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 Mendes 山姆曼德斯
作品表
《007:空降危機》Skyfall | 2012 | 山姆曼德斯 46歲
2009 房事告急 Away We Go 43歲
《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 2008 | 山姆曼德斯 42歲
2005 鍋蓋頭 Jarhead 39歲
2002 非法正義 The Road To Perdition 36歲
1999 美國心玫瑰情 American Beauty 33歲
導演 山姆曼德斯
本名 Samuel Alexander Mendes
英文名 Sam Mendes
國籍 英國
出生 1965年8月1日
英國伯克郡雷丁
職業 舞台劇導演、電影導演
配偶 凱特·溫斯蕾(2003年-2010年)
兒女 Joe Alfie Winslet Mendes
出生於2003年12月22日
活躍年代 1993年至今
薩姆·曼德斯原名塞繆爾·安德烈·曼德斯,生於1965年8月1日。他是家中的獨子,父親是特立尼達人,母親擁有波蘭和法國血統。曼德斯的雙親在他5歲時離婚了,他跟隨出版刊物的母親瓦勒莉來到倫敦,隨後又搬到牛津。他童年惟一的玩伴就是板球。
升入劍橋後,曼德斯使破敗衰頹的戲劇小組恢復了元氣。當時的曼德斯已是一名老練的舞台劇導演了。 1992年,他注意到考文特花園一幢熟悉的建築外有一個支架,於是他將自己視作拯救多瑪貨倉的英雄。玩世不恭的曼德斯錯過了許多電影方案,包括後來大獲成功的多瑪的電影版《啞巴歌手》。
1999年為夢工廠拍攝的《美國心、玫瑰情》是曼德斯的銀幕處女作。當他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時他才剛滿34歲。儘管曼德斯公開承認恐懼、厭惡洛杉磯,但美國還是試圖拉攏這個來自雷丁的小子,他大學二年級的電影自稱是對“美國最終幻想———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的探索。根據馬克斯·阿倫·柯林斯和理查德·皮爾斯·雷納的圖文小說改編的《非法正義》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傑作。這部並沒被看好的黑幫題材影片使曼德斯和憑《美國心、玫瑰情》榮獲奧斯卡最佳攝影獎的康拉德·霍爾這對最佳拍檔重新聚在一起。
不同於其他年輕導演“爆發戶”們,成名後的曼德斯依舊過著樸實的生活。曼德斯的《非法正義》小說原著充滿了暴力色彩。在引言中,作者馬克斯·阿倫·柯林斯提及他受到吳宇森的啟迪,而山姆·曼德斯卻將影片賦予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感覺。剛得到劇本時,擺在曼德斯眼前的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吳宇森式,充滿精彩的槍戰,使暴力成為電影的主題;另一種截然不同,影片關注的焦點並非暴力,而是暴力帶來的後果,使觀眾在觀賞影片的同時產生情感上的犯罪感。睿智的曼德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山姆·曼德斯的謙遜並不能掩蓋他的才華,他的執導方式和他的作品得到了許多行內導演的認可。
史蒂芬索德柏創立f-64之初就曾力邀山姆·曼德斯加盟,不過個性隨意的曼德斯不想受到任何原則性組織的禁錮,毅然選擇了退出,但生活理念上的分歧並不能瓦解他們之間的友誼。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 獲獎:1
獲獎
·第72屆(2000) - 奧斯卡獎-最佳導演 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 (1999)
威尼斯電影節 提名:1
提名
·第59屆(2002) - 金獅獎 非法正義Road to Perdition (2002)
日本電影學院獎 提名:2
提名
·第36屆(2013) - 最佳外語片 007:大破天幕殺機Skyfall (2012)
·第24屆(2001) - 最佳外語片 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 (1999)
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獲獎:1
獲獎
·第24屆(1999) - 人民選擇獎-最佳故事片獎 美國心、玫瑰情American Beauty (1999)
《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8月31日-9月10日 主席:山姆曼德斯
作品介紹:
《007:空降危機》Skyfall | 2012 | 山姆曼德斯 46歲
