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末日》Melancholia  | 2011 | 丹麥

2011 驚悚末日  Melancholia (丹麥/法國/瑞典/德國/義大利)

導演: 拉斯·馮·提爾

編劇: 拉斯·馮·提爾
主演: 克斯汀·鄧斯特 / 夏洛特·甘斯布 / 基弗·薩瑟蘭 / 夏洛特·蘭普林 / 約翰·赫特 / 更多...
類型: 劇情 / 科幻 / 驚悚
官方網站: www.melancholiathemovie.com/
製片國家/地區: 丹麥 / 瑞典 / 法國 / 德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11-05-18(坎城電影節) / 2011-05-26(丹麥)
片長: 136分鐘
又名: 世紀末婚禮(港) / 驚悚末日(台)
IMDb: tt1527186

劇情簡介

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新作,《蜘蛛人》女主角克莉斯汀鄧斯特在片中全裸演出,獲得2011年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夏洛特甘絲柏格、基佛蘇德蘭和約翰赫特等人參與演出。

賈絲汀(克莉斯汀鄧斯特飾)在結婚當天,得知地球即將毀滅的消息,因為一顆名為「Melencholia」的星球即將撞擊地球,患有憂鬱症的賈絲汀並沒有因為世界末日來臨而感到更恐慌,她欣然接受這一切,平靜過著每一天。

反觀賈絲汀的姊姊克萊兒(夏洛特甘絲柏格飾)獲得知此事,便開始憂慮該如何活下去。地球即將毀滅的消息,使得原本感情要好的姊妹因對於生命終結的態度不同,兩人的關係而起了微妙的變化...。

此片為拉斯馮提爾最接近主流電影的作品,因為片中角色都由大明星參與演出。另外,這是導演繼2000年作品《在黑暗中漫舞》、2009年《撒旦的情與慾》後,第三度將女主角推上坎城影后寶座。

電影中大量使用《Tristan and Isolde, Prelude》這首曲子為配樂,此曲源自於德國後浪漫主義時期作曲家理查華格納(Richard Wagner)為歌劇《崔斯坦與伊索德》所譜的序曲,充滿扣人心弦的戲劇張力,全在愛與死之間,如同此片始於一場本是充滿愛的婚禮,卻因為一鬱星即將撞擊地球而帶來未知的恐慌,使得所有人對生的態度開始產生爭執。

Melancholia (2011) - IMDb   

發展

故事的概念由拉斯·馮·提爾參與抑鬱治療而啟發,治療師告訴提爾抑鬱症患者在高度壓力的情況底下,傾向表現得比其他人冷靜,因為他們能預知到壞事情的降臨。提爾接著把這個意念發展成一個故事,這個故事並不以災難電影元素為主體,亦沒有以真實地描寫天體物理學現像的目標,只是純粹為了檢視大災難底下的人類心靈變化。

「在詹姆士邦電影中我們祈望英雄能生存下來,無論如何他生存下來的過程總會令人興奮。驚險的情節令人興奮因為我們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一些事情,只是不清楚如何發生。在《驚悚末日》,有趣的是我們注視著的角色們如何在一個星球正迎地球而來下的反應。」
提爾說明他為何刻意在電影的開首透露電影的結尾。

星體相撞的意念來自討論相關理論的網頁。提爾在一開始決定電影開頭便要清楚交代故事中的世界如何結束,讓觀眾不會被未知的懸念使得心煩意亂。使用兩姊妹作為主角的決定來自提爾和西班牙女演員潘妮洛普·克魯茲的書信來往。克魯茲在信中提及她願意和他合作,而且對讓·熱內女僕的劇本很感興趣。隨後正當提爾嘗試為克魯茲編寫角色,劇本內的兩個侍女演變成《驚悚末日》中賈絲汀和克萊兒這兩姊妹,而賈絲汀這個角色的個性就以提爾自己為基礎。 賈絲汀(Justine)這個名字是來自1791年薩德侯爵的小說《瑞斯丁娜,或喻美德的不幸》的英文名「Justine」。

《驚悚末日》由丹麥的Zentropa公司製作,並由公司位於德國的子公司、瑞典的曼菲斯電影公司(Memfis Film)及法國的角子機和解放者製作公司(Slot Machine and Liberator Productions)聯合製作。 製作團隊獲得丹麥電影學院的790萬丹麥克朗、歐洲電影院支持基金的60萬歐元和瑞典電影學院的3百萬瑞典克朗作為製作費,額外資金由西方電影、丹麥電台、法國Arte、法國CNC、Canal+、義大利BIM、北萊茵-威斯伐倫電影基金會(Filmstiftung Nordrhein-Westfalen)、瑞典電視台和諾德電影及電視基金(Nordisk Film & TV Fond)提供,總投資額達到5250萬丹麥克朗。

