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崖上的波妞 崖の上のポニョ
導演: 宮崎駿
編劇: 宮崎駿
演員: 山口智子 天海祐希 奈良柚莉 土井洋輝
類型: 動畫 / 奇幻 / 冒險
官方網站: www.ghibli.jp/ponyo/
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語言: 日語
上映日期: 2008-07-19(日本)
片長: 101 分鐘
又名: 懸崖上的金魚姬 / 崖上的波兒 / 懸崖上的金魚公主 / 懸崖上的Ponyo / Ponyo on the Cliff
劇情簡介
本片改編安徒生童話,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捨以傳統手繪作法,以兒子宮駿吾郎孩提經驗為出發點,與配樂大師久石讓搭檔,日本票房突破52.2億元台幣。
講述一個男孩宗介與金魚公主-波妞(Ponyo)邂逅的故事。
海邊的小村莊,五歲的宗介住在山崖上,一棟面海的房子,他的父親長期在海上工作,母親則是在當地的安養院工作。一天,宗介在山崖下岩石遍佈的海灘上玩耍,撿回了一隻被困在玻璃瓶裡的金魚公主-波妞(Ponyo),宗介救回了她,把她養在一個綠色的塑膠水桶裡。
宗介跟波妞說:「別擔心,我會保護妳、好好照顧妳!」
但波妞的魔法師父親─藤本,卻不顧波妞的意思,逼著她回到海裡,心意已決要變成人類的波妞,違背父親離家出走,並且把父親珍藏的「生命之水」倒到海水裡。
於是,海平面上升,波妞的妹妹們都變成了魚形的巨大海浪吞噬了宗介住的小鎮,還差點連宗介山崖上的住家都波及。究竟波妞會不會變成人類,還是將化為海裡的泡沫?
本片由宮崎駿執導,以傳統手繪方式製作,光手繪稿即高達十七萬張以上,高齡六十七的宮崎駿也坦言,這可能是他最後一部作品。請來日劇「長假」女主角山口智子為宗介媽媽配音,長島一茂(父親是日本棒球名人長島茂雄)為宗介爸爸配音,波妞海神媽媽則交由天海佑希配音,兩位主角波妞與宗介,則是新人女童奈良柚莉與男童土井洋輝。
故事靈感來自宮崎駿長子,也就是曾執導《地海戰記》的宮崎吾郎5歲時於瀨戶內海渡假發生的事情。事實上,一直忙於工作的宮崎駿,與長子宮崎吾郎的關係並不和諧,加上宮崎駿對《地海戰記》的不滿評價,讓兩人始終處於冷戰狀態,宮崎駿正如片中一直遠航的父親對親人疏於照料,《崖上的波妞》可說是宮崎駿的親情反省之作。
宮崎駿在片中做了許多突破,包括五花八門的海底世界及有眼睛的海浪等,他說:「其實每次我創作前設定的觀眾,多是5到10歲的小朋友。別小看這些幼齡的小孩,他們其實充滿靈性。」
《霍爾的移動城堡》完成後,宮崎駿已經擬出暫時的構想,2006年10月帶領吉卜力的工作夥伴開始製作。原本預定使用和以前一樣的表現手法,但在製作前閱讀了夏目漱石的作品《草枕》後,前往英國倫敦的泰特美術館,欣賞了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的畫作後,深受《歐菲莉亞(Ophelia)》的感動而對作畫方式重新評估。
之後,監督宮崎駿「想再回去紙上作畫的動畫根源。再一次,自己划槳,拉起帆渡海。只用鉛筆作畫」的意圖,使這部作品不使用電腦(CG)作畫,而全部使用手繪作畫(但之後的色彩、攝影是數位處理),在一年半內,大約有70名工作人員畫了17萬張圖。製片人鈴木敏夫說宮崎駿想在表現手法上發起新的挑戰,尤其此作80%的場景是海水,而這也是他第一次以大海為舞台,宮崎駿親自畫所有的波浪,試圖找出最好的呈現手法。而宮崎駿表示有意去做一部連5歲小孩都能看懂的電影。」
《崖上的波妞》最初的構想來自於2004年的作品《霍爾的移動城堡》完成後,當時製作人鈴木敏夫指出《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角色蘇菲、馬魯克、火魔卡西法三者之間的互動非常有趣;便希望能做出這種適合兒童欣賞的動畫。
