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斯(1940).jpg
ir Abbas Kiarostami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作品表 

《像戀人一樣》| 2012 | 法國/日本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72歲 | 坎城 

《愛情對白》| 2010 | 法國/義大利/比利時/伊朗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70歲 | 坎城  

2008 最美的入戲容貌 Shirin ( 導演 ) 68

2005 航向幸福的旅程 Tickets ( 導演 編劇 ) 65

2002 十段生命的律動 Ten ( 導演 編劇 ) 62

《風帶著我來》| 1999 | 伊朗/法國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60歲 | 威尼斯 

1999 柳樹之歌 Willow and Wind ( 編劇 ) 59歲

《櫻桃的滋味》| 1997 | 法國/伊朗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57歲 | 坎城 | 探討死亡 

《盧米埃和他的夥伴們》| 1995 | 法國/丹麥/西班牙/瑞典 | 導演合拍 

《橄欖樹下的情人》| 1994 | 法國/伊朗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54歲 

《生生長流》| 1992 | 伊朗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52歲 | 坎城 

《特寫》| 1990 | 伊朗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50歲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1987 | 伊朗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47歲 | 坎城 

p2157643554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波斯語:عباس کیارستمی ;Abbas Kiarostami‎,1940年6月22日-2016年7月4日)生於德黑蘭,是伊朗革命後最有影響力和最引起爭論的電影導演、編劇和製作人之一,也是過去20年國際上最著名的伊朗導演之一。在1980和90年代期間,國際社會對伊朗持有負面評價時,他的電影展現出伊朗慈悲和藝術的另一面。

雖然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在1970年代曾拍過幾部獲獎電影,但他在世界電影舞台上所獲得的名聲是在伊朗革命之後。他的傑作《大特寫》(Nema-ye Nazdik,1990)」在法國聲名大噪,使得國際電影圈開始注意到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的作品。 1991年的《春風吹又生》(Zendegi va digar hich)讓他在翌年坎城影展一種觀點(Un Certain Regard)贏得首個重要獎項羅塞里尼獎。在他拍出初次突破性作品《報告》(Gozaresh,1977)後20年,終於以《櫻桃的滋味》(Ta'm e guilass,1997)在坎城影展獲頒金棕櫚獎。

p2096329252

生平

早期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出生於德黑蘭,畢業於德黑蘭大學藝術系。他於大學主修繪畫和圖形設計,並曾擔任交通警察。

1962年至1966年間,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總共拍攝超過150部電視廣告。 1960年代末,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開始拍攝電影。

113820.37005406_1000X1000

導演生涯

在1969年,伊朗新浪潮開始於達裡爾婿·默荷祖(داریوش مهرجویی )的電影《GAV》,他在德黑蘭為非商業組織伊朗兒童和青年智力發展研究所(Kanun)建立電影部門,後來成為伊朗當代電影重要中心。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在同年導演第一部短片《麵包和街道》(Nan va Koutcheh)。他在伊朗兒童和青年智力發展研究所經營部門5年,為兒童拍攝電幫他踏出電影導演和製作的第一步。

1970年代,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奉行個人主義電影製作風格 。 1975年,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執導兩部短片《我也可以》及《兩個解決方案》。

1980年代初,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執導一些短片,包括《牙痛》(1980年)、《有序還是無序》(1981年)與《合唱團》(1982年)。直到他於1987年完成《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後,他開始在伊朗國外受到注目。

abbas3_large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春風吹又生》(1992年)與《橄欖樹下的情人》(1994年)被電影評論家稱為寇科三部曲,因為三部電影都在伊朗北部寇科拍攝。該影片也提到1990年曼吉爾-魯德巴地震,造成40,000人失去生命。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用生命,死亡,改變來延續電影主題。 1990年代,寇科三部曲於法國和其他西歐國家,如荷蘭、瑞典、德國和芬蘭獲得商業成功。但是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認為《春風吹又生》、《橄欖樹下的情人》及《櫻桃的滋味》(1997年)才是三部曲。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完成《大特寫》(1990年),描述一個男人冒充電影製作人,之後遭到警察逮捕及審判的故事,由穆森‧馬克馬巴夫(Mohsen Makhmalbaf)主演。英國電影學院將《大特寫》名列史上50大經典電影第42位,獲得昆汀·塔倫蒂諾、馬丁·斯科塞斯、韋納·荷索、讓-呂克·戈達爾、南尼·莫萊蒂等著名導演肯定and was released across Europe.,《大特寫》也在歐洲上映。

