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屆威尼斯電影節於2012年8月29日至9月8日在威尼斯舉行。美國導演麥可·曼擔任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開幕片是印度導演米拉·奈兒執導的《拉合爾茶館的陌生人》。閉幕片是法國片《笑面人》(The Man Who Laughs)。這是前任主席馬克·穆勒離任後,新任電影節主席阿爾貝托·巴貝拉上任後主辦的第一屆影展。
韓國導演金基德執導的電影《聖殤》奪得金獅獎,成為首部獲得金獅獎的韓國電影。
評委會
麥可·曼,美國導演,評委會主席
薩曼莎·莫頓(Samantha Morton),英國女演員
陳可辛,香港導演
蕾蒂西婭·卡斯特(Laetitia casta),法國女演員與模特
馬提歐·加洛尼(Matteo Garrone),義大利導演
烏蘇拉·梅爾(Ursula Meier),瑞士/法國女導演
阿里·福爾曼(Ari Folman),以色列導演
瑪麗亞·阿布拉莫維奇(Marija Abramovic),塞爾維亞女行為藝術家
帕布羅·查比羅(Pablo Trapero),阿根廷導演
獲獎名單
金獅獎:《聖殤》피에타 | 2012 | 南韓 | 金基德 50歲
評委會大獎:《天堂:信》(奧地利/法/德)
最佳導演銀獅獎:《世紀教主》The Master | 2012 | 美國 |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41歲
最佳編劇獎:奧利維耶·阿薩亞斯《五月風暴》Something in the Air | 2012 | 阿薩亞斯 57歲
最佳男演員獎:傑昆·菲尼克斯/菲利普·塞默·霍夫曼 《世紀教主》(美國)
最佳女演員獎:哈達斯·雅倫(Hadas Yaron)《填補空白》(以色列)
技術貢獻獎:《他的兒子》(義大利)
最佳新演員獎:法爾科·法布里齊奧(Falco Fabrizio)《他的兒子》(義大利)
地平線單元
最佳影片獎:《三姊妹》(中國)
最佳短片獎: 《邀請函》
最佳處女作獎:《kuf(mold)》土耳其
終身成就獎
麥可·西米諾 (Michael Cimino,美國)
主競賽片
以下18部電影參與角逐金獅獎與銀獅獎:
《五月風暴》Something in the Air | 2012 | 阿薩亞斯 57歲
玩命代價 At Any Price 拉敏·巴哈尼 美國
《世紀教主》The Master | 2012 | 美國 | 保羅·湯瑪斯·安德森 41歲
沉睡美人 Bella addormentata 馬可·貝羅奇奧 法國、義大利
第五個季節 La cinquième saison 彼德·布洛森, 傑西卡·伍德沃斯 比利時、荷蘭、法國
填補空白 Lemale et ha'halal 拉瑪·布希頓 以色列
他的兒子 È stato il figlio 丹尼爾·希普利 義大利
特殊的日子 Un giorno speciale 弗朗西斯卡·科曼茨尼 義大利
激情 Passion 布萊恩狄帕瑪 法國、德國
超級巨星 Superstar 哈維爾·吉亞諾利 法國、比利時
極惡非道2 Outrage Beyond 北野武 日本
《放浪青春》Spring Breakers | 2012 | 美國 | 哈蒙尼克林
愛,穹蒼 To the Wonder 泰倫斯馬力克 美國
出讓丈夫的女人 Sinapupunan 布里蘭特·曼多薩 菲律賓
威靈頓之線 Linhas de Wellington 瓦萊麗亞·薩米恩托 葡萄牙、法國
天堂:信 Paradies: Glaube 尤里西·塞德爾 奧地利、法國、德國
愛從背叛開始 Izmena 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 俄羅斯
影片介紹
玩命代價 At Any Price 拉敏·巴哈尼 美國
入選2012年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項目,同時也是美國普立茲獎得主的影評人Roger Ebert生前給予四顆星〈最高星等〉評價的最後一部電影。由柴克艾佛隆、海瑟葛拉罕、丹尼斯奎德等人主演,本片是導演拉敏巴赫拉尼(Ramin Bahrani)目前的作品當中,成本最高的一部作品。