2009 房事告急 Away We Go
拍攝花絮
·影片的編劇是小說家戴夫·艾格斯和凡黛拉·維達,這也是薩姆·曼德斯第一次把自己電影的劇本交給別人寫,同時這也是戴夫·艾格斯和凡黛拉·維達夫婦倆第一次合作為電影寫劇本。
·本片是第一部參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環保活動中的綠色電影。
·為了環保,劇組使用了大量的可以回收的塑料袋和易拉罐,此舉是垃圾數量減少了一半。而且劇組沒有使用一次性的餐具,而是用可以反複使用的瓷器餐具代替。而且,所有車輛都不使用汽油做燃料。
·托妮·科萊特因為檔期的原因放棄參演本片,瑪吉·吉倫哈爾接替了她的角色。
·影片被選作09年的愛丁堡電影節的開幕片。
·在《房事告急》之情,影片用過兩個其他的名字:《就是這裡》(This Must Be the Place)和《遙遠的地方》(Falanders)。
·為了表達真實,劇組輾轉了大半個美國進行實地取景。
幕後製作
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劇本
作為小說家的戴夫·艾格斯和凡黛拉·維達在現實生活裡是一對夫妻,他們養育著一個孩子,運作著一本雜誌。現在他們把自己的目光聚集到了電影劇本的寫作上,《房事告急》就是他們合作編劇的第一個劇本。那麼他們是怎麼想起來這個寫作這個題材的呢?凡黛拉·維達說:“從2005年,我們就開始考慮這個題材的寫作了。當時我們正在滿懷欣喜地期待著我們的第一個孩子的降臨。我們和電影裡的那對夫妻一樣為著這個孩子的到來做著所有的準備。也許,懷孕是出去旅遊和散心的最佳藉口,可以什麼事都不做,就是保胎”。
“是的,她當時就是這樣”,作為丈夫的戴夫·艾格斯說:“父母總是希望能給孩子最好的一切--包括城市的選擇,所以我們就在設想,是不是需要換個城市居住。當然,我們沒有劇本里的那對夫妻那麼瘋狂,我們沒有跑遍美國,只是在腦子裡設想了一下。不過我當時想,如果真有這麼一對夫妻,真的為了尋找一個居住地而跑遍美國,這的確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談到劇本那充滿希望和光明的結局時,戴夫說:“總不能最後讓這對夫婦去墮胎吧,所以在他們遊歷了美國之後,我還是讓他們理解的家庭和婚姻,體察了生命和人生。最後讓他們在一個陌生的城市自建家園了。我想這是最好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真實為上
在薩姆·曼德斯的導演生涯裡,真實總是他所追求的最高標準。從他拍攝的兩部家庭題材電影來看,莫不如此。 《美國心玫瑰情》真實地反映了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床笫危機”和事業危機;而2008年大放異彩的《真愛旅程》則是真實地再現了美國普通家庭的成員之間的信仰和需求的衝突。而且,這兩部電影裡,這種衝突最終都是以犧牲一條人命的方式才得以解決。
到了2009年的這部《房事告急》的公路片裡,這種衝突表現為家庭內部與外部世界的矛盾--似乎沒有一個地方能滿足一對夫妻對生活的要求。不過在影片的最後,矛盾以一種平穩和溫和的方式化解。這看起來是文德斯拍片方式的改變,但實際上卻是他看待世界的方式的改變。文德斯說:“結婚之後,我明白了很多,尤其是在對待為成年的孩子上。現實世界並不是那麼殘酷--殘酷到一無是處,雖然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依舊還是充滿陽光的。”這種真實,是文德斯看世界的態度發生變化後的真實,這和他在《真愛旅程》中所傳遞出來的態度完全不同。
編劇戴夫·艾格斯說:“為了追求真實,曼德斯幾乎跑遍了整個美國,到劇本寫的那些地方實地取景。鳳凰城就是鳳凰城,邁阿密就是邁阿密,無論那些城市在電影裡多麼微不足道,他都堅持要在實地拍攝。他經常和我通電子郵件,並且會郵寄照片和明信片給我。他這種精益求精的做法讓我很感動。因為他這樣一個拿過奧斯卡的導演,完全可以在攝影棚裡搭個街景就把電影拍掉了,但是他還是在外面跑來跑去的”。
影片的靈魂:音樂
看過薩姆·曼德斯電影的人都知道,他對音樂的要求非常高,他也曾一度把音樂當做電影的靈魂一樣重視。這次為曼德斯操刀電影音樂的是新晉音樂人亞歷克斯·默多克,默多克曾在電視劇集《越獄》里以一曲《Home》而廣為人知。現在他出版了自己第一張專輯《沒有盡頭的時間》(Time Without Consequence)。
“得到給《房事告急》配樂的機會非常偶然”,默多克說:“我有一天在郵箱裡收到了一封郵件,上面寫著:'我是薩姆·曼德斯,我很喜歡你的音樂,希望我們能合作'。我當時根本不知道他要什麼音樂,就假設他只需要幾首歌。後來我在紐約和他見了一面,聊了聊他在拍攝的新片之後,我決定參加到他的劇組中來。我後來猜想,他可能早就鎖定我要我給電影配樂了。他很滿意我給電影做的音樂,我們合作得非常愉快。”
