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2210173124

黛絲姑娘 Tess (1979)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格拉德·布拉奇 / 羅曼·波蘭斯基
主演: 娜塔莎·金斯基 / 彼得·弗斯 / 利·勞森 / 約翰·科林 / 羅斯瑪麗·馬丁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 英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1979-10-25
片長: 190分鐘 / 172分鐘(DVD)
又名: 苔絲

苔絲(娜塔莎·金斯基 Nastassja Kinski 飾)出生於英國鄉村的一個小農家庭,一天她的父親聽說自家是古老貴族德伯維爾的後裔。這個傳聞,讓苔絲的一生發生了劇變。因為有一個姓德伯維爾的有錢人家就住在不遠,父母讓苔絲前去攀親。

苔絲的美貌讓德伯維爾家的少爺阿雷克(利·勞森Leigh Lawson 飾)心生邪念,他奪走了苔絲的貞潔,讓苔絲懷上了孩子,然而孩子卻在出生後不久就夭折了。在德伯維爾家的這段悲慘經歷,讓苔絲失去了當時社會最看重的貞操,當她在牛奶廠遇上安吉爾(彼得·弗斯Peter Firth飾),以為安吉爾是她的終生伴侶時,卻在新婚一夜因為告知安吉爾自己的過往而遭到拋棄。對愛情對生活已經絕望的苔絲,此時又遇上了家庭的變故。面對阿雷克的再次追求,苔絲別無選擇。然而,苔絲的命運仍然急瀉直下…

p2365242715

拍攝花絮

·影片的拍攝由於超出預算,影片拍攝幾乎停滯,幸運的是美國著名導演弗蘭西斯·科波拉獨具慧眼,允諾用他的《現代啟示錄》在法國的發行收入支付《苔絲》的拍攝費用,才使這部偉大的作品沒有胎死腹中。而因此,兩位偉大的導演:波蘭斯基和科波拉,以及兩部偉大的作品:《苔絲》和《現代啟示錄》之間有著密切的淵源,此事也成為影壇鮮為人知的佳話。

·《苔絲》最終的製作費是1200萬美元,影片最初長達四個多小時,製片人嫌時間太長不利於商業放映,強迫波蘭斯基剪掉了一個多小時。

·影片拍攝時間也非常之長,因為波蘭斯基一定要拍攝具有連續性的一年四個季節的真實鏡頭,而且選取了分佈80多個地方的拍攝地點。

·《苔絲》獲獎無數,其中比較著名的則有:第五屆凱撒電影節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影片;第五十三屆奧斯卡最佳攝影、最佳藝術指導、最佳服裝設計;第三十八屆金球獎最佳外國電影、最佳新星(女);第三十五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攝影。

p2365242604

幕後製作

關於電影:現代人的創痛

如果說波蘭斯基的《苔絲》是一部經典之作恐怕不會有人懷疑。影片改編自托馬斯·哈代的小說《苔絲》,在這部小說裡,一個追求愛情的女人的經歷被描寫得生動淒婉,令人唏噓,是舉世聞名的傑作之一。其次,敢於將這部宏偉巨著搬上銀幕的是大名鼎鼎的羅曼·波蘭斯基,他以從容的調度、大氣的影像技巧展現出英國工業化時期的鄉村生活,舞蹈、收割、勞作、鄉村酒吧、原始鐵路……都一一呈現出非凡的影像美感,瀰漫著波蘭斯基對宿命的無奈之情。此外,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則是影片中苔絲的扮演者娜塔莎·金斯基渾然天成、絲絲入扣的表演。所以,這部電影是精彩原著、天才導演和出色演員等諸多優秀元素的組合,一經公映就讓評論者與影迷驚艷,獲得多項國際大獎。

影片《苔絲》與其說是“現代人的創痛”,不如說是“近代人的輓歌”,是近代人對古代人——後裔子孫對自己世襲貴族世家的輓歌。影片《苔絲》反映的維多利亞時代,正是英國資本主義最發達的時代,農村土地與牧場全都集中在少數農業資本家如《苔絲》中的亞歷克少爺、克里克老爺之流手裡。農村貧富兩極分化,農民赤貧而成為資本的僱傭勞力;英國農村徹底完成了資本主義化。影片中,波蘭斯基以極富美感流暢的鏡頭語言展現出蒸汽機廣泛深入到城市鄉鎮的社會變化,展現出資本主義農場麥收時節夜以繼日的脫粒以及穿行在城市之間的火車運輸,直觀的呈現出影片主人公們生活和活動的社會政治經濟背景。

