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229976009
ru Aleksandr Sokurov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作品表

《攻占羅浮宮》| 2015 | 法國/德國/荷蘭 |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浮士德:魔鬼的誘惑》| 2011 | 法國/德國/荷蘭 |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2007 亞歷珊卓 Alexandra

2005 太陽 The Sun

《父子迷情》| 2003 | 俄國 |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創世紀》| 2002 | 俄國 |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2001 遺忘列寧 Telets

1999 希特勒末日 Molokh

1997 母與子 Mother and Son

Aleksandr+Sokurov+Aleksandr+Sokurov+Portrait+dGpj5bFrDvwl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俄語: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Соку́ров,1951年6月14日-),是俄羅斯影壇當代最重要的導演之一,被認為是塔可夫斯基精神的繼承人。

出生 1951年6月14日

蘇聯西伯利亞

職業 電影導演及劇作家

活躍年代 1978年至今

獎項 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

1999年

《希特勒末日》

第68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2011年

《浮士德》

p1481369474

生平

蘇古諾夫1951年生於西伯利亞伊爾庫茨克州的鄉村,畢業於高爾基大學歷史系,19歲時就開始擔任助理電視導演。在1975年之前,他都一直為高爾基電視台執導電視節目。後來他前往莫斯科國立電影學院學習,在此期間他初露崢嶸,引起了塔可夫斯基的注意。

在大師的推薦下,他進入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工作。但多數他的早期作品在製片廠內部得到消極評價。蘇聯時代,幾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這使他一度轉向紀錄片創作。直到80年代末,他才進入國際觀眾的視野。先是他於1978年完成的劇情片處女作《人類孤獨之聲》在盧卡諾影展上獲獎,此後他的作品得到了持續的關注。

francofonia-2

作品

蘇古諾夫的影片在前蘇聯曾引起極大爭論,有人認為他的新電影語言是現代作者電影的又一個高峰。有人則指責他矯揉做作,且生硬地重複西方先鋒派的電影道路,但他在歐美國家是評論界的寵兒。1980年代末,電影製作環境相對寬鬆以來,他表現得十分活躍。

1989年,他將《包法利夫人》改編成作品《拯救與保護》,其作品的典型主題和特徵都出現在這部影片中:包含了宗教思想、靈與肉的劇烈鬥爭、對死亡的迷戀以及細緻的心理物理學。同年推出的《日月無光》,則以對人類苦痛尖銳淒涼的刻畫令人心驚。兩部影片都具有極端詩意的影像,以及對人類境遇苦難一面的執著探索。

精神上的壓抑與苦悶,在他接下來的三部曲《第二環》、《石頭》、《沉寂歲月》中呈現的更為明顯。1996年的《愛在你左右:》則成為他迄今最受好評的影片。通過濾光鏡和廣角鏡的使用,蘇古諾夫把他在影像上的唯美追求發揮到極致。這部幾乎沒有情節的電影,以一位行將就木的母親和其子在她的彌留日子裡生活的描繪,成為導演對生死及精神問題的象徵性冥思。

1999年,蘇古諾夫延續對人類大限來臨之前狀態的表現,開始創作「死亡四部曲」,每部均以一位二十世紀的獨裁者為主角,描繪他們的對權力的迷戀以及心理狀態。 《摩洛神》的主角是希特勒,他以個性化的觀念將其塑造為「莎士比亞樣式的現代歷史人物」,視線直抵與政權機器相對立的人性深處,該片獲得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2001年,入圍坎城的《金牛座》則以列寧為主角,將焦點從政治歷史背景移向人物內心世界空虛的黑洞。2005年,電影《太陽》以日皇裕仁為主角,描述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前後,裕仁在皇宮地下碉堡的生活。然而具有神聖地位的天皇面對不明確將來—-有可能以戰犯罪被處決的情況下,爾後與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的多次會面,最後放棄天皇神聖地位下保留君主制度,並免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

