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肖像 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 (2019)
導演: 瑟琳·席安瑪
編劇: 瑟琳·席安瑪
主演: 諾米·梅蘭特 / 阿黛拉·哈內爾 / 盧安娜·巴杰拉米 / 瓦萊麗亞·戈利諾 / Christel Baras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同性 / 歷史
官方網站: www.portraitmovie.com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 意大利語
上映日期: 2019-05-19(坎城影展) / 2019-09-18(法國)
片長: 120分鐘
又名: 浴火的少女畫像(港) / 燃燒女子的畫像(台) / 燃燒的女子肖像/ 火吻女孩的肖像/ 浴火女孩肖像畫/ 年輕女孩的肖像畫/ 燒女圖 /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IMDb鏈接: tt8613070

延伸觀影

《小媽媽》Petite maman | 2021 | 法國 | 瑟琳·席安瑪

劇情簡介

2019坎城酷兒金棕櫚獎,最佳劇本獎,瑟琳席安瑪執導,阿黛兒艾奈爾、諾耶米梅蘭特主演。

是不是唯有遺憾,才能成就愛戀的美?

18世紀的歐洲,才華洋溢的年輕女畫家瑪莉安(諾耶米梅蘭特 飾演)收到委託,需要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完成富家小姐艾洛伊茲(阿黛兒艾奈爾 飾演)出嫁前的肖像畫。兩人在孤島相依為命,白天女畫家悄悄觀察小姐的一舉一動,到了晚上才縱情下筆。兩人在畫與被畫的親密接觸下,即便是在充滿禮教束縛的時代,卻也漸漸萌發了禁忌的曖昧情愫,隨著大婚之日越來越近,她們的愛火卻越燒越猛烈…...

《燃燒女子的畫像》為法國女導演瑟琳席安瑪最新編導作品,曾以《愛上壞女孩》、《裝扮遊戲》等多部電影在國際影展闖下佳績的席安瑪,性別議題電影始終是她鍾愛的創作主題。新作《燃燒女子的畫像》是她首次嘗試古裝戲,透過畫家創作的歷程,由極為細膩的視覺、聽覺編排,細細爬梳女性之間微妙的愛戀關係,讓電影既古典又現代,是觀眾值得慢慢品味的特殊觀影體驗。

本片不僅贏得坎城影展場刊評價超高分並拿下最佳劇本獎,也獲頒坎城酷兒金棕櫚,成為首位拿下此獎的女導演。

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富家小姐的女演員-法國凱薩獎影后阿黛兒艾奈爾,正是導演瑟琳席安瑪的伴侶,兩人合作無間一同譜出傑作,不難看出彼此的深厚默契。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法語:Portrait de la jeune fille en feu,英語: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是一部2019年的法國時代浪漫劇情電影,由導演瑟琳·席安瑪執導。此電影於2019年9月18日在法國上映。

本片獲提名角逐第72屆坎城影展的金棕櫚獎,並贏得酷兒金棕櫚獎,成為第一部由女性執導的獲獎電影。導演席安瑪憑本片贏得了第72屆坎城影展的最佳劇本獎 。它另外還獲得了獨立精神獎、評論家選擇電影獎和金球獎最佳外語電影獎提名,並被美國國家評論協會評選為2019年最佳前五外語電影。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是不是唯有遺憾,才能成就愛戀的美?

18世紀的歐洲,才華洋溢的年輕女畫家瑪莉安(諾耶米梅蘭特飾演)收到委託,需要在對方不知情的狀況下,完成富家小姐艾洛伊茲(阿黛兒艾奈爾飾演)出嫁前的肖像畫。兩人在孤島相依為命,白天女畫家悄悄觀察小姐的一舉一動,到了晚上才縱情下筆。兩人在畫與被畫的親密接觸下,即便是在充滿禮教束縛的時代,卻也漸漸萌發了禁忌的曖昧情愫,隨著大婚之日越來越近,她們的愛火卻越燒越猛烈…...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關於電影】

《燃燒女子的畫像》為法國女導演瑟琳席安瑪最新編導作品,曾以《愛上壞女孩》、《裝扮遊戲》等多部電影在國際影展闖下佳績的席安瑪,性別議題電影始終是她鍾愛的創作主題。新作《燃燒女子的畫像》是她首次嘗試古裝戲,透過畫家創作的歷程,由極為細膩的視覺、聽覺編排,細細爬梳女性之間微妙的愛戀關係,讓電影既古典又現代,是觀眾值得慢慢品味的特殊觀影體驗。
 