最初擬定的企劃為改編作家中川李枝子的童話作品《不不幼兒園》(いやいやえん),這是一部關於托兒所小孩的故事,這部作品宮崎駿曾在2001年時將其中一段章節製成短篇動畫《捕鯨記》(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用短篇動畫電影)。後續宮崎駿以之前在瀨戶內海福山市的鞆之浦的員工旅行時所觀賞的港町景色為靈感,進一步將作品暫擬定為《崖上的不不幼兒園》(崖の上のいやいやえん) ,宮崎駿2004年曾在那裡待過2個月,而當時他住的地方正是懸崖上的小屋子。之後宮崎駿帶著擬定的構想,在2006年10月帶領吉卜力的工作夥伴開始製作。
原本預定使用和以前一樣的表現手法,但在製作前閱讀了夏目漱石的作品《草枕》後,前往英國倫敦的泰特美術館,欣賞了約翰·艾佛雷特·米萊的畫作後,深受《歐菲莉亞(Ophelia)》的感動而對作畫方式重新評估。之後,宮崎駿「想再回去紙上作畫的動畫根源,再一次,自己劃槳,拉起帆渡海」。只用鉛筆作畫」的意圖,使這部作品不使用電腦(CG)作畫,而全部使用手繪作畫(但之後的色彩、攝影是數位處理),在一年半內,大約有70名工作人員畫了17萬張圖。製片人鈴木敏夫說宮崎駿想在表現手法上發起新的挑戰,尤其此作80%的場景是海水,而這也是他第一次以大海為舞台,宮崎駿親自畫所有的波浪,試圖找出最好的呈現手法。而宮崎駿表示有意去做一部連5歲小孩都能看懂的電影。
拍攝花絮
• 宮崎駿在構思本片時大聽理查瓦格納的歌劇《女武神》,原定金魚姬的名字是“布倫西德”(《女武神》中的人物)。後來,宮崎在作畫時突發奇想,改成了“波尼”。
• 小男主人公宗介的名字來源於夏目漱石的小說《門》中的人物野中宗助(在日文中,“宗助”和“宗介”發音一樣)。
• 在《哈爾的移動城堡》上映期間,吉卜力的成員們集體前往靠近瀨戶內海的某個小城度假。那裡保持著傳統民居的風貌,令宮崎駿十分喜歡。大家就住在可以看見大海的懸崖上的旅館裡。這次旅行促生了《崖上的波妞》。
• 在宗介常去的向日葵園裡,開著美麗的劍蘭。這是宮崎駿的安排。劍蘭的花語是熾熱的愛、思念、努力、忘卻,影射波尼的故事。
• 宮崎駿的動畫作品中經常有美味的食物,在本片中登場的是理沙為宗介和波尼做的拉麵。宮崎本人特別喜歡菠菜拉麵,但因為菠菜怎麼也畫不好,最後面上的綠葉植物改成了蔥段。面上還有半個蛋和兩片火腿肉。片中有個波尼吃火腿肉的場景,原先作畫人畫的是波尼拿了上面的一片火腿吃,後來作畫監督經過調查考證將之改成了選下面一片火腿——因為先面的那片貼著麵湯比較熱。對細節的執著體現出宮崎作品的不凡之處。
• 在製作本片期間,宮崎駿每週要做三次按摩,分別在周二、週六和周日。其中周六和周日的兩位按摩師是長年來往的熟人,年紀都挺大了。宮崎覺得效果似乎不如以前,才又找了一位新的師傅,追加了周二的按摩。
* 故事融合了安徒生童話的《美人魚》,並除去基督教色彩。
* 舞台是取材於瀨戶內海福山市的鞆之浦,宮崎駿2004年曾在那裡待過2個月,在那裡他的想像力開始啟發,而他住的地方正是懸崖上的小屋子。
* 一開始是想做中川李枝子的童話作品《不不幼兒園》,這是一部關於托兒所小孩的故事,這部作品宮崎駿已在2001年時製成《捕鯨記》(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用短篇動畫電影),宮崎駿有意把它完成,不過在宮崎駿從鞆之浦回來後改變了想法。而托兒所的設定也應用在此作。
* 劇中的月亮比平時還大,顯示了地球平衡的崩潰。除此之外,月亮還有更深的涵義。
* 劇中出現類似泥盆紀的海中生物,但實際上這些生物是宮崎駿想像出來的。
* 宗介這個角色是以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朗5歲時為藍本。
* 波妞的造型來源出自於該作品的作畫監督近藤勝也當時約3歲大的女兒。
* 「波妞」這個名字為宮崎駿所想的點子;他認為這聽起來就像是用來形容碰到柔軟東西時的擬聲詞。
