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p652979645

2005 蝙蝠俠:開戰時刻 Batman Begins

導演 克里斯多福諾蘭
監製 Emma Thomas  Larry J. Franco  查爾斯·羅文
編劇 電影劇本:克里斯多福諾蘭   大衛·S·高耶
主演 克里斯蒂安·貝爾  米高·肯恩  凱蒂·荷姆斯  連恩·尼遜  加里·奧德曼  摩根·費里曼  魯格·豪爾  渡邊謙
配樂作曲 漢斯·季默  詹姆斯·紐頓·霍華
攝影 瓦利·菲斯特
剪輯 Lee Smith
製片商 傳奇電影公司  Syncopy Films
片長 140分鐘
產地 美國
語言 英語


《蝙蝠俠:開戰時刻》(英語:Batman Begins),於2005年6月15日在美國首映,電影著重於探索蝙蝠俠內心深處感情與動機,其續集為2008年首映的電影《黑暗騎士》。

qGvtMFF4nCItL3p4zxv6PQUm31I

主題分析

漫畫作家丹尼·芬格羅斯(Danny Fingeroth)認為,劇中強調的一個主題是布魯斯在尋找一位父親形象的替代者。阿福即是一位具有父親形象的角色,而福克斯是另一位冷靜、不被動搖、而且穩定的父親形象的角色。

芬格羅斯認為劇中另一主題是恐懼。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說明這電影的包含的意義是「一個人能面對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恐懼,然後試圖去成為這個恐懼。」 芬格羅斯則提出「一個心懷恐懼-但是終於能克服它的人」為主題。稻草人這角色就代表了恐懼。 

lPHOvjQagcFKo73bamf4R8SNPX6

容格心理學

這部電影雖然是基於美國漫畫中蝙蝠俠的故事,但是由於應用了容格的分析心理學,蝙蝠俠的心理被描寫的栩栩如生。劇本作者明示容格分析心理學的應用:布魯斯·韋恩是自我、瑞秋是阿尼瑪,而布魯斯心中的陰影──「復仇」與「恐懼」之心理分別由忍者大師(Ra's al Ghul)與稻草人代表。
從表面看,是英雄打敗反派的老套,從分析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布魯斯經由瑞秋(阿尼瑪)的導引,阿爾弗萊德與福克斯等老智者的幫助下,戰勝自己心中復仇(忍者大師)與恐懼(稻草人)的陰影,成為打擊犯罪、悍衛正義的蝙蝠俠。

 

寫實化

“ 蝙蝠俠和其他的超級英雄不同的地方在於他並沒有擁有任何超能力​​,而是靠意志力和決心把自己訓練成一個打擊犯罪的正義使者,所以他也是一般人嚮往成為,也有可能成為的英雄人物。因為凡夫俗子絕對不可能變成綠巨人浩克,更不能變成超人,但是只要接受足夠的訓練,並付出最大的努力,任何人都可以成為蝙蝠俠。 ”
——編劇大衛·S·高耶

由於以往的蝙蝠俠電影中布魯斯·韋恩形象平面,非常無聊,編劇大衛·高耶(David S. Goyer)說:「如果我們成功的話,大家所談的將是、也是我們所努力企圖強調的是- 觀眾真正關心布魯斯·韋恩,而不只是蝙蝠俠。」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談及主題:「很少超級英雄像蝙蝠俠這樣有目標與使命感,由於他父母於他年幼時的死亡的悲劇,他被不可思議的忿怒、憂愁與悲傷所驅使。對我而言他是最有吸引力的超級英雄,因為他並沒有擁有任何超能力​​,他是有人性的凡夫俗子。」

雖然這是一部超級英雄電影,導演還是盡量讓片中的世界合理化,在此「高譚」被詮釋為一個黑道猖獗、司法沉淪的現代都市,與過去四集卡通化的描繪有著天壤之別,為了使觀眾相信蝙蝠俠是能真實存在的人物,將其裝備寫實化也是必須的。

 

