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r
Original Members:
Damon Albarn, vocals
Graham Coxon, guitar
Alex James, bass
Dave Rowntree, drums and percussion
音樂類型 另類搖滾、英倫搖滾、獨立搖滾
出道地點 英國倫敦
活躍年代 1989年-2003年 2009年-至今
唱片公司 Food, Parlophone
網站 blur.co.uk
相關團體 街頭霸王, The Ailerons, The Good, the Bad & the Queen, WigWam, Fat Les, Me Me Me
布勒或模糊(英語:Blur)是英國另類搖滾樂團,1989年成立於倫敦,原名Seymour,由主唱戴蒙·亞邦、吉他手葛拉罕·卡克森、貝斯手艾力克斯·詹姆斯和鼓手戴夫·朗崔組成。
成立之初:1988-1991
Blur的主唱Albarn跟吉他手Coxon是從小就認識的好朋友。 1988年,兩人到倫敦的金匠學院 (Goldsmiths college)就讀,他們也就是在這時候認識了Alex James。 同年的10月,Dave Rowntree以鼓手的身份加入了Circus這個樂團,Albarn正是這個樂團其中的一員。在原本的吉他手離開之後,Coxon便以吉他手的身份與Circus一同合作演出。很快地,在同年的12月,Circus歷經兩位團員出走、新的貝斯手James加入之後,一夥人決定將新樂團命名為Seymour,靈感來自於美國小說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Jerome David Salinger,著有《麥田捕手》一書)於1963年出版的的小說《西摩簡介》 (Seymour: An Introduction)。 Seymour樂團於1989年的夏天首度登台演出。
Video: Blur – “I Broadcast”
1989年11月,Food唱片的老闆兼星探(A&R man) 安迪.羅斯 (Andy Ross)看了Seymour的演出之後,決定將這個樂團簽入他們唱片公司旗下,但這過程中有個最大的麻煩,就是公司不喜歡Seymour這個名字。於是,唱片公司幫他們列出了一堆「可以用的」團名清單,希望他們從裡面挑選新的團名。最後他們從清單中選了「Blur」這個名字當做團名,Food唱片公司也在1990年的3月正式簽下這支名為Blur的樂隊。
但根據後來Albarn在Starshaped這支紀錄片中的訪談表示,把樂團名字由Seymour改成Blur,無疑是成軍初期最令他們難以接受的事情。 1990年的3~7月,Blur在英國一邊巡迴一邊創作他們的新歌,同年10月,他們發行了首張單曲《She's So High》,這首單曲只拿到英國排行榜的第48名。在此同時,Blur也遇到了創作瓶頸,第二張單曲遲遲無法順利發表。所幸在與製作人史帝芬.史崔特(Stephen Street)的合作之下,第二張單曲《There's No Other Way》誕生了,這張單曲在當時大受歡迎,登上英國排行榜的第八名,也讓Blur一夕成名。
不過,Blur並沒有從此就在英國大紅大紫,第三張單曲《Bang》表現的差人意表,只拿下排行榜的第24名。隨後,在1991年的8月27日Food唱片發行了Blur的第一張專輯《Leisure》,正是在Reading音樂祭的演出之後的下一週;他們在Reading音樂祭的演出廣受好評,雖然那次的Reading主角無疑的是Nirvana。 The Melody Maker雜誌評論《Leisure》「吉他的火力有如一座充斥燃燒的高壓線鐵塔的森林」,以及blur顯而易見的野心和成為明日之星的潛力,但是其他的批評則認為他們缺少焦點與爆發性,報紙部分則對Leisure很少置評,只有Independent攻擊Sing是「十足的愚蠢」。不過NME的Andrew Collins則觸怒了Blur,他說Blur正是當代英國搖滾樂中最令人不舒服的一種症狀:「Blur毫無奧秘之處,他們只不過在演唱會時站在你身邊;他們花在衣服上的錢甚至比你們還少...Blur是不錯,但是他們沒有未來,他們只配說是搖滾樂的現狀罷了。」雖說樂評給瞭如此辛辣的評價,但《Leisure》依舊攻下了英國專輯榜的第七名。
英搖浪潮:1992-1996
發現他們被經紀人欺騙負債六萬英鎊後,Blur1992年在美國巡演以試圖減輕他們的財政損失,樂隊發行了單曲 "Popscene" 來配合巡演開始。 "一陣急促的朋克式吉他, 六十年代的流行pop hooks, 嘶吼的英式號角, 被抑制的狂怒,以及後現代的幽默", "Popscene" 是樂隊在音樂上的轉變.然而,當最終發行時卻僅排名32。 "
