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578729884
uk Ewan Mcgregor 伊旺麥奎格 

作品表 

2017 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2015 神鬼大盜 Mortdecai

2015 Last Days in the Desert

2015 逆愛 Jane Got a Gun

2014 我們這種叛徒 Our Kind of Traitor ( 演員 ) 

2013 傑克:巨人戰紀 Jack the Giant Slayer ( 演員 )

2013 八月心風暴 August: Osage County ( 演員 )

2012 即刻反擊 Haywire ( 演員 )

2011 浩劫奇蹟 The Impossible ( 演員 )

2011 末日情緣 Perfect Sense ( 演員 )

2011 飄洋過海,愛上妳 Salmon Fishing in the Yemen ( 演員 )

2010 魔法褓母麥克菲2 Nanny McPhee Returns ( 演員 )

2010 獵殺幽靈寫手 The Ghost Writer ( 演員 )

2010 新手人生 Beginners ( 演員 )

2010 懷特霍爾街上的長統靴 Jackboots on Whitehall ( 演員 )

2009 艾蜜莉亞:夢想起飛 Amelia ( 演員 )

2009 天使與魔鬼 Angels & Demons ( 演員 )

2009 超異能部隊 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 ( 演員 )

2009 娘子漢大丈夫 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 ( 演員 )

2008 烈燄情人 Incendiary ( 演員 )

2007 命運決勝點 Cassandra's Dream ( 演員 )

2007 桃色名單 Deception  ( 演員 )

2006 風暴剋星 Stormbreaker ( 演員 )

2006 波特小姐:比得兔的誕生 Miss Potter ( 演員 )

2005 鴿戰總動員 Valiant ( 演員 )

2005 離魂 Stay ( 演員 )

2005 絕地再生 The Island ( 演員 )

2005 機器人歷險記 Robots ( 演員 )

2005 星際大戰第三部曲—西斯大帝的復仇 Star Wars: Episode III — Revenge of the Sith ( 演員 )

2003 愛情趴趴走 Down With Love ( 演員 )

2003 烈火亞當 Young Adam ( 演員 )

2003 大智若魚 Big Fish ( 演員 )

2002 黑鷹計畫 Black Hawk Down ( 演員 ) 

2002 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 Star Wars: Episode II Attack of the Clones ( 演員 ) 

2001 紅磨坊 Moulin Rouge ( 演員 )

2000 A錢大玩家 Rouge Trader ( 演員 )

1999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 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 演員 )

1999 迷情追緝令 Eye of the Beholder ( 演員 )

1998 啞巴歌手 Little Voice ( 演員 )

1998 絲絨金礦 Velvet Goldmine ( 演員 )

1997 你行我素 A Life Less Ordinary ( 演員 )

1997 毒蛇之吻 The Serpent’s Kiss ( 演員 )

1996 猜火車 Trainspotting ( 演員 )

1996 Brassed Off ( 演員 )

1996 枕邊書 The Pillow Book ( 演員 )

《魔鬼一族》Shallow Grave | 1994 | 丹尼鮑伊 37歲

111522.29397611_1000X1000  

伊旺·麥奎格  Ewan McGregor

本名     伊旺·戈登·麥奎格
Ewan Gordon McGregor
出生     1971年3月31日 (1971-03-31)
英國 蘇格蘭 克里夫
職業     演員、歌手
配偶     伊芙·瑪夫瑞基(1995年至今)
活躍年代     1993年至今 

伊旺麥奎格 Ewan Gordon McGregor 1971年3月31日-,蘇格蘭演員、歌手與冒險家,在主流、獨立與藝術電影均有傑出成就,並以飾演1996年電影《猜火車》中的馬克瑞登、《星際大戰》 三部曲中年輕時期的歐比王肯諾比以及2001年電影《紅磨坊》中的浪漫貧窮作家克利斯汀為眾人所熟知。

163327.67709080_1000X1000  

早年

伊旺·麥奎格1971年3月31日出生於蘇格蘭的克里夫(Crieff),1988年進入柯科迪大學(Kirkcaldy)學習戲劇,之後在格拉斯哥 (Glasgow)的Tron劇場工作。他的首個重要角色是在丹尼·波爾1994年執導的電影《同屋三分驚》中出演Alex Law,而使他聲名鵲起的角色則是兩年後《猜火車》中的Renton,該片亦由丹尼·波爾執導。

伊旺麥奎格憑藉《紅磨坊》,《愛情趴趴走》及英國影片《啞巴歌手》奠定了他在好萊塢浪漫男演員的地位。他在影片《烈火亞當》
中與實力演員蒂爾達·斯維頓合作,他在該片中的表現受到一致好評。

伊旺在《星際大戰》前傳三部曲中成功的飾演了年輕時期的歐比王肯諾比(該角色在《星際大戰》非前傳電影中由亞歷克·吉尼斯成功演繹)他在塑造此角色時非常注意保持人物的性格乃至說話口氣重音等等細節。

伊旺麥奎格還在2005年時為動畫電影《機器人歷險記》中惹人喜愛的機器人Rodney Copperbottom配音,同為該片獻聲的影星還有荷莉貝瑞、羅賓威廉斯及梅爾布魯克斯。他主演了影片《絕地再生》,演對手戲的女主角是史嘉蕾喬韓森。之後他出現在馬克福斯特(Marc Forster)導演的心理驚悚片《離魂》中(娜歐蜜華茲及雷恩葛斯林亦出演此片)。但《絕地再生》和《離魂》在北美票房均不佳且 收到不少惡評。

最近他與詹尼·克拉考斯基、道格拉斯霍吉(Douglas Hodge)及珍娜羅素(Jenna Russell)合作,在倫敦的皮卡迪利(Piccadilly)劇場登台演出音樂劇《紅男綠女》(Guys and Dolls)伊旺麥奎格獲得了LastMinute網站評選的2005最佳演員獎。

150827.42646643_1000X1000  

旅行

從小伊旺麥奎格就是一個狂熱的摩托愛好者,他曾在2004年與朋友查理布爾曼(Charley Boorman)及攝影師Claudio Von Planta進行了一段馬拉松式的摩托旅行。從4月中旬一直到7月底,他們駕駛寶馬R1150GS Aventure型摩托車,從倫敦出發,穿過歐洲中部,陸續經過烏克蘭、俄羅斯、哈薩克、蒙古、西伯利亞及加拿大最終到達紐約,行程超過30,395公 里。這次旅行的經歷成了一個電視劇集的原型,並被寫成了一本暢銷書,兩者的名字都叫做《Long Way Round》(越界兩萬里)。沿途也了解了一些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在烏克蘭、哈薩克、蒙古等地工作的情況。伊旺·麥奎格如今正在計劃他的第二次摩托車長途旅 行,預計在2007年從蘇格蘭北部的John O'Groats出發行進到南非的開普敦,並沿途了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一些援助項目。此行程目前已於國家地理頻道播放名為Long Way Down(長路迢迢)的節目。伊旺於2004年成為聯合國親善大使,已訪問了眾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項目,包括在非洲開展的救助愛滋孤兒和家庭的項目。 

111453.49426854_1000X1000  

家庭

1995年7月22日,伊旺麥奎格在法國的一個小鎮與Eve Mavrakis結婚。Eve Mavrakis是一位法國產品設計師,當伊旺在英國電視劇集《Kavanagh QC》友情客串時兩人相識。他們育有兩個女兒,Clara Mathilde(1996年2月出生)及Esther Rose(2001年11月出生)。2006年4月伊旺夫婦收養了一位四歲的蒙古女孩。伊旺非常保護女兒的生活,儘可能不讓她們被媒體拍攝,並曾為被偷拍而採取過法律手段。

111122.95910816_1000X1000  

瑣事

    * Ewan其實應讀作「尤旺」。
    * 據Celebritywonder.com在2005年3月的報導,Ewan因為厭倦人們為得到他的簽名而出頗高的價格而拒絕再簽名。
    * 少年時期,他在Crieff的Morrisons學院學習,他16歲離開學校以謀求戲劇方面的一個工作。
    * 伊旺麥奎格是少數幾個多次在影片中出現正面全裸鏡頭的男演員之一(《猜火車》、《枕邊書》、《絲絨金礦》及《少年亞當》)
    * 他非常熱愛音樂並且很小就開始唱歌。
    * 他曾有可能成為繼皮爾斯布洛斯南之後飾演007一角,但他拒絕了。
    * 2002年他出演了由他叔叔Denis Lawson執導的短片《Solid Geometry》。
    * 真正激發 Ewan 想當演員的慾望的是他小時候最崇拜的舅舅 Danis Lawson,他曾在《星際大戰》四五六部曲中飾演戰鬥機駕駛員(Wedge Antilles)。
    * Ewan 與老婆 Eve Mavrakis 是 1994 在電視劇"Kavanagh QC"拍攝現場認識的,而且還是當年 23 歲的 Ewan 主動追求已經有男朋友的女方。兩人於 1995 年夏天結婚。
    * Ewan 與 裘德洛是於 1990 年時在一次試鏡中認識的,導演給了他們 50 英鎊去準備一場即興表演,他們卻跑去 pub 喝酒把錢花光光。從此他們就成為好朋友,並且成為室友,直到兩人各自結婚。
    * Ewan 後來就與裘德洛夫婦倆,還有演員Johnny Lee Miller 及 Sean Pertwee 等共同設立 一家製片公司叫做"Natural Nylon",立志製作一些與好萊塢電影不同的,有水平的英國電影,其中包括 Jude 主演的《X接觸》(eXistenZ)。但日前 Ewan及 Jude 夫婦倆都因為工作日益繁忙,所以退出了製作公司。
    * 在拍《絲絨金礦》的演唱會場景時,Ewan 是唯一一個現場演唱的演員。
    * 事實上,Ewan 的確和《紅磨坊》原聲帶的製作人合作錄製了一張專輯,但是目前他並沒有發行的打算...

p649693090  

伊万·麥克格雷格是一位蘇格蘭電影演員,在英國主流電影、獨立電影及藝術電影上均有傑出成就。 Ewan向來排斥好萊塢電影,偏愛文藝片。但他也在好萊塢取得優異的成績,是好萊塢發展最好的英國男演員之一。他是多變的蘇格蘭情人,愛笑的英國紳士,只要一出現在銀幕上,他總有種神奇的力量讓你的視線在他身上聚焦。
9歲那年,他的叔叔(或舅舅)Denis Lawson在星球大戰裡出演了一個角色,這部影片不僅令小Ewan著魔,並令他立志成為一個演員。 16歲他離家前往蘇格蘭的帕斯劇院打工,很快輾轉到倫敦的一所音樂和戲劇學校學習表演。他的起步角色是在英國的電視劇集《你衣領上的唇印》(Lipstick on Your Collar)中飾演一個Elvis迷。 Ewan的第一部大銀幕作品是《Being Human》,他在其中飾演只有一句台詞的小角色,然而片子遭到了慘敗。 Ewan在學校原修習音樂和戲劇,為了發展演藝事業而不再升學。從影初期便以電視「Lipstick on Your Collar」受到矚目,92年他離開音樂戲劇學校後,開始在影壇有演出機會,展露自己表演的天分。剛開始在比爾佛塞斯的《跨世奇人》及《藍汁》接演小角色後,詭譎的黑色氛圍讓電影成功在市場獲得好評,並獲英國影藝學院肯定,也讓大家注意到Ewan ,演技開始受各方矚目和關切,不過光芒仍多半圍繞在導演本身。
自伊万·麥克格雷格從蘇格蘭最骯髒的廁所走出的那一刻起,就享受到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滋味。觀眾們喜愛他,影評人們疼愛他,就連那些一向狂妄自大的憤青們也將他視為追逐的對象。伊万·麥克格雷格在學校原本修習的是音樂和戲劇,為了發展演藝事業而不再升學。從影不久與丹尼·鮑伊爾合作《魔鬼一族》獲英國影藝學院肯定,也讓大家注意到了他的演技。兩年後兩人二度合作叫好叫座的英國小品《猜火車》,成功的從英國市場打入全球,這個公認的電影邊緣人,用《猜火車》中經典的痞子形象和驚世駭俗的表演讓人們領略了他的瘋狂與叛逆。後來的《枕邊書》和《天鵝絨金礦》,伊万那毫不顧忌地裸露,不得不讓影評人們感嘆於他的表演慾望。
伊万·麥克格雷格的完美讓人感覺不真實,他可以是《猜火車》中那個頹廢叛逆的青年,也可以是《星戰前傳》中矯健果敢的“歐比旺”,或者是《紅磨坊》中癡情纏綿的風流才子。在復古浪漫愛情片《隨愛沉淪》中,他扮演的是一位能讓女人為自己瘋狂的“花花公子”,但接受媒體採訪時,伊万·麥奎格坦白地說:“我從來就不是花花公子,因為我沒有那麼多錢打扮自己。”
眾所周知,伊万十分抵觸好萊塢,反感、鄙視,一樣都不少。但奇怪的是,好萊塢卻很熱衷於這個不聽話的大男孩兒,也不遺餘力地將他推向了真正巨星的地位。也許只有這樣一個叛逆的另類,才可以在和女人翻雲覆雨之後,立刻擺出一副天真的表情在《大魚》裡給人們講述童話故事。 Ewan McGregor並不是一個Hollywood式的明星,儘管他已經是好萊塢最討人喜歡的大明星。在他出演了《猜火車》中那個鑽入馬桶的反英雄Mark Renton,並僅接著在接下來的古裝片《Emma》中搖身一變成為19世紀英國社會溫文爾雅的紳士之後,他教所有人領略到了什麼才叫做Cool。隨後,因為好萊塢對他的窮追猛打,使得他也接了部分好萊塢影片,包括星球大戰等。但是,他並不會那麼輕易地上好萊塢的鉤,反而看似沒有規矩地接拍了許多風格迥異的影片。
1995年7月22日,伊万·麥克格雷格在法國的一個小鎮與Eve Mavrakis結婚。 Eve Mavrakis是一位法國產品設計師,當伊万在英國電視劇集《Kavanagh QC》友情客串時兩人相識。他們育有兩個女兒,Clara Mathilde(1996年2月出生)及Esther Rose(2001年11月出生)。 2006年4月伊万夫婦收養了一位四歲的蒙古女孩。伊万非常保護女兒的生活,盡可能不讓她們被媒體拍攝,並曾為被偷拍而採取過法律手段。
雖然熒幕前的Ewan看起來很叛逆甚至很瘋狂,但私底下的Ewan卻是個絕對的好男人,他不抽煙、不喝酒,還沒有一點兒花邊新聞,緋聞兩個字和他壓根扯不上關係。在和妻子Eve Mavrakis15年的婚姻裡, 也沒有發生任何風風雨雨和不愉快的事情。隨著年紀越來越大,Ewan總結出他生命中最讓他幸福的三件事:家庭、工作和他不斷增加的收藏的摩托車。

 

作品介紹

2017 美女與野獸 Beauty and the Beast

經典知名童話《美女與野獸》的真人版電影,《福爾摩斯先生》比爾坎登 執導,「妙麗」艾瑪華森飾演女主角「貝兒」,丹史蒂芬斯飾演「野獸」,凱文克萊則飾演「貝兒」父親,其他演員為「萬磁王」伊恩麥凱倫和奧斯卡影后艾瑪湯普遜將分別飾演「鬧鐘大臣」和「茶壺媽媽」,演員陣容非常華麗。

 

2015 神鬼大盜 Mortdecai

p2213105797    

本片改編英國作家凱瑞波費格里的作品,強尼戴普主演。

1據貝坦尼透露,德普在片中戴了一副假牙,是為了向風靡六七十年代的英國喜劇明星Terry-Thomas致敬。此人以扮演上流社會的不靠譜人物著稱,外貌最顯著的特徵是其明顯的上牙縫。
2影片中摩迪卡與喬克造訪的土耳其農場拍攝地很有名,1995年《小豬寶貝》也是在那裡取景拍攝的。
3影片中喬克與埃米爾在車中打鬥一場戲中用到的道具剃須刀,與《理髮師陶德》中用到的是同一把。兩部影片都由德普主演。
4本片是德普與保羅·貝坦尼合作的第三部影片,前兩部是《致命遊客》和《超驗駭客》。
5本片導演大衛·凱普是好萊塢資深編劇,代表作包括《碟中諜》與《侏羅紀公園》。他在2004年執導的《神秘窗》也是由德普主演,本片是兩人作為導演和主演的再度攜手。
6在格溫妮絲·帕特洛加盟之前,製片人希望由荷蘭女星卡里斯·範·侯登來扮演片中的女主角喬漢娜。

 

2015 Last Days in the Desert

p2222522535  

伊旺麥奎格主演,他在片中將飾演耶穌以及考驗自我的魔鬼。劇情描述耶穌在沙漠曠野中禁食並祈禱40天,當他離開荒野的途中,耶穌以超越命運之姿與充滿誘惑的魔鬼戰鬥,成就了一場戲劇性的考驗。

LINE

2015 逆愛 Jane Got a Gun

p2272264934  

娜塔莉波曼、喬爾艾格頓首度合作西部愛情片,一個女人為了保住自己的家園與被黑幫襲擊而性命垂危的丈夫,輾轉求助於久未謀面的舊愛。

  

《逆愛》的劇本在2011 年獲選入Black List(製片人票選最受期待劇本),立刻吸引好萊塢的注意,近年來根據該名單上的作品,已拍出多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的佳作,如《王者之聲:宣戰時刻》、《貧民百萬富翁》、《亞果出任務》等,今年則有《模仿遊戲》拿下最佳劇本獎。

2012年娜塔莉波曼宣布接拍《逆愛》,並身兼製片投入心力,足見娜塔莉波曼對《逆愛》的熱愛與厚望。籌備過程好事多磨,多位重量級巨星如麥可法斯賓達、裘德洛、布萊德利庫柏前後爭搶與娜塔莉波曼演對手戲的機會,最後由澳洲新星喬爾埃哲頓(Joel Edgerton)與英國實力偶像男星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出線,分別飾演正反兩位重量級男主角,這也是三位主角繼《星際大戰》(Star Wars)前傳系列電影後,又一次攜手合作。

除了幕前卡司堅強,《逆愛》幕後團隊也是黃金陣容,編劇布萊恩達菲爾德(Brian Duffield)已經在青少年科幻片《分歧者2:叛亂者》證明他出色的劇情掌握功力,加上《勇者無敵》導演蓋文歐康納(蓋文歐康納)擅長的人性衝突場面,以及兩位優秀的女性電影工作者助陣,為這部強調女性意識的作品增添「女力」,包括以電影《澳大利亞》(Australia)史詩風格運鏡聞名的女性攝影大師曼蒂沃克(Mandy Walker),還有以《神鬼戰士》(Gladiator)得到金球獎肯定的女作曲家莉薩傑勒德(Lisa Gerrard),勢必創造全新品種的西部片。

LINE

2014 我們這種叛徒 Our Kind of Traitor ( 演員 ) 

