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祕街拍客 Finding Vivian Maier (2013)
導演: 約翰·馬盧夫 / 查理·西斯科爾
編劇: 約翰·馬盧夫 / 查理·西斯科爾
主演: 約翰·馬盧夫 / 瑪麗·艾倫·馬克 / 菲爾·多納休 / 薇薇安·邁爾 / 蒂姆·羅斯
類型: 懸疑 / 紀錄片 / 傳記
官方網站: www.findingvivianmaier.com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語言: 英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2013-09-09(多倫多電影節) / 2014-04-17(意大利)
片長: 83分鐘
又名: 尋找薇薇安·邁爾
劇情簡介
奧斯卡、英國影藝學院電影獎最佳紀錄片入圍。
一位神秘保母,私底下拍了超過十萬張照片,全部藏在一卡箱子裡,直到幾十年後被導演約翰馬魯夫在拍賣會上遇見,才挖掘出這個20世紀的偉大攝影師。透過這些從未曝光過的照片、影片,以及自以為認識她的人的訪談,使我們一步步揭開薇薇安邁爾的神秘面紗,走進她奇特卻又引人入勝的藝術與人生。
薇薇安·邁爾被公認為美國當代最重要的街頭攝影師之一,但她卻與大畫家梵高有著類似懷才不遇的情況,一生默默無聞做著保姆,去世後作品才得到挖掘與認可。本片導演之一的約翰·馬魯夫就是她的伯樂,而這一切,都緣起於約翰2007年在一場拍賣會上無意中買到的大量底片。影片展現了一個尋找的過程,通過各種蛛絲馬跡,挖掘藏在背後的動人故事,為我們拼湊出一個薇薇安的完整形象。當然,能夠在大銀幕上欣賞到那些動人心魄的攝影作品,對於觀眾而言本身就是一大享受。
導演的話
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
我出身單親家庭,由僅賺取最低工資的母親扶養長大,因此從小就被迫想盡辦法挖掘各種資源的價值。在垃圾中挖出寶物,拿去跳蚤市場重新販售,也成了我的求生技能之一。只要我想要什麼東西,就會抑制不住衝動,想辦法讓願望實現。
2007年,我正在撰寫一本書,記述芝加哥家鄉鄰近街區的歷史。我好奇可以去哪裡找來大量老照片點綴我的書,於是就去當地的傢俱舊貨拍賣會試試運氣。我買了一卡裝滿底片的箱子,最後那些照片都沒用在書中,然而我卻一直留著它們。我心想:「我有很多資源,等晚點有時間再來研究看看。」時間快轉二年後,我發現那堆照片裡蘊含著一批20世紀最棒的街頭攝影,所以我決定拍一部電影,記錄這趟發掘是誰拍下那些驚人照片的旅程。
那些底片為一位名叫薇薇安邁爾的女性生前所有,我獲得檢視她遺物與眾多古怪私藏的機會,因此我便開始當起偵探,試圖了解她更多。我希望電影跟隨著我的腳步,慢慢揭露薇薇安這個人的神秘面紗。
於是,手邊物證帶領我找到一個認識她的人,接著一個帶出另一個。但當我了解得越多,心中就浮現越多問題:她會喜歡我這麼做嗎?為什麼她不讓別人知道這些照片和真實的自己?這個女人究竟是誰?她越來越像是個神秘人物了。
我的執著帶領我們建立了龐大的訪問資料庫,並採集了全世界各地流傳的奇特故事。我們找到了約一百個曾與薇薇安邁爾接觸過的人,在電影中,我們讓這些人各自表述。我希望這故事能盡量真誠、純粹,這不只是揭露一個藝術家的神秘面紗,更是一個改變攝影史的故事。
查理希斯可(Charlie Siskel):
人人都會選擇自己呈現給世界的樣貌,但最終卻無法避免被揭露的命運。或許,選擇了不讓世人認識她的攝影與人生,她選擇隱姓埋名、不讓自己的藝術創作曝光。
然而,將藝術創作藏起並不代表就會毀滅它。薇薇安保存了作品,而死後命運則落入別人手中。就像卡夫卡死前請好友布洛德將未發表的手稿燒毀,最後卻不如所願一樣,不論薇薇安是否不打算公開自己的作品,都已徒勞無功。