171337.96938049_1000X1000

1992年,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執導《春風吹又生》,講述一位父親和兒子從德黑蘭開車到寇科尋找兩個小男孩,他們在途中遭遇地震倖存者的故事。這一年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贏得羅伯托·羅西里尼大獎。 《橄欖樹下的情人》(1994)以《春風吹又生》拍攝幕後為藍本,主要描述《春風吹又生》中的飾演夫妻的男女演員,在鏡頭外微妙的關係。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為賈法·帕納西傳寫電影劇本《白氣球》(1995年)。 1997年,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以《櫻桃的滋味》奪得金棕櫚獎,這部影片涉及道德、自殺行為合法性及同情等議題。

《風帶著我來》在1999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劇情描述有一群人來到庫德族部落停留,當地人則猜想他們為了尋寶而來,於是在部落裡造成話題。

2000年,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在美國舊金山電影節獲得黑澤明終身成就獎,他則將獎項獻給伊朗演員Behrouz Vossoughi,以表彰他對伊朗電影貢獻 。

104548.45097876_1000X1000

2001年,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接受聯合國國際農業發展基金邀請,前往烏幹達坎帕拉拍攝烏幹達孤兒紀錄片。國家電影劇院首席製作人傑夫·安德魯提到這部電影說:「這部電影提及生命和死亡連結,就像基阿魯斯塔米之前的四部電影。」

次年,基阿魯斯塔米執導《十段生命的律動》,展現一個罕見電影製作方法,並放棄劇本。劇情藉由女計程車司機的眼睛來傳達,隨著計程車在德黑蘭街頭前進,進入乘客的內心世界與伊朗文化 。

2008年,基阿魯斯塔米執導《雪馨》,電影充滿伊朗女演員和法國女演員茱麗葉畢諾許的特寫鏡頭。這部影片被形容為「探索影像、聲音和女性觀眾之間的關係。」

《愛情對白》(2010年)再次由茱麗葉畢諾許演出,電影於在義大利托斯卡納拍攝,描述英國男人和法國女人之間的故事,它在2010年坎城電影節首映。羅傑·埃伯特稱讚這部電影,指出「基阿魯斯塔米在創造營幕外空間的功力非常出色。」茱麗葉畢諾許也獲得坎城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基阿魯斯塔米曾在眾多電影節擔任評審,最引人注目的是坎城電影節(1993年、2002年、2005年與2014年)。他也曾在威尼斯電影節(1985年)、洛迦諾國際電影節(1990年)、聖塞巴斯蒂安國際電影節(1996年)、聖保羅國際電影節(2004年)、卡帕爾比奧電影節(2007年)、庫斯滕多夫電影及音樂節(2011年)擔任評審。 

p2096324591

去世

2016年7月4日,因患胃腸癌在法國巴黎逝世。根據當地媒體報導,基阿魯斯塔米在查出癌症後,是因為在德黑蘭進行手術發生醫療事故,進而耽誤了治療,最後被送到巴黎時已經​​回天乏術。 

171351.81031376_1000X1000

聽聞阿巴斯的死訊,美國著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出租車司機》《憤怒的公牛》)稱“自己深深地陷入了震驚和悲傷中”。

“他是具有獨特世界觀的稀世藝術家之一,讓·雷諾阿(《大幻影》《遊戲的規則》)曾說:'現實總是神奇的。'我認為這句話總結了阿巴斯的卓越作品。有人稱他的電影是'極簡的'或'極簡主義的',但其實正相反:《櫻桃的滋味》或《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每個場景都滿溢著美與驚喜,耐心而精緻地被捕捉在畫面上。”