2002年電影《創世記》,2001年12月23日一天之內在聖彼得堡冬宮實地取境,利用數碼攝影機拍攝一部只有一個96分鐘的長鏡頭的電影,在33個房間動用了三千名工作人員,細述了沙皇時代至二次大戰三百年來俄羅斯歷史。

2011年作品《浮士德》改編自歌德的戲劇《浮士德》,以19世紀早期的歐洲為背景,描繪了才華蓋世的學者浮士德在魔鬼梅菲斯特的陪伴和引誘下出賣靈魂踏上地獄之路的故事,被認為是導演權力系列四部曲的最後一部。影片充滿藝術質感的鏡頭、富有深意及寓言的劇情及角色刻畫,在威尼斯影展放映後得到了媒體們極高的評價,最終在一片讚揚聲中毫無爭議的獲得金獅獎。

20121129152840175  

風格

蘇古諾夫被譽為塔可夫斯基的繼承人,雖然這類比較多少抹煞了一些蘇古諾夫的個性,但兩者之間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像是對長鏡頭的偏好,演員的自然表演,以及對於人類存在本質問題和精神領域的共同關注。

死亡,是蘇古諾夫最感興趣的題材。他迷戀於對人的彌留狀態和對死亡儀式不厭其煩的描寫,通過細膩表現死亡的肉體展示與之相聯繫的精神或道德的痛苦,在失去生命的軀體上,集中體現了人類的孤獨、宿命與傷痛,言語在其面前都顯得多餘。備受磨難的肉體在他的眼中是真理意義的載體。以死亡為背景,蘇古諾夫的探索始於肉體,終於精神。

蘇古諾夫往往以物理的手法展現影像,一個很小的場面可以被無限的放大、拖長、細節化。典型的蘇古諾夫式的視覺魔術是從靜止或移動速度極其緩慢的超長鏡頭,以及精細的光影設計下凝練出來的詩意和夢幻般氛圍。

385780866  

亞歷山大·索科洛夫,當代俄羅斯影壇最重要的導演,認為是塔可夫斯基的精神繼承人。畢業於高爾基大學歷史系。 19歲時就開始擔任助理電視導演。直到1975年,他一直為高爾基電視台執導電視節目。後來他前往莫斯科進入國立電影學院學習,在此期間他初露崢嶸,引起了塔可夫斯基的注意。在大師的推薦下,他進入列寧格勒電影製片廠工作。但大部分他的早期作品在製片廠內部遭到了消極評價。改革前,幾乎每部影片都被禁映,這使他一度轉向紀錄片創作。直到80年代末,他才進入了國際觀眾的視野。先是他於1978年完成的故事片處女作《孤獨人類之聲》在盧卡諾影展上獲獎,此後他的作品得到了持續的關注。 2011年,憑藉《浮士德》獲得威尼斯“金獅”大獎,來到了事業巔峰。

p1321155469

獎項

2013

第26屆俄羅斯尼卡獎 最佳導演 浮士德─魔鬼的誘惑

2011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 金獅獎 浮士德─魔鬼的誘惑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天主教文化獎 浮士德─魔鬼的誘惑

第68屆威尼斯電影節未來數字電影獎 浮士德─魔鬼的誘惑

2007

第60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亞歷珊卓

2003

第56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父子迷情

第56屆坎城電影節費比西獎競賽單元獎 父子迷情

2002

第55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創世紀

2001

第54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遺忘列寧

1999

第5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希特勒末日

第5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最佳編劇 希特勒末日

Alexander_Sokurov_in_Fajr_International_Film_Festival_01  

相關電影作品介紹

《攻占羅浮宮》| 2015 | 法國/德國/荷蘭 |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118355

2014 蘇古諾夫:世紀之聲 The Voice Of Sokurov

p2238412073

以《創世紀》、《浮士德》等作品技驚國際影壇的俄羅斯名導亞歷山大蘇古諾夫,於蘇聯片廠時期即投入影像創作,雖獲一代宗師塔可夫斯基的青睞與推薦,其宏觀獨到的歷史視角與政治觀點,及前衛的藝術技法,仍使他遲至八○年代才真正突破國家機器及片廠文化的桎梏,進入國際影壇的視野之中。

