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郊遊 Stray Dogs
導演 蔡明亮
主演 李康生 陸弈靜 李奕䫆 陳湘琪 楊貴媚
片長 138分鐘
產地 臺灣 | 法國
語言 華語
《郊遊》(英文:Stray Dogs)是蔡明亮的第11部劇情長片,於2013年出品。本片入圍第51屆紐約影展、第38屆多倫多影展、第70屆威尼斯影展、第50屆金馬獎與第56屆亞太影展,同時獲選為2013年金馬國際影展開幕片,也是蔡明亮繼《愛情萬歲》、《不散》、《黑眼圈》後第四度角逐威尼斯影展金獅獎,並獲得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亞太影展最佳音效獎。飾演男主角的李康生憑藉此片榮膺金馬、亞太影帝。蔡明亮亦公開表示此片應為創作的最後一部劇情片,未來將專注於「更像藝術品」的電影與短片作品。
劇情綱要
《郊遊》描述一名失業的父親,他的妻子因貧困難耐,離開了他與孩子。直到連房租也負擔不起的時候,他便開始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從郊區的樹林,到河堤,再到市區布滿雨漬的街道,再到少人照管的荒蕪地區。他獲得在街頭舉廣告牌的工作,每天在城市中遊走,他的孩子就在附近的大樓遊蕩,在超級市場商品中穿梭玩耍。本片以視覺呈現商業繁榮背後,人心的空洞與荒蕪。
評價
多倫多影展《郊遊》推薦詞:「該片大膽地展示出蔡明亮的招牌技法——刻意拉長的、活人畫般且經常無語的場景鏡頭;粗俗而神秘的生理幽默;過於強烈以致無法倉促帶過的情感(畢竟,真實的流淚需要一段緩慢的時間),以致它很少依賴語言或文化智識,僅在純粹直覺的層面就足以深深打動我們。」
紐約林肯中心《郊遊》推薦詞:「蔡明亮的這部日常啟示錄中雖有真正的流浪狗出現,但標題顯然更指向主要人物,他們在現代世界的粗糙邊緣極為痛苦地生活著。本片內涵豐富:極簡主義的敘事內容和語法,同樣強烈的視覺與情感力量足以撼動人心,它的憤怒與悲憫同樣驚人的純粹。本片無疑是這位傑出藝術家最好的作品。」
泰國導演阿比查邦·魏拉希沙可的《郊遊》觀後感:「蔡明亮的新片《郊遊》悄悄試映。這部探索家的影片 洶湧著看不見的幽靈魅影,魑魅魍魎亂舞,我哭了。」(A sneak preview of Tsai Ming-liang's Stray Dogs. the film about home is surged with invisible phantoms. I cried.)
威尼斯影展主席巴貝拉:「蔡明亮的《郊遊》,電影裡面只有沉思,電影的深度在電影的框架內,那些圖片讓你不得不看上好幾分鐘,它讓你重新找尋世界的密度。而如今的一些觀眾並沒有習慣這樣去做。」
金馬獎50屆評審團主席李安:誇讚男主角李康生唱〈滿江紅〉時「他開腸剖肚地演,把在台灣生活的嘔,活生生地讓人看到。」
拍攝場景
台灣 新北市新莊區 副都心重劃區一帶
舊台中糖廠
本片獲得第70屆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第50屆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蔡明亮第11部劇情長片,李康生主演。蔡明亮表示,當初這是公共電視的劇本,主動邀約他拍攝單元劇,但他後來認為應該拍成電影,公視才將劇本賣給他。