生意人亨利衛普(丹尼斯奎德飾)出身於農業世家,世代都在美國中西部廣大農田奔走,野心頗大的他希望自己的兒子狄恩(柴克艾弗隆飾)能夠繼承龐大的家業,甚至是為家族的農業帝國擴張版圖;然而,狄恩的心思全部都擺在成為一名明星職業賽車手的夢想上,無心接手家族企業。
直到有一天,此家族涉入一件暗藏殺機的交易,於是警方全面地調查亨利;除此之外,亨利和妻子之間也因為一段原以為無人知曉的外遇關係的介入,而使得妻子、乃至於整個家族都受到了這團混亂情勢的重大影響。在這個時刻,一直讓亨利覺得叛逆、心不在家中的兒子狄恩,竟然選擇和父親攜手面對和處理這件人生中最大的風暴……。
導演:拉敏巴赫拉尼
近來在好萊塢受到矚目的新銳導演巴赫拉尼,父母是伊朗移民,剛滿38歲的他,過去大多時候都在從在事劇本創作和電影導演的工作,深入研究和刻劃是他的專長,他說:「花了六個月的時間待在中西部觀察他們的生活,描繪出自己心目中美國心臟地帶的肖像畫,和農人們一起坐在耕耘機上聽他們對自己生活現象的層層剖析,許多電影裡的對話和情緒表達,都來自於真實的故事。」
巴赫拉尼自2005年起,年年都是威尼斯影展、坎城影展、倫敦國際影展、多倫多影展、日舞影展、柏林影展等國際重大影展的常客,顯示年輕的他,早已受到大量的矚目。
編劇:伊莉莎白牛頓
導演巴赫拉尼本身也是劇本創作的行家,對於伊莉莎白尼頓,他認為她總是能夠出色地處理各式各樣的角色、對白、幽默橋段的安排。兩人的合作更是一拍即合,他們在一個巨大而錯綜複雜的道德論述之下深入淺出,讓整個故事有效地拿捏「人性的尺度」,讓觀眾與角色一同狼狽、一同掙扎。
幕後製作
《玩命代價》是導演拉敏·巴哈尼至今為止拍攝的成本最高的電影。索尼經典已經簽下了影片在北美和東歐的發行權,索尼高層表示:“巴哈尼是一位出色的美國電影人,我們很希望和他多合作幾次。他很會講故事,不怵那些嚴肅或重大的題材。我們看到《玩命代價》的本子時就覺得這對於他是前進一步的好機會,裡面有一些不錯的角色,可以和一些優秀的演員一起合作了。”
【導演闡述】
為了這部電影,我在美國中西部和農民呆了6個月,那段時間裡,我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要么擴張要么死”,或者是“擴張或是滾蛋”。這種野心,是美國在全世界獲得成功的關鍵。現代的農民,使用最新科技的產品,做著上百萬美元的生意,賣著轉基因的種子,用智能手機注視這全球市場的變化。當然,壓力也是如影隨形的。於是,我在想,當一個男人的家產已經打打超過了所有人的時候,他還能承受這種壓力麼?他的家庭能和他一起來面對這些複雜、繁瑣的問題麼?
沉睡美人 Bella addormentata 馬可·貝羅奇奧 法國、義大利
2012年威尼斯影展入圍影片、《2013台北電影節》參展影片、2012聖保羅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義大利導演馬可貝洛奇奧自編自導爭議之作,觸及義大利知名的Eluana Englaro安樂死議題。劇中飾演Pipino一角的費布希歐法可,獲2012年威尼斯影展最佳新演員獎。
本片記述女子Eluana Englaro生命最後六天裡不同時間地點發生的故事,過去17年裡她一直是植物人。透過她的生與死,引發人們對於希望和生命意義的正視。
伊莎貝雨蓓在本片中詮釋近乎發狂的偏執角色震撼人心,也讓觀眾藉由這部改編自真實社會案件的故事,重新省視植物人與安樂死議題。
拍攝花絮
·《沉睡的美人》首先亮相多倫多,隨後在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幕後製作
【導演闡述】
“影片以一個人的死亡引出故事,講述的是一種強烈、奇妙的情感體驗。我感受到了那個人物的死亡、感受到了要講述這個故事,我自己的想像力的限制。我用了兩年時間,從這個人物身上發展出了六段不同的故事——它們和一個人的成長經歷息息相關,從孩提時代到青春期、到家庭、到天主教的教育、到政治傾向、到道德修養……這些故事,都和一個人的生活相關。也就是說,他在死亡之後,他的生命歷程又會在別人的生命力經歷一次重生。”
第五個季節 La cinquième saison 彼德·布洛森, 傑西卡·伍德沃斯 比利時、荷蘭、法國 (7.0/879)
冬日將盡,村民滿心期待春光降臨。農夫辛勤播種,兩小無猜的愛苗悄悄滋長,流離的養蜂人歇下浪跡天涯的腳步,在此停泊。冬去,春卻未來,驅趕寒冬的營火無法點燃,不祥之兆在凝結的空氣中迴盪。母牛停止出乳、土壤不再萌芽、夏日飄雪、蜜蜂無蹤、地表枯如槁木,了無生機,愛情也日漸凋零。當四季消亡,僅存一片死寂,駭人的究竟是大自然奇詭的魔爪,還是人類深藏心底的野蠻?
