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14524.55595000_1000X1000  
pt Manoel De Oliveira 曼諾迪奧利維拉

作品表

2014 葡國殘夢 The Old Man of Belem

2012 哥柏和陰影 Gebo et l'ombre

2012 舊城新曲 Centro Historico

2012 看不見的世界 Mundo Invisível

2010 安潔莉卡的奇事 The Strange Case of Angelica

2010 弗拉的聖文森油畫- 詩意的解說 Painéis de São Vicente de Fora - Visão Poética

2006 永遠美麗 Belle toujours

2005 魔鏡 Espelho Magico

2004 第五帝國– 昨日如今Quinto Império - Ontem Como Hoje, O

2003 會說話的照片Um Filme Falado

2002 測不准原理 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

2001 追憶童年往事 Porto of My Childhood

2001 我要回家 Je rentre à la maison

2000 福音與烏托邦 Palavra e Utopia

2000 情歸何處 The Letter

1998 焦慮 Inquietude

1997 尋根之旅 Viagem ao principio do mundo

1996 聚會 Party

1995 愛欲修道院 O Convento

1993 亞伯拉罕山谷 Abraham Valley

1991 神曲 A Divina Comédia

1985 緞子鞋 Soulier de satin, Le

1981 弗蘭西斯卡 Francisca

1963 春天的活動 Acto de Primavera

1963 狩獵記 The Hunt 

1942 童黨小霸王 Aniki Bobo

1931 河岸印象 Douro, Faina Fluvial 

LINE

114525.60826358_1000X1000  

曼諾迪奧利維拉,是葡萄牙最為德高望重的電影大師,1908年12月11日出生於葡萄牙波爾圖(Oporto)一個資產階級家庭。奧利維拉青年時代就熱愛電影,20世紀20年代,他進入了由意大利導演里諾·盧普在波爾圖創辦的電影演員學校學習。 1928年,奧利維拉首次登上銀幕,在影片《神奇的法蒂馬》中扮演角色。奧利維拉1931年拍攝了他的第一部影片是紀錄片《杜羅河上的苦工》(Douro,FainaFluvial),從這部影片中可以看出他的藝術風格受到了法國先鋒派和蘇聯記錄電影的影響。

影片成功的再現了橫貫波爾圖市的杜羅河兩岸的風土人情,奧利維拉發揮了他剪輯上的才華,為這部影片增添了不少看點。 1931年9月21日,本片在里斯本中央電影院上映時,引起轟動,奧利維拉也因此一舉成名。 1942年,奧利維拉執導了故事片《街頭少年》(AnikiBóbó),這是一部充滿夢幻的影片,孩子們在嬉戲中決定誰是警察和誰是小偷。這是一個由夢、勇敢和膽怯、慷慨和憐憫組成的孩童世界。該片以獨特的紀實主義風格成功的再現了主人公的內心世界。本片1961年在坎城國際電影節的國際青年作品匯映中獲得榮譽證書。由於評論界的壓力,從1942年後的二十多年內,他一直處於息影狀態,幾乎完全脫離了電影圈,50年代,只以製片人的身份出品了一些影片。 1963年,捲土重來的奧利維拉指導了《春天的活動》,這部充滿政治隱喻的影片得到了評論界的一直認可。此後《伊爾矛.尤里奧的書簡》、《今與昔》等片的成功進一步鞏固了奧利維拉國際電影大師的地位。其中,《今與昔》 、《貝尼爾德》和《失落的愛情》被評論界稱為“得不到愛的三部曲”。

80年代,步入古稀之年的奧利維拉寶刀不老,拍攝了《弗蘭西斯卡》、《食人族》等七部影片,成為坎城等國際影展和知名雜誌十佳影片的常客。從1990年至今,長壽的奧利維拉幾乎創造了電影史上的一個奇蹟——每年推出一部影片。在他那漫長的電影旅程中,共拍攝了不下30餘部電影。 92歲高齡的他依舊拍片不輟,1999年憑藉改編自法國名著《克萊芙王妃》的影片《信》入選坎城電影節,今年,93歲高齡的他以影片《回家》第11次進入坎城電影節的競賽單元,這種老當益壯的氣概實在令人欽佩。

