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丁丁歷險記 The Adventures of Tintin: 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 ( 導演 )
拍攝花絮
·史蒂芬史匹柏在1983年就拿到了《丁丁歷險記》的拍攝版權。
·在影片的一開始,有一個畫家畫出了丁丁的形象。這個畫家本人的形像是按照丁丁的漫畫作者喬治·埃爾熱·雷米的形象創造的。
·在二十餘本丁丁的漫畫中,《金鉗螃蟹販毒集團》是被改編次數最多的一本。它曾經在1947年被改編成了木偶劇;在1959年和1990年被兩次搬上電視。
·這部電影的主要情節來自於三本丁丁漫畫:《金鉗螃蟹販毒集團》、《獨角獸號的秘密》以及《紅色拉克姆的寶藏》。還有一些細枝末節的情節來自剩下的丁丁漫畫。
·在1990年代的早期,史匹柏曾經找來了《外星人ET》的編劇梅麗莎·馬西森,讓她撰寫《丁丁歷險記》的劇本。在梅麗莎·馬西森的劇本里,丁丁在非洲和象牙偷獵者展開了一場鬥爭。
·本片是史匹柏的第一部改編漫畫作品。雖然他此前有機會執導《超人》,但是未能成行。
·本片是史蒂芬·史匹柏執導的第一部沒有真人形象的影片。
·一開始,史匹柏想把電影拍攝成一部真人電影,他向彼得·傑克遜求助,希望他的WETA能幫忙製作一隻數碼的白雪。而傑克遜本人恰好又是丁丁的粉絲,他說服史匹柏,只有表演撲捉技術才是最佳的、把丁丁漫畫搬上銀幕的做法。史匹柏接納了他的建議。不過,影片中的白雪是純CGI的。
·克勞德·貝里和羅曼·波蘭斯基都曾經對執導本片很感興趣。
·史蒂文·莫法特說自己在撰寫劇本的過程中得到了史匹柏的極大的庇護。史匹柏在影片的製片廠的轉輾和衝突中,保護了莫法特和他的劇本。莫法特雖然寫完了《丁丁歷險記》的初版劇本,但卻沒有機會將其修飾並潤色一新,因為2007年到2008年間發生了編劇大罷工。而後來,他又進入了英劇《神秘博士》的劇組。在這之後,史匹柏和傑克遜找來了埃德加·賴特和喬·考尼什修改莫法特的劇本。
·1981年,史匹柏拍完《奪寶奇兵》之後,看到有評論將瓊斯和丁丁比較。於是他便讓自己的秘書買回來了全套的丁丁漫畫。雖然不認識法語,但是史匹柏還是立即愛上了這個小記者以及喬治·埃爾熱·雷米的作品。隨後他就變成了丁丁的粉絲。與此同時,埃爾熱也曾經表示說,只有史匹柏才能“正確地把丁丁搬上大銀幕”。
·影片曾經在1984年就進入了準備拍攝的階段。那個時候,史匹柏希望傑克·尼克爾森來扮演阿道克船長。
·托馬斯·桑斯特原本是扮演丁丁的人選,可是由於日程上的衝突,他沒能出演這個角色。後來丁丁一角被交到了傑米·貝爾的手上,他曾經和彼得·傑克遜在《金剛》一片中有過合作。
·在西蒙·佩吉拍攝完了《如何眾叛親離》之後,史匹柏向其伸出了橄欖枝,把片中湯姆森這個角色給了他。
·這部影片是安迪·瑟金斯與彼得·傑克遜的第三次合作,也是他拍攝的第四部表演捕捉電影。前面三個分別是《魔戒》裡的咕嚕、《金剛》裡的金剛和《猩球崛起》裡的猩猩凱撒。瑟金斯曾經半開玩笑地說,希望傑克遜不會讓他在《丁丁歷險記》中扮演小狗白雪。
·為了扮演好阿道克船長,安迪·瑟金斯讀了很多丁丁漫畫。他認為阿道克船長的身上有很多超現實的特質,就好像是蒙迪·佩登(Monty Python)電影中的一些角色。
·丹尼·德維托原本是要在影片中扮演一個角色的,可是他的這個角色後來卻被從劇本中刪掉了。
·丹尼爾·克雷格算得上是這部電影中“人緣交際”最廣泛的成員了。他曾經和托比·瓊斯在《聲名狼藉》中有過合作,和傑米·貝爾在《反抗軍》中有過合作,和史匹柏合作過《慕尼黑》。
·史匹柏在以往的電影的拍攝過程中,總是喜歡閉上一隻眼看看效果,因為那樣可以看到觀眾看電影時的效果(2D)。但是在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他把兩隻眼睛都睜開了。首先這是一部3D電影;其次,他想用拍攝真人電影的方法來拍攝這部電影。