本片不僅贏得坎城影展場刊評價超高分並拿下最佳劇本獎,也獲頒坎城酷兒金棕櫚,成為首位拿下此獎的女導演。評審更盛讚表示:「我們深受電影裡的同盟情誼啟發,並震懾於導演以她的藝術創造力灌注給電影的熾熱之心。」「無論從角色刻畫、演員演出到技術執行面,《燃燒女子的畫像》都是一部可圈可點、打動人心的大師之作!」值得一提的是,飾演富家小姐的女演員-法國凱薩獎影后阿黛兒艾奈爾,正是導演瑟琳席安瑪的伴侶,兩人合作無間一同譜出傑作,不難看出彼此的深厚默契。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製作

此電影於2018年10月開拍,主體拍攝共38天。主要拍攝地點為法國聖皮埃爾-基伯龍的白港海岸以及塞納-馬恩省的拉沙佩勒戈捷的一座城堡裡。

片中的所有肖像畫和素描實際上幾乎都是由法國畫家埃萊娜·德爾邁耶(Hélène Delmaire)完成的,她的手也出現在電影中。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獲獎情況

第72屆坎城電影節 (2019)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提名) 瑟琳·席安瑪
主競賽單元 最佳編劇 瑟琳·席安瑪
同志金棕櫚獎 瑟琳·席安瑪

第77屆金球獎 (2020)
電影類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7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2020)
電影獎 最佳非英語片(提名)

第32屆歐洲電影獎 (2019)
最佳導演(提名) 瑟琳·席安瑪
最佳女主角(提名) 阿黛拉·哈內爾 / 諾米·梅蘭特
最佳編劇 瑟琳·席安瑪

第45屆法國凱撒電影獎 (2020)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瑟琳·席安瑪
最佳女主角(提名) 阿黛拉·哈內爾 / 諾米·梅蘭特
最佳新人女演員(提名) 盧安娜·巴杰拉米
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瑟琳·席安瑪
最佳攝影
最佳音效(提名)
最佳服裝(提名)
最佳佈景(提名)

第34屆西班牙戈雅獎 (2020)
最佳歐洲電影(提名)

第85屆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2019)
最佳攝影 克萊爾·馬松

第91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2019)
五佳外語片

第25屆美國評論家選擇電影獎 (2020)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35屆美國獨立精神獎 (2020)
最佳國際電影(提名)

第22屆英國獨立電影獎 (2019)
最佳外國獨立電影(提名)

第24屆金衛星獎 (2020)
電影部門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54屆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獎 (2020)
最佳攝影 克萊爾·馬松

第40屆倫敦影評人協會獎 (2020)
年度電影(提名)
年度外語片(提名)
年度導演(提名) 瑟琳·席安瑪

第40屆波士頓影評人協會獎 (2019)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外語片(提名)
最佳攝影 克萊爾·馬松

第45屆洛杉磯影評人協會獎 (2019)
最佳攝影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32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19)
最佳外語片(提名)
最佳攝影(提名) 克萊爾·馬松
最佳服裝設計(提名)

第23屆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獎 (2020)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瑟琳·席安瑪
最佳攝影(提名) 克萊爾·馬松
最佳非英語片(提名)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女性凝視的資本主義收編

當女性主義影評人為席安瑪創造的「純粹女性空間」歡呼時,我在《燃燒女子的畫像》中看到的卻是一部關於「女性情慾如何被藝術市場精緻化包裝」的商業成功學教材。這不是女性解放的勝利宣言,而是父權資本主義如何巧妙收編女性反抗能量的最新案例。

瑪莉安的藝術家特權階級

女畫家瑪莉安的職業身份看似進步,但她的藝術實踐完全服務於上流社會的婚姻市場。她不是在創造art,而是在製造visual commodity來促進貴族階級的婚姻交易。她的「女性凝視」最終還是為男性主導的經濟體系服務,只是換了更精緻的包裝。

艾洛伊茲的被動反抗虛假性

艾洛伊茲拒絕被畫的行為被浪漫化為feminist resistance,但這種反抗極其有限:她只是拒絕participate in自己的商品化過程,卻無法escape被商品化的命運。她的silence不是power,而是powerlessness的最後expression。真正的反抗應該是拒絕整個婚姻制度,而不是只拒絕其representation。

布列塔尼島的階級隔離實驗

孤島設定創造了一個暫時的女性烏托邦,但這種isolation完全依賴於servant class的invisible labor。蘇菲的存在reminder我們:這個「純粹女性空間」建立在階級剝削的基礎上。貴族女性的情感自由需要工人階級女性的domestic servitude來維持。

凝視理論的商業應用

席安瑪聲稱要顛覆male gaze,創造authentic female perspective,但她的「女性凝視」最終還是被package成消費產品。這部電影在art house市場的成功proof了feminist aesthetics可以被commodify並販售給middle-class audiences,作為their cultural sophistication的證明。

墮胎敘事的階級盲點

蘇菲的墮胎經歷被用來展示女性的mutual support,但這個storyline忽略了階級差異對reproductive choices的決定性影響。Servant的墮胎和aristocrat的pregnancy avoidance是完全不同的experiences,但電影將它們flatten成universal sisterhood narrative。

