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人類之子 Children of Men
導演 艾方索柯朗
監製 希拉蕊·修爾 伊安·史密斯 艾瑞克·紐曼 東尼·史密斯 馬克·亞伯拉罕 湯瑪斯·A·布利斯 阿姆央·伯斯坦
編劇 艾方索·柯朗 提默西·J·薩克斯頓 大衛·亞蘭塔 馬克·費格斯 霍克·奧斯比
原著 《人類之子》 P·D·詹姆士作品
主演 克萊夫·歐文 茱莉安·摩爾 米高·肯恩 克萊爾-霍普·亞西堤 奇維托·艾吉佛 查理·杭南
配樂 約翰·塔文納
攝影 艾曼紐爾·盧貝茲基
剪輯 艾方索·柯朗 亞歷克斯·羅德里奎茲
製片商 Hit and Run Productions 史塔克娛樂公司
片長 109分鐘
產地 英國 美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6年9月3日(威尼斯)
2006年9月22日(英國)
2006年12月25日(美國)
發行商 環球影業
預算 $7,600萬美元
票房 $7,000萬美元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 人類之子
香港 末代浩劫
臺灣 人類之子
《人類之子》(英語:Children of Men)是一部於2006年上映的科幻電影,劇情改編自P·D·詹姆士於1992年所著的同名小說《人類之子》。為艾方索·柯朗執導,克萊夫·歐文、茱莉安·摩爾及克萊爾-霍普·亞西堤主演。
該片於2006年9月22日於英國上映,於同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片獲得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提名和最佳剪輯獎提名,並贏得了BAFTA最佳攝影獎和最佳藝術指導獎,另外此電影獲英國廣播公司評選為「21世紀最偉大的100部電影」(100 greatest films of the 21st Century)第13位。
劇情
片中描述不久的未來,由於莫名的原因造成人類無法生育下一代,簡單說是絕育了,使得全世界陷入陰霾裡。而片中的故事發生在不平靜的英國,處處有警察、軍隊盤查以捕捉非法入境的難民,整個社會充滿著戒嚴的氣息,每個人都是愁眉苦臉地過活,似乎未來毫無生機、愁雲慘霧。故事從世界上最年輕的人——一個十八歲少年被殺開始,頓時人人都以為人類末日真的來臨了,老化的族群終究會佔據了世界,世界再也沒有新血的注入以延續人類的文明了嗎?就在這完全絕望之時,突然發現一名懷孕的黑人女性,於是她和受前妻之託幫忙保護的男主角西奧就成了各方人馬追逐的對象……
拍攝花絮
·影片取材自P.D·詹姆斯的小說。
·影片在2002年初就開始製作,但由於種種原因中途擱置。
·片中賈斯帕駕駛的汽車是用老型號的雪鐵龍CX改裝的,出現在片中車型還有雷諾Modus、Avantime和菲亞特Multipla等。
·在看到查理·漢納姆在《冷山》中的表演之後,導演阿方索·卡隆決定由他來扮演本片中的帕特里克。
精彩對白
Jasper:Your baby is the miracle the whole world has been waiting for.
傑斯帕:你的孩子是全世界都在期待的奇蹟。
Theodore Faron:I can't really remember when I last had any hope, and I certainly can't remember when anyone else did either. Because really, since women stopped being able to have babies, what's left to hope for?
西奧:我已經想不起在什麼時候有過最後的希望,別人也一樣,因為既然女性已經不再能生育,還有什麼希望可言?
穿幫鏡頭
·當蒂歐駕車駛過購物中心時,懸鈴樹還枝繁葉茂,說明時值夏天,而當他開車穿越鄉間時,所有橡樹都掉光了葉子,說明是在倫敦的不同季節中拍攝。
幕後製作
【推理小說第一夫人】
影片改編自“推理小說第一夫人”P·D·詹姆斯的同名推理小說。作為當代極具影響且產量頗高的女作家之一,現年86歲的詹姆斯已經完成了19部小說,其中多數都被搬上了電視銀屏。詹姆斯之所以創作靈感、素材源源不斷,歸功於她豐富的人生閱歷。詹姆斯曾在英國政府部門工作30年,其中包括警察局和司法部門。她的作品大多有著特立獨行的風格,與其他風行於三十年代的推理小說為了劇情的靈活而犧牲背景、人物塑造甚至心理刻畫有著很大區別,也不像當代推理小說充滿了暴力和性描寫,從而削弱了在法律和秩序主張上的自信。詹姆斯的小說既有對人物性格的立體塑造,也有對故事情節的巧妙安排,其筆下的亞當·道格里什也由此一躍成為推理小說史上最著名的偵探之一。詹姆斯獲得過多項至高殊榮,包括美國神奇作家獎的“大師獎”和英國推理小說作家協會的“鑽石匕首獎”。 2000年,80歲高齡的詹姆斯出版了自傳《Time to Be in Earnest》。
【現在關乎未來】