一名失業的父親,他的妻子因貧困難耐,離開了他與孩子。直到連房租也負擔不起的時候,他便開始像野狗般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從郊區的森林與河岸,到市區布滿雨漬的街道租屋,再到無人照管的廢棄建築。他獲得在街頭舉廣告的工作,每天在城市中遊走,他的孩子就在附近的大樓遊蕩,在商品中穿梭玩耍。
《郊遊》是蔡明亮暌違四年的最新長片,群集蔡明亮班底女星楊貴媚、陳湘琪、陸弈靜,也是李康生從影代表作。片中他和親姪子、姪女飾演一家人,兩個童星的自然演出,也讓本片跨出蔡明亮作品擅長的個人內心關注,延伸到家庭、社會等層面。
幕後製作
【導演闡述】
“沒有什麼故事好說的,影片的主角就是一個沒有什麼故事的人,他為了生活舉著廣告牌,抽煙,沿街撒尿。他生活中的唯一的人類就是他的兩個孩子。他們在一起吃飯、一起睡覺、一起換衣服。他們的住所沒有水、沒有電,每天都睡在大白菜上,但是他們會緊緊地抱住對方。整個城市就是他們的住所——供喪家之犬生活的地方。直到有一天,他們的這個父親,決定帶孩子開始一段不一樣的旅程。”
導演自述(文/蔡明亮)
十年前我在台北街頭看到一名男子在路邊舉牌賣旅遊行程,那一剎那很震驚。在紅燈前的幾十秒的問號……他到底要站多久?多少酬勞?他去哪裡上廁所?會遇到親戚朋友嗎?會羞恥嗎?他在想什麼?
他像一根電線桿、一面牆、一棵樹……沒有人理他,他也不理人。
不久,這個行業如雨後春筍,房地產的舉牌人佈滿街頭,失業的人越來越多,他們有的是時間,但他們的時間不值錢,都去舉牌賣房子了。
我當時興起一個念頭,要讓小康來演這個角色。
三年前,接到一個關於中年失業、家暴的劇本,又想起那位站在街頭的舉牌人。
那些舉牌人,每50分鐘可休息10分鐘,小便、喝水。一天要站八小時,只能舉牌什麼也不能做。我觀察到他們有些喃喃自語,不知道在說什麼。我就請小康唱《滿江紅》。這是宋朝抗金名將岳飛作的詩詞,抒發對國家的滿腔熱血與壯志未酬的憤慨。四十幾歲以上的台灣人,幾乎都讀過這首詞,我曾聽小康唱過。
西化的亞洲城市,讓我感覺似乎處於無地基的浮動狀態,有一種長時間焦躁不安的氛圍。我們好像永遠生活在工地裡,房屋、馬路、捷運不停翻修拆建之中,有更多開發,也有更多遺棄。
一直以來我的影片,從不避開這些景象,那些正在搭建的水泥工地,或是慘敗的樓房廢墟,只不過是再再展示出現代文明開發的瘋狂特質和荒謬的醜陋代價。
《郊遊》裡描述一個單親家庭,沒有媽媽的角色,其實也沒有“家”,“家”變成了廢墟,父子女在一個又一個的廢墟里移動。影片裡我所拍攝的廢墟,它們彷彿在那裡苦苦地等著我,那些場景我視它如同一個個活生生的角色。我找到它們,同時聆聽它們訴說自己的故事。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我在一面牆遇到一幅巨大的風景畫,很震撼。這幅畫是這個寂寞城市的一個表情嗎?還是一面鏡子?映照著人世的虛幻或實相?畫的人不知是誰,我決定要拍它。我要求劇組保護它,沒有人有辦法,任何人都可以自由進出廢墟,我只有祈禱。
直到後製的時候,才查詢到這位藝術家叫高俊宏,近年來開始在廢墟做繪畫創作。有趣的是,他跟我說他沒有所謂展出的形式,只是希望這個作品被人遇到。所以,我們相遇了。
更有意思的是,俊宏其實畫的是一張老照片,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拍下了台灣南部一處山水風景,是100多年前的原始地景。照片左角原本有兩個平埔族小孩,俊宏沒有畫上去。
很巧,在我的影片裡,也有兩個小孩在廢墟里遊蕩。
