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238249215
uk Peter Greenaway 彼得格林那威

作品表

2015 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 Eisenstein in Guanajuato

2013 3x3D 3x3D ( 導演 編劇 )

2012 高俅斯和鵜鶘公社Goltzius and the Pelican Company

2007 夜巡林布蘭 The Nightwatching ( 導演 編劇 )

2005 提箱裡的生活 A Life in Suitcases

2004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3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Part 3: From Sark to the Finish

2004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2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Part 2: Vaux to the Sea

2003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The Moab Story

1999 8又1/2女人 8 1/2 Women ( 導演 編劇 )

1996 枕邊書 The Pillow Book ( 編輯 編劇 導演 )

1993 魔法聖嬰 The Baby of Mâcon

1992 淹死老公 Drowning by Numbers ( 導演 編劇 )

1991 魔法師的寶典 Prospero's Books ( 導演 編劇 )

1989 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 ( 導演 編劇 )

1987 建築師之腹 The Belly of an Architect

1985 一個Z和兩個O A Zed & Two Noughts

1982 英國莊園殺人事件 The Draughtsman's Contract ( 編劇 導演 )

LINE

彼得·格林納威的星路歷程
1942年4月5日生於威爾士的前衛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被公認為最具野心且具爭議性的導演。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製作自己的實驗特性影片,然而,卻沒有獲得什麼大的獎項,不過看電影的人在心裡已經對他做出公正的評價。

格林納威的影片數量之豐、內容龐雜、思想繁複。精確的剪輯、精心設計的故事結構、豐富的創造力及想像力將銀幕上多個畫面在敘述語法、電影形式的各種可能性上作了多樣化的呈現,這種時間、空間的跳躍顛覆了主流電影單一性的時間順序。它在影像和敘事上的高度實驗性和顛覆性造成觀眾讀解的吃力。  

1987年,他拍的《建築師之腹》是一部後現代主義的喜劇前衛電影,將美、慾望、人性之間的古怪諧謔刻畫的十分鮮明。 1989年的《情慾色香味》堪稱一部諷刺當時英國腐敗生活的寓言,該片因在美國成為備受爭議的議題而聲名遠播,如果想研究格林納威的影片,這部充滿乖戾、暴虐、情慾的隱喻性影片是絕不能錯過的。 1991年,他拍的《普羅斯佩羅的魔典》是最具實驗性的電影,對莎士比亞的名作《暴風雨》進行重新解讀。片中採用了一種革命性新儀器電子繪具箱,影像交錯重疊,引發觀眾熱烈迴響。 1993年,他重新執導具有高度爭議性的劇情片《魔法聖嬰》,該片對17世紀美國土地分配不均的情形進行了極度諷刺。  

格林納威顯然在研究女性主義方面下了工夫,《八又二分一女人》、《枕邊禁書》等耳熟能詳的影片都透露著一股邪氣,彷彿女人有種與生俱來的力量,但總要受到異於常人的經驗後才會釋放出來。在《枕邊禁書》中,格林納威將女性主義所要基本追求的權力作了直截了當的描述,從最根本最早的文學進入女性主義的研究,非常自覺地對傳統(現有的電影秩序)進行了自己的藝術解構。當然,此片引起轟動不僅僅是因為它顛覆了作為男性社會秩序中的一個有效工具的好萊塢影片通常形式;還有明顯的敘事策略“畫中畫”的蒙太奇使用。  

進入新世紀以來,格林納威相繼導演了《圖西·盧皮的手提箱1》、《圖西·盧皮的手提箱2》、《夜巡》等片。雖然他不算高產導演,但以其鮮明的特色成為歐洲電影界的一面旗幟。

LINE

p2224100144

人物簡​​介
格林納威接受的是典型的英國式的教育——“老式學校、專橫的訓導、對傳統的維護、頻繁的威嚇”——與中國的憤青們想像的不同的是,他十分感謝那種管轄和製度,當他離開學校時,“滿腦子
裝滿了英國文學,並對歷史萌生了一股熱情。從那以後我被促使去作畫,並對歐洲繪畫感興趣起來”,這正好驅動了他去Walthamstow藝術學院學習繪畫的念頭。1957年,還在學習繪畫的格林納威,偶然地看了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從此這部電影不僅改變了電影史而且改變了一個以後會改變電影史的藝術學院學生。
那部電影對他的影響一直延續了下來,格林納威在電影中孜孜以求的一直是隱喻和象徵,但奇塔基(Kitaj)的繪畫對他的影響也不淺,他認為奇塔基的繪畫“其中融匯著文字、參照、個人神話與公眾神話、性與政治。無絲毫枯躁或乾癟,卻有一種強大的構圖觀念與面積觀念”。於是時間結構、構圖、隱喻與象徵便成為我們解讀格林納威的途徑,也是他探求的方向。在短暫的畫家生涯之後,1965年,格林納威開始在英國政府情報資料中心處(COI)擔任記錄片剪輯工作,這段經歷使他日後的電影鏡頭具有一種“標本感”,使他形成了一種極其節制的敘述方式。
格林納威像阿爾託與布萊希特這些現代主義戲劇大師尊重舞台那樣地尊重熒幕,他在電影中做的一切都是在確立電影的語言本體地位:電影尚未達到它的"立體主義時代",它像十九世紀末的“沙龍繪畫”一樣搖擺不定。我對電影工作之所以有濃厚興趣,是因為我努力設想自己所做的正是"電影立體主義"的開端。你盡可打破傳統構圖,打破"觀念",像布拉克和畢加索一樣同時間做遊戲。
實際上,目前的電影之所以被形容為“十九世紀末的沙龍繪畫”在很大程度上是商業體制的原因,在商業體制中,電影首先被看作取悅大眾的東西,然後才是藝術。因票房目的而對大眾的迎合一直使電影處於十九世紀小說派生物的地位,這樣我們就看到了大量的講故事的電影,包括那些氾濫的男女故事與拯救人類的故事。在格林納威的看來,電影首先是它的鏡頭與時間結構,然後才可能是某一種電影。
與愛森斯坦的蒙太奇電影本體理論不同的是,格林納威認為單獨的鏡頭——我們可以把它看作一個畫面——本身就具有獨立的價值,而且他傾向於這麼做,在他的電影裡,獨幅鏡頭的容量是非凡的,他甚至覺得“那些對繪畫感興趣的人最能理解我對影片中的有關面積、構圖、'柵格'、對稱等等的考慮”。繪畫對他的影響不僅僅體現單鏡頭中,而且也體現在整個電影的視覺結構上,在《廚師、竊賊、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亦譯為〈情慾·色·香·味〉 )中,電影像三聯畫一樣地展開,而只有這樣這部電影才具有隱喻與象徵的基礎。
換一個角度來看,正是格林納威電影的容量給在這些解釋提供了可能,他自己也經常解釋自己的作品——當然也是各種各樣的——他自己也曾經把《一個Z和兩個O》(亦譯為〈動物園〉)解釋為“'創世紀'和達爾文之間的對立”。對隱喻與象徵的偏愛使得他的電影內容龐雜而思想繁複,在經驗主義與科學主義哲學氛圍中的他是通過一種他稱為經驗化的、推理式的思維來構建他的意義體系的,這與塔科​​夫斯基的超驗性、直覺化的象徵有本質的不同。
在他眼中,自然主義在電影中是沒有道理的,一旦放好了攝影機,一切都變了,電影對他來說是一個講究經營與雕琢而有具有高度自我意識的人工製品。 “我想拍這樣一種電影,沒有情節,像繪畫一樣極其關注事物的結構、構造與框架”,這幾乎是一種電影圈中的政治立場……我正在為電影、為電影自身的緣故、為電影沒必要不得不採用傳統的的解說性戲劇、沒必要要求觀眾限入這懸浮的懷疑、或者也沒有必要要求這樣的事是電影唯一的功能等電影中所包含的思想與觀念的能力而辯護。
格林納威一直在為確立電影的獨立本體地位而創作,在他看來這是不容妥協的,他從來不像很多導演那樣兩頭押寶,不像大衛·林奇、卡拉克斯等導演經常做的那樣在大眾口味與個人追求之間做調和。他是徹底的精英主義者,他的作品只是為了那些具有敏銳的視覺感受力與理解力並且主動地承擔再創造任務的觀眾們準備的,與一切平庸、麻木與妥協毫不相干;作為一個嚴肅的藝術家,他從一開始就避免了我們看到的不少“實驗性”電影的簡陋與粗糙;而作為一個保持探索狀態的導演,任何新的技術與媒介對他來說都是一個新的可能,當高清晰度數碼攝像機出現與互聯網普及之後,彼得·格林納威宣判了傳統意義上電影的死亡。
在最近的一部正在“拍攝”的《塔斯魯波的手提箱》(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中,共包括3部膠片電影、1套電視劇、數張CD-ROM和DVD、書籍以及為期四年的網絡藝術活動,雖然是一個嶄新的方式,但電影卻一如既往地充滿著智慧的隱喻與迷宮般的象徵,併計劃史詩篇幅地“編織”出從鈾的發現到柏林牆的倒塌這大半個世紀的人類歷史。