* 藤本的模特兒則為作畫監督近藤勝也,為宮崎駿參訪近藤家後所想的靈感。
* 此片在日本481家戲院上映(國產電影的紀錄),上映首日票房達到紀錄保持者《神隱少女》的83%。上映三日票房收入達15億日圓。但在2ch上的討論指出,《神隱少女》只在336家戲院上映,而它首日票房為5.5億日圓,《崖上的波妞》相對的上映戲院較多卻只有4.5億日圓,並貼上在東京的戲院裡空的座位的照片,和之前的大排長龍與座無虛席形成強烈對比。
* 上映31日票房突破100億日圓。
* 日本時報給此作4到5顆星的評價,並讚揚它的單純主題元素和視覺效果,把它和宮崎駿的經典動畫龍貓相提並論。
角色
波妞(ポニョ 聲:奈良柚莉愛)
籐本和Gran Manmare的女兒。本名布倫希爾德。偷偷離開家時不小心讓自己的頭卡在玻璃罐裡,而這時救了她的就是宗介,宗介把她命名為「波妞」。有著類似人類的臉而被秋稱為「人面魚」。因為舔了宗介的血液而成為半人魚。喜歡火腿。會對討厭的人噴水。
宗介(宗介 聲:土井洋輝)
保育園「向日葵園」的5歲男孩。心胸寬廣又耿直,在懸崖下遇見波妞並決心要保護她。直接稱呼自己父母的名字(理莎、耕一)。5歲即會發送摩爾斯電碼。
名字來自夏目漱石的小說《門》。
理莎(リサ 聲:山口智子)
宗介的母親。在日間護理服務中心「向日葵之家」工作。
耕一(耕一 聲:長嵨一茂)
宗介的父親。內航貨物船「小金井丸」的船長。因為工作緣故不常在家。用摩爾斯電碼和家人對話。
Gran Manmare(グランマンマーレ 聲:天海祐希)
波妞的母親。公式設定為海洋之母。海上的船員們看到其閃亮的身姿稱其為「觀世音」。能自由改變自己的身體大小。
籐本(フジモト 聲:所喬治)
波妞的父親。以前是人類,不過現在是住在海裡的魔法使。在海中駕駛自製的「姥鯊號」,有操縱水魚等魔物的力量及張開結界的能力。住在海底的珊瑚塔。自1907年開始,用魔法淨化、精製海水,從中抽出「生命之水」,儲存在珊瑚塔裡的井,籐本想利用「生命之水」的力量,使地球再度來到如泥盆紀的「海的時代」,不過卻被波妞奪去全部的「生命之水」。在陸地上時為了防止皮膚乾燥,必須在周圍灑海洋深層水,被莉莎誤認為是噴灑除草劑的怪人。
婦人( 聲:柊琉美)
波妞和宗介遇到的帶著孩子的女性。穩重大方。
波妞的妹妹們(ポニョの妹達 聲:矢野顯子)
非常喜歡姊姊。幫助波妞逃出。
秋 & 優香(トキ & ヨシエ 聲:吉行和子 & 奈良岡朋子)
「向日葵之家」坐著輪椅的老人。
角色名 | 配音員 | |||
---|---|---|---|---|
日本 | 台灣 | 香港 | 英語 | |
波妞 | 奈良柚莉愛 | 金貞彤 | Noah Cyrus | |
宗介 | 土井洋輝 | 唐天 | 王樹熹 | Frankie Jonas |
理莎 | 山口智子 | 馬君珮 | 謝安琪 |
蒂娜·費 |
耕一 | 長嶋一茂 | 夏治世 | 麥特·戴蒙 | |
藤本 | 所喬治 | 李香生 | 高翰文 | 連恩·尼遜 |
珂藍曼瑪蓮 | 天海祐希 | 李直平 | 杜雯惠 | 凱特布蘭琪 |
波妞的妹妹們 | 矢野顯子 | |||
婦人 | 柊瑠美 | 謝佼娟 | ||
辰婆婆 | 吉行和子 | 莉莉·湯姆琳 | ||
芳江婆婆 | 奈良岡朋子 | 崔幗夫 | 貝蒂·懷特 | |
嘉代婆婆 | 左時枝 | 克蘿麗·絲莉姬曼 | ||
久美子 | 平岡映美 | Jenessa Rose | ||
可憐 | 大橋望美 | Colleen O'Shaughnessey | ||
氣象播報員 | 羽鳥慎一 ※前日本電視台播報員 |
Kurt Knuttson | ||
其他配音員 | 山本郁子、山本道子、山本與志惠 川邊邦弘、手塚祐介、片岡富枝 田中昭生、田畑百合、石住昭彥 竹口安藝子、佐佐木睦、金澤映子 柳橋朋典、涉谷遙、塚本愛 塚本景子、澤田冬樹、齋藤志郎 脇田茂 |
劉傑、林美秀、梁興昌、何志威 |
* 「海のおかあさん」(海的媽媽)
歌:林正子 作詞:覺和歌子、宮崎駿(覺和歌子「さかな」(魚)改編) 作曲、編曲:久石讓