奧利維拉長期活躍在葡萄牙的影壇上,支持葡萄牙電影界的改革運動,他所拍攝的影片有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對佈景的運用、畫面構圖都有較深的造詣。

LINE

出生日期:1908-12-11(葡萄牙,波爾圖)
去世日期:2015-4-2(葡萄牙)

LINE

曼諾迪奧利維拉(葡萄牙語:Manoel Cândido Pinto de Oliveira,1908年12月11日-2015年4月2日)是一位葡萄牙電影導演和編劇,出生於波爾圖塞多費塔。他在1927年第一次拍攝電影,當時他和一些朋友試圖製作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電影。 1931年,他完成第一部電影(紀錄片短片)《多羅河工人》(Douro, Faina Fluvial)。他在1942年完成劇情長片處女作《Aniki-Bóbó》。

2008年3月在百歲生日成為全世界最老的導演,同年獲得坎城影展終身成就獎肯定,並誓言要繼續拍片。他也是唯一一位經歷默片時代到數位電影時代的導演,坎城影展主席吉利斯賈柏(Gilles Jacob)便形容他「影史傳奇」。同年,他以短片《虛與實》(Do Visivelao Invisivel)入選威尼斯影展,他一上台致詞,全場起立向他鼓掌致意,威尼斯甚至頒發「表彰年輕電影人」的獎項給這位百歲人瑞導演,影展主席馬克穆勒(Marc Muller)表示,雖然奧利維拉年過百歲,卻是影展上最年輕的一員。

LINE

個人生活

曼諾迪奧利維拉不但是電影史上最高齡的現役導演,從事電影工作長達80載,生涯橫跨默片、有聲電影、數位化製片時代,而且老而彌堅,76歲之後,幾乎每年都拍攝一部電影,令人歎為觀止。去年年底歡度106歲生日之前,德奧利維拉還在家鄉出席其最後一部紀錄短片《貝倫老人》(O Velho do Restelo)的首映典禮。 

LINE

114524.26694300_1000X1000  

獎項

2002
第55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測不准原理
2001
第54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我要回家
1999
第5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情歸何處
第5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獎 情歸何處
1997
第50屆坎城電影節費比西獎世界源頭之旅
第50屆坎城電影節天主教人道精神獎-特別提及 世界源頭之旅
第1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提名) 世界源頭之旅
第10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特別成就獎 世界源頭之旅
1995
第4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愛欲修道院
1994
第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提名) A Caixa
1993
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影片(提名)  亞伯拉罕山谷
第6屆東京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藝術貢獻獎 亞伯拉罕山谷
1988
第4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食人族

LINE

影片介紹

2014 葡國殘夢 The Old Man of Belem

p2240768593  

2015年台北電影節主題城市里斯本;塞萬提斯筆下的唐吉訶德,在當代與《葡國魂》作者賈梅士相遇,一同追憶大航海時代殖民帝國的盛世興衰。奧利維拉最後遺作,藉四位西葡作家之口,思省人類歷史的國族虛榮,既是延續晚期作品反覆思索的命題,更是走過一世紀人生對當代人的諫言警語。

 

LINE

2012 哥柏和陰影 Gebo et l'ombre

231221.49319534_270X405X4LINE

2012 舊城新曲 Centro Historico

113843.82186365_270X405X4  

這是由四位導演各拍一部短片所結合起來的電影,片名直譯為「歷史中央區」,即是電影中以為焦點的葡萄牙北邊文化重鎮吉馬良斯(Guimarães),本片的完成,即是為了慶祝這個城市獲選為2012的「歐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ultural Capital for 2012)。這四位作者的選取,兩位是葡萄牙在地的大師級導演佩德羅‧科斯塔和曼諾‧迪‧奧利維拉,一位是鄰居西班牙的巴斯克地區導演維多‧艾里斯,一位則是遙遠的局外人芬蘭導演阿基‧郭利斯馬基。