《血教育》編導賈斯汀克佐改編英國著名諜報小說作家約翰.勒卡雷的同名作品。伊旺麥奎格、雷夫范恩斯、麥德米克山聯合演出。

LINE

2014 槍之子 Son of a Gun ( 演員 )

p2240508187  

本片由多次靠拍攝短片拿下坎城、柏林影展多項獎項的朱利爾斯‧艾弗瑞首度自編自導,蘇格蘭男星伊旺麥奎格和新生代男星布蘭頓斯維茲領銜主演。

LINE

2013 傑克:巨人戰紀 Jack the Giant Slayer ( 演員 )

p1871040607

拍攝花絮
·影片根據《傑克與魔豆》(Jack and the Beanstalk)以及《巨人殺手傑克》(Jack the Giant Killer)這兩個童話故事改編。而影片的原名也叫做Jack the Giant Killer,可是後來卻改成了Jack the Giant Slayer。
·本片主演都是英國人,導演布萊恩·辛格表示因為本片本來就是一個英國的童話。
·本片全片在英格蘭取景拍攝,主要的外景地有薩默塞特郡,格洛斯特郡和諾福克。
·影片原定的導演是D·J·卡盧索,但是在2009年8月,他被布萊恩·辛格取代。

 

幕後製作
  3D新童話
雖然說《巨人殺手傑克》的童話並不新鮮,但是要把這個故事通過真人電影的形式表達出來,卻並不多見。在布萊恩·辛格取代卡盧索成為本片導演之後,他就對原版的劇本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而且,他找來的編劇是和自己合作已久的克里斯托夫·邁考利。對於邁考利改寫的劇本,辛格說:“在我看來,邁考利對原版的劇本做了極有個人特色的改寫。他更改了故事的結構和主線。雖然說還是原來的那些角色和,但是整個故事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他的改寫,讓我看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來自傳統童話故事的人物和情節,在克里斯托夫·邁考利的手下變成了另一種具有成人概念的東西。布萊恩·辛格說:“雖然說故事被邁考利改寫了,但它依然還是一個非常傳統的童話故事,這部電影或許是我所拍攝過的最傳統的電影。雖然傳統,但他還是非常有趣。我也從中得到了很多的樂趣。童話故事,往往帶有社會學或者是人類學的概念。但是在每一次的改寫和變形中,它們漸漸變成了兒童文學和給小孩子看的東西。如果說,童話裡的故事,不是騙人的,是真實發生過的,我們要怎麼去理解它呢?所以,我們回到了故事的源頭,那些你在床前讀給孩子們聽的故事的源頭,從這裡來講述一個童話的起源--這就是我在這部電影裡所做的事情。”
為了要拍攝好這部電影,辛格專門從RED公司購入了EPIC的3D攝影機來拍攝這部電影。而且,對於那些CG做出來的巨人,他從卡梅隆的手裡拿到了實時圖像合成系統,讓演員在綠幕前表演,而他自己則在監視器上看著合成之後的畫面。據悉,在這部電影中,辛格將完全使用自然光來拍攝,他說:“這是一部故事發生在電力被發明之前的電影,所以我想全部用自然光來拍攝。由於EPIC的超高的寬容度和對色彩的表現力,以及驚人的色深和反差,我能用它來做無窮無盡的嘗試和實驗。而且,使用這個攝像機和攝像系統,還能讓我專注在取景和攝影方面,而不用去考慮太多的3D技術上的事情。這是拍攝3D的最理想的工具。3D,給我提供了一種從虛擬走向真實的工具。在這種技術的幫助下,我們能比以往更接近夢幻的真實,並提供出一種無以倫比的現實感。”
  英國外景地與演員
影片於2011年4月12日在英國的鄉村開始了自己的拍攝過程。整個外景地涵蓋了整個英國風景最好的幾個鄉村。這些地方,遠離工業文明和城市,植被尚未遭到破壞。對於一部發生在沒有電的年代裡的童話片,這裡是最合適的外景地了。影片曾經來到了著名的Puzzlewood取景拍攝,這裡植被茂盛、樹根、岩石和苔蘚都沒有遭到破壞,顯然是最佳的外景地。而且BBC的幾部大劇,比如《神秘博士》和《梅林傳奇》都在這裡取景拍攝。更傳奇的,這片樹林曾經激發了托爾金撰寫《霍比特人》。辛格說:“這些外景地真是太棒了,這裡簡直就像是一個給這部電影量身定做的外景地一樣。我們來到了這裡,就好像孩子們來到遊樂園一樣興奮和開心。來到這些地方,我就開始設計這裡應該出現一個巨人,那裡應該發生一場打斗等等等等。在有了這些設計之後,我們回到攝影棚,在綠幕的前面才有充足的底氣和設計,才能拍好這麼一齣戲。來到這個樹林,我就能想像出澤米吉斯和卡梅隆是怎麼拍出那些偉大的動作撲捉的電影的--我想,他們在一開始肯定也和我一樣,有過這種感覺。”
在選擇演員方面,辛格毫不手軟,他為這部在英國拍攝的電影找來了一票英倫半島的演員。其中,扮演傑克的是英倫小生尼古拉斯·霍爾特、而扮演公主的則是英國的後起之秀艾莉諾·湯姆林森。除此之外,比爾·奈伊、伊万·麥克格雷格和伊恩·麥柯肖恩等英國演員都出現在了電影之中。談及自己的英倫班底,辛格說:“因為傑克的原版的童話故事就是一個英國的童話,所以為了原汁原味地表現出這個故事,我特意為這部電影選擇了一個英倫的班底。在我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展現出這個故事裡所蘊藏的那種精神和內涵。當然,我和我的製片人所找來的這些英國的演員都是非常出色的,他們很擅長於在本土文化、吐槽、黑色幽默和傳統故事中找到一個平衡點,然後儘情地展示著自己的--那種英國人獨有的特色。拍完電影之後,我覺得這部電影的特點很鮮明,而且對英倫的那些文化的表達,也很有趣,很符合現代人的認知。說實話,我在開拍之前就曾經期待過會有這樣的效果,只不過沒想到效果會如此的出色。”

LINE

2013 八月心風暴  August: Osage County

p2154180997  

1《八月:奧色治郡》舞台劇原作者崔西·萊茨堅持反對影片製作人哈維·韋恩斯坦選擇英國演員出演這部以美國南部人士為主角的作品,但看了成片後他改變了原先的負面看法。
2導演約翰·韋爾斯認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為本片的試鏡錄影帶看上去就像在手機上拍的一樣,但仍然相當感人和有趣,因此他選擇了這位他並不熟悉的演員。
3劇組在奧色治郡買了一座別墅用作拍攝。彩排期間卡司成員經常呆在屬於他們角色的房間裡,導演說演員們因此獲益匪淺。
4在影片拍攝期間,主要演員們居住在同一棟公寓樓裡,這是由梅麗爾·斯特里普提議的。斯特里普和瑪格·馬丁戴爾經常親自下廚,邀請其他演員共進晚餐。
5科洛·莫瑞茲曾為本片試鏡,不過輸給了阿比吉爾·布萊斯林。阿比吉爾·布萊斯林在發高燒的情況下堅持試鏡,最終贏得了角色。

 

拍攝花絮
1.《八月:奧色治郡》舞台劇原作者崔西·萊茨堅持反對影片製作人哈維·韋恩斯坦選擇英國演員出演這部以美國南部人士為主角的作品,但看了成片後他改變了原先的負面看法。
2. 導演約翰·韋爾斯認為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為本片的試鏡錄影帶看上去就像在手機上拍的一樣,但仍然相當感人和有趣,因此他選擇了這位他並不熟悉的演員。
3.劇組在奧色治郡買了一座別墅用作拍攝。彩排期間卡司成員經常呆在屬於他們角色的房間裡,導演說演員們因此獲益匪淺。
4.在影片拍攝期間,主要演員們居住在同一棟公寓樓裡,這是由梅麗爾·斯特里普提議的。斯特里普和瑪格·馬丁戴爾經常親自下廚,邀請其他演員共進晚餐。
5. 科洛·莫瑞茲曾為本片試鏡,不過輸給了阿比吉爾·布萊斯林。布萊斯林在發高燒的情況下堅持試鏡,最終贏得了角色。

幕後製作
話劇版《八月:奧色治郡》由崔西·萊茨(Tracy Letts)創作完成,於2007年在芝加哥舉行首演,隨後還在百老匯以及倫敦上演,並在2008年獲得第92屆普利策戲劇獎以及紐約戲劇評論獎,而在第62屆戲劇托尼獎上一舉摘得了最佳話劇、最佳話劇導演、最佳話劇女主角、最佳話劇女配角、以及最佳話劇舞美五項大獎。

LINE

2011 即刻反擊

p1335011576  

拍攝花絮
·本片的女主角吉娜·卡拉諾是一個很出色的女性MMA運動員,她以前曾出現在紀錄片《擂台上的女孩》以及《搏擊女孩》、《美國角斗士》等電視真人秀中,擅長綜合搏擊,導演史蒂文·索德伯格是在一個綜合搏擊巡迴表演上發現的她。
·影片2009年就進入了籌拍階段,當時影片的名字叫做《擊倒》(Knockout)。在實際開拍前才改成了《制勝一擊》(Haywire)
·按照影片劇本的設定,《制勝一擊》的大部分攝製工作都在愛爾蘭完成。劇組在2010年的2月2日到3月25日在愛爾蘭攝製影片,攝製期間為當地提供了超過100個臨時的工作崗位。
·丹尼斯·奎德原本是要在這部電影中扮演約翰·坎恩一角的,但是他當時要出演《靈魂衝浪》一片,時間上有了衝突。所以只能放棄。後來,這個角色被交到了比爾·帕克斯頓的手上。

 

幕後製作
  反伯恩的動作戲
拍攝了《毒品網絡》、《性、謊言和錄像帶》的史蒂文·索德伯格也要拍攝動作電影了,這個消息會讓很多喜歡索德伯格的影迷吃驚,因為一個偏向文藝口味的導演拍攝起動作戲來,令人頗有些摸不著頭腦。但是有了“羅漢系列”打底,索德伯格對拍攝這一部堪稱“女版《諜影重重》”的《制勝一擊》自信滿滿。索德伯格說,自己被吸引到這個影片中的來的原因在於一個女性的強者角色,這樣的人物在好萊塢的確是太少了,所以曾經拍攝了同樣講述女性故事的《應召女友》的他,才願意來拍這部電影。索德伯格說:“這個故事很棒,尤其是其中傳遞出來的那種女強人的信息,也令我欣喜不已。在一個男性作為主導力量的社會裡,能有這麼出色的一個劇本,這很令我心動。而且,我還知道有一個很出色的女性MMA運動員,她很適合來扮演這個角色,於是我就接下了這部戲。”
對於《制勝一擊》來說,復仇的故事情節並不是重點,那些動作場面才是。因為女主角吉娜·卡拉諾是科班出身的MMA運動員,所以在拍攝上,索德伯格選擇了更為傳統的固定機位的拍攝手法。這種拍攝手法,被他稱為“反伯恩風格”。索德伯格說:“我們放棄了手持式拍攝、放棄了快速的剪輯。我們展示的一切都是真功夫的實戰。我想,作為觀眾,肯定想看到搏擊的場面是如何完成的,所以我決定要全景式地展示每個動作和每次出擊。而不是伯恩的那種快速剪輯的方式。而且,為了凸顯出這種搏擊場面的慘烈,我沒有在這些鏡頭後面配樂,能聽到的只有打鬥、斷骨的聲音--這的確很讓人振奮。當然,吉娜·卡拉諾的出拳很厲害,為了避免事故,我們都給那些和她有打戲的演員們穿上了防護服,像是法斯賓德、麥克格雷格這樣的非動作片演員都穿上了防護服。拍攝動作場面的時候,我沒有繪製什麼故事板,更沒有給出什麼設計,很多內容都是由吉娜·卡拉諾自己完成的。然後我們根據她的招式來設計鏡頭。這樣的拍攝,我覺得更自然,因為每一招都是實實在在的,根本不是花拳繡腿。我想觀眾一定會很過癮。 ”
  好男配打女
影片有一個了不得的配角陣容:查寧·塔圖姆、邁克爾·法斯賓德、伊万·麥克格雷格、邁克爾·道格拉斯、安東尼奧·班德拉斯、馬修·卡索維茨等等男演員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好手,可是在這部電影裡,他們的存在卻都只是為了襯託一個並不出名的女演員:吉娜·卡拉諾。索德伯格說:“的確,他們在影片中的作用就是為吉娜提供更大的發揮的空間,就好像是重星捧月一般,把一個人烘托出來。這其實是一種冒險,因為誰也不知道吉娜會發揮成什麼樣子,誰也不知道這樣的組合會有多少看點。”索德伯格是在看電視的時候發現吉娜·卡拉諾的,當時索德伯格看到是一檔電視真人秀節目,他看到了吉娜的功夫,隨後就給她打了一個電話,並希望能尋覓到一個合適的劇本。正巧,和索德伯格合作過《卡夫卡》與《菩提樹下》的萊姆·多布斯醞釀了一個關於女特工的劇本,兩廂綜合,索德伯格就找來了吉娜拍攝這部電影。
對於自己能出演索德伯格的電影,而且還是被一票明星烘託的女主角,吉娜顯得有些“被好運衝暈的頭腦”,她說:“我根本沒有想到能有這麼好的機會和這麼一群傑出的電影人合作,而且還是一個主角。導演希望我能展示出MMA的所有特點來,這其實並不是什麼難事,而我也很擅長這個。索德伯格是一個很有才華、很天才的導演。他明白該如何展示出MMA的魅力,他選擇了固定的機位、用最少的剪輯,保留表演和動作的最大的特色,我覺得這是他最有遠見的決定。其他的演員也都很出色,從他們的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拍完電影之後,我才覺得我剛剛入門,摸到了一點拍電影的門道。”

LINE

2011 浩劫奇蹟 The Impossible

p1704967164  

拍攝花絮
◆影片是憑藉《靈異孤兒院》一鳴驚人的西班牙導演巴亞納執導的首部英文片。
◆《海嘯奇蹟》基於真實故事改編,但現實故事中主人公一家說的是西班牙語,而非電影中的英語。
◆片中童星湯姆赫蘭德有著豐富的舞台經驗,他在倫敦的維多利亞劇院演出過“Billy Elliott”。 《海嘯奇蹟》是他的大銀幕處女作。
◆影片在西班牙本土拿下超過5000萬美元的票房,登頂當年票房冠軍,同時也成為西班牙影史上最賣座的本土影片。
◆《海嘯奇蹟》籌備了兩年,拍攝半年多,在西班牙和泰國等地拍攝了60多個場景。主要拍攝地點是西班牙阿利坎特的工作室,同時也去了很多地方實拍。由於電影基於真實故事改編,所以導演非常堅持在拍攝中要堅持真實性。
◆雖然影片一開始可怕的海嘯讓電影像一部災難片,但是隨著故事的展開我們看到了更多現實的細節和人性的救贖。
◆麥克格雷格說:“當你拍攝真是故事改編的電影時,你總是要對角色保佑格外的敬意。但是拍《海嘯奇蹟》,我覺得這種敬意比其他任何電影都更重要。我們需要尊重所有經歷了那次海嘯災難的人。那些死去的人,那些倖存的人,那些生活在泰國的人,他們的人生都因為海嘯改變了。如果海嘯緊緊作為一個災難背景出現,我會非常失望。那不是我們拍攝這部電影的方式。”
◆導演巴亞納堅持在瑪莉婭一家經歷災難的真實地點拍攝。一個重要的地點就是一家人度假的度假村。瑪莉婭參與了這一部分的拍攝,在災難後她第一時間回到了那個經歷災難的度假村。
◆儘管聽上去《海嘯奇蹟》與《孤兒院》題材相去甚遠,但在巴亞納眼中“其實是一回事”,“它們都是關於承受傷痛和親人的死亡,以及關於家庭的電影”。
◆影片2012年9月在北美多倫多電影節舉行世界首映,之後又參加西班牙錫吉斯電影節。
◆影片總投資約3000萬歐元,是當時西班牙電影史上最昂貴的影片之一。

 

  主演麥克格雷格訪談

第一次讀劇本《海嘯奇蹟》的時候,你的反應是怎樣的?
伊万·麥克格雷格:我非常喜歡這個劇本,也非常想參演。這樣的劇本會是你一定不想錯過的,不管其他參演者是誰或者導演是誰。好電影離不開好的劇本。 《海嘯魔魘》的故事最吸引我的是“簡單”和“殘忍”。我以前就很喜歡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的電影《靈異孤兒院》,能合作非常開心。女主是由娜奧米·沃茨扮演的,我和她以前一起拍過電影,關係很好,合作起來很輕鬆,現在也都為人父母,也努力讓這對電影中的夫婦看起來更加真實。

  劇本的哪個地方最吸引你?
劇本中瑪麗亞和她的大兒子盧卡斯之間的一句話最讓我感動。盧卡斯看著她的傷口對她說“媽媽,我實在看不下去你這樣”。這句台詞徹底打敗了我。孩子是真的不忍心看到媽媽受傷。那時候我還不知道這是真實的故事,但是我還是感到了強烈的真實感。

你也是孩子的父親,要如何表現劇本中的父親角色“亨利”的?
正因為我已為人父,所以我是非常想演這部電影的。我有四個孩子,但是我也從來沒有在電影中扮演過父親的角色。很奇怪,都已經15年了,好像我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似的。所以我想把亨利演的更像我一些,一個面對著可怕災難時的我。我用自己真實的聲音,不帶口音,因為我的孩子就沒有蘇格蘭口音,他們是在我身邊長大的,所以我想“亨利”沒有必要因為孩子是英式口音他就必須也發英式口音。

電影的佈景非常的驚人,對你們的表演起到了極大的幫助吧?
  當然。這些驚人的佈景,為我們的表演帶來了很大的幫助和便利。看到那些不可思議的被毀壞的地方了嗎?我們事先拍下了被海嘯摧毀之前的蘭花度假村,然後又拍了海嘯之後的—場面令人印象深刻,就好像真的看到了新聞報導裡面的海嘯場景,非常壯觀,也非常悲慘。

你和三位扮演你孩子的小演員們相處的怎麼樣?
  我十分喜歡這三個孩子。湯姆·霍蘭德、奧克里·潘德加斯特和塞繆爾·喬斯林,他們都是很特別的孩子。尤其是看著以前沒有演戲經歷的湯姆從慢慢適應到成為一名真正的電影小演員,感覺很奇妙。他有天分,也很有禮貌。湯姆他想走的路很明確,會成為出色的演員。另外的兩位小演員塞繆爾和奧克里也都非常棒。奧克里年齡很小,在我們拍攝玩耍的的戲時,他表現的非常好,很投入,演的很真實。

電影裡面你的很多戲份都是和奧克里、塞繆爾一起的,感覺如何?
和這兩個孩子一起的戲份是我在電影中最好的部分,與他們的相處非常有趣。一開始,他們很害羞,一個月以後,我們就非常親密了。也很喜歡他們在拍攝空檔的時候來我的保姆車裡玩。這些都會是非常美好的回憶。
  導演巴亞納訪談

您是否借鑒了其它典型的災難電影?
巴亞納:沒有,災難電影通常都是先從各個角度來為這個悲劇做好鋪墊,在最後的高潮部分才出現正在的災難場面。我們則是完全相反:電影的一開始就是海嘯,而且我們只刻畫了一個家庭。因為我想和他們一起感受那種恐懼。我們現在再看當時的新聞,已經麻木了,我們只看到事件的發生,沒有看到遭遇不幸的人。我想很這些遇難者一起告訴人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電影《靈異孤兒院》是比較起一和虛構的,然而《海嘯奇蹟》是很現實的。
現實主義一直都是電影的重要部分,至少是要追求真實。在技​​術層面上海嘯也必須要顯得真實,因為它是劇情的轉折點,情感層面上,海嘯的真實性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一部講述痛苦之旅的電影,最後從生理上的痛苦轉變成精神上的痛苦。

  娜奧米·沃茨的眼淚…
我想把它稱為電影裡面的第二次海嘯,第一波當然是摧毀一切的死亡海嘯,第二波就是娜奧米那滴飽含痛苦的眼淚。這部電影想表達的不僅僅是人的生存和死亡,更是體現出生存的艱難和痛苦。

電影還存在“第三次”海嘯,因為看到它的觀眾肯定都會被感動到流眼淚。
這就不一定了,因為整部電影對情感是很克制的,有些人不喜歡太煽情,這部電影用最直接的寫實來凸顯情感。電影裡面表現的情緒和真實在泰國經歷這場海嘯的人們是相似的,只不過是以一種更戲劇化的方式。

拍攝一定非常辛苦吧,眾多的洪水場面,特效,還有兒童演員…
  困難比比皆是,真的很艱難。首先,我們的攝製組技術人員大都來自西班牙,然而拍的是一部英語電影,演員也都是說英文的,甚至還有年僅四歲的小演員… 最複雜的是要克服這些難題並把這些都融合在一起使其成為一個整體。

  所以整部電影拍攝了多長時間?
拍攝工作一直斷斷續續的,因為每次拍攝之前都要停下來做好充分的準備。拍攝場地非常大,我們根本沒有辦法一下子拍完。從開始籌備,技術測試到實際拍攝,持續了25週,將近一年。

  總投資?
  3千萬歐元。

人們現在都認為《海嘯奇蹟》會角逐奧斯卡,你準備好了嗎?
  沒有。當然能被這樣期待感覺很好,但是這是一部西班牙電影,入圍的機率很小。我生活在巴塞羅那,製片人住在馬德里。但是我們得到了這部電影在美國的發行商的大力支持,所以結果誰知道呢?

