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新世界 The New World
導演: 泰倫斯·馬力克
編劇: 泰倫斯·馬力克
演員: 柯林‧法洛 Arturo Tointigh Adrian Jason Aaron Baca 克里斯汀貝爾 艾琳貝達 Blake Bess
類型: 劇情 / 愛情 / 傳記 / 歷史
官方網站: www.thenewworldmovie.com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 阿爾岡琴語
上映日期: 2005-12-25(美國)
片長: 135分鐘 / 172分鐘(extended cut) / 150分鐘(original cut)
又名: 決戰新世界 / 美麗新世界
IMDb鏈接: tt0402399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17世紀的北美大陸,儘管生存環境惡劣,資源稀缺,但世世代代生活在這裡的印第安人仍然享受著延續了百年的寧靜生活。然而,這樣的生活伴隨著來自西方文明世界的三艘小船的到來即將劃上終點,103名英國水手來到了這片未經開墾的處女地,建設了他們的據點,在這裡宣揚他們的宗教和文化。
“永恆蘇珊”號的甲板上,一位名叫史密斯(柯林·法瑞爾Colin Farrell 飾)的青年因為違抗軍令而即將遭到處死,船長紐波特(克里斯托弗·普盧默Christopher Plummer 飾)看中史密斯的精明強幹,留下了他。一行人上岸駐紮,建立了詹姆斯鎮,卻在無意之中侵犯了酋長波瓦坦(歐琳卡·喬徹 Q'Orianka Kilcher 飾)的領地。之後,史密斯邂逅了酋長的女兒波卡洪塔斯(Q'orianka Kilcher 飾),兩人之間產生了一段傳奇的感情。
本片取材自迪士尼經典卡通《風中奇緣》,由柯林‧法洛飾演十七世紀著名探險家約翰‧史密斯,而傳奇人物印第安公主寶嘉康蒂則由歌莉安卡‧姬卓出演。自從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後,歐陸多國紛紛前往該地殖民。一六○七年,一支英國艦隊抵達了當時稱為「新世界」的美洲大陸,發現當地乃是由印第安人寶華檀統治,他的女兒即為寶嘉康蒂。同行的探險家與公主墜入情網,但卻必須各自面對內部的異議以及外部不斷升高的衝突,夾在愛情與自身對於國家民族的責任中的二人該如何解套?
拍攝花絮
·為了增強拍攝內景時的光線,劇組使用的每支蠟燭都有4個燭心。
·在開拍前,導演泰倫斯·馬力克和攝影師艾曼紐·盧比斯基制定了一系列攝影準則:不使用任何人造光源;不使用搖臂和軌道車,只使用手持攝影機或攝影機穩定器;以主觀視角進行拍攝;全部使用深焦鏡頭;鼓勵攝製組拍攝意想不到的一幕;有選擇的拍攝,放棄無關緊要的鏡頭。
·扮演土著人的演員必須學會講阿岡昆語,當今世界上只有3000人說這種語言,其中一些人被聘作方言教練。
·拍攝時使用的膠片超過了100萬英尺。
·在找到扮演波卡洪塔斯的合適人選之前,製片方面試了2000多名演員。
·為準備出演本片,柯林·法瑞爾通讀了約翰·史密斯回到英國後出版的7本書。
·所有演員必須在一個月內減輕體重20磅,並學會使用武器和像殖民者一樣生活。
·雖然影片由於經費有限而沒能全部使用65mm膠片拍攝,但本片仍是9年來第一部用65mm膠片拍攝的無特效長片。最後一部全部使用65mm膠片拍攝的電影是1996年的《哈姆雷特》。
·影片的最初版本片長150分鐘,並於2005年12月上映,在限制公映的幾天后,導演泰倫斯·馬力克決定收回拷貝重新剪輯,影片片長最終被縮減為135分鐘。
·出演本片的克里斯汀貝爾和艾琳·貝達(Irene Bedard)曾為1995年的迪斯尼動畫片《風中奇緣》配音。
·在一次訪談中,克里斯汀貝爾曾說到泰倫斯·馬力克古怪的導演風格。他曾想知道當他走出鏡頭並走向劇組人員時導演會如何反應,出乎意料的是,馬力克帶著攝影機一直跟隨在他身後,結果劇組人員四散奔逃,車輛也紛紛躲到樹叢之後,以避開攝影機鏡頭。
·片中的大多對白都是後期錄製的,因為在現場拍攝時,背景聲音中總會出現導演泰倫斯·馬力克的聲音。
穿幫鏡頭
·片中提到史密斯之所以離開詹姆斯敦是因為國王的命令,但實際是因為他在一次火藥事故中負傷嚴重,不得不返回英國治療和恢復。
幕後製作
【真人版《風中奇緣》】
1995年,迪斯尼公司拍攝了經典2維動畫片《風中奇緣》,將英國拓荒者約翰·史密斯與印第安公主波卡洪塔斯頗具傳奇色彩的愛情故事搬上了大銀幕,不過早在70年代,導演泰倫斯·馬力克就被兩人之間的美麗情感所打動,有意將其拍成電影。本片製作人莎拉·格林(Sarah Green)說:“泰倫斯在25年前就完成了《新世界》的初稿,和他執導的其他影片一樣,《新世界》也充滿了對人性的深切剖析和理解。影片故事講述了我們的歷史,用愛鉤織出我們的缺陷、優點、美德和正在成長的意識形態。故事中的人們不斷背叛,最終他們會學會很多真理,會發現只能依靠自己。這裡沒有真正的英雄和惡人,每個人都值得同情,都存在瑕疵。”
