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凱恩 Citizen Kane (1941)
導演: 奧遜·威爾斯
編劇: 赫爾曼·曼凱維奇 / 奧遜·威爾斯
主演: 奧遜·威爾斯 / 約瑟夫·科頓 / 多蘿西·康明戈爾 / 阿格妮絲·摩爾海德
類型: 劇情 / 懸疑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意大利語
上映日期: 1941-09-05(美國)
片長: 119 分鐘
又名: 大國民(港/台)
IMDb鏈接: tt0033467
劇情簡介
美國報業大亨凱恩(奧森•韋爾斯)在桑拿都莊園中留下“玫瑰花蕾”的“遺言”死去後,一位青年記者受媒體的委託調查這四個字的含義,遂即,他走訪了凱恩生前的同事好友,從報社董事長伯恩斯坦的口中,了解到凱恩的發跡歷程以及如何製造輿論使美國捲入1897年的戰爭中的往事,從利蘭的講述中,凱恩與美國總統的侄女愛米麗的婚姻、與第二任妻子(歌手)蘇珊的複雜關係及在總統競選中的失敗等等也被他一一所知。
聽過大量的講述後,該記者又去圖書館查閱了有關凱恩的詳盡資料,凱恩更多的一面,青年時代的經歷及與母親的關係也被他知曉,然而,“玫瑰花蕾”四字的含義,他仍不得而知。
《大國民》(英語:Citizen Kane,又譯公民凱恩)是奧森·威爾斯於1940年拍攝,1941年由美國RKO(雷電華)電影公司出品的劇情片。影片講述報業大王查爾斯·福士特·凱恩的一生。由奧森·威爾斯擔任導演、製片、編劇(之一)以及主演。曾獲得1941年美國電影科學與藝術學院獎(即奧斯卡獎)九項提名,並最終獲得最佳原著劇本獎。
這部影片是奧森·威爾斯的螢幕處女作,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但在20世紀40年代,此片因影射當時的報業大王威廉·赫斯特,而險些被毀。此後影片雖然最終上映,但因為赫斯特所施加的影響,只能在有限的劇院播放。從而導致影片票房成績不佳。二戰結束後,這部影片該在歐洲的電視上放映,逐漸被人意識到其藝術價值。從1952年開始,大國民在英國電影協會(BFI)所出版的《視與聽》(Sight & Sound)雜誌每隔十年所評選的「最偉大的十部電影」中名列第一,並在美國電影學會(AFI)1998年評選的「百年百大電影」中名列榜首。
幕後花絮
1 影片原名《美國人 American》,當時雷電華公司的老闆George Schaefer建議將其改成《公民凱恩》。而威爾斯還曾考慮使用《某某氏 John Q.》這個名字。
2 儘管如今被當成影視劃時代經典,但《公民凱恩》上映當時票房慘敗,迅速被撤下院線,在1941年的奧斯卡頒獎典禮上每次被提起時便遭到噓聲。一直到50年代終於重新發行之後它曾得到應有的評價。
3 玫瑰花蕾在片中被用來稱呼小凱恩的雪橇。有人說,這是原型赫斯特對情婦戴維斯隱私部位的暱稱,這才導致赫斯特的強烈憤怒。另外有一種說法是編劇曼凱維支本人曾擁有過一輛自行車,暱稱玫瑰花蕾。
4 威爾斯聲稱他對影片的遺憾只有一處,那就是玫瑰花蕾,因為那真正傷害了戴維斯。戴維斯其實很有才華,絕非單純貪圖富貴。除了喜歡喝酒和玩七巧板之外,她並不像《公民凱恩》的蘇珊。
5 影片中有一個巨大的bug,那就是由於凱恩獨自一人死去,他的遺言“玫瑰花蕾”不會被人聽見。據說當有人問起這個問題時,威爾斯沉默了好一會兒,回答,“別跟別人講”。
6 奧遜·威爾斯一人包攬導演、合作編輯、主演以及製片人,執導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這樣一部被後世敬仰的影片,而當時他年僅25歲,這在電影史上幾乎無法被重複。
7 影片的開頭只打出了片名,而沒有主演的名字,這在好萊塢當時是前所未有的,但如今已經是好萊塢大片的慣例。
8《公民凱恩》是威爾斯以紐約報業大亨威廉·朗道爾夫·赫斯特(1863-1951)為原型,結合自己童年經歷塑造出凱恩的形象。編劇之一的曼凱維支本人就認識赫斯特,並且是其情婦、電影明星戴維斯的朋友。
9 影片拍攝是保密的,赫斯特認為影片是影射攻擊自己,因此提出抗議,企圖以80萬美元買下影片禁止其上映。影片只能小規模放映,不過好口碑還是讓雷電華公司頂住壓力,否則很多人就看不到這部影片。
10 據說當年奧斯卡評委都對威爾斯那種傲慢的樣子看不慣,頒獎儀式上每當念提名名單時念到《凱恩》,台下就會有噓聲。最終此片只獲得最佳編劇,據說那還是看在曼凱維支這根老筆桿子的面子上。
11 此片的化裝於細微處見精神,就憑那場跨越8年的早餐戲及兩位演員年齡的微妙變化,就可看出化妝師具有完美主義傾向。據說威爾斯在演藝生涯中從沒亮過自己的真鼻子。
