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 Ang Lee
作品表
《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2016 | 美國/英國/中國 | 李安 61歲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2012 | 美國/台灣/英國/加拿大 | 李安 57歲 | 奧斯卡
2009 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54歲
《色,戒》| 2007 | 台灣/美國/香港/中國 | 李安 52歲 | 威尼斯
《斷背山》| 2005 | 美國/加拿大 | 李安 50歲 | LGBT
2003 綠巨人浩克 The Hulk 48歲
《臥虎藏龍》| 2000 | 台灣/香港/美國/中國 | 李安 45歲 | 奧斯卡
《理性與感性》| 1995 | 美國/英國 | 李安 40歲 | 柏林 | 奧斯卡
《喜宴》| 1993 | 台灣 | 李安 38歲 | 柏林 | LGBTQ
李安(英文:Ang Lee,1954年10月23日-)是一位出生於台灣的著名導演,目前主要在美國發展。李安在1999年拍的《臥虎藏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獎及三個技術獎項。2006年憑《斷背山》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亞洲導演。李安也曾兩度獲得柏林影展金熊獎與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肯定。
國籍 中華民國 美國
出生 1954年10月23日 (1954-10-23)
中華民國台灣屏東縣
配偶 林惠嘉(1983年結婚)
活躍年代 1992年至今
李安與父親
早年生平
李安生於臺灣屏東縣潮州鎮,父親李昇為臺灣著名教育家,母親則是李楊思莊。父親李昇出生於江西省德安縣烏石門村(民國三十八年隨中華民國政府遷臺),是當時的文官,所以李安從小學習中華文化和藝術,尤其是書法。李安在十歲之前,父親李昇一直擔任花蓮師專(後為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現為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的校長,所以李安在花蓮曾就讀於兩所小學,接受過美國式的開放教育。後來李昇調任到臺南,於是李安跟隨父親來到臺南,先後又就讀兩所小學。面對語言習慣的不同,李安經歷了第一次文化衝擊。李安後來曾言他住在花蓮的八年時光,乃他北上就讀臺灣藝專前最快樂的一段歲月。
李安高中原本是就讀於臺南二中,後來轉學考進臺南著名的高中-臺南一中(父親李昇曾先後擔任過這兩校的校長)。李安對於讀書一點興趣都沒有,心裡只想著當導演。李安讀高中時最愛到專播二輪片的臺南市全美戲院(創立於1961年)看電影,尤其是美國八大電影公司的電影,所以全美戲院是他學生時代最常造訪的地方之一。
他在大學考試落榜兩次,後來才通過專科考試,進入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今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影劇科就讀,並於1975年畢業。他的父親希望李安成為一名教授,但他在就讀大學時對戲劇和藝術產生興趣。這是他職業生涯上面臨的早期挫折。瑞典名導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處女之泉》(1960年)則促使他朝向導演生涯邁進。
李安在服完兵役之後,於1979年遠赴美國就讀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戲劇系,並在1980年順利取得學士學位。他在這裡認識同為臺灣留學生的林惠嘉,她在同一所學校攻讀生物學博士學位。畢業之後他繼續在1981年至紐約大學就讀電影製作研究所(蒂施藝術學院),並取得碩士學位。李安的同學之一是後來成名的斯派克·李,李安並曾參加他拍攝的畢業論文電影《Joe's Bed-Stuy Barbershop: We Cut Heads》的製作,劇情反映當時的學生生活。
李安在攻讀研究所期間於1982年也完成了16毫米短片《蔭涼湖畔》(Shades of the Lake),並獲得臺灣金穗獎最佳劇情短片獎。他自己的畢業論文作品《分界線》(Fine Line)則是一部43分鐘的劇情片,並獲得紐約大學沃瑟曼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影片獎,後來也曾在公共電視網及亞美影展上放映。
畢業之後
李安的紐約大學畢業作品引起威廉·莫里斯奮進經紀公司的注意。起初李安並沒有什麼工作機會,失業長達六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他是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夫,而他的妻子林惠嘉則是一位分子生物學家,她則擔負起養家餬口的重責大任。這樣的情況在臺灣通常是相當尷尬的,替這對夫妻帶來巨大的壓力,但是因為林惠嘉的支持和理解,李安並沒有放棄他的職業電影生涯,繼續從電影和表演中產生新的想法,在這段時期寫下幾部劇本,並且不斷到好萊塢碰運氣。
李安在1990年提交了兩份劇本,分別是《推手》和《囍宴》,並在中華民國行政院新聞局主辦的比賽中獲得優良電視劇本首獎及二獎的肯定。李安的獲獎劇本引起當時擔任中央電影公司副總經理徐立功的注意,他對於李安的清新怡人獨特風格產生濃厚的興趣。徐立功於是邀請李安拍攝《推手》(1991年),這是徐立功首次擔任製作人。
導演生涯
許多李安的電影,尤其是他早期的父親三部曲,主題聚焦在現代與傳統之間的互動。一些他的電影中也具有輕鬆的漫畫式的氣氛,顯示他擺脫臺灣歷史現實主義電影擁有的特徵。《囍宴》(1993年)是李安引起國際注目的電影作品,而《理性與感性》(1995年)則讓他第一次獲得國際上廣泛的讚譽。隨後《臥虎藏龍》(2000年)(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與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與《斷背山》(200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成為李安穿梭在不同文化之間的呈現,《斷背山》甚至引發美國國內有關同性戀議題激烈的辯論。李安在接受電視採訪時被問到他如何創作他的電影,李安則回答說:「我沒有發現我的電影,而是我的電影找到了我。」
1991年—2000年