這部電影定於12月聖誕檔期在美國上映。
檔期是在美國的發行公司-頂峰娛樂公司-選擇的,他們對此很有信心。

幕後製作
  一.導演講述拍攝心路歷程

《海嘯奇蹟》改編自真實的故事。在最可怕的情況面前,他們的堅強和彼此之間戰勝一切的愛牢牢吸引了導演巴亞納。

“我們不僅僅是在製作一部災難電影。這部電影同時也提出問題:我們為了誰努力生存,我們要怎樣生存下來。在悲劇背後有一種非常強大的力量,訴說著人的生存狀況。當人們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被深深的打動了。”他說。

將他們的經歷搬上銀幕並不簡單。技術挑戰已經令人望而生畏,更何況如何平和大自然災難的可怕和人類精神力量的體現。導演巴亞納回憶說:對我來說這是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項目。我們甚至不知道結果到底會如何。不過導演巴亞納和他的團隊都非常堅定。製片人Belén Atienza 說:“無論如何,製作這部電影是瘋狂的,我們始終堅信我們一定可以做到,雖​​然在一開始的時候,我們甚至不知道從何下手。”

雖然《海嘯奇蹟》基於真實故事改編,但現實故事中主人公一家說的是西班牙語,而非電影中的英語。儘管如此,電影中一家人是名符其實的世界公民。電影娜奧米•沃茨說英語,她扮演一位放棄事業的醫生,而麥克格雷格則說著帶蘇格蘭口音的英語,扮演一位在日本工作的父親,他們一家一起旅行。

  二、真實家庭談感受

對於經歷了真實災難的一家人來說,將他們的經歷搬上大銀幕不是一個輕鬆的決定。但是正如瑪莉婭(母親)所說的:他們意識到他們的故事比他們本人(在電影中顯得)更為重要。電影製作團隊盡力最大的努力與Alvarez一家交涉,最終巴亞納和製作公司贏得了Alvarez一家的信任。

“我不知道他們初次見面時的感受,但是一直很緊張。” 瑪莉婭說,“他們沒發現,我需要把這個故事說出來,但是靠我自己又做不到。就在去面談之前,在他們出現之前,我想,瑪莉婭,你需要再今天做一個決定。我們的談話持續了3小時,我意識到他們已經在做了,他們已經多少意識到要發生的事情。”

  三、劇本創作

電影起源於製片人Atienza在廣播中聽到這個家庭的故事。

編劇塞吉奧•G•桑切茲回憶說:“Belen哭著走近辦公室,告訴我們這個故事。突然,JA說'我們應該為這事兒拍個電影'。 每個人在聽到這個故事後都被觸動了,這是一個有著難以置信的吸引力的感人故事。這部電影開始於一個改變了所有人命運的瞬間,幾秒鐘的時間而已。但是從那以後,這部電影成為一趟旅程,一趟不斷向前逃生的旅程。我們都從網絡和電視上幾乎同時看到了海嘯帶來的災難和毀滅,但電影《海嘯奇蹟》帶領我們帶著感情重溫了一個充滿人性的經歷海嘯災​​難的故事。這個故事和我們在新聞中聽到的海嘯狀況是完全不同的。”

創作了《孤兒院》的桑切茲說,恰到好處的保持電影的平衡和基調是很困難的。 《海嘯奇蹟》可以像恐怖片一樣嚇人,又具備了極強的人性力量,與此同時他還基於一個奇蹟般從災難中獲得大團圓結局的真實故事。然後這場災難中的很多人都遭遇了極大的不幸。

“我要講述一個在30萬人遇難的災難中,5個人倖存下來的故事。我需要非常謹慎的處理這個故事,這讓我非常緊張。對我來說最終要的是找到一個最恰當的方式來充滿敬意的敘述這個充滿悲傷,影響了很多人的災難,同時又要敘述一個真實的、充滿戲劇性的從災難中倖存的故事。人們可能在海嘯中,或者其他不幸中失去了家人,我希望這個故事可以再更廣泛的人群中引起共鳴。然而最具挑戰的部分還是在於故事結構,我們的故事主幹有五個人,我們都知道他們最終會在故事的結尾團聚,同時我們又要表現出他們在分離時,在以為自己的家人已經死去時的悲傷。不過最大的挑戰還是在於每個人都知道我們故事的5個主角在最終會團聚。”桑切茲說。

幸運的是,桑切茲可以直接與真實故事中的家庭,特別是家庭中的媽媽交談。這對編劇工作有非常大的幫助。

“塞吉奧是個非常特別的人,我和他相處越久就從他身上學到了愈多的東西。他的信念是非常堅定的——他為他的信仰戰鬥。我還記得他第一次向我複述我所經歷的故事的時我是多麼的驚訝,他完全沉入其中,並且用一種我所沒有的視角去看待我經歷的一切。” 瑪莉婭說。
事實上桑切茲還幫助了很多家庭回憶他們所經歷的事情,在經歷了災難後很多倖存者都有創傷應激反應,他們封鎖了在災難中的那段記憶。

桑切茲說研究主要家庭的經歷是比較輕鬆的,五個人都非常慷慨的在任何時間坐下來通過電話和我交流。和災難倖存者交談是個很有趣的過程,你會發現同一個家庭的不同成員描述自己的會議時往往有不同版本,你會發現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在巧妙的保護著我們的感情。

和巴亞納以及桑切茲合作的機會吸引力伊万•麥克格雷格。

四、麥克格雷格和娜奧米•沃茨談劇本

伊万•麥克格雷格說:“我非常喜歡這部戲的腳本。這個故事中的簡單殘酷讓它顯得格外生動。在《孤兒院》之後我就非常想和巴亞納合作,幾年前我就和娜奧米合作過,我總是喜歡和已經合作過的人再合作。很遺憾我和娜奧米的對手戲不是非常多,但是合作還是非常愉快。我們之間有一種很簡單直接的默契,我們想要表現的是一對真實的父母,而不是很電影化的夫妻。”
這個故事對於麥克格雷格個人來說也是非常有共鳴的。

麥克格雷格說:“我在讀劇本的時候,看到經歷了海嘯和分離之後,亨利終於在醫院和家人團聚的時候,我眼淚掉了下來。這個時刻非常動人。現在我有四個孩子。在此之前我也從未在電影中扮演過父親的角色。我感覺我非常想把亨利這個角色塑造的更像現實中的我。我可以作為演員去表演,但是我更想成為一個對抗海嘯災難的父親。我覺得最直接的方法是把亨利當作我自己來演。”

麥克格雷格很希望能和他所扮演角色的原型碰面,但是由於彼此日程無法協調而沒有達成所願。但是麥克格雷戈說他在劇本中找到了真正的人性。

盧卡斯看到她媽媽的傷口時說,“哦,媽媽,我不能看著這樣的你。”這一幕讓我最感動。這一幕極其真實,一個孩子的行為就是這樣的。他無法看著他的媽媽受傷的樣子。我當時並不知道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但是這個細節讓我覺得真實的令人難以置信,這一幕讓我明白了整個電影的基調。

而娜奧米•沃茨則在電影開拍前花了很多時間與真實的瑪莉婭相處。

娜奧米•沃茨說: “我第一次看劇本是覺得,哇,這個故事是多麼的清晰和真實。並不像是有些人會做的那樣,只是利用海嘯的大背景來說家庭故事。後來我才發現原來劇本是基於瑪莉婭和亨利的真是經歷和描述創作的。和瑪莉婭見面交談讓我感受到強大的力量,她是如此的善良慷慨,通過她的講述一切都變得很充實。她難以置信的堅強勇敢。”

 瑪莉婭和盧卡斯之間的互動和感情同樣也打動了沃茨。海嘯像失控的火車一樣奔湧,吞噬一切。但幸運的是這對母子想盡一切辦法找到彼此,並且互相扶持生存下去。因此沃茨和扮演盧卡斯的湯姆•赫蘭德之間有很多對手戲。

沃茨說:“我很喜歡電影中母子之間的關係,湯姆是個非常有天賦的演員,和他對戲是如此的輕鬆,同時讓人非常興奮。我們早早的就鑽進了充滿贓物的海水裡。……你沒辦法真正說話。你所能做的只是去感受和經歷。但是湯姆和我在那一刻努力的游向對方,我真的沒法說出他有多棒,有多麼令人難以置信,有多麼充滿激情。對於我來說在屏幕上和湯姆一起探索這對母子之間的關係是這次拍攝經歷中的亮點。”

  五、湯姆•赫蘭德談拍攝經歷

湯姆•赫蘭德有著豐富的舞台經驗,他在倫敦的維多利亞劇院演出過“Billy Elliott”。 《海嘯奇蹟》是他的大熒幕處女作,他說這部電影是“描述家庭之愛”的作品。改變自真是的故事讓這部電影更加引人注目。

湯姆•赫蘭德說:我從沒有聽過如此難以置信的故事。這樣巨大的杯具發生在了他們身上,不僅僅是電影中的五個主要人物,成千上萬的人都經歷了那場災難。我覺得拍攝這部電影可以讓全世界的人知道在那裡發生了什麼。

盧卡斯在身心兩方面經歷的變化深深吸引了赫蘭德,特別是他與母親之間感情關係的變化。
赫蘭德說:在電影一開始,他和他的父母家人之間的感情不是那麼親密。而當巨浪襲擊了他的家庭,盧卡斯就必須長大,因為他的母親傷的很重。他必須為了他的媽媽而堅強。如果他開始大哭,她的母親也會跟著崩潰。而對於一個兒子來說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看到自己的父母崩潰。他必須像一個成年人那樣照顧他的母親,讓他的母親感覺安全。在電影中他經歷了巨大的成長。對於他來說這是一段沉重的旅程,而到最後,瑪莉婭和盧卡斯之間的關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電影中的母親開始依賴兒子的時候,赫蘭德說,他和娜奧·米沃茨之間的角色轉換也是如此的自然。

赫蘭德說:和娜奧米一起工作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我從她那裡學到很多演戲方面的事情。她是如此慷慨樂於幫助我,即便在她沒有戲的時候,她也會在一旁幫助我。

當然,赫蘭德在電影中也有兩個親兄弟,由奧克利•潘德加扮演的西蒙和由賽繆爾•喬斯林扮演的托馬斯。三個小演員之間總是一起分享彼此之間的演戲經驗。

赫蘭德說:能把娜奧米交給我的東西交給他們真是太棒了。他們都是如此的可愛、聰明、特別。他們甚至成為了兄弟般的好朋友。

像沃茨一樣,赫蘭德也和真正的盧卡斯在一起相處了很久。

  赫蘭德說:他真酷。我們在一起聊了大約3個小時。我們聊他的經歷,他的感受,我們試著一起去經歷他所經歷的事情,感受他的所有感受。面對這場海嘯是如何讓他成長。

六、麥克格雷格談對三個小男孩的看法

三個男孩在工作上和和生活中都讓麥克格雷格留下了深刻印象。

麥克格雷格說:“我非常喜歡這些孩子,盧卡斯、賽繆爾、奧克利,我覺得他們是如此特別的孩子。湯姆之前從沒有拍過電影,看著他越來越好的掌控角色,看著他每天不斷成長,真的是非常美妙。他是如此的有天賦,對誰都很有禮貌。對於童星來說,很多人很容易迷失,但是我認為對於湯姆開說前途一片光明。 ”

當然了,孩子終究是孩子,在海嘯前,他只是在游泳池裡度過愉快夏天的小男孩。

麥克格雷格說:“賽繆爾、奧克利這兩個年齡更小,他們更喜歡玩耍,即便鏡頭已經對著他們了,他們依舊還是在游泳池裡愉快的嬉戲,我不得不一再的對他們說“注意,你們要集中精神,要記住,你們真的很危險。你們就要再也見不到媽媽了,每個人都要死了! ”。有那麼一刻我想,我到底在對這兩個孩子說什麼啊!”

麥克格雷格說,和兩個孩子一起拍戲是整個拍攝過程中最讓他滿意的。

和這兩個孩子相處對於我來說是最美好的經歷。我們之間變得越來越親切。剛開始他們見到我總是很害羞,可是一個月之後他們已經會在拍戲間隙跑到我的化妝車上來玩了,我真的很喜歡他們。和兩個小傢伙一起拍戲會成為我最彌足珍貴的回憶。
重現巨嘯“可怕的十分鐘”的背後
為了重現海嘯,製作方邀請了6個特效團隊,耗費一年時間才重現了那讓人過目難忘的可怕的10分鐘,展現第一波巨大的、致命的海嘯襲擊海岸的景象。屢獲殊榮的特效場景大師Félix Bergés 和Pau Costa負責最終的特效部分:海嘯本身。對於Bergés來說,唯一的難點在於使用真水。 “我們考慮了很久,想要用數字製作的水來展現海嘯,但是最終還是放棄了,因為始終不夠真實。”

這一決定導致了後來一系列極其艱難的工作。比如,船員們必須每天運送35000加侖(約135噸)的水來展現水的力量。

Bergés的團隊經過廣泛測試,以求達到最真實和凶狠的洪水,就差沒有真的淹死工作人員了。

Bergés說:我們想要建​​一個60米長的通道。但是我們發現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必須建一條10到15米安全通道來保證演員的安全。因為我們要用到碎石樹枝等等東西,我們準備拍攝一條場景,從開始到結束要持續大約8分鐘,我們需要拍100多個鏡頭,所以這個場地必須非常靈活好用。

拍攝一家被海嘯吞沒,特別是瑪莉婭被完全吞進水里,被誰衝的上下翻滾的鏡頭是在西班牙的一個蓄水池裡完成的,這個場景拍攝了大約一個班月才完成。這個過程被Bergés成為“一場噩夢”。

我們展現水下的鏡頭部分用到了兩個100*80米的蓄水池,技術極其複雜。蓄水池的背後是一塊淺藍色的藍幕,我們不能用傳統的綠幕,因為我們拍攝用了這麼多綠色的東西,傳統的藍色品目會顯得太暗,所以我們只能自製幕布。最困難的部分在於拍攝水的流動,一切移動的太快讓人眼花繚亂,我們每天需要用機械來攪動重達4噸的水。

娜奧米沃茨說:拍攝這個部分無遺是最大的挑戰。我可不是湯姆這樣的年紀啦。這對我來說太不同尋常了。在水中翻滾一個月。我記得JA讓我說一句台詞,我很想說,但是說不出來,因為我嘴裡全是水。

對於曾獲得奧斯卡最佳場景設計的Caballero來說,最艱難的部分在於設計風暴之後的景象。
最初,大家以為電影最大的挑戰在於再現海嘯。後來才發現展現海嘯過後的場景才是最艱鉅的人物。

想要用傳統的方法來製作電影,用真實搭建的方法來再現災後景象,讓演員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數字技術非常有用,可以減少很多麻煩,但是我們想盡一切辦法避免使用數字製作。

通過Cabellero的努力,演員和工作人​​員得以在最真實的災後環境中拍攝電影。有8個足球場那麼大的區域被再造成海嘯過後樣子,搭景過程中最困難的居然是一棵樹:就是電影中盧卡斯和媽媽用於避難的那棵樹。

“最困難的是用於避難的那棵樹,剛開始我們想在泰國搭這個景。我們到了那裡才發現我們選的景有拍攝問題。水位非常高。用門得建一個堤壩攔住水,不然誰會淹沒工作地點。在技術上這是在太複雜了,但是我明白這棵用於避難的樹在電影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相信去其他國家搭建這樣一棵樹會極其複雜。在泰國你可以砍一根樹枝,可以把樹根裸露出來,讓一根樹枝一下子看起來像一棵樹。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雕塑工作。一旦我們選好位置準備去造樹,我們就需要沿著四周挖好溝渠去控制水流,保持水位,這樣水才能清澈,這樣一來演員才可以移動。然後我們有意識到我們不能挖溝渠,我們必須提高地勢,往選定的地方加土,製造出混亂破壞的感覺。這樣我們才建好了避難樹的根基,經過測量這個地基大約要高7米。那個母子用於休息的樹枝測試了很多次一確保他們能用來拍攝,可也讓演員舒服,又讓演員能爬上去,以我們想要的方式展現出這重要的一幕。

Caballero補充說建造這棵避難樹可能是他工作中最有意義的部分。因為太過本地居民都參與到了工作中,他們和我們一起再現了海嘯之後的情形。

Caballero說:很多當地人和我們一起工作。他們都經歷了海嘯,有些人在海嘯中失去了親人。他們看到我們再現的災後情境之後有著各種不一樣的反應。我記得一個出租車司機拉著客人抵達了我們已經再現了災後情境的度假村,他盯著那個情景2分鐘,搖了搖頭。他在海嘯中失去了妻子,她的妻子正是在度假村里工作的。很多護士和醫生,以及在災難中收到照顧的人都來到了拍攝地。

另一個困難之處是再現瑪利亞醫院。對於那些曾經在瑪利亞醫院裡劫後餘生的人,在多年後再次看到這家醫院是百感交集的。我們參考了很多文獻資料,希望可以再現災難之後第一時間裡醫院的景象。

攝影師說,希望觀眾可以感受:泰國的濕度、汗水等等。畫面需要非常的豐富。

我們希望可以從內部和外部拍攝水。我們用到了起重機,空中拍攝和水下拍攝。我們甚至有三組人馬同時拍攝,同一個情景從天空,水下和陸地三個視角來拍攝。

由於畫面不斷的晃動,對於攝影來說最大的困難在於保持畫面的連貫性。

我們需要控制水的透明程度,這樣我們才能保證水看上去是我們想要的樣子。誰不能是透明的。但是我們也不能用髒水來拍,這樣你會什麼也看不到。在水渠裡,空間更小了,你甚至連牆都看不到。你必須從人物的上面來拍攝才能捕捉到細節。我們的奧秘是放在一個晃動的椅子裡。我們叫它“Giratutto”,這把椅子上我們固定了鏡頭,這樣我們可以……後來我們注意到氣泡也很有幫助。我們想要展現光線從亮到暗的過程。有一個場景是從昏暗過度到徹底的黑暗然後一面牆倒了,她通過酒店的另一邊被沖了出去。