劇本里原來只有一個女人的角色,她介入小康的單親家庭奪取他的小孩。原本屬意陸弈靜來演,後來我身體很不好,總覺得自己隨時會死掉,很可能《郊遊》是我最後的一部電影,恐怕沒有機會再跟楊貴媚、陳湘琪合作,我突發奇想,為什麼不找三個女人來演同一個角色?後來拍出來,她們是不是在演同一個角色,好像也不重要了。如果這是我的謝幕,我很高興,我喜歡的演員都在我的身邊。他們一直都在我的身邊,不管角色大小,我很感激。
我也感謝我的干兒子和乾女兒,我看著他們出生和長大。他們是小康的侄子,都不怎麼喜歡演戲,哥哥李奕三歲就演《不散》,五歲演《是夢》,每次都是半夜把他搖醒上戲,現在他是國中生了,勉強再來演一次。七歲的李奕婕,開始根本不肯演。結果一上戲,精彩極了。
要不是小康,我也不會拍這部電影吧。
對電影我已倦怠,近代電影所謂的娛樂屬性、市場機制、大眾口味,令我反感。我不覺得我要一直拍電影,更直接地說,我不覺得我還要拍那種在院線等著觀眾來買票的電影。我總是在問,電影是什麼?為什麼要拍電影?我在為誰服務?大眾是誰?是看斯蒂芬-斯皮爾伯格的那些人嗎?老實說,我一點興趣都沒有。
在2011年,我跟小康合作一個舞台劇,排戲時他一個慢走的表演讓我震動,我脫口而出:“康,原來我們合作了20年,就在等待這一刻。”
劇場朝生暮死,演完就沒了,我又升起了拍片的衝動,於是開始了小康《慢走長征》的短片拍攝計劃,我在想,我還要再拍小康那張臉,而且放大。
漫長的20年,這張臉在攝影機的注視之下變成了什麼?或者顯現了什麼意義? 《郊遊》的拍攝計劃,其實只是一個手段,從劇本到拍攝到剪接,歷經三年,我最大的功課,就是去故事,去情節,去敘事,去結構,甚至去角色。就只是這張臉,在某一段行為之下的一張臉的完全呈現,其中一個鏡頭,我給了小康一顆高麗菜叫他吃掉,然後開機,我不記得給了他什麼指示,或許我什麼都沒說,我看著他,從容的、安靜的、憐惜的、感傷的、怨悔的、寂寞的、滿足的、酸楚的、爆裂的……啃、咬、塞、咀嚼、生吞活剝、愛恨交錯……我看著他,用他人生的20年吃掉那顆高麗菜,他哭,我也哭。
從1991到2012,最終我還是要說,他的臉,就是我的電影。
花絮
·本片主要以視覺呈現繁榮背後人心的空洞與荒蕪,為了做足這種從內到外的廢墟感,全片沒有一棟完整建築。
·蔡明亮在1994年以《愛情萬歲》首度奪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後,相隔19年,再次憑藉《郊遊》摘得威尼斯評委會大獎。
·蔡明亮表示,《郊遊》將是他最後一部劇情長片。之後他將投入在短片、裝置藝術創作,經營咖啡廳等工作。
·電影最大的特色是緩慢,有許多漫長的鏡頭,例如李康生吃著發黑的花椰菜歷時12分鐘、吃雞腿8分鐘。
獎項
威尼斯電影節(2013;第70屆) 獲獎:1 提名:1
獲獎
·評審團特別大獎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提名
·金獅獎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台灣電影金馬獎(2013;第50屆) 獲獎:2 提名:3
獲獎
·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 李康生 Kangsheng Li
·金馬獎-最佳導演獎 蔡明亮 Ming-liang Tsai
提名
·金馬獎-最佳影片
·金馬獎-最佳攝影獎 廖本榕 Pen-jung Liao
·金馬獎-最佳音效 杜篤之 Du-Che Tu 郭禮杞 Li Chi Kuo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