·在拍攝過程中,吉爾莫·德爾·托羅、史蒂芬·戴德利和大衛·芬奇都曾經前往拍攝現場探班。
·常年和史匹柏合作的攝影師賈努茲·卡明斯基是本片的佈光顧問。彼得·傑克遜要求他把影片製作成一部“帶有黑色電影風格的大氣的電影”。
·史匹柏用了32天就把他的攝製部分完成了。而彼得·傑克遜只是在第一周出現在了片場,隨後他使用iChat通過網絡執導影片的拍攝。西蒙·佩吉說,彼得·傑克遜的聲音從喇叭里傳出來,就好像是上帝在說話一樣。
·史蒂芬·史匹柏非常喜歡後期中的虛擬攝影機,所以他親自上陣,完成了很多鏡頭的合成工作。
·邁克爾·卡恩是和史匹柏合作超過30年的剪輯師,在與史匹柏的合作中,他一直使用Moviola和KEM這樣的老式剪輯機工作。在這部電影裡,史匹柏第一次使用了Avid數碼剪輯技術。不過,這並不是邁克爾·卡恩第一次使用Avid,他曾經在《龍捲風》一片中用過Avid。
·史蒂芬·史匹柏是第一個執導五分錢電影院電影(Nickelodeon film)的奧斯卡獲獎導演,而彼得·傑克遜則是第二個。
·這是五分錢電影院頻道在這20年裡第一次和丁丁扯上關係。在20多年之前,五分錢電影院頻道曾經廣播過《丁丁歷險記》。
幕後製作
影片由史蒂芬史匹柏和彼得·傑克遜聯手打造,是2011年最受關注的的大製作之一。同漫畫相比,電影中傑米·貝爾飾演的主人公丁丁在造型方面沒有太大改變,依舊身穿標誌性的藍色毛衣和棕色馬褲,只是腳下從白襪換成了黑襪。
本片採用“表演捕捉+CG動畫”的方式製作,史匹柏曾介紹說,之所以沒有採取真人演繹的方式是希望“丁丁”能盡量保持原來漫畫的獨特形象,動作捕捉不但可以保持住丁丁原來的形象,而且結合最先進的動畫也能做出相當逼真的效果。據悉,早在《獨角獸號的秘密》開拍前,彼得·傑克遜就讓威塔工作室製作了20分鐘的試驗片段,片段裡的“丁丁”保持了原作的設計,但看起來並不卡通,細節非常逼真,頭髮絲、皮膚、衣服纖維都像真人一樣。這段試驗片段讓史匹柏吃下了定心丸,最終拍板決定開拍“丁丁”。
在整個後期階段,史匹柏要隨時隨地和遠在新西蘭威塔工作室的彼得聯絡,以監督整個動畫部分的製作。為此,威塔工作室特別研發了一套視頻會議系統,讓史匹柏在洛杉磯也能看到一模一樣的樣片畫面,要知道這部值得期待的電影投資高達1億2000萬美元。彼得·傑克遜談到,“傳統表演中,演員要把自己假象成丁丁或者阿道克船長,盡力去靠近角色。但無論如何,他們都無法完全化身對方,總有些不同之處。而通過CGI技術,我們可以還原漫畫裡的世界,讓一切看上去就像把埃爾熱(作者)的原圖影像化那般。”
此外傑克遜還透露了些關於影片續集的可能性,“我最喜歡的故事是《七個水晶球》,同樣東歐和巴爾幹半島那部分的故事也很不錯。我看來月球冒險的篇章很適合第三部或者第四部電影,當然如果故事能夠繼續順利拍下去的話,我們真的會考慮讓丁丁稍微遠離“地球表面”,去做一些更大膽的事情。”
從印第安納·瓊斯到丁丁
80年代,第一集《奪寶奇兵》上映在全世界的範圍內都掀起了一股“尋寶熱”。可是法國人對此卻依舊保持自己的文化優越感,他們在關於《奪寶奇兵》的影評裡拿丁丁和印第安納·瓊斯做起了比較,就是這篇文章機緣巧合的成為了史蒂芬史匹柏開啟“丁丁歷險記”的鑰匙。
史匹柏回憶說:“1981年,我讀了一篇影評,文章裡把我拍攝的《奪寶奇兵》比喻作是向《丁丁歷險記》的致敬,並提到印第安納·瓊斯的形像源自於丁丁。但事實上,在那之前,我根本沒看過埃爾熱的漫畫,甚至都不知道有丁丁那樣一個角色的存在。出於好奇心我立刻讓助手去買了幾本丁丁的漫畫,我記得有一本應該是《七個水晶球》。雖然我不認得法語,但是依靠著圖畫、人物的表情和動作,我明白了整個故事情節、人物性格,並且還對其中的幽默了然於胸。埃爾熱的這部作品真的是太了不起了。”