《真愛旅程》Revolutionary Road | 2008 | 山姆曼德斯 42歲
2005 鍋蓋頭 Jarhead
拍攝花絮
·想必很多觀眾是在去年的那場“浩劫”《明天過後》中真正認識名叫傑克葛倫霍這個小子的。或許,傑克在經歷了這場“海灣戰爭”以及《斷背山》中的別樣遭遇之後,會像片中的同行傑米一樣在柯達劇院裡收穫一個世人皆仰慕的小金人也不一定。而事實上,山姆·曼德斯最初選擇的並不是這個尚顯稚嫩的小子,以及和新晉影帝福克斯這位搭檔。
·去年因出演《神鬼玩家》與奧斯卡影帝失之交臂的李奧納多狄卡皮歐 和因成功出演《蜘蛛人》的托比·馬奎爾最先進入山姆的視野。但最終由於檔期和片酬等原因未能如願。
·另外,影片的拍攝工作並不是像故事中提到的那樣要到西亞去拍攝。聰明的山姆·曼德斯則選擇了在美國本土和伊拉克沙漠地區極其相似的地方——南加州的山谷裡進行拍攝。還有一些鏡頭也只是稍走些遠路到近鄰墨西哥取景足以。這樣既節省了影片的預算經費,還免去了演職員們的不少辛苦。
·影片曾在南加州的帝王谷取景,當地地形與伊拉克非常相似,海軍陸戰隊確實曾在當地Brawley小鎮進行訓練。
·“Fuck”在片中被說了278次。
·克里斯蒂安·貝爾和喬舒亞·傑克遜都曾為扮演斯沃福德的人選。
·加里·奧德曼、庫爾特·拉塞爾和邁克爾·基頓都曾為扮演卡辛斯基中校的人選。
·片中軍人觀看的《現代啟示錄》正是由本片剪輯師沃爾特·默奇(Walter Murch)剪輯的。
·特拉維斯·阿龍曾為扮演特洛伊的人選。
·伊万·芬勇稱自己在片中70%的表演最終被剪掉了。在影片上映的兩個月前,導演通知他製片方不想要他的大多數對白。
·傑克葛倫霍的鼻血是在後期製作中由數字技術添加的。
·片中所有性愛場景都在一天拍攝。
·攝影師羅傑·迪根斯(Roger Deakins)在一些畫面中親自操作了攝影機穩定器。
幕後製作
【從回憶錄到電影】
“鍋蓋頭”(Jarhead)經常被用於稱呼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每個新兵入伍後都會迅速被理成這種髮型,有人甚至計算過一個熟練的理髮師理好一個鍋蓋頭的時間平均只需要1分56秒,海軍陸戰隊將鍋蓋頭髮型視為軍隊紀律和榮譽的象徵。
1990年夏,時年20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安東尼·斯沃福德(Anthony Swofford)被送往沙特阿拉伯的沙漠,準備投身第一次海灣戰爭。 2003年,斯沃福德出版了自己的回憶錄《鍋蓋頭》,在美國引起了不小轟動,20多天內連續印刷7次,印數多達20萬冊。該書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上停留9週,被譽為“迄今為止對第一次海灣戰爭最震撼人心的記述和對戰爭文學的重要貢獻”。
“當我第一次看到小說,就發現作者的視角非常獨特,被其中的義氣、幽默、超現實主義和另類發現所深深打動,”導演薩姆·曼德斯說,“它是對一場特別戰爭的另類解讀,也許會造就一部非比尋常的戰爭電影。”
曼德斯繼續說:“我們關於海灣戰爭的記憶是那一幅幅清晰影像,一枚枚渺小的炸彈擊中玩具般的城鎮,人類的生命和生活在瞬間灰飛煙滅,而地面戰場上的士兵根本不知道在發生什麼。我要以個體的經歷切入這場戰爭,從而展示遠離美國本土戰場上的真實景象。”
斯沃福德祖孫三代都曾在美軍服役,斯沃福德降生時,他的父親正在越南戰場參戰。 1988年12月,18歲的斯沃福德加入美海軍陸戰隊,他發現一支部隊的裝備非常精良,後來他得知他們是狙擊手,除了倍感神秘之外,敬仰之情也油然而生。不久,斯沃福德終於有幸成為偵察狙擊手,並加入了精英戰隊STA排,由此拉開了經歷海灣戰場上腥風血雨的序幕。
在斯沃福德的暢銷小說產生轟動效應之際,製片搭檔露西·費希爾(Lucy Fisher)和道格·威克(Doug Wick)立即買下了小說的改編拍攝權。而編劇小威廉·伯洛萊斯(William Broyles)不但非常看好小說的改編潛力,而且作為曾參加越戰的前海軍陸戰隊士兵和現役軍人的父親,他能夠完全認同斯沃福德的故事和感受。伯洛萊斯說:“安東尼這代軍人有著更清晰的目的性,不管何種原因,他們都希望奔赴戰場。而當我們於1969年抵達越南時,根本不知道是為了什麼。”
製片人露西·費希爾說:“小說的風格和內容很獨特,所以需要非凡的人才能駕馭。在威廉完成劇本初稿之後,我們立即鎖定了能為影片掌舵的唯一人選--薩姆·曼德斯。薩姆是自成一派的人文主義者,在這場戰爭中,我們很少能看到有關人性的一面,恰巧為他的創作提供了難得的機會。”
在當時媒體的鏡頭中,“沙漠風暴”行動看上去像是一場完美的戰爭,不過即使對最老練的士兵來說,這場戰爭中的很多經歷都是前所未有的。曼德斯說:“在這些人寫下第一次海灣戰爭回憶錄之前,已經過去了10多年的時間。你難免會心生疑問:為什麼戰爭剛剛結束時鮮有相關資料?為什麼經歷瞭如此長的時間?我想可能是因為現在的非戰爭狀態,現在回顧起來會很吸引人。”