“我認識阿巴斯有10到15年了。他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安靜、優雅、謙遜、善於表達、觀察力強——我覺得什麼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我們很少有交集,偶爾有交集的時候總是讓我很高興。他是一名真正的紳士,是真正的偉大藝術家。”

曾憑《一次別離》獲2012年第84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伊朗導演阿斯哈·法哈蒂表示自己“非常悲傷,震驚不已”。

“他不僅是一位電影人,他還是現代的一位神秘人物,他的電影和他的私人生活都是如此。他為其他人鋪好了道路,影響了很多人。不僅是電影世界失去了一位偉人,整個世界都失去了一位偉人。”

另一位知名伊朗導演莫森·瑪克瑪爾巴夫(《坎大哈》)也表達了哀悼:“是阿巴斯為伊朗電影贏得瞭如今的國際信譽。但不幸的是他的電影在伊朗國內不多見。他改變了世界電影,為其註入了新鮮活力和人性關懷,與好萊塢的粗糙形成了鮮明對比。”

“他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用電影歌頌生活——這也是為什麼他的逝世令人難以接受。”

阿巴斯生前早就享譽世界影壇。黑澤明(《羅生門》《七武士》)談及阿巴斯的電影時說:“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的感受...當薩蒂亞吉特·雷伊(印度電影大師)去世後,我很鬱悶。但是看到阿巴斯的電影后,我感謝上帝給我們合適的人來接棒。”

馬丁·斯科塞斯曾評論說,“阿巴斯代表藝術電影的最高水平。”

奧地利導演麥可·​​哈內克(《愛》《白絲帶》)讚美阿巴斯的電影是最出色的代表之一。

而法國新浪潮先驅高達(《筋疲力盡》《狂人皮埃羅》)則有一句名言:“電影始於D·W·格里菲斯(《一個國家的誕生》《黨同伐異》),止於阿巴斯。”

p642981776

風格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和其他幾位同時期的伊朗導演都屬於推動伊朗電影新浪潮運動的電影導演。此一伊朗電影界的運動,始於1960年代,並在1979的革命之前的70年代蓬勃發展。 Forough Farrokhzad、Sohrab Shahid Saless、Bahram Beizai和Parviz Kimiavi是伊朗電影新浪潮運動先鋒。他們拍攝的作品帶有非常濃厚政治和哲學意涵,與如詩般對白的創新藝術電影。有些電影屬於現實主義風格,有些則是混合幻想和現實隱喻。

p2066405718

評論

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已經受到全世界影壇的讚譽,他在1999年被兩位國際影評人投票評選1990年代最重要的電影導演 。他的4部電影在安大略省電影中心公佈90年代最佳電影名單中排名前6位。黑澤明說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的電影:「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的感受...當薩蒂亞吉特·雷伊去世後,我很鬱悶。但是看到奇亞羅斯塔米的電影後,我感謝上帝給我們合適的人來接棒。」馬丁·斯科塞斯曾評論說,「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代表藝術電影的最高水平。」奧地利導演邁克爾·​​哈內克讚美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電影是最出色的代表之一。

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在歐洲獲得讚譽後,伊朗政府禁止他的電影上映。奇亞羅斯塔米回應說「近10年來,政府已決定不上映我的任何一部電影....我覺得他們不理解我的電影,因此禁止上映,防止他們不想外洩的消息傳播出去」 。

在2001年9月11日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被美國政府拒絕核發簽證,導致他無法參加紐約電影節。邀請阿巴斯的電影節執導Richard Peña表示:「我的國家發生這樣的事情真是一個可怕的象徵,沒有人意會到這對於全體穆斯林是一種負面的信息。」芬蘭導演阿基·郭利斯馬基也以抵制電影節來表達抗議。

2007年,現代藝術博物館和PS1當代藝術中心共同舉辦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作品展。