李安處女作《推手》(1992年)在臺灣獲得票房上的成功,也受到評論家的讚賞。 《推手》在金馬獎獲得8項提名,也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的肯定。李安在這部電影首次與臺灣演員郎雄合作,而郎雄也獲得第2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李安在《推手》首次與詹姆士·夏姆斯合作,後來他們的合作關係仍然一直持續下去。在這次成功的鼓舞之下,李安緊接著拍攝第2部電影《囍宴》(1993年),並首度贏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也入圍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總之這部作品獲得許多臺灣及國際電影獎項(李安首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促使李安成為臺灣電影界的後起之秀。
李安前兩部電影背景是華裔美國人的故事,所以都遠赴美國出外景。徐立功在1994年與李安再次合作《飲食男女》,背景則設定臺灣,劇情描繪臺北一個家庭中存在的傳統價值觀、現代都市人的互動及成員之間的矛盾。這部電影再次獲得票房上的成功,並廣受好評。李安的電影連續兩年同時在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獲得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同時也首次入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飲食男女》在臺灣和國際上總共奪得五個獎項,包括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獎。好萊塢片商也購買這部電影的版權,然後翻拍成《玉米粉圓餅湯》(2001年)。 《推手》、《囍宴》與《飲食男女》因為深刻描寫父親的傳統形象(皆由郎雄飾演)所以也被稱為父親三部曲或家庭三部曲。
李安前三部電影作品的成功替他打開美國好萊塢的大門。李安於是在1995年執導哥倫比亞影業與三星影業製作的英國古典電影《理性與感性》。李安在《理性與感性》中與著名英國演員休·葛蘭及凱特·溫斯蕾與曾經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愛瑪·湯普森合作。從臺灣電影到英國電影之間的改變並沒有阻礙李安的工作,李安也憑藉《理性與感性》在柏林電影節第2次獲得金熊獎。 《理性與感性》在奧斯卡獎獲得7項提名,愛瑪·湯普森也榮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 《理性與感性》也在金球獎與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分別入獲得5項與3項大獎,最終獲得金球獎最佳戲劇片獎與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影片獎。
在此之後,李安繼續執導兩部好萊塢電影:《冰風暴》(1997年)及《與魔鬼共騎》(1999年)。 《冰風暴》劇情以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郊區為背景,而《與魔鬼共騎》則是一部美國南北戰爭電影。雖然一些電影評論者仍然給予這兩部電影高度評價,但是他們的票房並不令人滿意,並一度讓李安自執導第一部劇情長片以來一貫受一般觀眾和藝術電影愛好者歡迎的情形中斷。然而在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冰風暴》已具有較佳的VHS和DVD銷售及出租數量,有線電視反復的放映也增加電影的知名度。詹姆士·夏姆斯也以《冰風暴》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
在1999年,李安的老搭檔徐立功邀請他拍中國傳統的武俠電影。李安高興能有機會實現他兒時的夢想,於是組成一個來自中國大陸、臺灣和香港的團隊來拍攝《臥虎藏龍》(2000年)。這部電影是改編自中國小說家王度廬所撰寫的武俠小說《臥虎藏龍》,並在全世界獲得令人驚訝的成功。華語對話配合英文字幕的這部電影在許多國家成為有史以來最賣座的外國電影,包括美國和英國在內,並獲得奧斯卡獎10項入圍(包括最佳影片獎、最佳外語片獎與最佳導演獎),成為史上入圍奧斯卡獎最多獎項的外國電影。 《臥虎藏龍》最終獲得最佳外語片獎及三個技術獎項。 《臥虎藏龍》也成為美國歷史上票房最高的外語片(收入為1.28億美元),並成為全球華語片收入最多的電影。 《臥虎藏龍》的成功證明李安的電影藝術具有普遍性的吸引力,並為西方觀眾拓展華人武俠電影的魅力。
2001年—2010年
李安在2003年回到好萊塢拍攝《綠巨人浩克》(改編自漫畫人物浩克),這也是他第一部大成本的電影作品。這部影片得到的評價相當兩極,成為一部不是很成功的電影,票房收入只有2.45億美元。在遭遇這次挫折之後,李安曾經考慮提前退休,但是他的父親則鼓勵他繼續拍攝電影,於是李安最終打消退休的念頭。自《推手》起即與李安合作的詹姆士‧夏穆斯亦為本片的製作人,他認為雖然有人視該片為李安電影生涯中的唯一敗筆,但就算是他最糟作品,卻還能在影評統計網站「爛番茄」上,擁有62%的好評度。只是電影公司方面明顯認為該片表現太差,忙著在2008年推出《無敵浩克》,結果票房比李安版更糟。
在拍攝完《綠巨人浩克》之後,李安決定拍攝一部低成本與低姿態獨立電影,劇本根據美國小說安妮·普露入圍普利茲小說獎的短篇故事集《斷背山:懷俄明故事集》所改編。美國《芝加哥論壇報》影評作家勞勃·艾爾德在2005年的文章中引述李安的說法:「我對懷俄明州的同性戀農場工人知道些什麼?」。就算忽略故事的主題,《斷背山》也顯露出李安探索人類心靈深處的能力。 2005年這部關於懷俄明州禁忌愛情故事的電影立即引起了公眾的注意,並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引發許多激烈的辯論,獲得票房上的成功。
這部電影在大型國際電影節廣受好評並在世界各地榮獲許多最佳影片獎和最佳導演獎。 《斷背山》是2005年最受讚譽的影片,總共贏得71個獎項,另外還有52個提名。它在紐約影評人協會、洛杉磯影評人協會、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獨立精神獎和美國製片人協會等組織獲得最佳影片獎,並在2005年的威尼斯電影節獲得金獅獎。李安在美國導演工會還第二次獲得最佳導演獎。 《斷背山》在奧斯卡獎獲得8項提名(包括最佳影片獎),是入圍最多獎項的電影。但是《斷背山》最終在最佳影片獎敗給《衝擊效應》,這部電影是關於一個洛杉磯種族衝突與歧視關係的故事。許多人普遍猜測,《斷背山》的同性戀主題是落敗的因素之一。李安則說他很失望,他的電影並沒有贏得最佳影片獎,但是很榮幸能夠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成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亞洲人,也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黃種人。
經過《斷背山》的成功之後,李安電影的主題又回到了東方。他的下一部電影《色,戒》,劇情改編自中國著名作家張愛玲的一部短篇小說。這個故事完成於1950年,劇情發生在1939年至1940年之間第二次世界大戰,背景是遭到日本佔領的上海。跟《斷背山》一樣,李安這次也根據相對簡單的故事改編成電影。