身為紀錄片工作者,我們選擇說出自己想說的故事。經過多年來對薇薇安生前作品的研究,爬梳她所遺留堆積如山的私人資料後,我們拍攝了一部電影,講述一名隱身在保母面具背後的藝術家故事,而我們的發現也使她身後獲得了遲來的名聲與認可。
薇薇安像個密探,她經常一邊帶著小孩,一邊記錄街頭人生。不論是走在屠宰場、貧民窟,或是在郊區,她都忠實拍下了眼前所見的人性。
身為一個藝術家,薇薇安是個局外人,因此使她特別同情鏡頭下常出現的邊緣人物。而一心追求藝術的結果,也為她帶來了高昂的代價。
薇薇安曾開玩笑說自己是個神秘女子。因工作而寄住在中產富裕家庭中的她,堅決捍衛隱私並維護自己的獨立空間。但身為保母,數十年來近距離目睹別人家的天倫之樂,她私底下或許仍嚮往兒時破碎的家庭親情。
我們的電影展現出薇薇安不願讓世人看見的黑暗面,比先前揭露得更為陰暗,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部份。她的作品已被寫入攝影史,而且是如假包換的珍寶。作品的發現並不是薇薇安一生故事的結尾,反而只是一個開端。
主要工作人員
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導演/製片
電影工作者、攝影師、歷史學家,也是薇薇安邁爾作品的主要策展人。藉由自身的收藏,約翰持續保存薇薇安的攝影作品,並使大眾能夠取用。約翰在芝加哥西部長大,在跳蚤市場與舊貨拍賣會上買賣物品的習慣,使他挖掘了薇薇安的攝影作品。他同時是薇薇安作品專書《薇薇安邁爾:街頭攝影師》(Vivian Maier: Street Photographer)的作者,並正在撰寫傳記。
查理希斯可(Charlie Siskel)––導演/製片
影視製作人、編劇及導演,曾獲艾美獎提名。從事紀錄片與喜劇工作十五年,經常將二者合而為一。他曾參與製作的作品包含由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執導,榮獲奧斯卡獎的《科倫拜校園事件》(Bowling for Columbine);以及賴瑞查爾斯(Larry Charles)執導、比爾麥赫(Bill Maher )編劇的《宗教的荒謬》(Religulous)。同時他也曾監製電視作品《塔許一點靈》(Tosh.0)。查理希斯可在芝加哥北岸郊區出生長大,而薇薇安也在那裡擔任保母。他曾做過律師的工作,目前居住在洛杉磯。
傑夫葛林(Jeff Garlin)––監製
製作人、編劇、導演及演員,HBO《人生如戲》(Curb Your Enthusiasm)為其作品之一。葛林也是個攝影師、照片蒐藏家,而且很早就迷上了薇薇安邁爾的作品。
艾倫維肯登(Aaron Wickenden)––剪輯
艾倫維肯登的剪接作品包括榮獲眾多獎項的電影《阻斷者》(The Interrupters)、《死刑房的門前》(At the Death House Door),以及《拳王阿里的審判》(The Trials of Muhammad Ali),全都由總部位於芝加哥,發行《籃球夢》(Hoop Dreams)的知名片商「卡騰坤影業」(Kartemquin Films)製作。
喬許勞夫(J. Ralph)––音樂
曾獲奧斯卡提名的作曲家、創作型歌手及製作人。他22歲入行,簽為亞特蘭大唱片的錄音師。爾後,成立了在國際屢獲獎項的製作公司「流言工廠」(The Rumor Mill),並曾為葛萊美得獎歌手、奧斯卡獲獎電影、交響樂團,以及美國總統歐巴馬撰寫並製作歌曲。
喬許勞夫為紀錄媒體提供的歌曲頗受好評,他曾為4部奧斯卡獲獎/提名電影撰寫、製作音樂,包含2009年的《偷天鋼索人》(Man on a Wire)、2010年的《血色海灣》(The Cove)、2012年的《地獄歸來》(Hell and Back Again),以及2013年的《逐冰之旅》(Chasing Ice)。 《逐冰之旅》主題曲〈Before My Time〉由史嘉蕾喬韓森(Scarlett Johansson)演唱,並由世界知名小提琴家約夏貝爾(Joshua Bell)演奏。在第85屆奧斯卡獎中,喬許勞夫的〈Before My Time〉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截至當年為止為史上唯三入圍此獎項的紀錄片歌曲。