LINE

2011 末日情緣 Perfect Sense 

p1719944294  

拍攝花絮
·麥克格雷格的舅舅Dennis也在片中客串了一把,而這讓伊万欣喜過望,因為他一直以來都想和他一起合演一部電影。伊万曾經執導過舅舅寫的舞台劇還拍過一部舅舅製作的短片。本片算是叔侄二人合作出演的第一部電影。
·電影最早名為“The Last Word”。

 

幕後製作
大衛·馬肯茲:通過小人物講述大故事

作為一部低成本、小製作的科幻片,導演馬肯茲執導的這部《完美感覺》可以說是相當成功,電影深入挖掘了人類處於非常狀態下的真實情感。他說有三部電影給了他靈感,一部是英國80年代的公路片Radio on,另一部是Jean-Luc Godard的Alphaville,還有一部是Chris Marker的LaJetee。這三部都是黑白電影,都是小成本製作的簡單、低調的科幻片。他認為這些電影對他的影響很大,他也希望能夠通過以小見大、四兩撥千斤的方式,通過小人物講述大故事。

對於影片以世界末日為主題,導演認為最難處理的部分是關於失去的主題,還有抽象的末日的概念。他說,“每天我都在問自己,該怎麼樣表現這些,因為有些主題大到我常常不知道從何入手。因此我又會回到最早的那個想法,從一個小角度,講述一個大故事。”至於片中的科幻元素,導演大衛•馬肯茲表示,科幻元素其實無關緊要,他認為那隻是對於目前來說是科幻的,但是在不久的將來是有可能發生的。

影片中提到的流行病會令人喪失各種感覺,但是沒有提到究竟是什麼原因會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導演大衛表示這個並不會妨礙人們對電影的理解,他說“首先,這本來就是虛構出來的,人們不會較真。另外,在現實生活中,科學往往需要一段時間來應對類似這樣的事情,需要時間收集所有信息,跟進反饋。例如豬流感,我們也是經過了一段時間才對它有一定了解的。”

導演說自己與大部分製作班底成員都曾經合作過,例如Sigma製作公司、攝影、服裝設計師、伊万·麥克格雷格、艾文·布萊納等。他說,電影的主題中有些相對寬泛和宏大,熟悉的面孔和他信任的這群人會讓他感覺更加踏實。

  伊娃·格林:不落俗套的愛情片

從來沒有接觸過流行病這方面的伊娃坦言,自己在學校時的生物成績並不好,因此,她去了一家生物研究所、實驗室進行調研,與研究人員談論病毒、細菌等等,但是由於這些過於復雜,她仍然是一知半解。但是她卻意外的發現,“這些研究人員都非常幽默,這讓我很吃驚。他們談論死亡和疾病時都非常輕鬆,我覺得這也算是一種冷幽默,算是我的有趣發現。”

儘管影片的類型是愛情科幻片,但片中沒有出現飛船那些經典的科幻元素,也不像其他典型的世界末日片一樣,她認為,“電影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切入,聚焦災難時刻的人性光輝,而不是像其他大片,重點放在特效處理上。”另外,作為愛情片,電影也沒有落入俗套,她說,“影片建立在一個全球恐慌的科幻大背景下,它的主體內容跟愛情有關,我在劇中飾演的人物是個很保守的人,她非常小心謹慎,對男人也抱有懷疑態度。”

在正式拍攝前,她和伊万•麥克格雷格有一周的排練時間。她說,“一方面,導演大衛幫助我們尋找電影的基調,因為這個基調是相當詭異的。片中有許多黑色幽默,雖然編劇是丹麥人,但是有些台詞聽起來又很英式化,有點類似那種冷笑話。另外,我和伊万還要培養下感情,畢竟我對他一點也不了解,這點非常重要,讓我們相互了解,這樣在拍攝時兩人都不會尷尬。伊万是個非常開朗、大方簡單的人。我覺得我們倆還是挺來電的。”

伊万·麥克格雷格:從我看到劇本的那一刻就愛上了這部電影

伊万此前曾於本片導演大衛在電影《少年亞當》中有過合作,他對於大衛的評價是,“非常有趣,才華橫溢又非常獨特。大衛不靠電影混飯吃,他有著細緻的洞察力,並在電影中投注大量的情感。”

伊万表示自己讀完劇本後,就愛上了劇中的那個角色,儘管這個愛情故事非常殘酷,但他說自己一直偏愛愛情電影,他說,“我喜歡浪漫,也喜歡浪漫的故事,我經常為其打動而沉迷其中不知倦怠。愛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情感,愛上一個人非常美妙,卻會讓人身心俱疲,耗盡精力。我希望我們永遠都不要厭煩愛情故事。”他認為,長時間以來,愛情故事處於一個較為尷尬的境地,“通常愛情故事都以喜劇的方式出現,因此我們拍了很多愛情喜劇電影,而我個人卻喜歡簡單純粹、沒有任何遮掩的愛情片。我認為《完美感覺》這部電影非常有詩意,就像是對墜入情網的一種隱喻。表面上電影中的世界正在分崩離析,失去感覺,而同樣的,人們戀愛時也會失去感覺,魂不守舍,食不下嚥​​,夜不能眠,愛情統治了我們。”

對於與伊娃·格林首次合作演對手戲,伊万表示感覺很好,他說伊娃是個非常有趣的人,“我喜歡她的為人,她既保守又風趣,還很喜歡惡搞。打從排練開始,我們就一直在格拉斯哥,能夠回到蘇格蘭我是非常興奮的,而她很可能是第一次去蘇格蘭,因此我告訴了她一些關於蘇格蘭和格拉斯哥的事情。排練的那週我們過得很愉快,討論了影片的場景,也逐漸熟絡起來。她的角色很有挑戰性,一方面她對男人很不信任,另一方面她又愛上了我飾演的角色,這其中的勉強、掙扎也很有看頭。相比之下,我的角色是十分樂觀的,屬於天生傻樂型的人物。”

LINE

2011 漂洋過海愛上你  Salmon Fishing in the Yemen .... Fred Jones

p1555434899  

拍攝花絮
 ·影片改編自保羅·特戴(Paul Torday)2006年出版的同名小說。該小說出版的時候,保羅·特戴已經60歲了。
·影片於2010年8月6日開拍。外景地有倫敦、蘇格蘭和摩洛哥。
·電影為了達到良好拍攝效果,大約用到了一萬條北大西洋鮭魚。
·本片是2012年棕櫚泉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幕後製作
《到也門釣鮭魚》是一本暢銷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情、理想和奮鬥以及實踐的瘋狂故事。小說一經出版就獲得了大量的好評,而且在銷售市場上也長盛不衰。其作者保羅·特戴也因為這本小說的出版而名聲大噪。要把這本小說搬上銀幕,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原作中情節複雜、故事人物情感變化深刻。影片的製片人保羅·韋伯斯特(Paul Webster)說:“我們手上有這麼一本廣受愛戴的小說,有出色的編劇、導演,還有一個很不錯的演員陣容,這足夠我們驕傲的了。西蒙·比尤弗伊寫了一個非常出色的劇本,而從瑞典來的萊塞·霍爾斯道姆又是最佳的導演人選,我實在想像不出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激動的題材或者是組合了。要知道,保羅·特戴和保羅·韋伯斯特可是當今英國文壇和影壇最懂得英式幽默的兩個人了。在這部電影中,我們關注的最多的就是幽默元素。”

談及影片的英式幽默,伊万·麥克格雷格說:“我就是被片中的那種濃重的英國味吸引到劇組裡來的,因為很難得在銀幕上看到這麼一部既不刻意搞笑,也不狂妄自大的英國影片。片中的幽默元素並不黑色也不晦澀,充滿了濃濃的人情味。而且,影片的故事還把愛情元素包裹在了實踐理想和夢想的故事之中,我很是喜歡。”對於電影,小說作者保羅·特戴說:“劇本很棒,主題、基調什麼的雖然和小說有點不一樣,但是站在電影編劇和電影製作的角度,也是非常切合題目了。總的來說,我對改編還是很滿意的,因為電影劇本,讓我看到了小說的更多的可能性。在這方面,我也是受益良多的。”

影片導演萊塞·霍爾斯道姆來自瑞典,曾經拍攝了著名的《狗臉的歲月》。這些年裡,他在英美國家發展,實際情況不容樂觀。談及這部電影,萊塞·霍爾斯道姆說:“這部電影首先有個出色的故事,其次,我們有很出色的演員。麥克格雷格和布朗特的組合產生了很奇妙的化學反應,看著他們的表演,我會覺得現實就是這麼浪漫和美好。最後,我們擁有一個非常出色的攝製團隊,在拍攝過程中的一切困難都被他們化解了。尤其是建造水庫、和鳥瞰水庫那樣的大場面,他們完成的非常出色。”

LINE

2011 新手人生  Beginners

p1295135929  

拍攝花絮
·影片改編自導演邁克·米爾斯和他父親的真實故事。發生影片中講述的故事的那一年米爾斯的父親75歲,5年之後他的父親就去世了。
·影片中出現的那條狗叫做Cosmo,它是一條明星狗,已經出現在了很多電影中。
·本片的兩位主演伊万·麥克格雷格和克里斯托弗·普盧默都曾經在不同版本中的《奧賽羅》中扮演過伊阿古。
·導演邁克·米爾斯是紐約著名的藝術家,曾為諸如Beastie Boys、Beck、Sonic Youth與Ol' Dirty Bastard等著名樂隊設計過專輯封套,後來他轉行開始拍廣告、MV,與Moby、小野洋子、 Air等人都有合作,頗為成功。 2005年,邁克·米爾斯首度進軍大銀幕,導演了處女作《吮拇指的人》。

幕後製作
  來源於生活的故事
影片的故事來源於自導演邁克·米爾斯的生活,那一年他的父親75歲,已經結婚45年了。可是那個時候,他的父親突然要去過一種以前從來沒有的生活,而且這種願望極其強烈,幾乎沒有人能阻攔。米爾斯的父親此前過著一種穩定的家庭生活,但是很顯然,這不是老人需要的。做出改變之後,米爾斯的父親過上了一種令人迷惑的、時不時令人痛苦,但是很有趣又發人深省的生活。即使他的父親在80歲的時候去世,但是他的這種對生活的態度和追求,卻在米爾斯的心里扎了根。
米爾斯帶著一種“越是個人的,就越能引發共鳴”的想法開始了影片劇本的撰寫工作。米爾斯說:“這是我自己所親歷的生活,影片中的幽默、笑話、情感都是我個人的體驗。我相信,那些和我有過相似經歷的人一定能感受到和我相似的情感;那些沒有過這種經歷的人,也會被打動。有的時候,越是個人的情感體驗,就愈能引起集體性的共鳴。整部影片由兩條線組成,第一是哈爾教會了奧利弗如何去愛安娜;另一條是奧利弗和安娜的關係,他的愛情故事表明了他從來就沒有真正理解自己的父親。這兩個故事表述了兩種存在的狀態,哈爾是一個老年人,代表著一種1950年代的青年人的老年形象,守舊、害怕同性記憶癌症,這是一種外在、能看得到的觀念。而他的兒子奧利弗則代表著1960年代的孩子。他們會隱藏自己的想法、愛情觀開放而且大膽,對社會和輿論沒有太多的顧慮,這是一種內在的觀念。不過,故事中有了轉折,哈爾是一個同性戀,他用正常的婚姻掩蓋了自己的性取向,不過他自己最後邁出了這重要的一部步。而奧利弗呢,他在哈爾的教導之下,漸漸學會瞭如何去打開身上的枷鎖--這些枷鎖有社會給的、有家人給的,但更多的是他自己為自己創造的,並教會了他如何去面對愛情和生活。”
在米爾斯的設計中,這是一部“小電影”--小格局、小故事,但是他的另一個設計是,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大情感大生命。米爾斯說:“我想通過電影展示出來生命的趣味性,尤其想告訴別​​人在那種人生的關鍵時刻,生命會多麼有趣。其實有的時候把事情做了,才會發現不會有什麼後果。換句話說,對於個人的生活作出自己的選擇,只是一個開始而已。隨之而來的事情才會真正改變你的生活。在人與人相處的大學問中,實際上所有人都只是初學者而已。”在決定好了影片的基調之後,米爾斯需要尋找合適的演員來扮演影片中的父子--這是這部獨立電影成敗的關鍵。他想到了伊万·麥克格雷格和老演員克里斯托弗·普盧默。於是他給兩位演員寫了郵件,邀請他們來出演這部電影。
  大牌演員出演
在給伊万·麥克格雷格和克里斯托弗·普盧默的邀請信中,米爾斯詳細地講述了影片的故事和細節,以及他對兩個角色的理​​解和認知。這兩封信寫得情真意切,當時就打動了這兩位演員。尤其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他冥冥之中甚至覺得這就是為他創作的角色,而且普盧默當時也有80多歲了,對這個角色有著感同身受的喜愛和認同。他說:“我從來沒有在銀幕上扮演過這樣的角色,這個角色讓我有些目眩神迷,而且我覺得這其中的一部分是完完全全為我創造的。誰知道我在80好幾的時候會幹些什麼呢?”一開始,米爾斯和劇組同仁的目標是藉用自己父親的故事,講述一個老人對於生活的選擇。可是在修改的過程中,這個故事被一遍又一遍地刷上了米爾斯的個人色彩,直到最終完全變成了他的一種“自述”--影片中的那些父子關係完全就是米爾斯生活的寫照,他和自己的父親就是這么生活的。米爾斯曾經表示說,普盧默長得挺像自己的父親,看到他就有一種親切的感覺。米爾斯的父親是一個藝術史的學者、在博物館工作,或許還是一個藝術家,他“偽裝”自己是一個直男,直到臨死前才說出了秘密。雖然極為喜愛這個故事,但是普盧默還是很緊張,因為他扮演的是導演的父親,他擔心自己的表演和這部電影會傷害到米爾斯。普盧默說:“這是他自己創作的故事,讓我感同身受。我擔心的是米爾斯會在拍攝過程中受到傷害,畢竟影片中大多是一些私人的情感。影片很純真、很純粹,是一個讓我真心願意為之付出努力的電影。”
請伊万·麥克格雷格來扮演兒子奧利弗是米爾斯很早的想法,在劇本還沒有竣工的時候,他就希望伊万能扮演這個角色。米爾斯覺得伊万的氣質和米爾斯相若,不過他的英倫口音會是影片的障礙所以伊万要求米爾斯將劇本朗讀給他聽,以便從中學到地道的美式口音。米爾斯說:“伊万在口音這個問題上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他要我朗讀劇本給他。但是我希望他別效仿我的聲音和語氣,如果他被我的風格限制住了,將會是一個災難。後來我錄了音,他修正了自己的口音,而且還按照自己對人物的理解,給人物加入了一些語氣詞和發音的小習慣。應該說,伊万朗誦台詞的能力是全世界一流的,他的聲線非常完美,在影片中絕對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
除了這兩位主演,影片中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角色”--一條狗。這條狗見證了哈爾的離世和奧利弗的愛情。談到“執導”狗的“表演”時,米爾斯說:“其實執導狗和執導人是一樣的,你只要把它當成是一個真的演員就好了。它們有自己的訓練師,到哪裡都很安靜,而且還會展示出來必要的眼神和動作之類的。有的時候你和它說話,它似乎真的能理解你。”

LINE

2010 魔法褓母麥克菲2 Nanny McPhee Returns 

拍攝花絮
·電影界有說法,不要和孩子或動物一起演戲,因為你的風頭定會被搶光。艾瑪·湯普森顯然不把這話當回事兒,不但在片中,跟一群小孩兒打成一片,還跟小豬配戲,甚至在首映禮上,她還牽了頭小豬走上紅地毯,堪稱首映禮最大亮點。
·為拍攝這部影片,艾瑪·湯普森推掉了出演《哈利·波特》系列最後一部的機會。

幕後製作
  演編俱佳女星擔當核心
2005年,一部詼諧幽默的娛樂大片《魔法保姆麥克菲》贏得不俗反響,成為當年孩子們津津樂道的佳片。而在5年後,我們看到了這部《魔法保姆麥克菲2》,與上部相比,匯集了艾瑪·湯普森、拉爾夫·費因斯、瑪吉·吉倫哈爾眾星的續作更為搶眼。而其中,焦點當屬5年後再施魔法的“魔法保姆”艾瑪·湯普森,她堪稱本片靈魂人物,不但擔當主演,更是本片編劇,這部電影的編劇工作無疑凝聚了艾瑪的心血,這個系列的劇本改編花了她九年時間,而為了出演這部續作,她甚至推掉了熱門的《哈利波特》最後一部的片約,由此可見她對本片的偏愛。實際上,在電影界,艾瑪·湯普森一直以能演能寫的才女形象著稱,在1993年,她因在《霍華德莊園》(1992)扮演瑪格麗特一角摘得當年奧斯卡影后稱號,更在次年,憑藉《告別有情天》(1993)和《因父之名》(1993)兩片分別提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和最佳女配角兩個獎項。兩年後,她再次贏來自己的奧斯卡雙提名時刻,憑藉《理智與情感》(1995)獲得1996年年度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和最佳女主角兩項提名,並成功摘得前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編劇才華。
  多面手女導首導電影長片
與聲名顯赫的艾瑪·湯普森相比,女導演蘇珊娜·懷特似乎不太引人注目,實際上,對於喜愛BBC英倫古典電視劇的觀眾來說,她就是電視劇質量的保證。 《荒涼山莊》(2005)、《簡愛》(2006)無一不是名著改編的精品,而在2008年,她又突然轉向,參與導演了以伊拉克戰爭為背景的《伊拉克戰爭親歷記》(2008 ),涉足現實戰爭題材,同樣取得上佳口碑,甚至已經有人將她與憑藉《拆彈部隊》拿下奧斯卡的凱瑟琳·畢格羅相提並論,其游刃於不同風格的導演能力可見一斑。此次嘗試兒童喜劇電​​影,無疑是又一次挑戰,但是顯然長期轉戰於電視劇領域的她早就期待這樣一次執導電影長片的機會,“我期待拍一部電影長片已經很長時間了,當然,對於一個電影工作者而言,你要找到一個合適的機會。當我收到這部電影的劇本時,我正在非洲拍《伊拉克戰爭親歷記》,我坐下來讀著它,接著瞬間便感到了一種親切感。部分在於這是一個濃郁的情感故事和我眼中的真正的感傷之作,同時它又是個開心的故事。我認為這部戲會比一個單純的兒童電影展開更多的內涵。因此,我真的深深的被艾瑪的劇本和里面格林夫人的角色迷住了,對我來說,格林夫人雖然生活於二戰期間,但她其實就是一個現代女性。她一直試圖滿足家庭的需要,面對她丈夫不在身邊的現實,她要獨自承擔這一切,還要擔心經濟問題,這都是些現代生活中普遍的問題,所以,我並不為拍攝這部電影擔心什麼,而是感到非常的興奮。”
不是每一部電影都適合下到3歲,上到93歲的觀眾觀看,而要讓續作達到前作的高度則常常更難。艾瑪巧妙的沒有順著第一集的思路來個複制式的續集,而是將故事設在二戰,相關角色幾乎都是全新的,這自然也就給了麥克菲新的表現空間,而非受前作太多牽制。儘管這是一部帶著魔幻色彩的電影,但是和大多數家庭喜劇一樣,它還是試圖表現著一些傳統的價值觀,就如麥克菲在片中教導孩子們的:停止爭鬥、學會分享、勇敢、堅持,向我們表現著家庭生活的可貴和童年的美好。無論你如今已經多大歲數,或許都曾幻想那可以無拘無束,無所顧忌的探險生活,哪怕你已成年,這部影片或許也能喚回你曾經的童年幻想,帶給你歡笑,甚至喜悅的淚水。