曼德斯和伯洛萊斯協力打造劇本,幾易其稿才最終定型,兩人去掉了斯沃福德小說中的非線性敘事,並聚焦於訓練和沙漠中的經歷。 (1990年8月14日,在過完20歲生日的兩天后,斯沃福德便開赴戰場。他所在的第7海軍陸戰隊2營是最早抵達海灣地區的部隊之一,並迅速分散在沙漠中,他們立即潛伏起來,等待戰鬥的打響。)
【關於演員及軍訓】
傑克葛倫霍是在飛機上看到斯沃福德的小說的,他被其中有別於其他戰爭故事的真情實感打動。在他拿到劇本時,曼德斯告訴他,編劇伯洛萊斯曾參加越戰,吉倫哈爾頓時生出一絲擔憂。他說:“對我來說,越戰和海灣戰爭屬於完全不同的兩代人,在海灣戰爭開始時,我才11歲,這種時間跨度是難以超越的,兩場戰爭的經歷不可能相同。 ”不過,當吉倫哈爾看過了劇本,他的擔憂終於有所緩解,並決定迎接挑戰,去扮演原著作者安東尼·斯沃福德。
不過,熱切期望加盟本片的吉倫哈爾在參加試鏡之後並沒有得到答复,他開始有不祥預感。幾個月過去了,吉倫哈爾得知曼德斯還在接觸其他演員,迫不及待的他在曼德斯的語音信箱中說道:“無論你讓我幹什麼我都會照做,但我一定要出演這部電影!”一個月後,吉倫哈爾如願以償。
儘管吉倫哈爾得到了角色,但還是低估了扮演角色所要經受的轉變。他回憶說:“當我剛被剃成鍋蓋頭時,那種感覺很古怪。不過我認為這種感覺是正確的。我覺得斯沃福德喜歡獨處,他不僅是部隊成員,也是觀察者,而且薩姆也製造出這種氛圍。我總是感到與團隊若即若離,這正是薩姆的用意所在。”
扮演特洛伊的彼得·薩斯加德說:“我之所以希望出演本片主要是為了體驗一下戰爭中的艱苦,我們差點被凍掉屁股,因為曾經浸在雨水中12小時,而且沙漠夜晚的溫度很低。到了白天我們又飽受煎熬,在炎炎烈日下穿著和背負全部裝備,還要頂著沙暴前進。不過我們畢竟是演員,在表演中體會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另外,在第一次海灣戰爭中,在前線服役的軍人均為男性,而影片劇組上下只有一、兩位女性工作人員,甚至髮型師和化妝師都是男性,於是所有演職人員都會因缺少女性而產生不適,
在談到扮演上士塞克斯的傑米·福克斯時,吉倫哈爾說:“我認為傑米·福克斯非常適合扮演我們的頭兒,作為演員,每個人都很尊敬他。在拍攝間歇時,他總是獨自一人安靜的玩著國際象棋,我們都是他的手下敗將。”
福克斯回憶說:“薩姆曾告訴我們,雖然必須閱讀原著,但不能拘泥於原著,因為電影會有所不同。小說描寫的是一個人對戰爭的感受和受到的影響,而電影要刻畫每個人的不同感受和體驗。”在影片開拍前,福克斯曾向在海軍陸戰隊服役的朋友了解情況,福克斯說:“他是黑人,所以必須更努力、更優秀。不過他說一旦你成了海軍陸戰隊中的一員,那就是你的家,沒有任何膚色差異,在戰場上如果沒有戰友情誼是不可能倖存下來的。”
導演曼德斯希望所有演員都能深入體驗海軍陸戰隊員的生活,於是在影片正式開拍前,他在喬治空軍基地為片中行動小組的13名演員組織了為期4天的軍訓,並聘請曾參與拍攝《末代武士》和《我們曾經是戰士》的士官長詹姆斯·戴佛(James Dever)擔當影片的軍事顧問。
在軍訓期間,所有人都要住在海軍陸戰隊在沙漠露營的帳篷裡,睡在帆布床上,所有訓練內容都是陸戰隊進駐沙漠前要接受的正規基礎訓練科目。詹姆斯·戴佛回憶說:“我們在第一天發放了裝備,教他們如何使用,然後是背負全部裝備行軍。每天上午我們進行體能和軍事技能訓練,晚間教授防化科目。他們很努力,沒有任何抱怨,一切進展得很迅速。”
【關於拍攝】
由於在當年戰場進行拍攝是不可能的,所以劇組開始在美國國內尋找適合拍攝的地方。影片的拍攝在環球製片廠的攝影棚中拉開序幕,5個月後在加州的Glamis沙漠畫上圓滿句號。巧合的是,原著作者斯沃福德的戰場經歷也為期5個月。
劇組選取的第一處外景是位於加州維克多維亞的喬治空軍基地,該基地在90年代初的軍事基地重新編制和關閉(BRAC)運動中被關閉,片中部隊整裝待發登機的場景就是在此拍攝。在拍攝當天早晨,真有數架軍用飛機在機場著陸,並停在劇組的波音747附近,一時間現實與虛構重疊在一起,真正的軍人和劇組的臨時演員難以分辨,每個人都很好奇正在發生什麼。
在喬治空軍基地完成拍攝之後,劇組趕往加州El Centro東部的一座鮮為人知的臨時機場。 Holtville臨時跑道是一條長為2400英尺的瀝青跑道,它的真實名字、用途和結構很少向外界透露。在1969-1992年美國地質勘測局繪製的地圖上從未標註這個機場的位置,唯一能證明它的存在的是一張拍攝於2002年的航拍照片。附近的海軍空中射擊靶場曾暗示,當地被用作AV-8“海鷂”戰機進行對地攻擊訓練時的靶場。在這裡,劇組搭建了駐沙特基地,並鋪設了從科威特城通往巴士拉的“死亡公路”。
隨後,劇組來到El Centro的另一側,在Superstition Mountain下面的平原進行為期數週的拍攝。片中斯沃福德的小隊遭遇友軍F14戰機襲擊的重要場景就是在此完成。拍攝時,製片方租借了一架F14戰機,超低空飛行的戰機距地面僅數百英尺,而周圍是連綿的山脈,對飛行員和劇組人員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戰。除了噴氣機近距離的震耳轟鳴之外,美國海軍“藍天使”特技飛行表演隊也在附近訓練,經常飛經拍攝地上空,又為影片拍攝造成了不小麻煩。另外,沙暴也經常光顧當地,片中士兵忍受沙暴肆虐的場景都是真實的。