LINE

個人格言

“創造,對我而言,是努力使宇宙萬物和諧地結合起來從而去了解我們周遭的一切。儘管,我們為達到這個目的而採用的種種方法都終將無法避免地歸於混沌”(Creation, to me, is to try to orchestrate the universe to understand what surrounds us. Even if, to accomplish that, we use all sorts of stratagems which in the end prove completely incapable of staving off chaos),說這句話的格林納威怎麼看都像個充滿實踐精神的虛無主義者。

LINE

p2237442203

獎項

2005
第10屆釜山國際電影節 榮譽獎
2003
第56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
1999
第52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八又二分一女人
1988
第41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挨個兒淹死
第41屆坎城電影節Best Artistic Contribution 挨個兒淹死
1987
第40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建築師之腹

LINE

作品介紹

2015 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Eisenstein in Guanajuato

p2249892832    

1931年,蘇聯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到瓜納華托拍攝他的片子《墨西哥萬歲》。在那裡,他接觸到了全新的文化以及他們對死亡的態度;他也發現了另一種改變—對於他自己。彼得•格林納威把愛森斯坦刻畫成一個古怪的藝術家,同時作為一個國際上著名的明星導演來到墨西哥,志得意滿。然而在墨西哥,他卻陷入困境,因為和他的投資者,小說家厄普頓•辛克萊爾(Upton Sinclair)相處困難。同時,他也在這塊兼具歡樂和危險的異國他鄉,開始重新評估他的祖國和斯大林主義的社會制度。這樣的心路歷程,使他經歷了從電影理論家轉變成關心人類狀況的藝術家。在他的鏡頭下,墨西哥文化中的一些符號,印記,宗教和非宗教的標誌都獲得全新的詮釋。

電影使用了大量的特寫鏡頭,多畫面鏡頭以及戲劇性的蒙太奇—-所有這些都是為了表現自認為是魔術小丑的這位大人物的轉變——格林納威精妙的利用並且修改了愛森斯坦的電影語言。一幕幕的電影一步步靠近愛森斯坦,讓愛森斯坦驚奇的發現自己內心的渴望。

180124.56218275_575X590X3

第6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金熊獎(提名)

格林納威的這部新片集中講述了1931年謝爾蓋·愛森斯坦在墨西哥瓜納華托住了十天的經歷,這段經歷對於他的人生以及電影都影響頗深。彼得·格林納威曾表示:“我製作這部電影的原因是因為很久以來我都非常崇拜愛森斯坦。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機會是向他表達敬意的方式。”彼得·格林納威還說:“電影工業其實從來沒改變過,很多愛森斯坦在1931年時遇到的問題如今再度浮現。”

LINE

2013 3x3D 3x3D ( 導演 編劇 )

p2030842467  

《3X3D》由三位導演每人拍攝一段,最後拼合而成。除高達外,另兩名導演是英國著名導演彼得·格林納威與年輕的Edgar Pera。影片主題為展示葡萄牙城市吉馬良斯悠久的文化歷史,曾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進行展映。
    第一支短片由電影製作研究者、著名導演彼得·格林納威拍攝而成,他採用停格照片連綴、透視教堂等方式,展現了當地兩千多年的歷史。一個鏡頭貫徹到底,令人想起世界上第一部只有一個鏡頭的長片《俄羅斯方舟》,該片也是在一個宮殿內展望歷史長河。
    第二段由戈達爾拍攝而成,他以跳切的方式將許多畫面剪輯在一起,並配上獨特的配樂。戈達爾今年已經八十多歲高齡,但在3D技術面前他仍舊像個好奇的孩子。繼文溫德斯  、史蒂芬史匹柏 、彼得·傑克遜、馬丁史柯西斯 等大師之後,他是又一個迷戀上3D技術的白髮蒼蒼的老導演。相對而言,Edgar Pera的最後一段作品被認為比較失敗,畢竟他資歷尚淺。

2013 坎城影展影評人週閉幕片

英國怪傑彼得格林納威以銀幕為畫布、影像為舞台,穿梭古今歷史文學繪畫,打造前所未見的藝術空間宇宙,帶領觀眾漂浮在電影時空的多重維度之中,隨影翻飛翱翔;新浪潮大師高達,則在風格與體裁之外另闢蹊徑,提出更形而上的電影語言大哉問,從視覺到視野、從看的方法到思考的途徑,不管影像科技如何推陳出新,電影終究還是得回到最核心的存在;葡萄牙名導佩拉則溯源至洞穴繪畫,將類型與敘事的影像法則耍玩得淋漓盡致,黑色幽默加諷刺嘲弄,即使電影如愛情如夢幻泡影,愛電影的癡心至誠依舊至死不渝。