得到創作靈感後,史匹柏立刻找來他的製片人夥伴Kathy Kennedy,打聽要如何才能讓這個令他著迷的故事走進大銀幕。後者建議道,“去見埃爾熱吧。”不幸的是,就在二人會面前幾週,埃爾熱與世長辭了。幸虧史匹柏的才華、對故事的理解以及熱情誠懇打動了埃爾熱的遺孀范妮(Fanny),最終他在1984年就拿到了電影版丁丁的拍攝版權。
或許好事注定要多磨,不久後拍攝計劃被“雪藏”了起來,原因和卡梅隆長時間沒有拍《阿凡達》一樣:技術問題。史匹柏不清楚自己能在現有的技術條件下拍一部什麼樣的丁丁,而且據說埃爾熱本人對真人電影或者是動畫電影都不是很有興趣。很顯然,那個時候還沒有表演捕捉,真人電影和動畫之間的鴻溝讓史匹柏裹足不前,陷入了思索。
彼得傑克遜讓丁丁復活
1989年,就當史匹柏認為是時候把《丁丁》帶進電影院的時候,影片在劇本方面卻出了岔子,據說他非常不滿意當年的那版故事,索性放下丁丁,繼續去拍他的《奪寶奇兵3》了。以此為契機,翻拍版權回到了埃爾熱基金名下。得益於電影人們永不滿足的探索,拍攝技術以爆炸的速度發展著,從模型到CGI,從電腦製作到表演捕捉。終於皮爾伯格準備再做一次時代的弄潮兒——2002年他又一次買回了《丁丁歷險記》的版權,而促使這個決定最重要的催化劑便是隱藏在製作人員名單上的“秘密武器” ——彼得·傑克遜。那時候,PJ剛剛搞完了彪炳影史的《魔戒三部曲》,還沒來得及琢磨自己的下一部計劃,就被老斯迫不及待的拉下了水。
明眼人都能看出,史匹柏這筆買賣做得挺好,有彼得·傑克遜鼎力相助,他最擔心的技術難題也就找到了出路。至於傑克遜這位奧斯卡大獎在手、電影票房一點也不輸老前輩的導演為什麼會心甘情願地為他“打工”呢?俗話說,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事情還要從頭說起。
彼得·傑克遜從兒時開始就成為了《丁丁歷險記》的超級粉絲,得知史匹柏拿到電影拍攝版權後,他翹首以待“丁丁”的大銀幕問世。只是這一等讓時間都蹉跎了——直到自己都拿了奧斯卡,史匹柏的電影才剛剛有了一點動靜,難怪他會有親自上陣的衝動。另一個讓PJ死心塌地的原因在於,能與心目中的偶像一起工作。當年正是因為看到了《侏羅紀公園》裡震撼的特效,才促使他走上“技術化拍攝”的道路,並且創辦了WETA數碼。如今,聊起二人合作的過程,史匹柏感慨萬分,“我和彼得就像兩種不同類型的科學家,我們之間不存在攀比競爭或者自滿炫耀,而是身處統一戰線,去拍攝一部大家都喜愛的丁丁電影。”
走出環球轉戰派拉蒙
史蒂芬史匹柏+彼得·傑克遜,就當全世界影迷都堅信這對巔峰組合定能夠席捲全球票房的時候,握有財政大權的環球影業卻產生了一絲猶豫。最終這段發生在開機前夕的小插曲直接導致影片所有權易主派拉蒙。
按照初期預算,《丁丁歷險記》總投資高達1.3億美元,為規避風險由環球影業和史匹柏一手建立起來的夢工廠兩家公司共同承擔,當時的夢工廠還隸屬派拉蒙影業旗下。而參照史匹柏以往拍片的慣例,他將拿到影片票房30%的收益。綜合考慮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等因素,環球公司在最後時刻決定退出。更戲劇化的是,兩個月後,夢工廠和派拉蒙結束了三年風雨同舟的伙伴關係,正式分家。為了保證影片能夠在10月順利開機,史匹柏打消帶著丁丁一起“出走”的打算,這也迫使派拉蒙在半推半就中承擔下了全部投資的重擔。
最終開機日期還是被推遲了,環球的缺席導致原定飾演丁丁的托馬斯·桑斯特因故無法繼續參演。但這麼一折騰,卻讓電影找到了另一家金主,也就是索尼旗下的哥倫比亞影業,公司決定同派拉蒙一起製作並發行《丁丁歷險記》大銀幕系列前兩部。
是動畫還是真人
