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67th_Venice_International_Film_Festival_poster.jpg  

第67屆威尼斯影展於2010年9月1日至9月11日在義大利威尼斯舉行。開幕影片是戴倫·艾洛諾夫斯基導演的《黑天鵝》,閉幕影片是朱麗·泰莫(Julie Taymor)的《暴風雨》,兩部片均產自美國。美國導演昆汀·塔倫提諾出任評委會主席。

香港導演吳宇森獲頒終身成就金獅獎。

LINE

評委會成員

昆丁塔倫提諾 ,美國導演(主席)

吉勒莫·阿里加,墨西哥編劇

茵格保加·達坤奈特(Ingeborga Dapkunaite),立陶宛女演員

阿諾·德斯普里欽(Arnaud Desplechin),法國導演

丹尼·艾夫曼(Danny Elfman),美國配樂作曲家

盧卡·瓜達格尼諾(Luca Guadagnino),義大利導演

加布里埃爾·薩瓦特瑞斯(Gabriele Salvatores),義大利導演

LINE

獲獎名單

主競賽單元

最佳影片金獅獎:《在某處》(蘇菲亞·柯波拉)

評委會大獎:《我不要死》(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

最佳處女作獎:《大多數》(塞倫-尤斯)

最佳導演:阿萊克斯-德拉-伊格來希亞(《哭泣的小丑》)

最佳男演員獎:文森特-加洛(《我不要死》)

最佳女演員獎:馬里亞納-拉貝德(《愛的抱抱》)

最佳編劇獎:阿萊克斯-德拉-伊格來希亞(《哭泣的小丑》)

最佳新人獎:米拉-庫妮絲(《黑天鵝》)

最佳攝影獎:米克哈伊-克里齊曼(《沉默的靈魂》)

特別金獅獎:蒙特-赫爾曼(《無果之路》)

終身成就金獅獎: 吳宇森

2010Venice.jpg

LINE

參展影片

開幕與閉幕

開幕片 《黑天鵝》 Black Swan 達倫阿諾夫斯基  美國

閉幕片 《暴風雨》 The Tempest 朱麗·泰莫 美國

LINE

2010Venice.jpg

主競賽單元

《黑天鵝》 Black Swan 達倫阿諾夫斯基 美國

《害群之馬》 La pecora nera 阿斯卡尼奧·切萊斯蒂尼 義大利

《在某處》 Somewhere 蘇菲亞·柯波拉 美國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Happy Few 安東尼·科爾迪埃 法國

《質數的孤獨》 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 薩維里奧·克斯坦佐 義大利、 德國、 法國

《沉默的靈魂》 Ovsyanki 亞歷斯基·費朵奇科 俄羅斯

《寫在水中的承諾》 Promises Written in Water 文森特·加洛 美國

《無果之路》 Road to Nowhere 蒙特·赫爾曼 美國

《哭泣的小丑》 Balada triste de trompeta 阿萊克斯·德拉·伊格來希亞 西班牙、 法國

《黑色維納斯》 Vénus noire 阿布戴·柯西胥 法國

《命運解剖師》 Post Mortem 帕布羅·拉雷恩 智利、 墨西哥、 德國

《巴尼正傳》 Barney's Version 理查·J·路易斯 加拿大、 義大利

《我們相信》 Noi credevamo 馬里奧·瑪通 義大利 法國

《激情》 La passione 卡洛·馬薩庫拉提 義大利

《十三刺客》 十三人の刺客 三池崇史  日本、 英國

《傀儡》 Potiche 佛杭蘇瓦歐容  法國

《米克的近路》 Meek's Cutoff 凱莉·雷查德 美國

《世上最美的奇蹟》 Miral 朱利安·施納貝爾 美國、 法國、 義大利、 以色列

《我不要死》 Essential Killing 傑齊·史柯里莫斯基 波蘭、 挪威、 匈牙利、 愛爾蘭

《挪威的森林》 ノルウェイの森 陳英雄 日本

《愛的抱抱》 Attenberg 阿錫娜·瑞秋·特桑阿里 希臘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Detective Dee and the Mystery of the Phantom Flame 徐克 香港

《三》 Drei 湯姆提克威  德國

LINE

影片介紹

《害群之馬》 La pecora nera 阿斯卡尼奧·切萊斯蒂尼 義大利

s4463483  

 

這部喜劇片,以寫實的力道,呈現精神病院中光怪陸離的人性百態。其中,不乏宗教性的指涉和各類職業的諷刺,透過幻想與現實的交錯,呈現出一種專屬義大利的神經質風格。
幕後製作
  一部假裝不在乎的黑色悲喜劇。自1968的動蕩之後,意大利迎來的三十年波折不斷,並無承平之時,這是最壞的年代,這是失望的冬天。回憶這三十年,眼淚慢慢流下,淌過臉頰,留下一個誇張的小丑的笑容——《黑羊》就是這樣,裝瘋賣傻,百無禁忌,彷彿“瘋狂”是荒唐世界裡唯一的真實。嘉美的年代早已​​飛逝,童年是一塊化在褲子口袋裡的冰淇淋,夭折的愛情是牙齒咀嚼蜘蛛的滋味,夢想家的許諾是一顆羊糞球,生活是一場悲慘的大玩笑,能把這幕鬧劇演到最後的唯一辦法,是瘋掉傻掉,瘋人院成了最後的避難所。這是逃避,也是自省,是插科打諢,也是鄉愁一縷,意大利人的悲傷和嬉鬧同樣濃烈,其實,鬧劇和悲劇本來就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
  導演的話:
很多年裡,我是一檔脫口秀節目的主持人,《黑羊》和尼古拉的故事我在秀場裡講了有一千次,故事裡那些人彷彿已經成了我的一部分,每次說起他們的笑話和段子,詞語就像河水從我嘴裡流淌,那是多麼甜蜜的聲調啊!尼古拉的故事既是寓言也是真實。講著這些又荒唐又真切的事兒,人們有時歡笑,有時傷感,也有時候會憤怒,我想,他們至少不會覺得無聊。
後來,就有出版商希望我把這些零散的不成章法的小故事寫下來,結成集子出版。書面語是一種全然不同的形式。在書寫中,我必須追求一種保持距離感的理性,在措辭上保持必要的得體,以及更多考慮篇章結構,再不能由著談興開無軌電車,順理成章的,故事裡的角色也不能只滿足於一些漫畫般的片段,人物需要梳理,需要給他們安排不同的性格和命運,擁有相對的完整和合理性。在書寫的過程中我意識到,最初只是藉著脫口秀口舌之快渲洩情緒,經過理性的沉澱成為對一個時代的刻畫。離開了舞台,離開了喧囂,離開了劇場裡擁擠的觀眾的臉,在寫作中我逐漸感受到,那些原本為了譁眾取寵的笑料,成了刻骨銘心的真實情感,當故事定格的時候想像力卻真正騰飛,最終,它們成就了這部電影,我的第一部電影。

LINE

《在某處》 Somewhere 蘇菲亞·柯波拉 美國

p1682400612  

本片由法蘭西斯柯波拉之女蘇菲亞科波拉執導,獲得2010年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強尼馬可(史蒂芬杜夫飾)是好萊塢明星,住在豪華酒店馬蒙特,每天生活就是飆車、喝酒和女人,一個標準的享樂主義者。
有一天,他的私生女(艾兒芬妮飾)來找他,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開始檢討自己荒唐淫亂的人生,開始省思所謂人生的意義,最後女兒還是離開他,但是他決定展開新生活。
拍攝花絮
·影片獲得了2010年威尼斯電影節的金獅獎。
·影片的一些創作靈感來自於導演索菲婭·科波拉小時候的生活經歷。而且費里尼在《勾魂懾魄》裡指導的片段以及彼得·博格丹諾維奇的《紙月亮》都對本片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本片於2009年的6月和7月間在洛杉磯和意大利拍攝。
·影片的原聲是由鳳凰樂隊(Phoenix)製作的。索菲亞·科波拉是該樂隊的主唱托馬斯·馬斯的女朋友。但是在影片的收錄了15支單曲的原聲帶裡,鳳凰樂隊只有兩首歌曲入選。據說這兩支歌是索菲亞的最愛。
·原聲帶裡其他的歌曲都大多是搖滾音樂界裡的大牌樂隊的曲目,其中有Foo Fighters,The Police,KISS和T。 Rex等等。
·索菲亞的父親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她的哥哥羅曼·科波拉在影片中擔任了製片。
·影片於2010年9月3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上舉行了首映,同一天便在意大利進行了公映。
·雖然影片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是出現在影片之中的馬蒙特酒店(Chateau Marmont)卻是真實存在於洛杉磯的一間頂級奢華的酒店。
·斯蒂芬·多爾夫曾經在馬蒙特酒店住過5個月,並在那裡度過了自己的21歲生日。
·扮演馬可女兒的演員艾麗·范甯是著名童星達科塔·范甯的妹妹。
·為了準備拍攝溜冰的場面,艾麗·范甯堅持了為期6週的溜冰訓練。
幕後製作
  酒店裡的生活
影片中,斯蒂芬·多爾夫扮演的好萊塢浪蕩子約翰尼·馬可常年居住在洛杉磯的馬蒙特酒店,他和朋友打招呼的方式是:“我現在暫時住在馬蒙特酒店,我在那裡已經住了一陣子了。”搞得自己像是初來乍到洛杉磯的背包客。實際上,馬可並不是不熟悉洛杉磯,而是它沒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這種人物背景的設置來自於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的童年回憶。在索菲亞的童年裡,她常常跟著自己的父親,大名鼎鼎的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出入各種高級酒店,和各種製片人、編劇、演員商談電影的拍攝計劃。
這種兒時的印像在索菲亞的心中紮下了根,她現在一想到要拍攝一部有關“好萊塢電影人的生活的電影”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酒店。索菲亞說:“我在開始寫劇本、塑造人物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這家酒店。想到的是這個人在這家酒店裡過著一種並不算正常的生活,然後有外力來把他帶到世俗而且平凡的家庭生活中。讓人們意識到,即使是好萊塢的明星,即使是著名的浪蕩子,也會有家庭和溫情的一面。這並不是我寫劇本的一般順序,我平時寫劇本的時候,一般是先考慮地點,然後再考慮故事。這次是先有了地點,接著才有人物的。馬蒙特酒店給我印像很深,因為我小時候曾經去過那裡每個房間裡似乎都住著一個明星或者是什麼搖滾歌手,每個房間都是一種生活的片段。我開始塑造馬可這個人物的時候,就是在把這些我知道的生活片段黏貼到他的身上。於是這個人物就漸漸地成型,他的故事和生活也便浮現出來了。”
平時的生活中,索菲亞居住在加州。寫作劇本時,她的女兒剛剛出生,那個時​​候她居住在巴黎。這兩個居住地和洛杉磯沒有一點聯繫,那麼她又是如何在劇本和影片中賦予洛杉磯生命的呢?索菲亞說:“洛杉磯在很多影片中並不是一座具體的城市,而是一個關於好萊塢、權利、名氣和金錢的符號。我對這座城市的感覺還是來自一些經典的影片,比如說《洗髮水》和《美國舞男》。這些電影抓到了洛杉磯的內在的感覺和情緒,而最近的影片則沒有這種捕捉城市情緒的能力。所以,即使我沒有生活在洛杉磯,但是我依然明白,那是一個渾渾噩噩、每天上演著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的地方。抓住了這點,就等於抓住了洛杉磯的特質。”
  是狀態而不是故事
《在某處》這個標題看起來有些模棱兩可,因為它既沒有涉及到人物也沒有涉及到故事,更不是什麼總結和概括。實際上,《在某處》只是這部影片的臨時標題,這個標題在影片完成製作之前都有被替換掉的可能,只不過索菲亞一直沒有找到更為合適的替代品,所以《在某處》才成為了最終的標題。索菲亞說:“這個標題說的是這一種狀態,那就是一個男人知道現在的生活不對勁,他需要到某處去。但是同時他又不知道自己確切應該去哪裡。影片雖然講的是好萊塢人的生活,但是和電影以及電影產業毫無關係。雖然影片的主角馬可是一個演員,但是他的生活和家庭問題依然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你甚至可以把他和身邊的朋友、家人聯繫起來。”
從某種意義上說,整部電影都只是一種生活狀態和情緒的展示,而沒有說太多的故事和情節。這種處理影片的方法和索菲亞上一部廣受好評的影片《迷失東京》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主演斯蒂芬·多爾夫看來,這樣處理一部講述浪蕩子重回家庭生活、找到生活之路的影片是再合適不過的。他說:“在出演了這麼些影片之後,我覺得自己完全可以駕馭這麼一個角色了。而且,《在某處》非常別緻,很有一種詩性的感覺,其中的像是觸角一般的觀察世界的方法,絕對是索菲亞風格的。索菲亞在巴黎寫作劇本,當我得知有這麼一部電影即將開拍,我特意飛到巴黎,去問她我是不是能扮演其中一個角色。我在巴黎的最後一天,索菲亞給了我一個電話,約我見面。見了面之後,我得到了這個我很喜歡的角色。走出她的寓所之後,我來到了埃菲爾鐵塔下面,大哭了一場--因為那天是我母親去世一周年的紀念日。我想,這種對親人的思念影響到了我塑造馬可這個人物,因為按照我自己的理解和劇本的表述,馬可對自己女兒的情感只是一種概念,只是一種感覺。所以我想的是,要更感性、更有感知地去表演,而不是單純地展示人物的生活故事。”
這樣一部有關於家庭的電影,對於索菲亞來說並不陌生。在她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她就在父親的《教父3》中扮演了帕西諾的女兒。索菲亞說:“是的,我一直很想拍攝一部與眾不同的家庭片,去展示那種存​​在於父女之間的,只可以體會而無法表達的情感維繫。我自己就曾經體會過這種若即若離,但又是不可分割的父女情感。”
  真實的父女情誼
為了能在影片中扮演好父親和女兒,兩個演員,扮演父親的斯蒂芬·多爾夫和扮演女兒的艾麗·范甯在影片開拍前一段時間便生活在了一起,他們在一起吃飯、娛樂、玩耍,就好像是真正的父女那樣。回憶起這段生活,艾麗·范甯說:“多爾夫和我有很多的共同點,比如說我們念過同一所學校,我們都喜歡咬指甲,我們都喜歡相似的食物--這真是太酷了。不僅僅是在銀幕上,在銀幕下他也像是我的爸爸一樣。”
影片拍攝時只有11歲的范甯並不是銀幕新人,她在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表演生涯”。已經身經百戰的她對挑選劇本自有一套方法,她說:“我最喜歡看上去很真實的劇本,《在某處》就是這樣的故事,劇本里的一切故事看起來就好像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一樣。女兒克萊奧和她爸爸的關係,讓我很感動。”影片開拍前,范甯還很忐忑於扮演一個突然出現的女兒,她不知道應該如何去捕捉一個女孩的情緒。但是等影片開拍之後,一切就都好了。她說:“我一點也不緊張,一點也沒有覺得有人在強迫我做什麼。當我有了什麼新的想法或者是新的台詞的時候,我會找索菲亞說,她也會安安靜靜地聽我說完。如果我和多爾夫想到了什麼新的玩笑和笑料,就會去問索菲亞是不是能加拍一個鏡頭。索菲亞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人,她根本不會給我什麼壓力,也從來不大吵大嚷。”
要找到那種做父親的感覺,除了和范甯生活在一起,斯蒂芬·多爾夫還要盡可能地“冥想”出自己的情感,“呼喚”出自己的父愛。這個時候,他和自己的小妹妹的生活點滴成為了關鍵。他說:“我有好幾個妹妹,她們現在是或者曾經都處在克萊奧的年紀,於是她們便成為了我腦海中的克萊奧。在拍攝的過程中,我時常會把范甯當做是自己的家人那樣去對待,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展示出最為合適的情感。艾麗·范甯是一個非常有天賦的演員,她在這麼小的年齡就能駕馭這麼複雜深刻的角色,實在讓我刮目相看。在生活裡,艾麗還是一個小姑娘,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孩子。”對於艾麗·范甯的表演,索菲亞也是讚不絕口,她說:“艾麗·范甯絕對是整個劇組的驚喜,雖然她還是個小孩子,但她總是有著出人意料的想法和主意。影片裡有很多笑點和玩笑都是她和多爾夫的鬼點子。不得不說,她的確有出眾的天賦,是做演員的好材料。”