3D究竟有沒有、會不會改變我們對電影的認識?趁著葡萄牙古城基馬拉斯慶祝百年文化,三位世界級名導也展開了一場形式與美學、科技與哲思的電影論證。我看我思故我在。三度空間、三篇大師極品、三段極致觀想,加乘演繹出無限無盡的電影新可能。

LINE

2012 高俅斯和鵜鶘公社Goltzius and the Pelican Company

p2220095955  

《高俅斯和鵜鶘公社》是彼得·格林納威“荷蘭大師”系列的第二部影片,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導演最鍾愛的時代——16世紀,講述了荷蘭著名畫家、雕刻師亨德里克·高俅斯(Hendrik Goltzius,1558-1617)的傳奇故事。影片中高俅斯和他的同夥(包括Dane Anne Louise Hassing)抵達阿爾薩斯的科爾馬鎮,向當地貴族提議將舞台上性禁忌表演從《舊約》的桎梏中解脫出來。

影片運用舞台劇形式大膽解構聖經故事:亞當與夏娃、索多瑪與蛾摩拉、大衛與拔示巴、波提乏之妻、參孫與大利拉、施洗約翰與莎樂美、西門與佩羅等。影片有大量匪夷所思、令人難以接受的場面:深陷伊甸園裡的肉慾、亂倫、通姦、戀屍……

英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Peter Greenaway),被公認為最具野心且具爭議性的導演之一。他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中期開始製作自己的實驗特性影片。他曾執導的影片包括:《繪圖師的合約》(1982)、《枕邊書》(1996)、《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1989)。彼得·格林納威堅持認為電影不應單純依靠影像來敘事,他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到視覺藝術、製圖藝術、人體藝術、美學和建築藝術的影響。

LINE

2007 夜巡林布蘭 The Nightwatching ( 導演 編劇 )

p2231112178  

曾執導《淹死老公》《8又1/2女人》《枕邊書》的彼得格林那威,獲威尼斯影展與Nederlands Film Festival最佳劇本等獎項作品,以林布蘭登名畫-「夜巡(Nightwatch)」為題,講述三個女人與一位畫家,兩個縱橫交錯的時空,與一幅留名萬世的經典名畫。

慾望、誘惑、殺機與陰謀,17世紀阿姆斯特丹的黃金年代其實一點也不璀璨,1654年,半夢半醒間,背負教會譴責的林布蘭與美麗的情婦正在床上纏綿,突然時空遁入1642年,當時林布蘭剛完成畢生最著名的畫作「夜巡」,但是他的人生卻從此離奇地急轉直下…。

fx_fnen50446750_0001  

畫中的主角被謀殺;愛妻與幼子相繼過世;成名後累積的財富轉眼被掏空,一連串的厄運降臨,所有的不幸究竟是偶然的巧合還是蓄意的安排?這幅畫又揭露了什麼樣的秘密,引發上流社會的報復與不安?

這幅林布蘭畢生最重要的畫作,讓他名垂不朽,卻也是促使他晚年潦倒的關鍵。畫作描繪阿姆斯特丹民兵隊伍的群像畫,傳說林布蘭在此畫中精心佈局了51個謎團,指控畫中人物涉嫌一樁謀殺案以及強迫青少女從事性交易,因此所有的光影、34位人物的姿態手勢、對比、細節、戲劇張力、構圖都被認為是刻意安排的,為了向大眾披露主事者圖財謀權的真相。

彼得格林那威便以這個傳說為題,延伸出這個殺機與懸疑密佈的劇本,他把將每一個場景都佈置得像在舞臺上一樣,即使是戶外場景亦如此,營造出一種奇特的空間氛圍,也創造出林布蘭著名的畫感與光影,讓一切正如畫裡發生的一樣。

fx_fnen50446750_0002  

關於導演:彼得格林納威

1942年出生在英國威爾斯新港,在他迷離誘人的鏡頭下,以一種異於常人邏輯的方式“說故事”,加上迷戀數字、符號、光線、藝術、建築、景觀、構圖、女體、性愛的歡愉和死亡的痛苦,被公認為當代最受爭議的導演之一

格林納威在很年輕的時候先是立志成為畫家,後來才漸漸開始接觸歐洲電影,16歲那年看了瑞典導演伯格曼(Bergman)的《第七封印》,從此立志成為導演。之後又受法國新浪潮導演影響,例如高達(Godard)和雷奈(Resnais)常使用的“推軌鏡頭”(Long Tracking Shots)攝影技巧,就常出現在格林納威的電影裡。

格林納威於1962年進入沃森斯道藝術學院(Walthamstow College of Art)就讀,花了三年的時間接受壁畫的訓練,並在此時期拍了第一部短片《情感之死》(Death of Sentiment),內容關於殯葬習俗以及墓碑上的彫刻,場景設在倫敦的四座大墓園中。1965年他加入英國新聞局(Central Office of Information)工作,往後15年間拍攝了一系列實驗性電影,包括混合“具象音樂”與滑鐵盧車站最後一台蒸汽火車影像的《火車》(Train),以及在數字和剪接結構上面玩花樣的《重製垂直面》(Vertical Features Remake),這些珍貴的畫面曾在2000年的台北金馬影展中作特別放映。

1980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長片《崩潰》(The Falls),本片長達3個多小時,為格林納威92部未完成作品之集大成,以“仿紀錄片”的形式訴說這個世界終結的92種方式,超現實的表現手法雖古怪卻讓他受到注目。自1982年《繪圖師的合約》開始,彼得格林納威樹立了無人能出其右的謎樣情色風格,隨後又拍攝關於John Cage和Philip Glass等四位知名美國現代作曲家的紀錄片《四個美國音樂家》。

本身既是畫家也是導演的彼得格林納威,由於對藝術深刻的修養,作品裡常引用大量繪畫技巧,尤其文藝復興時期的畫作對彼得格林納威影響特別大,例如“明暗技法”的表現方式,其中又以法蘭德斯畫派為最。《夜巡林布蘭》並非格林納威第一次執導和荷蘭畫家有關的作品,早在1985年《一加二的故事》中,就從十七世紀另一位荷蘭畫家維米爾(Vermeer)的畫作中擷取靈感。

格林納威獨特的敘事技巧並非任何人都能接受,1993年拍攝《魔法聖嬰》時,就被批評在敘事上有“連貫性”的錯誤,但是格林納威很有個性地回答:「如果什麼事都連貫那就太無聊了。」他又說:「如果想要說故事的話,當作家就好了,何必拍電影?」再度證明格林納威並不熱衷於線性的敘事方式。

彼得格林納威在台灣最為人所知的電影,就是有華裔女星鄔君梅參與演出的《枕邊書》和網羅各國知名女星關於男性性幻想的《八又二分之一女人》,兩部片皆瀰漫濃濃東方情調,詭譎又情慾氤氳,其中《枕邊書》不但獲得加泰隆尼亞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獎,更讓格林納威獲得西雅圖國際影展的最佳導演獎。