既然要打造不遜於原作漫畫的丁丁的故事,那麼究竟是採用動畫還是真人的表現形式呢?似乎問題又回到了1983年的原點,那個時候史匹柏就已經在思考電影的模樣,多年後這位導演再度陷入了躊躇,他自問道:“我要拍攝一部帶有動畫狗的真人電影,還是應該拍攝一部純粹的動畫片?”顯然這是個兩難的抉擇,影迷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自然希望看到一部製作精良的真人電影,而漫畫迷們則可能更希望看到一部原汁原味,深得埃爾熱漫畫精髓的作品。
舉棋不定的史匹柏找到搭檔彼得·傑克遜商量,希望傑克遜能為他做一隻白雪,看看WETA數碼做出來的狗會是什麼樣子。既然老禪師前來“求教”,PJ自然不能怠慢,於是他親自上陣打扮成《丁丁歷險記》裡的阿道克船長,與數碼技術呈現的白雪上演了一段對手戲。在那段視頻裡,阿道克船長站在碼頭上,小狗白雪來來回回的跑動和吠叫,希望引起攝影師的注意。眼看求歡無望,白雪無奈地喝了一口阿道克船長的酒,結果卻醉倒,摔進了大海裡。
正是這段視頻讓史匹柏看到了傑克遜的熱情和WETA工作室的實力。最終,他選擇瞭如今最炙手可熱的表演捕捉技術來拍攝一部非真人也非動畫的電影作品。 “選擇這種技術,就好像是找准對象,看上去似乎是動作捕捉在求著我使用它一樣。我們希望向埃爾熱表達心底的敬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表演捕捉,是最好的方法和途徑了。”
締造了《指環王》和《金剛》成功的彼得·傑克遜同樣充滿信心,他覺得爭氣的WETA有實力能把《丁丁》打造成第一流的表演捕捉電影。傑克遜說:“雖然影片裡的角色長著一張卡通假臉,但是他們的毛髮、皮膚、表情、雀斑和汗珠絕對可以和真人電影相媲美。我和史蒂芬都不擅長電腦操作,我甚至對於發郵件這樣簡單的事情都心有餘悸。但表演捕捉是一種新的工具,能讓我和史蒂文真正走進數碼的世界裡,製造出真人和動畫的混搭,像拍攝真人影片那樣去完成一部數碼製作的電影。對於這件事情,我很興奮,那種感覺就好像重新看到了當年拿著8毫米攝影機站在片場的史蒂文一般。”
是電影技術,不是電影類型
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採用了表演捕捉技術,甚至有人想當然地把它當做一種電影類型來對待,但是歸根結底,這只是一種拍攝技術。就像彼得·傑克遜說的:“表演捕捉是電影工具,而不是西部片那樣的電影類型。憑藉著這種工具我和史蒂芬可以改變真人電影的拍攝手法和維度,走進電腦創造出來虛擬世界裡拍攝一部真人電影。我們可以設置平常的攝影機的角度、控制光源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與傳統拍攝如出一轍,只不過這個事件發生在虛擬空間而已。”這樣的理解也正是“丁丁”背後兩位電影人的高明之處。
最新的技術,在技術控的手裡往往會成為掣肘,而在故事控的手中則會化為利器。前者,如同澤米吉斯,雖然是動作捕捉技術方面的先驅,但是拍出來的電影,尤其是《貝奧武夫》顯得做作和生硬,非要用數碼手段去模仿人類,落得不倫不類;後者,如同史匹柏和傑克遜,只把技術當做一種手段和途徑,反而開拓出了一片新天地。片中扮演丁丁的傑米·貝爾說:“我從來沒見過表演捕捉能在電影以這樣的面目來示眾。雖然當年的《極地特快》也是一部非常好的表演捕捉成果,但它卻沒有帶給我如此的感受,《丁丁歷險記》是一部把技術和藝術完美結合的作品。”
這麼一部依賴於電腦特效的電影,其幕後的WETA工作室自然功不可沒。按照拍攝比例,表演捕捉大概占到了整部電影內容的15%左右,其他85%都要依靠技師在電腦上完成。如此計算下來,演員們每表演一幀內容,動畫技師就總共要伏案工作5小時才能得到完美的一幀電影畫面,這還不包括白雪的戲份——那可是一隻完全依靠數碼技術製作出來的小狗,沒有表演捕捉的成分在內。
回歸童心拍電影
回憶起長達六年拍攝經歷,不論是史蒂芬史匹柏還是彼得·傑克遜都有太多故事值得分享。傑克遜講述道:“電影的過程的確很令人感喟,開始時所有的影像都很粗糙,我們只能慢慢地一點一點地給它加上圖層,讓細節漸漸豐富起來。正是這樣,所以《丁丁》才耗去了我和史蒂芬6年的拍攝時間。不過,在這麼長的時間裡,我們始終充滿了乾勁,因為幾乎每個星期,我們都能在樣片裡看到新鮮的東西,看到新的鏡頭,並且看到畫面上的老朋友漸漸變得真實可信。”