為了拍攝一望無際的鹽灘畫面,劇組穿越了墨西哥邊境並縱深100英里。當時僅有兩週時間,每次必須完成多個場景,每天都要乘車1個半小時,對於由350人組成的劇組來說,勞頓和艱苦是可想而知的。劇組要在大片荒蕪之地興建起影片的外景地,而首先是要為自己建造基礎設施,包括公路系統、水、電、保安和照明。 2005年是厄爾尼諾年,所以天氣是無法預測的,劇組遭遇了數次傾盆大雨,工程進度受到嚴重影響。
片中有段民用飛機將海軍陸戰隊員運抵沙特阿拉伯的鏡頭,儘管拍攝地附近的工廠和滾滾白煙都被工業光魔去掉了,但其他部分不止這麼簡單。機場周圍的鄉村全要變成沙漠,停機坪須進一步延伸,並佈滿飛機、部隊和車輛,而這一切在拍攝時根本不存在。
片中烈焰升騰的油田畫面全都出自同一個油井,只是從不同角度和距離拍攝而成,並被打造成三種不同效果。在完成部隊接近燃燒的油井的鏡頭時,製作部門使用了大量數字技術。在白天場景中,油井周圍有數字技術生成的電塔、被燒焦的車輛,黑色的油砂一直延伸到地平線,油池中泛起的微光也是後期添加的;在夜晚場景中,演員們先是在攝影棚中拍攝,背景是大片的桔色光陣,然後修掉不必要的背景,只留下搖曳的光線。
2002 非法正義 The Road To Perdition
拍攝花絮
·在拍攝蘇利文父子駕車駛近目的地的場景前,當地公路部門曾為防止揚塵而塗刷鄉下的沙石路面,結果反而弄巧成拙。為了呈現出真實鄉下效果,在正式拍攝時,一些劇組人員不得不蹲在老爺車車尾人工製造揚塵。
·導演薩姆·曼德斯在臨近片尾的雨中交火場景中客串了魯尼的保鏢。
·在拍攝蘇利文駕車進入芝加哥的場景時,劇組動用了120輛老爺車。
·湯姆·漢克斯和裘德·洛會面的小餐館由藝術指導丹尼斯·蓋斯納花兩萬美元從網上購得。
·裘德·洛不喜歡自己在片中的形象,只要一停止拍攝就堅持戴上帽子。
·為拍攝搶劫銀行場景,年僅13歲的泰勒·霍奇林必須學會駕車。
·蘇利文使用的衝鋒槍是湯普森M1921。
·由於片中弗蘭克·奈蒂是個煙鬼,所以扮演他的史坦利·圖齊必須在一天之內吸上80支煙。
·片中魯尼與蘇利文一起彈奏的鋼琴曲是由保羅·紐曼和湯姆·漢克斯親手彈奏的。
·片中馬奎爾的原型是20年代至30年代的犯罪現場攝影師亞瑟·菲利格(Arthur Fellig),菲利格被授權可以使用一種無線電掃描儀,能夠收聽到警方和消防隊的無線電通話,於是總能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他的照片經常出現在當地小報上,片中馬奎爾住所牆上的照片就有菲利格的作品。
·攝影師康拉德·赫爾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
·保羅·紐曼出演的最後一部影院長片。
穿幫鏡頭
蘇利文座駕後窗上的彈孔時有時無。
幕後製作
講述父子之情的黑幫電影
本片片名“Road to Perdition”具有著雙重含義:Perdition是影片主人公邁克爾·蘇利文和他唯一倖存的兒子小邁克爾·蘇利文逃亡目的地的鎮名;Perdition又意味著地獄,蘇利文無論如何也不願兒子走上一條地獄之路。
扮演邁克爾·蘇利文的湯姆·漢克斯說:“父親在告誡兒子,不要選擇他的道路。在過去的某一刻,蘇利文選擇了他現在的道路,而路的盡頭就是地獄。”本片導演兼製作人薩姆·曼德斯贊同道:“邁克爾·蘇利文認為自己已經走上了地獄之路,而現在,他要挽救兒子的靈魂。一個有著不道德生活的男人能通過他的孩子完成救贖嗎?這是影片提出的核心問題之一。”
《非法正義》始於馬克斯·艾倫·柯林斯的漫畫小說,製作人迪恩·扎努克從未看過漫畫小說,而柯林斯的這部作品讓他深受吸引並且愛不釋手。扎努克回憶說:“具有強烈情感的父子故事對我產生了巨大衝擊,而理查德·皮爾斯·雷納繪製的插圖也極具時代風格,再加之融入其中的動作場景,一切是如此引人入勝。”扎努克立即將小說寄給他的父親、製作人理查德·D·扎努克,正在摩洛哥片場工作的老扎努克也被深深吸引了,他說:“小說中有著絕佳的動作場景和多姿多彩的人物,具備造就出一部娛人又感人的電影的所有元素。不過,真正吸引我的是隨情節發展而展現的父子關係。我掛電話告訴迪恩,應該讓斯蒂文·斯皮爾伯格看到這部小說。兩天后,我驚訝的接到了斯蒂文的電話,他說,'我喜歡這個故事,一起幹吧。'”
在編劇大衛·塞歐夫筆下,打動父子製作人的父子故事得以進一步充實。理查德·扎努克說:“所有人對劇本的反應都非常強烈,並且都給予了充分肯定,漫畫小說通過圖畫和描繪講述故事,但劇本卻需要打造出更深奧、更複雜的故事,深入探究這對父子的個體,並具有更豐富的情感。”