以《幻之草原》與《淚之高原》深入蒙古與南美而享譽國際影壇的導演搭檔布洛森與伍德沃斯,目光重回比利時亞爾丁高地,延續的依舊是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卻又彼此拮抗的母題。優美卻蒼白,寫實又如幻的攝影風格,凝視大地的深邃遼遠。人,渺小如蟻,枯樹枝枒宛若末世光景,將化不去的寒冬刺入骨髓,冷冽至極。
2013 鹿特丹影展 / 2013 西雅圖影展 / 2012 威尼斯影展競賽片 / 2012 多倫多影展。
【導演闡述】
如果沒有春天,世界將會怎麼樣。在蒙古和秘魯都出現這種事情之後,我覺得有必要在比利時的土地上講述一下這樣的故事了。在一個小村莊里,自然用了一點點小的抗議,就讓人類為自己的傲慢付出了代價。人們從來不對自然做什麼貢獻,也不關心自然。所以,自然展開了自己的反擊,而人類社會的命運漸漸成為了未知的迷途。
填補空白 Lemale et ha'halal 拉瑪·布希頓 以色列 (6.7/2586)
2012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女演員獎,訴說一個特拉維夫東正教哈西德家族的故事。
18歲的席拉是家族裡最年幼的女兒,即將下嫁一個門當戶對背景相當的男人,這對席拉而言是夢想的實現,待嫁的她感到十分興奮。
在猶太教節的普珥節上,席拉28歲的姊姊伊絲特因難產去逝,讓整個哈西德家族頓時陷入悲慟,席拉的婚禮因此延後。
伊絲特的丈夫約齊是比利時人,家族深怕他帶著孩子離去,也思考到約齊必定再婚,於是希望席拉遵循傳統慣例嫁給姊夫約齊。席拉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她要為人生作出抉擇…
【導演闡述】
愛情和人們之間的關係是我最關注的話題。老實說,野心、獨立、自我價值的實現都沒有愛情、我的丈夫和我的家庭重要。那個把我吸引到猶太人故事上的密碼,就是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關係。研究這個關係的過程,怔住了我。 《填補空白》講述了一個建立在精神世界之上的愛情故事。和一般的早戀、用心的戀愛或者是沒有緣由的戀愛相似。兩顆心慢慢靠近的故事和過程,總是能讓我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影片女主角,年輕的哈達斯在2012年威尼斯電影節上摘得影后大獎。片中她飾演了一名虔誠的東正教會家庭中的小女兒,內斂、含蓄,過著以信仰與教義為重心的生活。對於獲獎,她表現出了小孩子的興奮,“這對我而言是個非常好的經驗”。據介紹,哈達斯個人並不是東正教教徒,把這個角色詮釋得惟妙惟肖,對一個新人而言非常難得。
有人曾經說,婚禮和葬禮是表現一個社會的文化最好的地方,《填補空白》可以說很好的驗證了這句話。影片利用三場婚禮,很好的將一個東正教家庭所處的社會的文化,呈現到觀眾的眼前。片中男性的黑色禮服,圓形的帽子和長長的鬢角的小辮,各種禱告和儀式,無不傳達著這樣一個信息:這是一個虔誠的宗教社會的宗教家庭,同時這是一個絕對服從傳統的家庭和社會。而當剛滿18歲,正是戀愛的最好時間的希拉麵對嫁給意中人,還是嫁給自己的姐夫這樣的抉擇時,其掙扎和糾結更加讓觀眾關注。
他的兒子 È stato il figlio 丹尼爾·希普利 義大利 (6.8)
2012年威尼斯影展入圍影片,改編自義大利作家Roberto Alajmo的小說,一部極盡諷刺與殘酷的黑幫悲喜劇(tragi-comedy)。
Ciraulo家族住在貧困的地區,但是他們卻擁有一台奢華的黑色Volvo轎車,諷刺的是,買轎車的錢來自他們的孩子被黑幫殺害的慰問金。一天,兒子Tancredi開車載女友出遊,不小心把車門撞壞了。表面上看來不是嚴重的事情,但是父親卻因此對兒子暴力相向,而為了自衛的兒子竟然把父親給殺了...