而史匹柏則坦言《丁丁》將改變他今後的工作方式:“拍電影就好比要去掌握自己的天性,拍攝這樣一部電影需要的是一顆童心。《辛德勒的名單》的時候,我這顆童心就去休息了,但是到了《侏羅紀公園》和《丁丁》,它又回來了。整個過程裡,我覺得自己更像畫家,而不是導演。這部電影就像是畫出來的一樣,而不是拍出來的。”
實際上,影片的拍攝也充滿了驚喜與童趣,尤其是演員穿上動作捕捉“工作服”、帶上攝影機的頭盔並且在臉上貼上密密麻麻的數據記錄點之後,在場的所有人都笑噴了。史匹柏是這樣描述的,“我們互相笑了整整十分鐘,因為之前從來沒見過這樣打扮的人。不過隨著工作的開始,他們便進入了專業狀態,很快就開始扮演起自己的角色來了。我覺得這是所有偉大表演共同的秘密:演員需要用想像力為自己塑造出世界觀和人格。而他們的成功與否也就在於想像能力和表現技巧,而不在於穿什麼衣服、拍哪拍電影。”
當複古幽默遇上黑色電影
《丁丁歷險記》的漫畫一共有24本,史匹柏獨獨從中選出了《獨角獸號的秘密》這一本來改編電影。對此他的解釋是,這本中丁丁和阿道克建立起了堅不可摧的友誼。改編埃爾熱的漫畫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原作不僅僅描寫了丁丁的歷險過程,還包含了很多細節、對流行文化的諷刺等。史匹柏解釋說:“埃爾熱的漫畫中有許多許多的故事延伸出支流情節,這也就使得整套作品光彩照人。所以我們在電影裡也講述了不少主線以往的故事,比如阿道克船長的經歷、丁丁冒險前的經歷。當然,我們也和埃爾熱一樣,注意到了影片的節奏和敘事方式,令劇情張弛有度。”
雖然《丁丁》是一個冒險題材,但並不意味著在整整90分鐘的電影裡,他一直要進行危險工作。 “歷險記,意味著解開種種謎團,發現到身邊的人的真面貌。作為導演,我需要時而不時的給觀眾一些刺激,讓他們得到一些關鍵性的情報和細節。這是我鍾愛的電影結構,好像回到了80年代”,史匹柏的這番話不禁令人聯想到了他的名作《奪寶奇兵》,只不過丁丁的故事有著自己的獨特的個性,埃爾熱的作品充滿了不同於好萊塢的新奇元素。
身為鐵桿丁丁迷的彼得·傑克遜認為系列故事裡有一種傳統的、本分的幽默。他說:“我敢保證,埃爾熱是一個20、30、40年代的好萊塢電影迷。他的作品裡有股屬於基頓和卓別林的幽默味道,我和史蒂文都非常喜歡。所以對我們來說,把這樣的幽默感植入到電影中並不是什麼難事,它近似於一種默片中的趣劇,而不是那種耍嘴皮子的江湖笑話。”
其實影響影片風格的,可不僅僅有經典默片,因為史匹柏想把《丁丁歷險記》拍攝成一部擁有獨特質感的電影——而不是一部複製瓊斯博士探險風格的好萊塢流水線產品。為此,他借鑒了黑色電影,甚至是大衛·里恩電影中的元素,“《丁丁》的故事和《奪寶奇兵》有些相似,但絕不相同,我無法用對待好萊塢電影的方法來拍攝它。從漫畫裡,我們能看出埃爾熱對黑色電影的模仿,比如夜景的描繪和表達,這些內容似乎令我想到了弗雷迪·揚《日瓦戈醫生》中的攝影技巧。 ”
一段偉大友誼的開始
雖然史匹柏曾經最好的伙伴是喬治·盧卡斯,但這並不影響他再找到一個同樣給力的合作者。更重要的是,史匹柏自己也表示,和彼得·傑克遜的合作是至今最愉快的一次經歷。而且他們的這段“親密”關係還要持續好一陣子,因為在史匹柏執導完《丁丁歷險記》第一部之後,傑克遜將單獨執導第二部,到了第三部則索性由這兩個在票房和藝術上都有傑出貢獻的導演共同攜手。