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是世界電影基金會顧問委員會成員,該基金會由導演馬丁·斯科塞斯成立,目標是發現與重建被世界影壇長期忽視的電影 。

p2066163862

藝術

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也是攝影家與詩人,他的攝影作品(1978年至2003年)大部分是雪景,以在家鄉德黑蘭為背景,並在1999年發表過詩集。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與尚·考克多、薩蒂亞吉特·雷伊、德里克·賈曼(Derek Jarman)、古勒扎爾相同,都在詩歌、設計、繪畫或攝影表達自我。

阿巴斯·奇亞羅斯塔米也製作莫扎特的歌劇《女人皆如此》,2003年在普羅旺斯地區艾克斯首演。

p2066398545

獎項

坎城影展  Cannes Film Festival

2002 提名金棕櫚獎 - 十段生命的律動  Ten (2002).

1997 榮獲金棕櫚獎Golden Palm - 櫻桃的滋味  Ta'm e guilass (1997).  Tied with Unagi (1997).

1994 提名金棕櫚獎 - 橄欖樹下的情人  Zire darakhatan zeyton (1994).

威尼斯影展  Venice Film Festival

1999 榮獲 'CinemAvvenire' Award 最佳影片+Grand Special Jury Prize+金獅獎提名 - 風帶著我來  Bad ma ra khahad bord (1999).

1999 榮獲 FIPRESCI Prize: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 風帶著我來  Bad ma ra khahad bord (1999).
For its lyrical sense of nature, its intriguing narrative and its trust in the view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creation of its poetry.

1999 榮獲 OCIC Award - Jesus' Son (1999).
Shared with: Alison Maclean

 p549794107

電影作品

2013 威尼斯70周年:重啟未來 Venezia 70 - Future Reloaded
p2110805087

Venezia 70 - Future Reloaded 導演: 陳可辛 / 貝納爾多·貝托魯奇 / 保羅·施拉德 / 謝加·凱普爾 /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 阿巴斯·基亞羅斯泰咪 / 蒙特·赫爾曼 / 沃爾特·塞勒斯 / 賈樟柯 / 海爾·格裡瑪 / 大衛·法蘭裡奧 / Aleksei Fedorchenko / Jan Cvitkovic / Amiel Courtin Wilson / 伊莎貝爾·科賽特 / Antonio Capuano / 拉瑪·布希頓 / 喬洛·比薩尼 / 卡特琳·佈雷亞 / Hala Alabdalla / John Akomfrah / 卡裡姆·埃諾茲 / 詹姆斯·弗蘭科 / 弗雷德里克·豐泰納 / 阿莫斯·吉泰 / ALEKSEY GERMAN JR / Lluis Galter / 克雷爾·鄧尼斯 / 拉夫·達茲 / Amit Dutta / 阿托姆·伊戈揚 / 賽米·卡普拉諾格魯 / 洪尚秀 / Marlen Khutsiyev / 金吉德 / Guido Lombardi / 托比亞斯·林道赫姆 / 帕布羅·拉雷恩 / 伯努瓦·雅克 / 歐格斯·蘭斯莫斯 / 米爾科·曼徹夫斯基 / Jazmin Lopez / Pietro Marcello / 撒母耳·毛茨 / Franco Maresco / 布裡蘭特·曼多薩 / 塞琳娜·穆加 / Salvatore Mereu / 施林·奈沙 / 阿米爾·納得瑞 / 埃曼諾·奧爾米 / 尼古拉斯·佩雷達 / 弗蘭科·皮亞維奧利 / Guiseppe Piccioni / 愛德嘉·萊茲 / 蜜雪兒·普拉西多 / 尤裡西·塞德爾 / 若奧-佩德羅-羅德里格斯 / 園子溫 / 陶德·索倫茲 / 讓-馬里·斯特勞布 / 帕布羅·查比羅 / 圖西·塔馬西西 / Tariq Teguia / 塚本晉也 / 阿錫娜·瑞秋·特桑阿裡 / 特雷莎·維拉芙爾德 / 王兵 / 楊凡 / 克裡日托夫·紮努西