LINE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 Happy Few 安東尼·科爾迪埃 法國

p1558611083  

本片是法國新銳導演安東尼寇迪耶自編自導最新作品,2010威尼斯影展競賽片。
已婚的瑞秋在珠寶店與同樣已婚的文森彼此看對眼後,決定安排「換妻」聚會,開始交換伴侶的禁忌遊戲。兩對夫妻四個人開始享受以往從未有過的性愛,微妙的四人行關係卻在每次上漲的肉體高潮中漸漸失控。
瑞秋發現自己的先生法蘭克似乎更愛文森的妻子泰瑞,她開始妒嫉,卻仍然貪求於文森在床上帶給她的濕淋快感,無法克制自己感情的瑞秋甚至與泰瑞也發生了女女性愛關係。直到某天泰瑞的女兒撿到了瑞秋的日記,四人之間不堪的性愛關係被揭發,瑞秋決定結束失衡的危險關係,但肉體上的毒癮,已病入膏肓…
導演安東尼寇迪耶說服法國影壇影帝影后在大螢幕前寬衣解帶當眾炒飯,坎城影帝洛契迪森姆(Roschdy Zem)、Hugo Boss香水及LV代言帥哥尼古拉迪佛休爾( Nicolas Duvauchelle)露出精壯結實的小屁屁在鏡頭前翻雲覆雨;而坎城影后艾羅蒂布雪(Elodie Bouchez)、及法國實力派演員瑪莉娜佛絲(Marina Fois)更是不徨多讓,露胸露點不夠看,第三點更是完全解放,全片肉香四溢,四人肉體在大螢幕上全都一覽無遺。
本片英文片名Happy Few原意為「少數能夠得到快樂的幸運兒」,導演藉由交換性伴侶為開始,探討屬於成人的愛慾糾葛,他特地選用令人臉紅心跳的性愛場景,帶出成年人如何在奔走的性愛慾望及柵欄內的規範相互衝撞後,是否真能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
安東尼寇迪耶(Antony Cordier)是法國備受期待的導演,之前的作品《三人冷水澡》(Douches froides)廣受國內外好評,曾以該片獲得2006年台北電影節國際青年導演競賽獎最佳影片百萬首獎。也曾拍了兩部紀錄片《Jean Douchet, Arnaud Desplechin, une conversation》(2003) and《Ken Loach: continuity》(2004)。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是安東尼寇迪耶自編自導的新作。
Happy Few字面上的意義代表著「少數快樂的人」,片中四人交換伴侶的行為在別人眼中似乎是道德淪喪、不被普遍社會所接受,但這樣的相處模式卻讓他們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是別人所無法理解的,從這點看來,Happy Few的片名具有反諷的意味。
《你快樂,所以我快樂》講述的不是簡單的交換伴侶遊戲,而是四人間的愛慾糾葛,全片大膽奔放的情慾讓人印象深刻,然而電影想表達的並不是墮落,而在於「成人之間的愛」,該如何處理迎面而來的強烈情感以及熱情?青少年可以盡情地用愛去釋放自己,但擁有許多包袱的成年人該如何恣意享受內心的慾望?這部片講述的是一種難以達成的追尋,探討人們是否真的能不在乎教條,隨心所「慾」地生活在愛情的烏托邦裡?

LINE

《質數的孤獨》 La solitudine dei numeri primi 薩維里奧·克斯坦佐 義大利、 德國、 法國

p1896392882  

本片改編自義大利獲獎無數之暢銷同名小說,作者保羅裘唐諾並親自參與編劇,電影由薩維裡奧克斯坦佐執導筒,入圍2010年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單元。
馬提亞與艾麗絲是兩位自小開始,便帶著童年夢魘長大,並衍生自殘傾向的男女…。偶然,這兩個殘缺的靈魂,相遇在一起,彼此從相知、到相愛…。然而,痛苦不堪的過往,卻使他們無法敞開心胸,全心擁抱彼此…,無所不在的陰霾,總是籠罩著他們…,眼看戀情就像兩塊互斥的磁鐵…無疑彼此相愛,卻無法在一起…。
本片在主人翁殘缺的性格上著墨,呈現兩個相愛的人,長達數十年的痛苦。就像質數般注定孤獨。
義大利導演薩維裡奧克斯坦佐作品量少質精,於國際影展頻頻露臉、並有斬獲。

LINE

《沉默的靈魂》 Ovsyanki 亞歷斯基·費朵奇科 俄羅斯

p2199604056  

生命,就是場漫長的告別。一名工人在妻子過世後,帶著最好的朋友前往尼羅湖,舉行一段傳統送別儀式。旅途上,愛情回憶如雪片螺旋交錯,傷逝不是最終點,秘密在告別後才被開啟。如詩畫般的敘事格局,對應俄羅斯的冷凜空景,拼貼出最貼近孤寂的真實重量道盡生命與情感間那扇無人可觸的寂寞,公認本屆威尼斯影展藝術性最高的傑作。
拍攝花絮
·影片在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15位影評人四星以上的好評;
幕後製作
本片導演阿歷斯基·費朵奇科曾在2005年以《首次登月》在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地平線單元”的最佳紀錄片大獎。本片是阿歷斯基·費朵奇科繼2007年的《鐵路》之後,拍攝的第二部劇情長片,也是第一次進入威尼斯主競賽單元參賽。如詩畫般的敘事格局,對應俄羅斯的冷凜空景,拼貼出最貼近孤寂的真實重量,道盡生命與情感間那扇無人可觸的寂寞,被認為是2010年威尼斯影展藝術性最高的傑作。
電影講述了一趟獨特的靈魂之旅,主要講述了男主角麥崙在妻子塔尼亞去世後,找來自己的好朋友艾斯特,用莫亞人特有的文化和儀式來為自己的妻子送行的故事。影片有俄羅斯電影特有的沉靜、大氣的氣質。影片在情緒的渲染上是極為理論化的,從片中如畫般的配樂和哀怨的弦樂演奏可見一斑,而這都來自於配樂大師Andrei Karasyo​​v緊密卻又不失淡雅的原聲帶製作。由此,若作為純藝術電影來欣賞,這確實是難得的佳作。
本片的導演阿歷斯基-費德申科算是威尼斯電影節一手扶植起來的導演,其曾在2005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憑藉一部“偽紀錄片”《首次登月》贏得了“地平線最佳紀錄片獎”,在那部充滿想像力的電影裡,導演用幽默詼諧誇張的卓別林式的喜劇表演,結合來自俄羅斯國家圖書館的一些珍貴影視資料,合成了表現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登月計劃的黑白“紀錄片”。 2010年,他的《沉默的靈魂》關注點從太空轉到了地面,並且將焦點投注在了摩亞民族的傳統。
片中所說的摩亞人是古代烏戈爾族的後裔,如今主要生活在俄羅斯的羅斯托夫、科斯特羅馬、雅羅斯拉夫爾等城市,他們在融入斯拉夫人之後,不僅保留了自己的語言,許多珍貴的文化習俗也代代相傳下來。 《沉默的靈魂》在摩亞人古老的習俗與傳統生活的背景下,坦誠地談論著現代生活中的關於社會和性的話題,在憂鬱的氣息中,影片充滿著詩意的美感。費德申科說,“影片的主調是溫情的,我希望將這種溫情轉化為一種鄉愁,進而又轉化為愛的同義詞。”正如影片中所講,“人人都會找到自己的位置,只不過在不同的時間,只有愛是永恆的。”

LINE

《寫在水中的承諾》 Promises Written in Water 文森特·加洛 美國

183457.60809303_270X405X4  

幕後製作
文森特·加洛這位獨立電影人素來喜歡拍攝特立獨行的影片,而他的第二部影片《棕兔》就是一部飽受爭議的影片。新片《寫在水中的承諾》用黑白兩色的鏡頭展現給觀眾一段瀕死女子與殯儀館攝影師之間的愛情故事,由史泰龍之子塞奇·史泰龍出演。 “我並不在乎這部影片會不會公映,我也不在乎有沒有人喜歡這部電影”,這就是文森特·加洛對於自己新片的看法,頗有點孤芳自賞的味道。
【威尼斯反應褒貶不一】
文森特·加洛執導的《棕兔》曾在戛納遭受媒體冷落,這次帶著新片捲土重來,受到了褒貶不一的評價。電影節場刊的一段評論尤為耐人尋味:“無論是那些等著看他再出洋相的人,還是指望他有所改良的支持者,恐怕都要失望了。”據悉,加洛在拍攝時大行前衛之道,現場甚至連劇本都沒有,演員們都不會被告知具體要求,而是在不知情的狀態下工作。
但也有華語媒體對影片提出了高度評價,“文森特不止是個導演,他更是個全能的藝術家。《水中的承諾》是一部探討死亡、愛情和回憶的視覺藝術作品,文森特在其中用自己對於電影這種視覺語言獨特的理解,來對這些命題進行視覺闡釋。觀影的很多時候,也不知道是否正確,感覺鏡頭中有著法國新浪潮大師戈達爾視覺風格的影子。”