對於兩個人的合作和友誼,當事人的說辭可能不足為信,那麼旁觀者會怎麼說呢?由於前期拍攝時,彼得·傑克遜正在新西蘭趕拍《可愛的骨頭》,無法常常親臨《丁丁》片場,他和史匹柏就想到一種特殊的方式來交流。演員西蒙·佩吉說:“當時傑克遜在新西蘭,我們用iChat聯繫他,讓他看到現場的一切情況。所以只要他想到了什麼,就會通過擴音器說出來。一開始,他的這種突然的開腔會把我們嚇一跳,但是後來就習慣了。史蒂芬和彼得合作得很好,兩個這麼大牌的導演能如此合得來還真是少見。我們最初也猜測他們的自尊心是不是會發生什麼衝突,後來發現擔心都是多餘的。伴隨著《丁丁歷險記》的完成,套用一句《卡薩布蘭卡》裡的台詞,他和彼得·傑克遜之間的一段偉大友誼即將開始。”
當日久彌新的歷險遇上兩位當代大師
在一系列驚心動魄的全世界歷險中,丁丁成為轟動全球的漫畫人物,這名大膽無畏的記者有著頭髮翹起的可愛尖頭,擁有在任何危機境遇中永遠捍衛正義的勇氣,從此他成為全世界年輕讀者心目中英雄及許多藝術家的生動靈感來源。 《丁丁》系列漫畫由筆名為埃爾熱的喬治·埃爾熱·雷米一手編劇和繪圖,這套漫畫跨越不同文化、各個世代,甚至遍及受到戰爭蹂躪的地區。現今,這個掀起全球流行文化現象的歷久彌新名著已翻譯成超過80種語言,迄今已銷售超過3億5千萬冊。
然而,丁丁遊歷過的所有遙遠領域中,包括秘魯、西藏、甚至月球,唯有一處他未曾探索,那就是現代電影屏幕。電影版《丁丁歷險記》的突破不僅能將這系列故事呈現給全世界第一次接觸到丁丁的電影觀眾,還以別出心裁的嶄新方式挑戰21世紀敘事的創意極限,同時忠於埃爾熱獨特又永恆的視覺風格。
這系列作品能歷久不衰的根源始終來自其不修邊幅的各個討喜人物,還有人物闖蕩異國地域及奮勇對抗壞人的行動,讀者們跟著人物一同體驗這些歷險因而感到共鳴。
這系列的粉絲也包括史蒂芬史匹柏和彼得·傑克遜,他們兩人就是因為同樣喜愛埃爾熱的逗趣故事而首度合作。每個人可能在不同時期及以不同方式跟丁丁相遇,不過這兩位電影人對於丁丁的熱情都同樣擴及想將其搬上屏幕的可能性,並興致勃勃地渴望將埃爾熱繪畫中無拘無束的樂趣注入先進的電影技術及具有啟示又情感豐富的表演,以創造可匹配丁丁廣大遺產的原創電影經驗。
史蒂芬史匹柏表示:“丁丁是熱情的記者,不斷追求細微的線索,但因緣際會下突然就展開令人嘆為觀止的全球歷險。丁丁吸引人的原因在於他堅持不懈地追求真實,雖然這樣經常使他步上危機四伏的路途,並惹上重大麻煩,不過他總是能夠找到方式解決。從第一次讀到這系列的書,我就知道我和丁丁結下不解之緣,我們注定要有某種合作。”
彼得·傑克遜則是跟著丁丁一起長大,並深受丁丁的歷險影響。這位導演成長於新西蘭,展開電影製作生涯後拍出許多叫好叫座的優質作品,包括影史上最備受讚揚的三部曲電影──《指環王》三部曲,他讀過每本設法弄到的《丁丁》系列漫畫,甚至想盡辦法讀懂法文版本。
彼得傑克遜表示:“年輕時,我們很容易天馬行空地想像自己展開像丁丁踏上的那些歷險,這使我們能夠擁抱那種最起碼的冒險感。”
史蒂芬史匹柏和彼得·傑克遜都看見丁丁故事本身的電影潛力。凱瑟琳肯尼迪是史蒂文史匹柏的長期工作夥伴,這次她也終於有機會跟彼得傑克遜一起製作電影,她表示:“我們都很著迷埃爾熱說故事的方式,就某種意義來說,這些美麗的故事在敘述力量上具備簡單、明了又有力的特點。”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早在1983年就第一次跟埃爾熱本人聯繫和對談,並發現這位比利時藝術家興致盎然地想把自己筆下的機智人物交給這位導演,然而很遺憾地,在兩人能實際見面之前埃爾熱就過世了。之後,他的遺孀芬妮·洛德威爾完成他的心願,將版權給了史蒂芬史匹柏。
執行製片史蒂文尼·史佩利負責丁丁版權事務幾十年,也一直是丁丁的忠實粉絲,他表示:“埃爾熱挑選史蒂文是他認定唯一能改編他作品的電影導演,而史蒂文也始終尊重這些作品。”