回首近半世紀的堅持與衝撞,蘇古諾夫於本片親身講述其藝術創作與哲思發展的完整歷程,與導演精心蒐羅剪輯的珍貴拷貝片段展開世紀對話,不僅帶領影迷一窺蘇古諾夫電影藝術的來龍去脈,更具體而微地揭露了俄羅斯五十年來動盪歷史的絕代風華。

「電影不值得用一生交換,為了對電影的熱情而浪擲一生絕對是個錯誤。但那是個值得浪擲一生的錯誤。」──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關於導演

蓮娜柯普萊寧,芬蘭人,曾任芬蘭紀錄片工會主席,並曾擔綱紀錄片攝影。

1986年赴俄羅斯電影學院研讀攝影時,正逢政治經濟改革時期,曾遭政治封鎖的電影作品大量解禁,因而與蘇古諾夫其人其作結下不解之緣。

《浮士德:魔鬼的誘惑》| 2011 | 法國/德國/荷蘭 |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p1575280813

2011 電影的故事 The Story of Film: An Odyssey

fx_fsen52044056_0001

歷時五年、橫跨六大洲攝製的《電影的故事》,由北愛爾蘭導演馬克庫辛思(Mark Cousins)根據其同名鉅作翻拍,全系列共8集、900分鐘。

分為【電影的誕生】、【美國電影的凱旋】、【撼動世界的顛覆電影大師】、【美國類型電影鉅獻與歐洲電影光芒】、【戰爭的錘鍊與新電影語言】、【一觸即發:世界電影百花齊放】、【令人驚嘆的新潮流-西歐嶄新拍攝手法】、【新浪潮席捲全世界】、【美國新電影】與【激進導演與國家電影登場】、【全球流行電影之創新】、【世界各地的抗議電影】、【數位時代的序曲,膠卷電影的終曲】、【新數位時代,美澳電影的超完美現實】、【電影的再生與未來】。

《電影的故事》不僅博引上千部影史經典與賣座強片,從電影誕生、默片至有聲時代,追溯重大電影里程碑,從好萊塢大規模電影工業,擴及到歐亞非等地的電影發展,並與全球影人探討數位化的電影創作,收錄傳奇製片人與電影巨擘的重要訪談,包括亞歷山大蘇古諾夫、拉斯馮提爾、葛斯范桑、巴茲魯曼、田壯壯、袁和平、蔡明亮等大師,探索電影創作如何受世界影響、電影人如何相互啟發,在呈現120年來的影史風華中一窺電影堂奧,絕對是影痴首選!

2007 亞歷珊卓 Alexandra

p1035121015

蘇古諾夫最「平易近人」的一部電影。亞歷珊卓是個慈祥的俄國老太太,搭長途火車去探望在車臣服役的孫子;老太太先與孫子短暫會面,又和駐防士兵們攀談,走進車臣市集後,與當地婦女們友善互動。電影藉由人與人之間的關愛,間接質疑了戰爭及對立的必要。俄國歌劇界首席女高音維許涅芙絲卡雅自然生動的表現,堪稱今年坎城最大遺珠。

p2160101376

1999年,第二次車臣爆發,無論處於何種目的,然戰火所到之地,生靈塗炭,淒慘荒涼。

年事已高的俄羅斯老婦人亞力山娜(Galina Vishnevskaya 加利娜•維希涅夫斯卡婭飾)獨自踏上路程,從家鄉遠赴車臣的軍營探望7年未見的孫子丹尼斯(Vasily Shevtsov 飾)。丹尼斯如今已榮陞為陸軍軍官,祖孫倆情深意篤,卻無法迴避歲月和理念所產生出來的隔膜。亞力山娜獨自步出軍營,放眼望去,滿眼盡是破敗和淒涼……

fx_fael41034427_0001

本片榮獲2008年Fajr電影節最佳表演獎(Galina Vishnevskaya)。

2006 羅斯特羅波維奇80歲紀念:人生的祭典Элегия жизни. Ростропович. Вишневская.