【導演闡述】
“在這部電影中,我又重新發現了那些曾經給予我靈感的角色的另一些特質。片中的布蘇和蒂羅內非常想滴,都是遠離和懼怕女性的一類人——這個突破點給了我從我個人的角度開始講述故事,又避免“愛從背叛開始” 羅貝托·阿拉莫的同名小說的基點。《他的兒子》,是我個人生活經驗和和對人類故事的觀察的總結。片中奇勞洛的家庭的故事,很可能會成為我們的家庭的未來——它就是人們關係和文化、修養被完全破壞的象徵和反射。”
特殊的日子 Un giorno speciale 弗朗西斯卡·科曼茨尼 義大利
2012年威尼斯影展入圍影片。法蘭契斯卡高曼契尼執導,敘述兩位渴望成功的年輕人,與政要度過特殊的一天。
馬克是吉娜的司機,工作的第一天,他們兩人前往與一名顯要的人物會面,他將協助懷有明星夢的吉娜進入演藝圈。馬克與吉娜都對未來很有抱負,渴望獲得成功。於是這位人物建議他們一起度過一個特殊的日子,探索彼此的內心與自我價值。
【導演闡述】
我想拍攝一部簡單的、不復雜的,但是又有某種混亂感覺的影片。所以,這是一部結構很開放、有著各種可能的影片。我心中的這部電影,講述了兩個年輕人慢慢靠近對方,慢慢走到故事中心。這部電影,非常簡單、發生在一天之內,既精確又有型,而且敘事上也不需要那麼複雜。我覺得,這是我想把生活舉重若輕地表達出來的一種方式,把它們厚重地表現出來,更難等可貴的是,這樣的故事沒有什麼時效性。
超級巨星 Superstar 哈維爾·吉亞諾利 法國、比利時 (5.3)
2012年威尼斯影展入圍影片。一位凡夫俗子某天清晨醒來,突然變成超級巨星…
平凡的馬丁(凱德莫拉得飾)在回收工廠上班,某天一覺醒來,一切都改變了。在上班的途中,路人都對他投以異樣的眼光,並要求簽名與他合照,他才發現,他是個超級明星!
就在記者與狗仔隊的瘋狂追逐下,馬丁躲進一間飯店裡,他竟然在電視裡頭看見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讓馬丁一夜成名?
聖殤 피에타 金基德 韓國 (7.2/8062)
放浪青春 Spring Breakers 哈莫尼·科林 美國
出讓丈夫的女人 Sinapupunan 布里蘭特·曼多薩 菲律賓 (6.9)
菲律賓西南部的塔威塔威島上居住著巴瑤族人,他們被稱為「海上的吉普賽人」,一生都在船上度過。
Shaleha Sarail是一名巴瑤族女性,她經歷了三次流產,被醫生認定無法生育。即便已經領養一個小孩,Shaleha還是覺得老公希望能夠擁有自己的親生孩子。為了達成她老公的心願,以及獲得阿拉真神賜與的神聖恩典,她決定幫老公找到另一位可以生育的女子。
日以繼夜,夫妻兩人在島與島、村與村之間尋找可以生育的女人,最後經由朋友介紹一名年輕女孩Mersila給他們。然而,Shaleha無法忍受先生再次娶妻,忌妒開始侵蝕她的心…
幕後製作
菲律賓女星諾拉·阿諾爾擔任這部影片的主演,現年59歲的她被稱作是“菲律賓娛樂產業的超級巨星”,是一位在本國非常出名的演員和歌手。曼多薩執導的這部新作未能入圍第8屆馬尼拉地鐵電影節,這也讓曼多薩和他的影迷非常失望。
【導演闡述】
·莎勒娜·塞瑞爾來自一個水上的村落,這個村落在塔威-塔威島上,深處印尼和馬來群島的腹地。莎勒娜正處在受孕的年齡,但是已經流產了三次,她無法再次懷孕。儘管他們已經收養了自己的侄子作為孩子,但是莎勒娜還是能感覺到自己的丈夫想做父親的願望。為了滿足自己丈夫的願望,也為了實踐信仰中的教義,莎勒娜開始了漫長的尋找孩子的旅途。首先,她需要找到一個願意生孩子的女人,讓她成為丈夫的另一半,夜以繼日地,她和自己的丈夫四處尋找合適的女性,終於,在朋友的推薦之下,他們找到了一個願意結婚的女孩梅麗莎,在莎勒娜看來,這真的是真主保佑。可是就在丈夫和梅麗莎結婚的前夜,莎勒娜的嫉妒心開始爆發,事情也出現了巨大的轉變……
·作為一部電影,《你的子宮》講述了女人的天性,並且反應了塔威-塔威島的自然風貌和現狀。塔威-塔威島是一個兼具天堂和地獄性質的地方,也是這部電影的誕生地。那裡的習俗幾乎從未改變,而人性也是如同昨日一般原始。