郭利斯馬基的段落是一部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的感性喜劇,電影中沒有對白,講一個孤單的酒保,他看遍人生百態,可自己卻不曾擁有豐富的人生內涵。科斯塔帶領觀眾隨同一名葡萄牙軍人塑像和維德角移工,重探該國的殖民歷史。

艾里斯的是紀錄片,要向葡萄牙有150年之久的紡織工業作致敬,今天這整個產業因為幾乎完全外移到亞洲而凋零沒落。以及,全世界年紀最長的電影導演奧利維拉帶來了辛辣的嘲諷劇,開了在這個歷史中心點也是觀光盛地中,川流不息前來造訪的觀光客們一個玩笑,對比著在地的凝視,與過客的眼光。

LINE

2010 安潔莉卡的奇事The Strange Case of Angelica

p1296933250    

《情歸何處》曼諾迪奧利維拉入選2010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新作。

住在Regua市公遇裡的年輕攝影師伊薩克,在某天夜裡接到一通富裕人家的緊急電話,要他為這家新婚後便去世的年輕女兒安潔莉卡拍肖像照。在悲痛欲絕的富裕人家中,他看見了安潔莉卡,並為她的美貌所傾導。當他將鏡頭對準安潔莉卡的雙眼時,她似乎活了過來…!墜入情網的伊薩克,從此被安潔莉卡的鬼魂日夜騷擾,直到精疲力竭。

LINE

2010 弗拉的聖文森油畫- 詩意的解說Painéis de São Vicente de Fora - Visão Poética

LINE

2009 金髮奇女  Singularité d'une jeune fille blonde 

p866772418    

曼諾迪奧利維拉 Manoel de Oliveira 導
葡萄牙老老老導演還在拍片~ 1908年出生的 感動呢

奧利維拉的御用演員特雷帕,將扮演這個對愛情從希望到絕望的男人。該片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拍攝,奧利維拉的兒子是他的拍攝助理。奧利維拉一生共拍過48部電影,寫過39個電影劇本,為24部電影擔當剪輯師,出演過9部電影,為8部影片擔當執行製片人,甚至還為6部電影擔當攝影指導、為5部影片擔當音效師,堪稱世界電影史上罕見的全能型導演。

一向喜歡從傳統文學戲劇裡尋找靈感和營養的奧利維拉,新片改編自葡萄牙19世紀著名作家埃薩·德·克羅斯的短篇故事。奧利維拉的外孫利卡多.特雷帕從1999 年在奧利維拉的《情歸何處》中做配角開始,不僅出演了之後導演的所有作品, 還在《第五帝國》《魔鏡》《哥倫布之謎》和《波爾圖我的童年》等一系列作品中擔任男一號,新片中亦不例外。

奧利維拉的電影會讓人好奇,他像一棵電影常青樹,熱情和創造力從不枯竭。如今,他已經全力進入下一部新片《Estranho Caso deAngélica》的籌備當中。觀看他的每一部作品,彷彿正面對並親歷電影歷史。有趣的是,歷經一個世紀的風霜,導演本人卻如同他的作品,非但沒有染上滄桑厚重,反倒有返璞歸真的單純簡潔。這和阿倫·雷乃,埃里克·侯麥的世界頗有相似​​。 《金發奇女》古為今用,既展示了當代葡萄牙社會的精神世態,文學性和詩的畫面,又告訴人們大師對電影影像的熱愛。鏡頭安靜,畫面簡潔,繼承了導演一貫極簡主義拍攝風格,奧利維拉用極個性化的眼光審視當代中產階級和年輕人的愛情觀、人生觀。