尼克和芬妮·洛德威爾是埃爾熱遺產公司的管理人,也是關於《丁丁》一切的專家,製作群在著手這個計劃之前就密切諮詢他們兩位。史蒂文史匹柏表示:“最重要的是,必須向埃爾熱致敬,並儘可能地傳達出他筆下那種獨特的畫風和人物肖像感。事實上,埃爾熱的每張小圖都像是用電影語言述說著故事,人物的每個姿勢和動作都散發出一股活力,幾乎彷彿是他設法把24張小圖塞進影片膠卷的一幀畫格,然後連續播放,我想這正是埃爾熱的聰明之處,他的每個故事都具有電影的本質,如今我們能忠實地呈現出來。”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立刻就確定彼得·傑克遜是理想的合作夥伴,他回想地表示:“彼得告訴我:'如果你過來找我,你會看到我這裡有整套的埃爾熱漫畫系列,我非常樂意參與。'因此,我們展開一段追尋過程,尋找捕捉定義埃爾熱和丁丁藝術風格的方式並設法將其呈現在屏幕上。”
彼得·傑克遜等不及想要展開這個任務,他表示:“我超興奮史蒂文邀我合作,他其實挺像丁丁這號人物,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充滿好奇心,熱愛冒險,而且他的幽默感跟埃爾熱賦予丁丁的幽默感很搭,他跟丁丁可說是絕配。”
史蒂芬史匹柏除了找來彼得·傑克遜擔任這系列電影首集的製片,還邀請他執導第二集,彼得傑克遜同意了。由於芬妮和尼克的祝福和合作,加上埃爾熱的動人作品,這場歷險展開了。芬妮現任布魯塞爾埃爾熱工作室(Hergé Studios)的總經理,她說明地表示:“我們感到非常榮幸能跟這群傑出的創意製作團隊合作,我們完全信任他們能夠將丁丁的偉大歷險搬上大屏幕。埃爾熱本人曾說:'我把我的故事視為電影。'真是一語成讖啊!”
除了密切諮詢埃爾熱遺產公司,製作群還找來編劇史蒂文·莫法特及編劇搭擋埃德加·賴特與喬·考尼什把故事改編成電影劇本。為了將最完整的丁丁及他的各種朋友和敵人介紹給現代觀眾,製作群決定結合《丁丁》系列漫畫中極受歡迎的三冊,分別是《金爪之蟹》(暫譯,The Crab with the Golden Claws)、《獨角獸的秘密》(暫譯,The Secret of the Unicorn)及《紅色拉克姆的寶藏》(暫譯,Red Rackham's Treasure),把當中的故事串接成連貫情節,絕對能使現代電影觀眾感到樂趣無窮。
這三本書可說是編劇們的指導方針,喬考尼什概括地表示:“埃爾熱的故事能使人進入多彩多姿又冒險重重的情境,但不只如此,這些故事也充滿道德觀念並散發旅遊和異國的風味,同時還能使人接觸到廣大的世界和科學的概念,我想這就是這些故事能引發幾百萬孩童無限想像力的理由之一,我們的目標就是在劇本中表現出這種浩大格局。”
此外,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彼得·傑克遜也指引編劇們運用一些概念式手法,比如黑色電影、希區柯克懸疑片及特殊效果驚悚片的元素,這些都深藏在埃爾熱趣味性的圖畫線條之下,但隱約可見到這些風味。
最後的編劇成果,如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所描述:“這是一個部分神秘、部分探索的故事,也是一場信念堅定的歷險,而這一切都建立在阿道克船長和丁丁之間關於友情、忠實和信任的不凡故事。”
從書頁到銀幕
史蒂芬史匹柏和彼得·傑克遜不僅都擁有豐富的想像力,同時也都抱持一股動力勇於嘗試最新的領域,比如從外星人到中土世界,他們塑造出令人難忘的人物和世界,那種令人屏息的原創性是一般人在電影情節以外絕無僅有的經驗,然而在《丁丁歷險記》之前,他們兩人從未將自己的技能和藝術天分應用在3D動畫片的範疇。
史蒂芬史匹柏和彼得·傑克遜最重視的就是要忠於丁丁作品本身,而他們也都非常熱愛埃爾熱那種令人陶醉的畫風,於是從一開始,他們就以這種原著的視覺風格為靈感,設計出這部全動畫的計算機繪圖電影。
從很早開始,仍在編寫劇本時,藝術部門和動畫團隊就已組成,這些太平洋兩岸的參與者開始腦力激盪各種點子,以設計出這些機靈的人物及丁丁所處的迷人環境,而他們最早決定的原則之一就是,必須維持歷久彌新的故事時代和質感,設定在一種永恆的灰暗世界,每個角落都潛伏著黑色影子。