《色,戒》由焦點影業來製作發行特點,並於2007年夏季和初秋於國際電影節上首映。這部電影在美國被美國電影協會分類為NC-17級(17歲及以下的觀眾無法進場),主要是劇情出現一些強烈而且直接的性愛場面。這對於電影的發行是一個挑戰,因為很多美國連鎖電影院拒絕放映NC-17級的電影。而導演李安及電影製片廠最終放棄上訴的決定。為了可以讓《色,戒》在中國公開放映,李安將電影內容刪除9分鐘以符合當局的可允許未成年人觀賞的審查標準。
《色,戒》在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中獲得金獅獎,這也是李安第2度獲得該獎項,也是3年內第2次獲獎。而色戒在第44屆金馬獎上也大放異彩,獲得七項大獎成為當屆最大贏家。但是美國的電影評論家對於這部作品的評價並非都是正面的。 《色,戒》在臺灣則是以原本的版本上映,並且非常受到歡迎,獲得商業上的成功。 《色,戒》也在金馬獎獲得最佳影片獎與最佳導演獎。李安在臺灣宣傳電影並渡過中秋節時,他說他發現他的工作受到國人的廣泛讚譽,並且承認這部電影他對美國的觀眾並無高度的期待,「因為這部電影擁有節奏與它的電影語言都是非常的中國式的」。李安後來被選為200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舉行時間從2009年9月2日至9月12日)的評審團主席。
李安在2009年完成電影《胡士托風波》,劇情描述美國紐約州在1969年舉辦音樂表演活動胡士托音樂節。 《胡士托風波》入圍第62屆坎城影展競賽單元,雖然最終並未獲獎。
2011年—至今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改編自加拿大作家揚·馬特爾的同名小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由伊凡·卡漢(Irrfan Khan)與蘇拉·沙瑪演出,並於印度與臺灣進行拍攝工作。 《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李安首次拍攝3D電影。
此部電影在台灣及印度拍攝,為李安的返鄉之作,電影中許多場景都是在台灣台中的水湳片場(原水湳機場)完成,甚至還搭造了一個長75公尺、寬30公尺、深3公尺的造浪池,耗資1億5千萬元新台幣,能製造數百種浪形。在電影上映後,此造浪池也被台中市政府保存下來,供民眾參觀。
2012年11月26日(法國當地時間),此片的歐洲首映在法國巴黎香榭大道上的Gaumont戲院上演,包括臺灣駐法代表呂慶龍、曾與李安合作臥虎藏龍的楊紫瓊皆到場參加。 據印亞新聞社11月26日報導,此片首映當天在全印開出亮麗成績,第一個週末(23至25日)票房即達1億9500萬盧比(約350萬美元)。 而影片在中國大陸的票房也打敗了同期上映的馮小剛新片《一九四二》,創造了李安個人作品在中國的票房記錄,並且超越了本片的北美票房。
第70屆金球獎中,《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入圍最佳影片、最佳導演與最佳配樂三奬項。最後奪下最佳電影配樂,《少年Pi的奇幻漂流》作曲家麥可·丹諾在上台致詞時,特別表示要把這個獎與導演李安分享。
2013年2月24日(美國當地時間),《少年Pi的奇幻漂流》挾著入圍奧斯卡獎11個獎項的氣勢(僅次於《林肯傳》),一舉奪下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奧斯卡最佳攝影與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李安並因此片再次獲得第85屆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導演獎殊榮,《少年Pi的奇幻漂流》在最佳影片敗給了班·艾佛列克的《亞果出任務》。
2016年4月6日英國影藝學院(BAFTA)宣布將把大不列顛獎傑出導演獎頒給李安,10月28日在加州比佛里山莊的希爾頓飯店舉行頒獎典禮。
個人生活
李安目前住在美國紐約拉奇蒙特,他的妻子林惠嘉是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生物學博士,現任紐約醫學院病理學研究員,他們在1983年結婚。林惠嘉與李安育有二子,分別是李涵(1984年)與李淳(1990年)。李安的胞弟為雷公電影負責人李崗,也是一位電影導演。
其他事略
2002年11月16日出版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由影評人、傳記作者張靚蓓訪談、編著,透露李安從影以來種種。
名字由來
2006年4月的《新聞人物》刊出的一篇文章,李安對記者自述:「爸爸給我取名『李安』,一來是老家在江西德安,二來是爸爸來臺灣時搭乘的輪船就叫『永安號』」。
影響與推薦
2010年4月29日李安為臺灣平民慈善家陳樹菊女士撰寫時代雜誌2010年百大英雄獎簡介。 李安也在同一年10月30日重返母校國立臺灣藝術大學,並獲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時任校長黃光男頒授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2012年11月9日全球五大視覺特效公司之一的節奏特效工作室(Rhythm & Hues Studios)在李安的牽線下,於臺灣高雄市駁二藝術特區掛牌,分公司正式成立,成為R&H在馬來西亞、印度及加拿大之外的另一個海外據點。
同樣為3D電影樹立典範的《阿凡達》導演詹姆斯·卡麥隆,在看過電影後也讚不絕口,並在深具影響力的美國《洛杉磯時報》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超越3D電影刻板印象,創下新旅程碑!」
逸事
曾經在1998年上映、由李巨源、馮光遠編導的偽紀錄片式電影《為人民服務》中,客串男主角徐玖經的朋友一角。
被誤傳寫過卡通「叮噹貓」、「淘氣阿丹」、「莎拉公主」與特攝片「金獅王」的主題曲,但其實是同名同姓的音樂人作品。透過助理李良山表示:「沒有這回事。」
榮譽
小行星64291以他的名字命名(64291 Anglee)表彰他在電影界的貢獻。
李安在2006年獲頒二等景星勳章的殊榮。2013年5月10日再獲頒一等景星勳章。
2012年由法國文化部長菲里佩提(Aurélie Filippetti)頒授文化藝術騎士勳章,表彰其作品能讓不同的族群和文化做深入的對話,並且能在商業與藝術間取得平衡。
2013年,獲台灣國家文藝獎。
李安和柏格曼
《星期專訪》李安︰我的個性是委曲求全,卻又不甘心的人
2009-10-12
記者藍祖蔚/專訪
李安導演不是瀟洒站上竹林梢的大俠李慕白,也不是穿著一條藍內褲就可騰跳幾十里的「綠巨人浩克」,更不是在斷背山上騎馬的同志牛仔,「我是一個搶灘的海軍陸戰隊士兵,讓後人踩在自己的肩上過去」。李安形容自己「是個特別懷舊的人,至今都很喜歡回花蓮,因為那兒有童年最美麗的回憶」,但是老台灣有一些美好的事物正在流失和變質中,「老台灣的鄉愁」成為他下一個感到興趣的題材。
藝術與商業 兩頭都為難
問:有的導演風格鮮明,但是你卻讓很多評論家覺得困惑,因為很難定義李安風格,你最自豪的創作手痕是什麼?