* 「崖の上のポニョ」(崖上的波妞)---阿暖小姐超愛唱的
歌:籐岡籐卷與大橋望美 作詞:近籐勝也 補作詞:宮崎駿 作曲、編曲:久石讓
※主題曲異常地在電影公開半年多前(2007年12月5日)就已先行發售。發賣首週排名115名,在電影上映首週急升到第6名,在8月4日時升到第3名,創下歷代吉卜力主題曲紀錄。另外是Oricon2008年單曲排行第14名。
反應
此片在日本481家戲院上映(國產電影的紀錄),上映首日票房達到紀錄保持者《神隱少女》的83%。上映三日票房收入達15億日圓。但在2ch上的討論指出,《神隱少女》只在336家戲院上映,而它首日票房為5.5億日圓,《崖上的波妞》相對的上映戲院較多卻只有4.5億日圓,並貼上在東京的戲院裡空的座位的照片,和之前的大排長龍與座無虛席形成強烈對比。上映31日後票房則突破100億日圓。
日本時報給此作4到5顆星的評價,並讚揚它的單純主題元素和視覺效果,把它和宮崎駿的經典動畫龍貓相提並論。美國影評家羅傑·艾伯特則給予《崖上的波妞》4顆星的評價,並認為畫面上的手法表現能讓成人或幼童皆能感受到作品的奇幻魅力。
2010年2月5日在日本電視台首次於電視頻道上播放時,在關東一帶曾獲得高達29.8%的收視率。之後2011年東日本大震災後;由於本片中有海嘯拍打崖邊的畫面,容易讓人引起災後的聯想,加上宮崎駿激烈反核,後續本片遭日本各大電視台無限期禁播。
獎項
* 入選第65屆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競賽名單,最終獲得數位未來電影影展特別獎與Mimmo Rotella財團獎。
* 義大利雜誌《CIAK》觀客獎
* 東京國際動畫博覽會2009、第8回東京動畫獎年度最佳動畫、國內劇場部門優秀作品獎、原作獎(宮崎駿)、美術獎(吉田昇)
* 第32回日本電影金像獎、最優秀動畫作品獎、最優秀音樂獎(久石讓)、岡田茂獎(吉卜力工作室)
* 2008年度每日電影獎大籐信郎獎
* 2009年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原創音樂(久石讓)
幕後製作
宮崎駿重出江湖 演繹兒童版《海的女兒》
當吉卜力宣布《地海戰記》將由宮崎家的大公子擔當導演時,很多人都認為屢屢流露退意的宮崎大師真的要收山了。然而令人驚喜的是,2008年的暑期,這位動畫天才又給我們帶來了一部自編自導的新作——《崖上的波妞》。
《崖上的波妞》脫胎於家喻戶曉的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本片的主人公是一條饅頭臉的小魚,她的尾巴像裙擺一樣展開,游動起來煞是好看。這個可愛的小傢伙決心離開大海,和自己喜歡的人類男孩在一起,不料卻惹出了大禍。宮崎駿筆下的“金魚姬”脫去了基督教的色彩,變成了稚氣的孩子,而以她為中心的故事則是一場面向兒童觀眾的愛的大冒險。
這部新作情節簡潔明快,人物也不多,它沒有《幽靈公主》那樣沉重的主題,沒有《千與千尋》那樣目不暇接的龐雜信息,也沒有《哈爾的移動城堡》那樣壯闊大氣的場面。不過,它不單純,宮崎大師在其中寄託了自身的人生思索和時代訴求。你可以帶著一顆孩子的心將它看成美好的童話,也可以帶著一顆成人的心讀出許多別樣的內容。
“每個人都有深藏於意識之下的內在海洋,它與波濤洶湧的外在海洋相通。因此,我要做一部不是把海作為背景而是把它作為主要登場角色的動畫。動畫描繪少年與少女、愛與責任、海與生命等這些本源性的東西,鼓勵人們在這個神經衰弱和不安的時代中向前邁進。”——宮崎駿
通篇手繪製作 吉卜力挑戰全新畫風
本片集結了宮崎駿最為信賴的動畫精英。作畫監督是從《魔女宅急便》開始跟隨宮崎的近藤勝也,美術監督則是自《幽靈公主》以來活躍於第一線的吉田升,此外還有經驗豐富的畫面導演奧井敦和色彩設計保田道世。
吉卜力的動畫人們此番進行了返璞歸真的大膽嘗試——全篇動畫完全不用CG,全部採用手繪,令畫面呈現出兒童圖畫書式的素樸畫風。這種閃耀著新鮮氣息的怡人畫風為作品注入了飽含暖意的溫柔。