格林納威其他電影作品還包括充滿古羅馬城建築之美的《建築師之腹》;改編自莎士比亞《暴風雨》劇本的《魔法師的寶典》;獲得坎城影展最佳藝術貢獻獎的《淹死老公》;贏得加泰隆尼亞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等五項大獎的《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改編自格林納威歌劇作品的《音樂家之死》;和連續在台北金馬影展放映三年,實驗性極強又耐人尋味的《塔斯魯波的手提箱》三部曲。

fx_fnen50446750_0006  

除了電影之外,彼得格林納威也出版多本著作,包括一系列的電影書以及藝術史籍。其中「100 Allegories to Represent the World」,用100幅電腦後製編輯的人體攝影搭著短文,構成現代版的希臘羅馬神話,一種格林納威式的”自我指涉”神話體系。另外還有描述諾亞方舟故事的抽象畫集,以及分析林布蘭「夜巡」畫中每一個角色與謀殺始末關係的同名書。

格林納威在1999年與妻子離異後離開威爾斯定居荷蘭,現今雖已60多歲,卻不斷在嘗試各種新的藝術創作媒材。2005年6月,在視覺音樂組織noTV於阿姆斯特丹一間ART CLUB-CLUB 11所舉辦的CNCDNC視覺藝術晚會中,格林納威獻出了他的VJ處女秀,他運用荷蘭當地投影技術公司BeamSystem特別為他量身打造的超大型電漿觸控螢幕與多螢幕輸出播放系統,將92個《塔斯魯波的故事》投射在12個螢幕上,並配合由DJ Serge Dodwell(又名Radar)負責的音樂部份,把各個畫面混合在一起,結果大受歡迎,於是決定與noTV合作,舉辦世界巡迴表演,行程遍及西班牙塞維爾、法國、巴西等地。

2006年為了紀念林布蘭400歲冥誕,格林納威替荷蘭國立博物館(Rijksmuseum)策劃了一場展覽,將藝術史上最重要畫作之一的《夜巡》做新的詮釋,同時希望解開畫中四個世紀以來的謎。他運用燈光、音效、移動影像等科技,讓畫中的31位人物都活了起來,也將博物館的參觀者轉換成為劇場的觀眾,配合同樣主題的書與電影,構成《夜巡林布蘭》的大型計畫。

fx_fnen50446750_0005

◎導演彼得葛林納威談《夜巡》

在1642年完成的《夜巡》畫作中,可以看見忙亂的三十四個人在一場有組織的混戰中,很明顯地要做槍械演習,可是在畫作的前半部有個穿著整齊軍服的少年。他的臉被擋住了,所以無法辨識他的身份,但是他在開槍射擊,這就像在尖峰時刻對皮卡迪利車站(Piccadilly station)開槍一樣,是件極度愚蠢的事。這樣的舉動一定其來有因,而我拍攝這部片的動機就在於想要解釋這件事。有人開槍,企圖為何,子彈射中了誰,歷史學家說這幅畫裡有五十一個謎團,而我敢大膽地說我的理論可以解開所有的疑惑。這有點像電視影集CSI犯罪現場。

我們的設想這幅畫就像一項指控,指控那些富豪,那些超級有錢的財閥;1640年代12個在阿姆斯特丹呼風喚雨的家族。 在這個陰謀裡,每個人都想再往上爬,而我認為在荷蘭社會的權力中心存在著暴力行為,所以才有畫中的槍擊。

1640年代的阿姆斯特丹是個發展中的城市。當時剛結束了與西班牙的長期戰爭,就像現在的俄羅斯,所有的人都迅速致富,沒什麼人追究原因,賄賂和高壓政治屢見不鮮,阿姆斯特丹當時一定受那12個家族的統治,但是沒有持續很長的時間,最後猶太保守政權掌權,阿姆斯特丹開始有更好的警力配置,因此,我認為林布蘭指控的那些行為在三十年後是不可能發生的。

在1600-1650這約兩個世代的時間,阿姆斯特丹的確是西方世界的中心,富裕、有權、資源豐富、有舊世界的龐大資金交易,新世界也逐漸被開發。 荷蘭人不太提起這件事,但是當時阿姆斯特丹中心有個叫做Dam的有名廣場,每天都在販賣黑奴,這樣的販奴交易行為持續了至少八十年。

LINE

2005 提箱裡的生活 A Life in Suitcases

p2236647387

LINE

2004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3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Part 3: From Sark to the Finish

p2236655658  

格林納威的這個雄心勃勃的三部曲計劃,將成為涵蓋多種媒介的百科全書,而電影只是這一龐大規劃中的一部分。他將拍攝總長達18個小時、共3部電影,1套電視劇,數張CD-ROM和DVD,以及開展網絡活動。他試圖超越電影膠片的藝術實踐,通過採用與電影相關的幾種電子媒介的組合與觀眾建立更靈活多樣的互動關係,以不同方式進行藝術表達,最終達到電影藝術發展的突破。
影片講述了圖西·盧皮的傳奇一生。從他在威爾士度過的童年時代直到長大成人後在世界各地的冒險經歷。圖西·盧皮是格林納威幻想出來的人物,代表著其自我的另一面。 “這可以說是一部囚犯的自傳。或許我們都是某種東西的囚犯-- 愛,金錢,性,名譽,信仰,權力,野心,貪婪,債務,工作,花園,狗,火車時刻表,房產抵押,也許僅僅就是雜貨帳單。因此大部分監獄不是帶鐵窗和牢門的房間。"
格林納威稱:“這套電影的隱喻在於沒有所謂的歷史,只有歷史學家。"影片將關於歷史的討論與鈾的發展史聯繫在一起。他認為鈾的發現和運用對於20世紀的歷史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除了直接造成災難外,它還在冷戰期間以及冷戰結束後全球各地的戰爭衝突、民族矛盾、地區糾紛中扮演著定時炸彈的角色,始終威脅著人類生存。尤其是他的成長過程幾乎就是在核恐懼的陰影下度過的。
男主角由英國影星JJ Field扮演,引人注目的是影片的配角陣容,絕對可稱得上是星光逼人。維多利亞·阿布里爾、凱西·貝茨、弗蘭卡·波騰特、文森特·加諾、威廉·赫特、麥當娜、斯汀、伊莎貝拉·羅塞里尼等人都將出現。
3部影片《The Early Years》、《Vaux to the Sea》、《From Sark to Finish》分別計劃在今年坎城、威尼斯和明年的柏林三大電影節上首映。看來格林納威有意像當年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一樣掀起一場電影節風暴。
非常值得關注的是格林納威採用其他媒介從各方面來補充電影的局限。如鈾的原子序數是92,因​​此主人公一生中會有92隻手提箱需要打開或填滿,這些手提箱對他的人生具有重要意義。不過影片沒有那麼多時間讓觀眾查看,他們可以通過CD-ROM隨心所欲地一一打開手提箱,檢視格林納威特別設計的各種富有寓意的物品。再如片中的一位角色想重寫《一千零一夜》,而電影中不可能讓他講完1001個故事,但整套影片的製作發行週期很可能是1001天,在這段時間裡,格林納威將在網上講述這些故事。觀眾想要比較完整地理解格林納威的作品,就需借助於其他媒介。

LINE

2004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2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Part 2: Vaux to the Sea

p2236652672  

Tulse Luper is a 20th century everyman whose collection of 92 suitcases intersects with every person, event and movement in history. Here in the second of a three part story, we find him working in a cinema, which gives him ample opportunity to cross paths with virtually every artistic device and dramatic character known to man.