克魯茲原本計劃飾演主角,但因為另一套電影的拍攝時間改變而退出。保羅·湯瑪斯·安德森在和提爾傾談這套電影時向提爾建議由克絲汀·鄧斯特飾演主角,之後提爾給予鄧斯特這個角色。

Melancholia (2011) - IMDb

拍攝

肖洛霍爾姆城堡被使用作為電影的外景拍攝。圖片為日落時份的城堡。

電影於2010年7月22日進入拍攝階段,並於同年9月8日完成拍攝。室內場景於西方電影(Film i Väst)位於瑞典特羅爾海坦的錄影廠拍攝,那是提爾第四度於特羅爾海坦製作電影,而外景則使用了肖洛霍爾姆城堡的周遭環景。 提爾使用了他不彩排的導演手法:演員先即興表演,給予指導後再拍攝。 電影使用了阿萊Alexa及Phantom攝影機拍攝,攝影機最初由提爾操控,然後攝影師曼努埃爾·阿爾貝托·克拉羅則重覆提爾的動作,克拉羅解說這個手法:「[提爾]希望首先經歷那個情況。他找尋場景中存在的能量,然後用美麗的畫面構成它。」提爾解釋,他在《驚悚末日》中希望能做到一種衝激著浪漫、宏大、具風格而且寫實的視覺風格,但他怕盛大婚禮和城堡太過「媚俗」,會令最終效果流於浪漫。
後期製作

電影使用了理察·華格納的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序曲作為電影的主要配樂。提爾在第一幕之前使用的慢鏡序幕這個技巧,源於馬塞爾·普魯斯特在其作品追憶逝水年華中,使用了30頁來總結為何華格納的序曲是世上最佳的藝術創作。 《驚悚末日》是繼1984年的犯罪分子後,提爾使用最多配樂的一部電影。在某些場景,電影的節奏是隨著音樂來剪輯的。提爾說:「那就好像一部音樂錄像,庸俗是應該的。」他又指出華格納影響音樂剪輯,和納粹德國的美學之間的相似之處。

視覺效果在彼得·亨傑斯(Peter Hjorth)的監督下,由波蘭、德國和瑞典的製作公司製作。其中在波蘭,早前在撒旦的情與慾與提爾合作過的Platige Image為電影序幕製作大部份的特效。提爾最早於2010年夏季下達指令,指導一隊由19名圖像設計師組成的團隊為這個項目工作三個月。

Melancholia (2011)

上映

在電影首映不久前出版的聲明中,提爾說他開始後悔製作出這部修飾完好的電影,他希望電影會有一些缺陷,一些會令電影更有趣的缺陷:「我原先希望想倒頭深探德國浪漫主義的無底洞…但那不就是另一個表現錯敗的方式嗎?不就是敗於最低下的電影常規?浪漫已被無休止地以各種沉悶的方式濫用於各主流產物中了。」

電影在2011年5月18日於參賽的第64屆坎城影展首映,首映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成為不少傳媒的報導焦點。來自《好萊塢報道》的史考特·羅克斯伯勒(Scott Roxborough)撰文:「馮·提爾從來未這樣政治正確過,而他坎城影展的記者招待會也常常會上演黑色棟篤笑,但在《驚悚末日》的招待會他將之提升至另一程度:向著公共場合應有的禮儀投擲一顆手榴彈。」提爾先取笑自己製作了一套克絲汀·鄧斯特和夏洛特·甘斯柏格主演的色情電影,然後當被問及德國浪漫主義與電影的關係及影響,以及提爾的德國血統時,他說他一直以為他猶太裔的養父是其親生父親,其後他發現他父親是德國裔的非猶太人。之後他提到猶太人和納粹黨,笑說他體諒希特勒並喜愛建築師阿爾伯特·斯佩爾的作品,又開玩笑公佈自己其實是納粹黨員(在歐洲,希特勒和納粹黨是很嚴肅的話題,不能隨意拿來開玩笑)。 其後坎城影展大會於同一日內發出了一份官方道歉聲明,澄清提爾並非納粹黨員和反猶太主義者,並於翌日把他列作不受歡迎人物,意思是他不能夠進入電影節場地坎城影展宮的100米範圍以內,但仍能保留坎城影展的參賽資格和參加電影的宣傳採訪。