導演薩姆·曼德斯也非常看好本片劇本,他決定將本片作為自己繼奧斯卡獎影片《美國心玫瑰情》之後的第二部導演作品。扎努克父子在與曼德斯首次會面時就認定他是指導《非法正義》的最佳人選,迪恩·扎努克說:“他講起故事的方式和他的拍攝計劃讓我們感到畫面在眼前徐徐展開,他領會素材的能力可謂超凡脫俗。”曼德斯說:“雖然大衛·塞歐夫巧妙的進行了補充,但仍保留了故事的簡樸和力度。這是一部講述父子關係的電影,但也是一部嚴肅的黑幫電影。儘管正值大蕭條時期,可仍有空間讓你迷失自我,芝加哥等城市就是從那時開始興盛起來,所以敘事空間也非常寬廣。還有劇本中的線性敘事非常清晰,情節一刻不停的發展開來,而主人公又一直處在矛盾之中。作為觀眾,我們自始至終都無法確定人物的好壞。”
超明星陣容
湯姆·漢克斯早在劇本問世之前就從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手中得到了漫畫小說,無法預料的故事情節讓他頗感意外。 “我認為我非常了解這種類型片,”漢克斯說,“但我剛看了三頁便發現無法推測情節的發展。我想知道誰能駕馭這發生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現實題材,後來我得知導演是薩姆·曼德斯。我們在一起討論了這部電影,我敢肯定製片方找對了人。”
曼德斯說:“你不可能不欽佩湯姆·漢克斯,他是一位演技驚人的演員,更讓人欣喜的是,這位偉大演員從沒扮演過這種角色。邁克爾·蘇利文是一個深沉而神秘的人物,對觀眾來說很難理解。他選擇的生活讓他充滿內疚和遺憾,然而這種感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湯姆可以在沉默中傳遞出這一切,他卓絕的演技正詮釋了我對偉大演員的定義。”
儘管邁克爾·蘇利文是觀眾眼中高深莫測的人物,但漢克斯早在開始扮演角色之前就已經洞察到人物的命運。他說:“蘇利文讓我想起聖經中的一句話,那就是惡有惡報。他已經結婚成家,有了兩個兒子,而且住著城裡的大房子,但他為此付出了恐懼、脅迫、暴力和血腥的高昂代價。現在他應該已經知道正面臨著因果報應,我認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殺戮和為他的救命恩人魯尼賣命意味著什麼。這個故事中沒有小角色,對蘇利文來說,魯尼就像父親一樣,他想效仿魯尼,同時又懼怕魯尼,和年幼的小邁克爾對他的感受是一樣的。影片希望探討的問題正在於此,當你發現父親般的人物身上存在缺陷,你會如何應對?你的世界會支離破碎嗎?這會讓你更加靠近或者遠離那個人嗎?”
《非法正義》中的父子故事深深吸引了影壇傳奇保羅·紐曼,他在片中扮演的約翰·魯尼雖是一家之主,卻面臨著生子與養子間的艱難抉擇。紐曼說:“魯尼的生子康納爾是個惡徒,養子邁克爾雖為殺手卻心存善念。魯尼為保全其中一個,必須忍痛割愛捨棄另外一個。這種心理掙扎具有一種獨特魅力。此外,魯尼還在片中經歷了劇烈轉變,起初他精力旺盛、呼風喚雨,但隨著情節發展,他開始被悲劇擊垮,所以這個角色的戲份相當精彩。”
請保羅·紐曼扮演魯尼是所有主創人員毫無異議的決定,曾與紐曼合作過《虎豹小霸王》、《騙中騙》和《大審判》的理查德·扎努克說:“我們都認為只有一個人能扮演魯尼,而且別無他選。保羅已經步入暮年,挑選角色也格外小心,所以當得知他喜歡這個角色時,我們全都驚喜不已。保羅真的非常敬業,看上去輕鬆自如的表演全都歸功於他刻苦的準備和專注的思考。”曼德斯說:“保羅總在揣摩他的表演,哪怕是最細微的關鍵瞬間,他都會在拖車裡反复斟酌數小時之久。所有人都非常敬仰他,能看到保羅·紐曼出現在片場真讓我們每個人都難以置信。”
為物色到扮演小邁克爾·蘇利文的最佳人選,選角導演黛布拉·贊恩在美國全國組織了公開選拔活動,而影壇新人泰勒·霍奇林從2000多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製作人迪恩·扎努克回憶說:“我們不停觀看錄影帶,但沒人符合我們的標準。直到薩姆把我叫到他的辦公室,他說,'迪恩,我想讓你看些東西,我想我們找到了。'”曼德斯說:“那正是你所期待的,看到錄影帶的你只消兩秒鐘就知道他就是小邁克爾,之後你會默默祈禱,但願在真正會面時,他身上具有你期待的一切。當泰勒走進房間,他的獨特之處立即躍然眼前,我敢肯定所有人都會在大銀幕上發現他的特有氣質。他是一位演技嫻熟的小演員,他眼中閃爍的智慧掩飾了他的實際年齡。”
雖然扮演小邁克爾·蘇利文時霍奇林只有13歲,但他對片中人物及父子關係的深入了解非比尋常。 “邁克爾深愛著父親,而且拼命的希望靠近父親,儘管邁克爾一再努力,卻依然無法改變現狀。突然之間,完整的家庭不復存在,父親只能和他相依為命,他們的父子關係開始越加堅固起來,因為父親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太多,現在邁克爾成為了他的全部。我認為這是一次父子認知自己和彼此的心靈之旅。”
片中記者出身的殺手馬奎爾是唯一一位與父子主題無關的主要角色,而扮演馬奎爾的裘德·洛認為正是這種父子主題讓本片區別於傳統黑幫片。 “這不是一部典型的黑幫片,”洛說,“它講述的是一對父子在四面楚歌的極端情況下認知彼此的故事,有關我們都曾親歷過的親子關係、背叛與忠誠等等,具備著超凡脫俗的生活素質,對我來說,這正是所有偉大作品中的必備要素。”