音樂的去政治化功能

Vivaldi的《四季》在結尾concert scene的使用,將女性之間的erotic connection升華成high art appreciation。這種aestheticization將potentially radical lesbian desire轉化為culturally acceptable artistic sensitivity。Music becomes safe container for dangerous feelings。

記憶的nostalgic consumption

整部電影的narrative structure建立在回憶的framework上——這種temporal distance允許觀眾safely consume女性same-sex desire without confronting its contemporary political implications。Past lesbian love變成aesthetic object,而不是present political possibility。

法國藝術電影的國際品牌化

這部電影的global success在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circuit反映了French cinema如何將progressive gender politics當作cultural export product。「French feminism」變成另一種luxury cultural commodity,sold to cosmopolitan audiences seeking sophisticated entertainment。

婚姻制度的結構性不變

儘管電影critique了forced marriage,艾洛伊茲最終還是comply with family expectations。這種ending不是tragic necessity,而是暴露了個人resistance在structural oppression面前的fundamental limitations。Love cannot overcome institutional power。

席安瑪的lesbian authenticity marketing

導演的lesbian identity被用來legitimize電影的representational authority,但這種identity politics approach避免了更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how any representation可以challenge或reinforce existing power relations。Personal authenticity變成marketing strategy。

視覺美學的depoliticizing effect

電影的stunning cinematography和meticulous period details創造了一種museum-like atmosphere,將18世紀的gender oppression轉化為beautiful historical spectacle。This aesthetic treatment makes past suffering consumable as art,而不是call to action for contemporary change。

結論

《燃燒女子的畫像》最成功的achievement是它讓progressive audiences感覺自己在supporting feminist cinema,while actually consuming一種carefully packaged fantasy about女性autonomy在pre-modern setting中的可能性。這種temporal displacement避免了addressing contemporary gender inequality的具體reality。

席安瑪創造的不是revolutionary feminist text,而是sophisticated example of how市場經濟可以absorb和neutralize任何potentially subversive content。女性凝視變成another niche market segment,lesbian desire變成lifestyle brand。

這部電影最深刻的irony在於:它用最beautiful的方式展示了女性如何被trained to find beauty in their own oppression。當我們為這種「純粹愛情」感動時,我們實際上在romanticize一種將女性completely isolate from social power的system。

真正燃燒的不是女性的畫像,而是任何genuine resistance to patriarchal capitalism的可能性。火焰很美,但它也consume everything it touches。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是一部關於「凝視」的心理學實驗,導演瑟琳席安瑪巧妙地將整部電影構建成一個巨大的視覺心理學課堂。

「凝視的權力動態」心理解析

傳統電影中的「男性凝視」(male gaze)被徹底顛覆。瑪莉安作為畫家,她的凝視不是占有性的,而是「共鳴性凝視」(empathetic gaze)。心理學研究顯示,當我們被真正「看見」而非「被看」時,會激活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系統,產生深層的情感連結。電影中反覆出現的「看」與「被看」,實際上是在探討親密關係中的相互認知過程。

「記憶宮殿」的電影呈現

最顛覆的心理學洞察在於:整部電影可能就是瑪莉安的「記憶宮殿」。古代記憶術中,人們會在腦海中建構空間來存放記憶。電影的非線性敘事結構,那些看似隨機的閃回鏡頭,實際上模擬了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患者的記憶提取模式——零碎、重複、情感強烈。

「禁忌戀情」的認知失調理論

兩位女性的愛情在18世紀是絕對的禁忌,這創造了費斯廷格的「認知失調」狀態。她們必須同時持有兩個矛盾的認知:「我愛她」與「這是不被允許的」。電影中大量的沈默鏡頭,實際上是在呈現大腦處理這種認知失調時的「空白狀態」——當理性與情感激烈衝突時,意識會暫時停擺。

「創傷黏著」現象

最具心理學深度的是結尾:瑪莉安在音樂會上聽到韋瓦第的《四季》時的反應。這展現了「創傷黏著」(trauma bonding)現象——當極度的愛與失去同時發生時,大腦會將特定的感官刺激(音樂、氣味、視覺)與那段關係永久連結。每次觸發時,都會重新體驗當初的情感強度。

顛覆性結論

這不只是一部愛情電影,而是一部關於「如何記住一個人」的心理學教材。導演用電影語言模擬了人類大腦儲存與提取深刻情感記憶的機制。每一個畫面都像是被刻意「燒錄」進觀眾的視覺皮層,正如瑪莉安將艾洛伊茲「燒錄」進自己的記憶深處。

真正的燃燒,不是激情,而是記憶在大腦神經網絡中的永恆循環。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燃燒女子的畫像》Portrait of a Lady on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盆栽何 的頭像
盆栽何

台中盆栽村 何國銘+何永裕+MH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