蝙蝠車
不同於舊作的跑車造型,在片中本來是設計為在戰爭時為飛越河流、搭建便橋的「彈力車」,但是由於它的造價太高,所以沒有量產,布魯斯韋恩在福克斯的先進軍用科技部門那裡發現這輛車的原型後,加裝了一些功能,改造成擁有裝甲以及各種先進武​​器和裝備的蝙蝠車。因前輪沒有共軸,所以可以大角度轉彎。後輪共有四個。

p1030201967

蝙蝠裝
蝙蝠裝由服裝設計師琳迪罕明設計,穿上去以後可以靈活活動,也可以穿著它演出高難度的動作及武打場面。
披風

記憶布料:一般情況下為普通布料,但通電可以改變外型。
因此只需事先將骨架設計好,經由手部通電裝置觸碰後即可成為滑翔翼。

p1030197547

評價

爛番茄網站上對這部電影的好評度為85%,在267條專業評論中,226條專業評論贊同,41條專業評論反對,平均分為7.7/10,觀眾的評價則是94%,獲得全方面的讚譽。

p1673849662

拍攝花絮

·在片中的一場追車場景中,劇組動用了30多位特技車手。

·為拍攝高速行進中的蝙蝠車,劇組使用了AMG改裝的奔馳ML新型攝影車,利用先進的遙控機械手臂拍攝追車場景,而且無需減慢蝙蝠車的速度。

·片中蝙蝠車的實際速度經常達到105英里/小時,連直升機有時都追不上。

·本片的服裝師是曾擔綱《哈利·波特與密室》和《古墓麗影》的Lindy Hemming,由她設計的蝙蝠衣不僅是根據克里斯汀·貝爾的身形取模打造,而且具有防水、保溫等多種功能,而蝙蝠衣的製作更是在24小時保安的車間裡進行。

·片中猛烈的風暴並非CG生成的,而是真正的時速達到75英里的大風,有的劇組人員甚至被吹倒。

·片中的打斗場景並非用懸吊的鋼絲產生,因為導演認為這種打戲過於優美而缺乏真正的威脅和緊張。 《最後的武士》的動作指導大衛·福爾曼在本片中使用了KFM(Keysi Fighting Method)打鬥模式,KFM出現於20年前,要求強大的腿部和軀幹力量,並強調精神與意志的集中。

·扮演蝙蝠俠的克里斯汀·貝爾在影片開拍前接受了為期半年的訓練,不但恢復了為出演《機械師》減掉的體重,還增肌20磅。

·在克里斯多福諾蘭擔綱本片導演之前,達倫·阿羅諾夫斯基曾打算拍攝一部蝙蝠俠電影,聘請弗蘭克·米勒將他的漫畫小說《Batman:Year One》改編成電影劇本,2003年,劇本的初稿和故事板完成,所有權屬於美國在線時代華納(AOL Time Warner)。不過華納公司是否準備拍攝此片並不明了,倒是劇本中的情節被部分洩漏了出來,阿爾弗雷德變成了非裔美籍技師,而蝙蝠車則是被增強馬力的林肯Towncar,布魯斯·韋恩甚至無家可歸。

·艾什頓·庫徹(Ashton Kutcher)、大衛·伯倫納茲(David Boreanaz)和休·丹西(Hugh Dancy)都曾是扮演蝙蝠俠的人選。

·瑪麗蓮·曼森(Marilyn Manson)曾被考慮扮演克萊恩醫生。

·片中的蝙蝠車造價高達150萬英鎊,1加侖汽油只夠跑1英里。

·蝙蝠俠的很多裝備都出自於軍事技術。

·克里斯汀·貝爾在本片中堅持了美國口音。

·克里斯汀·貝爾曾參加1995年《永遠的蝙蝠俠》的試鏡,是扮演羅賓的人選。

·阿諾德·施瓦辛格在影片拍攝期間曾拜訪片場。

·克里斯·庫珀拒絕扮演戈登的角色,庫爾特·拉塞爾和丹尼斯·奎德都曾是扮演戈登的人選。

·片名由最初的“Batman 5”、“Batman:The Frightening”和“Intimidation Game”變為最終的“Batman Begins”。