奧利維拉的御用演員特雷帕,將扮演這個對愛情從希望到絕望的男人。該片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拍攝,奧利維拉的兒子是他的拍攝助理。奧利維拉一生共拍過48部電影,寫過39個電影劇本,為24部電影擔當剪輯師,出演過9部電影,為8部影片擔當執行製片人,甚至還為6部電影擔當攝影指導、為5部影片擔當音效師,堪稱世界電影史上罕見的全能型導演。

 LINE

2006 永遠美麗 Belle toujours

034312.90162759_270X405X4  

拍攝花絮
·導演曼諾迪奧利維拉(Manoel de Oliveira)在97歲的高齡執導了此片。 ·第三十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曾放映此影片。

幕後製作
本片嘗試將審視男人和女人的經典情色雙語(法語和葡萄牙語)影片重新搬上銀幕。執導者是年近百歲的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該影片與超現實主義電影大師路易斯·布努埃爾1967年拍攝的電影《白日美人》(又譯《青樓怨婦》)有兩個相同的主角,但卻不是一部翻拍片,而是一部約40年後探究同一角色的記憶、幻想、挫折和遺憾的作品。因此,有人將影片《永遠美麗》看成是布努埃爾《白日美人》(Belle de Jour)的續集。 《白日美人》是一部生活哲理片,以超現實和新寫真的手法對雙重人格的人的精神和肉體生活作了大膽的有價值的探討。富足、漂亮的年輕妻子在家無所事事,開始幻想自己被人強暴。隨後,她悄悄來到妓院開始了自己妓女的生涯。在家裡是一位高貴賢惠的妻子,在妓院則成為蕩婦。該片曾獲得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和最佳女主角。曾憑藉影片《白日美人》贏得國際聲譽的法國影后凱瑟琳·德納芙拒絕在新片《永遠美麗》中重塑女主角塞弗麗娜,但71歲的法國男演員米歇爾·皮寇利將再次作為背信棄義的酒鬼亨利現身影片中。不過,在新片中他已經是一個上了年紀的花花公子。 67歲的法國女星布魯·歐吉爾接下了40年前德納芙飾演的角色。在新片中,主要講述多年後的故事。在管弦樂團的演奏聲中緩緩進入故事情節,讓觀眾以為自己是穿著禮服在古典音樂廳聆聽的貴賓。 40年後的花花公子、道貌岸然的亨利在聽音樂會左顧右盼時發現對面觀眾席中的貴婦塞弗麗娜,他不顧唐突失禮向他揮手,可是她裝作看不見。影片通過亨利與酒保的吹噓道出了前傳《白日美人》的故事情節,從而讓觀眾清晰了影片的情節進展。影片一開始是兩人之間的躲藏與尋找,亨利一心想要尋回塞弗麗娜,要喚起塞弗麗娜這段花了半生去隱藏的陰暗記憶,他想方設法要安排​​兩人的會面。而塞弗麗娜卻想一直在躲藏與逃避。影片的結尾兩人終於見了面,亨利在豪華餐廳與塞弗麗娜共進法國大餐。洋燭淚盡,亨利把燈也關掉,再一次施展他的下流技倆。在這部影片的結尾當然有些老套的東西,但是,此片的音樂非常古典,巴黎的夜色繚繞,華麗的管弦樂營造了上流社會的氛圍。而兩位主角所談論的話題卻多少有點下里巴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不過,也只有老當益壯的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能在電影大師布努埃爾頭上動土。也有人戲謔地將此片描述為曼努埃爾·德·奧里維拉獻給布努埃爾的一份貢禮,認為葡萄牙導演曼諾·德·奧利維哈與電影大師布努埃爾對“失落的愛和對處女祕密以及肉體褻瀆等難以解開的謎團”的品位相同。不過在敘事手法上兩者還是各有特色,布努埃爾的寫實手法中仍然保留了若干超現實成分,而續集更為平淡地敘事。但是,在諷刺上流社會的假面目上,兩者卻又是一脈相承的。