電影在2011年5月26日於丹麥上映,由諾德影業發行,電影得到57間戲院垂青,並打入票房榜的第三位,丹麥全國總共售出50,000張戲票。電影又在同年9月30日於英國和愛爾蘭上映,並於10月6日及10月21日,分別在德國及義大利上映。木蘭影業公司取得北美的播映權,在10月13日以出租放式於收費電視服務如Vudu和Amazon.com優先放映,並在11月11日於電影院正式上映。而澳洲及紐西蘭的播映權由狂人娛樂取得。

Melancholia (2011) - Photo Gallery - IMDb

映評

電影普遍獲得好評,在網站爛番茄中根據207條專業評論,得87%的「新鮮」評級,評論一致認為「《驚悚末日》的戲劇手法比應有的更明顯,但這反而成為克斯汀·鄧斯特展示演技,拉斯·馮·提爾展示其深層、內在,對抑鬱及破壞的視野的機會」。

丹麥《政治報》的影評人金·史考特(Kim Skotte)寫道:「《驚悚末日》的畫面——很多的畫面——能夠強調拉斯·馮·提爾是一個獨特的,以電影説故事的人…所選取的素材及其處理方去凸顯拉斯·馮·提爾的原創性。」史考特同時拿這套電影和導演的上一套作比較:「《驚悚末日》的取材和表現製造出一道裂縫,但和《撒旦的情與慾》相比我沒有感到那裂縫中有一支欄柵柱子直插入肉。坐在戲院的坐椅上,你可以慢慢地驚嘆著世界未日的來臨。」《貝林時報》的影評人埃貝·艾弗森(Ebbe Iversen)形容這套電影「宏大、神秘且有點令人生厭,但它是一件富想像力的作品,令人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艾弗森續:「電影每每走在媚俗的邊緣,但以克斯汀·鄧斯特飾演的賈絲汀和夏洛特·甘斯柏格飾演的克萊兒作為主角的《驚悚末日》是一套大膽、不平坦、不默守成規、完全令人難忘的電影。」

Southampton Patch網站的史蒂芬·勒布(Steven Loeb)寫道:「這套電影帶出馮·提爾和他的影星們的最好一面。鄧斯特在這套電影中表現出色,與她以往飾演的角色很不一樣,並因此而在過去的5月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女主角。即使電影本身未必稱得上一件令人讚嘆的藝術作品,但鄧斯特的演出已足以成為推薦的理由。」

當時身於戛納電影節,《每日電訊報》的蘇克德夫·桑德胡(Sukhdev Sandhu)寫道:「電影有時與一套講述世界末日的悲喜歌劇相似」,而「當那末日景像出現時,美得有如其富麗堂皇的背景設定所暗示的童話故事的質素,並鞏固了它。」當講到演員的表現時,桑德胡說:「每位都很優秀,但鄧斯特尤其出眾,當上主角時得十分有說服力——心煩、平靜、又激動的學者症候群患者——似乎是她事業上的一個突破。另一方面,對甘斯柏格來說,這次末日經驗相對於上一次在《敵基督》的恐怖經歷尤如鄉村生活(般輕鬆),她演的克萊兒裏有種確保她不會成為社會諷刺犧牲品的脆弱。」即使給予5星評給,桑德胡的影評卻有一點保留:「一如馮·提爾以往的作品,電影的智慧決定論或會令人反感:他選擇了演示而非探討意念。」為衞報寫影評的彼得·布拉德肖則形容電影「笨重」和「令人疲累」,批評它「(沒)有投入真正的激情和想像力去構思」,而且整體並不「寫得好或演得有說服力」,並在5星內只給了兩顆。

2022年8月,《IndieWire》列出40部最佳悲傷電影名冊裡,本片榜上有名。

Melancholia (2011) - IMDb

獎項

鄧斯特於坎城電影節的閉幕禮中獲得最佳女主角獎。 電影獲得3項歐洲電影獎,包括最佳電影、最佳攝影(由曼努埃爾·阿爾貝托·克拉羅(Manuel Alberto Claro)奪得)及最佳美術指導(由傑特·萊曼(Jette Lehmann)奪得)。

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評選《驚悚末日》為2011年度最佳電影,並封克斯汀·鄧斯特為影后。 電影同時獲得4項澳洲電影及電視美藝學院獎提名,包括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及最佳女主角,其中導演及編劇獎均由馮·提爾奪得。

電影雜誌《影評》列《驚悚末日》為2011年度最佳電影的第三位。

Melancholia (2011) - IMDb

Melancholia (2011) - IMDb

《驚悚末日》Melancholia  | 2011 | 丹麥

arrow
arrow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