·安東尼·霍普金斯曾被邀請扮演阿爾弗雷德,但被他謝絕。

·勞倫斯·菲什伯恩曾是扮演福克斯的人選。

·在芝加哥街道拍攝期間,一名醉漢曾撞見了蝙蝠車,說他看到了外星飛船。

·在影片開拍前,導演組織全體劇組人員觀看了1982年的《銀翼殺手》,以此當作樣板。

·凱蒂·霍爾姆斯扮演的雷切爾並非是原著中的人物。

·本片是第一部使用2.35:1的銀幕比例拍攝的蝙蝠俠電影。

·韋恩莊園從窗外照進的日光出自10萬瓦的泛光燈。

·影片上映期間,《福布斯雜誌》曾詳細估算成為蝙蝠俠的費用,結果為大約350萬美元。

·本片打破了IMAX影院的首周票房紀錄。

·克里斯汀·貝爾同連姆·尼爾森在冰面上打鬥時曾傳來冰層斷裂的聲音,第二天,冰面徹底解體。

p1030209844

幕後製作

【打造蝙蝠車】

影片的美術設計師內森·克羅利在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的車庫裡建起一座車間,用於完成片中主要元素的設計和製作,而首當其衝的就是蝙蝠車。諾蘭和編劇大衛·高耶一邊在房間內創作劇本,一邊要同克羅利一起研究蝙蝠車的設想。

克羅利說:“我從沒在一部影片連劇本都沒完成時就開始概念性工作,我們甚至建立了一個小型的機械商店,用能找到的一切開始製作汽車模型,諾蘭在寫作休息時會來到車庫出謀劃策,在8週的時間裡,我們一共完成了5、6個版本的蝙蝠車。”

在以往蝙蝠俠影片中,蝙蝠車都與時代同步,並在張揚中發揮到極致。本片中的蝙蝠車是蘭伯基尼與悍馬的混血兒,將運動車的精巧靈敏同戰車的壯碩相結合。

在故事中,蝙蝠車實際是一種名為“The Tumbler”的軍用車原型,它由韋恩公司研製,用於裝載人員和裝備跨越壕溝和便於在開闊地帶通行,但因價格昂貴,韋恩公司沒能大規模投產,卻被蝙蝠俠發現,從而發展成維護正義的工具。

克羅利和諾蘭將完整的立體塑料模型車帶給了特效車間主管安德魯·史密斯,在6個月的時間裡,史密斯和他的團隊根據不同的雛形完成了5部蝙蝠車,諾蘭後來說:“我從沒奢望他們能造出集各種設想於一身的蝙蝠車,但是他們做到了,它是怪物,是野獸。”按照道具車的慣例,都是在現有的車身之外裝配塑料外殼,而本片中的蝙蝠車卻是從車輪、底盤到車身都是實打實的真貨。

蝙蝠車配備了5.7升340馬力引擎,能輸出400磅扭力,車身寬9英尺4英寸,長15英尺,重達兩噸半,在5秒之內就能從靜止加速到60英里/小時,更可完成長距離的跳躍。蝙蝠車最獨特的地方在於沒有前軸,而是通過車體側面支撐車輪。技師們將後輪尺寸加大,並將發動機和變速箱佈置在附近。蝙蝠車甚至擁有一副昆蟲式的腰身,當加大馬力時車身會出現扭曲。

另外,蝙蝠車還裝有6只卡車輪胎,為了達到設計的側滑效果,不同場景使用磨損不同程度的輪胎,胎壓也要進行相應調校。
片中共使用了8輛蝙蝠車,其中5輛裝備齊全,1輛電子版配備有活動頂以方便進出,兩輛沒有發動機並被減重,用於在特殊動作場景中被彈射。

p2189878421

【實景拍攝】

影片從2004年3月開拍,9月完成,在129個工作日里,劇組到過冰島、芝加哥和倫敦進行實景拍攝,也在英國著名的謝伯頓電影製片廠攝影棚以及由飛機庫改建的、龐大的卡丁頓攝影棚內進行拍攝。