LINE

2004 第五帝國– 昨日如今Quinto Império - Ontem Como Hoje, O

021450.48665275_270X405X4  

影片根據葡萄牙著名戲劇家何塞·雷吉奧(José Régio)的戲劇《塞巴斯蒂奧國王》(El Rei Sebastiao)改編,影片的全部演員均來自這齣戲劇上演時的全套班底。奧里維拉充分發掘這個葡萄牙神話故事的寓言色彩,以諷喻今天葡萄牙的時代境遇。影片除了把原戲劇的舞台變成了真實的城堡之外,幾乎可以看成是原作的“電影錄像”。由於在城堡中實景拍攝而沒有輔助光源,影片色調極其灰暗,主人公大量運用充滿哲思色彩的古代葡萄牙語進行獨白和對話,使影片異常晦澀難懂。奧里維拉說,“這個第五帝國的歷史的帶有烏托邦色彩的傳奇,今天已被重新實現。今天的世界從某種程度上說,等於是對中世紀的返回,臣服於一種無法取代的使無辜者淪為犧牲品的恐怖主義,它像顛覆歐洲那樣顛覆美國,並試圖摧毀整個西方文明。” 因而奧里維拉的塞巴斯蒂奧充滿了現代色彩。 《第五帝國:昨日如今》沒有任何氣勢磅礴的史詩畫面,它是一種極簡主義的史詩。奧里維拉對國家命運、世界現狀的陳述,呈現出他對葡萄牙現代命運的嘆惋之情。

LINE

2003 會說話的照片Um Filme Falado

um_filme_falado  

奧利維拉的影像,幾乎很少直接涉及自己祖國的政治文化問題。他所對準的,總是人類生存和人際關係中的普遍性問題,而且總是有一種舉重若輕的優雅氣度。但《會說話的照片》是一部直接對歐洲文化語境和其中葡萄牙身份的書寫。一艘郵輪上,代表拉丁文化的法國、意大利、希臘、葡萄牙的是四位女性,與她們構成對手的,是說英語的男性船長,整個航向和控制者與領導者。當他們要交談時,就必須使用英語。在這樣以性別表現的拉丁文化整體尷尬地位之內,葡萄牙與其他三國又有進一步的差異:前者,是歷史教授和她的女兒,後者,則是三個女性名流(成功商人、時裝模特和女演員)。在這次從里斯本到中東的地中海文明之旅中,葡萄牙似乎只能存在於歷史學的講述和各處的文化古蹟中,只能在現實的文化競技場中無奈地缺席。影片最後以一種奧利維拉電影中罕見的直接暴力影像近乎絕望地哀悼著葡萄牙文化的衰落。在遭遇恐怖事件之後,大家爭先恐後地逃生,而羅莎母女卻因為小女兒不願意放棄自己的娃娃而被遺留在船上。她們二人站立在燈火通明的空船之上,目送救生艇遠走,直到爆炸的火光映紅船長驚訝的臉龐。奧里維拉在影片中的對葡萄牙的書寫,宛如一次電影的遺囑。

LINE

2002 測不准原理 The Uncertainty Principle

224159.62671680_270X405X4  

沃納·海森堡在量子力學中提出了“測不准原理”:不可能同時精確測量出粒子的動量和位置,對粒子的位置測量得越準確,那麼與此同時的動量就越不准確,反之亦然。 “測不准原理”在二戰後被許多思想家用來支持自己的“相對主義”。而奧利維拉在這部作品中測量的是“人”這種粒子的位置和動量。這部影片是奧利維拉連續第三年入圍坎城競賽單元,也是他第12次入圍。奧利維拉說,“在《不確定的原則》中,女主角卡米拉在她自己家裡被她丈夫及丈夫的情人以殘酷的方式對待。瓦妮莎,她丈夫的情人,屬於一個不確定的社會階層,有的人可能會說,她很無恥。卡米拉和瓦妮莎是作家奧古斯丁·貝撒·路易斯的文學才華創造出來的非同尋常的角色……我對這部優美的小說進行了重寫。”影片中,社會地位、迷宮似的迴廊、陰謀、肉體的慾望構成探索人類動機的場景。這些混亂的因素之上,一種崇高的精神在其中隱隱浮現。