LINE

《無果之路》 Road to Nowhere 蒙特·赫爾曼 美國

p1285104078  

本片取材自真人真事,一對無法無天的男女,展開一連串行騙天下的詐欺計畫…,眼看事態一發不可收拾,甚至犯下謀殺罪,最後,他倆乾脆拿槍斃了自己。
這個被喻為「浪漫驚悚片」的公路電影,由50年代縱橫美國影壇至今的知名獨立製片導演蒙特赫爾曼執導,片中融合諸多微妙的人性元素,顯示出赫爾曼導演的寶刀未老。

LINE

《哭泣的小丑》 Balada triste de trompeta 阿萊克斯·德拉·伊格來希亞 西班牙、 法國

p1610914861  

哈維出身小丑世家,西班牙內戰奪走了他的父親與童年,沈重的回憶讓他只能扮演哭泣的小丑。但他愛上了馬戲團的女神─—娜塔莉,她是笑臉小丑的女友,而隱藏在笑臉面具下的,盡是暴力虐待。於是哈維決心拯救佳人,在所不惜。
一段足以榮登影史的變態三角戀就此展開:一個被情敵劈得頭破血流,只能找獸醫急救,帥氣的臉龐被縫成了半獸人,從此只能逗小孩尖叫;另一個用強鹼腐蝕皮膚當粉底,還用熨斗燙上腮紅,日後逢人就殺;而愛到不能愛的娜塔莉,倒楣到隨時隨地都會被狹路相逢的兩個小丑輪番追求(殺)。愛讓每個人都抓狂,但看到骨子裡,這其實也是一場另類的國族寓言。
西班牙導演伊格萊希亞,以驚人的節奏和狂放的想像力打造本片,除了維持西班牙電影獨有的驚異狂想與戲劇張力外,更透過這段畸戀巧妙地隱喻政客、戰爭與慾望交織的荒謬,因而榮獲2010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與編劇雙料大獎,更一舉囊括2011西班牙哥雅獎十五項提名,實力不容小覷。
拍攝花絮
·這是西班牙導演阿萊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第一次參加三大電影節。
·本片獲2010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編劇獎。
幕後製作
《傷心小號曲》入圍2010年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在在昆汀領導的評審團下摘得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兩項大獎。影片是西班牙導演伊格來希亞首次在國際三大電影節上亮相,他形容本是“一部怪誕的悲劇或是一個喜劇般的驚悚故事”。執導過伊利亞·伍德參與演出的《牛津殺手》的伊格來希亞是目前西班牙本土影壇最具創作力的導演之一,早已獲多次戈雅以及歐洲電影節最佳編導提名,本片沿襲了他擅長的複古兼怪雞的風格。
執導過伊利亞·伍德參與演出的《牛津殺手》的伊格萊·希亞是目前西班牙本土影壇最具創作力的導演之一,已獲多次戈雅以及歐洲電影節最佳編導提名,本片沿襲了他擅長的複古兼“怪雞”的風格。
導演伊格萊希亞稱這是一部“非常個人化的電影”,通過黑色、荒誕、恐懼和怪異講述了一個“強烈的愛和獸性的故事”,“混合了恐懼與愛情”。 “我在拍攝過程中享受了很多快樂,也遭受了很多折磨。這是一部很冒險的電影,我為它感到自豪。”
在電影中,哈維爾小時候經歷了西班牙內戰,眼睜睜地看著父親在自己面前死去。小時候的不幸遭遇讓他只能成為一名“悲傷的小丑”,並深刻影響了他的人生軌跡。伊格萊希亞說,“這部電影著眼於曾經痛苦的過去,所有西班牙人都備受內戰折磨,痛苦一直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直到今天影響猶存。”
影片放映後獲得了不錯的評價,有媒體認為這是一部形式和內容結合得恰到好處的佳作。這是一部悲劇,但是卻用喜劇的形式去包裝,導演採用了很多新穎手法,獲得了不錯效果。片中的人物性格鮮明、情緒飽滿而又富有層次感,內容富有想像力,充滿了對人性的思考。導演伊格萊希亞表示,這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個人化的一部。
【扭曲的內心】
西班牙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令人難過的內戰,當時弗朗哥政府在西班牙境內施行獨裁統治,而這種統治就發生在不遠的40年前。觀察西班牙的眾多文藝作品,不難發現,描述那次戰爭、描繪當時的人們在戰爭中的生活、描摹人們在戰後的生存和心理,是很多西班牙藝術家選擇的母題。這次,導演導演阿萊克斯·德拉·伊格萊希亞也選擇了這個題材來加以拍攝。
影片中有兩個小丑,一個是在童年遭受了心理創傷,靦腆內向的悲劇小丑;另一個是酗酒暴力但是穿上戲服之後卻無比活潑可愛的快樂小丑。伊格萊希亞說:“之所以設置這樣的一對截然相反的人物形象,目的就是要表達弗朗哥政府的統治給人們帶來的創傷與心靈的扭曲。這樣一種性格對立的性格,一種是善的,一種是惡的。西班牙的內戰,給西班牙帶來了災難性的。它帶來的飢餓、死亡、混亂等一系列問題,讓所有人飽受蹂躪。最可悲的還不僅僅是這些,最可悲的是在內戰及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內戰所帶來的創傷是無法逃避的,所由西班牙人都在默默承受著這些痛苦。這樣的情況給西班牙人的生活帶來了一層陰影。受到刺激的人同意焦慮、憤怒乃至是自毀。”
這樣的歷史、這樣的生活扭曲了人們的心靈。在影片的表述中,一切都是扭曲的、一切都是鬧劇:戰爭、愛情、生活無一例外的都是一種荒誕的戲劇和可笑的表達。伊格萊希亞說:“從1970年代以來,我們就生活在扭曲之中,我們的內心就被扭曲了。人們常常能感受到自己內心湧現出來的敵意和復仇心理。在那個年代裡,學校也被武裝起來,大街上時常會有暴力事件發生影片的表述和當時的現實是一樣的。影片中的兩個小丑的性格是我內心的一種感受。一方面,對世界感到絕望而且不抱有希望,消極避世;另一種是追求暴力和極端的個性。這兩種情緒一直就在我的​​內心深處抗衡。而這,也是西班牙人在內戰之後的最有代表性的心理狀態。”
【個人化色彩】
《傷心小號曲》這部影片帶有極強的導演個人化色彩。在影片中,伊格萊希亞融合了黑色、喜劇、愛情、荒誕、超現實等等元素。但是這種個人化的風格過於明顯也過於突出,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令觀眾和演員都很“頭疼”的事情。因為要表演或者是欣賞“癲狂”都不是一件易事。
導演伊格萊希亞說:“為了拍攝這部電影,我已經全身心地毫無保留地投入了,所以這部帶你呀是我所有電影裡最有個人化風格的一部。雖然這樣的風格會很容易帶來一定的風險,但是我覺得這麼做是值得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完全而充分地表達出我內心的想法。”這樣的導演風格也讓演員也吃盡了苦頭。扮演小丑的卡洛斯·阿雷塞斯說:“這個角色太複雜了,而且相當具有挑戰性。導演給了我這個嘗試和挑戰的機會,我就試了一試。有很多時候,我無法理解人物,也有很多時候我覺得自己快堅持不住了。因為電影裡有很多動作、奔跑和暴力的鏡頭。還有樹林裡的裸奔以及兩個男主角的決斗等等,這些東西都讓我精疲力竭。有一次,我需要只穿著單衣在雪地裡排練,我差點就要退出劇組了。好在由導演的鼓勵,我才堅持了下來。”
  導演的話:
  為何吹響這支傷心樂曲。
我講述這個馬戲團和小丑的故事,是為治愈我心中長年難以平息的疼痛。匪夷所思的悲傷黯淡的往昔時光,是那麼荒誕不經,又讓我恐懼不已。我感覺隨時會在鄉愁的河流裡溺斃,溺死在一些彷彿從未發生過的事裡。
如果把蠻荒恐怖和慘烈疼痛的往事講成讓所有人大笑的笑話,那會怎樣?
我想我的心裡住著兩個人,一個被寵壞的孩子,既懦弱又殘忍,以傷害那些比他更軟弱的人為樂。我知道他恨我、想毀了我。唯一讓他不再折磨我的辦法是放他自由。
還有一個老去的女人,她背負著原罪並且深知這一點。她試圖充滿激情地去愛,卻愛而不得。她希望有人能溫柔地喜歡她,希望她身邊的人因她而快樂,卻完全不知道該怎樣做。
這樣兩個糾纏我折磨我的人,定義了這部電影。我這一生就在觀望這兩人的癡纏角力,那是多麼悲哀無望的情感,讓我失望,讓我困惑,它們是如此荒誕不經,卻總是讓我淚流滿面。
在我的設想裡,這個故事必鬚髮生在1973年。那年我8歲,首相死了,小丑們在電視上出沒,身邊的一切真實化成一場夢,一場無謂的噩夢。

LINE

《黑色維納斯》 Vénus noire 阿布戴·柯西胥 法國

p1457124321  

1810年,南非女孩莎拉巴特曼被帶到倫敦,當成畸形秀的主角展演,亦獸亦人的獨特體型和扮相,不僅在當時自詡文明的歐洲上流社會掀起轟動,也讓法國人類和自然學家,打著科學的名號,將她當做動物般測量研究。野人秀越演越烈,人與獸、文明與野蠻的拉扯糾結,卻也讓莎拉陷入了人性尊嚴的悲慘掙扎……。影片改編自真人真事,阿布戴柯西胥首度跳脫北非移民的題材,卻依舊以充滿社會批判的犀利觀察,借古諷今,一語道破西方文明世界的殘酷偽善。
「莎拉從來沒有向世人展現完全真實的自我,即使她不斷地被暴力侵犯。人們只看見他們想看的。要接受他人強加在你身上的鄙視是很痛苦的,以此而言,她的確是個奴隸。莎拉是個藝術家,她彈樂器、能歌善舞,但最悲哀的或許是她從來無法表現自己的這個部分,因為這不符合世人對她的期待。」
2011 香港電影節/ 2010 威尼斯影展競賽片/ 2010 多倫多影展。

幕後製作
這部影片投資約1300萬美元,是柯西胥計劃拍攝的三部曲電影中的第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故事講述19世紀一名非洲婦女的悲慘生活,這名叫做薩拉·巴特曼(Sarah Baartman)的婦女出生即患有殘疾,隨後被送到法國巴黎,在馬戲團中扮演怪物謀生。比利時著名演員奧利弗-古爾邁擔任本片的主演。
阿布戴·柯西胥曾憑藉《躲閃》和《穀子和鯔魚》兩度同時摘得有“法國奧斯卡獎”之稱的愷撒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三項大獎,《穀子和鯔魚》更摘得威尼斯電影節的評審團特別獎。他的作品題材向來十分沉重,往往交織著不同民族間的隔閡,以及由此帶來的創痛。 《黑色維納斯》也不例外。
扮演女主角的雅伊瑪·托雷斯2003年從古巴哈瓦那來到巴黎,以教授西班牙語為生,兩年後偶然遇到了導演阿布戴·柯西胥,當時柯西胥正在忙著籌備《穀子和鯔魚》。托雷斯在發布會上透露:“我正走在路上,他靠了過來,跟我講起了《黑色維納斯》的故事。之後我盡可能地去找相關資料,為這角色做準備工作。 ” 為扮演這個角色,托雷斯增重將近15公斤,終於也有了像莎拉·巴特曼那樣的肥大臀部。作為家中三個女兒中最小的那個,需要在片中全裸出鏡的托雷斯花費了一番工夫才說服家人同意她接演,尤其是她那個當海員的父親。 “天哪,那可一定得事先告訴他們才行。”
雖然《黑色維納斯》是雅伊瑪·托雷斯的銀幕處女作,她希望這不會是她的最後一部電影,她說自己在等待好的劇本,“我已準備好了,無論去哪裡拍攝都行,只要故事觸動我就行。”
儘管至今只有四部作品問世,但阿拉伯裔的阿布戴·柯西胥已經先後憑藉《躲閃》和《穀子和鯔魚》兩度同時摘得愷撒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劇本大獎,堪稱是法國藝術電影界最當紅的新人王。而他今年推出的《黑色維納斯》上映後再度收穫普遍讚譽,19世紀殘酷的種族歧視問題令人難以置信。