主演: 秦昊 / 田原 / 金吉德 / 詹姆斯·弗蘭科 / 染穀將太

《像戀人一樣》| 2012 | 阿巴斯 72歲 
p2171326349

2010 NO
s7028123

2010 Women's Hair Seen By… 
s8978320

導演: 諏訪敦彥 / 阿伯德拉馬納·希薩柯 / 阿巴斯·基亞羅斯泰咪 / 尤斯利·納斯爾拉 / 伊希爾·勒·貝斯柯 / 帕布羅·查比羅

類型: 短片

《愛情對白》| 2010 | 阿巴斯 70歲 
p658700979

2008 最美的入戲容貌  Shirin
p518487896

在一個半小時​​的影片中,導演的鏡頭從一個觀眾轉換到另一個觀眾的面孔。從始至終,《希林公主》講得就是許多女人坐在電影院裡看電影,但是又似乎不這麼簡單。影片中,傳統的電影故事退居其次,而導演一直關注的觀眾則成了影片主角。在阿巴斯看來,沒有了觀眾的電影是失去了存在意義的電影。早在60屆戛納電影節的慶典大片《每個人的電影》中,阿巴斯已經以一個命名為《我的羅密歐在哪裡》的短片對這個話題做過簡潔闡述,這一次,劇情長片有了更深入細緻地刻畫,儘管導演本人否認這兩者間有直接的關聯。

阿巴斯將12世紀波斯古詩《希林(Shirin)和考斯洛(Khosrow)》的歷史傳奇搬上大屏幕。特殊的是,我們只可以聽到這個故事中的對白和聲響,卻沒有任何這個故事的畫面出現,甚至沒有放映大屏幕的鏡頭閃現。只有阿巴斯邀請的114名女演員,其中茱麗葉畢諾許有幸參與了該片的拍攝。這些女演員的頭髮被稀薄的絲紗掩蓋著,觀看著眼前的影片。她們為眼前片中女主人公的命運和愛情所牽掛。她們的傾聽,她們的反應,都以一個接一個的特寫鏡頭顯示在屏幕上,只在偶爾有兩個一起或者三個一起的時候。

p518475567  

這部92分鐘的電影,即使對於導演最忠實的粉絲來說也似乎有點過長,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美妙的基亞羅斯塔米式的亮點——美麗而明亮的女人的眼睛和一些很熟悉的伊朗電影中的演員。她們表情的鎮定沉著,傳達給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一張面孔,而是一扇靈魂的窗。

但是,這並非一部紀錄片,而女演員們也不是真的在看電影,她們只是盯著一片黑幕,傾聽著古詩。基亞羅斯塔米在他的起居室裡拍攝了整部電影,只用三把椅子作為全部佈景。她們用手勢、表情、皺眉和眼神,來表露她們發現被人觀察的尷尬情緒的程度。

這是一部實驗性極強的藝術電影,導演以電影形式對電影觀眾的致敬和藝術創新對電影發展的借鑒是超越一切的。

至於喜歡以自然風格表現電影的導演在這裡卻選擇了專業演員而表現觀眾,阿巴斯解釋這是對那些一直希望合作卻沒有機會的演員的一次致意。這同樣是法國著名女星茱麗葉畢諾許加入到影片拍攝中的原因。因為和導演約定的合作計劃始終沒有實現,在她度假期間接受了導演的邀請,前提是不以本人作宣傳重點,她和其他眾多的有名或者無名的演員處於同樣的位置。

fx_fsel11284587_0001

影后茱麗葉畢諾許、伊朗紅星席芬坦法拉哈尼等114位世界級首席女星,這回全都成了戲院裡的觀眾,專心看電影。銀幕上的故事講的是12 世紀波斯古傳奇希林公主的和考斯洛王的愛情電影,但除了故事中的對白和聲響,全片沒有出現任何一個這部電影的畫面,一個接一個的特寫鏡頭在觀者臉上流轉,她們的傾聽,她們的反應,她們隨著銀幕上的悲歡離合而微笑落淚,構組成這部觀者與觀者對話的實驗傑作。我們只能聽,只能看著百多位女星觀眾如何隨著她們所看的電影故事而起伏流轉。從6《十段生命的律動》(10) 的純粹敘事到《希林公主》的觀者實驗,阿巴斯再次展現了個人對長鏡頭與觀影本質的哲學性思索,拋棄了傳統劇情片的敘述方式,以充滿冒險性的實驗語法,尋找電影語言更多元的可能。