與眾不同的是,馬力克對400年前發生在詹姆斯敦的種種事件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影片中融入了自己的見解。 “我們對1607年的事都不太了解,”製作人格林說:“但我們必須遵照當時的文學記載,其中最著名的人物便是約翰·史密斯,我們努力用約翰·史密斯與波卡洪塔斯的傳說為泰倫斯的意圖服務,用真實事件為影片故事服務。一些真實人物的細節和命運被更改了,以推動故事的情節發展和戲劇性。某些事件也被壓縮,因為這不是一部紀錄片,要用戲劇情節來演繹。”
在物色扮演約翰·史密斯的演員時,馬力克很清楚柯林·法瑞爾是首選。 28歲的法瑞爾不但與在北美登陸時的史密斯同歲,而且也是精力充沛、風度翩翩的探險家。馬力克從一開始便與法瑞爾取得了聯繫。
在出演本片之前,法瑞爾已經憑藉《狙擊電話亭》、《超膽俠》和《虎陣戰地》一系列熱門佳作贏得了觀眾和評論界的一致讚譽,作出加盟本片的決定對他來說並不難。他說:“你甚至不必看劇本就能決定,因為泰倫斯的每一部電影都是最好的證明。”
在談到扮演約翰·羅爾夫的克里斯汀貝爾時,製作人格林說:“多年以來,泰倫斯和我一直非常看好克里斯汀貝爾。他不但機智並善於表演,而且還有一種敏銳的洞察力。他願意消失在約翰·羅爾夫的角色裡,並在必要時刻意輕描淡寫的表演。”
在選角過程中,找到扮演波卡洪塔斯的最佳人選是最重要和最棘手的。因為世人一直對她的身份、年齡、模樣和她與約翰·史密斯的關係存在爭議,唯一能確定的是她很年輕,只有12或13歲,不過這在土著人看來已經成年了。演員不但要表現出她的天真和活力,還要流露出她飽經滄桑的特質。因此,製片方一度陷入困境。
製作人格林回憶說:“找到成熟或者單純的女演員很簡單,但能集於一身的卻鳳毛麟角。我們花費數月時間找遍了美國和加拿大,後來將搜尋範圍擴大到全世界。在最後一個月,我們縮小了範圍,聚焦於那些具有表演天賦、有趣而漂亮的女演員。當時選角導演雷內·海恩斯(Rene Haynes)正與奧麗安加·基爾徹(Q'orianka Kilcher )簽約另一部電影,雷內的一個助手注意到她應該很適合《新世界》,於是推薦了她。我們最終和她見了面,她不僅外表迷人,而且她的冷靜和深邃超越了她的年齡。”
基爾徹的父親是秘魯土著人,15歲的她擅長音樂、舞蹈和歌唱,只出演過一部電影,那就是2000年的《聖誕怪傑》。基爾徹不但富有年輕人的朝氣,而且氣質高貴,雖然讓影壇新人擔綱女主角存在很大風險,但基爾徹的印第安人血統對扮演波卡洪塔斯很有幫助,她不必接受訓練,因為那就是她的生活。素面朝天參加試鏡的基爾徹一下子就征服了主創人員,大家都認為她就是波卡洪塔斯。
【關於拍攝】
為本片掌鏡的是曾拍攝《濃情巧克力》、《衰仔失樂園》、《斷頭谷》和《雷蒙·斯尼奇的不幸遭遇》的艾曼紐·盧比斯基(Emmanuel Lubezki ),他幫助導演馬力克實現了在自然光線中拍攝全片的想法。演員諾亞·泰勒說:“泰倫斯沒有使用任何人工照明,於是片場沒有了電纜和各種燈具,不但營造出真實的氛圍,而且讓演職人員專心拍攝,不必因燈光問題而分散注意力。”
為了讓影片能夠盡量忠於史實,製片方組織了顧問團為影片保駕護航,其中成員包括詹姆斯敦復原項目考古主任威廉·凱爾索(William Kelso)、獨立學者弗雷德里克·格利奇( Frederic Gleach)和北卡羅萊納大學語言學副教授布萊爾·魯德茲(Blair Rudes)等等。
製片方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選址拍攝。製作人格林認為在當今的美國已經無處可尋像1607年的詹姆斯和奇克哈莫尼河那樣的人跡罕至的原始之地,格林說:“我們認為那應該是荒無人煙的神秘地方,於是我們希望能在加拿大找到人類視線之外的森林及河流。不過,製作設計師傑克·菲斯克(Jack Fisk)認為我們的賣力搜尋只會是徒勞一場,最終只能回到原點。於是,泰倫斯、傑克和我考察了詹姆斯堡原址及附近地區,我們乘船沿奇克哈莫尼河而上,竟然出乎意料的發現了很多適合拍攝的地方。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我們決定在此拍攝,因為弗吉尼亞的風貌無可取代。”
對於製作設計師傑克·菲斯克來說,讓時光倒流重現出17世紀初的弗吉尼亞是前所未有的艱鉅挑戰。他說:“雖然我住在弗吉尼亞,但對詹姆斯敦創建時期的印第安和英國文化知之甚少,記憶中的一切只停留在歷史課本。”為了讓影片盡可能的真實可信,菲斯克研讀了所有相關書籍,而且他驚喜的發現,詹姆斯敦復原項目非常有助於影片的拍攝,致力於該項目的考古學家從真實發現出發,在第一次會面時,菲斯克就受益匪淺,立即修改了最初設計。