LINE

2010 懷特霍爾街上的長筒靴  Jackboots on Whitehall (動畫)

懷特霍爾街上的長筒靴(2010).jpg

拍攝花絮
·影片的導演愛德華·麥克亨利和羅里·麥克亨利是兄弟倆。這是他們第一次拍攝動畫長片。
·麥克亨利家族的父親,大衛·麥克亨利是影片的美術設計,他曾經是影片《成為簡·奧斯汀》的美術設計。
·本片的靈感來源是兄弟倆之前製作的一部動畫短片,那部短片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越戰期間的故事。
·兄弟倆以某些演員為原型創作了劇本。
·本片被稱作英國版的《美國戰隊》。

幕後製作
  尋找大腕
雖然只是麥克亨利兄弟的處女作,但是在影片裡,他們卻糾集了一大批英國著名演員來為影片中的人物配音:伊万·麥克格雷格、羅莎曼德·派克、理查德·格蘭特、湯姆·威爾金森和艾倫·卡明等等大腕都榜上有名。他們是怎麼做到讓這些大腕甘願聽從兩個沒什麼經驗的新導演的派遣的呢?當然,這要從頭說起。
影片的製片人卡爾·理查德斯說:“我來到劇組的時候,很多東西已經成型了:劇本、美術設計等等。麥克亨利兄弟已經為此工作了3到4年的時間,他們的設計稿被交到我的手中,我看了,很受感染。這是一個瘋狂的、搞笑的,很有娛樂性,同時也還有點意義的故事。我當下就決定要為影片找到成本和投資,因為這樣一個劇本因為資金原因沒有辦法拍攝會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情。幸運的是,我很快就找到了充足的資金。影片開始了設置工作。因為麥克亨利兄弟前期工作做得很充分,所以我們在拍攝的過程中沒有碰到太多的難題,劇本和人物設定也沒有做大範圍的修改,順順利利地就拍攝了下來。”
當然,要把一個好劇本打造成一部好動畫片,僅僅有資金還是不夠的,它還需要一個出色的配音陣容,那麼麥克亨利兄弟又是怎麼搞定那些明星大腕,讓他們在動畫裡“獻聲”的呢?實際上,他們用的方法很原始也很簡單,倆兄弟挑了一個天氣晴朗的周日,坐了下來,寫了一張他們心中的配音演員的理想人選的名單,然後按照名單上的名字,他們挨個給配音演員寫信,介紹影片的情況,表達心意,說明需求。卡爾說:“他們很幸運,那些收到信的演員們沒有一個拒絕麥克亨利兄弟的邀請,他們悉數來到了劇組。我想,他們應該是被影片的劇本打動了。畢竟,如此瘋癲、癡狂和英倫化的劇本並不多見。羅莎曼德·派克第一個來到劇組,伊万·麥克格雷格是最後一個。多米尼克·威斯特在影片裡給一個頭腦愚蠢的美國佬配音。這些明星們基本都在一起工作,也有一些實在無法從正在拍攝的影片中抽身的,只有單獨工作了。在拍攝過程裡,劇本經過了一些改寫,因為有些演員在片場會有即興發揮的台詞,這些即興發揮出來的台詞令人難忘。”
其實,麥克亨利兄弟在創作劇本的時候,對配音演員就有了預設。愛德華·麥克亨利碩:“在寫農夫的時候,我腦子中就是伊万·麥克格雷格的形象;在寫牧師的女兒的時候,我也無法停止想像羅莎曼德·派克。他們都是現階段英國最出色的幾個演員,而且他們的聲音也有極強的可塑性。也就是說,找來他們配音的話,基本能事半功倍。當然,他們沒有拒絕我們,都來到了劇組。伊万看到劇本,都笑噴了。”

  雜糅風格
在影片中,除了人物說的是英式英語之外,還有很傳統的英倫動作片的影子,但是影片的整體風格卻又是《美國戰隊》的喧鬧的風格。這種混搭和雜糅的風格很受現在觀眾的喜愛,尤其是影片中的冷幽默、語言暴力和有違歷史的“惡搞”。
對於影片,麥克亨利兄弟中的哥哥愛德華·麥克亨利——他今年也只有26歲,他的弟弟只有23歲——表示說,他寧願把這部電影看成是一次嘗試,而不是沉穩的商業化運作。他說:“影片的靈感來自於我以前拍攝的一個短片,那是一個有關於越戰的故事。影片的這種風格對我們來說也並不算新鮮,因為我們在這之前也拍攝過類似風格的短片,只不過那些短片並沒有這麼瘋狂。這是一部戲說歷史的影片,裡面有很多民間的故事,這當然和官方表達的歷史不一樣。影片很有時代感,包括人物的台詞、服飾、發行、汽車、坦克、飛機、建築等等,我們都是按照當時的歷史原貌來加以表現的。你看到那些精心製作的木偶就能發現,他們非常逼真,而且諸多細節都經得起推敲。我和我弟弟都很喜歡1940年代的那些英國電影,不管是什麼樣的英國電影,邁克爾·鮑威爾和艾默力·皮斯伯格創作的那些經典電影也好、喜劇片也好、二戰片也好,我都很喜歡。所以在這部電影裡,我們也力圖還原出那些電影的質感。”
至於如何讓這些布偶動起來,麥克亨利兄弟發揮出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他們使用了三種方法拍攝這部電影。第一種是傳統的“擺造型”,像拍攝定個動畫那樣,一點一點地把人物的動作“擺拍”出來;第二種是現代的CGI技術,他們用這些技術製作人物的表情、說話時的面部動作等等;第三種是麥克亨利兄弟“發明”的一種技術,那就是把布偶和動畫結合起來。在製作天空、草原等等大背景的時候,這樣的技術產生了巨大的作用。製片人卡爾說:“用CGI製作一部動畫片,在這個年代裡已經不是什麼太困難的事情了,這種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但是要用布偶拍攝一部動畫還是很辛苦的,因為這幾乎完全就是一件手工活。而整個劇組也在反反复復和猶豫不決中堅持著最初的布偶動畫的念頭。我們經歷了,'我試試看能不能這樣做'到'我一定要這樣把它做出來'的歷程。”弟弟羅里·麥克亨利說:“雖然有點艱難,但是我們還是樂在其中。很多配音演員一來到劇組就被那些布偶吸引住了,因為它們製作得實在是太逼真了。希特勒和丘吉爾這兩個傢伙,我們對他們的外貌進行了一些誇張,看到這兩個玩偶的人都會哈哈大笑。伊万配音的農夫埃里克,他有一雙巨大的雙手,每個人看到他的時候總會先去摸摸它的手,然後才會注意服飾、髮型等等其他的細節。影片中出現的那些槍支、炸彈、坦克、飛機、摩托車之類的東西,都是按照書上的圖片製作的,我們會力求真實。”

LINE

2010 獵殺幽靈寫手 The Ghost Writer

p574855756  

拍攝花絮

·影片根據記者羅伯特·哈里斯(Robert Harris)的同名小說改編,這部小說獲得了2008年度國際驚悚作家協會最佳小說獎。

·波蘭斯基與作者哈里斯一起進行了小說的改編工作。

·影片里亞當·朗這個角色通常被認為是“一個版本”的布萊爾。

·在2007年的戛納電影節上,波蘭斯基對外宣布的的自己的下一部作品並不是《影子寫手》,而是羅伯特·哈里斯的另一部暢銷小說《龐培城》(Pompeii)。

·影片在2007年11月就進入了前期製作階段,本來有望在2009年的秋天製作完成,可是導演波蘭斯基卻在2009年的11月被瑞士警方逮捕,於是影片的製作只有一拖再拖,最後直到2010年的2月才在柏林電影節上亮相。

·波蘭斯基因為忙於訴訟案件,已經確定不會出席2010年的柏林電影節。

·在被瑞士警方的關押期間,波蘭斯基通過電話、電郵和視頻等手段“指導”影片的拍攝。

·影子寫手這個角色原定是由尼格拉斯·凱奇來扮演的。後來,伊万·麥克格雷格代替了他。

·這是自影片《第九道門》之後,波蘭斯基拍攝的第一部時間背景設置在當下的驚悚片。

·羅伯特·本穆薩和阿蘭·薩德是本片的製片人,在這之前,他們還和波蘭斯基合作了《鋼琴師》和《霧都孤兒》。

幕後製作

【政治寓言? 】

看起來,《影子寫手》的故事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預言”。比如說前英國首相布萊爾現在就深陷虐囚門的醜聞,並且因為“失職”製造錯誤輿論導向派兵攻打伊拉克的事件而接受調查。這部出版於2007年9月的小說又和現實有什麼聯繫呢?

作為英國新聞界著名的政治新聞的記者、編輯,羅伯特·哈里斯寫這本書並非空穴來風也並非一時興起。他說:“隨著我這幾年在英國政治界採訪的深入,我越來越覺得政治這個東西是一潭渾水,要是沒有驚人的毅力和龐大的政治抱負,千萬不要涉足其中。在採編之餘,我萌生了寫一部政治驚悚小說的念頭。小說裡的故事有一些現實的影子,也有一些我發揮出來的想像。不過,這本小說總的來說還是我對政界的一個總結。”2007年。當首相布萊爾的任期結束,他重回平民身份的時候,哈里斯也放下了手頭的所有工作,盡全力撰寫出了這本小說,按照哈里斯的意思,他“就是要在布萊爾的回憶裡出版之前寫出這本小說”。

2007年,波蘭斯基開始了影片《龐培城》的前期攝製工作,後來他看到了《龐培城》作者的最新的作品《影子寫手》。波蘭斯基說:“這麼多年以來,我一直在尋找拍攝政治驚悚片的機會,但是一直沒有一個合適的劇本。所以當我看到《影子寫手》的時候,真的是眼前一亮。沒有什麼小說比這個更適合拍成電影了。故事中的那些懸疑、那些讓人把心提到嗓子眼的內容實在是太棒了。我對這本小說簡直是愛不釋手。”在小說中,哈里斯所敘述的故事發生在一間海濱的小屋內,這種逼仄的場景經常能在波蘭斯基的影片中見到——《苦月亮》、《鋼琴師》、《水中刀》莫不如此。哈里斯說:“這種場景,真的是再羅曼·波蘭斯基不過了。也許這本小說最適合波蘭斯基,除了他之外,這個世界上沒有第二個人適合導演這部戲了。 ”

【英國演員班底】

作為一部政治驚悚片,除了導演要在影片中極力地渲染出“風雨壓寨”的那種不可抵擋的氣勢之外,選擇對正確的演員更是重中之重。

波蘭斯基說:“在這個故事裡有4個核心角色,為此我需要找來4個能夠勝任這4個角色的演員。因為在這部電影裡,找對的演員,讓他們發揮出自己的實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這4個演員,那麼這部影片就將成為無稽之談。”對於首相亞當,波蘭斯基找來的是曾扮演過007的英國明星皮爾斯·布魯斯南。面對著這次合作,布魯斯南說:“能和這麼一位大牌導演合作我非常開心,而且我從來沒有想到自己能在大銀幕上扮演英國首相——而且也沒有想過是扮演這麼一個落魄的、糟糕的首相。波蘭斯基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導演,他在片場的一舉一動都無懈可擊。”

同是英國演員的伊万·麥克格雷格最後取代了尼古拉斯·凱奇,獲得了影子寫手這個角色。在《猜火車》中一鳴驚人的他,現在已經是英國最如日中天的明星了。他說:“這部電影的劇本讓我非常著迷,我實在沒有辦法想像出能有人編寫出這麼一個深刻、黑暗而且還充滿內涵和懸疑的故事。能和波蘭斯基合作,我想我是賺到了。”

同樣的,扮演首相亞當·朗妻子的奧莉維亞·威廉姆斯、扮演他情人兼秘書的金·凱特羅爾都來自於英國。製片人之一的羅伯特·本穆薩說:“波蘭斯基不想讓這部影片沾染上太多的美國牛仔氣,所以他堅持用英國演員來扮演影片中的主要角色。除了這種考慮之外,還有演員口音上的原因。因為再好的美國演員學說英國英語還是會有些不地道,而波蘭斯基恰好又是一個非常講究口音問題的導演。當時在拍《霧都孤兒》時,他就面試了幾千個孩子,目的就是為了找出有純正倫敦南部口音的孩子。這麼多年來,波蘭斯基對自己的要求一直沒有鬆懈過,他一直是這個時代裡對自己要求最為嚴格的導演之一。”

LINE

2009 娘子漢大丈夫 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

p669366779     

拍攝花絮
·影片根據斯蒂文·拉塞爾的真實事件改編。
·影片的改編來源是《舊金山紀年報》的專欄記者史蒂夫·麥克維克撰寫的拉塞爾的傳記《我愛你莫里斯:一個關於生命、愛情和越獄的真實故事》(I Love You Phillip Morris: A True Story of Life, Love, and Prison Breaks)。
·本片是兩位導演格倫·費卡拉和約翰·雷誇的處女作,他們之前曾擔任過《貓狗大戰》、《聖誕壞公公》等片的編劇。
·影片中的監獄場景是在真實的監獄中拍攝的。

幕後製作
  金·凱瑞和伊万的非主流選擇
對於好萊塢的喜劇大腕金·凱瑞來說,在影片《我愛你莫里斯》中選擇扮演一名“為愛癲狂”的同性戀,這算得上是他的不折不扣的“非主流”選擇了。不僅是讓大眾吃驚,就連金·凱瑞自己也坦誠選擇出演一個同性戀是“大膽、瘋狂而且有些冒險的”。
當時金·凱瑞的手上有好幾個劇本,而且大都是一些喜劇片,那麼他為什麼對《我愛你莫里斯》情有獨鍾呢?金·凱瑞說:“現在的劇本大多是一些普通而且俗套的故事,看了劇本也就沒有興趣拍電影了。可是《我愛你莫里斯》卻是這些劇本里我看完後唯一一個想拍的。有時候,一些劇本能讓你沉思、能讓人安靜。如果是這樣的劇本,我會毫不猶豫就接下來拍攝。幸運的是,《我愛你莫里斯》就是這樣一個劇本” 。不過要拍攝這部電影並不簡單,除了要在影片中演一個同性戀外,金·凱瑞還要節食減肥,因為在劇情中,他假裝自己患上了艾滋病,有幾個鏡頭是他“垂死”前瘦的皮包骨頭的樣子。對於這些鏡頭的拍攝,金·凱瑞說:“同性戀其實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只要克服心理上對同性戀的歧視,那麼演起來gay,也不是太難。其實在影片中,伊万·麥克格雷格的表演難度要大得多,因為他扮演的是同性戀中弱勢和接受的一方。沒有他的出色發揮,可能我也演不了這麼一個角色。至於得了艾滋後的消瘦,那完全是餓出來的結果。在拍攝這幾場戲的幾個星期裡,我每天只能喝一點簡單的西紅柿汁,以保證我死不掉。在開拍前幾天,我就完全停止了進食。那段時間,我整個人的精神狀態很不好,影片中所展示出來的那種意志消沉、無精打采不是我演出來的,而是飢餓的結果。”
英俊帥氣、演技出色的伊万·麥克格雷格在影片中扮演了標題人物菲利普·莫里斯。對此,他說:“拍攝電影的時候,我總要進入冥想,幻想自己是一個女性,幻想自己怎麼樣需要去愛一個男人,離開了男人的保護,我就會很痛苦,因為莫里斯是一個羸弱而且有些怯懦的角色,所以我在表演的時候扭捏了一些。總體上來說,只要習慣了自己是個女性的潛意識,演一個同性戀並不難。”
  北美髮行遇阻
說起本片的拍攝和發行,可謂是充滿了傳奇色彩。首先呂克·貝松相中了格倫·費卡拉和約翰·雷誇編寫的劇本,然後把這部電影拿到了自己的歐羅巴電影公司拍攝。呂克·貝鬆自己親自擔任了製片人而且還利用自己的名氣和影響邀請來了金·凱瑞和伊万·麥克格雷格。影片很早就拍攝完畢了,參加了2009年的聖丹斯電影節和2009年的戛納電影節,兩個主演甚至還獲得了法國的國家藝術與文學勳章。但是影片卻遲遲得不到大規模的公映--尤其在美國。
其實,內容和一些露骨的鏡頭並不是發行的主要障礙,因為《斷背山》這樣一樣大膽而且直白的同性戀影片也有機會在北美上映。影片在北美上映的主要障礙是發行商的原因。早在2009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美國的獨立發行公司統一公司(Consolidated)就已經花了300萬美元買下了影片的北美髮行權。但統一公司遲遲沒有支付版權費用,而且影片中的一些鏡頭也著實令一些保守人士做出強烈反應,北美的上映時間一直在往後拖延。
“沒有發行公司願意快速而且大規模地發行這部電影是最大問題”,導演之一格倫·費卡拉說:“他們給我的理由是影片中的一些鏡頭讓人不快,而且拉塞爾的故事讓整個美國司法界和布什政府蒙羞,所以他們一直不想發行這部電影。不過,我覺得這些都是藉口和托詞。因為這個故事來自於現實生活,我們不過是將其搬上了銀幕而已,我們編寫這個劇本、拍攝這部電影的原因就是這個故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愛情故事,是一個能打動人、能讓人共鳴的片子。難道人們連這種情感都不願意承認而且羞於表達麼?”
為了安撫歐羅巴電影公司的情緒,統一公司做出了讓步,他們準備將影片直接發行DVD。靠著金·凱瑞和伊万·麥克格雷格的影響力和號召力一樣能收回成本。但是此舉遭到了格倫·費卡拉和約翰·雷誇的反對。費卡拉無法接受一部說英文的電影無法在美國上映的做法。在統一公司的建議下,他們對影片進行了細微的修改,影片定於2010年10月在北美上映。

LINE

2009 天使與魔鬼 Angels & Demons

p786228964  

拍攝花絮
·本片的籌拍始於2007年,但當時正值好萊塢編劇罷工,而本片編劇阿齊瓦·高斯曼也參與了罷工,致使寫到一半的劇本不得不中途停下,而電影的開拍時間也因此推遲。
·本片裡出現的聖伯多祿廣場是劇組完全搭建的場景,因為梵蒂岡教會不允許本片的攝製組進入真實的聖伯多祿廣場進行電影的拍攝。
·雖然《天使與魔鬼》的小說早在《達芬奇密碼》之前便已創作完畢,但電影的拍攝計劃卻是定在《達芬奇密碼》電影版的完成之後。名義上《天使與魔鬼》是《達芬奇密碼》的續集,實際從故事內容來看,稱為“前傳”更加合適。
·娜奧米·沃茨最初曾計劃在片中飾演維托里亞。
·在《達芬奇密碼》裡扮演反派角色的阿爾弗雷德·莫里納,在這一集裡的預告片僅以聲音出演,並沒有正面亮相。