導演表示,這部電影滿足了我很久以前的慾望,當時我剛當導演,很想看著觀眾,我相信如果沒有觀眾,一部影片的製作就無法完成。《希林公主》包含兩個部分,我們並不是以抽象的方式看片中故事,而是從故事對觀眾的影響,去看故事。我們看見電影,也是透過電影怎麼影響著看的人。對我來說,看人比看其他東西更有趣。片中有一些時刻,像是給我自己的禮物,可以如此近距離地看人,觀察她們臉上的表情,是一種福氣。

《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 2007 | 導演合拍  (segment "Where is my Romeo?")
浮光掠影-每個人心中的電影院(2007).jpg

2007 Kojast jaye residan (documentary short)

2006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的道路 Roads of Kiarostami (documentary short)
s3961501

編劇: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類型: 紀錄片 / 短片

2005-2007 鴻雁傳影:維克多·艾裡斯與阿巴斯·基亞羅斯泰咪往來影箋 Correspondence: Víctor Erice and Abbas Kiarostam
s11173872

導演: 維克多·艾里斯 Víctor Erice / 阿巴斯 Abbas Kiarostami

2005 航向幸福的旅程  Tickets
航向幸福的旅程(2005).jpg

導演: 埃曼諾·奧爾米 /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肯·洛奇

編劇: Paul Laverty / 肯·洛奇 / 埃曼諾·奧爾米

主演: 馬丁·康普斯頓 / Carlo Delle Piane / 瓦萊麗亞·布諾妮-泰特琪 / Silvana De Santis / 威廉·魯尼

由三位大師級導演協力完成一部發生在火車上的電影:歐米勾勒花甲教授對來不及發生的韻事的念念不忘;阿巴斯出人意表拍了喜劇,講年輕男孩一路護送將軍遺孀的哭笑不得;而肯洛奇從三個足球迷與一個阿拉伯家庭,持續發展他犀利的的論述。

2005 White Pages

導演: Antonello Novellino / 阿巴斯 / 阿巴斯 Abbas Kiarostami

2004 阿巴斯的十堂電影課  10 on Ten (documentary)
阿巴斯的十堂電影課(2004).jpg

這部片子被譽為“電影製作方式的新模範”,即用最樸實的影像來表達問題。 “簡單”是片子的最大特色,所有場景發生在同一輛出租車內,機位固定不動,極少切換;角色上也極其簡單,女司機、小男孩、匆匆的過客;幾乎沒有情節,沒有一個清晰的故事輪廓;影片的結構,只是10段對話而已。阿巴斯近期醉心於拍攝記錄性質的片子,對劇情片的熱情越來越淡,追求返樸歸真到了幾乎瘋狂的地步。這部完全處於生活流對話狀態的影片,只集中於抽象主題,似乎有些過火。

2003 五  Five Dedicated to Ozu (documentary)
p2161097463

2002 十段生命的律動  Ten
十(2002).jpg

一部攝影機,六個女人,十段對話,道盡千百年來女性面對的困境。伊朗導演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這部仿紀錄片作品,在坎城首映時被譽爲「電影製作方式的新模範」。 

大師把攝影機架在車頭,記錄一位剛離婚的女計程車司機。鏡頭隨著車子在德黑蘭街頭前進,進入乘客的內心世界,也進入了更深層的伊朗文化。 

本片由阿巴斯親自手持DV拍攝,他表示,DV遠比膠片真實,DV可以讓「藝術工作者有充分自由工作的權利」。每次拍完一個長鏡頭後,阿巴斯都會加上一段旁白。同時這部電影也嘗試新的拍片風格,那就是完全沒有劇本。