我們感覺'Popscene'是一種大邁進,一首非常英國化的歌", Damon在1993年告訴NME ,"但是那卻惹惱了很多人...我們把自己置於孤立去追求這種英式理想,但是當時沒人感興趣。 "鑒於這隻單曲的平淡反應,發行另一隻單曲"Never Clever"的計劃作廢,Blur第二張專輯的製作被延後。
在為期兩個月的美國巡演裡Damon和其他的樂隊成員變得越發的不開心和想家。 "我只是開始變得非常想念真的很簡單很自在的事情", Damon說, "我想念關於英國的一切,所以我開始寫些可以創造英式氣氛的歌曲。"當樂隊從美國巡演回來時, Blur 發現他們競爭者Suede在他們離開的這段時間裡獲得成功。
1992年一次糟糕的現場後Blur面臨被Food公司炒掉的危險。在那時Blur正在經受思想觀念和形像上的轉變以顯示他們秉承的英式文化,並反對與當時正在流行的以美國樂隊Nirvana為代表的垃圾搖滾。儘管對Damon的樂隊的新宣言存疑但是Balfe還是同意樂隊選擇XTC樂隊的 Andy Partridge 製作第二張專輯。同Partridge 並不令人滿意,同Stephen Street會面後他又回來幫助樂隊繼續專輯製作。
樂隊在1992年12月完成了第二張專輯Modern Life Is Rubbish ,但是Food公司說這張專輯需要更多有潛力的熱門單曲,要求樂隊重返錄音室。樂隊對此感到震驚,然後Damon在聖誕節前夜熬夜寫了專輯的主打曲"For Tomorrow"。但"For Tomorrow"在當時反響並不好,在榜單上排名28,For Tomorrow的Mv被批評為有法西斯傾向的,當時很多電台拒絕播出。 Modern Life Is Rubbish 在1993年的五月發行,最高在英國的專輯榜上排名第15。
Video: Blur - Lonesome Street
儘管這張專輯在市場表現較失色,但是Damon相當開心樂隊找了新的方向,並著手為下一張專輯寫了大量的歌曲。 Parklife 在1994 年的發行恢復了Blur在商業上的運氣,樂隊的第一張單曲迪斯科風格的"Girls & Boys",獲得了讚譽也在排行榜上獲得成功。 .Parklife 成為專輯銷售榜的第一名並且在榜單上停留了長達90週。音樂媒體給了此專熱情積極的評價, Parklife 被認為是英倫搖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 Blur在1995年贏下了五項全英獎,包括最佳樂隊和Parklife贏得的最佳專輯。 Coxon 後來指出Parklife是從被看做是非主流的區域出發,給那些保守附庸潮流的樂隊製造了這種讓人驚訝的流行新轟動。 Damon說聲名讓自己很不舒服,他經常會遭受恐慌發作。
冠軍專輯Parklife。這張專即由曾為The Smiths、Morrissey和The Cranberry等知名巨星製作專輯的傳奇性人物Stephen Street親自操刀製作。專輯中包括Girls & Boys、To The End、Parklife以及End Of A Century四首單曲,而其中的前三首均為冠軍曲。英國知名雜誌如Q、NME、Spin、Rolling Stone等均給予極高的評價。這張專輯也徹底改變整個英國青少年的文化,影響極為深遠,在這同時英國所謂的Brit-Pop新浪潮也隨之展開。在1995年初,Blur開始著手他們第四張專輯 The Great Escape .在樂隊上兩張專輯Damon的歌詞都是以一些第三人稱的人物講述。 James反映:「這張更加複雜,更多的管弦樂,更戲劇性,歌詞甚至更加混亂…都是關於交際障礙和不合群的人群弄砸了事情。」樂隊的第一張單曲"Country House" 加入了同曼城的樂隊Oasis的公開競賽,被稱作「英倫搖滾大戰」。 "部份由於兩個樂隊的對抗日漸升級, Blur和Oasis最終決定在同一天發行新單曲,NME稱之為「英國的重量級冠軍爭奪戰」關於兩隊誰能登上英國單曲榜第一成為了一個媒體性的現象,Damon甚至出現在ITV十點新聞裡一周之後,"Country House" 在首周之後,最終銷量以274,000勝過了"Roll With It" 的216,000, 成為Blur的第一張冠軍單曲.Blur贏下了英倫搖滾之戰。
The Great Escape 在1995年的九月在一片看好中發行,並且在英國的專輯銷售榜排名第一。
浪潮過後:1997-2000
三人時期:2001-2003
重組流言:2004-2008
再次出發:2008-現在
Video: Blur - Ong Ong