答:沒有風格是不是也是一種風格呢?就算是無招勝有招吧。我只是被題材用了,燃燒自己給別人看,跟演員的情況差不多。
我的個性是委曲求全,卻又不甘心的人,明明很難做決定,卻又被迫得做決定,在變化捉摸不定的人生中掙扎出一個方向。我相信拍電影就一定要講出個道理來,不能自己都講不出個所以然來,我一直沒有放棄的就是這一點。
問:你的傳奇,激勵了許多年輕人,願意像你那樣去追求一個電影夢想,但是你自己有沒有過惶恐困惑的時光呢?
答:其實,我真不懂,就憑我的聰明才智,怎麼可能拍出這麼些作品?怎麼會講話就有人聽?想拍什麼電影都能拍到?這已經超越我所能理解的事。
我曾兩度想過自己究竟要何去何從?首先是拍《飲食男女》時,因為前一部作品《喜宴》先在國際上得獎,各地票房都賣得很好,心頭壓力就很大,既要打影展,還要賣座,選的是通俗劇的題材,又還要有藝術觀,我這種夾在藝術和商業兩頭之間的人,就備感左右為難。
另外一部則是《臥虎藏龍》。因為前兩部的《冰風暴》及《與魔鬼共騎》都不賣座,也不知是誰灌輸給我的觀念:每個人只有三部電影的配額,連垮三部,生存就有問題了,我已經用掉兩部了,再垮就沒了,所以就想拍得商業一點。拍《臥虎藏龍》時卻陷入了創作瓶頸,對白怎麼都不順,後來才想通,要提升國片境界,就得揚棄過去舊有的制式習慣,新方法就是要在話白和人物關係中混合摻進西方的元素,一般人看不習慣,難免就會批評你,我覺得自己就好像是開路先鋒的海軍陸戰隊隊員,搶灘登陸 時整個人掛趴在鐵絲網上,後面的人就踩著你的背過去了,我覺得自己就常幹這種事。
不考慮存活 盡全力去拍
問:但是你畢竟在好萊塢存活下來了,你的心得是什麼?
答:你很難想像,我這種從小只以為亞太影展是世界最大的影展,只祈求自己的作品能在以台北市中國戲院為首的龍頭院線下映演的那種格局下長大的孩子,怎麼會有後來的際遇。我在一九八九年才在紐約市的戲院中看到了第一部不是在唐人街映演的華人電影,再過兩年,自己卻能拍上了《喜宴》,站上國際舞台,甚至可以去處理多數人都以為是禁忌同志話題,既能拍西片,還能趕上奧斯卡獎,不但遇見好幾波「東方西見」的浪潮,也成了推波助瀾的人,但是也常會想自己何德何能?
我很幸運不必去想如何存活的問題,我也建議年輕人不要去想這個問題,因為想或不想,都是殊途同歸。做到最好的東西,你就是會紅,人家就會接受;如果你拍不到,機會也沒有了。盡量去做就是了。我一向也只是用最大精力去完成去做自己最想做的事,希望將來能有價值。
胡士托風波 好萊塢模式
問:《胡士托風波》運用了主角「先有危機,遇上轉機,因而有了生機」的好萊塢 創作公式,讓故事說得格外順暢,你怎麼看待好萊塢的形成及影響?
答:好萊塢的形成有其道理。有人排斥好萊塢,為了反抗好萊塢,故意去創造另一種風格,其實也是一種做作。任何一種「模式」或「公式」之所以形成,就是因為「它有用」。電影是給人看的,創作者就是要跟觀眾溝通,不應該太天馬行空。太怪異的個人化風格,就不易被人了解,一旦觀眾關機了,所有精心設計潛藏訊息,別人就接收不到了。
例如,我偏好木頭框架的窗子,每次都會被太太罵。因為任何東西只要特殊,就是有毛病;鋁門窗雖然平凡,卻已千錘百煉,就是好用。拍電影也是一樣,不是反好萊塢就是對,就是清高,反而容易變成另一種限制。不管拍的是好萊塢大片或獨立製片,就是要找到你要的觀眾,建立自己票房和口碑,電影的價值才會慢慢彰顯出來。
問:你的早期創作《推手》和《喜宴》都是原創劇本,《理性與感性》之後則偏愛改編小說,不論是《臥虎藏龍》、《色,戒》或《胡士托風波》都如此,為什麼?