史蒂芬史匹柏表示:“這些故事可能發生在30、50、80年代或現在,那是我們想要保留的一種懷舊美感,我們不想要我們的電影充斥著手機、電視機或現代化汽車,我們最優先的設計提示來自埃爾熱,而不是來自任何假定的時代或背景。”
彼得·傑克遜補充表示:“這部電影具有一種犯罪劇情片的複古、犀利風味,這不是指丁丁本身,而是丁丁生活的世界,故事中富有許多懸疑,我們感覺能將這些人物結合穿著防水披風、在雨中戴著低低的帽子、在濕漉漉的人行道上街燈投射出影子等,這就是我們替我們的丁丁所創造的世界。”
接下來,繪圖師、設計師和動畫師開始構思和想像埃爾熱的藝術如果存在於3D空間中會是什麼風貌。縱使那些圖畫是幾十年前繪成,但其本身就具有一種栩栩如生的有機風味。李察·泰勒(Richard Taylor)是Weta數字公司的老闆之一,並擔任這部電影的設計和效果監督,他表示:“當你在平面的畫頁上看到埃爾熱的黑色線條配上水彩塗色,你只需閉上眼睛就能開始想像丁丁的世界,那活脫是個3D視覺的世界。”
3D構思的過程進行極為順利,因為首先埃爾熱在畫丁丁的冒險時就並非設定是純粹的真實感。資深視覺效果監督喬萊特利表示:“埃爾熱筆下的線條不盡然是完全寫實,他並沒有試圖一定要畫得非常精準又寫實。我們想要維持那種有點誇張的作者特質,因此設計研究作業的很大部分是觀察他的畫風,然後從不同的觀點想像,那使我們得以詮釋出一種電影語言,能以全3D動畫領域建構出埃爾熱筆下的世界。”
為了呈現埃爾熱筆下那種生氣蓬勃的世界,使觀眾能感受到風在實質空氣中吹拂,藝術部門研究了各種可能呈現丁丁、白雪和阿道克船長所在環境的意象和地點,從公海上的暴風海洋到撒哈拉沙漠的變化粉沙都有,這些設計師最中意的地點就是作為埃爾熱想像城市的摩洛哥巴格赫(Bagghar),是一個能引發遠東想像的魅力城市。
概念設計蕾貝卡·提奇(Rebekah Tisch)表示:“我們參考北非建築、圖樣和拱廊的不同風格,並使用這些迷人的造型和色彩創造出巴格赫,這使我感受到觀看這個世界的一種真誠熱情,我希望觀眾看到丁丁時也同樣會感受到這種多彩多姿和興奮之情。”
在埃爾熱基金會的芬妮和尼克洛德威爾的邀請下,概念設計克里斯·蓋斯(Chris Guise)前往布魯塞爾,更距離地深入研究丁丁的故鄉所在,沈浸在故事的氛圍,以創造出丁丁位於拉布拉多路(Labrador Road)26號的公寓,以及阿道克船長位於莫蘭薩城堡的鄉村住宅輪廓。
李察·泰勒認為:“克里斯使自己完全沈浸在埃爾熱的世界,並追尋他早期的靈感意象,然後回來興味盎然地談論那種氛圍和空間感。”
數字模型監督馬可·雷維蘭(Marco Revelant)進一步研究他原本就熱愛的模型船,那些船對於這場歷險至關重要。他前往巴黎的海軍博物館(Musée de la Marin),分析埃爾熱設計獨角獸號等船艦的視覺造型風貌,他表示:“埃爾熱的設計更為精緻,不過尺寸較為小型,所以我們在數字模型的應用上也以同樣方式做出調整。”
視覺效果藝術指導金·辛克萊爾(Kim Sinclair)四處尋找真實的車輛和運載工具,包括在書上看到的1937年福特車,然後掃描存至計算機中以數字技術重新創造。他說明地表示:“埃爾熱針對運載工具做過精細嚴密的研究,像是福特車和水上飛機,我們能查到那些模型和年份,甚至能找到原製造商的色彩圖。”
然而從一開始,最關鍵的設計元素就是人物本身,從阿道克船長大剌剌的幽默到丁丁頭髮翹起的尖頭、到偵探兩人組杜龐和杜邦的八字胡特殊造型、到白雪可愛鼻頭流露的情感,製作團隊在密集的會議中不斷討論、想像、再想像每個微妙細節,然後進行微調。
史匹柏表示:“我們從每個角度研究各個人物,確保他們具有埃爾熱筆下的相仿風格,我們敢說:'阿道克船長的特殊臉部造型絕對看似埃爾熱藝術的風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