據說宮崎駿改變畫風的念頭是受到了西洋藝術的啟發。在本片開始之製作之前,宮崎駿在英國倫敦的泰特美術館看到了米萊斯的名畫《奧菲麗婭》,該作瑰麗的畫面令其大為震動,觸動了他重新思考作畫方式。最後,宮崎駿決定回到原點,摒棄CG,重歸動畫片的手繪方式,由此誕生了風格迥異於現代動畫的《崖上的波妞》。
在本片中,與海有關的場面佔了百分之八十,宮崎駿對於海水和海浪的表現格外用心。他曾仔細觀察暴風雨中的大海,捕捉波濤充滿活力的變幻形式,這些心得當然被用到了新作中。同時,片中的大海往往以具有意志的鮮活面貌出現,這種擬人化的手法表現出孩子的眼中的獨特世界,形成了充滿妙趣且富有衝擊力的效果。
《崖上的波妞》是一部奇妙的作品,它是宮崎大師爐火純青的手法和求新求變的理念的結晶。
宮崎駿筆下的小美人魚,看起來更接近龍貓,也是1988年以來他再次將受眾群面向最年輕的觀眾。其華麗的手繪風格,帶有濃濃的暖意和強烈的質感,令這部影片在當代動畫作品中顯得尤為獨特。金魚公主的故事也引領宮崎駿暫時離開了他熟知的天空,轉而投入了碧藍深邃的大海。與此同時,觀眾們也跟隨金魚公主的腳步逃離大海,和聰明的5歲男孩宗介結為好友,一同在陸地上尋找快樂。
宮崎駿自評本片
“製作一部以海為主題的動畫,是我長久以來的夢想,可是海浪的動畫效果非常難做,所以這個夢想在此之前始終未能實現。我曾打算改變動畫的製作方式,於是便有了這樣一個革新的念頭:'其實大海也是一個生命體,當然可以為她畫上眼睛了。'很多工作人員認為這個想法很有趣,我心裡想,'嗯,好的,就是她了!'
我一度想過,也許我們離孩子們已經太遠太遠了,是時候再次走近那些5歲左右的孩子們身邊。可是我又無法再製作《龍貓》那樣單純的影片,因此只好在影片中加入更複雜的元素。事實上,如果想要製作單純的影片,片長稍短應該更好一些,畢竟對於孩子來說片長不宜過長。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鈴木先生都對我說,‘為什麼你不能把片子弄短一些? ’可是我需要將影片做得更為複雜,所以最後片長還是到了101分鐘。
《崖上的波妞》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結尾的演職員名單。名單中沒有職務,所有人員的名字全部按照假名的順序排列。在這份名單中,大投資者和小工作室全部一視同仁,從中你看不出誰是製作人誰是導演。甚至三隻經常在工作室附近出沒的流浪貓,它們的名字也列入名單當中了哦! ”
雜談
宮崎駿當時在擬定企劃時,向製作人鈴木敏夫表示比起製作以幼兒所為題材的動畫、他個人更希望能建立一間真正的幼兒所。之後在2008年便完成了讓已有兒女的吉卜力工作室員工;專門使用的幼兒所「三隻小熊的家」(三匹の熊の家)。
《崖上的波妞》在2008年7月19日舉辦的首映公開會當天,日本恰巧在海外發生3級的地震而發布海嘯警報,因動畫劇情中有波妞在海嘯上奔跑的橋段,宮崎駿當時在會場上開玩笑表示看來是波妞現身了。
起初鈴木敏夫在《崖上的波妞》上未採用任何宣傳用的文宣標語。之後鈴木敏夫從波妞與小嬰兒的那一段章節中;感覺到那名嬰兒似乎很不開心被生在這世上的模樣,便逆向操作想到作品的文宣標語「能生在這個世界真好」(生まれてきてよかった)。
獎項
金獅獎(提名) 宮崎駿
未來電影數字獎-特別提及 宮崎駿
米摩·羅台拉基金獎 宮崎駿
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2010)
最佳亞洲電影(提名)
第32屆日本電影學院獎 (2009)
最佳動畫片
最佳配樂 久石讓
第3屆亞洲電影大獎 (2009)
最佳電影(提名)
最佳導演(提名) 宮崎駿
最佳原創音樂 久石讓
第8屆華盛頓影評人協會獎 (2009)
最佳動畫片(提名)
第22屆芝加哥影評人協會獎 (2009)
最佳動畫片(提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