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l2Q2n24ks84HZnVyuZvxqzIJk55lgR_large.jpg

羅馬尼亞電影製片人克里斯蒂安·蒙古(Cristian Mungiu)憑藉這部嚴謹而逼真的金棕櫚獎(Palme d'Or),贏得了第二屆國際影展。 1987年,在尼古拉·齊奧塞斯庫(Nicolae Ceaușescu)獨裁統治期間,大學室友奧蒂利亞(Anamaria Marinca)和加比亞(Laura Vasiliu)尋求對加比亞的非法墮胎。 這部影片以堅定但善解人意的細節敘述了他們一生中二十四個危險小時的事件,並最終遇到了一個操縱和威脅性的墮胎主義者(弗拉德·伊万諾夫)。 4個月,3周和2天以其強有力的表演突顯了角色的缺陷人類,這充分說明了女性在控制自己的身體意味著違反法律時所面臨的不可能選擇。

2crkp40

4月3週又2天 4 luni, 3 săptămâni și 2 zile (2007)
導演: 克里斯汀·穆基
編劇: 克里斯汀·穆基
主演: 安娜瑪麗亞·瑪琳卡 / 勞拉·瓦西里 / 弗拉德·伊凡諾夫 / 亞歷山德魯·波托切安 / 盧米妮察·喬治烏 / 更多...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羅馬尼亞
語言: 羅馬尼亞語
上映日期: 2007-05-17(坎城電影節) / 2007-08-24(意大利) / 2007-09-14(羅馬尼亞)
片長: 113分鐘
又名: 四月三週兩天 / 墮胎日記 / 悲觀主義的花朵 / 短暫的一天 / 4 Months, 3 Weeks and 2 Days

6

蘇聯解體前夕的1987年,其時還是社會主義國家的羅馬尼亞仍有明確法律禁止墮胎。布加勒斯特被男友拋棄的女大學生Gabita意外懷孕,她的室友兼好友Otilia(Anamaria Marinca)決定幫她秘密墮胎。通過朋友的介紹,兩人聯繫到了願意做手術的醫生,並估算著籌集到了一筆數目不小的錢。

不想,她們所籌的錢無法滿足醫生的要求。在做手術的地點——一家廉價旅館裡——醫生提出用Otilia的身體做交換。為徹底幫助Gabita,Otilia答應了醫生的要求,事後,她開始思考自己同男友的關係,並提出假設:如果她意外懷孕,男友會是怎樣的態度?而影片名字“四月三週兩天”,正是Gabita從懷孕到墮胎的時間總長。

5

拍攝花絮

·來自羅馬尼亞的低成本電影,在第60屆坎城電影節上摘得分量最重的金棕櫚大獎。

·在這部影片拍攝前半年,劇組還沒有獲得任何投資,整個拍攝過程都伴隨著不停的資金籌集。

4

幕後製作

眾人矚目的第60屆坎城電影節最後一天,來自羅馬尼亞的影片《四月三週兩天》摘得分量最重的金棕櫚大獎。這也在某種程度上再次昭示了獨具特色的“坎城審美觀”——嚴肅,真實,發人深省。長著一張娃娃臉的導演克里斯汀·穆基Cristian Mungiu興奮之餘不忘提及影片拍攝過程中的艱辛:在《四月三週兩天》開拍前半年,劇組仍未獲得一分錢投資。整個影片都是在邊拍邊籌錢的過程中完成。而這樣一部難產的低成本影片最終獲獎,無疑給了那些動輒投資上億美元的好萊塢巨片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影片故事發生在1987年的羅馬尼亞,正值前蘇聯政權搖搖欲墜之際。克里斯汀·穆基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兩個女大學生歐蒂莉亞和嘉碧塔的生活——她們也要面臨考試;她們也有情人和朋友、當下的挑戰和未來的機遇;她們也是愛美的女生,甚至會去買黑市香水……生活的改變來自於嘉碧塔的意外懷孕,她必須墮胎,而她所處的卻是一個嚴禁墮胎長達數十年、制度森嚴的國度。身為好友的歐蒂莉亞毫無疑問要伸出援助之手,可是她們誰都不知道將會為這樣一件事情付出怎樣的代價。