影片捨棄了小說本來的荒謬和神秘感反而在影像上表現得相當浪漫和唯美,但從內容和敘事上來看基本上忠實於小說原著,依然將苔絲的悲劇命運從愛情關係上來展開。兩個和苔絲相關的男人,亞力克和安傑爾,前者是“資本之魔”,後者則是軟弱的知識分子、空想主義者。亞力克相信資本的力量無窮,他見到苔絲的第一句話則是:“美是要付出代價的。”這句話包含著雙重的意義:他深信在資本無所不能的時代,苔絲的美色一定能通過金錢買得;是對苔絲這樣的鄉下美麗姑娘而言,上帝既然降美色於她,又使之受窮,她就得心甘情願為金錢而出賣美色。這雙重意義皆從資本本質之“萬能”而來,是資本眼中的必然邏輯。而安傑爾因追求世界的純潔而不敢面對現實——這包括苔絲甚至連同他自己在內的到處被資本所統治、所污染的“一個損毀的星球”的現實,他雖愛苔絲並娶其為妻,卻又輕易離棄之而放任不管。他離棄她的理由,暴露了他的在資本時代下的男女實際上不平等的深刻偏見。然而苔絲無畏地蔑視這種資本的統治一切的現實關係。她的反抗是美與崇高的;然而她的單個人的反抗的弱小,其結局卻必然是悲劇的。

p2213454771

關於導演:罪惡大師

熟悉羅曼·波蘭斯基的經歷,讀過《波蘭斯基》傳記的人都能輕易的作出一個結論:他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流氓。無論是在他作品中永遠瀰漫著的徹骨的冰涼、陰鬱、壓抑、悲觀和晦澀,還是他如同電影懸念戲劇般的人生經歷,將之冠名為“罪惡大師”實不為過。

波蘭斯基是一個不幸的人,幼年在納粹的集中營渡過,母親死於毒氣室,童年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盛年時懷孕的妻子為邪教組織謀殺,讓他經歷著人生最慘痛的一刻,70年代中期在美國又因被指控誘姦未成年少女而流亡歐洲。現實的災難比影像總是更切膚的痛徹心腑。而波蘭斯基也是一個成功的人,29歲就獲得了金獅獎提名,此後他的作品囊括了世界著名電影節的所有重要獎項,在《苔絲》之前《羅絲瑪麗的嬰兒》和《唐人街》等片已使波蘭斯基倍受國際影壇的矚目,《苔絲》一片更是為他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一躍而成為國際知名大導演,並終於在2002年以《鋼琴師》獲得第75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獎而重返好萊塢的領獎台。

波蘭斯基身上獨有的罪惡氣息陰錯陽差間似乎成為鑄就他偉大作品的一個元素。 《苔絲》中的女主角娜塔莎·金斯基在遇到波蘭斯基之前只演過一些不起眼的小角色,與波蘭斯基相遇成為她一生命運的轉折點。在金斯基成為波蘭斯基的情人後(當時金斯基才15歲),作為導演的波蘭斯基敏銳的意識到金斯基具有獨特的氣質和潛能,因此送她到倫敦去學英語,以便日後進軍國際影壇。這一切都彷彿命中註定一般,都使《苔絲》的拍攝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

波蘭斯基坎坷的人生經歷讓他一次次審視人類的行為,他在回憶錄裡這樣寫道:當我追憶自己遙遠的過去,真實與想像的界線總是那樣令人失望地模糊和混亂,我生命的關鍵就在於此。也許它需要我一生的時間去理解,也許就是他使我飽受磨難和挑戰,感到悲傷和失望,但我看到前面的大門已經打開,若不是它,也許這扇大門會緊緊關閉,直到永遠。

p2365241551

第53屆奧斯卡金像獎 (1981)

最佳影片(提名) 克勞德·貝里 / Timothy Burrill
最佳導演(提名) 羅曼·波蘭斯基
最佳攝影 Ghislain Cloquet / 杰弗裡·昂斯沃思
最佳美術指導 傑克·斯蒂芬斯 / Pierre Guffroy
最佳服裝設計 Anthony Powell
最佳原創配樂(提名) 菲利普·薩德

Film_697w_Tess_original

This multiple-Oscar-winning film by Roman Polanski is an exquisite, richly layered adaptation of Thomas Hardy’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A strong-willed peasant girl (Nastassja Kinski, in a gorgeous breakthrough) is sent by her father to the estate of some local aristocrats to capitalize on a rumor that their families are from the same line. This fateful visit commences an epic narrative of sex, class, betrayal, and revenge, which Polanski unfolds with deliberation and finesse. With its earthy visual textures, achieved by two world-class cinematographers—Geoffrey Unsworth (Cabaret and Ghislain Cloquet (Au hasard Balthazar)—Tess is a work of great pastoral beauty as well as vivid storytelling.

p2365242832

p2365241304p2365240678p2365240652p2365240564p2365240408p2365240382p2365240183p2365240016p2365240012p2365239996p2365239990p2365239588p2213454921p2365239520p2365239534p2365239537p2365239742

arrow
arrow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