威靈頓之線 Linhas de Wellington 瓦萊麗亞·薩米恩托 葡萄牙、法國 (6.2)
2012年威尼斯影展入圍影片。描繪19世紀初威靈頓將軍率領聯軍對抗法軍的歷史戰役。
法國在經歷1807年朱諾將軍、與1809年蘇爾特將軍兩次出征葡萄牙失利後,1810年拿破崙派遣一隻馬歇爾率領的精銳軍隊再次侵葡,這次法軍不費吹灰之力便長驅直入葡萄牙的中心地區。但是,由威靈頓將軍(約翰馬可維奇飾)率領的英葡聯軍正伺機等候,準備對法軍展開攻勢…
幕後製作
影片算得上是智利著名導演拉烏·魯茲的遺作。拉烏·魯茲於2011年8月19日因肺癌在巴黎去世,享年70歲。他死後,他的妻子,也是他的剪輯師瓦萊里婭·薩米恩托繼承了丈夫的遺願,最終把電影完成。所以影片也帶有緬懷的沉重情緒。眾多明星包括西班牙女星瑪麗莎·佩雷德斯、法國影后伊莎貝爾·於佩爾等出演該片向其致敬。
在龐大歷史背景下,導演並沒有將視角聚焦在拿破崙和惠靈頓的歷史決戰上,而是通過從士兵、戰俘和平民百姓的多重視角,對於戰爭進行了立體的反映,展現了戰爭背後人民和戰士的群像,所以影片也有葡萄牙版《戰爭與和平》之稱。
在看過影片後,不少媒體對片中大場面以及救世情懷予以肯定,但同時也提出了不少負面看法。有媒體認為,導演在兩個半小時內沒有展示出影片的核心靈魂,使影片顯得太過冗長,電影節奏平穩但太緩慢,沒有真正的高潮。
【導演闡述】
當製片人Paulo Branco讓我來製作這部講述拿破崙的戰爭的電影的時候,Raoul Ruiz就已經在做前期的準備工作了。我當時看來,這部電影是不可能被拍攝出來的。但是,在我讀完了Carlos Saboga的劇本之後,一切都豁然開朗:我發現了葡萄牙人的性格、他們在這場衝突之中的命運、他們每天的生活和情緒的變化。這些,讓我擁抱了這個故事。剩下的一切,就是影片中的角色——那些男性的角色和那些女性的角色——那些在衝突中受苦的人們。當然,這部電影的攝影也非常重要,畢竟我想展示出的是一出宏大的戰爭戲。
天堂:信 Paradies: Glaube 尤里西·塞德爾 奧地利、法國、德國 (6.8/2533)
篤信天主教的安娜瑪莉亞,決定在假期裡帶著聖母像挨家挨戶宣揚聖母的慈悲及神力;在她的世界裡,耶穌就是一切的愛,撫平生活中全部的不如意。但某天她分離已久的丈夫竟然無預警地回來了!半身不遂的男人脾氣暴躁依舊,彼此之間因信仰差異造成的摩擦也越來越大。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卻互相折磨的兩人,終至走向悲劇性的宿命。
伍瑞克賽德爾曾說過《天堂:信》是三部曲中最深邃難解的作品。相較《天堂:愛》追求俗世裡的愛,安娜瑪莉亞則透過服務與奉獻,探索精神上絕對的愛。片中她對耶穌的複雜情愫,是否是現實裡遇不上好男人的補償心理?愛的主題在《天堂:信》既彰顯為追求終極的平和喜樂,亦體現於瓦解跟受難之中。這過程或許正是愛最不可思議又令人震懾的不堪面貌。
拍攝花絮
·“天堂三部曲”之間環環相扣,《天堂:信仰》的主角安娜·瑪利亞是《天堂:愛》中的主角特瑞莎的妹妹,而第三部《天堂:希望》中的主角則是安娜的女兒。
·首部曲《天堂:愛》在2012年戛納電影節首映,《天堂:信仰》則緊接著入圍威尼斯。最後一部《天堂:希望》則在2013年柏林亮相,完成了三大電影節的完美巡航。
幕後製作
一直以來奧地利導演尤里希·塞德爾的作品都備受爭議,起初被奧地利著名的維也納電影學院開除,原因是他的作品過於大膽,可能會損害學校的聲譽,後來又受到電影評論家和觀眾的質疑。由美國Strand Releasing發行的《天堂》三部曲源自1932年Ödön von Horváth創作的劇本《信仰,希望,寬容》,講述了一個家庭中三個女人之間的故事。第一部《天堂:愛》是故事是關於在肯尼亞的歐洲色情觀光業,此片還入圍了當年嘎納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第二部《天堂:信仰》講述了一位天主教女教徒參加了一次當代宗教性的“十字軍東征”,瑪麗亞·霍夫斯塔德出演。看似不宜甚至褻瀆宗教的象徵主義貫穿始終,但是賽德爾對信仰體系的憐憫之心是很明顯的。這是一個非常虔誠的信徒追尋信仰真諦的故事,同時也刻畫出了中年人孤獨的內心世界。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上,本片被授予評審團特別獎,塞德爾導演在這裡接受了我們的採訪。