《人類之子》與詹姆斯的以往作品不盡相同。在這部小說中,她描繪了一個令人難以想像的世界末日,人類的厄運不是因為科幻小說中常見的外星生物侵襲而走向滅亡,而是由於人類自身喪失了繁殖能力。當然,小說的情節中無處不突顯出希望,正是這希望打動了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卡隆說:“我拍攝電影一向是從自己的立場出發,而我是一個懷有希望的人。人性具有著令人驚愕的破壞力,也同樣具備團結和克服困難的能力。最終,《人類之子》並沒有更多的著墨於人類的破壞力,而是關於經歷了一系列變故之後意識形態的轉變。”
其實最先看好這部小說的是製片人希拉里·索爾(Hilary Shor),9年前,在希拉里·索爾的製片公司Hit and Run Productions剛剛成立之時,他就看中了這部小說。後來Strike Entertainment公司的製片人馬克·亞伯拉罕(Marc Abraham)在同事的推薦下希望將小說改編成劇本,並得知小說改編權已經被索爾買下,於是兩人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
在卡隆拿到劇本的初稿時,幾乎沒翻過幾頁就扔到一邊,後來在度假時,他突然又改變了初衷,開始回心轉意。他回憶說:“一開始我不想接手這個劇本,但在聖巴巴拉的海灘上,我突然恍惚間看見電影就出現在眼前,隨後的幾周里,影片的假設一直讓我耿耿於懷。”卡隆對科幻題材向來不感興趣,他強調說:“我不想拍攝一部關於未來的電影,我只關注於當前,我們的今天正在改變未來,這不是部科幻片,不過是被設定在2027年罷了。”
卡隆找來編劇搭檔蒂摩西·塞克斯頓(Timothy J. Sexton),經過反複調研和商榷,決定把現今湧現的世界性危機體現在影片之中,將席捲全世界的移民潮、國際恐怖主義和全球氣候變暖作為影片故事的深層含義。
【拍攝&取景】
為了讓影片畫面體現出現實主義風格,卡隆在恰當的時候使用了廣角鏡頭和流動式鏡頭,以捕捉人物的情緒反應。為了達到導演的要求,攝影師用手持攝影機拍攝了16週,攝影指導艾曼勞埃·勞比錫克(Emmanuel Lubezki)說:“攝影機已經變成了場景中的另一個人,一個好奇的追隨者,跟隨我們的主人公,讓觀眾感到身臨其境。”片中曾有一段時長12分鐘的車內場景,車中坐著5個人,可以說由於空間受限,用普通的攝影裝置很難拍攝。劇組人員使用了一種由Doggicam Systems開發的拍攝裝置,這種裝置可以安放在改裝車內的任何位置,不但不會被車內乘客所妨礙,還活動自如,因為車內座椅會配合攝影機的運動而調整位置,甚至風擋玻璃可以掀起,以便攝影機從車內伸到車外,結果一組鏡頭完成之後,畫面效果異常流暢,幾乎看不出切換的痕跡。
影片全片都在英國拍攝,而在英國拍攝的最大優勢就是英國複雜多變的天氣,雖然惡劣的天氣會為劇組造成不便,但對於這部以灰暗為主色調的影片來說,英國的天氣簡直是天賜良機。不過,在遭受了恐怖分子的炸彈襲擊之後,倫敦全城戒備森嚴,在標誌性景觀取景並非易事。經過幾個月的計劃和努力,劇組力求讓倫敦和威斯敏斯特的真實場景出現在影片畫面中,其中包括特拉法加廣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前庭院和聖詹姆斯公園,取得許可的過程異常漫長,甚至片中皇家騎兵所用的馬匹都要接受一系列苛刻的檢驗。在倫敦的“紅區”(白廳到白金漢宮一帶)拍攝前,製片方要向安全部門提交清單,拍攝的每一個細節都要如實寫清。
發行
電影於2006年9月3日在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舉行全球首映。 9月22日,《人類之子》在368家劇院收穫240萬美元,位居英國票房冠軍。 12月22日,電影在美國的16家劇院有限上映,隔年1月5日擴展到1,200多家劇院。截至2008年2月6日,美國總票房為35,552,383美元,全球共計69,612,678美元。
評價
《人類之子》收穫了普遍影評人的好評。根據爛蕃茄上收集的238篇專業影評文章,其中218篇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92%,平均得分8分(滿分10分),而基於另一影評網站Metacritic上的38篇評論文章,其中37篇予以好評,0篇差評,1篇褒貶不一,平均分為84(滿分100)。
十大榜單
電影出現於許多評論家的2006年前十名電影名單中:
第1名 – 安·霍乃戴,《華盛頓郵報》
第1名 – 基斯·菲普斯,《影音俱樂部》
第1名 – 彼得·哈特勞伯,《舊金山紀事報》
第1名 – 塔莎·羅賓森,《影音俱樂部》
第2名 – 彼得·崔維斯,《滾石》
第2名 – 瑞·班奈特,《好萊塢報導》
第2名 – 史考特·陶比斯,《影音俱樂部》
第3名 – 羅傑·伊伯特,《芝加哥太陽報》
第4名 – 凱文·庫斯特,《洛杉磯時報》
第4名 – 韋斯利·莫里斯,《波士頓環球報》
第5名 – 勒內·羅德里格斯,《邁阿密先驅報》
第6名 – 曼諾拉·吉斯,《紐約時報》
第7名 – 《帝國雜誌》
第7名 – 柯克·哈尼科特,《好萊塢報導》
第7名 – 泰·布爾,《波士頓環球報》
第8名 – 肯尼斯·圖藍,《洛杉磯時報》
第8名 – 史考特·方德斯,《洛杉磯周刊》
第8名 – 史考特·方德斯,《鄉村之音》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