LINE

2003 塔斯魯波的手提箱 The Tulse Luper Suitcases: The Moab Story

p2236629676  

格林納威的這個雄心勃勃的三部曲計劃,將成為涵蓋多種媒介的百科全書,而電影只是這一龐大規劃中的一部分。他將拍攝總長達18個小時、共3部電影,1套電視劇,數張CD-ROM和DVD,以及開展網絡活動。他試圖超越電影膠片的藝術實踐,通過採用與電影相關的幾種電子媒介的組合與觀眾建立更靈活多樣的互動關係,以不同方式進行藝術表達,最終達到電影藝術發展的突破。
影片講述了圖西·盧皮的傳奇一生。從他在威爾士度過的童年時代直到長大成人後在世界各地的冒險經歷。圖西·盧皮是格林納威幻想出來的人物,代表著其自我的另一面。 “這可以說是一部囚犯的自傳。或許我們都是某種東西的囚犯-- 愛,金錢,性,名譽,信仰,權力,野心,貪婪,債務,工作,花園,狗,火車時刻表,房產抵押,也許僅僅就是雜貨帳單。因此大部分監獄不是帶鐵窗和牢門的房間。"
格林納威稱:“這套電影的隱喻在於沒有所謂的歷史,只有歷史學家。"影片將關於歷史的討論與鈾的發展史聯繫在一起。他認為鈾的發現和運用對於20世紀的歷史具有不容忽視的意義,除了直接造成災難外,它還在冷戰期間以及冷戰結束後全球各地的戰爭衝突、民族矛盾、地區糾紛中扮演著定時炸彈的角色,始終威脅著人類生存。尤其是他的成長過程幾乎就是在核恐懼的陰影下度過的。
男主角由英國影星JJ Field扮演,引人注目的是影片的配角陣容,絕對可稱得上是星光逼人。維多利亞·阿布里爾、凱西·貝茨、弗蘭卡·波騰特、文森特·加諾、威廉·赫特、麥當娜、斯汀、伊莎貝拉·羅塞里尼等人都將出現。
3部影片《The Early Years》、《Vaux to the Sea》、《From Sark to Finish》分別計劃在今年坎城、威尼斯和明年的柏林三大電影節上首映。看來格林納威有意像當年的基耶斯洛夫斯基一樣掀起一場電影節風暴。
非常值得關注的是格林納威採用其他媒介從各方面來補充電影的局限。如鈾的原子序數是92,因​​此主人公一生中會有92隻手提箱需要打開或填滿,這些手提箱對他的人生具有重要意義。不過影片沒有那麼多時間讓觀眾查看,他們可以通過CD-ROM隨心所欲地一一打開手提箱,檢視格林納威特別設計的各種富有寓意的物品。再如片中的一位角色想重寫《一千零一夜》,而電影中不可能讓他講完1001個故事,但整套影片的製作發行週期很可能是1001天,在這段時間裡,格林納威將在網上講述這些故事。觀眾想要比較完整地理解格林納威的作品,就需借助於其他媒介。
第56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LINE

2004 歐洲二十五面體 Visions of Europe

LINE

2003 英國名導短片集 Cinema16: British Short Films

LINE

1999 8又1/2女人 8 1/2 Women ( 導演 編劇 )

p2239914592  

日內瓦富商-菲利浦·伊曼索在日本有八又二分之一家柏青哥店,而這些店面皆位在日本個大城市的熱鬧街道上,他將這些店交由兒子史多瑞經營。史多瑞逐漸迷上日本的一切,並且對於日本人因地震而激發出來的不服輸的精神運用於賭博上感到佩服...。
飛利浦的妻子死了,令他哀慟不已。為了轉移飛利浦的注意力,史多瑞帶他去看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飛利浦對電影中各式各樣的女人著迷不已,於是父子兩人便計劃找來了因為賭柏青哥而負債累累的SIMATO(伊能靜飾),並藉由他去尋找慾望天堂。 SIMATO找了第一位是無可救藥樂於女伴男裝的MIO,第二位是KITO她原來是一個賢淑上班女孩並與史多瑞墜入愛河,是一位不做精神上的修女而是肉體上滿足的女孩,還有名女騎師BERYL,從監獄中救出的販嬰不孕少婦GIACONDA,加上菲利普老婆最疼愛的僕人CLOTHILDE,而SIMATO更為了實現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挖掘到了PAIMIRA,她是個半男半女的人妖,半截身軀使她需要以輪椅為伍....而最後一位女人是DELCTO..她是菲利普夢寐以求的....。
這八又二分之一個女人,與史多瑞在日內瓦的豪宅里,構築出他們自己的慾望天堂,經過時間每個女人漸漸要求要求自主,菲利普也如願的成功一圓放縱的夢想,然而女人們的強勢逐漸抬頭,壓過了男人的幻想,男人越來越迷惑、逐漸失去興致、史多瑞終於明白這終於成為過眼雲煙.....男人終於輸給女人....... ....
作為一個一向大膽的並且備受爭議的導演,彼得·格林納威總是在用他十足震撼的鏡頭語言向觀眾擺出超常的挑戰,使他們對他的電影非愛即恨。在他的《起草人協議》、《ZOO》、《建築師的肚子》、《被數字淹沒》、《廚師,小偷,妻子和情人》、《普洛斯彼羅的書》、《梅肯之子》和《枕邊禁書》中,格林納威無不在做出新的電影嘗試,將他的古典主義觀點與現代的,實驗性的形式結合。而新作《8個半女人》則可稱做是他的作品整體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LINE

1996 枕邊書 The Pillow Book ( 編輯 編劇 導演 )

p772501947  

和子(鄔君梅飾)小時候每次生日,雙性戀父親就會用毛筆蘸上紅顏料在她臉上寫字,這給和子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她從此認定寫在身體上的書法才是唯一的書法。加上自幼接受文學熏陶,內心有著自己獨立的想法,卻迫於現實中父權的權威而無法盡情釋放自我。亦因為難以明白她對自我的追尋是寓於對文學的痴迷中,和子的第一段婚姻以失敗收場。其後她去了香港,在那裡她認識了出版商Jerome(伊万·麥克格雷格Ewan McGregor 飾)和他的雙性戀戀人謝朗,謝朗鼓勵她在自己身上寫字,和子就此創作《枕草子》,漸漸地,謝朗與和子因志趣相投而感情日深,為了奪回和子,Jerome決定以死相逼。