雖然洛要比劇本中的馬奎爾年輕一些,但導演曼德斯毫不懷疑洛的實力。 “毫無疑問,裘德足以勝任這個角色,他是一位勇敢的演員,不畏懼任何與自己反差巨大的角色,”曼德斯說。洛稱自己一直在尋找這種從未嘗試過的角色:“馬奎爾是個犯罪現場攝影師,擅長在謀殺現場捕捉形態各異的死屍,後來他又成為一名成功刺客。每當看到他拿起相機,你都會聯想到槍,因為對他來說,拍攝死者照片比實施謀殺更重要,他的好作品中從不會出現活人的影像。”馬奎爾在住所牆上張貼了很多自己喜歡的照片,曼德斯稱其中有些是源自30年代的真實照片:“我們使用了當時的謀殺現場照片,雖然畫面殘酷血腥,卻有一種奇異的美感和力度,裘德據此得知馬奎爾並非是莫須有的狂人。”
扮演康納爾的英國演員丹尼爾·克雷格在談到角色時說:“康納爾的關鍵是同他父親的關係。他是在暴力中長大的,雖是魯尼的親兒子,卻一直充當著邁克爾·蘇利文的副手。父親對蘇利文的偏愛和重用讓康納爾心生不滿並且不斷堆積,一旦爆發便不可遏制。”曼德斯說:“是康納爾引發了故事中的主要衝突,我希望啟用相對陌生的面孔,這樣在影片開頭,觀眾就無從得知康納爾是至關重要的關鍵角色,而具有獨特魅力的丹尼爾是扮演康納爾的最佳人選。”
細膩呈現
《非法正義》的故事發生在1931年,當時的美國仍無法擺脫大蕭條的陰影,禁酒令依然存在,而美國黑幫正值鼎盛時期。在影片開拍前,劇組的所有人員都對時代背景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曼德斯說:“拍攝本片的挑戰顯而易見,一切討論都必須落實到細節,因為我們要從零開始。我要讓這部影片見證那個時代,我希望觀眾能將本片當作是觀察當時世界的窗口,並且打破一些對30年代黑幫的既定印象。你不會看到那種雙排扣細條紋服裝,沒有口角,只有一支機槍。”研究還催生出片中的主要主題元素,曼德斯說:“在籌劃開頭場景時,我們發現他們有時會把屍體放在冰上,以防屍體腐爛,冰會融化成水,最後滴入桶中。水與死亡的關聯影像隨後反復出現在影片中,狀態多變的水正像徵著難以掌控的命運。”
服裝設計師艾伯特·沃斯基不但對片中服裝樣式煞費苦心,而且還充分考慮到特定的歷史背景,由於經濟拮据,當時的人們總是反复穿著同一套服裝,而片中展開逃亡之旅的父子倆更是如此,不過雖然樣式一成不變,但磨損程度必須與人物經歷協調一致。另外,由於現代衣料更輕薄,所以下垂方式也與30年代初期有所區別。沃斯基說:“如果沒有正確的衣料,影片就會不再真實。我們測試了現在能得到的所有衣料,發現衣料的重量直接影響到服裝的擺動,而且我們無從模仿。”唯一的解決方法是按照當時的重量編織布料,經歷了一系列試驗和失敗後,沃斯基在紐約上州找到了織布工出身的萊貝特·古迪,古迪不但擁有一家紡織廠,而且編織技藝精湛,他為影片編織出大量布料,這些布料經過做舊和染色之後才能被製成服裝。
片中服裝多為棕色、黑色和深綠色,沃斯基說:“按照薩姆的描述,這正是整部影片的色調。而且據我判斷,大蕭條時期不可能出現歡快、明亮的顏色,所以我必須盡可能的收斂顏色。”
化妝和藝術部門也對片中細節部分一絲不苟。為讓演員的膚色與時期和地域相符,化妝師甚至要求演員們遠離陽光。在藝術指導丹尼斯·蓋斯納的精心設計下,蘇利文的住所呈現出一種冷藍色調,以烘托住所內外的陰冷氛圍,而在魯尼家中,顏色則溫暖起來,因為他雖為黑幫,卻友善而迷人。
本片全部在芝加哥及其周邊城鎮拍攝完成,其中有些拍攝地依然保持著70年前的原有風貌。伊利諾斯州電影委員會還幫助劇組將芝加哥的一個兵工廠改造成一個攝影棚,蘇利文和魯尼住所的內景都是在此拍攝。為在芝加哥市區的拉薩爾大街上拍攝場景,劇組不但要在後期製作中用數字技術去掉一些現代建築,而且還必須用數十輛老爺車填滿街道,並同時啟用了數百位臨時演員。
蘇利文實施一系列銀行搶劫是片中關鍵場景,曼德斯突發奇想,希望拍攝出從左向右的連貫跟拍畫面。攝影師康拉德·赫爾解釋說:“薩姆不想使用淡出淡入的蒙太奇,他希望銀行搶劫不經過剪切就直接轉換。”不過問題也隨之產生,因為有一場搶劫只能從右往左拍,為了不改變拍攝計劃,藝術指導蓋斯納率人將所有路標、車牌和方向盤全都顛倒過來,以便在拍攝後將畫面進行翻轉。
1999 美國心玫瑰情 American Beauty
拍攝花絮
·切維·切斯、傑夫·丹尼爾斯和湯姆·漢克斯都曾是扮演萊斯特的人選。
·克爾斯滕·鄧斯特曾被邀請扮演片中的安吉拉,但被她拒絕。
·特瑞·吉列姆拒絕執導本片。
·本片被認為是90年代的《推銷員之死》。
·本片結尾與凱文史貝西於1995年出演的《刺激驚爆點》結尾非常相似,都是在凱文史貝西的畫外音中用淡出的手法為影片畫上句號。
·片中萊斯特的工作電話是555-0199,與同年上映的《驚爆內幕》中艾爾·帕西諾留在拉塞爾·克勞電話留言機中的號碼相同。
·片中卡羅琳聽到的錄音帶是本片編劇艾倫·鮑爾錄製的。
·在萊斯特的臥室中可以看到《刺激驚爆點》的海報。
·本片片名源於一種玫瑰。