然而,完成設計只是第一步,隨後的搭建工作也要達到很高的標準,因為馬力克是個與眾不同的導演,他要求所有佈景不僅要盡可能的真實,而且必須是立體的。菲斯克說:“像泰倫斯一樣不看圖紙的導演很少,他只是說,不管你在搭建什麼,我們都會進入像拍攝紀錄片一樣拍攝它。所以建造得越完整,他能利用的就越多。他不喜歡從一個方向拍攝,因為他不使用任何照明設施,所以他會根據太陽的位置來改變角度。”
與當年的殖民者相比,劇組是幸運的,因為可以使用卡車、鏈鋸和鏟車,然而即便如此,建造工程仍花費了大量時間。其中僅外圍圍牆就用了30天,而內牆更是用了1個半月。雖然最終出現在影片中的詹姆斯堡比實物小了四分之一,但其內部結構、材質和諸多細節都絕對真實。
在重建片中的印第安部落時,由於無法找到相關文字記載,菲斯克等人只好依賴於約翰·懷特(John White)和約翰·史密斯當年留下的草圖和說明。菲斯克說:“重現當時的印第安文明讓我有些為難,因為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對土地的貪婪慾望吞噬了,很多資料已經不復存在了。讓人悲哀的是,他們沒有能夠記錄歷史的書面語言。我們只能通過殘存的資料和考古學來了解他們的文化,所以其中不乏想像的成分。”
1607年3月,103名英國人搭乘三隻大船在北美登陸,影片將重現當時的情景。可如果重建這三艘大船,不但工期漫長,而且會耗資200萬美元。幸運的是,劇組能夠使用詹姆斯敦殖民歷史博物館中保存和陳列的三隻船,當地距主外景地只有不到5英里,簡直理想得難以置信。執行製片人特里什·霍夫曼(Trish Hofmann)說:“我們必須與詹姆斯敦-約克鎮基金會密切合作,因為這些船被放在詹姆斯敦殖民地展出,是旅遊觀光的重要景點,在使用中我們非常愛護它們,就像對待明星一樣。”
製作設計師傑克·菲斯克說:“我們重新粉刷了這些船,將它們做舊,以打造經歷數月風雨的效果。我認為它們就像我們在公路上看到的卡車一樣,很粗糙,只是運輸工具。它們不可能很舒適,而且毫無奇特之處,當抵達詹姆斯敦時,肯定大量超載。”
片中有段三隻船在詹姆斯河中駛向登陸點的重要場景,這對劇組來說是很難實現的,因為按照協議,必須有一隻船留在原處用於展出。而且即使可能的話,扮作Susan Constant號的那隻船也會由於吃水設計過深而無法出現在奇克哈莫尼河上。製片方只好另做打算,用探險家亨利·哈德森(Henry Hudson)的“半月”號複製品來以假亂真。
This singular vision of early seventeenth-century America from Terrence Malick is a work of astounding elemental beauty, a poetic meditation on nature, violence, love, and civilization. It reimagines the apocryphal story of the meeting of British explorer John Smith (Colin Farrell) and Powhatan native Pocahontas (Q’orianka Kilcher, in a revelatory performance) as a romantic idyll between spiritual equals, then follows Pocahontas through her marriage to John Rolfe (Christian Bale) and her life in England. With art director Jack Fisk’s raw re-creation of the Jamestown colony, Emmanuel Lubezki’s marvelous, naturally lit cinematography, and James Horner’s soaring musical score, The New World is a film of uncommon power and technical splendor, one that shows Malick at the height of his visual and philosophical powers.
獲獎情況
第78屆奧斯卡金像獎 (2006)
最佳攝影(提名) 艾曼努爾·盧貝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