LINE

1995 盧米埃與四十大導Lumière et compagnie

LINE

1993 魔法聖嬰 The Baby of Mâcon

p1782637657  

一位面目醜陋不堪的老婦生下了一個相貌標致、擁有天使面孔的男嬰。然而男嬰的姐姐(朱麗婭·奧蒙德Julia Ormond飾)卻聲稱孩子是自己的。處女生子的荒唐前提一旦成立,一連串不可思議的玄虛之事便相繼發生,整個世界的秩序將不復存在。她先是宣稱男嬰為神之附體的聖嬰,後是以聖母瑪利亞自稱,靠聖嬰賺取錢財。當姐姐與主教的兒子(拉爾夫·費因斯Ralph Fiennes飾)相戀時,卻遭到了聖嬰的阻礙,主教的兒子慘死在牛角之下。
姐姐為了報復,殺死了聖嬰,聞訊趕來的人們要求嚴懲這個觸犯天條的女人,於是她被判​​處了死刑,由於當時法律規定,處女是不能處死的,所以教皇命令208名士兵強姦她。姐姐在強暴中死去,人們歡快地將聖嬰肢解後分掉,希望可以得到聖嬰的庇佑

"關於美狄亞(Medea)神話--殺死自己孩子的母親。我們現在正在紛紛嚷嚷辯論流產墮胎問題。美狄亞則有過之而無不及,因為她殺死孩子的時候那孩子只有兩歲半;我想澄明,一個獨立的女人出於一整套我想讓觀眾信服的理由而奪走她自己孩子的生命,是正當的。它在地中海一帶的十個外景地拍攝,其中還有一個次本文背景,即對遺跡廢墟的那種非常英國式的羅曼悠思。這個次本文中女人是一個考古學家。"

LINE

1992 淹死老公 Drowning by Numbers ( 導演 編劇 )

p1494984071  

英國導演彼得.格裏納韋素以怪異獨特的導演風格著稱,近年作品雖已逐漸走火入魔,但早期的電影卻較具趣味性,本片即為代表作之一,以黑色喜劇手法傳達出妻子因為精神受虐而變成殺夫事件。片中三位女主角都叫西西,但卻分別是64歲的祖母、34歲的母親、和19歲的女兒。三人團結一致報復她們一無是處的老公,分別以浴缸、大海和游泳池淹死他們,接著又合力淹死圖謀不軌的律師。驗屍官調查這三宗謀殺案時,她們各自以色誘應付。驗屍官的兒子發展出一套由1到100的數位系統將可疑的線索編號,本片英文原名即據此得來。瓊.普羅萊特、茱麗葉.史蒂芬逊、乔里.理查森分飾三代西西。

英國某沿海小鎮,住著三個同樣名叫希希·考爾皮茨的女子。年過六旬的希希(Joan Plowright 飾)在生日當天發現丈夫傑克(Bryan Pringle 飾)公然在家中和別的女人幽會,於是趁傑克醉酒之時將其在浴缸溺死;25歲的希希(朱麗葉·史蒂文森Juliet Stevenson 飾)與丈夫哈迪(Trevor Cooper 飾)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但哈迪是個癡肥且禁慾的傢伙,希希一怒之下將其溺死大海之中;19歲的游泳選手希希(朱莉·理查德森Joely Richardson 飾)與愛人貝拉米(David Morrissey 飾)結婚不久,貝拉米懷疑另外兩個希希殺害了各自的丈夫,並且驗屍官馬吉特(伯納德·希爾Bernard Hill 飾)也從中搞鬼。出於對同伴的保護,希希在泳池溺殺了丈夫……
本片榮獲1988年坎城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1991年西雅圖國際電影節金天線獎

LINE

1991 魔法師的寶典 Prospero's Books ( 導演 編劇 )

p2238250591  

在根據莎士比亞戲劇《暴風雨》改編的這部影片裡,導演格林納韋充分發揮了奇思異想,展現出大有前途的想像力。普羅斯佩羅在自己的腦海中虛構《暴風雨》的畫面,每當劇中人物出場的時候,他就替他們說出了他們的台詞。影片完全可以看作是《暴風雨》的另一個新的版本。演員的表演很有分寸,令人賞心悅目,觀眾也會有一種享受盛宴的感覺。當然影片給觀眾所提出的挑戰也非同一般,顯然只有熟悉莎士比亞的《暴風雨》的觀眾才能更好地欣賞它。

LINE

1989 廚師大盜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 The Cook the Thief His Wife & Her Lover ( 導演 編劇 )

g5OQT8BfEkAsXFmywQNLvEERvHy  

麥可是個粗俗的惡棍與性無能,與妻子海倫間的生活就是折磨和毆打,他和幾個手下常光顧由一位沈默寡言大廚開設的餐廳。有一天晚上,海倫遇上了斯文的紳士亞倫,兩人很快墜入情網。 

海倫和亞倫總是利用進餐時間在廁所約會,沈默的廚師則在一旁觀看常找藉口離開餐桌的海倫,當麥可開始尋找她時,廚師便幫忙他們找尋藏匿的地方。但是秘密沒多久就被發現了,氣極敗壞的麥可開始對客人和侍者施暴,並揚言要殺掉情夫亞倫,最後,海倫雖然在廚師幫助下逃脫,情夫卻仍被麥可殺死了...。

LINE

1987 建築師之腹 The Belly of an Architect

p1605609587  

彼得·格林納威1987年作品,英國學院獎最佳編劇、最佳美術指導提名;嘎納參賽片。導演是畫家出身,其作品的影像風格自然都是別具一格的色彩斑斕。
美國建築師Stourley Kracklite和他已經懷孕的年輕妻子Louisa來到羅馬組織一個紀念18世紀富於幻想力的法國建築師Etienne-Louis Boullée的展覽。然而Kracklite卻被腹疾所折磨,Louisa則與身為展覽贊助者的瀟灑的年輕建築師Caspasian Speckler眉來眼去。電影有個特別的焦點,肚皮——建築師生病的肚皮和妻子懷孕的肚皮,圓滾滾的形狀直讓人想起Boullée設計的那些圓頂建築……

LINE

1985一個Z和兩個O A Zed & Two Noughts

p2218165743  

一場車禍奪去了兩個動物學家兄弟的妻子,隨後,他們一邊迷戀著那個在車禍中失去一條腿的女人,一邊用攝影機記錄各種動物屍體腐爛的過程。在影片靜態的畫面中,那些鱷魚、小狗、天鵝、斑馬的屍體一點點地變黑、乾癟、噴出腐水、爬出蛆蟲。最終,女人那條剩下的腿也“漸漸死去”、被截除,她在生下一對屬於兩兄弟的雙胞胎之後死去。兩兄弟則在鏡頭前註射毒劑,把自己的屍體作為最後一種研究和展示對象。

