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瓦城 The Road to Mandalay (2016)
導演 趙德胤
監製 王世雄 翁明顯 柴智屏
製片 黃茂昌 趙德胤 王琮 Dominique Welinski Aditya Assart 趙德富 Katharina Suckale Arfi Lamba
編劇 趙德胤
主演 柯震東、吳可熙
配樂 林強
攝影 範勝翔
剪輯 Matthieu Laclau
製片商 岸上影像有限公司 前景娛樂有限公司 Myanmar Montage Films 光譜國際影像
片長 108分鐘
產地 臺灣 緬甸 法國 德國
語言 漢語 泰語 緬甸語 英語
憂鬱的熱帶,女孩蓮青(吳可熙 飾)遇見少年阿國(柯震東 飾),都是從緬甸跋涉至曼谷的偷渡客,他們連邊界都穿過了,卻遲遲等不到一紙身分。想新生他方為人,如今卻飄蕩城市邊緣成鬼,日子剩下反覆的勞動,小吃店、成衣廠、工廠熔爐,無處可洩的悶熱,高燒一般的愛。當連吶喊也瘖啞,吸毒、殘身,販賣身體⋯⋯。一切不是舊,只是逐漸敗壞,不是沒有期望,而是竟然還有期望。探底了,又還不夠底,少年少女眼神純真,身強志堅,就此一步一步通往無光的所在。
銀幕再見柯震東,趙德胤續《冰毒》後持續以影像射擊,大量真實移工入鏡,長鏡頭視野,近距離人生,寫實影像錘打底層生活成熾燙影像,觸目都生煙,偏又有愛情澆鑄其中,卑微又仰望,煉成鋼,更成繞腸柔,所求無非一點馀溫,經過便都是餘生。
拍攝
《再見瓦城》將是趙德胤從獨立製片轉為商業作品的首部長片,從釜山影展開始至坎城影展,已經在世界各影展活動拿到8個創投、劇本的獎項,當中有法德公共電視台(ARTE)的「國際ARTE獎」(Prix ARTE International),坎城影展創投單元工作坊(Atelier de la Cinefondation)法國ARTE集團創投獎金,及2014金馬創投會議「臺北文創劇作獎」、「傳翼數位與錄音獎」,也為後續投資、合作留下契機。開拍所需的資金新台幣4000萬元已到位,籌備在2015年底開拍,以及挑選劇組演員。
根據《蘋果日報》的報導,柯震東經紀人柴智屏在第68屆坎城影展密會導演趙德胤,因此傳出他有機會演出吸毒犯。趙德胤曾讚柯震東是「不錯的演員」,柯震東日前受訪也曾表示在《念念》首映上見過趙導,若有機會合作也很好。
導演的話
「瓦城」是緬甸的舊都皇城,是緬甸第二大城市。在緬甸,許多在外地打工的工人,回家鄉時,都會經過「瓦城」。除了地理上它是必經之地外,經過「瓦城」 可順便買些鄉下沒有的禮品;送給家鄉親友們。於是,「瓦城」成了衣錦還鄉的工人們的必經之路。人們為了更美好的生活,離開了自己的家鄉,當離開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成了永遠的異鄉人,再也回不到家鄉了。
《再見瓦城》的故事源自於我大姐的「台灣夢」。許多東南亞的年輕華人,自小到大都想到台灣打工,以追求更美好的生活。但是,從緬甸來到台灣,非常困難。於是,許多人偷渡到泰國打工,買假證件,再轉展來到台灣。而這個隱藏的「台灣夢」背後,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愛情故事。
我拍的大多數電影,都源於真實的親朋好友的故事。如果我沒有來台灣唸書,我可能就是我拍過的許多故事裡的其中一個角色。而《再見瓦城》這樣的故事,對於出身在緬甸的我們來說稀鬆平常,而且真實的故事可能比電影更具戲劇性,也更為殘酷。 2008年開始我著手寫《再見瓦城》劇本,花了近三年時間到泰國及緬甸實地田野調查,訪問了一百多位在泰國的的緬藉非法居留者,整理出數個不同版本,不同年代,不同結局的移民故事。在其中,我選擇了與我家人生命經驗最接近的故事。 《再見瓦城》第一槁劇本於 2009年末完成,到2015年時已是第十二槁劇本,我也幸運找到些許的資金,拍完了這個故事。
關於電影
《再見瓦城》由真人真事、社會新聞事件改編,女主角人物原型為導演趙德胤親生大姐,劇本籌備長達5年之久,導演親自走訪泰國、緬甸進行田野調查,透過男、女主角阿國及蓮青潛入異鄉打工、相濡以沫的愛情故事,探討現代男女不同的愛情價值觀;片中揭露市井小民最底層生活,出乎意料且充滿張力的驚人結局,直指人心,後座力十足!
國際權威媒體《好萊塢報導》、《綜藝報》讚譽《再見瓦城》電影節奏緊湊,具有商業性的突破,是個沒有文化隔閡的普世故事,並且讚賞柯震東、吳可熙演出非常專業、具有說服力;柯震東「脫胎換骨」褪去偶像包袱,回歸自然樸實的狀態,而吳可熙沈靜內斂又充滿力量,精準詮釋如鋼鐵般意志的堅強年輕女性。國際影壇好評不斷,2016年台灣電影最大強棒。
獎項
第53屆台北金馬影展 (2016)
金馬獎 最佳劇情片(提名)
金馬獎 最佳導演(提名) 趙德胤
金馬獎 最佳男主角(提名) 柯震東
金馬獎 最佳女主角(提名) 吳可熙
金馬獎 最佳原著劇本(提名) 趙德胤
金馬獎 最佳美術設計(提名) Akekarat Homlaor
第3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2017)
最佳兩岸華語電影(提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