2001 ABC到非洲  ABC Africa (documentary)
s3042032

《風帶著我來》| 1999 | 伊朗/法國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 威尼斯 

p1148223520

《櫻桃的滋味》Taste of Cherry | 1997 | 伊朗 | 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 

45_box_348x490_original

《盧米埃和他的夥伴們》| 1995 | 法國/丹麥/西班牙/瑞典 | 導演合拍 

盧米埃和他的夥伴們(1995).jpg

《橄欖樹下的情人》| 1994 | 法國/伊朗 | 阿巴斯·基阿魯斯塔米 

p1548720649

《生生長流》| 1992 | 伊朗 | 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 | 坎城 

p1944277731

《特寫》| 1990 | 伊朗 | 阿巴斯·奇亞洛斯塔米 

519_BD_box_348x490_original

1989 家庭作業  Mashgh-e Shab (documentary)
s7005769

阿巴斯熱衷於拍記錄片,在其劇情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獲得巨大成功後,他仍把大量精力投到記錄片領域,並樂此不疲,這在世界上是少見的。實際上,記錄的觀念已經滲透到他的骨子裡。 《家庭作業》體現著作者的思考,並用他的電影作自己的傳聲筒,體現著阿巴斯的社會責任感與良知,他的電影並不是“地下”的,也不是只為藝術而藝術,它們要肩負起關注社會民生的作用。這使得阿巴斯從狹隘中走出來,儘管他接觸的人事不多,所反映的事件也不是什麼大事,以致有批評者認為其“不夠大氣”,但這不影響阿巴斯繼續用他的方式來做出各種嘗試。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 1987 | 伊朗 |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 坎城 

p740033093

1984 一年級生  Avaliha (documentary)

1982 合唱團 Hamsarayan

1982 有序與無序 Be Tartib ya Bedoun-e Tartib

1980 牙疼 Behdasht-e Dandan

1979 案例一,案例二 Ghazieh-e Shekl-e Aval, Ghazieh-e Shekl-e Dou Wom

1977 報告 Gozaresh

《報告》與阿巴斯一貫講究“紀錄”的做法有些出入,更加強調巧合以及人工構思,懸念和誤會在其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藝術上,它沒有太多可圈可點之處,但它對研究導演阿巴斯的意義不可小覷。此片是他的長片處女作,從這以後,他開始一步步地向影壇邁進並成為一屆大師。伊朗電影圈有個很奇怪的現象,很多導演沒有接受過正軌的電影教育,完全靠自學成才,阿巴斯便是其中的一位,這與國內動不動就講科班出身大為迥異。阿巴斯出生於中產階級家庭,自幼學畫畫,沒有學過電影,在摸索的過程中,走​​上電影之路,1970年,他創作出了只有10分鐘長的斷片《麵包與小巷》。

1976 婚禮服 Lebassi Baraye Arossi
s9070109

1976 顏色 رنگها

1975 一個問題,兩種方法 Dow Rahehal Baraye yek Mass
s3624824

1974 過客 مسافر
p2152885924

《過客》是阿氏早期的作品,其片長只有72分鐘,它誕生時阿巴斯在國際上還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在阿巴斯的電影中不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最大的看點是從這部片子的編劇技巧上,我們可以看到以後伊朗兒童片的走向,可以說,它代表或影響了以後眾多作者的創作傾向。從人物塑造來講,象哈穆這樣執拗、百折不撓、不達到目的誓不罷休的兒童形象,便是90年代以後眾多伊朗名片中小主角的雛形;在敘事上,主人公辦事每每功虧一簣,但又以一點亮色重新燃起希望之火,杜絕一昧消沉,冷靜而又不落痕跡,也是伊朗片的特有套路。

1973 經驗 Tadjrebeh
p1821705110

1972 課間休息 Zang-e Tafrih
s4135671

1972 麵包與小巷 Nan va Koutcheh
s4135664

arrow
arrow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