在2002年吉他手Graham Coxon離團後,復合傳言不斷,2008年12月初Graham Coxon正式歸團,主唱Damon Albarn表示:『一切的感覺都對了! 』。成為四人再次合體的重要關鍵,布勒將以2009年7月2日及7月3日海德公園連續兩日的演唱會作為復出表演的高潮。
在2015年二月,布勒宣布十二年後他們的第一張專輯"魔鞭",於4月27日發行。在2013年取消日本巡演後,在香港五天裡構思策畫,專輯的靈感則來自於這個城市。戴蒙說:「沒有什麼田園」、「這裡非常都市化」。魔鞭也像徵著葛拉罕的回歸,所有成員在"智囊團"這張專輯後的全員回歸,以及史蒂芬·斯崔特,英倫搖滾時代布勒的製作人。
軼事
復出消息發布的24小時後,太過興奮的樂迷於倫敦千禧橋上貼上長達三十英呎的"Out of Time"的歌詞。
歷年專輯
休閒生活 (1991)
無聊現代生活 (1993)
居無定所 (1994)
大逃亡 (1995)
布勒 (同名專輯) (1997)
13 (專輯) (1999)
智囊團 (2003)
魔鞭 (2015)
曾於1995年獨領風騷奪得全英音樂獎年度最佳專輯、最佳團體、最佳單曲、最佳音樂錄像帶等大獎的90年代最具代表性英國樂團Blur,自90年代中期英國樂團勢力極為強盛的時期,不論在音樂風格或演奏技巧都極獲好評,在銷售成績獲支持度的表現也都非常耀眼,而他們直接承襲了英國搖滾樂前輩樂團My Bloody Valentine、Stone Roses、Sex Pistol甚至Beatles的血脈,加上獨樹一幟的風格,使Blur成為當今最成功的Brit-pop樂團之一。
Blur由4位個性格鮮明、各有專精的團員Damon Albarn(主唱兼吉他手)、Graham Coxon(吉他手)、Dave Rowntree(鼓手)與Alex James(貝斯手)所組成,出道以來就分別擁有死忠的樂迷忠實支持。 Damon十三歲時認識了Blur的吉他手Graham Coxon,兩人一拍即合,成為非常要好的朋友。完成中學學業之後Damon搬回倫敦就讀演藝學院,就讀演藝學院一年之後,Damon發現到自己並沒有辦法成為一名偉大的演員,於是放棄學業在倫敦一家餐廳打工。在這個時候,Damon和Graham以及其它的幾個朋友組了一個名為Circus的樂團,開始了他的樂團生涯。隨後的期間其它的成員離去之後,後來兩人找來Blur現在的鼓手Dave Rowntree及貝司手Alex James並將原本的團名Circus改為Seymour,這就是現在獨領英國Brit-Pop風騷的Blur的前身。
Seymour組成之後在倫敦相當受歡迎並引起唱片公司的注意,在1990年他們改名為Blur並發行第一支單曲Shes So High,但並沒有多少人注意到他們,直到他們的第二首單曲Theres No Other Way的推出在英國流行音樂界丟下一顆炸彈引起一陣震撼,立即登上英國排行榜首並蟬聯數週之久。而Blur接著在1991年8月發行首張專輯 Leisure,其中包括Shes So High、Theres No Other Way以及Bang三首單曲。 Leisure推出之後,英國極具指標性的Q雜誌給予其四顆星的高評價,同時也在Q雜誌1991年年度最佳五十張專輯之列。以一個初出茅廬的新團體而言,首張專輯就有如此耀眼的成績的確不凡,但也證明Blur的音樂確有其獨特之處。
1997年2月Blur推出同名專輯Blur,本張專輯甫一發行就立刻獲得廣大樂迷的支持,迅速竄升至英國排行榜首位,在這張同名專輯之中收錄有四首暢銷單曲,分別為:Beetlebum、Song 2、On Your Own以及M.O.R.
《魔鞭》The Magic Whip | Blur | Release Date: Apr 28, 2015 | 81/100
Title: | Year: | Credit: | User score: |
---|---|---|---|
Parklive | Dec 4, 2012 | Primary Artist | ![]() |
Blur 21 | Jul 31, 2012 | Primary Artist | ![]() |
Midlife: A Beginner's Guide To Blur | Jul 28, 2009 | Primary Artist | ![]() |
Think Tank | May 6, 2003 | Primary Artist | ![]() |
The Best Of Blur | Nov 21, 2000 | Primary Artist | ![]() |
13 | Mar 23, 1999 | Primary Artist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