2005 太陽 The Sun

p1136064540

影片講述了二次世界大戰末時,日皇裕仁如何面對戰敗的事實及放棄「神人」的身分。這位被日本平民視為神人的皇帝,其實都不過是一位有血有肉的人,影片並沒有交待戰爭實際的發展過程,而是以緩慢節奏描寫裕仁的日常生活不為人知的一面,片中有多少情節是史實則不得而知。

fx_fsen00439817_0004

二戰末期,軸心國敗局已定,作為“邪惡軸心”一員的日本更面臨巨大危機。亞太戰場節節失利,兩顆原子彈進一步摧毀了日本人的心理防線。作為日本最高統帥的裕仁天皇(尾形一成飾),此時此刻面臨著痛苦的抉擇。

fx_fsen00439817_0003

黑雲壓城城欲摧,這個身形瘦小的男人,他的內心世界無人能近……

fx_fsen00439817_0001

本片為俄羅斯導演亞歷山大•索科洛夫“20世紀統治者三部曲”(亦作“統帥三部曲”)中的第三部,前後製作共花費8年時間,影片被評為2005年亞美尼亞埃里溫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

《父子迷情》| 2003 | 俄國 |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p865405320

《創世紀》| 2002 | 俄國 | 亞歷山大·蘇古諾夫 
p1648578917

2001 旅程輓歌 Элегия дороги

2001 遺忘列寧 Telets

s3204526

共產蘇聯的創建人,攬大權於一身的獨裁者,以往跺跺腳就能震動全球的風雲人物列寧,現在安靜地躺在鄉間的宅邸中等死,圍繞在周圍的是各懷鬼胎,充滿敵意與不信任的醫生、看護和監視人員。

一切都完了,列寧心中清楚的很,他的身體虛弱、心智衰頹,儘管意志仍然堅定,卻無法造成任何改變。一度控制著一切的列寧,現在沒有電話「這個地方太潮濕了,不能裝電話,」、沒有信件「你沒有收到信是因為根本沒有人寫信給你」,無法跟外界作任何聯繫,看護為他清潔擦拭身體的時候,粗魯地把這位前任元首抓過來翻過去,一點起碼的尊嚴都沒有,曾經掌握千萬人生死的列寧,現在連他自己的生死都無法掌握,他想過服毒自盡,「沒有別人好殺的時候,至少還可以把自己殺掉」,但是他的妻子勸他把眼光從自己身上移開,想想其他的人。在回憶的時候,列寧當然知道自己徹底失敗毫無翻身機會,也因此,他臉上偶爾掠過的似笑非笑表情,更讓人覺得莫測高深。

電影中最重要的一幕是他的繼任者史達林來訪,史達林送來了一根沒有銘刻雕飾的手杖,儘管已經無所畏懼的列寧可以愛說什麼就說什麼,但是他的言語對史達林來說完全無關痛癢,兩人之間的對話,顯示了獨裁者大權旁落的悲哀,也隱約透露出權力鬥爭中至為殘酷的一面。

在等候死神的時光中,列寧心裡在想些什麼?回顧驚濤駭浪的一生,他有沒有任何未完成的心願?在這個一切都已經與他無關的時候,他有沒有任何後悔懊惱?

世人遺忘了列寧,他有沒有忘了什麼?