喬許勞夫的音樂橫跨多種類型與媒體。他是耶魯大學研究員、美國影藝學院成員,也是唯一連續二年榮獲AICP廣告大獎的作曲家。喬許勞夫已有數件作品被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永久收藏。
相關訪談
The Design Observer Group的蜜雪兒豪瑟(Michelle Hauser,以下簡稱「蜜」)與導演約翰馬魯夫(以下簡稱「約」)於2010年3月31日進行的訪談。
蜜:根據我所獲得的資訊,薇薇安生前有數千卷底片於拍攝完畢後從未放相甚或沖洗過。也許是因為經濟狀況不夠優渥,或是她缺少一個合適的暗房,但也有可能她與卡提耶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以下所言抱持類似的看法:
「你拍攝的前一萬張照片都是糟糕的。」
「其實我對攝影的主題並不那麼感興趣,一旦照片被攝入盒中,接下來的事我就不那麼在乎了。畢竟獵人並不是廚師。」
似乎薇薇安感興趣的也是狩獵本身。你對此有無任何看法或推測?同時,你有沒有在她的作品中發現重複的主題或場景?
約:她留下數千卷未沖洗底片這件事,對我而言實在難以理解。我知道她一直以保母的工作維生,既然多年來她的收入並不穩定,說她有時候窮到沒錢沖洗照片好像也有道理。等她有錢的時候,她便選擇沖洗當下拍攝的底片,這是大家的猜測。
當然,她的作品中有重複出現的主題。她很喜歡孩童,從最早期直到最末期的作品中,都能看見孩童的身影。她也對街頭塗鴉與報紙很感興趣,例如出現在小攤上、人行道上、垃圾桶裡……等地方的報紙。然而,她作品中最常出現的主題是街頭攝影。
《尋祕街拍客》由約翰·馬魯夫和查理·西斯科爾共同聯合執導,影片為小成本獨立作品,聚焦當代藝術家與藝術作品,打上傳記類的標籤,深入探討主角與其本身映射的關係。這部優秀的作品不禁讓人想起2003年紀錄片《石頭的讀者》(Stone Reader)、2005年影片《魔鬼與丹尼爾·約翰遜》以及2013年的《第237號房間》等。
自2013年9月《尋祕街拍客》在倫敦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以後,次年3月在多家藝術院線放映過。儘管影片票房僅有150萬美元的成績,這部佳片仍然躋身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五席之一,與其一同入圍的影片還有《第四公民》《在越南最後的日子》《地球之鹽》《維龍加》。
紀錄片《尋祕街拍客》聚焦一位“隱匿的”藝術家——薇薇安·邁爾。薇薇安與大畫家梵高有著類似懷才不遇的情況,去世後作品才得到挖掘與認可。她一生未婚,也未曾有過親密的親友。薇薇安於上世紀50年代到60年代期間在芝加哥的郊區默默無聞地做著保姆的工作,沒有任何一位雇主知道,她還是一名優秀的街頭攝影師。邊緣化的人物是薇薇安·邁爾拍攝的主體,包括窮人、老人、少數民族和兒童等。有時,在薇薇安休息的日子裡,她會與那些她關心的孩子們待在一起,或者漫步到城市中破舊的、不太安全的類似“貧民窟”的地方去尋找貧苦人們生活的細節,拍攝那些鮮有曝光的生活。然而,在她的一生中,她從未將其攝影事業與任何人分享過,這是本片中最大的懸念。