幕後製作
  充滿宗教爭議的電影
2006年,一部《達芬奇密碼》以強大的演員陣容和暢銷原著做打底,營造了一種極大的宣傳與轟動,這部電影在宗教方面觸碰了大量的禁忌,而使得大家對三年後這部前傳性質的續集也抱有同樣的疑問。影片還未上映,威廉·多諾霍負責的天主教聯盟已經正式向《天使與魔鬼》的導演朗·霍華德發起了詰難,宣稱朗·霍華德是在抹黑宗教所賦予的神聖使命。關於這一點,朗·霍華德說:“我必須要說明的一點是,無論是我本人還是《天使與魔鬼》,都沒有站在反天主教的立場上。我認為天主教徒以及跟它類似的教會,都應該抱著一種純粹欣賞電影的姿態來看《天使與魔鬼》。”
對於有人提出丹·布朗的原著小說是一部充滿了謊言的作品,朗·霍華德說:“電影工作以外的事情我並不關心,它是不是謊言並不重要,我的工作任務是拍一部好看的電影,我想讓觀眾,尤其是閱讀過原著小說的讀者有一個公正的評判,不僅僅是針對這個故事,還有演員們辛勤的努力,以及我們對電影做出的適當改編。我已經預計到了梵蒂岡教廷會不喜歡這部電影,但這並不妨礙我的拍攝,我並不會希望教會的人會喜歡我,但我希望他們可以為了聽到另一種聲音而去看《天使與魔鬼》。”
對於這部充滿了宗教爭議的作品,朗·霍華德坦言了拍攝《天使與魔鬼》前前後後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在拍攝《達芬奇密碼》的時候,我遇到了職業生涯中前所未有的拍攝阻力,我知道動搖很多人腦海裡根深蒂固的信仰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但我想到,丹·布朗都能寫出原著小說來,我頂著的這點壓力又算什麼呢?對我而言,最大的難題其實是搭建電影需要的場景上,因為那些教會並不肯提供我們場地來進行拍攝,而為了追求電影的嚴謹,我們只好自己重新完全的搭建一模一樣的場景,這需要很多部門的通力合作,我們為這件事忙了很久,我很害怕中間出現什麼紕漏,一些可笑的細節錯誤,這些會讓觀眾覺得我們不夠專業。所以影片的每一個部分我都檢查了很久,確保不會出現這些問題。至於在現實中遇到的那些阻力,比起三年前已經好了不少。”
  王牌陣容再次合作
《天使與魔鬼》的製作陣容同《達芬奇密碼》一樣,導演朗·霍華德、主演湯姆·漢克斯等人悉數參與,而其中大家的焦點自然在湯姆·漢克斯身上。再次出演密碼學教授羅伯特·蘭登,湯姆·漢克斯說:“我在拍攝完《達芬奇密碼》之後,並沒有想過還會繼續這個角色,因為那部電影的劇情是很完整的,看上去並沒有存在續集的意義。但製片方認為丹·布朗的小說都有改編的可能性,而《達芬奇密碼》在商業上的確是很成功的作品,觀眾們也都希望看到羅伯特·蘭登過去的故事,所以《天使與魔鬼》的拍攝計劃也進入了議題之中。我喜歡這種充滿著智慧型的角色,他身上有很多故事。”
對於《天使與魔鬼》的劇情,湯姆·漢克斯說:“比起《達芬奇密碼》而言,《天使與魔鬼》要更加純粹一點,他的宗教色彩並不像《達芬奇密碼》那麼強烈,其實是一個典型的驚悚懸疑電影。我覺得觀眾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應該放下一些不必要的負擔,我們其實是非常尊敬宗教的。”

LINE

2009 艾蜜莉亞:夢想起飛 Amelia

艾米利亞(2009).jpg

拍攝花絮
·為了展示出艾米莉亞飛行所至的那些城市,劇組在紐約、多倫多、奧沙瓦的帕克伍德國家歷史遺址、新斯科舍、安大略省和著名的尼加拉河取景拍攝。

·為了把展示艾米莉亞一生的劇本編寫好,編劇羅納德·巴斯參考了幾本艾米莉亞的傳記。其中有The Sound of the Wings,Amelia Earhart: The Mystery Solved和East to the Dawn。

·影片只用了59天時間便完成了拍攝工作。

·在本片拍攝期間,伊万·麥克格雷格還在同時拍攝朗·霍華德指導的《天使與魔鬼》。他只好隔三差五地坐上飛機往返於美國和梵蒂岡之間。

幕後製作
  印度女導演的“美國電影”
雖然米拉·奈爾已經在美國電影界打拼了多年,但是她的諸多電影都是根植於印度文化或者是在美國的印度人的生活的,有很多評論認為,雖然在美國拍電影,但是奈爾拍攝的還是“印度電影”。這次,只有42歲的米拉·奈爾將目光投射在了美國傳奇的女飛行員艾米莉亞·艾爾哈特身上,她拍攝了一部徹頭徹尾的“美國電影”——美國的主角、美式的生活、美國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米拉·奈爾說:“這次我想拍攝的是一部女權主義的電影,在我的國度裡,女人被賦予的符號往往是相夫教子的、在家裡勞作的。印度很少有傑出的女性,偶爾有一兩個,也會像是流星一樣很快消逝。而美國就不一樣,這裡的大多數女性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立的生活。這可能與我們的宗教信仰不同有關係。所以我特別想拍一部展示女性獨立人格的影片。大概是幾年前,我聽說了女飛行員艾米莉亞的故事,當時沒有合適的演員,我自己手上又有工作,這個故事就被擱置下來了。後來我仔細閱讀了她的傳記,我覺得沒有什麼能比她的故事更適合搬上銀幕的了。雖然馬丁·斯科塞斯的《飛行者》並沒有取得預想之中的成功,但是我還是想試一試飛行題材的電影。”
有了題材之後,要解決的就是劇本和演員問題。奈爾說:“我的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拿過奧斯卡的羅納德·巴斯,為了這個劇本他做了大量的工作,查閱了大量的傳記以及資料。有一段時間,他天天泡在圖書館裡找當時的新聞和影像資料補課。直到他覺得自己完全可以勝任這個工作了,他便開始動筆寫劇本。他是一個極有經驗的老牌編劇,寫出來的劇本流暢又具有非常必要的衝突。我很滿意。而找到希拉里·斯萬克,則純屬偶然。她是艾米莉亞的粉絲,對艾米莉亞的軼事和生活掌故都非常熟悉。當她得知我要拍攝一部關於這個女飛行員的電影的時候,她就找到我,主動請纓。面對著這樣一個兩次拿下奧斯卡的女演員,我又怎麼會拒絕呢?”
  全奧斯卡班底
除了有女英雄飛行員的動人故事外,影片的編導演陣容非常龐大。導演米拉·奈爾是曾拿下威尼斯金獅的大牌,女主角希拉里·斯萬克更是憑藉《男孩不哭》和《百萬美元寶貝》兩次拿下奧斯卡的女明星。影片的男配角也是金牌人物,老戲骨理查·基爾和英倫明星伊万·麥克格雷格。影片的編劇羅納德·巴斯更是在20年前就以《雨人》拿下過奧斯卡。有這樣的超強陣容,《艾米莉亞》想不成為2010年奧斯卡的熱門都難。
面對著這個角色,經驗老道的希拉里·斯萬克表示:“對於演好這個人物,我也沒有十足的把握。畢竟這是個在歷史上有過重大影響的飛行員。我擔心我的表演會被人嘲笑和愚弄;我更擔心自己的表演給艾米莉亞抹了黑。好在導演一路鼓勵下來,我才有信心演完這個角色。這和我以前拍的所有電影都不一樣。以前的電影是從零開始塑造角色,我就是角色本人。但是這個角色是有了現成的原型的,我要用自己的表演去詮釋角色。在片場,我都隨身帶著艾米莉亞的傳記,隨時隨地尋找靈感。很多人說我的外貌和艾米莉亞本人很像,我希望這種相似不要毀了我對角色的塑造。”
在影片裡扮演艾米莉亞情人基納·維達爾的是伊万·麥克格雷格,他說:“能和斯萬克這樣的大牌女星合作,實在是我的幸運。我以前從來沒有和這麼強的卡司合作過,我想,通過這次拍攝,我能成長很多。雖然在《天使與魔鬼》裡我有和湯姆·漢克斯演對手戲的經歷,但是在那部電影裡,我的戲份畢竟有限。在這部電影裡,我真的能和他們學到很多東西。”
在劇本撰寫方面,羅納德·巴斯希冀通過對人物生活片段化的展示來表現艾米莉亞波瀾壯闊的一生。他說:“我不想寫那種流水賬一樣的劇本,也不想讓奈爾拍一部3小時長的人物紀年片。我設想的傳記片是短短的,但是能完全反映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影片。於是我便淡化了艾米莉亞飛行的具體過程,而是著重於她渴望飛行、嚮往自由的心理。我覺得這樣處理才是有利於塑造人物的。如果要拍個什麼流水賬一樣的電影,那還不如去看她的傳記小說。”

LINE

2009 超異能部隊 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

p580618973  

拍攝花絮
·影片原著小說作者喬恩·容森是英國的新聞記者,這部電影在拍攝時還得到了BBC的支持。
·在小說出版之前,喬恩·容森就把部分章節郵寄給了自己在電影圈裡的朋友,他希望自己的小說被拍成電影。
·“盯著山羊的男人們”的原文是The Men Who Stare at Goats,這是一句美國俗語,含義是“一個人只需要盯著山羊看,就能把它殺死”。

幕後製作
  現實更荒誕和怪異

《以眼殺人》是一部看起來有點莫名其妙的影片,影片中有戰爭、科幻、喜劇,甚至是記錄等諸多元素。可以說這是一部“非典型”的喜劇片。影片的故事荒誕不羈,有了幾分“寫意”的感覺。那麼演員出色的導演格蘭特·赫斯洛夫是怎麼想到要拍攝這麼一部電影的呢?

赫斯洛夫說:“我和小說原作者喬恩·容森很熟悉。他的小說是2004年出版的,早在那之前,我就看到了小說的部分章節。當時我一下就被這個小說所散發出來的怪異、冷峻和有些瞎胡鬧的特質吸引住了。我在心裡暗暗決定,以後有機會一定要把這個小說拍成電影。影片的風格其實是和小說如出一轍的,影片的劇本非常忠實於原著,而且編劇彼特·斯特拉格漢還不忘在劇本里加入了很多和原著風格一致的搞笑台詞。這些台詞從喬治·克魯尼和凱文·史派西的嘴裡不緊不慢地吐出來,就充滿了荒誕和嘲諷的意味”。

喬恩·容森則說:“其實這個故事裡的虛構的成分很少,電影裡的很多情節是實際發生過的。並不是我的小說寫得荒誕,而是現實就是非常荒誕的。真的有美國士兵想用穿牆術和讀心術在戰場上一展身手,也真的有人每天都在練習用眼睛殺死山羊的特異功能。編劇彼特·斯特拉格漢寫出了一個天才一樣的劇本,他的劇本大大擴展了我的小說。而且他的一些想像和改編也都恰到好處。雖然有誇張的成分,但是這部電影還是很貼近事實真相的。伊拉克戰爭就是這麼荒誕、這麼可笑、這麼沒有邏輯——當然,那些美國士兵也是。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戰爭,這些玩著電子遊戲長大的青年,上了戰場就像是到了迪士尼樂園——可能電影裡的荒誕還不夠吧。 ”

  “偷師”科恩兄弟

科恩兄弟的黑色喜劇已成招牌,去年喬治·克魯尼參與的《閱後即焚》就讓人印象深刻。這次再演黑色喜劇,克魯尼表示:“對於這類影片,我並不看好它的票房,黑色幽默和諷刺這個​​玩意並不是那麼招大眾的喜歡。去年的《閱後即焚》的票房就不怎麼樣,今年的這個《以眼殺人》亦不被很多人看好。不過,我本人倒是很喜歡這樣的故事。這種故事裡有荒誕、有胡鬧、有惡搞,甚至還有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東西。和赫斯洛夫一起拍電影的感覺很不錯,這種感覺和科恩兄弟很像。可能派黑色喜劇都是這麼一種感覺吧。”

其實科恩兄弟一直算是赫斯洛夫的“導師”,連這部《以眼殺人》都被稱為是科恩兄第的《謀殺綠腳趾》和《奪金三王》的綜合體。對於這種評價,赫斯洛夫說:“我很喜歡科恩兄弟的電影,他們的電影在我看來簡直就是電影教科書。在他們的電影裡,我能學到關於拍電影的一切內容。也是很自然的,我的影片不由自主地就沾染上了他們的風格。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太壞的事情,黑色喜劇太少了,多一個人拍攝也不錯。再說,這是我的第一部電影,下一部電影會不會是這個風格還很難說。即使我會改換風格,科恩兄弟的影片曾經深深地影響過我卻是不變的事實。”

LINE

2008 桃色名單 Deception

p1270616931  

拍攝花絮
·影片的拍攝週期是7個星期。

幕後製作
  【無需避諱的性愛拍攝】
《旅行者》是由伊万·麥克格雷格和休·傑克曼聯合主演的一部性愛驚悚作品,圍繞著一個名叫喬納森的會計師展開,即麥克格雷格飾演的那個角色,而且他還在影片中有著非常吃重的性愛場面……影片的導演是來自於瑞士、目前在好萊塢備受矚目的新銳電影人瑪索爾·朗根尼加(Marcel Langenegger),他特別將所有的性愛鏡頭全部留在了為期7週的拍攝工作的最後兩天集中完成,場地則是一個建立在滿是玻璃和鐵片的飛機修理庫的攝影棚裡。這對於麥克格雷格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因為擺在這位來自於蘇格蘭的演員面前的,是連續兩天排得滿滿的拍攝日程表,而和他演對手戲的,則是五位體貌特徵完全不一樣的女演員,她們中的任何一個,麥克格雷格之前連見都沒有見過。
當伊万·麥克格雷格臉色凝重,滿是專注的神情,就變成了他在影片中詮釋的那個在瘋狂的性愛中迷失了自我的呆板會計師,雖然在片場的時候他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緊張之情,可是這場堪比馬拉鬆的性愛拍攝,對於他來說,是一個想當然的身體和精神上的雙重考驗,麥克格雷格的解釋是:“我只能用'有趣'這兩個字來形容那兩天的拍攝……我以前拍過很多類似的性愛鏡頭,我也一直努力想讓它們看起來顯得更加真實一些,要知道現在的好萊塢電影中,隨便找出來一部,都得帶點顏色意思意思,但我只能說這樣的性愛畫面太過好萊塢式了,我對它們一點都提不起興趣,觀眾肯定也只是看個熱鬧,走馬觀花一樣一眼帶過。我覺得,現實生活中的性愛與這種好萊塢式的性愛是完全不一樣的,可能也有各種各樣的形式,不過我覺得性這種東西,肯定不像好萊塢電影中描述的那般美好、流暢,有的時候也會是手忙腳亂、甚至讓人感到有點不舒服的。《旅行者》中與性愛有關的那個部分,參與雙方都是陌生人,所以初時自然會有點困窘、有點彆扭,程度嘛,則是因人而異的。我在這部影片嘗試的東西,和那些好萊塢式的性愛是完全不一樣的,你必須懂得抓住一些關鍵的時刻,才有可能讓觀眾感受到真實,對這些性愛場面有著身臨其境或者是更加強烈的參與感--因為你知道自己也是這樣的,或者它們就曾經發生在你身上過。”
儘管也在像《星球大戰前傳一:魅影危機》這樣的科幻大製作中飾演過非常正派、“居家”的角色,伊万·麥克格雷格另一個受到關注的焦點則對在了他的屁股上--他算是幾個為數不多的很樂於在攝像機前全裸出鏡的男演員之一,而且次數之多也有點讓人啞然,比如說在《猜火車》、《天鵝絨金礦》、《枕邊書》和《少年亞當》中,麥克格雷格都樂顛顛地在鏡頭前脫下了自己的褲子。
  【性,也源於生活】
有的時候,很淫穢的字眼,到了伊万·麥克格雷格手中,也變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畢竟,他現在是一位37歲的成熟男人,已婚,還是三個孩子的父親,對於他來說,“全裸”本來就是電影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他表示:“在鏡頭前脫光衣服,並不是什麼不好意思或值得羞澀的事情。我覺得,藝術本來就是對生活的一種反思,電影也不例外,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時候都是赤裸著的--至少我是這樣的。 ”
《旅行者》被描述成是一部極具誘惑力的心理驚悚作品,伊万·麥克格雷格在影片中飾演了一位孤獨的華爾街會計師喬納森·邁克凱瑞,受到了一位風度翩翩的律師懷亞特·波斯的誘惑--休·傑克曼的角色,加入了一個花費高昂的性愛俱樂部,在那裡,喬納森遇見並愛上了一個美麗的神秘女子,他只知道她叫“S”,由米歇爾·威廉姆斯演繹……後來,“S”失踪了,喬納森也成了綁架的主要嫌疑犯,麥克格雷格說:“對於我的角色,我有著一個比較全面的宏觀認識,那就是他的'重生',他是在'死'後,才重新開始有了生的知覺的,就像懷亞特對他說的那樣,'你已經死了,可是我卻給予了你生命。'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懷亞特說的話是完全正確的:喬納森突然遇見了一位想成為他的朋友的富有魅力的男人,並因此而和他以前的生活有了裂痕,後來,他加入了一家性愛俱樂部,開始嘗試不同的性經歷,這讓他的本能完全覺醒。直到他遇到了'S',並深深愛上了他,這又近一步讓他生命的旅程趨於完整。”
憑藉著在表演行業中打拼多年的敏銳嗅覺,伊万·麥克格雷格發現了這個角色的關鍵就在於,影片中不停閃現的關於喬納森的過去的零星片斷:比如他是由他的媽媽一手撫養長大的,是家中的獨子,他的媽媽在他19歲的時候去世了……麥克格雷格說:“這對於我的角色來說,是一個有效的補充,接近於一種無需對白的補充。這樣的角色模式在電影工業中本來就是不多見的,一般情況而言,交到你手中的,都是事先設定好的一個完美的角色,然後你需要做的只是把自己套進某個模子裡,照本宣科地演。可是如果真的能像這個角色一樣,找到他成長為現在這般模樣的原因的話,就會讓一切變得更加有意思。人們稱喬納森這樣的人'很討厭',屬於那種書呆子,這對於我在詮釋角色的時候,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光是飾演一個不善交際的刻板之人,還有什麼樂趣可言?關鍵是得找出讓他在人群中變得如此'超然'的原因。”
在拍攝手法上,《旅行者》遵循的是一種黑色電影的風格,裡面有很多對紐約夜晚的描寫。影片的攝影師是曾獲得過奧斯卡提名的但丁·斯賓諾蒂(Dante Spinotti),他的作品包括《洛城機密》和《局內人》。至於導演瑪索爾·朗根尼加,大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個精力充沛、頭髮鬆軟、喜歡穿黑色T恤的歐洲人,他早已經在商業廣告和MV導演的領域中,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王國,並在過去的10年時間裡,一直生活在洛杉磯--他將他的這部導演處女作,描述成是一個“對耐力的考驗”,朗根尼加說:“我對講故事這種事,一直有著很高的興趣,可是在廣告和MV中,講故事的機會則是少之又少的……如果你將一部影片分解,就會發現它是由各種不同的故事碎片組合而成的,每一個時刻都是很微小的,就像是一座大樓中的一塊磚,而電影短片或廣告則代表著一面牆,至於電影,至少得是整個房間。”
影片的另一位主演休·傑克曼,同時也是製片人之一,這位因為《X戰警》系列中的“金剛狼”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熟識的澳洲演員,在他的表演搭檔伊万·麥克格雷格為即將到來的性愛場面拍攝而緊張的時候,卻更願意拿它們來開玩笑:“我還記得其中一個非常有趣的小插曲,參與性愛場面的一個女孩打電話給瑪索爾·朗根尼加,因為她並不知道拍攝時間有變動了,所以在電話里語氣緊張地問,'怎麼了?出什麼事了?是不是我有什麼問題?'朗根尼加馬上回答說,'不,不是的,你很好,只是拍攝日期推遲了。'她又說,'我打電話來只是想告訴你,你要是繼續用我,我願意做任何事情,而且我身體的柔韌性特別地好……'我實在聽不進去了,為了憋住笑臉都紅了,我趕緊提醒朗根尼加,'我知道這是你的第一部電影,但我還是認為她和你說的完全是兩碼子事。'”