問:您對宗教有什麼自己的看法?
尤里希·塞德爾:很複雜,很難用一句話概括。宗教信仰一方面可能會讓人走向歧途極端,另一方面它確實是人們追求的需要的東西。
一開始就準備把《天堂》打造成三部曲嗎?
一部電影就像一次旅程,要花費很長時間。開始只是一個連對白都沒有的腳本,然後開始拍攝,但是因為拍攝地點、演員、調查結果這些事情總是打斷我們的原計劃。尤其是拍攝地點,這很重要,它關乎到整個電影的基調。每部電影開始之前,我都要花很多時間考察拍攝地。我不是那種很明確的了解現在需要什麼的人,相反我只知道我不想要什麼,不像邁克爾·哈尼克,他目標很明確。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故事可能完全不按照既定的方向發展,所以我都是按照時間先後順序來的,方便我了解控制故事的發展,什麼能做什麼不能以及什麼地方需要修改。它有可能這樣或那樣,但是剛開始我是沒有打算拍成三部曲的。
現在確定是三部曲了,《信仰》是第二部分,《希望》將是終篇,您怎樣讓這三部相連貫成一個整體?
每一部都有獨立的主題和規律,演員、地點、故事等等各種要素的組合聯繫會讓結果肯定千差萬別。 《信仰》和《愛》所講述的故事差別很大,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反應,觀看《信仰》時,他們會笑的更多,可能是信仰比愛更適合被拿來取笑。
您是計劃好要加上一些喜劇效果的嗎?
不是(笑)!
似乎人們總是能設法在您的電影裡面找到一些很有爭議的東西,您認為這是為什麼?
我想是因為我不怕在電影裡講述一些禁忌的,人們不想看到的東西。我也不會斷章取義,不會讓角色脫離實際,否則的話就只是貧乏的恐怖片了。那樣做很蠢,也不是我的追求。 《天堂:信仰》中,安娜·瑪麗亞對基督耶穌的愛不斷的增長,變得更強烈。在我看來,某種程度上這種愛變成有性的性質也是自然的正常的。
影評人稱您的作品充滿爭議,因為他們看事物的方式和安娜·瑪麗亞看待信仰的方式一樣: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而不去試著理解更深層的意義。
媒體總是急切地有意地抓著一個爭議點不放,勢必要在上面做點大文章出來,他們的報導和我的所有看法都不一致。我相信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判斷,但是觀眾是否認為電影有過激的地方我無法知道。我只是想要用影像來講述我腦海中的故事,製作電影的時候我不會考慮到觀眾的觀感反應。事先從來沒有考慮過,我相信自己的直覺,並且假設我自己認為重要的正確的東西觀眾也會感興趣。
這幾部電影的開拍準備工作似乎很難,特別是電影裡面的很多場景,儘管事先有精確的計劃,還是要在拍攝時才能建好。
大家都知道我的電影開拍準備時間是很長的,不論是《天堂:愛》裡面的在一起很久的沙灘男孩,還是《天堂:信仰》中的虔誠的天主教徒,我跟了他們幾週時間,像個流浪漢似的挨家挨戶的拜訪,問他們信仰的意義,如何理解自己的信仰。這個過程非常重要,我的想法正是源自這些真實的經歷。瑪莉亞在進行準備角色的時候遇到很多困難,她本身接受過嚴格的天主教教育,經歷過長時間的掙扎。幫助她研究理解處理這個角色也是我的工作,我建議她盡量保持沉默,希望這樣能幫她進入角色。
您和您的團隊在一起工作很長時間了,你們之間這麼多年的默契和相互信任對您應該有很大幫助吧?