LINE

1985 套間內--浴室  Inside Rooms-The Bathroom(四台,25分鐘,錄像)

"這是一個系列的開始,對英國人如何使用浴室,作一番不無譏誚意味的思考。最後會有一部半小時的關於起居室、臥室等等的片子。它從未兌現。這是對浴室設計頗帶感情的、反諷意味的批評審視--人們在浴室裡放些什麼,人們在浴室里幹些什麼,浴室是房子裡的隱秘之地,人們在那裡陷喻性地、也是實實在在地脫卸下一切而直顯原形。"

LINE

1984 水花蕩漾 A TV Dante--Canto5(四台,15分鐘,錄像)

"嘗試跟英國畫家湯姆·菲力浦斯合作的項目。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但丁學者,暗自進行自己的譯解,還給他自己的譯文弄了個插圖本。《地獄篇》寫於1300年,但他要從一個後二戰的位置去譯解。隨年代之變遷天堂不斷在改頭換面,而地獄卻大致一直照舊。"

LINE

1983 四個美國作曲家(四台)
關於約翰·凱奇、羅伯特·艾思雷、菲力浦。格拉斯和麥瑞底斯·蒙克的紀錄片。

LINE

1982 英國莊園殺人事件 The Draughtsman's Contract ( 編劇 導演 )

p1494977803  

《夜巡林布蘭》導演彼得格林那威執導,在17世紀誇張奢華的英國上流社會,貴婦賀伯太太請來了一位年輕畫家奈威爾來到家中,為丈夫所有的資產和豪宅作畫,奈威爾因此在大宅中住下,畫出約定的12幅畫作,並且每畫一幅就能得到一筆酬勞和一場魚水交歡,遠在外地的賀伯先生並無法得知這一切...,奈威爾逐漸深陷這個浮華世界,而一場謀殺計畫也在他的畫作之中逐漸成形...。

本片音樂由配樂大師麥可尼曼操刀,攝影則是Curtis Clark,為觀眾帶來一場完全性的感官享受。

p1494981423  

1694年,英國威爾特郡。赫伯特夫人是一個顯赫的土地莊園家庭的成員。在一個鄉下住宅的宴會上,她與一位雄心勃勃的年輕畫師奈維爾簽定了一個合同。合同規定奈維爾把赫伯特太太丈夫的康普頓安斯莊園畫成12幅畫(在其丈夫外出不在家期間)。為此,奈維爾不但會在赫伯特夫人的家裡、餐桌上,而且還會在她的床上得到款待。
畫師是一個蘇格蘭的羅馬天主教徒。他一到莊園就嚴格規定莊園內的人不可隨意走動。很快畫師就引起了赫伯特夫婦的女婿路易·塔爾曼的不滿。塔爾曼是一個從德國來的新教移民。他想通過託管的方式為自己的子孫把康普頓安斯莊園弄到手,但他妻子赫伯特夫婦的獨生女卻沒生孩子。奈維爾了解到莊園的管家諾耶斯(Noyes)從前與赫伯特太太訂過婚,他很可能想看到過去曾是好友的赫伯特先生死去。赫伯特先生的女兒莎·拉塔爾曼提醒剛複自負的畫師注意與畫作有關的一個陰謀:所有畫師作的畫裡都有一件外出不在家的赫伯特先生的衣服。她提出要保護他,並以類似她母親同畫師的交易,要求畫師滿足她的要求(塔爾曼不是無生育能力,也是性無能)。
隨後赫伯特先後的屍體在莊園的護城河裡被找到。諾耶斯寄存害怕自己被指揮參與謀殺,於是就以有犯罪嫌疑的合同訛詐赫伯特太太,要好保護自己並將十二幅畫所賣的錢交給他。最後塔爾曼賣下了這些畫,因為諾耶斯告訴他畫裡有他妻子與畫師姦情的證據。 (莎拉指出這些畫表現出塔爾曼對於赫伯特莊園的設計,也表明諾耶斯知曉赫伯特的死情。)
秋天奈維爾又回來(住在當地地主賽莫爾Seymour家)畫有關莊園的第十三幅畫。這是一張關於赫伯特的屍體被發現的地方的畫。奈維爾再一次與赫伯特夫人做愛後,赫伯特夫人和女兒莎拉·塔爾曼向他供認,她們當時是利用他產生出一個繼承人。晚上幸運兒畫師遇到了塔爾曼、諾耶斯和賽莫爾。他們指控他想與寡婦結婚,侵吞財產,然後將其蒙上眼睛殺死。

"它也許是更具有明星電影的慣有特徵。我想那特別的一段時光也隨《畫家的合同》真正結束了。"

LINE

1981 贊德拉·羅茲 Zandra Rhodes(信息中心處,15分鐘)

"她是一位頗有影響的60年代服裝設計師。我到那時已經離開住處中心很長時間,只是由於我聲名日長,他們請我回去拍一種人物專題片,反映她的情況和思想態度。對這位是一名服裝設計師又是一名廣為人知的人物,本片作了一次充滿感情的評說。"

LINE

1981 神力難違 Act of God (泰晤士電視台,35分鐘)

"泰晤士,一家頗為保守的電視台,請我做一個半小時​​的節目,題目不限。由於我對分類學的舉和對資料住處分門別類的念頭,我尋找著我能想到的最不可歸類的事件或現象--人被閃電擊中。我在全國性報刊上登啟示徵集所有那些被閃電擊中而生還下來的人,請他們來接受采訪--這就是本片的內容。我本希望得到一引起極有宗教色彩的經歷,見到一些認為自己被上帝懲罰的人。他們的大部分回答都是些陳詞濫調,不過我們偶然也發現了一些很別的事情--一些姑娘們騎著胖母馬走在英國農村的小道上,突然失踪了,路上所剩下的只是一堆母馬肉。我把這些事件都串起來,當然了,大家卻認為那些都是我編造的。"

LINE

1975-78 衰族 The Falls(185分鐘)( 導演 編劇 編輯 演員 )

s1890474

"這真是許許多多所有那些我從​​未拍成的影片--我或多或少未完成的92部影片--的一個大雜燴。某種意義上它說的是這個世界終結的92種不同的方式--當時一個非常滸的社會問題。這也涉及了鳥類知識,它制訂出了各種分類和協同關係--我想我受到了品清(pynchon)、卡爾維諾(Calvino)和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的影響--所有那些龐大宏的、百科全書式的東西。這是拍一部電影的92種不同方法。它包括很多流產的影片,那些我夢想的但又明白永遠不會拍成的影片,還有一些訪談和實際上我認識的每一個人的照片--所以它是我家庭關係的一份個人概述,是我既往的一切所作所為的一次總薈萃。我覺得這是我所做的事裡最富創意的事;我想當時我並未認識到,可它頗為重要,因為我拍的下一部電影《畫家的合同》是一個新的起點。"