通常情況下,在導演專注於拍攝主要內容時,另一個攝製組將負責拍攝動作鏡頭和輔助鏡頭。但本片導演諾蘭不願“一心二用”,而是按部就班、細緻入微的進行拍攝,從而保證了他對影片的構思能夠貫徹始終。為了使影片的方方面面都突顯出現實主義風格,諾蘭帶領劇組利用實地拍攝、攝影棚佈景、實景模型和極少量電腦動畫相結合的手段創造出蝙蝠俠的神奇世界。

冰島東南部瓦特納尤庫爾冰川是劇組選取的第一個外景地,瓦特納尤庫爾冰川是歐洲最大的冰川,佔冰島全國領土面積的十分之一。起伏不平、山石嶙峋的地形地貌非常適合表現影片中以喜瑪拉雅山的惡劣環境作為故事背景的場景。由於冰島只有一條雙車道公路貫穿全國,劇組只好自行修路,以通往冰湖、村莊和修道院。

哥譚是影片故事發生的重要地點,芝加哥不僅被用作哥譚市的藍本,還被用來拍攝許多表現這個虛構城市的外景,包括一段壯觀的追車場景,蝙蝠車沿著精心設計的線路像火箭一樣在公路上飛馳,並撞飛追捕的警車。這個追車鏡頭主要在芝加哥河南面的Lower Wacker大道上拍攝,並且得到芝加哥市前所未有的支持,為了拍攝瘋狂的追車場景,城市的數個街區都曾被暫時封閉。追車鏡頭中的一些特別棘手部分使用了佈景拍攝,按照三分之一的比例搭建了房頂模型,當房瓦被汽車碾壓碎落時,效果幾乎可以以假亂真。

哥譚市外貌的大型模型是在卡丁頓攝影棚搭建的,卡丁頓曾是飛機庫,座落於倫敦北部。卡丁頓龐大的2號飛機庫長812英尺,高180英尺,棚內面積相當於16個奧運會規格的游泳池,可以容納8338輛倫敦雙層巴士,這是一般攝影棚所無法企及的。

韋恩莊園的內景和外景大部分是在英國的Mentmore塔拍攝,這處地產由羅斯徹爾德家族於19世紀50年代修建,座落於​​倫敦北部約一個半小時​​車程的地方。正是在這座莊園之下,年輕的布魯斯·韋恩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洞穴,裡面有無數的蝙蝠和非常壯觀的瀑布。

“以前的蝙蝠洞非常精緻而顯得不太真實,”諾蘭說,“在本片中,我們表現的蝙蝠洞是個潮濕而髒亂的洞穴,裡面到處都是蝙蝠,我們將看到布魯斯·韋恩自己動手搭建自己的蝙蝠洞。”

蝙蝠洞佈景是在謝伯頓攝影棚內建造完成,大約長250英尺,寬120英尺,高40英尺,它使用了24台水泵,每分鐘有12,000加侖的水在佈景中流過,從而形成瀑布,溪流和滴水的潮濕洞壁。

視覺效果主管丹·格拉斯和賈奈克·瑟爾斯帶領團隊利用CG創作出了大部分棲居在洞裡的蝙蝠。 “訓練蝙蝠的手段目前還很有限,很難做到讓如此眾多的蝙蝠按照人的意志行事,所以我們製作了大量的數字蝙蝠,”他說道,“在拍攝中我們利用放在支架上的蝙蝠標本作為參照物,然後利用那個蝙蝠形象的空間和照明效果製作出數字蝙蝠群。”

影片中可以看到蝙蝠俠用他的高科技斗篷“飛”過哥譚市的天空,這個鏡頭並非出自視覺特效,而是在攝影棚裡完成的,沒有使用任何綠屏技術。飛翔動作是憑藉鋼絲和真正的攝影機完成,劇組將攝影機吊在鋼絲上,讓蝙蝠俠在攝影棚裡滑翔了800英尺的距離。

p2189878458p2189878554p2189878529p2189878515p2189878486

arrow
arrow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