答:我從來不是什麼作家,當初會自己寫,其實是沒有人要給我劇本,只能掏出內心和家裡的東西,拍完兩齣戲,就覺得空了。但多數案子我都是重新去「發展」,小說只是出發點,會刺激一下想法,我會另外去做自己的演繹和創作,簡單來說,就是借題發揮啦!
問:擔不擔心原著作者的挑剔或批評?
答:作者不過就是一個人嘛,買了版權,就首映會上見嘍。拍電影就是要六親不認,真要在乎原作者的心情,電影就不要拍了。做研究時我會仔細聆聽作者意見,拍片時就交給製片人來擋。
問:作者可以不管,書迷或影迷該怎麼因應面對呢?
答:這才是比較大的問題,我覺得粉絲比什麼都大,因為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你根本不知道他們從那兒來的,會鼓譟,也會成天盯著你,樂此不疲,再加上網路的便利性,讓你承的壓力尤其巨大,你知道《綠巨人浩克》的原著Stan Lee的死忠漫畫迷有多少?他們從小看了幾十年的漫畫,遇上了想要創新的你,他們群起反彈的力量有多可怕?我拍片時只能去做鴕鳥,不要聽,拍完之後,才開始憂煩。
《臥虎藏龍》就是美國網友捧起來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綠巨人浩克》就被罵得很慘,到了《斷背山》則又被網友捧了起來。
問:即使是改編小說,你選擇的題材卻是南轅北轍各不相同的,你最愛的創作題材是什麼?
答:我對小說背後隱藏的內容才最感興趣,凡是看似耳熟能詳,卻沒有人去拍的,最能吸引我。例如《臥虎藏龍》談的無非就是大俠遇上了美女怎麼辦?會不會心猿意馬?要把武德武藝擺那裡?《色,戒》談的則是愛國情操和性幻想夾在一起的時候,你該怎麼辦?這些都是很真實的人間事,大家卻都不碰,所以我就來做了。
問:看完《胡士托風波》自然就會想起蘇東坡的名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不管是人類登月的歷史大事,或者被人神聖化的胡士托演唱會,你都處理成很淡很遙遠的歷史背景而已,這是什麼樣的美學心態?
答:不管是純粹的愛情,或者烏托邦,其實都很模糊。廬山沒有了那些雲霧,根本就看不到廬山的本質;就算你人在山上,沒有了那些雲霧,一草一木都變得很清楚,卻看不清廬山的本質了。把幻覺、印象和美感都摻在一起,才更接近事物的本質,太過清晰反而看不見真正的圖像了,模糊化和邊緣化其實是很必要的美學手段。
《胡士托風波》的男主角最後只能遠遠地看著那個舞台,但那才是最真實的,後代人提起胡士托就會提起一堆歌,其實當年有的樂團沒看到現金根本不上台,真正的大牌沒登場,也是因為錢不夠,參與過胡士托的人都說音樂表演反而是最差的,因為現場一團亂七八糟,胡士托真正的趣味其實在於所有的人都要進去那個烏托邦,卻都搞得迷迷糊糊的,真正的胡士托根本不是在胡士托發生的,可是大家都不管這些真相了。我透過一個小家庭的生命戲劇,謹慎地處理每個角色的心路歷程,也許就能對照出一點東西。這些角色經歷這場事情後的轉變,那才是真正的胡士托。
懷舊的回憶 觸浪漫情懷
問:鄉愁似乎是你創作力的源頭?因為你不愛當代題材,卻偏好追懷美好的舊時代?
答:我確實是個特別懷舊的人,可能是因為我對流行的東西特別不敏感及排斥。從研究和分析中,我可以看見前因後果,用懷舊的手法去觸動浪漫情懷,這是我比較喜歡做的事。我就很喜歡回花蓮,因為那裡有著很快樂的童年回憶。鄉愁不會去記憶壞事物,只留住好的。一九六九年有很多糟糕和醜陋事物,可是我們都選擇遺忘,胡士托也發生很多醜陋事,可是我們卻浪漫以待。
浮萍飄流感 卻根深蒂固
問:台灣帶給你的創作能量有多強?會不會再選擇台灣題材來創作?
答:我吃台灣米長大,在台灣有這麼多的同學、老師和朋友,但是那些台灣經驗卻是被壓抑的,父母親跨海帶來的中原歷史和文化的鄉愁,理論上應該是最美好的一種嚮往,但是你卻發現它正慢慢在流失,被革命掉了;另外,它的出發點,可能也不是真實的。很悲哀的一種感覺,會產生一種像浮萍的漂流感,它是最美好、最有安全感,也最根深柢固,卻也是最虛幻的東西。
《色,戒》帶給我的啟示就是只有靠演戲,靠做假,才能觸摸到最真實的事情,人生最深最真實的東西,往往只有靠做假才能顯現,台灣給我的感覺就是真假各種感受混在一起,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歸根究源來說,就是我對台灣元素理解還不夠深,需要再進一步研究。
過去被騙了很多,現在還有新的騙人因素在其中,對老台灣味點點滴滴的回想,在我心中油然生出了一種懷舊的鄉愁感情,但是很多東西正在流失,也在變質,我開始感到興趣,也會好好去想想的。
獎項
坎城電影節提名:2
提名
·第62屆(2009年) - 主競賽單元 - 金棕櫚獎
·第50屆(1997年) - 主競賽單元 - 金棕櫚獎 冰風暴(1997年)
威尼斯電影節獲獎:2
獲獎
·第64屆(2007年) - 金獅獎
·第62屆(2005年) - 金獅獎 斷背山(2005)
柏林國際電影節獲獎:2提名:1
獲獎
·第46屆(1996年) - 金熊獎 理性與感性(1995)
·第43屆(1993年) - 金熊獎 喜宴(1993)
提名
·第46屆(1996年) - “柏林早報”讀者評審團獎 理性與感性(1995)
奧斯卡金像獎獲獎:3提名:5
獲獎
·第85屆(2013年) - 奧斯卡獎 - 最佳導演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
·第78屆(2006年) - 奧斯卡獎 - 最佳導演 斷背山(2005)