LINE

2008 燃燒彈 Incendiary 

p1014186141   

改編自Chris Cleave同名小說,《BJ單身日記》導演莎朗麥奎爾執導,金球獎影后蜜雪兒威廉斯、英國奧斯卡影帝伊旺麥奎格主演。

LINE

2007 命運決勝點  Cassandra's Dream

p767799172  

拍攝花絮
·本片與《賽末點》(match point)、《獨家新聞》(scoop),並稱為伍迪·艾倫的“倫敦三部曲”。
·本片於2007年威尼斯電影節公開首映。
·影片的主演柯林·法瑞爾覺得伍迪·艾倫是一個寬鬆的導演。他覺得自己在整個影片中拍的條數甚至比在《邁阿密風雲》中拍一個鏡頭的條數還要少。

幕後製作
伍迪·艾倫這個“神經兮兮”的怪老頭又來了,這次他帶來的是“倫敦三部曲”的完結篇:《卡珊德拉之夢》。這位曾被法國電影界譽為“美國電影圈裡唯一的知識分子”的導演,近年來的故事風格卻越來越高深莫測、出人意料。不過他還是仍舊熱衷於嘲笑與諷刺,熱衷於犯罪題材,熱衷於思考人性的陰暗面。 《卡珊德拉之夢》延續了伍迪•艾倫老頭最愛的“罪與罰”的題材,那種無奈大於罪惡的暗殺事件,也暗合了老頭子可愛的性格。
伍迪·艾倫曾表示他當導演只是為了結識漂亮的女演員,當然,這可能只是一時的戲謔之語。今時今日的伍迪·艾倫已經功成名就卻仍然玩世不恭,他對電影的真正興趣可能只在於能夠隨意講述自己想講的故事。在《卡珊德拉之夢》中,他仍舊顯得那麼富有挑戰精神——放棄了自己熟悉的中產階級社會轉而描寫倫敦下層人民的生活,因此演員台詞也拋棄了以往的知識分子腔調轉而充斥著眾多的粗俗笑料和通俗俚語。只是可惜,本片全套英國演員班底,人人操著正宗的英國腔調,認真的背誦著美國編劇寫出來的大段繞口台詞,不僅讓英國觀眾們大呼要看字幕才知道他們說的是什麼,更有不倫不類的嫌疑。
卡珊德拉本是希臘神話中的悲劇人物,一個能預言不幸卻不為人相信的女人。在本片裡,“卡珊德拉之夢”卻是一條賽犬的名字,一條讓兩兄弟賺到第一桶金的獵狗。然而財富突然降臨又轉瞬即逝,讓一向生活貧寒的兩兄弟對富足生活淺嚐輒止,這未嘗不可說是場命運的捉弄,也因此揭開了悲劇的序幕……
《卡珊德拉之夢》還是伍迪•艾倫的“倫敦三部曲”中唯一一部正面描寫女性魅力的電影。正是影片中海莉·阿特維爾扮演的Angela Stark施展自身魅力,與兩兄弟各自發展出一段曖昧情愫,才使兩兄弟越來越瘋狂直至分崩離析走向滅亡——這樣的劇情似乎和正在國內熱映的陳可辛電影《投名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而聯想到伍迪·艾倫風流乖張的秉性和種種離奇緋聞,以及主演之一的柯林·法瑞爾在前不久的《邁阿密風雲》中與鞏俐擦出的火花,讓我們不禁好奇同是酷愛亞裔美女的柯林·法瑞爾和伍迪·艾倫有沒有就女人的魅力達成共識呢?
更有趣的是,柯林·法瑞爾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他覺得伍迪·艾倫拍完整部電影所花的時間還沒有他自己出演《邁阿密風雲》時一個鏡頭那麼久。這位大導演隨心所欲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而他自己則充滿自信的說,如果觀眾覺得《卡珊德拉之夢》不好看,儘管退票就是了。說這話時,伍迪·艾倫已經在為自己下一部準備在西班牙拍攝的電影取景了,新片將由風頭正健的好萊塢女星斯佳麗·約翰遜和湯姆·克魯斯前女友佩內洛普·克魯茲聯袂主演,可以想見,這又將掀起電影圈新一輪的話題風暴。

LINE

2006 波特小姐:彼得兔的誕生 Miss Potter

p788078742  

拍攝花絮
·電影中有八成以上的場景取景於比阿特麗克斯中年婚後居住的湖區。
·波特女士受到被譽為英國自然保護團體“The National Trust”之父的H·D·倫恩司利牧師的啟發,積極投身到了自然保護運動之中。為了遏止鐵路、造林和都市發展入侵鄉間,她又利用自己創作的收入,買下了大片的土地。 1913年,波特不顧父母的反對,與協助她買下湖區農場的律師威廉·希里斯結婚,徹底搬出了生活了四十七年的倫敦的家,住到了梭利村。自那以後,波特雖然沒有停止創作,但更多的精力似乎都轉移到了農場的經營及良種羊的培育上,還曾當選過全英Herdwick種牧羊協會的女性會長。在1930年出版了最後一本書《小豬魯濱遜的故事》之後,她完全停止了作家的活動。
·1943年12月22日,77歲的波特在梭利村長眠不醒。她留下遺言,把四千英畝土地、十五座農場以及若干小湖都留給了“The National Trust”。直到現在,那裡還完美地保持著她創作圖畫書時的原貌,還看得見湯姆小貓、傑米瑪·帕德爾鴨、小豬布蘭德生活的場景。除了比得兔系列,這恐怕是她留給我們的最大一筆遺產了。她還委託一個她生前信賴的牧羊人把她的骨灰撒到了梭利村的丘陵之上,並命令他嚴守秘密。如今,那個牧羊人也已經不在人世了,沒有人知道波特的骨灰撒到了什麼地方。

幕後製作
  【奇幻的傳記影片】
這幾年不僅是文學作品一部接一部地被搬上大屏幕,以作家生平為題材的電影也陸續推出。明年一月即將上映的《波特女士》,就是描寫英國童書作家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創造出彼得兔的歷程,以及她與出版商諾曼·韋恩間的一段愛情故事。
《波特女士》在情節與風格的設定上,給觀眾們的第一印像很類似前兩年以詹姆斯·貝瑞(《彼得潘》的作者) 為主角的電影《尋找夢幻島》。從海報上可以看到,連蕾妮·齊薇格在海報上那紅通通的兩頰,都讓人不禁聯想到凱特·溫絲萊特在《尋找夢幻島》中的造型。 (還有,貝瑞和波特筆下的主角都叫“彼得”,很是有意思。)
這一次的拍攝,是蕾妮·齊薇格在《BJ單身日記》之後(第一集很不錯,但第二集則有些差強人意)又要再次扮演另一位廣受人們喜愛的英國女性了。在口音上,有了前兩集BJ系列電影的保證,想必對於這位德州姑娘已經不成問題;而扮相上,蕾妮總是給人溫暖感覺的笑容,同歷史上的波特女士本人也有著幾分類似的氣質。
【比阿特麗克斯·波特】
1866年7月28日,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出生在倫敦肯辛頓區的Bolton Gardens。她的父母都出身於蘭克夏的棉商家族,憑藉在工業革命時期的豐厚收入而躋身於新中產階級。波特的父親魯伯特雖是個律師,但生活過得悠閒自在,成天和朋友、藝術家和政客在紳士俱樂部裡消磨時光。他喜歡攝影,畫得一手好畫,但卻是一個非常死板、還有點囉嗦的人。波特的母親海倫是位典型的居家主婦,除了和闊太太們喝茶聊天之外,就是管理僕人操持家務。
波特是長女,弟弟伯特倫比她小6歲,雖然年歲相差不少,但姐弟倆非常親近,都喜歡動物、繪畫和鄉間生活。波特在這幢大房子裡一住就是47年,4樓那間窗戶用欄杆封住的兒童室,既是她兒時的遊戲室、教室,又是後來的畫室。
波特是在典型維多利亞時代背景下的中產家庭管教中長大的,她有個奶媽,接受的是來自家庭女教師的言傳身教。她沒上過學,從小到大跟隨多位家教學習閱讀、音樂以及美術。也許是遺傳了父親的天分,她自幼就喜歡繪畫,值得慶幸的是,波特的父母都鼓勵女兒發揮繪畫天賦,並且對她對博物學的狂熱很容忍。夫妻二人經常帶著波特去看畫展,並為她安排繪畫課程。波特和弟弟養了很多寵物,有兔子、老鼠、蜥蜴、蠑螈、蛇、蝙蝠和青蛙,波特仔細的觀察它們,8、9歲時就能栩栩如生的繪出動物們穿著衣服的擬人畫。每年夏天,波特的父親都會在蘇格蘭或英格蘭湖區租下個大房子,為波特自由研究鄉下的植物和動物提供了便利條件。
結束了正規教育之後,波特和很多同等出身的同齡女孩一樣,在家中和父母呆在一起。她開始研究菌類,用顯微鏡觀察孢子、寫論文,還畫了幾百幅讓後人嘖嘖稱奇的菌類水彩畫。 1967年,英國著名菌類博士費特利在他的《路邊與森林的菌類》一書中還使用了波特的60幅水彩畫。不過,波特的濃厚興趣逐漸被進入科學組織的重重障礙所抹殺,最終決定放棄。在弟弟的幫助下,她開始出售自己的繪畫作品,這些畫被用於賀卡和插畫。
當時波特的最後一位家教安妮·摩爾已經結婚生子,每當波特離開倫敦,都會給摩爾的孩子們寄去畫有插圖的信件,講述她的寵物們的奇聞趣事。 1893年9月,波特到蘇格蘭的佩思郡度假,得知摩爾的小兒子諾埃爾生病了,為了讓諾埃爾高興起來,波特寄給他一封插圖信,講述了自己的寵物、名叫彼得的小兔的故事,這就是波特的處女作《彼得兔的故事》的雛形。
幾年後,波特有了出書的念頭,於是她把這些信都藉了回來,加以擴充,但沒有出版商願意出版。 1901年12月,波特自費出版了《彼得兔的故事》,印量只有250本,結果大獲好評,再版勢在必行。她聯繫到了費德里克·沃恩出版公司(Frederick Warne & Co.),這家公司先前曾拒絕出版,在建議改為彩版之後,雙方達成了合作意向。 1902年10月,《彼得兔的故事》終於正式出版,首版8000冊未及面世就被預定一空,隨即再版20000冊,該書從此成為風靡世界的暢銷書。
在隨後的3年中,波特又陸續相繼出版了7本書,憑藉驚人的業績成為費德里克·沃恩出版公司的金牌作家。除了合作關係之外,波特還和這個出版家族交往頗深,家族中的小兒子諾曼是她的編輯,兩人在工作中日久生情。 1905年7月,諾曼向波特求婚,儘管波特的父母反對兩人的婚事,但波特還是同意了。然而不幸的是,諾曼患上了白血病,在訂婚後的幾週內便暴病而亡。
可想而知,波特深受打擊,當年的早些時候她曾用出版收入購下了在英格蘭湖區的Hill Top的農場,在諾曼死後,波特一直盡量獨守農場,用恬靜的鄉間生活和繼續的創作撫慰自己苦悶的心靈。波特以每一、兩年出版一部作品的速度繼續創作。 1913年,波特找到了她的第二次愛情,與律師威廉·希里斯結婚,並永久在湖區定居,將工作和生活重心逐漸從寫作和繪畫轉移到牧羊和自然資源保護,與英國自然保護團體The National Trust共同致力於保護瀕危的鄉間環境。在丈夫的幫助下,波特繼續購買農場和其他地產,到她77歲時去世時,已經有4000英畝的湖區土地被她收購,而且被全部留給The National Trust組織。
  【電影vs旅遊】
《波特女士》有八成的場景設在英國坎布里亞郡的湖區,這裡是波特女士中年後定居的地方,光是湖區的美景就足以給這部電影帶來美麗的童話氛圍了。
電影帶動旅遊風潮是個很好炒作的議題,近年來屢見不鮮。以英國為例,電影《傲慢與偏見》,帶動了英格蘭鄉間景點的熱潮,比如達西先生宅邸的查茨沃斯莊園;《達·芬奇密碼》更是齊聚了橫跨數國的景點:有巴黎的盧浮宮、倫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與Temple區、蘇格蘭的羅斯林教堂等等;在電影《哈利·波特》中,觀眾們能夠看到有牛津學院的食堂、北約克郡古老鐵軌上的蒸汽火車、富甲一方的諾森伯蘭公爵的祖居阿尼克古堡、倫敦國王十字車站等;而電影《勇敢的心》,則掀起了人們去蘇格蘭斯特靈郡旅遊的熱潮……人們在旅途中,會按照電影場景來安排他們的路線,這使得他們玩得更有故事性,旅遊也變得別有風情。
這一回,又來一部英國著名的“人”與“景”組合的電影。英國新聞報導以“上個世紀的J。K。·羅琳”來稱呼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女士,關於這位百年前英國知名的插畫童書作者的撰述、文獻與史料,在英國早已是專門的研究對象。她的童話故事書,每年依舊以各種不同的版本、封面、紀念冊等型式,持續暢銷中,以故事書中各種動物主角(彼得兔、本傑明兔子、格拉斯特市的小老鼠、松鼠提米腳尖兒、平小豬、傑米瑪鴨子……)為創作的周邊商品,更是一直持續熱賣,不同年度還有彼得兔一百週年紀念、本傑明一百週年紀念等等紀念活動,以此類推,因為每位故事主角的誕生年代不同,就會有各式各樣的紀念活動與紀念商品,彼得兔專賣店更是旅遊中的必遊景點之一。
現在,作者的故事又搬上了大屏幕,這些東西一定又再度熱賣好一陣子,據說這部片的構想已經醞釀了15年之久,最開始是想用音樂劇的方式呈現,但最後因為種種原因而夭折,現在搬上了電影,也讓更多人有機會看到波特女士的生平故事。
【關於拍攝】
“我認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波特,”導演克里斯·努安說,“我眼中的波特是一位在世紀之交被置入令人窒息的社會的現代女性。”努安是在2004年春天接手執導本片的,隨著研究的深入,努安對這個女人的生活和成就越發著迷。這位澳洲導演曾經將小豬變成明星,1995年由他編導的《豬寶貝》可謂讓全世界都家喻戶曉。 16歲時,在父親的鼓勵下,努安拍攝了短片處女作《Could It Happen Here?》,在悉尼電影節獲獎,並且在澳洲電視台播出。後來,努安進入澳大利亞電影電視與廣播學院學習了導演專業。在《豬寶貝》之後,努安已經苦苦等待​​了20年,因為不是素材無法激發他的熱情,就是製片商對他感興趣的項目不感冒。
影片從劇本到拍攝經歷了漫長的過程,曾憑多部音樂劇獲得托尼獎的編劇理查德·邁特比在90年代早期就完成了本片劇本。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知道比阿特麗克斯·波特,”邁特比說,“我發現這是一個很吸引人的素材。”在一次度假中,邁特比發現了一本關於比阿特麗克斯·波特的傳記,產生了濃厚興趣,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希望拍成音樂劇,可他後來發現,在二十世紀末期沒人願意製作一部音樂劇。
製片人大衛·克什納(David K​​irschner)注意到了這個劇本,從8歲開始他就開始收藏各種童書,比阿特麗克斯·波特對他當然具有超凡的魅力。在隨後的10年裡,克什納和製片搭檔科里·西耶尼加(Corey Sienega)一直在想方設法籌備拍攝,直到在2003年的聖丹斯電影節上與菲尼克斯電影公司達成了合作意向。另外,製片方還爭取到了費德里克·沃恩出版公司的支持,該公司答應協助影片拍攝,為製片方提供建議和大量豐富的研究資料。
起初有很多導演希望執導本片,但製片人克什納深知,這不是一個傳統的愛情故事,因為波特這個角色的特點讓影片有所區別。克什納承認,克里斯·努安並不是最初的導演人選,不過克什納是《豬寶貝》的超級粉絲,看《豬寶貝》的次數甚者比努安還多,努安所擅長的柔和而敏感的風格與幻想元素讓他最終成為了本片導演。
擔綱本片製作設計師的是曾獲奧斯卡獎的馬丁·柴爾斯(Martin Childs),在開拍前的籌備階段,他將自己沉浸在影片故事發生的年代,查閱了很多當時的繪畫作品,汲取了很多年代細節。而三次奧斯卡獎得主、服裝設計師安東尼·鮑威爾(Anthony Powell)甚至發現了很多波特父親魯伯特的照片,從中藉鑑了很多設計構思。
“當我第一次讀劇本時,我感覺我已經知道比阿特麗克斯·波特是什麼樣的人了,”芮妮·齊維格說,“我了解到她是如何出落成後來的樣子,知道了她為何因種種約束而變得越來越拘謹。”
隨著應邀出演比阿特麗克斯·波特,齊維格也開始了發現之旅,著手進行了大量研究,她說:“我發現波特的很多期望和選擇都互相矛盾,為了盡可能的精確,我必須將很多困惑拼湊在一起,沒有什麼是簡單、明顯和清晰的。”
在片中扮演諾曼的伊万·麥克格雷格起初根本不了解比阿特麗克斯·波特,但接拍本片之後他才發現家中到處都是比阿特麗克斯·波特的影子,因為女兒克拉拉降生的時候祖父母曾寄來全套的波特童書,而看過劇本之後他才意識到波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
  影片於2006年3月7日開拍。劇組對每個細節都一絲不苟,為了拍攝出那個年代的馬路,劇組找遍倫敦,終於找到了停車咪錶很少的路段。在拍攝波特痛苦的離開倫敦前往湖區的場景時,劇組耗費了3天時間,由於倫敦市中心的尤斯頓火車站人潮湧動、車水馬龍,根本無法進行拍攝,於是劇組決定在蒸汽火車的僅存之地Bluebell Railway取景。另外,在印刷博物館的拍攝經歷最令人難忘,這座歷史悠久的博物館見證了印刷術400年來的發展史,最珍貴的藏品包括1776年印刷的首版《獨立宣言》,館內演示古老印刷工序的印刷工也曾出現在本片中。

LINE

2006 性的本質 Scenes of a Sexual Nature

p1516790009  

拍攝花絮
·本片是2006年倫敦電影節的閉幕影片。
·本片導演伊德·布萊姆(Ed Blum)和編劇阿斯馳林·蒂塔(Aschlin Ditta)以前是同學。
·本片的演員演出時都拿相同的很少的費用,他們的演出費是按影片贏利後的百分比來計算的。
·僅在開拍前幾個星期,製片方才將影片拍攝計劃給投資者。演員們同意先拿極少的費用,然後按比例分成影片的利潤。為了提高預算,導演伊德·布萊姆還抵押了他的公寓。