和這些一起經歷過很多事情的熟人在一起共事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這樣工作起來更有效率,我們彼此都很了解每個人的想法。團隊人員的選用,也許除了攝像導演,對現場氣氛會有很大影響的,也會影響演員,特別是非專業演員。所以就需要一個能他們感到自在舒服的工作人員。我們會讓非專業演員先做些即興表演,好讓他們自己更好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他們需要感到自由,有人支持他們。如果我們都是冷冰冰的,很機械地在工作的話,他們是沒有辦法做好的。
您的作品更多的是在反映全世界而不僅僅只是奧地利,是嗎?
當然是關於整個世界。
愛從背叛開始 Izmena 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 俄羅斯 (6.3)
本片入圍2012年威尼斯影展正式競賽項目,片名原意為「背叛」。
一名男病患在接受健康檢查的時候,女醫生忽然哭了起來,告訴眼前的病患自己的丈夫有外遇。這名男病患事業有成,又有位賢妻,面對眼前這位不幸的女子,也只能說些安慰性質的客套話,直到對方又說了一句:「他的外遇對象是你太太」……。
經過調查、也找到證據之後,該報復對方還是予以原諒呢?
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女醫生和男病患站在同一陣線,兩人之間的關係似乎也漸漸曖昧、失控了起來……。然而那是愛情還是慾望?是自然而然還是一種報復手段?也許連當事人自己也分不清楚……。
根據導演本人的說法,這是一部講述男人和女人故事的「災難電影」。婚姻關係中的「背叛」是推動故事走下去的力量,但導演真正想要拍的,是關於人們的隱藏情緒,以及每個人都有愛人和被愛的本能,這樣的事實。
威尼斯競賽奇片/高調床事色誘金獅
威尼斯影展競賽片《愛從背叛開始》,片名雖然開宗明義,但獨特的導演手法和風格化演出,才是本片最大亮點。為了拍出打野食的激情,俄國導演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Kirill Serebrennikov)大老遠從希臘和德國找來素不相識的男女主角全裸尬戲,藝術成就獲威尼斯青睞,表現不輸當年李安擒下金獅獎的《色,戒》。別於好萊塢女星的外放熱情,女主角馮季絲卡‧畢崔(Franziska Petri)冷豔性感,綜藝週刊盛讚:「如貓一般的迷離眼神和步伐,格外吸睛!」
致命情慾諜對諜/弔詭不輸《迷魂記》
《愛從背叛開始》從弔詭的相遇揭幕。男主角去醫院健康檢查,原本進行例行問診的陌生女醫師,忽然爆料自己丈夫外遇,偷吃對象則是男主角的老婆。不堪婚姻走鐘的男主角從聞「綠」色變、狐疑求證,漸漸和女醫師培養起「革命情感」,一步步從「被害者」的田地,墮落到「加害者」的陣營,終致成癮。情節推展懸疑、表現手法獨特,國際傳媒讚喻宛如希區考克《迷魂記》,提醒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請「三」思後行。
向大師看齊/挑戰塔可夫斯基&王家衛
導演曾將契訶夫小說《第六病房》改拍成電影。他在訪談時表示,深受啟蒙李安的偶像柏格曼影響,也欣賞王家衛電影人際迷離的氛圍。《愛從背叛開始》鏡鏡含滿文學底蘊,處處可見大師遺風,導演更導入「災難」和「恐懼」元素,展現愛慾情迷的衝突本質。出色的攝影和美學品味,儼然承襲塔可夫斯基以降的俄式光影,SBS Film評論稱讚:「引領觀眾進入奇幻詩意的神秘世界。」
導演簡介
「我常給人愛挑釁的感覺,但為了挑釁而挑釁既無聊也沒用。挑釁背後應該有理由支撐。有時你就是得捏住病人的鼻子來幫他服藥。醫生如此,做導演也亦然。」
崛起中的俄羅斯電影大將
基里爾‧賽勒布倫尼科夫 Kirill Serebrennikov
1969年9月7日生於俄羅斯南部的頓河畔羅斯托夫(Rostov-on-Don),處女座,當代俄國最有才的劇場和電影導演,榮獲多座電視、電影和戲劇類獎項肯定,曾以電影作品《Playing the Victim》奪下羅馬電影節大獎,並以新作《愛從背叛開始》風光入圍威尼斯影展競賽片角逐金獅。目前工作和生活都在莫斯科。不愛透露私生活細節。根據導演發表在個人網站上的文章來看,目前他未婚,也沒有孩子。其他,靜待調查。
導演訪談
●您上一部電影是黑色喜劇,《愛從背叛開始》講的則是抽象情感。您的作品之間有任何關聯嗎?