12 該片剪輯是羅伯特·懷斯,後來他升任為導演,執導過《西區故事》和《音樂之聲》。為了讓紀錄片那段更真實,懷斯想出一招,把膠片拿到水泥地上磨,擦出那種穿梭過太多次放映機才會有的模糊感。
13 羅伯特·懷斯透露威爾斯很少參與影片的剪輯,這種拍完不管的特徵也造成了他的第二部作品《安伯森家族》拍竣後慘遭電影公司摧殘的厄運。
14 為達到威爾斯追求的特殊效果,在只有10萬美元(當時的價錢)的置景費的情況下,影片採用了大量特效鏡頭,據稱特效鏡頭之多超過了30年後的《星球大戰》。
15 威爾斯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拍攝《公民凱恩》,在很多方面都打破了常規。如片頭片尾,當時通行做法是把大批工作人員名單放在前面,而威爾斯卻將其挪到片尾,而且為主演的名字配上圖片。
16 此片的演員多數來自威爾斯21歲時創辦的水晶劇團,幾乎沒有電影表演的經驗,但除了極少數的特寫鏡頭,所有演員的表演都非常自然,威爾斯本人扮演的凱恩一角迄今仍是電影表演的範例。
17 這部劃時代的影片首次採用了大景深鏡頭(即深焦距鏡頭),大量低角度的仰拍鏡頭及強度對比的黑白光影運用等。構圖基本是古典的三角形,但常在鏡頭的變化和停留中有一種近乎天然的張弛節奏。
18 影片擔當攝影的是格萊格·托蘭德。我們現在都知道,那些超低角度的鏡頭都是威爾斯的主意。當攝影師表示機器已經擺到地面上、不可能再低時,威爾斯便將地板砍了,把攝影機"埋"入地下。
19 為了擺脫製片廠的控制,威爾斯謊稱演員和劇組成員們還在排練,事實上他們已經開拍了好幾天。
20 威爾森曾經表示影片並非單獨影射某一個人,而是好幾個人生平的結合體。除了赫斯特之外,還有部分的情節來自於芝加哥商業巨頭塞繆爾·英薩爾(Samuel Insull,1859-1938)。
21 影片中蘇珊演唱歌劇的聲音由一位專業歌劇演唱家所提供,她是來自舊金山歌劇院的Jean Forward。她故意唱得很糟糕,並且要求威爾斯不能夠將她的真實身份公之於眾
22 70年代著名評論家寶琳·凱爾撰文指責《公民凱恩》的劇本事實上全部是曼凱維奇的功勞,而威爾斯沒有寫過其中一句。儘管後來凱爾表示自己被斷章取義,但是關於劇本的真正歸屬直到今天都有爭議。
23 威爾森曾經給了曼凱維奇一筆錢,要求他答應放棄劇本的署名權。然而,編劇公會在得知此事之後表示萬萬不會被允許。威爾斯試圖要回給曼凱維奇的錢,但是後者已經花完了。
24 影片開場後沒多久出現了上年紀的凱恩被記者採訪的一幕。事實上,手持話筒的記者就是本片的攝影師Gregg Toland。
25 和自己父親的態度截然相反,赫斯特的兒子非常欣賞這部影片,他在1985年發出邀請,歡迎威爾斯在任何時間造訪他父親位於San Simeon的豪宅。不過,威爾斯在那一年去世了。
靈感來源
按照電影史學家柯林頓·黑林所述,《大國民》的靈感來源於奧森·威爾斯1940年與約翰·豪斯曼的初次討論,豪斯曼建議他和威爾斯離開洛杉磯與編劇赫爾曼·曼凱維奇討論劇本創意。他補充道,「(曼凱維奇)可能認為威爾斯有些許從事原創編輯的經驗,有點威爾斯作品標題《美國公民約翰》的意味。
相關影片
《The Battle Over Citizen Kane》(大國民的戰爭)記錄片,1995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記錄片獎提名。
《RKO 281》(港譯:光輝大國民)(1999年)HBO Home Video出品,描述了大國民拍攝背後的故事。由Liev Schreiber扮演奧森·威爾斯,James Cromwell扮演報業大王威廉·蘭道夫·赫斯特。
《曼克》(2020年)大衛·芬奇執導,Netflix出品,描述了赫爾門·曼克維奇撰寫本片劇本時發生的故事。
獲獎情況
第14屆奧斯卡金像獎 (1942)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奧遜·威爾斯
最佳男主角(提名) 奧遜·威爾斯
最佳原創劇本 赫爾曼·曼凱維奇 / 奧遜·威爾斯
黑白片最佳攝影(提名) 格雷格·托蘭德
最佳剪輯(提名) 羅伯特·懷斯
最佳錄音(提名) 約翰·奧爾堡
黑白片最佳藝術指導和室內佈景(提名) A. Roland Fields / Perry Ferguson / 範·內斯特·波格拉斯 / 達雷爾·西爾維拉
劇情片最佳配樂(提名) 伯納德·赫爾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