·第73屆(2001年) - 奧斯卡獎 - 最佳外語片 臥虎藏龍(2000)
提名
·第85屆(2013年) - 奧斯卡獎 - 最佳影片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2012)
·第73屆(2001年) - 奧斯卡獎 - 最佳影片 臥虎藏龍(2000)
·第73屆(2001年) - 奧斯卡獎 - 最佳導演 臥虎藏龍(2000)
·第67屆(1995年) - 奧斯卡獎 - 最佳外語片 飲食男女(1994)
·第66屆(1994年) - 奧斯卡獎 - 最佳外語片 喜宴(1993)
台灣電影金馬獎獲獎:7提名:9
獲獎
·第44屆(2007年) - 金馬獎 - 最佳影片
·第44屆(2007年) - 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第44屆(2007年) - 金馬獎 - 年度傑出台灣電影工作者
·第37屆(2000年) - 金馬獎 - 最佳影片 臥虎藏龍(2000)
·第30屆(1993年) - 金馬獎 - 最佳影片 喜宴(1993)
·第30屆(1993年) - 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喜宴(1993)
·第30屆(1993年) - 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喜宴(1993)
提名
·第37屆(2000年) - 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臥虎藏龍(2000)
·第32屆(1995年) - 金馬獎 - 最佳改編劇本 少女小漁(1995)海思奧
·第31屆(1994) - 金馬獎 - 最佳影片 飲食男女(1994)
·第31屆(1994年) - 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飲食男女(1994)
·第30屆(1993年) - 金馬獎 - 最佳剪輯獎 喜宴(1993)
·第28屆(1991年) - 金馬獎 - 最佳影片 推手(1992)
·第28屆(1991年) - 金馬獎 - 最佳導演獎 推手(1992)
·第28屆(1991) - 金馬獎 - 最佳原創劇本 推手(1992)
·第28屆(1991年) - 金馬獎 - 最佳剪輯獎 推手(1992)
其它榮譽
★時代周刊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榜
★福布斯中國名人榜
★“福布斯”25位知名美籍華人
導演作品介紹
2009 胡士托風波 Taking Woodstock
李安在2009年完成電影《胡士托風波》,劇情描述美國紐約州在1969年舉辦音樂表演活動胡士托音樂節。《胡士托風波》入圍第62屆坎城影展競賽單元,雖然最終並未獲獎。
李安繼《囍宴》、《斷背山》後另一部講述同志情誼的電影,描寫伍德斯托克音樂節創辦人的故事。
本片改編自以利特泰柏的回憶錄,由喜劇男星狄米崔馬丁飾演以利特,在無心插柳的情況下,成就了1969年「胡士托音樂祭」的傳奇事蹟。本片集結出色的卡司,配樂選自六O年代樂壇指標的音樂,包括「死之華」(The Grateful Dead)、「門戶」(The Doors)、「傑佛遜飛船」(Jefferson Airplane)、「鄉村喬與魚」(Country Joe and the Fish)等樂團的歌曲,還有一首由瑞奇海文斯(Richie Havens)重新錄製的《自由》(Freedom)。《胡士托風波》是一次歡樂的時空之旅,帶領我們重返那個凡事都有無限可能的年代。
胡士托音樂祭本身是一個很好的主題,但是卻不容易拍成電影--此外,已經有前人在影壇留下不滅的印記;麥克韋德勒在1970年推出的三小時紀錄片《Woodstock》曾獲得奧斯卡金像獎。《胡士托風波》製片詹姆斯夏慕,將以利特泰柏與湯姆蒙得的著作【Taking Woodstock: A True Story of a Riot, A Concert, and A Life】改編為電影劇本,夏慕解釋:「我們做的是說出故事其中的一小部分,那是來自小角落、不期然的喜悅,是在幾乎無心插柳的情況發生的,並因此成就了這場不可思議的盛會。」
提柏的故事也是在無心插柳的情形下,交到夏慕的長期拍片夥伴--奧斯卡金像獎名導/製片李安的手上。2007年十月,李安受邀上舊金山的談話節目,討論他當時即將要在當地上映的作品《色‧戒》。提柏也受邀到同一節目討論他剛出版的新書。在等待上台的空檔,提柏與李安相談甚歡,並贈送李安一本他的回憶錄。
李安回想道:「幾天後,一位唸電影系時就認識的老友Pat Cupo打電話給我。他告訴我,他聽說以利特給了我這本書,他鼓勵我去讀它。」
提柏興高采烈地表示:「從李安那得到『好』的答案,是真正的終極迷幻經驗。我從我的人生中發現,無論是你找到動機,或是動機找到你,最關鍵的事就是要行動,而且永遠都要即時。」
李安很自然將《胡士托風波》視為他延續前作的後繼之作。他表示,:「如果他以1973年為背景的作品《冰風暴》像1969年的遺物,那麼《胡士托風波》就是在此之前的美麗夜晚,與最後的純真時刻。」
「一連拍了幾部悲劇片後,我想拍一部喜劇,而且不帶憤世嫉俗。它也是一則關於解放、誠實與包容的故事,以及我們不能也不該失去的純真精神。」