LINE

2001 追憶童年往事 Porto of My Childhood

movie-porto-de-mon-enfance-by-manoel-de-oliveira-poster-mask9  

這是一部介於劇情片和紀錄片之間的電影。奧利維拉借助這種混合了紀錄與虛構的手法,重塑了葡萄牙的著名城市同時也是他的故鄉的波爾多。影片中穿插著照片、過去拍攝的電影片段,以及今日的真實場景和奧利維拉虛構的往日景象。在其中個人和歷史之間的界線在這樣一種追憶中消失掉了。街頭的任何一角都如奧利維拉所說的“時間的藝術”——電影的一部分。它們是靈魂的閃現。影片結束處,鏡頭駛向了入夜之中的波爾多的大海,燈塔的燈依然輪轉著。在奧利維拉九十歲的時候,他回憶起童年的自己和波爾多。照片中,奧利維拉童年的住所已經成了一片廢墟,但在電影裡,它的窗口卻依然敞開著。

LINE

2001 我要回家 Je rentre à la maison

s4622039  

故事的脈絡十分清晰,開頭更是少有的干淨利落,直接由重大事故的發生引出主人公的生活,一顆遭受重創的心靈將怎樣癒合?大量的靈活使用蒙太奇給了我們答案和更深層的解釋。敘事方式的新穎,對單調生活的節奏的精確把握,甚至可以讓我們聽到時間如水一般流失的聲音。本片導演是葡萄牙電影的領軍人物,他在這部片子裡展現出大師的功力和顛覆的魅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約翰·馬爾科維奇的表演,這位《雲上的日子》的男主角,再次用自己含蓄的表演征服了觀眾。

LINE

2000 情歸何處 The Letter

225703.64515379_270X405X4  

葡萄牙籍年歲已屆九十的導演,去年執導本片榮獲「坎城影展評審團別大獎」,導演以他九十二年的人生歷練,描述男女愛情那種因命運、因道德責任而錯過的無奈,平鋪直述但細膩的運鏡手法,不花俏但表現出來的生命力,卻深深震撼人心……

葡萄牙國寶級導演奧利維拉年已90,但創作雄心不減,以本片奪取坎城影展評審團特別獎。這原本是一個深宮後院的淒美愛情故事,編導將背景轉化為當今的上流社會,依然講述了“愛我的人”與“我愛的人”之間的痛苦抉擇和不可自拔。整個故事雖然較為老舊,但勝在老導演的功力深厚,表現手法依然細膩動人,特別是將女主角那種掙扎於世俗道德倫理和渴望完美愛情的矛盾心態刻畫得細緻傳神,結局的自我放逐其實是一種完美的收尾。意大利名演員馬斯楚安尼與法國女星德納芙所生之女基婭拉,氣質不凡,與片中扮演的凱瑟琳在風度儀態上一脈相承,贏得讚賞。

LINE

1997 尋根之旅 Viagem ao principio do mundo

0120443  

老牌影帝馬斯楚安尼的遺作,導演是80多高齡的葡萄牙大師奧利維拉,主題是尋找身份認同的回鄉尋根之旅,但導演拍出了蒼涼無奈的鄉愁味道。影片節奏緩慢,帶有濃郁的抒情和鄉土氣息,在描述回鄉的艱辛時也可看到人類對於故土的眷戀和忠誠,但也有對因為工業化發展過快使得鄉土不再、故里難尋的感慨和嘆息。