我拍黑色喜劇起家,常常想到這類劇情。我試著在《愛從背叛開始》觸碰黑暗與深沉、災難和恐懼的元素。但因為最近都遇到好事,現在或許比較想拍陽光的片。
●《愛從背叛開始》的男主角來自馬其頓,女主角來自德國。為何一部俄羅斯電影要找這麼遠的演員來演?
當初我的目標不只是想找到優秀的演員,還必須保證男女主角兩人素不相識,不知道彼此的私生活,不能看過對方上過的電視節目、演過的肥皂劇,也無從得知雙方是否有老公或老婆,或其他小道消息。
我想將他們自己的生活知識都拿掉,盡可能赤裸真誠。這對他們來說都是折磨,他們遠道來俄羅斯好幾個月,身邊沒有家人,無法用母語交談,如同我們隻身到了中國。
●這部攝影令人驚豔,拍攝前你們做了哪些準備?
我都是用內在本能在拍電影,作品皆是心理投射的一部分。我用天性和野性來拍,希望作品貼近真實。
●車禍那場戲尤其印象深刻。
沒錯,那場戲是關鍵。
男主角從那開始面對一個截然不同的新世界。他遇見女主角之後,一切都變了。那場意外無端發生,就像人生中很多事也沒有原因,但就是發生了。對他來說,那是一場盛大恐怖之旅的開端。很多的不確定就在他的生活中發生,許多負面因子傾巢而出,宛如一場地震。
●哪些人啟發你創作?
伯格曼(Ingmar Bergman瑞典名導)、安東尼奧尼、維斯康堤、帕索里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 Luchino Visconti, Pier Paolo Pasolini皆為義大利名導),還有保羅‧湯瑪斯‧安德森(Paul Thomas Anderson美國導演,代表作《心靈角落》)和伍瑞克‧賽德爾(Ulrich Seidl奧地利導演,代表作【天堂三部曲:愛、信、望】)。甚至是卡通《辛普森家庭》、日本導演、金基德、王家衛。他們啟發我的一切,我將這些全匯聚在創作中。
●為何您將片中所有角色和場景的名稱都拿掉?
我想讓自己和觀眾專注在角色的感受和行為,不受任何社會性的指涉和意義干擾。
幕後製作
【導演闡述】
我製作了一部講述男人和女人故事的“災難電影”。婚姻中的不忠,是這部電影的推動力。其實,我只是想拍攝一部講述隱藏情緒,人們無言以對的內容的影片。我們把很多元素排除在影片之外:城市,這一男一女的朋友和敵人等等。影片中有的,只是各種各樣的不忠和背叛。影片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在揭示影片的主題:慾望並不孤獨,而且每個人都有愛人與被愛的本能。
俄羅斯影片《背叛》表達的強烈情感讓人印象深刻。影片為集中表達人物強烈的情感與矛盾,捨棄了其他一切因素:沒有時間背景、不交代事件地點、劇中人物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影片的125分鐘全部用來表現人物在矛盾和壓抑中的強烈情感。
該片導演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稱,影片的靈感一方面源於他的經歷,一方面來自他在上世紀90年代讀過的一篇美國新聞——有兩人一起殺死了各自不忠的伴侶,並隱藏了犯罪事實。
基里爾·謝列布連尼科夫說,影片創作之初,他曾一度因找不到合適的音樂而決定不用任何配樂,僅用場景中的各種噪音表現情感,但為避免電影過於乾巴,影響觀眾感受情感,他最終還是選用了拉赫馬尼諾夫創作的交響曲《死島》作為電影配樂。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