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369044848

1959 四百擊 The 400 Blows ( 編劇 導演 )

導演: 楚浮
編劇: 楚浮 / Marcel Moussy / Marcel Moussy
主演: 尚-皮埃爾·利奧德 / 克萊爾·莫里耶 / Albert Rémy / Guy Decomble / Georges Flamant / 更多...
類型: 劇情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1959-11-16
片長: 99 分鐘 / 92 分鐘(西班牙)
又名: 四百下 / 胡作非為 / The 400 Blows

楚浮的半自傳體作品,探討了一個13歲男孩的生活和內心世界。安托萬(讓-皮埃爾•利奧德 Jean-Pierre Léaud 飾)處於成長的叛逆期,卻沒有得到良好的成長土壤。他面對著僵化保守的學校教育制度、四分五裂的家庭壞境和殘酷冰冷的社會面相,無論如何都找不到出路。他逃課,見到母親和他人偷情,跟老師謊稱母親去世,謊言被揭穿後,他離家出走,徹夜不歸,並為了歸還偷走的打印機而被警察當場抓住,帶去了少管中心,但他還是在大家不留神的時候逃走了。安托萬拼命往外跑,身後警笛鳴起,迷惘的安托萬一直朝著大海奔跑…

p456460284

《四百擊》是法國新浪潮揭竿起義之作,楚浮在安德烈巴贊的提攜下成為「電影筆記」當時最知名的影評人,1958年楚浮在妻子娘家的資助之下,拍攝完成他這部具有強烈自述意味的處男作,但當時對他意義重大的導師巴贊已經過世。

不僅是法國新浪潮的第一聲響炮,也是楚浮一系列以安端達諾這個角色為劇情中心的電影的開端(從1959年到1979年二十年間共有五部)。觀眾也跟著安端不同階段的人生境遇,看到片中男主角尚皮耶李奧的成長,以及楚浮創作心境上的轉變,成為電影史上最獨特的導演-演員-角色相互重疊又各自獨立發展的關係。

 

《四百擊》中的安端達諾,是最接近楚浮本人的一個角色,他在故事中的遭遇幾乎就是楚浮的往日追憶。在這部片中,楚浮開始建立屬於他自己的主題人物(英雄)模式,而這個人物性格與楚浮本人非常相似,同樣的敏感、羞怯、溫柔,而且具有迷惘及稍情緒化的弱點,這樣的男主角形象在日後楚浮的電影中有著不斷的延續性。

在故事方面,《四百擊》是一個男孩在生活環境(家庭與學校)的挫折下,一步步陷入邊緣化、難以脫身的生命泥淖的過程。楚浮看似隨意散漫地呈現男孩的生活片段,在簡單平凡的調度下,卻是極細膩讓男孩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與幻滅中的心路歷程,無需累贅言語詮釋即立體生動地呈現出來。影片最後,安端逃出教養院,三段不同距離及角度的長拍(僅三個鏡頭),將氣氛快速累積,直到最後那令人震撼的回眸,堪稱影史最經典的收尾之一。

楚浮以本片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開啟他燦爛的電影作者生涯。  

p2356869742

幕後花絮

1 新浪潮運動開始的1959年期間,有24位法國導演拍攝了他們的處女作,其中,弗朗索瓦·楚浮的《四百擊》和 高達 的《斷了氣》是其中的頂尖之作。

2 安東尼和在街上閒蕩之際,撕下了一張女人的海報,那部影片是柏格曼 一九五三年拍攝的《不良少女莫妮卡》,這部電影是關於一對年輕戀人離家出走“去尋求自己的生活”的故事。

3 本片題名來自於法國的俗語faire les quatre cents coups,意思是“胡作非為”,直譯為“to do the 400 dirty tricks”。

4 安東尼喜吸紙菸,這與楚浮生活中的習慣一模一樣。

5 所有參加安東尼這一角色的試鏡但是沒有被選中的小演員,後來都變成了安東尼學校的同學。

6 本片最早的構思是一部20分鐘的短片,後被楚浮從四部短片方案中選擇處理成完整的故事片。

7 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詩是讓·黎施潘(Jean Richepin)的Épitaphe Pour Un Lièvre。

p456462482

幕後製作

[關於電影]