LINE

《命運解剖師》 Post Mortem 帕布羅·拉雷恩 智利、 墨西哥、 德國

p2165107156  

繼《週末魘狂熱》大獲成功,智利導演帕布羅拉拉再挑戰新題材,拍出政治迫害下的愛情。
這是個變奏的愛情故事。馬利歐是在太平間抄寫驗屍報告的打字員,時值智利政變,他和同事被迫將被屠殺者的死亡理由改寫成自殺;同時間馬利歐愛上了住在對街的脫衣舞孃,但她因父兄捲入政變、無處可歸,只好躲在馬利歐家裡避難。戰爭意外地讓純潔的愛情美夢成真,但馬利歐能否得到她的真心? 《週末魘狂熱》導演與男主角再度合作,成績更見突破。
幕後製作
拉拉因本人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最初想拍一部《殺手夜狂熱》的姐妹電影,誰知道拍著拍著變了味,但卻有了意外的驚喜。

LINE

《巴尼正傳》 Barney's Version 理查·J·路易斯 加拿大、 義大利

p897463731  

本片獲得2011年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改編自加拿大名作家莫迪凱里奇勒Mordecai Richler暢銷同名小說,保羅吉馬蒂、達斯汀霍夫曼主演。
年過六十的巴尼佩諾夫斯基(保羅吉馬蒂飾)是位看似平凡的男子,他菸酒成性、是個老曲棍球迷。
然而當他開始回顧起過去的人生,包括曾經歷過的三段婚姻,不受約束的開放父親易西(達斯汀霍夫曼飾)、迷人放蕩的好友布基,以及生命中的那些起起落落,才發現自己的人生竟是如此豐富且不凡。
保羅吉馬蒂說:「巴尼是一個可愛的蠢貨,有冷面笑匠式的幽默感,某部分來說,這個角色就是我。
拍攝花絮
·本片入圍2010年威尼斯電影節的競賽單元。
·保羅·吉亞瑪提憑本片獲第68屆金球獎獲喜劇音樂類最佳男主角,併入圍第83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本片是達斯汀·霍夫曼同保羅·吉亞瑪提繼《行騙天下》(2003)後第二次合作。而在片中扮演達斯汀·霍夫曼孫子的傑克·霍夫曼,在實際生活卻是霍夫曼的兒子。
·蕾切爾·李費佛為了本片也算付出了一些“損失”,為了恪守對本片參演的承諾,她不得不推掉了在人氣大作《暮色3:月食》(2010)的“維多利亞”一角。
幕後製作
  加拿大作家的劇本遺作
1997年,加拿大作家莫德凱·里奇勒出版了他的小說《巴尼的版本》,小說講述了一個蒙特利爾說英語的猶太人回顧一生的故事。而完成這部小說後,里奇勒很快有了將本片搬上銀幕的想法,於是很快開始了劇本改編工作,或許他也沒有想到從改編開始,到影片啟動,花了足足12年,而他本人也在2001年去世,未能最終看到這部心愛的小說在電影院上映。而最終本片的導演則是上一部電影還是拍攝於1994年的理查德·劉易斯,不過,對於導演工作,不必懷疑他的經驗,他參與了著名美國劇集《犯罪現場調查》(2000 )中44集的導演工作,不過在電影劇情片領域,《巴尼的版本》也只是他的第二部電影,這位在電視劇領域已經取得上佳成績的導演還需在電影領域證明自己。
文學作品改編電影一直是電影界的一大高難度工作,哪怕對於原著作者來說,莫德凱·里奇勒也依然要謹慎行事。為此,他不得不刪除一些原著中的角色,還有些角色的戲份則需要濃縮展示,而巴尼那段原本在巴黎的波西米亞式的生活歲月,很多戲份也被調整到羅馬。對於本片,除了原著作者外,最熱心的要數製片人羅伯特·蘭托斯了,他為本片也奔波了十年之久,在里奇勒去世後,物色一個接替的編劇成了他的最大難題,“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狀況,因為在過去,莫迪凱·里奇勒的小說電影改編都是由他親自完成。而當他正在進行這部小說的劇本改編時,他卻病重並離開了我們,這真的是本片拍攝的主要障礙。”,最終,他選中了邁克爾·康尼維斯,此君過去從來沒有進行過電影劇本撰寫,但是撰寫了幾部電視電影劇本的,此次擔當里奇勒的劇本遺作延續工作,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壓力。
  還原原著特色與風格
沒有了原著作者指導,對於蘭托斯和劉易斯來說,對小說各種細節在電影中的處理就成了更加艱鉅的挑戰。劉易斯本人也深知這點,“人們希望在電影中感受原著中的真實,這也是我的工作。我認為最重要的事就是片中的角色都要是同步的,書中的巴尼·潘諾夫斯基和電影中的巴尼·潘諾夫斯基感覺上應該是一致的。”。而作為帶有個人傳記體性質的作品,扮演巴尼的演員顯然至關重要,而巴尼本身就是一個一生中並不順風順水的角色,有些理想,又有些粗俗,而這種帶著些許小人物特色的角色,讓保羅·吉亞瑪提來扮演顯得再合適不過了。談起片中角色,吉亞瑪提最大的感受還是扮演不同年齡階段的巴尼的趣味,“這很有意思,我們首先拍攝的鏡頭是在羅馬,我的角色在片中正是最年輕的時候。我對自己的表演會感到緊張的一直是演年輕人甚於演年長者。對我來說,演年長者比年輕人容易很多,我擔心我的表演會沒有說服力,我擔心我現在都不能記住年輕人該是什麼樣子。”看來,吉亞瑪提已經將自己定​​義為“老人”,不過他在本片的表演實際上非常成功,成功展現了巴尼的一生,並已被提名為2011年金球獎歌舞和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而對於巴尼這個人本身的特點,吉亞瑪提表示,“總的來說,他是一個可愛的蠢貨。不過我不認為他是一個伍迪·艾倫電影風格的角色,但是他確實很有幽默感,一種陰暗的,自嘲的,悲觀的猶太式幽默,我認為這棒極了!”,與擔心扮演年輕狀態的吉亞瑪提不同,片中扮演巴尼父親的達斯汀·霍夫曼可輕鬆多了,對於他來說,多年的演技和生活積累,讓他扮演這樣的角色已經堪稱得心應手。而吉亞瑪提也對前輩稱讚有佳,他甚至說,如果是三十年前,達斯汀·霍夫曼來扮演這個角色會比他現在出色的多,可見兩人惺惺相惜之感。
  一種五彩斑斕的濃縮人生
無論片內片外,這部電影都多少帶著傳奇的味道,巴尼的人生是傳奇而五彩斑斕的,儘管並未取得太多成就,甚至帶著失敗者的味道,但是卻以豐富的人生給觀眾一種傳奇的感受。他的人生是濃縮的,從他的愛情經歷就可以看出,從自由奔放的首任妻子,到富有的第二任妻子,直到最後的真愛,更有傳統家庭婦女味道的第三任妻子,多種風格的男女關係和愛情可謂於他一人經歷展現,正是這種人生的立體感,讓這個性格上並不討人喜歡的巴尼依然充滿了些許魅力,他的人生也依然可能有某個片段能引起你的共鳴。而本片原著作者莫德凱·里奇勒改編未成身先死的經歷,也讓本片最終上映,有了一絲動人的溫情味道,這也是了卻了這位加拿大作家的心願。有趣的故事,神奇的人生,當然更有獲得金球提名的吉亞瑪提的出色表演,這部電影是值得你在冬日感受的一種特別的人生詮釋。

LINE

《我們相信》 Noi credevamo 馬里奧·瑪通 義大利 法國

s4476756  

馬利歐邁圖納執導,托尼瑟維洛、盧伊吉洛肖卡、安娜博納奧圖主演。曾入選為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片。
本片劇情設定為19世紀的法國大革命,深刻描繪了三個年輕人毅然獻身革命後,衍生出的種種恩怨、糾葛。劇情縱深對當時的家族樣態有著相當全面的著墨…,恢弘的格局下,有著驚心動魄的敘事節奏。

LINE

《激情》 La passione 卡洛·馬薩庫拉提 義大利

s4442416  

幕後製作
意大利導演卡洛·馬薩庫拉提的作品能夠入圍,進一步體現了本土優勢和威尼斯由來已久的“圈熟”規則——在過去的20年中,卡洛-馬薩庫拉提4次進入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其中,1994年的《公牛》為其贏得了一尊銀獅大獎。本片是卡洛·馬薩庫拉提第5次參與金獅獎的角逐。影片的女主角之一斯蒂芬尼婭-桑德雷莉,也是一位響噹噹的威尼斯影后,1990年以《L'africana》封後,2005年更是獲得威尼斯終身成就金獅大獎。