《四月三週兩天》僅僅是克里斯汀·穆基的第二部作品,但他獨特的拍攝方式和表達方式著實令人印象深刻。影片伊始,攝像機掃過狹窄的走道,那種壓抑和陷入感所帶來的刺激和堅硬氣質貫穿始終。在影片為數不多的幾個場景中,克里斯汀·穆基多次運用長鏡頭來表現人物對白及內心,在局促的內景中充分調動情感空間,在外景中合理運用主觀情緒,把迷惘女孩面臨墮胎時的茫然和混亂體現得入理切膚。在影片整體暗淡的基調下,色彩運用成為克里斯汀·穆基所選擇的某種情緒出口。克里斯汀·穆基和他頗具才華的攝影師Oleg Mutu一起,在影片中大量使用三原色,並用一種令人驚愕的灰色使整個背景更具刺激性。

陷入困境的兩個女孩開始想辦法解決問題,性格更堅強、更為自信的歐蒂莉亞顯然是兩人中的主導,懦弱的嘉碧塔更多的只能依靠自己的這位好朋友。籌備手術費用、尋找廉價旅館……克里斯汀·穆基用一種不動聲色的方式展現出一幅特殊時代、特殊政治背景下的生態圖——每個人都在為生存和生活而談判,甚至在歐蒂莉亞為了幫助好友而必須將身體出賣給黑人墮胎醫生Bebe的時候,也更像是一樁事關道德和人性的生意談判。

四月三週兩天,是嘉碧塔從懷孕到墮胎的時間總長。無能為力和道德淪喪是這部影片運轉的軸心和基點,克里斯汀·穆基敏銳的激發起關於前蘇聯統治下人們生活中那個持久存在的幽靈的回憶——這不禁使我們聯想到前兩年的坎城電影節上,兩部同樣來自東歐的電影:克利斯提·普優(Cristi Piui)的《無醫可靠》和柯內流·波藍波宇(Corleniu Porumboiu)的《布加勒斯特東12點8分》,無論是那片飽經歷史滄桑的土地上正發生著的藝術革命,還是今年在坎城海灘上王家衛、科恩兄弟、昆汀·塔倫蒂諾等一干“大佬導演”只能目睹克克里斯汀·穆基拿下金棕櫚的一幕,都讓我們有理由期待:未來電影世界的版圖,將增添更多元的力量。

2

製作

該片的概念係受穆基計劃拍攝的一部電影《黃金歲月的記憶》所啟發,內容是幾個發生在共產羅馬尼亞時期的故事。穆基認為有需要拍攝一部嚴肅、著重於該時期悲慘故事的電影。 《4月3週又2天》是根據穆基從前聽說過的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穆基說這個故事「在超過15年後仍然影響著我」。 
在構思電影情節一個月後,穆基花了十分鐘草草記下概要,再以一個月的時間完成劇本。在製作的過程中,穆基多次修改劇本,重寫或拿掉一些不必要的部分。

電影大部分是在布加勒斯特完成,小部分鏡頭在普洛耶什蒂的一家酒店拍攝。該片在製作預算少於60萬歐元的情況下完成。 該片的製作預算少於60萬歐元。 

1

評價

《4月3週又2天》普遍獲得影評人的正面評價,在爛番茄獲得96%的新鮮度(根據127則評論)、在Metacritic 獲得97%的評分(根據37則評論)。時代雜誌描述其為「吸引人且令人滿意的影片」。

有些人認為該片與另外三部羅馬尼亞電影的出現,是2000年代羅馬尼亞電影業重生的表示。另外三部電影分別是:克利斯提·普優執導的《勒澤雷斯庫先生之死》,在2005年坎城影展獲得「一種注目」最佳影片、柯內流•波蘭波宇執導的《有還是沒有? 》,在2006年坎城影展獲得「金攝影機獎」、克里斯汀•內梅斯庫執導的《加州之夢》,在2007年坎城影展獲得「一種注目」最佳影片。 

3

獎項

第60屆坎城電影節 (2007)

主競賽單元 金棕櫚獎 克里斯汀·穆基
費比西獎 競賽單元獎 克里斯汀·穆基
Cinema Prize of the French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克里斯汀·穆基

第65屆金球獎 (2008)

電影類 最佳外語片(提名)

第23屆西班牙戈雅獎 (2009)

最佳歐洲電影 克里斯汀·穆基

c1c000c813c1db1b4ccec39069370c0b.jpeg

 

5426a26a0166851792e28bccf7c9dc6d.jpeg

afe3599972eb10030149e30ee3bcb820.jpeg

784324-months-3-weeks-2-days-Vlad_I,_Anamaria_M_si_Laura_V4-months-3-weeks-2-days-917951l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盆栽何 的頭像
    盆栽何

    台中盆栽村 何國銘+何永裕+MH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