在觀看這部電影之前,或者就算是看了之後,一定會有很多的人不明白這部呈述一個少年生活瑣事的電影為何取名為《四百擊》。然而,只要略懂法語,或查查法漢詞典,就會明白,“四百擊”原來是法語中一個固定的短語,其意思就是把不聽話的孩子打上400下,以便他能變成好孩子。這與中國的“黃荊棍下出好人”基本上一模一樣。這部電影的片名有時也被譯為“胡作非為”,如果說“四百擊”就是挨揍本身,那麼,“胡作非為”就是挨揍的原因了。

p2356869711

在這部以楚浮自身童年經歷為底色的電影中,小主人安東尼·達尼萬不好好聽課,在課堂上傳閱美女圖片,在牆上塗抹咒罵老師的壞話,……總之,他不討人喜歡,這使得老師和家長都認為他只會說謊,什麼壞事都乾得出來。他偷了他父親單位的打字機,沒有賣掉,反而被抓獲,於是被送到少管所。根據社會學家的調查分析,因為缺乏關心和愛,小孩子常常藉助這些所謂的“胡作非為”來釋放內在的天真,來表達無聲的反抗,然而等待他卻也常常不是關心和愛的出現,而是“黃荊棍”的“四百擊”,是佈滿鐵絲網的少管所。 《四百擊》正是對這一社會現象的控訴。

《四百擊》是二十世紀法國電影“新浪潮”的開山之作,其敘事手法簡單、直接,有一種穿透心扉的力量。這種簡潔、樸實的電影手法在“新浪潮”初期甚至是一種必需的標記。這既是因為二戰之後各國有良知有追求的電影人都對電影製造幻覺帶來的邪惡在不斷地反思,也與當時法國存在主義思潮甚囂塵上有關,而且,新浪潮的那一代導演大都是影迷出身,在手執導筒之前,這些人都曾在法國電影資料館猛磕先前電影史上的各種好影片,並撰寫精彩影評呈現自己的電影主張。毫無疑問,這些導演既受到二、三十年代美國好萊塢電影技術的深刻影響,也受到意大利新現實主義的電影思想的深刻影響。他們以反抗法國“優質電影”為名,發展出自己的電影觀念,並在自己的電影實踐中發展出新的電影風格,從而開創了一個時代的新風尚。 《四百擊》作為揭竿起義之作,毫無疑問排在這一“浪潮”的浪尖之上。

p456462938

[關於導演]

楚浮原本是一個流落街頭、風餐露宿的孤兒,也曾因為偷竊而被關進了少年犯的監獄。幸運的是,一個名叫安德烈·巴讚的人把他從那裡領了出來,並撫養他長大成人。這個安德烈·巴贊,在電影史上也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甚至可以這樣說,沒有他,也許就沒有後來“新浪潮”。是巴贊,這個思想敏銳見解獨到並且心懷悲憫的人,把楚浮培育成了一名電影迷,爾後,成為世界級導演。在巴讚的提攜幫助之下,楚浮一直為巴贊主編的《電影手冊》撰稿,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影評人。安德烈·巴贊英年早逝後,到了1958年,楚浮在妻子娘家的慷慨贊助之下,終於完成了這部具有極強自傳性質的“處男作”,從而一炮走紅。這部電影也是他後來一系列以安東尼·達諾這個角色為劇情中心的開端之作。從1959年到1979年,楚浮拍攝了五部這樣的電影,在影片中,安東尼·達諾不斷成長、戀愛、結婚、發生婚外情、離婚,然後衰老。從這些電影中,我們既可以看到堪稱“新浪潮”之“臉面”的尚皮耶·李奧的成長,也可以從這個角色身上看到楚浮自己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對生活的所思所感。楚浮後來拍過很多電影,從形式上看更趨近於商業電影,這也導致了同為“電影手冊”影評人和“新浪潮”大導演的高達對他的激烈抨擊,他們原本深厚的友誼徹底碎裂。然而,現在看來,高達那些關於下層階級反抗的電影的觀眾肯定不可能是下層階級,反倒是楚浮的電影的溫情和感傷更能投合下層階級的心理。因此,楚浮的電影受到普遍的推崇和喜愛。

楚浮的第一部也是他最個人化的。 通過和楚浮的電影同行,安托萬Doinel(尚 - 皮埃爾·里奧)的眼睛告訴記者,四百擊靈敏重新創建楚浮自己的童年的審判,非故意地描繪超然的父母,老師的壓迫和輕罪。 這部電影標記了楚浮從主要評論家到法國新浪潮的開拓者。

151id_580_024_w1600

France
1959
99 minutes
Black and White
2.35:1
French
 
Spine #5
François Truffaut's first feature is also his most personal. Tol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ruffaut's cinematic counterpart, Antoine Doinel (Jean-Pierre Léaud), The 400 Blows (Les quatre cents coups) sensitively re-creates the trials of Truffaut's own childhood, unsentimentally portraying aloof parents, oppressive teachers, and petty crime. The film marked Truffaut's passage from leading critic to trailblazing auteur of the French New Wave.


400_Blows_Current_largep456461626p456463357p2356869730p1369048065p1369044646p2324185454p2356869948p1414446702

p456464157p1591063707p2356869708p2356869733p2356869736p2356869746p2356869819p2356869820  

arrow
arrow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