LINE

《米克的近路》 Meek's Cutoff 凱莉·雷查德 美國

p1257738627  

改編自真人真事,一部充滿黃沙景觀的女性西部片,曾入圍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
故事中,美國正值西部開拓時期,三個家庭,歷經艱辛與苦難,長途跋涉只為穿越俄勒岡…,壯闊、瑰麗的自然景觀,竟是他們的阻力,也帶來遙不可及的愁緒…,那份征服無方的壯志未酬,融揉進一段悲滄的血淚史,轉瞬隨風而逝。
拍攝花絮
·本片是米歇爾·威廉姆斯與導演凱莉·雷查德繼《溫蒂和露西》後的第二次合作。
·本片的拍攝環境很惡劣,時而43攝氏度高溫,時而飄雪。拍攝過程中,一位美工設計師便遭遇了嚴重的中暑倒下,接著一周後,又有一位演員因為體溫過低不得不被送進了醫院。
幕後製作
【女性視角的西部片】
《米克的近路》是凱莉·雷查德執導的第三部劇情長片。對於這部和人們通常看到的西部片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凱莉·雷查德介紹,編劇喬納森·雷蒙德當時正在做一項有關關塔納摩監獄的研究,給影片很多靈感。雖然對安東尼·曼等許多傳統西部片導演和其中的美麗風景很痴迷,但是傳統片中總是以男人為主。這一次,導演決心嘗試將女人放在鏡頭第一位,因此如何放置攝像機,如何組織情節的發展也相應完全轉變了。
導演凱莉·雷查德的作品向來是以孤獨個體難以交融為主題的公路電影。 《米克的近路》是一部公路片,也是一部美國西部片。當人們隨著三個家庭的長途跋涉穿越俄勒岡之路時,西部那宏偉雄壯荒蕪可怕的自然環境在鏡頭前一覽無餘。電影中導演很明確地表明這麼一種態度,這塊土地不是屬於這些長途跋涉企圖開發征服的外來者,而是屬於這些紮根於這塊土地上的人民。這種題材的嘗試已經超越了導演之前兩部聚焦於人心孤獨的思想高度,開始用自己的視覺語言進行了一定的政治訴求,但是這種訴求在電影中並不顯得僵化和刻意,而是一種自然的契合。
影片放映後獲得了不少媒體的讚許,有評論稱,“在短暫的90分鐘內,我一點也不覺得悶,雷查德的樸素和直接深深打動了我。與導演之前的作品相比,《米克的近路》已經不是一部小製作,而是網羅了眾多明星,其中就包括了布魯斯·格林伍德、米歇爾·威廉姆斯等,他們的表現都很精彩。”
  獨立電影女導的西部女性視角
2008年,一部名叫《溫蒂和露西》(2008)的電影上映,這個講述一個女孩和她的愛犬的故事打動了很多觀眾。這部影片讓米歇爾·威廉姆斯以演技打動眾人,同時,該片還讓一位名叫凱莉·雷查德的女性導演走入人們視野,她以寫實的鏡頭和富於共鳴力量的故事樹立了自己的風格。在那之後,凱莉·雷查德潛心創作2年,在2010年,再次與米歇爾·威廉姆斯聚首,這一次,她們試圖做出更大的嘗試,聯手獻上《米克的近路》,要在傳統男人英雄主義瀰漫的西部片中,以女性視角打開一種新的維度。
對於《米克的近路》的創作緣由,凱莉·雷查德並不諱言她的“反傳統”動機,她頗為激動的表示,“這個主意來自於,如果你每次看任何西部電影,都會感到驚訝,如果把鏡頭從約翰·韋恩身上移走,你會問'那些只是在這兒為他做了一頓早餐的女人究竟怎麼看待他,她們看待這一切的視角在哪裡?'這就是我非常想要去嘗試的一件事情。”。故事的背景正是通過一位當年俄勒岡州的女人的日記表達,她在日記中記錄著關於一群人是離開還是留下的對話,而這些信息通常來自於她們的丈夫。而這也是凱莉·雷查德試圖以女性視角表達的當時的現實,“女人們在這些談論和決策之外,她們只能彼此打聽信息,或者當她們與自己的丈夫在帳篷裡的時候施加些自己的政治影響,當然,前提是她們還有這樣的政治影響的話。”。關於這部影片被解讀的一些政治隱喻,雷查德倒是更多表達自己對布什總統的不滿,“這個傢伙會把我們全殺了。他們做了啥?只是將他們的力量在海外炫耀,但是從來不說事情的結果和走向”。而這也正是片中,女人們只知道男人們談論的只言片語,卻無法發聲的現實反映,​​所以,這部影片的政治隱喻確實也是個值得有心的觀眾去琢磨的看點。
  艱難與美麗同在的拍攝過程
雖然雷查德說起影片主題頗有些忿然之情,不過談起拍攝過程,她倒是表現的興致盎然,在她看來,在沙漠中拍片本身就如一場拓荒之旅。 “你可以清晰的看到40公里以外,如果你乘著四輪馬車一天行走10公里,我真的可以用寬鏡頭拍攝出一種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時空交錯感覺”。而拍攝過程也頗多艱苦之處,溫度有時候高達43攝氏度,有時候又低的可以飄雪。雷查德表示這真的是一個痛并快樂著的過程,環境讓你感覺很難受,但是景色確實又很壯麗。在她看來,“你總是能在艱苦的環境中發現美麗,同時又想罵娘,這就是我們的電影!”
儘管影片拍攝條件艱難,不過各位演員還是很配合的完成了這次痛苦與美麗同在的過程。無論在《溫蒂和露西》還是《藍色情人節》中,米歇爾·威廉姆斯都扮演了雖然身處生活的艱難和抉擇的痛苦之中,但是依然保持很強獨立性和韌性的女性角色。而這一次,在更艱難的西部環境中,她需要詮釋比以往更有“硬度”的女性角色。而片中作為引發主要矛盾,將移民帶入困境的史蒂文·米克一角,則由布魯斯·格林伍德扮演,此外雪莉·亨德森,保羅·達諾這樣的實力派演員的加盟,讓這部充分錶現西部大遷移環境下人物之間信任和衝突關係的影片中,演員的演技也得到了最大的表現,在2010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他們的表演也得到了媒體的充分肯定。
  政治隱喻解讀下的西部傳奇
作為一名獨立女性導演,凱莉·雷查德在一個男性主導的類型電影領域,豎起女性電影的大旗,這本身就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又令觀眾期待的嘗試。儘管影片背景,男人們依然是決策的主角,但是視角上卻是以女性第一視角去解讀,解讀男人們決策下,出現荒唐的境地和導致的一個團對的瀕臨解體。信誓旦旦的嚮導將一個小社會般的群體引向混亂,再結合凱莉·雷查德對布什政府直言不諱的批評,自然的讓不少評論人士將這部電影也解讀為布什信誓旦旦的反恐戰爭和其它政策給美國社會之前造成的麻煩,這樣的爭議也給予了這部電影更多可看的話題。而拋開這些政治爭議,這部獨立姿態的電影,倒是召集了頗多實力派演員,更有剛剛提名過奧斯卡的米歇爾·威廉姆斯,諸多實力派演員的群戲表演,本身也值得我們去體會雷查德獻給我們的西部拓荒史下的女性視角。

LINE

《世上最美的奇蹟》 Miral 朱利安·施納貝爾 美國、 法國、 義大利、 以色列

p1176040506  

改編自同名著作,《潛水鐘與蝴蝶》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新作,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片,由《貧民百萬富翁》芙瑞達蘋托和《檸檬樹》希安阿巴斯主演。
故事背景發生於1948年,以巴戰爭衝突最高峰時期,一名巴勒斯坦婦女亨德胡塞妮(希安阿巴斯飾)在耶路撒冷開辦了孤兒院。失去家人的七歲小女孩米拉爾(芙瑞達蘋托飾)來到這裡,接受基本教育。
時光飛逝,米拉爾已經十七歲並且踏入社會,面對亂世紛紛擾擾,她才發現國家絕大部分的人民為了存活,而付出了許多代價,孤苦無依的她也將面臨一段曲折跌宕的人生旅程…。

  

拍攝花絮
·影片改編自露拉·耶布瑞爾的自傳。值得一提的是,露拉·耶布瑞爾是本片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的女朋友。
·MPAA一開始給了影片R級的分級,理由是“暴力以及性暴力的鏡頭”。但是在韋恩斯坦公司的申訴下,MPAA又以這些鏡頭是“戲劇性需要”為理由,把影片的分級調成了PG-13。
·本片參加了2010年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
幕後製作
  猶太人和以色列
1948年,以色列宣佈建國,這是漂泊的猶太人的國家。以色列建國對猶太人的影響極大,眾多沒有國家感的猶太人感到了血肉和精神上的聯繫。圍繞著以色列建國的前前後後和猶太人的歷史問題等等,大量的作家、記者在此後的時間裡出版了大量的專著和傳記。而露拉·耶布瑞爾出版於2007年的自傳,就講述了自己生活在耶路撒冷的故事。傑布瑞爾1978年出生在東耶路撒冷,幾乎從一出生就被送到了胡賽因的孤兒院。她在這裡從1978年一直待到了1991年。後來,她來到了意大利,做了一名記者,並且還是美國最為重要的尚在世的畫家。
2007年,導演朱利安·施納貝爾在羅馬的一個藝術展上碰到了耶布瑞爾,那個時候,耶布瑞爾已經是一個著名的記者兼主持人了。她告訴施納貝爾,自己將有一本自傳出版。同為猶太人的施納貝爾很快就買了這本書,並且通讀了一遍。施納貝爾說:“我被書中的人物和故事打動了。其中的人性、選擇、衝突和情感線索對我來說是那麼得震撼。當我把書放下,其中的畫面還是會一遍一遍地出現在我的眼前。我覺得,對於當時的我而言,沒有什麼能比把這本書搬上銀幕更重要的了。”在談到把小說搬上銀幕的迫切需要時,施納貝爾表示:“要把文字改成電影,就是善於利用電影這種媒介。作為一個人,作為一個藝術家,我有責任講述這個故事。在改編和拍攝的時候,我的腦海裡總會浮現出《阿爾及爾之戰》以及《薩爾瓦多》這兩部電影。我想的是用那種方式在銀幕上展示這個故事,是最合適的。”作為一個猶太人,施納貝爾並沒有太多顛沛流離的經歷,他1951年出生的時候,以色列已經建國,而且他在拍攝這部電影之前也從來沒有踏足過那片土地。可能是血液使然,施納貝爾始終覺得自己和以色列骨肉相連。他說:“我覺得我這一生都在尋找機會追尋以色列。我記得小的時候,和家人一起去看《出埃及記》。當影片進入高潮的時候,所有觀眾都起立,和電影一起高唱以色列的國歌《希望曲》(Hatikvah)。這種印象讓我非常非常深刻。但是在拍這部電影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巴勒斯坦是個什麼樣子,也不知道那裡的人民是怎么生活的。所以,這部電影給了我一個機會,讓我回國、回家去看一看。這些是我必須親眼所見才能體會的歷史和情感。”
踏上耶路撒冷的土地,整個故事都有了現實感。其實,這本身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不過是耶路撒冷常常游離在主流的新聞報導之外,從而讓這片土地蒙上了一層超現實的面紗。施納貝爾說:“其實這裡的人民和我們一樣,都是有選擇、有生活的普通人。不過他們的歷史和過往太複雜,現實感就糾結在歷史之中。不管做出什麼選擇,都是兩面的。可以說巴以沖突是外在的,而我更加著重於表現人物內心的衝突,因為這是永恆的矛盾和兩難的選擇。”
  誰來主演
《米拉爾》這部電影雖然改編自一部傳記文學,但是在影片中,人們很難搞清這部電影究竟是誰的傳記。一方面,海因德·胡賽因的創辦孤兒院的故事令人唏噓,另一方面,女孤兒米拉爾的成長經歷更為坎坷和“刺激”。實際上,露拉·傑布瑞爾的所謂“自傳”並不准​​確。這部書的主角的經歷並不完全是耶布瑞爾本人的經歷,而是雜糅了多個人物的多種經歷而成的“集大成者”。耶布瑞爾說:“雖然不是我本人的經歷,但是書裡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我本人親眼所見的。”為了讓影片更具有真實感,施納貝爾不斷地讓耶布瑞爾回憶自己的過去,因為他明白,傑布瑞爾的記憶是這部電影的關鍵。傑布瑞爾說:“他問了我很多問題,關於誰、怎麼樣、在哪裡、為什麼、是什麼的各種問題。他要抓住所有事件的關鍵和深度,他想用自己的眼睛看清這件事,也想從各種角度了解人們和歷史。應該說,他的這種工作態度讓影片更為嚴謹、也更為可靠。”
施納貝爾明白,這麼複雜、深刻的故事和人物,一定要有好的演員才能讓其完全顯示出來。對於最主要的兩個女演員的人選,海因德·胡賽因和米拉爾的扮演者,施納貝爾謹慎之極。他說:“在以色列,能扮演胡賽因的女演員不多,而我幾乎是從一開始就決定要用西婭姆·阿巴斯,因為只有她的資歷和演技才能塑造這個角色。”西婭姆·阿巴斯對於這個角色非常謹慎,因為她明白,自己扮演的是歷史上的著名女性。她說:“我本人從來沒有見過胡賽因本人,但是她的事蹟我一直都是知道的,而且為了扮演她我也做了大量的準備和研究工作。我被她的事蹟感動,於此同時更覺得肩上擔子的沉重。”胡賽因這個角色對演員的要求頗高,因為要從她31歲一直扮演到她75歲逝世。這對於年齡50,正處在兩者之間的阿巴斯而言,難度巨大。她說:“我從來沒有演過年齡跨度這麼巨大的角色,心裡的確很忐忑。不過當我理解了人物的所作所為之後,便能很坦然地面對自己和胡賽因了。因為她有自己的信念,而這種信念既不會隨著時間的消逝而改變,更是我塑造人物的關鍵。”
在找到阿巴斯之後,劇組的另一個難題是找到米拉爾的扮演者,這是一個充滿了青春和活力的角色。幾經輾轉之後,施納貝爾決定使用印度演員芙蕾達·平托。啟用她,不僅僅是因為她在《貧民窟的百萬富翁》中的表演出色,更是因為她的膚色、氣質、外形與露拉·耶布瑞爾出奇的一致。平托從來沒有演過這麼複雜的人物,她說:“這是極大的挑戰,也是很好的鍛煉。因為我始終覺得處在外界和內心衝突中的人物才是最有意義的。因為了解了人物,也就了解了歷史和世界。能和這麼傑出的作家、導演和演員合作,我覺得很幸運。”