·當接近影片結尾時,里基打開廚房的門看見萊斯特,開門的手其實是導演薩姆·曼德斯的手。
·是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推薦薩姆·曼德斯執導本片。
·儘管根據影片外景可以斷定是在芝加哥郊區拍攝,但片中出現的航拍畫面卻是在加州首府薩克拉曼多拍攝。最初劇組想在聖何塞拍攝,但當地警方為防止噪音擾民不允許直升機在300英尺以下飛行,而劇組的設想飛行高度是100英尺。
·片中中學校園及體育館的畫面是在加州托蘭斯的南方中學拍攝。
·在影片完成後,導演和剪輯師剪掉了片頭的幻想畫面和結尾簡和里奇被捕審問的橋段,看過最終版本的本片,很多演員都吃驚不已。
·克里斯·庫柏是最後敲定的演員,當時影片的排練已經開始,他之所以猶豫不決是因為弗蘭克這個角色很可氣,他有些畏懼這個劇本和機會,而且導演選中自己也讓他有些不寒而栗。
·韋斯·本特利是第一個讀到里基戲份的演員,他被要求描述塑料袋飛舞時的情景,本片的演員指導稱雖然自己已經看過多遍這段劇本,但聽過韋斯·本特利的講述之後才真正理解內涵。
·在奧斯卡領獎台上,艾倫·鮑爾稱他曾在世貿中心看到隨風飛舞的紙袋,於是產生了創作劇本的靈感。
·海報中的手和腹部並非是米娜·蘇瓦麗的。
·傑克葛倫霍曾希望扮演里基。
穿幫鏡頭
·萊斯特在里奇放中看的平克·弗洛伊德的CD消失了。
·片頭萊斯特洗澡時在浴室門上可以看見劇組人員投影。
幕後製作
這部第72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犀利地揭示了美國日常生活的“眾生相”。它以一個典型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為例,展示了隱藏在美國社會肌膚內的種種“癌症”。該片滲透著濃烈的嘲諷精神,所有角色的表演都可圈可點,攝影、剪輯、配樂等都令人叫絕,但最出彩的“神來之筆”卻是一個冗長的空鏡頭:一個被人用過扔掉的垃圾袋在地上隨風起舞,飄來飄去不知歸宿在哪裡。正如《阿甘正傳》羽毛舞動出人生的平凡和美妙,這個塑料袋似乎訴說著人生的無助和無奈。
在製作人丹·金克斯眼中,本片片名“American Beauty”涵蓋著多重含義,卡洛琳栽種的玫瑰、起初看似完美的安吉拉、美國夢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美好都可能成為片名暗指的對象。兼任聯合製作人的編劇艾倫·鮑爾故意讓片名含義含混不清,他說:“事實真相往往會出乎意料,這也正是影片的主題之一,也許你會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發現真正的美好。”
《美國心玫瑰情》是金克斯/科恩電影公司成立以來著手籌拍的第一部電影,金克斯在談到影片劇本時說:“這是我們看過的最棒的劇本,它的不同尋常實在讓人過目難忘。”製作人布魯斯·科恩補充道:“我會永遠銘記第一次看到本片劇本的驚喜之感,我們開辦公司的初衷是製作真正睿智和注重人物的電影,我馬上意識到這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劇本。”
在與夢工廠簽約後,金克斯和科恩立即開始物色影片導演,兩人很快鎖定了曾獲托尼獎的舞台劇導演薩姆·曼德斯。 “我們去百老匯觀看薩姆執導的音樂劇《歌廳》,”金克斯回憶說,“我們很熟悉這齣劇目,可薩姆的作品卻截然不同。後來我們和他會面,他對《美國心玫瑰情》的想法新穎而激動人心,這讓他成為了本片導演的理想人選。另外,看過《歌廳》的夢工廠創始人史蒂文·斯皮爾伯格也對薩姆大加讚賞,他認為薩姆是一位出色的視覺藝術家,其戲劇作品具有著驚人的電影風格,所以我們充分相信初次執導電影的薩姆有能力駕馭本片。”
雖說曼德斯當時已經收到了很多電影劇本,可直到看到《美國心玫瑰情》他才決定進軍影壇。 “我深受劇本吸引,而且立即重讀了一遍,”曼德斯回憶道:“我認為劇本筆觸細膩,人物刻畫深邃,敘事結構複雜而緊湊,呈現出很多不同層面,雖然看似一部喜劇,卻潛藏著孤獨的暗流。”
作為世界一流舞台劇導演的電影處女作,《美國心玫瑰情》很快吸引了好萊塢演技派男星凱文·史派西的關注,史派西剛憑百老匯舞台劇《The Iceman Cometh》榮獲托尼獎提名,他在談到萊斯特的角色時說:“我認為萊斯特與很多美國男人如出一轍,起初他們生活意圖明確,可在人生脈絡中,他們的想法被壓制了。生活中的某個瞬間讓萊斯特想起了他原本想要的一切,他突然發現自己的生活缺乏誠實和交流,他無法道出實際感受和意圖,沉睡已久的他再度覺醒了。這不是中年危機,而是一次重生,他開始意識到生命是多麼寶貴,儘管這頓悟有些為時已晚。”曼德斯評價道:“凱文能恰到好處的把握喜劇時機,而同時他又是為數不多的能讓我信服他普通人身份的男演員。扮演萊斯特的演員必須在片頭非常脆弱,隨著故事發展,他要逐漸強大起來,我認為這種轉變肯定會吸引凱文,所以我才請他出演。”
部分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