的運動也是最小化的。
·史丹利庫伯力克在1970年代初期的時候打電話詢問導演肯·拉塞爾有什麼地方適合他當時的電影作為拍攝場地的,拉塞爾推薦了一些,庫布里克就在這部電影中用到了這些地方。多年之後,拉塞爾提及此事還說道:"我真的很高興"。
·電影中有一小部分德語和法語對白,在發行的DVD裡如果你選擇的是英語字幕,這些對白也都配上英語字幕,但在標準的電影膠片上這些是沒有任何字幕的。
精彩對白
German Girl: It must be very danger for you, to be in the war.
德國女孩:對於你而言,身處戰爭前線一定很危險的事情。
Redmond Barry: I'm an officer and I must do my duty.
雷蒙德·巴里:我是一名軍人,必須履行我的天職。
Sir Charles Lyndon: Are you done with my lady?
查爾斯·林登爵士:你搞上了我的夫人?
Redmond Barry: I beg your pardon, sir?
雷蒙德·巴里:我不明白您的意思,閣下?
Sir Charles Lyndon: Come come now Mr. Barry, I'm a man who would rather be known as a cuckold than a fool.
查爾斯·林登爵士:現在就不必裝蒜了,巴里先生,如果要論名氣的話我應該是一個戴綠帽子的男人而不是一個傻子。
Narrator: Fate had determined that he should leave none of his race behind him, and that he should finish his life poor, lonely and childless.
畫外音:命運早就已經註定,他必須把所有東西都置身事外,而且他還將以窮困潦倒、孑然一生、無兒無女走完剩下的日子。
穿幫鏡頭
·連貫性:德國女人餵食物給自己的孩子吃,她手中的勺子。
·連貫性:巴里在回都柏林的路上經過一家小旅館時的天空
·時代錯誤:巴里和布林頓決鬥的這場戲中,在背景裡有一張世界地圖,在上面有蒸汽式火車的圖案作為裝飾。影片設置的年代是在18世紀,蒸汽火車則是在19世紀初期才被發明的。
·時代錯誤:巴里被護送到普魯士邊境的戲中,偽裝成騎士,在車馬離開城堡的時候可以在礫石路面上清晰地看到很多車轍,明顯是由現代汽車留下的。
·時代錯誤:巴里和奎因決鬥的時候,可以在背景中看到一輛汽車穿過河另一邊的樹林。
幕後製作
《亂世兒女》自從於1975年發行之後就被冠以史詩作品的榮譽,一些庫布里克的影迷甚至認為該片是他作為導演和作者的巔峰之作。從很多地方來看,它都算得上是庫布里克最後的傑作,雖然後來的作品也不凡睿智,但遠遠無法和《亂世兒女》、《奇愛博士》、《2001年漫游太空》以及《發條橙》相提並論。在幾乎所有影片中,史丹利庫伯力克的態度都游移在嘲諷和寓言之間。這是一個喜歡故弄玄虛和自作聰明的傢伙,從不憚於展示自己的惡意。只不過《亂世兒女》不太像是那種一開始或者一直以來就能受人關注的電影,更多時候還需要有觀眾去發掘它。
庫布里克創作本片的劇本時,主要是根據英國著名小說家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小說《亂世兒女的遭遇》重新發表的《The Luck of Barry Lyndon》,講述了1844年歐洲一個傳奇人物的經歷,出身微寒的愛爾蘭人最終奮鬥成為英式貴族。小說以第一人稱的寫作手法,用George Savage FitzBoodle的筆名編輯發行。薩克雷根據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創作了這部小說,愛爾蘭人安東尼·羅賓森·斯東尼娶了(但又很快離婚)斯特拉斯摩爾伯爵夫人瑪麗·埃莉諾·鮑斯,要知道斯特拉斯摩爾家族是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祖先之一。
華納兄弟答應出資拍攝這部電影,提出的條件就是史丹利庫伯力克必須選一位票房成績進入Top10的男明星擔任主角,瑞恩·奧尼爾在1973年,憑藉電影《愛情故事》(Love Story)這部最佳票房影片之一成為當年的票房亞軍(根據美國最具權威的The Quigley Poll市場調查,第一名為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然而十分有趣的是,這是瑞恩唯一一次進入top10。其餘第三至第十名依次分別是史蒂夫·麥奎因、伯特·雷諾茲、羅伯特·雷德福、芭芭拉·史翠珊、保羅·紐曼、查爾斯·布朗森、約翰·韋恩和馬龍·白蘭度。
在這其中能夠讓庫布里克考慮試鏡的演員只有奧尼爾和雷德福,其他演員要么年紀太大要么不適合這個角色。奧尼爾和雷德福都是愛爾蘭人,兩個人都具有票房號召力,雖然1973年時32歲的奧尼爾要比雷德福小五歲但他們扮演這個角色的年紀也恰到好處。只不過當時奧尼爾的名氣要更大一些,由於《愛情故事》已經獲得奧斯卡最佳男演員提名,但庫布里克還是更傾向於讓雷德福出演,在他的婉言謝絕之後才有奧尼爾的試鏡。此後雷德福在大銀幕上的光芒始終要蓋過奧尼爾,同年出演了《騙中騙》(The Sting 1973)和《往日情懷》(The Way We Were 1973)大獲全勝,穩居1974年年度票房榜冠軍的位子。自1973年之後,奧尼爾就掉出了票房十佳的陣營,而他在1973年的露臉正是應驗了好萊塢對於演員而言就是票房至上的最高法則。
電影上映之後,獲得了美國影評人協會的高度評價,稱《亂世兒女》是最佳電影,而庫布里克再次被肯定為最佳導演。影片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服裝設計、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配樂獎。影片頗具史詩風範,構圖和攝影非常講究,服裝和佈景一絲不苟,而音樂的使用更是大膽創新,獨具一格。吳宇森擅長的用鴿子飛舞跟暴力形成反差的處理方法便可追溯到本片。影壇奇才斯坦利·庫伯力克以近乎完美的電影技朮,將一個十八世紀的歐洲傳奇人物故事搬上銀幕。每個鏡頭都優雅得像幅古典油畫,結局更有一種歷盡人世滄桑的悲涼之感。全片長三小時,分上下兩卷,喜歡文藝片的觀眾不可錯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