本片導演之一的約翰·馬魯夫(John Maloof)實際上是薇薇安·邁爾的伯樂,而這一切,都緣起於約翰在一場拍賣會上無意中買到的大量底片。影片《尋祕街拍客》展現了一個“尋找”的過程,主創通過各種蛛絲馬跡,挖掘藏在薇薇安·邁爾背後的動人故事,並藉此為我們拼湊出一個薇薇安的完整形象。我們得知薇薇安不僅是一位偉大的攝影師,她還是一個囤積狂。她囤積了無數箱印刷品以及未沖洗的照片底板等。也正因為此,2009年,薇薇安去世,享年83歲,留下了大量的遺物。影片導演馬魯夫和其他收藏家在一場拍賣會上買到超過10000張底片,這些底片的年代跨越了數個時代,而當時,他們還不知道這些照片的攝影師薇薇安·邁爾是誰。這些照片顯露出薇薇安·邁爾奇異的攝影天賦,而她獨特的人生故事似乎也像是劇中情節一樣。
為此,馬魯夫開始尋找每一位跟薇薇安相關的人士,並且將他們的講述拍攝下來。 “也許這是探尋薇薇安的故事的一種方法,”馬魯夫對記者說,“影片的核心在於,薇薇安創造了數量如此驚人的優秀作品,卻從未與人分享,這實在是匪夷所思。”
紀錄片導演邁克爾·摩爾給馬魯夫介紹了查理·西斯科爾,二人一拍即合,拍攝《尋祕街拍客》這事基本就這麼定了。此外,喜劇演員傑夫·格爾林也參與了製作,他擔任影片的製片人。
“薇薇安·邁爾到底是如何在兩種身份之間遊走而不被發現,這是非常吸引我們的,我們也希望觀眾能夠感受到這點,”馬魯夫說道,“故事的核心似乎是個真探故事,通過她留下的事物和尋找認識她的人來拼湊、解決這個謎團。”
“在拍攝中我們取得了重大線索,那是我們才發現,我們可能'誤解'了薇薇安,”西斯科爾在採訪中對記者補充道,“一開始,我們以為薇薇安是作為一個保姆,碰巧收集了這麼多偉大的攝影作品。隨著影片的拍攝,我們才了解到,整個事件的核心就是薇薇安,她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藝術家,只不過她碰巧也是一名保姆,默默無聞地生活著,從未與人分享她的成果。但毋庸置疑,她就是我們要尋找的那位藝術家。”
尋找薇薇安這項工作並不僅僅是為了拍攝這部紀錄片,它也改編了馬魯夫的生活。馬魯夫不停地收集購買薇薇安無人認領的遺產,如今他已經擁有90%以上的薇薇安的攝影作品,這也使得馬魯夫“背負”上講述薇薇安的故事的“使命”。
“薇薇安肯定是這部紀錄片的主體,但約翰也是影片中在敘事方面非常突出的一位角色。”西斯科爾坦言。他認為這種敘事方式也是保持影片生動的一種方式,另外也能與當代文化產生更多的關聯。 “我們希望能藉鑑不同的風格,這樣影片就能傳播得更廣一些,而不單單是為了藝術迷而做。”西斯科爾補充道,“這對我們來說,是很重要的。”
薇薇安·邁爾的作品通過這部紀錄片才能詳盡地展現在觀眾面前,而大眾對她的私人生活了解地就更少了。她到底為何如此大量地拍攝她人卻從未將作品與人分享呢,如今她是否希望作品能夠為世人所知曉呢?通過與薇薇安·邁爾雇主的採訪以及當年她照看的小孩子(如今已長大成人)的採訪,《尋祕街拍客》這部紀錄片逐漸填補關於薇薇安的一些細節,對她做出了人物側寫。據推測,她有可能在童年時期遭受過虐待,當她成年之後也與抑鬱症與某些精神方面的疾病做鬥爭。 “她絕對有一種‘記錄’的慾望,”馬魯夫說,“也許不止是工作上的,精心的編錄對她自身是有幫助的,能夠幫助她保持情緒的穩定。”
隨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的公佈,西斯科爾和馬魯夫的這部紀錄片得到了更多的關注。 “影片能夠得到奧斯卡的認可,我們感到非常榮幸,”馬魯夫說,“觀眾們與我們一樣,被薇薇安的故事和作品所觸動,對此我真的非常高興。”西斯科爾說: “薇薇安的作品真的值得被大眾欣賞,我們也很高興,這部作品能在這方面出點力。”
獎項
奧斯卡金像獎(2015;第87屆) 提名:1
提名
·奧斯卡獎-最佳紀錄長片查理·西斯科爾 Charlie Siskel 約翰·馬盧夫 John Maloof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2015;第68屆) 提名:1
提名
·電影獎-最佳紀錄片
部分轉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