LINE

1996 聚會 Party

001534.60813823_270X405X4  

這是一部令人動容的電影。它改變了人們對於電影運動的看法。時隔五年的兩次聚會中的談話,攝影機靜止地記錄著談話中人、語言和時間。但奧利維拉微妙而透徹地用攝影機對空間進行剖析,雅緻而蘊涵地用感情調動人物,捕捉人和人之間測不准的情感波瀾。而語言,文學化的語言在奧利維拉冷靜而理性的空間中沉積下來的是心靈的聲音。影片中那些內心慾望和禁忌交織著的男男女女在聚集在一個小島上,用如此的方式還原出他們情感的運動。電影在這里以本質的方式展示出作為電影的無法測量的“觀視”。本片曾入圍1996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競賽單元。

LINE

1995 愛欲修道院 O Convento

MOV_7162102f_b  

影片包含大量文學典故,但缺乏有效的驚悚手段或心理懸念。導演乃葡萄牙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拍攝本片時已超過80歲。

LINE

1993 亞伯拉罕山谷 Abraham Valley

p2157098900  

這是一部詩意抒情的電影。一個女人用她自己的方式對抗男人,她的力量來自於對世界的詩意的視點,儘管這可能僅僅是幻想。奧利維拉認為,可以把這部電影看作一次從雙重疏離的立場進行的改編:對《包法利夫人》的改編,或一部關於以福樓拜為基礎的電影的電影。電影改編自Agustina Bessa-Luis的小說,電影的名字也來源於小說中的某個地名。愛瑪以自己的想像建構出一個詩意的世界,而這個世界卻又是深深地紮根於這個並不詩意的現實之中。這是一個朝向兩個相反方向的運動。奧利維拉說這部影片是“一種精神的地理學,也許一個人可以發現聖經誕生的山谷,也是人性的山谷、世界誕生的山谷。”從愛瑪的痛苦中,獲得的卻是人類最初的慾望。

LINE

1963 狩獵記 The Hunt

2015年台北電影節主題城市里斯本;羅貝托與好哥兒們決定外出打獵。雖然跟父親商借獵槍不成,依然沒能打消兩人出遊的興致。在陽光和煦
的午後,少年悠哉於曠野漫步,卻忽略了大地平靜表面下潛藏的危機。取材自真實事件,導演延續早期紀實風格,但進一步超越寫實的框架,為人類與自然間的征服關係作出警世性的寓言。雙結局並陳放映,揭露彼時葡萄牙政權言論審查的歷史真相。

LINE

1942 童黨小霸王 Aniki Bobo

aniki-bobo-imagem1  

2015年台北電影節主題城市里斯本;男孩滿腦子想贏得心儀女孩的注意,決定鋌而走險偷竊,卻弄巧成拙越搞越糟;奧利維拉首部劇情長片,因劇情被獨裁政權認為帶有反叛訊息,影片上映前被祕密警察無罪羈押十天,往後二十年的創作也頻頻受阻。

LINE

1931 河岸印象 Douro, Faina Fluvial

media

2015年台北電影節主題城市里斯本;葡萄牙第一大港波多,以紅酒和河岸風光聞名。生於斯長於斯的奧利維拉受維多夫「電影眼」等先鋒派的
啟發,處女作《河岸印象》捨棄當地浪漫色彩,轉而注視河岸的底層生活。修復版再現導演多重變幻的視角與節奏性的剪接,記錄了波多一日勞動的圖景,也書寫現代性轉瞬即逝的律動。

 

08年坎城電影節上特別設定了專門的節目向在12月度過自己100歲生日的奧利維拉致敬影展的致敬活動以播放瑪努埃爾-德-奧利維拉做為導演拍攝的第一部作品-講述作者家鄉的河流和沿岸人們生活的短片
這是一部紀錄片,紀錄了葡萄牙多羅河橫穿波托市的時候兩岸的情景;有工人們卸船、裝船的場面,女工勞動時的氣氛,同時也記錄了多羅河上的橋樑與緩緩流動的河水。

LINE

部分轉載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盆栽何 的頭像
    盆栽何

    台中盆栽村 何國銘+何永裕+MH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