夏慕也立即對電影興致勃勃,並且認為將本片拍成電影呈現在觀眾前:「能讓新世代回到過去,瞭解胡士托,去心領神會當你滿懷希望,而且真正達成愚公移山事蹟的感受,享受這個體驗的機會。」
「由於我們全心接納當時的社會特質,李安其實很享受拍本片做的苦差事。這是李安和我合作的第十一部片;他不斷提高個人風險,並接受嶄新挑戰。」
他們兩人這回多了一位生力軍,合拍《胡士托風波》,也就是兩屆艾美獎得主製片人希莉亞寇斯塔,她表示:「李安要拍一部電影,以我剛成年的時代,而且我早耳熟能詳的為題材,我豈能錯過這機會!」
「在六O年代晚期,世界彷彿任你探囊取物,政治或社會情勢皆然。我們正處於戰事中,除此之外卻是一個積極樂觀的年代,如果我們能團結一致,便幾乎無所不能。這是大家一直以感傷心情緬懷的美好年代,也許我們現在正試著重新捕捉那一切。」
2003 綠巨人浩克 Hulk
PG_13 138 min - Action | Sci-Fi
導演: 李安 Ang Lee
編劇: Stan Lee (Marvel comic book character), Jack Kirby (Marvel comic book character),
演出: 艾瑞克巴納(Eric Bana)、珍妮佛康納莉(Jennifer Connelly)、尼克諾特(Nick Nolte)
國家: USA (5.7*/75,270)
預算: $137,000,000 (estimated)
李安在2003年回到好萊塢拍攝《綠巨人浩克》(改編自漫畫人物浩克),這也是他第一部大成本的電影作品。這部影片得到的評價相當兩極,成為一部不是很成功的電影,票房收入只有2.45億美元。在遭遇這次挫折之後,李安曾經考慮提前退休,但是他的父親則鼓勵他繼續拍攝電影,於是李安最終打消退休的念頭。 自《推手》起即與李安合作的詹姆斯‧夏穆斯亦為本片的製作人,他認為雖然有人視該片為李安電影生涯中的唯一敗筆,但就算是他最糟作品,卻還能在影評統計網站「爛番茄」上,擁有62%的好評度。只是電影公司方面明顯認為該片表現太差,忙著在2008年推出《無敵浩克》,結果票房比李安版更糟。
2001 Chosen (short)
拍攝花絮
·片子飾演小活佛的是李安真正的兒子。
·片尾,當司機拿起小活佛所送的一塊OK蹦,上面居然印著綠巨人浩克(當時的李安正在籌拍《綠巨人浩克》)。
父親三部曲
李安處女作《推手》(1992年)在臺灣獲得票房上的成功,也受到評論家的讚賞。《推手》在金馬獎獲得8項提名,也獲得亞太影展最佳影片獎的肯定。李安在這部電影首次與臺灣演員郎雄合作,而郎雄也獲得第28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李安在《推手》首次與詹姆士·夏姆斯合作,後來他們的合作關係仍然一直持續下去。在這次成功的鼓舞之下,李安緊接著拍攝第2部電影《囍宴》(1993年),並首度贏得柏林電影節金熊獎,也入圍金球獎和奧斯卡獎最佳外語片獎。總之這部作品獲得許多臺灣及國際電影獎項(李安首度獲得金馬獎最佳影片及最佳導演獎),促使李安成為臺灣電影界的後起之秀。
李安前兩部電影背景是華裔美國人的故事,所以都遠赴美國出外景。徐立功在1994年與李安再次合作《飲食男女》,背景則設定臺灣,劇情描繪臺北一個家庭中存在的傳統價值觀、現代都市人的互動及成員之間的矛盾。這部電影再次獲得票房上的成功,並廣受好評。李安的電影連續兩年同時在金球獎和奧斯卡獎獲得最佳外語片的提名,同時也首次入圍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飲食男女》在臺灣和國際上總共奪得五個獎項,包括獨立精神獎最佳導演獎。好萊塢片商也購買這部電影的版權,然後翻拍成《玉米粉圓餅湯》(2001年)。《推手》、《囍宴》與《飲食男女》因為深刻描寫父親的傳統形象(皆由郎雄飾演)所以也被稱為父親三部曲或家庭三部曲。
李安三部曲‧數位修復影展 Ang Lee' Father Triology Remaster Version
導演: 李安 Ang Lee
影片: 《推手》《囍宴》《飲食男女》
關於「李安三部曲‧數位修復影展」:
《李安三部曲》 確定於奧斯卡獎前夕 重返大銀幕
2013年,絕對是屬於「台灣之光」李安導演的一年。不但所執導的新電影《少年PI的奇幻漂流》榮獲金球獎三大獎項的題名,有望問鼎奧斯卡的最高榮譽,在台灣更締造了連續五週稱冠的驚人紀錄。 而擁有李安最重要的三部作品《推手》、《囍宴》,與《飲食男女》的中影公司,也正式宣佈完成了數位修復的浩大工程,並確定於2013年01月11日正式在大銀幕上映。
2013年,對李安導演,對台灣的我們,都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日子,今年,是電影《囍宴》20週年的大好日子,《囍宴》這部喜劇電影,不但獲得柏林影展的最佳影片金熊獎,更是李安導演第一次問鼎奧斯卡金像獎的經典作品。
最令人震撼的,是以今天的標準來說,這三部影片,依然如此好看,票房實力令人期待!當時《囍宴》以不到80萬美金的製作預算,締造了超過2,300萬美金的票房佳績,不但是投資報酬率的冠軍,更讓李安導演成為世界上少數能自在悠遊於中西文化、商業與藝術兩個不同領域的一流導演。
中影公司本次修復的《李安三部曲》(《推手》、《囍宴》,《飲食男女》)是李安導演最重要的三部作品,述說了不同文化,不同世代中,衝突卻又有著獨特幽默與人情溫暖的故事,更感動了無數觀眾,而郎雄與李安的完美組合,也讓這三部電影,贏得了《父親三部曲》的稱號。其中,《囍宴》與《飲食男女》更創下了「同一位導演、連續兩年,連續入圍奧斯卡金像獎」的紀錄。