LINE

《我不要死》 Essential Killing 傑齊·史柯里莫斯基 波蘭、 挪威、 匈牙利、 愛爾蘭

p1308161419  

本片囊括2010年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最佳男主角獎,以一個流亡戰俘的心理掙扎為題材,深入描繪人性面對殺戮的兩難。波蘭導演傑西史考利莫斯基執導,文森加洛主演。
一個阿富汗戰俘穆罕默德(文森加洛飾)在被美軍押送過程中,因隊伍不慎墜崖,因而趁亂脫逃。眼看自由近在眼前,可是身陷迷宮叢林的他,一方面要躲避美軍攻擊、一方面為了果腹,而必須殺害大自然動物以求生存。生性悲憫的他,不願殺害有靈性的動物,但是對美軍,他卻是格殺勿論。
過去不論演戲或導戲,均引起不小爭議的文森加洛,這次於本片賣力演出落難戰俘,一舉奪下威尼斯影帝,堪稱生涯一大里程碑。
傑西‧史考利莫斯基Jerzy Skolimowski
出生於波蘭,童年時便目睹身為建築師的父親遭納粹處決,戰爭的殘酷對他的成長影嚮頗深。大學時他研讀民族學、歷史和文學,也練拳擊,畢業於波蘭羅茲電影學院。踏入電影界即能導能演,拍過許多佳作亦多次榮獲國際影展大獎,如《出發吧!戀人們》(The Departure,1967),拿下柏林金熊獎;《縱情狂嘯》(The Shout,1978)獲得坎城影展評審團大獎;《燈船》(The Lightship,1985)獲得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將歐洲三大影展獎項全部囊括入袋的導演。
他曾經和大導演羅曼波蘭斯基合寫過《水中刀》(Knife In the Water)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也榮登英國最具權威的電影雜誌【帝國Empire】百大世界電影中排行第六十一名。九零年代之後,史考利莫斯基封鏡長達十七年沒有拍戲,2008年再執導演筒《跟蹤安娜》(Four Nights With Anna)立即贏得東京國際影展評審團大獎及波蘭影展最佳導演、最佳攝影獎,當時他還高調發表復出宣言︰「為了那些喜歡我或不喜歡我的人們,我回來了」名言轟動一時;兩年後再憑著《我不要死》獲選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及最佳男主角獎。
這場生與死的存亡搏鬥,不為美國或阿富汗做多餘的註解,美國已是世界超級強國,​​電影傳達的弱肉強食概念皆有所本,就事論事,呈現出來的是追逐獵殺、戰爭的殘酷、原始求生的本能,重要的是人人皆可成為掠奪者或是被犧牲的獵物。
在軍事術語中,「歐洲黑監獄﹙Black Sites﹚」是指秘密行動中尚未確定的不明地點。而現在,則被指為美國中央情報局CIA以「反恐戰爭」之名,在美國本土以外所建立的祕密基地,統稱「黑監獄」。
CIA掌管世界各地的秘密引渡及拘留計畫,美國軍方將凡參與恐怖計畫的相關犯人,未經任何司法程序引渡至不同國家的拘留中心,施予不人道的待遇刑求及虐待。這項頗具爭議的傳聞儘管歐洲各國官方都極力否認,但歐洲議會卻以多數票通過,支持中情局的專機可以在歐洲各國的機場任意停留。
拍攝期間文森加洛為了入戲曾一度禁食、禁言、自殘自己,挑戰體能極限,在最艱鉅的環境中發揮得淋漓盡致,能在攝氏50度的沙漠高溫,從地中海風情休閒衫和防曬乳裡躲避火箭筒的攻擊,轉換至零下30度挪威的冰天凍地,他僅穿破爛囚服在在雪地上光腳奔走,這需要有極大的體能、毅力與冒險精神,絕非一般演員所能及。全心投入在角色中,因此在沙漠、極地都能適應良好,堅強求生存。
以色列黑海附近的峽谷,崚線綿延不絕,直升機從這裡空拍捕捉追殺塔利班的戰士,真實效果美得近乎完美,黃沙峽谷既驚險又搶眼,大自然的壯麗景色,戰火原貌呈現在觀眾眼前。導演極為享受蒙上異地色彩的畫面,當為數眾多的敵人和孤立無援戰俘的緊張對峙,觀眾能在90分鐘內跟著主角體驗一場原始的冒險;人在求生的過程中回到最原始的動物本能,想要最基本的存活,就得面對無可避免的殺戮。
導演談及電影拍攝時一段有趣的故事,文森加洛在睡夢中被鹿群驚醒,清醒的那一瞬間便立即直覺反應拿起槍,但那群麋鹿並不怕他。牠們對他的好奇,不亞於他對於牠們。那一刻,人與獸已經沒有差別,在這樣嚴苛的生存條件下,他們共享著同樣的命運。對導演來說,這突發情境觀察入微,同情弱者是人性弱點,電影有意測試人們同理心的尺度。
影片並無深究主角的身份是否為塔利班的恐怖份子或只是一介平民,因此觀眾投射到他身上的想像或解讀,無可避免地將劇情帶到全新層次,存亡的抗戰不帶有政治色彩,站在中立立場演繹故事,留給觀眾自己去判斷選擇。電影沒有大量語言及文字,只利用簡潔映像帶著觀眾緊隨主角亡命天涯,負傷獨自行走在白雪大地,非但沒有感受北國遼闊之美,反而讓人看到的是:眼前一無所有的絕望、淒涼… 。
饑寒交迫,食樹皮、吃螞蟻,甚至吸人奶求生,求生慾望撼動人心,染血的白馬在雪地上蹣跚前行,十足令人擔心,既是詩更像畫,此舉大膽卻也正顯出導演的深刻功力。

拍攝花絮
·文森特·加洛因為在影片中扮演穆罕默德這個角色而獲得了2010年威尼斯電影節的最佳男演員獎。但是他並沒有出席頒獎典禮。他的獎杯由導演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從昆汀·塔倫蒂諾手中帶為領取。
·文森特·加洛扮演的角色在影片中沒有台詞。
·加洛為了進入角色,會禁言以及自殘自己。
·影片只用了三個月便拍攝完成。
·影片在以色列、波蘭和挪威取景拍攝。
·文森特·加洛憑本片於2010年獲得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Best Actor)最佳男演員獎。除了最佳男演員獎,影片還在威尼斯獲得了評委會最佳大獎。
幕後製作
《必要的殺戮》講述了一個被美軍俘虜的阿富汗人穆罕默德,在被壓到東歐戰線後逃逸的故事。影片入圍了2010年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還特意為影片製造了極度沉悶的氣氛,幾乎沒有幾句對白,全靠演員的表演支撐。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介紹,“我一直想多拍些發生在我波蘭家附近叢林的故事的電影,這個想法在想像中成為了《必要的殺戮》”。
本片的男主角文森特-加洛,堪稱今年威尼斯的第一紅人,除了此片能為他帶來角逐影帝的機會外,他執導的《寫在水中的承諾》和《間諜》還分別進入了競賽單元和地平線單元,假如這些作品都能成功,那麼加洛有望刷新影展的單屆獲獎紀錄。導演也對加洛大加讚賞,“我們從只穿襯衣的以色列中東戰場直接跳到白雪皚皚的波蘭冬天,文森特的角色需要他光腳單衣在雪地裡跑,零下三十多度的氣溫,這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氣。把自身獸性放入角色,文森特看來很適合在野地裡生存。”
【剝去社會性的外衣】
在影片中,文森特·加洛扮演的囚犯發現了自己獲得了自由,隨後,他便在冰天雪地裡穿著單衣、赤著腳奔跑起來。在影片中這是極其具有煽動力和表現力的一個鏡頭。加洛扮演的穆罕默德在這一刻除去了社會性,等在他面前的,是動物化的生存。實際上,這就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波蘭大導演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說:“這部電影的主題就是要把人類的社會性除去,只留下動物性和生存的本能。然後讓他們在野外生存,隨後展開本能的求生行為。”在影片的一開始,出現了美軍的現代化的戰爭機器,諸如坦克、直升機、雷達、GPS;加之他們又在運送一個戰俘去東歐的據點,所以有人認為這部電影充滿了政治上的考量和內容。對於此,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解釋說:“美軍和戰俘的元素只是一個序曲,穆罕默德從荷槍實彈的運輸車裡逃出來,跳到叢林中的時候,這個故事才真正開始。我們都知道美軍是這個星球上最有實力也是最有戰鬥力的軍隊。他們的行動能力是最強的,但是他們的行動也在全世界引起了不少的麻煩。他們如果要在全世界範圍內完成自己的任務,也還是非常艱難的。有人評論說這部電影具有政治性,但我不這麼認為。影片的故事序列到穆罕默德進入叢林才開始,前面的這些,不過是為了後面的故事做準備而已。而且,整部影片說的都是人類求生的故事,並沒有什麼政治色彩。而且,影片中的角色都是道德上很模糊的,也就是說,這些人談不上好人和壞人,他們就是人而已。我不希望主角被人同情,而且文森特·加洛呃不會去扮演一個讓別人同情的角色。”
談起影片的令人望文生義的片名,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解釋說:“Essential Killing(直譯成漢語的意思是基本的殺戮),在這部電影裡是一種生存之道,也是人類的一種生存的本能。因為有了這種本能,人類才得以生存下去。人們之所以殺戮,是因為他們要活下去。所以,我認為,這種殺戮是必要的、是合理的、也是合法的。這樣的殺戮在穆罕默德的身上是為了活命。但是美軍的機械化和現代化的武器所帶來的一些不好的結果,卻絕對不僅僅是為了活命。”
【沒有台詞的加洛】
除了在影片一開始有些美軍的鏡頭外,整部影片都能算得上是美國著名影星文森特·加洛的“獨角戲”了。從片頭到片尾,加洛的身影幾乎出現在了每一格膠片上。可以說,加洛的表演,直接影響著影片的水準;他的發揮,將決定影片的好壞。不過,令人慶幸的是,加洛在《必要的殺戮》一片中,真正扮演了一個“困獸”。
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說:“加洛是我見過的最有個性也是最懂得電影和角色的演員。他對人物的理解有時候已經超越了我的理解。在影片的劇本裡,他扮演的穆罕默德原本是有一句台詞的。那發生在車隊失事後,加洛從車上醒來,發現自己周圍全是死掉的美軍,他發現自己自由了。然後他開始翻美軍士兵的口袋,希望找到點什麼。後來,他從一個人的口袋裡找到了一個手機,然後他給自己家裡打了一個電話。在電話接通的時候,他喊出了自己老婆的名字。這是影片中,劇本里為加洛撰寫的唯一一句台詞。但是加洛看過劇本後建議我說,如果穆罕默德只有這一句台詞的話,那麼還不如把這一句都給刪掉,直接讓他做一個啞巴。我看加洛說的挺有道理,於是就把這唯一的依據台詞刪除。穆罕默德就變成了一個沒有台詞的角色。”
關於加洛的表演,外界給出了一致的好評,而他本人也因此獲得了威尼斯影帝的桂冠。傑茲·斯科利莫夫斯基說:“加洛的表演很有爆發力。在很多時候,他扮演的不再是一個簡單普通的人,而是一個野獸,一個為了生存而和自然鬥爭的野獸。加洛的表演的確展示出了這種獸性的存在。很多時候,加洛需要赤腳在雪地裡奔跑,需要吃野菜、直接喝動物的血。冰天雪地裡穿著單薄的衣服,很長時間不理髮也不洗澡。他的敬業塑造了穆罕默德這個困獸的形象。在準備角色的過程中,加洛為了融入這個角色,會故意地禁言,不說話,少吃東西;也會刻意和別人保持一段距離,以體會穆罕默德的心境和狀態。甚至有的時候還會在片場折磨自己,嚴重的時候還會自殘。他的敬業塑造了穆罕默德這個困獸的形象。”

LINE

《愛的抱抱》 Attenberg 阿錫娜·瑞秋·特桑阿里 希臘

p1293048819  

本片獲得2010威尼斯影展的最佳女演員獎,女主角Ariane Labed 首次參與電影演出。
瑪蓮娜從小與建築師父親相依為命,因為教育方式奇特,沉迷動物星頻道,性格古怪,尤其討厭自負的人類,唯一的朋友是性開放的蓓拉,蓓拉教她舌吻跟做愛的技巧,可惜仍是處女的她一直沒機會派上用場。所以當一位神祕的陌生男子出現眼前,她便決定把好友教的性都用在他身上實驗一下。
後來跟她相依為命的父親被診斷出身染絕症來日不多,準備對這個世紀做出超完美告別,稍縱即逝的父女時光,讓她將心思投入到另一個男人身上。儘管對男體感到陌生畏縮,她也放膽將好友傾囊相授的技巧全用在他身上實驗一番。即將走出與走入自己生命的兩個男人,加上一個前衛女孩,將引領她用奇異的動物視野一窺人類世界的難解奧秘。

 