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蘇聯的締造者列寧(Leonid Mozgovoy 飾),同樣無法逃脫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他年事已高,且疾病纏身,愈來愈疲憊的身心再也無法應付黨內黨外的政治鬥爭,眼睜睜看著黨內新貴取代自己的位置。而他,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領袖只能偏居一隅,等待死亡的臨近,任憑世人將其從記憶中漸漸抹去……
本片榮獲2002年俄羅斯電影尼卡獎最佳男主角(Leonid Mozgovoy)、最佳女主角(Mariya Kuznetsova)、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製作和最佳劇本等七項大獎;2001年俄羅斯影評人協會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劇本等七項大獎。

 

2000 對話索爾仁尼琴Узел. Беседы с Солженицыным

s3146176

這幅兩部分組成的,喚起回憶的SOLZHENITSYN的肖像,是導演ALEXANDER SOKUROV通過兩段充足的,和SOLZHENITSYN與他的夫人的談話。來解悟這位盛譽國際的作家的生命歷程。
這並不是一部簡單的傳記電影,相反的,電影著力匯聚於SOLZHENITSYN對蘇維埃的探討:它的文學,傳統,歷史和它的語言。通過作家個人一種對俄國的宏觀的綜述,俄羅斯這片大地傳奇的肖像裸呈在我們面前。

1999 希特勒末日 Molokh

p2244264589

俄國大導亞歷山大蘇古諾夫「權力四部曲」。

一座不吉利的要塞高踞於雲端之上,一個裸體女人獨自在它寬廣的平台上跳躍。她知道處於監視之中,隨便地向望遠鏡揮手。不安寧地伊娃等候著她心愛的“阿迪”的到來。隔離隱蔽地的單調的平靜被元首和他的隨從:得力助手馬丁鮑曼、宣傳專家約瑟夫戈培爾及其愛妻瑪格達的到來打破。 24小時的會談和置身巴伐利亞阿爾卑斯山生動景色中漫步,一切似乎都秩序井然,即使這是在1942年的春天。但一個女人的混亂和一個人類本性無能的男人的複雜攪在一起,​​使得伊娃像她的男人一樣暴烈,她是膽敢向元首對抗的唯一聲音。

1997 母與子 Mother and Son

s3079588

在俄羅斯某個偏僻的小山村,人煙罕至,靜謐非常,這裡的景色如同律動的油畫一般,美得憂傷,美得窒息。
一位老母親(Gudrun Geyer 飾)即將走到人生的終點,時間已沒有意義,每一刻都會成為永恆。兒子(Aleksei Ananishnov 飾)陪在母親身邊,精心照料她的起居。他耐心傾聽著母親關於夢的敘述,帶著她出外散心,為她讀明信片。在秋風驟起的時節,這對母子默默地享受著這最後的聚會……
本片榮獲1997年莫斯科國際電影節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獎、俄羅斯電影評論獎和評審團特別大獎。

1997 卑微的人生Смиренная жизнь

1996 東方輓歌 Восточная элегия

1996 休伯特.羅伯特的幸福一生 Робер. Счастливая жизнь

1995 精神之歌 Духовные голоса. Из дневников войны. Повествование в пяти частях.

s1454016

1994年, Sokurov隨俄軍被分配到塔吉克斯坦和阿富汗交界處的邊境軍用崗進行實地拍攝。雖然1989年俄軍從阿富汗戰爭中撤出,但仍然有隱蔽的敵人在邊境尾隨。當不知名的武裝部落偶爾與俄軍發生小規模衝突時,Sokurov的拍攝記錄了衝突的間歇,讓人感到十分困擾。他有力地捕捉了俄軍被孤立時的情景,部隊被折磨得無力的心情,以及嚴酷的環境。如詩般卻又伴隨著哀怨。此系列記錄片被分為五集。

1993 呢喃語頁  (Тихие страницы) (Whispering Pages)

1992 石頭  (Камень) (Stone)

1990 第二環  (Круг второй) (The Second Circle)

1989 無言之歌 Odinokiy golos cheloveka

盧卡諾影展。亞歷山大蘇古諾夫首部劇情長片處女作。

1989 拯救與保護  (Спаси и сохрани) (Save and Protect)

1988 日月無光 (Дни затмения) (Days of Eclipse)

1986 帝國 (Ампир)

1983 Painful Indifference (Скорбное бесчувствие, 1983–1987)

1980 The Degraded (Разжалованный, 1980) (短片)

1978 人類孤獨之聲  (Одинокий голос человека) (The Lonely Voice of Man)

arrow
arrow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