LINE

1978 重鑄地貌 Wertical Features Remake(英國藝術聯合會,45分鐘)

"說的是對國內山川地貌的重新認識。在英國實際上每一塊草地都已被踩踏過上千遍;我們已沒有自然荒野或像一點兒自然荒野之類的東西。這大概是世界上被畫過最多、也被拍照攝影得最多的土地之一《重鑄地貌》說的主要就是這個意思。"

LINE

1978 漫步穿越天堂或地獄 A Walk through H
"我一直醉心於地圖和製圖。一張地圖告訴你去過什麼地方,你在哪兒,以及你將去向何方--某種意義上此乃時態之三而合一這也是一種驚人的表意符號,表達的是這樣一訊息,它非常有用,而且或許最恰當地說也毫無用場。我父親最近死了,影片的副標題是'一位鳥禽學家的再生'--我父親就是位鳥禽學家。他的一生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鳥類研究的知識,我很清楚,隨著他的死去--就像隨著任何一種死亡一樣--大量很個人化的資料見聞隨之而去了,整個兒如潑水難收。本片說的是一個人在瀕臨之際踏上旅程,走向任何一個它終止的地方--H或是天堂(Heaven)或是地獄(Hell)。我設計了92張地圖來幫助那個人去往那裡。整部影片分五個部分,描寫了從城鎮到偏遠荒蕪之地的旅程,各種景象互為參照,蔚為大觀"。LINE

1978 1-100
"頗類似於《數字中的古爾鎮》,但卻是根據歐洲城市來拍的,而且大大壓縮了。影像取自柏林、巴黎、羅馬、佛羅倫薩和布魯塞爾。"

LINE

1977 可愛的電話 Dear Phone
"說的是用電話和濫用電話,以及關於文學於何處駐步而電影於何處起步的那些問題。"

LINE

1976 數字中的古爾鎮 Goole by Numbers
"我來到這座很單調的叫古爾的鎮上,它位於我妻子生長於斯的樂約克郡,我僅只記錄了我所能發現的所有數字,然而把它們頭尾相接地排成一行,爾後再編排進邁克爾·尼曼(Michael Nyman)專門創作的一個曲子裡,邁克爾在《H是房子》裡跟我首次合作。"

LINE

1976 萊克茲水域 Water Wrackets
"該片出自於我對JRR Tolkein的'Lord of Rings'的熱情。我為那塊叫萊克茲的地區虛構一幫早期居民。萊克茲是一睡沼澤地,馬里奧特人住在山里,還有另一族群住在森林裡;我打算對這些神話人物進行一項虛構的、嚴肅的人類學一考古學研究。"

LINE

1976 水 Water
"基本上是一部編輯練習片。在撒利斯白雷和謝夫茲白雷之間有五個湖泊,每一個都各有特點。令我吃驚的是英國歷史學家、人類學家莫蒂門·維勒(Mortimer Wheeler),他會在路旁找到一塊石頭並推演出它的歷史;他能為每一個給出的自然物構造一段歷史。這是對他那一套的諧謔模仿,我用它來說明一整片美麗的水域風光。本片約5分鐘左右,而且也是下一部片子的基礎。"

LINE

1975 窗 Windows
"拍於同一地方。我頗驚詫於來自南非的統計資料--政治犯們被從窗戶中推出,而其愚蠢的藉口則說他們是踩了一塊肥皂失足滑下去的,說他們還以為那窗戶是門,等等。我把它弄成一個虛構的東西,想看看任何一個人會從一記扇窗戶掉下去的所有可能的理由,我把他壓到了3分半鐘,並把這駭人聽聞的事實置於一頗似田園風光的背景以便製造一種反諷和悖論。我覺得它概括集中了我以後所做的一切方面:它涉及了統計學,它是頗折衷性的,它對風光景色大膽使用,它涉及了死亡--四個特徵,此後一直伴隨著我。"

LINE

1973 H是房子 H Is for House(1978年重作編剪)

"我結婚了,還有了個小孩,我們常常在瓦爾德度假;我們呆在一個朋友的一幢很漂亮的19世紀早期的房子裡。這是最令人神往的地主,可以看到稱心如意的、羅曼蒂克的英國風景,頗令人發思西之悠情,遙想羅馬天主教史事;英國內戰時期各種殘虐悲劇都在那裡發生。這是一個封閉的鄉村,所以有一種濃濃的戲劇和羅曼史味道--為了不枉此番遊歷,我拍了一系列片子,本片是其中的第一部。它整個兒陷入了命名事物的事兒裡--就像在馬格里特(Magritte )的後期繪畫裡,術語命名,為意義和辭語尋覓、確定期客體對象,混亂一團……我作了這份龐大的清單,列上了我能在國內鄉村找到的、以字母H打頭的每一個事物,當它們被並排在一起時,你會發現各種有趣的涵孩兒。我女兒漢娜正在學ABCD,她的聲音在聲帶上重複頭,而且念錯了--這是無知者的智慧。它還和天堂(Heaven)與地獄(Hell)的概念及它們如何可互換頗為有關……"

LINE

1971 侵蝕 Erosion
"我有一月左右在愛爾蘭南部,被那裡的悠古景象迷住了。我想找到可拍進電影的地貌侵蝕跡象--海岸,岩表的粉末化--然後把它們編在一起,第一個鏡頭是最古老的岩石,最後一個鏡頭是最機關報近的岩石。這頗應合了六十年代土地藝術運動。"

LINE

1969 區間 Intervals
"一部抽像作品,試圖拍一部無敘事的電影,用13這個數字、維瓦爾第曾在《四季》裡用過的和聲結構。它是在妻尼斯拍成的,拼合的影像既有來自兩年一度的藝術節上的--體現了歐洲繪畫的高級文化--又有來自電影節上的,主要是威尼斯那些房間裡的塗抹圖案(graffiti)。"

LINE

1967 遙寄自教會的五張明信片 Five Postcards from Capital Cites
"我開始在歐洲旅行,把我的短片帶到各大學電影協會;我帶著我自己的16毫米機器,在每個都城拍好多尺。"

LINE

1967 樹 Revoliution
"美國使館前的那場反戰示威我在場--在英國,這是對越戰問題的轉折點。我正好有一架機器在手,於是就拍下了所有那些騷亂和人群,然後按甲殼蟲樂隊的《革命》編剪。"

LINE

1966 火車 Train

"最後一輛蒸汽列車駛進滑鐵盧車站,正好在情報中心處的後面,我花了幾天時間在房頂上把它們拍下來,然後組織進曼·雷(Man Ray)抽象的機械芭蕾,全部按具象音樂進行剪輯。 "

LINE

1956-62 安息 Death of Sentiment
"關於殯葬的習俗、制度:墓碑,上面雕刻的東西,人們如何被埋葬,葬禮的方方面面等等。"

LINE

部分轉載

arrow
arrow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