《愛的抱抱》女主角鍾情70年代的龐克電子雙人組自殺樂團和法國流行女歌手馮絲華哈蒂,不只和主流文化脫軌,政治和社交行為也如過去時代的行徑。生活在現代工業小鎮的少女,一座座枯燥乏味的工廠和純白無特色的醫院佔據生活的所有面向,沒有外來刺激與精神榜樣,不知如何趕上潮流的腳步,大量誇張的肢體模仿成了心理寄託,宛若置身在她的孤單星球。
《自殺樂團Suicide》是70年代具指標性的後龐克電子雙人組合,擅長玩弄合成器和電子鼓,製造前衛的噪音音牆。融和電子聲響、略帶迷幻感的厚重聲線、打進心坎裡的鼓點,佐以主唱情緒化的的迷離低吟,時而性感銷魂,時而調皮活潑,堪稱是非主流樂界的始祖級雙人組,被喻為媲美Clash樂團的他們,直到現在還深深影響工業電子和跳舞音樂的後進樂團。
從電影一開始,鏡頭定焦在多處定點的空景畫面,音樂選用【幽靈騎士Ghost Rider】,就具有無限的想像空間,讓觀眾放空,全心進入導演建構僵化工業的世界裡。片中父親瀕死前在病榻旁,女主角按下音響流洩出的是自殺樂團的【逼啵小子Be Bop Kid】,低聲和著音樂配上她的招牌舞蹈,女兒用最愛的歌曲和爸爸做最終的告別,簡單卻富情緒,歌詞描述著人生此時此刻,生命和死亡赤裸相見,在昏黃的醫院病房內更反映出內心的寂寥與無助。
希臘『另類電影』新浪潮
前衛美學顛覆傳統,片中角色狹隘如井底之蛙的視野和導演視覺上想營造的意像不謀而合​​,刻意忽略頭部的大特寫鏡頭,著重在特殊部位的身體語言;非傳統拍攝手法,不跟隨角色腳步,放任鏡頭停留在無人煙的空景,如同視角維持在定點。單純的取景、精簡的對白、凝鍊的剪接,另類的說故事手法,更襯托角色內心滿溢的不確定感,看似起伏不大的畫面實際上暗潮洶湧。
導演︰雅典娜‧特桑嘉莉Athina Rachel Tsangari
1999年畢業於德州大學藝術學院,希臘新浪潮運動的核心人物,推廣前衛文化不遺餘力,涵蓋電影、音樂、政治及裝置藝術。 1994年起特桑嘉莉就開始拍攝短片,2001年的首部長片電影《The Slow Business of Going》即獲希臘電影節最佳影片提名,爾後陸續監製多部得獎電影,並獲得紐約影展的最佳影片獎,嶄露才華。
憑藉著好名聲,2005年成立希臘第一家前衛藝術製片公司Haos Film,她及她的製作團隊出產風格另類、影像奇異的實驗風格電影,《非普通教慾》,一舉拿下坎城影展一種注目最佳導演獎並進軍奧斯卡,締造希臘影壇新佳績。隔年《愛的抱抱》在威尼斯影展大放異彩,獲得最佳女主角獎,自此參展邀約不斷,寫下希臘影史最風光的一頁。
男主角︰坎城影展最佳導演尤格藍西摩Yorgos Lanthimos
尤格藍西摩年輕充滿創作能量,兩年前他導演《非普通教慾》成功讓沉寂多時的希臘電影再次受世界影壇矚目,儼然成為新一代的希臘英雄。此次他監製並擔綱演出男主角的《愛的抱抱》奪下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獎及一座特別獎,可說是編、導、演俱佳全方位電影新星。
更值得一提的是:尤格藍西摩今年再執導的新片《ALPS》,又再連莊拿下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大獎,大膽跨越道德的話題爭議之作,再次挑戰影迷感官極限,創下「希臘另類Weird Greek Cinema」電影高峰。
女主角︰威尼斯影后一鳴驚人阿麗安拉蓓Ariane Labed
Haos Film旗下御用女演員阿麗安拉蓓,年僅27歲、沒有大銀幕演出經驗的她,以黑馬之姿勇奪威尼斯影展影后,擊敗同時提名呼聲最高的《黑天鵝》女主角娜塔莉波曼。戲中詮釋無法適應社會的另類怪女孩,自然不造作的肢體語言,內斂飽滿的情緒蘊含無限力量,擄獲影展評審芳心。此次與男主角尤格藍西摩,也是她現實生活中的男友,在片中真槍實彈全裸演出床戲毫不畏懼,刻意偽裝的不諳床事笨拙感,為戲加分不少。

LINE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Detective Dee and the Mystery of the Phantom Flame 徐克 香港

p2166635320  

本片是導演徐克第50部電影作品,也是他繼《七劍》後,蟄伏五年回歸武俠片的電影。耗資1.3億人民幣(約台幣6億元),中國票房超過兩億人民幣,全台首週票房冠軍。
西元690年,武則天(劉嘉玲飾) 即將登基,成為中國第一位女皇帝。象徵至高皇權的「通天浮屠」接近完工,路人皆知「浮屠落成之日,女皇登基之時」。此時洛陽發生幾起命案,死者無故自燃,都在胸腹間起火,延及全身,宛若炮烙般被燒成灰燼,都是武則天的親信!
武后聽從國師陸離的建議,說起如今妖人逆行犯案,皆因太白星離宮八年,身陷囹圄,尚未歸位,武則天很快想起狄仁傑:當年,因為皇帝年幼、她決定垂簾聽政,第一個跳出來反對的大臣便是狄仁傑。狄仁傑因此獲罪,被下放到焚字庫服刑,一晃就是八年。她下令將狄仁傑(劉德華飾)盡速調回調查此案。他終日於焚字庫裡面對高溫的熊熊大火,焚燒著過期的奏摺,看著帶了來自洛陽信件的上官靜兒(李冰冰飾),狄仁傑似乎早已作好準備…
就在狄仁傑查案的過程中,發現此案不但迷霧重重,而且殺機處處。有太多人不願他找出真相,太多人想除他而後快。狄仁傑一秉神聖使命,堅持步步深入。然而越往下查,案情越來越盤根錯節,牽連既深且廣。他發現一切秘密都來自最高層...
片中特效有如萬花筒,包括插針易容術、變臉分身傀儡、360度通天浮屠佛像、陰暗鬼市,層疊打造場景。李冰冰一人分飾兩角,造型演技都十分搶眼。