中影公司此次動員了三家國內最頂尖的製作公司,耗時大半年,每一格畫面,每一道音軌,都要細心修復,其中的艱辛,外界難以想像,但李安導演是台灣的驕傲,能讓這三部影片,以最完美的姿態,登上大銀幕,對我們每一個人,意義重大。
《李安三部曲‧數位修復影展》即將於2013年01月11日於梅花數位影院獨家上映,中影公司並特別製作了「限量版紀念套票」,每份套票中,除了三張特殊版電影票之外,還會贈送一張當年《囍宴》參加多個海外影展所使用的限量版明信片,讓經典的傳承,能夠隨著台灣電影愛好者的手,代代相傳。
媒體報導
中影數位修復 李安的父親三部曲《推手》《喜宴》《飲食男女》再現電影院
《遠見雜誌》第318期‧2012年12月號‧作者 王思涵
李安新片《少年Pi的奇幻漂流》入圍本屆奧斯卡的呼聲甚高。
就在此時,他最早的「父親三部曲」,也由中影數位修復完畢,正積極爭取2013年在國際各大影展競爭激烈的經典修復單元隆重再上映。
1984年,李安從紐約大學畢業後,整整六年無戲可拍,存摺只剩43美元,他回憶:「簡直是山窮水盡。」沒想到小兒子出世幾個月後,劇本《推手》與《喜宴》分別得到台灣新聞局優良劇本選拔的第一、二名。
時任中影製片部經理的徐立功,看好李安做為新導演的潛力,撥給他1400萬的預算,讓他在美國自己包拍,結果出乎意料地好,從此「推」開李安的電影路。後來,李安與徐立功帶領的中影接續推出《喜宴》(1993),為台灣拿下柏林影展金熊獎,氣勢如虹;《飲食男女》(1994)則為李安打開國際的銷售市場。
李安在這三部電影探討華人家庭中「父親」的形象,男主角都是李安口中有五族共和面相的郎雄,因而有「父親三部曲」之稱。
中影啟動數位修復五年計畫
2010年,中影新任董事長郭台強宣布中影再起飛,同時啟動數位修復的五年計畫,今年是《推手》20周年、郎雄逝世10周年,值此之際,中影也決心重新整頓父親三部曲。
中影營運部經理葉永祥在片廠倉庫整理當年泛黃的文宣資料發現,《推手》的劇照寥寥可數,相簿一本就翻完了,文宣也極為簡陋;到了《喜宴》,參加國際影展競賽的文宣品變得較為精美;《飲食男女》時,不但相簿分成工作照與劇照,超過20本,有些場景根本是不怕燒底片的連拍,「預算與地位都不一樣啦!」
到底什麼是數位修復?如果要保存數位影像,坊間都可以找到這三部電影的DVD,為何數位修復變成國際影展競相爭取版權與放映機會的潮流?
簡單來說,台灣早期的老片或經典,有些只保存在資料館,一般民眾無法方便使用;其他釋出版權進行數位化的畫質,則非常差,很多中影的老片,就算國內外電視台有興趣也無法播映,「內容再好,觀眾也看不下去,」中影總經理林坤煌說。
一般來說,數位修復的第一步驟是先以高畫質掃描與儲存底片圖檔,再來進行個別鏡頭的修復,包括畫框的跳動、底片的裂痕、刮痕與髒點以及調光等,「最重要的是將影片恢復到初播映的狀態,」葉永祥解釋。
然而,數位修復最大的敵人是時間。父親三部曲中,《推手》的挑戰度最高,「我們打開底片盒的時候,簡直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葉永祥回顧,底片老舊且脆弱不堪,大家只能誠惶誠恐、小心翼翼地取出,修復過程更是滿腹辛酸。中影製片廠廠長曹源峰說,李安的父親三部曲修復難度尤高,除年代久遠外,還有底片非原始底片的問題。原來,李安的電影大多在美國拍攝與後製沖印,運回台灣播映的已是第二版的底片,畫質沒有原底片好。前年中影曾與紐約保存底片的TechniColor公司接洽,但授權費過高,只好作罷,由中影自己花更多人力完成。
此外,數位修復也能看出各導演的風格。李安深受美國好萊塢的影響,鏡頭多、跳動快,每部電影要修復的鏡頭數特別多,還要逐一調光,維持各個鏡頭畫面亮度的統一,特別費工。
中影先前已推出侯孝賢、蔡明亮與楊德昌等導演作品的數位修復,「新電影常見長鏡頭,修復起來容易許多,侯導是大家的最愛,」葉永祥笑說。
不過,數位修復也牽涉修復倫理的問題。以《推手》來說,某天,葉永祥接到電話,技術人員問他數位修復到底要修復到什麼程度,因為高畫質存檔一格一格檢查時,他突然發現某場武打戲,郎雄背後的鋼索露出來,而且沒有處理掉,這20年來也沒人發現。依現在的技術,要讓鋼索消失,輕而易舉。
僅修復 不能更動導演創作
但葉永祥說,他們只能將影片回復到當初映演的狀態,不能隨意改動導演的創作,「底片會隨時間剝損老舊,但數位版本不會,修好的版本就是未來觀眾的記憶。」
也因此,雖然李安無法從工作抽身看最後結果,仍特別請當時的攝影李良忠進行調光。李安的助理李良山表示,從美國大導馬丁.史柯西斯開始,現在全世界都在推數位修復,可見重現老片有多麼重要。
2012年榮獲台北電影節卓越貢獻獎,也是老中影人的曹源峰,一開始跟郭台強與林坤煌提數位修復案時,還擔心不會通過,沒想到卻得到老闆大力支持,每年從公司獲利提撥固定預算並成立專門部門、添購高級設備。
郭台強多家子公司的重要財務幕僚並擔任中影總經理的林坤煌,首度接受媒體採訪,也是因為談的主題是數位修復,「假設用純粹回收考量來做這個,不要做好啦,忙得要死,也賺不了錢。數位修復就是慈善事業,幫創作者把作品留下,讓更多想看的人看到。」
李安「父親三部曲」的數位修復版本,2012年12月開始在各大電視台可以看到,2013年1月逢春節會推出藍光與DVD,並爭取推上三大影展,包括坎城、威尼斯與柏林,勢必將再掀起國際李安風潮。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