拍攝花絮
·有一場戲是武則天閱兵,劉嘉玲穿盔甲出場,當時正是40度高溫的天氣,徐克說嘉玲你不要搖啊,她說沒搖啊,最後發現是馬在喘氣。
·影片入選了第67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
·拍攝鬼市時,有一個鏡頭拍了16個小時。
·影片獲獎記錄:
2010年第4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2011年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音響效果、最佳服裝造型設計、最佳美術指導、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女主角(劉嘉玲)、最佳導演(徐克)
2011年第18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最佳觀賞效果獎
2011年第29屆布魯塞爾國際奇幻電影節BIFFF銀獎(銀烏鴉獎)
幕後製作
關於角色
狄仁傑——劉德華
“007+李白”,這是片方對狄仁傑形象最簡要的概括。但是對於徐克來說,想拍出的狄仁傑並不是這樣簡單,在影片中狄仁傑會很聰明、看得遠、有文采、會武功……如果非要用一個詞給狄仁傑定義,只有“完美”二字才能概括。這個角色功夫高強,卻不喜歡殺人,甚至練的武功都是以躲閃為主;這個角色感情豐富,不僅悲天憫人而且情意綿綿,但是卻算不上花心。一個男人的理想形象,這就是徐克對狄仁傑最準確的定義。
狄仁傑還擁有一項別人沒有的能力,那就是超級敏銳的觀察力,他能通過別人說話時的下意識小動作和臉部的細微表情,判斷出一個人是否在撒謊。
徐克解釋:“《狄仁傑》是一個破案的故事,破案時一定要有可以解釋的科學根據,所以必須有一個基礎來設計這個東西,而不能完全天馬行空。”徐克強調說自己並沒有放棄對於自我風格的堅持,狄仁傑還是“很徐克”:“狄仁傑最後講的那句話,'天地雖不容我,心安即是歸處',他幫武則天是想讓天下得到更好的國運。最後他還是逍遙的,我讓他隱身鬼市。像李白一樣,披散著頭髮,站在一個沒有文明的世界,審視這個世界。狄仁傑吸引我的是他的人格,不是他的名譽和權力,我們追求的是心裡自在的精神世界。”
武則天——劉嘉玲
在時隔三年之後,劉嘉玲重新出山,第一部戲選​​擇的就是徐克的《狄仁傑》中扮演武則天。用徐克的話來講,他看重的就是劉嘉玲性格中跟武則天相似的那一部分。有智慧、有毅力、夠大氣,希望劉嘉玲能夠把這種氣質很好的表現出來。他還透露,這部戲中故事的發生年代是在武則天登基前後,這也意味著劉嘉玲在這部戲中的扮相會頗顯老氣。不過老歸老,感情戲卻也不會少,在影片中她扮演的武則天和狄仁傑之間將有惺惺相惜的感情。
這個角色之前也試過其他女演員,傳過林青霞,也讓李冰冰試過妝。儘管此角色爭議最多,但是徐克說想不出比劉嘉玲更合適的人選。但當初徐克定下劉嘉玲演武則天,並不因為她身上有“霸氣”,相反對其印像是“傻大姐”。在電影中呈現出的“霸氣”由徐克親自傳授,徐克說:“提到'武則天'我馬上想到劉嘉玲,並不是她們兩者的氣質上有多麼相似,劉嘉玲給我的印象反而是'傻大姐'一樣的個性。我找到她的時候,她也猶豫,讓我找一個'厲害'的女演員,但是我一直堅信意大利導演維托里奧·德·西卡說過'人天生都是演員。'我覺得她可以演好。”而在拍攝中,徐克親自示範給劉嘉玲看如何扮演“女皇”,劉嘉玲透露,“那些高高在上,'看透'的眼神都是徐克教我的。”對此,徐克自嘲:“因為生活中在我身邊不乏這樣霸氣的女人。”
上官清兒——李冰冰
在《狄仁傑》這部影片中,觀眾們所熟悉的上官​​婉兒這個角色並不會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由李冰冰扮演的上官清兒。徐克表示,上官婉兒作為一個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在人物塑造和性格設計上都有太大的局限性,因此為了影片可看性更強,在《狄仁傑》中他們特意虛構了上官清兒這樣的一個角色來串聯劇情。
李冰冰扮演的上官清兒在影片中會以多種形像出現,她不僅是武則天治理國家的得力助手,也會是鋤強扶弱的俠女。對於能夠在這部影片中一圓扮演俠女的夢想,李冰冰表現得非常興奮,她表示在洪金寶的幫助下,自己的打戲被設計得非常精彩。而劉德華也在旁邊用自己“血的教訓”為例向媒體讚揚李冰冰的努力。他說自己一開始還喜歡在一旁指導李冰冰練招數,不料每次都會被打到,甚至後來不湊熱鬧了也沒法倖免,最後他只好一到李冰冰練習的時候就躲到柱子後面。
神探——鄧超
鄧超滿頭白髮,被稱為“潮人”,他苦笑說:“'潮'的代價就是吃苦頭:頭髮被漂白十六次,每次化妝時間為兩三個小時,比劉嘉玲的武則天造型化妝時間還長,每天卸妝也要一個小時。哎,拍這個戲才知道自己頭髮長得有多快,我印像中幾乎不停地要漂染頭髮。”除了頭髮,鄧超的膚色、眉毛等也都是白色,他還透露:“最開始還打算連我的眼睛都變成白色。試造型時,我一戴隱形眼鏡就流眼淚,只好作罷。”
鄧超直言,最開始要求他做這個造型時“我很抗拒呀!怎麼說我也是一神探,怎麼弄得像'東廠'(的太監)一樣?”後來導演徐克親自出馬,來給他答疑解惑:“我們要的是一個外表極具威脅感、內心卻溫暖真誠的個性人物。”
要鄧超介紹新角色,他有點小得意地說:“我可是背著武器庫出門,一身的暗器:夜明珠、攀牆的繩索、長劍、斧子、火折子、刀……拍戲的時候,李冰冰還笑我像個機器貓。”不過暗器雖多,鄧超還是弄得自己一身傷“吊一天威亞是常事,一身的小傷就別提了。最危險的一次是被武師一不小心打腫了眼睛。我現在再看動作片,心裡都有一份敬意,鏡頭外大家都不容易呀。”
關於造型
五位主演在片中造型就高達40多款,全片製作了近五千套服裝。影片造型指導餘家安除了參考敦煌壁畫之外,造型與化妝甚至借鑒世界頂級造型師約翰·加利亞諾(John Galliano)、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在時裝T台上的化妝技巧,希望讓觀眾在片中看到“史上最潮的唐朝”。
武則天造型既威又潮單套服裝價值百萬
華誼兄弟此番公佈的幾款劉嘉玲造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則天在練兵場的女皇造型。片中狄仁傑第一次覲見武則天時,她正在檢閱當年武狀元科舉考試,為了突出一代女皇的威風凜凜,片中場景及化妝服裝都極盡奢華之能事。影片造型指導餘家安介紹,自己刻意讓劉嘉玲的髮型高聳,並在她的服裝加了很多層次,這一整套造型有四層衣服搭配,每層服裝都是四層材質和刺繡,以突出武則天的威武氣勢。這款造型的化妝則是參考唐朝畫像和敦煌壁畫,甚至也從設計師約翰·加利亞諾、亞歷山大·麥昆在時裝T台上的化妝技巧獲得靈感,經過改良之後創造出這個既“潮”又“威”的造型。
香港金像獎最佳造型設計得主餘家安,是《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造型指導,他介紹道,“徐克導演希望通過這套練兵場的造型,呈現武則天的'威'​​,因此我們需要將她做得很巨大,很威武的感覺,但衣服又不能太厚。因此我們想到,只用給她加上四層衣服,而每層都另加四層材質,讓衣服有一種厚重感。最後做出來的效果很好,但加上各種裝飾品和刺繡,這件衣服重得不得了,每次都得要一個人專門一個袋子搬到現場,穿在身上有多重可想而知。”
影片中每套武則天的服裝都有非常精美的刺繡,需要工匠進行四到五個工作週才能手工完成,有些布料和材質都是來自黃寶榮工作室的珍藏,甚至有些稀有的布料是無價之寶,每套單純造價就近百萬人民幣。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此番公佈的造型中,也再次從側面向外界揭開”大片革命之作”在製作上的龐大與精細。
造型指導餘家安透露,練兵場上的女皇造型讓劉嘉玲吃盡苦頭,為了武則天可以根據劇情需要隨時變換妝容,劉嘉玲特意將眉毛漂白兩個月,以方便變換不同的眉毛。餘家安說,“劉嘉玲的敬業讓我非常感動。開機之前她就主動表示,為了讓造型更豐富,希望能多幾次試裝時間,自己也留出一大段檔期來讓我們試裝,每次都要花好幾個小時。因為不只是試衣服,我們還會試各種的妝和髮型,她得很有耐心的坐在那裡,任我們折騰。武則天的造型有很大的功勞在她身上。這次我們參考壁畫中的唐代貴族女子圖像,刻意將眉毛調成塊狀,開始我為瞭如何在不剃眉的情況下完成這些化妝感到很苦惱,沒想到劉嘉玲主動提出願意將眉毛漂白,要知道,她這一漂白就得持續兩個月。”
劉嘉玲在練兵場的服裝重達十幾公斤,但這只是拍戲過程中的挑戰之一。餘家安介紹道,“她的頭飾我們也花了很多心思,由於這次要做出她“威”的感覺,頭髮刻意梳得很高,很龐大。外頭盡量使用真發,而形狀出來的部分我們就盡量找一些材料去填充讓頭髮看起來飽滿,雖然已經盡量找輕的材質了,但是放在頭上已經很重,更別提那些頭飾。為了讓嘉玲不覺得太重,我們嘗試了很多方法製作頭飾,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專門做皮影戲的工匠,幫忙用皮影戲的輕巧材料做出頭飾骨架,我們再鍍上金箔。這樣算來,頭髮加髮飾也有好幾公斤重了。”
據與劉嘉玲搭戲的劉德華透露,當時拍攝這段戲份時,外景地上海氣溫高達42度。現場的工作人員哪怕是赤膊都會汗流浹背,演員們則要穿著厚厚的服裝堅持拍戲。這段與練兵場上的武則天對戲的情節,也稱為華仔最難忘的部分。劉德華回憶道,“嘉玲與我一起拍攝這場戲時,一整天從頭到尾都坐在原位,幾乎不動。因為我當時是狄仁傑剛出獄時的造型,留了非常厚重的頭髮和鬍子,穿著囚服戴著鎖鏈,已經是熱到不行,滿頭大汗,但是嘉玲的衣服比我厚好幾倍,居然可以非常鎮定的坐在龍椅上,臉上一點汗水都沒有,後來嘉玲告訴我說她是在用意志力抵抗高溫,看到她這麼敬業,我也非常感動的全程陪在旁邊。”劉嘉玲對此則表示,因為戲中造型的頭飾還是很重,每天收工後脖子都會特別酸痛,即使如此她仍然非常享受拍片過程,認為每個場面裡都有不同造型,讓自己十分享受。
徐克親赴敦煌尋找靈感心中武則天獨一無二
人稱徐老怪的徐克導演,曾以《青蛇》、《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創造出多個經典角色造型,此番在《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更是給五大角色各自賦予經典之處。此番曝光的劉嘉玲女皇扮相,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令人印象深刻。徐克說:“為了《狄仁傑》,我去敦煌看了唐朝很多壁畫,也到許多博物館裡去看他們的收藏,以奠定籌備唐朝服裝的資料基礎。唐朝的審美標準與現代不一樣,我需要把唐朝的基本美學線條放在現代的演員身上。”
說到武則天這個人物,徐克毫不隱藏自己的讚賞:“武則天在中國的歷史裡是無人可以代替的一個女人,她是一個傳奇。這次我們對武則天的造型進行了很不一樣的處理方式,戲裡的化妝是跟唐朝敦煌壁畫很相近的。這樣我把她放在銀幕上的時候,她就會有一種真實的力量。”徐克導演還表示,這次劉嘉玲的武則天造型,與觀眾過去看到所有的唐代女妝造型完全不一樣。只有武則天才有這種力度和膽量去嘗試這樣的造型和妝容,因為她獨一無二。 ”為了這個獨一無二的朝代和女皇,徐克導演還親自手書“中國唐朝是個盛大迷人的朝代”,配合導演闡述共同發給媒體。
據出品方統計,《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全片使用了多達5000套服裝,徐克與餘家安在化妝造型上耗費了一整年時間進行籌劃和製作。劇組動用了大量皮革和刺繡工藝,遍尋名貴面料,結合鍍金、皮影戲工匠等各種傳統工藝才完成戲中各種角色的服裝需求。為了支援如此龐大的製作規模,劇組除了在北京設有工廠進行製作,還在橫店片場旁邊單獨開設一個工作坊,從兩地日夜趕工做出符合徐克導演想像的唐朝服飾。造型指導餘家安透露,片中有些布料和刺繡甚至是無價之寶,無法簡單估算全片造型的總體價值。
關於場景
“《狄仁傑》裡所有的這些特技和場面,都不是好萊塢電影裡的套路,它都是創新的想像。”監製陳國富介紹說。這部影片中包含著由1000多張設計圖打造出的“十大場景”;在此次曝光的花絮中,剪輯人員用草圖+實景圖+電影畫面相輔的方式將幾處主要場景率先呈現給觀眾,不僅可看出在大唐盛世上的瑰麗想像,還能感受到創作人員將創意還原現實的精確程度和付出的心血。在這些場景中,最難實現的要數女皇權力像徵“通天浮屠”和悖論之地“地下鬼市”了,其中,為從無到有打造“360度”的通天浮屠,劇組則整整用了10個月的時間;而為尋找適合的地方作為“鬼市”,劇組歷盡千辛尋找了到一處溶洞,進行精心搭建並用整整2000噸的水灌注而成。另外,為實現宏大場景的真實性,影片前後動用6000多人次群眾演員,堪稱奇蹟。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在特效上的投入之龐大和精細,是華語電影前所未有的。為達到盡善盡美的效果,華誼兄弟不惜成本,特別為此追加2000萬的投資,而導演徐克也身在韓國緊鑼密鼓地督陣特效製作,他在採訪中表示:“《狄仁傑》所在的世界是真實的世界,但這些真實的世界有魔幻的氛圍”,這也契合了他把“古典風神與現代人文熔於一爐”的創作風格。在最新曝光的花絮中,剪輯人員還特別向觀眾揭露出一些特效畫面從開始到完成的過程,而這些500個特效畫面在韓國公司投入了所有特效人員,180多天不分晝夜的奮戰下,現已將影片“每30秒一個特效鏡頭”得以完美實現。

《通天神探狄仁傑》在威尼斯完成「大片革命」!由華誼兄弟電影製作,”怪險奇三巨頭”徐克導演、陳國富監製,洪金寶動作指導的《通天神探狄仁傑》,5日上午在威尼斯電影節舉行首場試映,橫掃國際媒體。有法國媒體人指出:「這是威尼斯電影節三年來選映或競賽的華語電影中最好看的一部!」劉德華、李冰冰在片中的演出最受好評,而劉嘉玲演出的武則天氣勢最受注意,而剛剛趕抵水都鄧超則讓國際媒體好奇”他的白化症是真是假?
《通天神探狄仁傑》是徐克闊別多年的武俠大片,描述武則天(劉嘉玲飾)登基前,京城發稱離奇焚屍案,武則天將入獄多年的狄仁傑(劉德華飾)派出辦理此案,除了有鄧超飾演的裴東來(鄧超飾)與狄仁傑鬥法,武則天還派出自己的親信上官靜兒(李冰冰飾)監視,狄仁傑只能與好友沙沱(梁家輝飾)協助,深入詭異的地下都市”鬼市”辦案,卻發現兇手可能指向武則天所為,並引發自己的殺身之禍。
耗資一億三千萬人民幣的《狄仁傑》透過精細的後期特效,還原大唐盛世的景觀,並創造了六十六丈通天浮屠佛像、地下水都”鬼市”等奇異景象。電影中多個超乎想像的打鬥如狄仁傑與神鹿對決,鬼市神秘分身怪物等場面都讓媒體看得歎為觀止,大贊徐克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昨天試映之後,國際媒體無不讚歎。 《狄仁傑》的試映場是在早上九點,入座近九成,並全場無觀眾離場,片尾放映後,更獲得全場掌聲致敬。據當地媒體表示,這是三年來在威尼斯看過最好看的華語電影,且這場放映,是本屆威尼斯開幕以來,早場試映反應最好的一場。一家法國媒體如此描述狄仁傑:”電影畫面優美,節奏明快,動作設計創新精采,卻充滿浪漫的美麗詩意,是徐克近年最佳作品之一!”
據媒體抽樣訪問三家法國媒體的結果,媒體都給《狄仁傑》到八、九分,也是本屆得分最高的華語電影。大多人表示對於演出狄仁傑的劉德華飾演的完美偵探演技印象深刻;李冰冰的上官靜兒在片中受命於武則天,卻在一連串事件中重新認識狄仁傑,角色轉折很大;劉嘉玲的武則天喜怒無常,氣勢十足的演出也讓國際媒體印象深刻。倒是有外國媒體好奇飾演罹患白化症神探的鄧超,究竟是靠特效化妝,或是真有其事。

LINE

3D電影大獎:

1. 阿凡達  Avatar 

阿凡達(2009).jpg

James Cameron  導

2.馴龍高手 How to Train Your Dragon

馴龍高手(2009).jpg 

LINE

非競賽單元:

用心跳 Energy Behind the Heart

關錦鵬 導

LINE

竊盜城  The Town

竊盜城(2010).jpg

班艾佛列克 導

LINE

斑馬人2:斑馬城的逆襲  Zebraman 2: Zebra City no gyakushû 

斑馬人2:斑馬城的逆襲(2010).jpg  

三池崇史 導

LINE

精武風雲  Fist of Fury: The Legend of Chen Zhen

精武風雲(2010).jpg  

劉偉強 導

甄子丹 X 舒淇 X 黃秋生 演 

LINE

劍雨 Reign of Assassins

劍雨(2010).jpg

吳宇森 X 蘇照彬 導

楊紫瓊 X 鄭宇盛 演 

LINE

童眼

彭順 X 彭發 導

楊丞琳 演

LINE

太空俠

張元 導

LINE

彎刀 Machete

彎刀(2010).jpg

Robert Rodriguez X Ethan Maniquis 導

LINE

寫給艾麗婭的信  A Letter To Elia

馬丁史柯西斯 X Kent Jones 導

LINE

不是姊妹 Sorelle Mai

不是姊妹(2010).jpg  

Marco Bellocchio 導

LINE

部分轉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盆栽何 的頭像
    盆栽何

    台中盆栽村 何國銘+何永裕+MH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