幕後製作
【一幅關於性的本質的風景畫卷】
這部電影選取了七組人物,移步換景地串連起來,將七組精彩的絕對隱私故事奉送給觀眾。倫敦美麗的森林公園裡,這是風和日麗的一天,在這裡我們將看到許多隱秘的故事情節。
故事一:一對同性伴侶,其中一個想要通過領養孩子來安定自己,他是一個溫和的享樂主義者,而他的伴侶熱愛精神生活,具有某種知識分子氣質。他們充滿矛盾又彼此迷戀。他們在公園中“只限男士”的區域草坪上十分深入地討論要不要孩子以及生命的意義等話題。伊万飾演的角色還是本性難移地利用這次機會找了一位帥哥尋歡,而與他在一起15年的伴侶對此卻毫無辦法。
故事二:一個黑人父親來此與女兒共度一天,他剛剛和自己的白人妻子友好分手,他似乎身體某些功能微恙,不停地找樹叢小解,但是他和最終確認自己是同性戀的妻子依然談笑風生、彼此依戀。
故事三:講述在此休閒的一對夫妻。丈夫假借報紙遮擋,偷窺附近一位躺著看書的小美女,妻子發現後,丈夫賴帳編謊更讓自己身陷尷尬,他說自己不是在看少女的內褲而是她手上的書——加繆的《陌生人》,並且說此書曾在少年時深深影響了他。妻子上前與少女求證關於丈夫的杜撰,結果當然是丈夫無地自容而妻子憤然回家。意外的是,少女對這個已婚男人並不反感,還慷慨請他再次免費觀賞裙下風情。
故事四:一個女孩與男友剛剛爆吵一頓,男友走了,她正心煩意亂,一個突然出現的在公園找​​人搭訕的小伙子跟她聊了起來,轟也轟不走。
故事五:前面那個搭訕的男孩還是被趕走了,他在公園另一角的走廊借火,沒頭腦地向陌生男人身邊的女人說了句:她很美。男人立刻火了,對這個愣頭青示以威嚇。倒霉的男孩只好溜了。男人和女人是一對在此相會的偷情已婚者,但這個男人似乎只要求伯拉圖的精神之愛。
故事六:另一對剛剛來此野餐的相親大齡男女小心翼翼地開始了初次社交,男的顯然對不懂品紅酒的女的不太滿意,女的似乎也對這個男的毫無把握,兩人磕磕絆絆的談話終於將要轉向“去散步”的話題時,女人照例優柔寡斷地先說不想,後來又覺得可以。但是偏巧男人敏感地註意到她說可以時眼睛瞥了一眼遠處經過的一個男人(前一個故事中的“偷情”男人),氣憤的男人受了刺激,迅速收拾了東西告辭。留下迷惑的女人不知道這次相親到底失敗在哪裡?
故事七:一對老人,他們爭一張長椅,只是因為女士每週三來此,而先生每週四來,多年來他第一次把這天搞錯了。結果一來二去,他們竟然是彼此的初戀情人並一直懷念對方。於是兩人共度白天,了解彼此的生活和婚姻。最終的結果是他們都醒悟自己沒有好好珍惜的都是陪伴了他們一生的那個配偶。雖然他們冒險爬到山頂看到了不一樣的風景,最終還是理智地分開了。
最後,那個倒霉的男孩沮喪地坐到長椅上,這時卻有一隻投脾氣的小狗跑來熱情騷擾,男孩笑了。
這是一部構思巧妙的英式喜劇,既輕鬆又令人深思。影片並沒有提供對錯或道德優劣的判斷,只是自然地展示生活,展示生活在自然和社會中的人們。或許,因為這樣的時代太需要擺脫作繭自縛的精神枷鎖了,人類應該順應自己的本性,在不損害別人的前提下盡量快樂地走完一生,在精神和肉體上實現完整的自我。
【大批著名英倫演員“義務”演出】
這是伊万·麥克格雷格2006年的新片。此片最近有了官方網址。這是一部成本僅僅50萬英鎊的獨立製作電影。該片是導演伊德·布萊姆和編劇阿斯馳林·蒂塔的首部劇情長片,卻憑藉犀利有力的劇本和充滿趣味的劇情形式,充分調動了一大群著名的英倫演員前來“義務”演出, 除了“最值得青睞的年輕演員”、獲得第59屆美國金球獎男主角提名的伊万·麥克格雷格之外,還有霍莉·艾爾德、艾琳·阿特金斯、休·博內威利、湯姆·哈迪、吉娜·麥基等在英國電視電影圈裡都頗有聲望的演員都加盟了該片。
本片的故事發生在倫敦哈博斯特德·西斯公園的一個下午,講述的是關於七組人物之間的生活故事。這是一部英國人很擅長的群像電影,電影的總體基調是由幽默而讓人回味的對白所構成的黑色喜劇。這部電影聚焦了七對主人公來展示眾生相,更多偏向討論某種人生態度、愛情觀、價值觀之類的話題。伊万曾評論“這個劇本太棒了”,或許這也是這部英國本土的獨立電影能吸引一大批本土明星聯手進行合作的原因。據悉,這次本片的導演伊德·布萊姆好像也帶了些片花去戛納投石問路,希望有所斬獲。

LINE

2005 離魂 Stay  

p1196638635  

拍攝花絮
·劇組曾獲准在歷史悠久的聖約翰教堂拍攝內景,在此之前,聖約翰教堂只允許拍攝外景。
·本片劇本是大衛·貝尼奧夫賣出的第一部劇本,成交金額為150萬美元。
·大衛·芬奇曾有望執導本片。

幕後製作
  反邏輯驚悚
《停留》是一部真正的心理驚悚片,在令人目眩神迷的影像奇觀中,《死囚之舞》和《尋找夢幻島》的導演馬克·福斯特巧妙地呈現出人類的夢境、錯覺和最混亂不堪的精神狀態。從片頭開始,福斯特就帶領觀眾進入了一個夢幻般的超現實世界,他說:“我希望讓觀眾立即意識到他們將看到的故事並非發生在現實世界,糾纏在一起的主人公們正置身於不受控制並相互交錯的虛構現實中。”
本片劇本出自知名文學作家大衛·貝尼奧夫之手,他的著名小說《25小時》曾被斯派克·李搬上大銀幕,後來的史詩巨片《特洛伊》也由他執筆,不過在他的所有編劇作品中,真正讓好萊塢產生濃厚興趣的當屬這部懸念不斷、發人深省的《停留》。對導演馬克·福斯特來說,《停留》吸引他的不是錯綜複雜的驚悚,而是有機會從全方位創造出一個夢境,它不但有著狂亂的邏輯規則,還可以映射出我們所熟知的感覺和情感世界。福斯特向來對富含戲劇動力並深入探索幻境的故事情有獨鍾,而作為一部驚悚片,《停留》還蘊含著深邃的主題,福斯特說:“我總會從夢中獲得靈感,而且現實的不同版本讓我深深著迷,這部電影正有關我所熱衷的題材,特別是直覺和身份的內在作用,在當今的世界,我們被太多的媒體和不同的現實所包圍,而我們的直覺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福斯特看來,本片讓他得以提出一系列意味深長的疑問,如每個人是如何用短暫的記憶、瞬間、感覺、思想、恐懼和希望拼接出他人生的經歷和含義。福斯特希望用電影的手法揭開日常現實的面紗,從而展現出隱藏在表象之下的更抽象更重要的實質。他說:“《停留》的創作過程完全不同,在通常情況下,當你要講述一個電影故事時,不管它純屬虛構還是改編自歷史事件,情節的展開和人物的行為總要依據一些合理的解釋,可在《停留》中,影片故事的核心根本沒有理性邏輯,片中發生的一切都是一種錯覺,所以我不能依賴於簡單的線性思維,而是幾乎完全遵從於我的直覺。 ”
福斯特在談到片名時說:“'停留'一詞有著很多不同含義,而且可以成為很多隱喻。對我來說,'停留'意味著需要,沒人想離開他們喜愛的東西或者他們的朋友遠離自己,正是這種需要的感覺將片中的人物聯繫在一起。”
  打造虛幻世界
為了讓觀眾的感受逾越視覺的局限,導演福斯特在影片的設計上煞費苦心,在他精心招募的幕後團隊中,攝影指導羅伯托·謝弗、服裝設計師弗蘭克·L·弗萊明、剪輯師馬特·切西、視覺特效設計師凱文·托德·豪格和製作人艾里克·科佩洛夫都是曾與福斯特合作過《死囚之舞》和《尋找夢幻島》的老搭檔。為獲取拍攝靈感,福斯特放眼於6、70年代的狂亂驚悚片,希望藉鑑其粗糙、迷亂的風格,並極力效仿1968年《芳菲何處》的抽象,以顏色和閃回打造出迷幻之感。
在籌備初期,福斯特就與攝影指導羅伯托·謝弗深入討論了片中夢的視覺語言和均衡移動鏡頭,謝弗回憶說:“馬克說《停留》是一部披著驚悚片外衣的實驗性藝術片,我們在一起詳細審查了劇本,確定了每個場景的視覺主題以及角色該如何重疊。我們盡可能的預先制定出拍攝計劃,因為有些視覺特效必須與動作場景融為一體。 ”福斯特相信顏色和光線會在片中產生強烈的心理作用,他說:“在前期製作階段,我就用分別代表妄想、常態和夢想的黑、​​紅、綠三種顏色標註出影片情感軌蹟的流程圖,此外,我還根據每個場景中的人物情感考慮拍攝角度、光線和濾鏡。”視覺特效設計師凱文·豪格說:“馬克的暗語非常細微,有時只有少數觀眾才能發覺某些場景中的特別設計。”
布魯克林大橋是片中最重要的視覺元素,它不但出現在故事的開頭和結尾,而且還與尋找現實與夢想之間橋樑的影片主題有關,片中的背景和窗外景觀經常出現布魯克林大橋的影子,甚至連山姆住所的裝修風格都與大橋遙相呼應。為了能在橋上實地取景,製片方與市政府協商了數月,最終,劇組獲准在橋上的曼哈頓路段拍攝10晚,時間為晚10點到早5點。片中的橋上場景只有一半是實景,其餘都在攝影棚中搭景拍攝,藝術指導凱文·湯普森精確複製出一段100英尺長的橋體,而佈景兩端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綠屏。

LINE

2005 星際大戰3:西斯大帝的復仇 Star Wars: Episode III - Revenge of the Sith

p1191898139  

拍攝花絮
·歐比旺所騎的蜥蜴名叫Boga,這個名字源於突尼斯的一種軟飲料,影片也曾在突尼斯取景。
·影片結尾貝爾·奧加納的飛船是用佈景拍攝完成的,其中沒有用到藍屏技術。
·雖然彼得·庫欣(Peter Cushing)已經去世多年,但喬治·盧卡斯曾希望讓他繼續在本片中扮演塔金,即用數字技術將庫欣在世的畫面剪接到影片中,遺憾的是庫欣的膠片已經無法使用,盧卡斯只好放棄。
·影片的最後場景是最先拍攝的。
·片中出現了115具死屍,是屍體數量最多的星戰電影。
·影片在2005年戛納首映後,歐洲影評人稱影片影射了布什政府的政策。其中阿納金曾說:“如果你不和我站在一起,那你就在敵人一邊。”而布什曾在9·11事件之後說道:“如果你不和我們站在一起,那你就在恐怖分子一邊。”不過喬治·盧卡斯對此矢口否認,因為影片故事的框架是在越戰和尼克松當政期間成形的,那時伊拉克問題還不存在。
·克里斯托弗·李的戲只用了1天便拍攝完成。
·本片最初剪輯的版本長達4小時,僅開頭拯救帕爾帕廷一段就有1小時。
·在烏奇軍隊的場景中,只有10人是由真人扮演,其餘都是電腦生成的。
·片中格里弗斯將軍的咳嗽聲是由喬治·盧卡斯發出的,他在影片拍攝期間曾經咳嗽得很厲害。
·安東尼·丹尼爾(Anthony Daniels)和肯尼·貝克(Kenny Baker)是僅有的兩位出演全部六部星戰電影的演員;其次是扮演尤達的弗蘭克·奧茲(Frank Oz)出演了5部;詹姆斯·厄爾·瓊斯(James Earl Jones)、彼得·梅靨(Peter Mayhew)和伊恩·邁克蒂安米德(Ian McDiarmid)都出演了4部。
·本片是唯一一部未獲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提名的星戰電影。
·喬治·盧卡斯及其女兒卡蒂·盧卡斯和阿曼達·盧卡斯、影片特效總監約翰·科諾爾(John Knoll)和動畫總監羅伯·科爾曼(Rob Coleman)都曾在片中客串角色。
·片中從神殿中奔出的年輕傑迪武士是由盧卡斯的兒子傑特·盧卡斯(Jett Lucas)扮演的。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曾在影片的前期籌備過程中設計了部分場景,斯皮爾伯格藉此試驗了將在《世界大戰》中使用的工業光魔的視覺預​​覽技術,歐比旺和阿納金的決斗場景就有他參與設計。
·白靈曾出現在影片中,但後來她的鏡頭被全部刪剪。有謠言稱盧卡斯是因為白靈為《花花公子》拍攝照片而剪掉她的畫面,但盧卡斯稱在白靈為《花花公子》拍照的8個月前就已經完成了刪剪。
·在影片開拍前,海登·克里斯滕森和伊万·麥克格雷格曾接受為期兩個月的劍術和健美訓練。
·為了防止傷及演員,片中的光劍使用了鍍鉻橡膠。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推薦克里斯托弗·尼爾(Christopher Neil)擔當本片的會話教練。
·海登·克里斯滕森為出演本片增重11公斤。
·在這六部星戰電影中,歐比旺的標誌性台詞是“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
·加里·奧德曼是為格里弗斯將軍配音的最初人選,但後來因他是美國演員工會成員而無緣本片。
·本片片頭長達76秒,是所有星戰電影中最長的。
·約翰·里斯-戴維斯也曾有望為格里弗斯將軍配音。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羅伯特·德尼羅、伊利亞·伍德、迪安·德夫林(Dean Devlin)和連姆·尼森都曾在本片拍攝期間造訪片場。
·全片由索尼HDC-F950高清晰攝影機拍攝完成,採用索尼HDCAM SR格式,這種攝影機的價格高達15萬美元,喬治·盧卡斯曾說他再也不想拍膠片電影了。
·本片顏色運用的靈感源於抽象派畫家馬克·羅斯科(Mark Rothko)的作品。

穿幫鏡頭
·在歐比旺同阿納金的決鬥中,熔岩的流向發生了改變。
·當阿納金抵達穆斯塔法星時,他的機械手臂不見了。

幕後製作
  【關於拍攝】
很難準確的確定《星戰前傳3:西斯的複仇》是從何時開始製作的,這是一部醞釀了將近30年的電影,最早可以追溯到喬治·盧卡斯最初勾繪出天行者一家傳奇的7、80年代,一場發生在遙遠星系的宇宙戰爭從此便開始風起雲湧。
2003年6月30日上午8點7分,影片的主要拍攝在位於悉尼的福克斯攝影棚正式開機。編導盧卡斯、製片人里克·麥考倫(Rick McCallum)、主演伊万·麥克格雷格和海登·克里斯滕森、機器人R2-D2和其他100多位演職人員齊聚一堂,就此拉開了影片拍攝的序幕。
製片人麥考倫說:“本片的拍攝非常順利,整個過程令人愉悅,第一輪拍攝只持續了55天,雖然這是星戰系列影片的標準,但比大多主流電影的拍攝週期都要短的多。我們很幸運,因為一切都進行得一帆風順。”
除了在澳大利亞和英國的攝影棚中拍攝外,劇組還曾在中國、泰國、瑞士和突尼斯取景,從而打造出在本片中出現的陌生星球。 2002年,劇組趕赴意大利,完成了一個驚心而危險的任務:實地拍攝西西里艾特納火山噴發的壯觀場面,這就是片中阿納金和歐比旺進行決戰的星球的原型。
影片的主要拍攝部分只是將《西斯的複仇》搬上大銀幕的第一步,盧卡斯特有的風格是把劇本只當作構建影片的一個藍圖,他解釋說:“我們開始拍攝時用的劇本和觀眾最後看到的影片有很大出入。當我看見屏幕中的畫面時,常常又會產生新的想法,我可以通過剪輯和重拍來重新講述故事,對我來說那才是拍電影的真正樂趣。我的電影是從剪輯和後期製作開始的,我把它們都發揮到了極限”。
聯合剪輯師、同時也是音響師的本·波特(Ben Burtt)稱盧卡斯非常規的拍攝風格正適合星戰系列影片:“星戰不反映當今流行的風格技術,它們更像3、40年代的電影。矛盾的是,我們講故事的過程是非傳統的。喬治將影片弄成碎片,然後進行重新組合,再看拼裝出什麼效果。這簡直像在拍動畫片,因為整個過程太多變了。”
影片的後期製作在2004年的夏天展開,與此同時,劇組又跑到英國謝伯頓攝影棚補拍了11天。 (同年早些時候,劇組還曾在悉尼完成了烏奇人的藍屏特技製作。)2005年1月,經歷了在Elstree Studios的最後一輪拍攝,影片的拍攝終於圓滿的畫上了句號。
海登·克里斯滕森瘋狂跑過一個平台是影片拍攝的最後一個鏡頭。當盧卡斯平靜的向全體演職人員宣布:“停--到此為止”,攝影機終於停止了轉動,當時是在英國Elstree的8號攝影棚,1977年《新希望》就曾在此拍攝。 “這是完成了一次輪迴,喬治真的很高興,”製片人麥考倫說。
  【關於設計】
如果說喬治·盧卡斯是星戰之父,那麼JAK藝術部門就是哺育星戰系列成長的保姆。 Skywalker Ranch公司大樓是一幢維多利亞風格建築,盧卡斯的字跡和想法在大樓的三層被變成了草圖、繪畫和雕塑。早在70年代早期,概念藝術便成為星戰系列影片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著名概念設計師拉爾夫·麥奎立(Ralph McQuarrie)用他的作品幫助盧卡斯說服了20世紀福克斯,星戰電影才得以開拍。就《西斯的複仇》而言,藝術部門為製作設計師加文·包奎特(Gavin Bocquet)、服裝設計師特麗莎·畢迦(trisha biggar)和工業光魔的特效團隊提供了重要的視覺構架,影片的概念設計總監賴安·丘奇(Ryan Church)和艾瑞克·提門斯(Erik Tiemens)早在《克隆人的進攻》尚未完成之時就開始率藝術部門著手於本片的設計工作,當時盧卡斯的劇本還未完成。
這個由12人組成的藝術部門將影片中的每個細節都付諸實施,甚至其中的一些概念與將近30年前的《新希望》有所關聯,在1年的時間裡,影片中出現的所有車輛、場景、設備和服裝的概念被一一完善。在應接不暇的挑戰面前,格里弗斯將軍的設計是最棘手的難題之一,因為盧卡斯在還沒想好格里弗斯是什麼東西之前就找到了藝術部門,設計人員只知道要集異形和機器人於一身,而且看上去要很嚇人,後來盧卡斯採納了華裔概念設計師傅建華的設計,於是格里弗斯化身為生物機器人。
藝術部門還要幫助製作設計師和服裝設計師完成設計。其中製作設計師加文·包奎特擔負著設計和建造72個主要佈景的任務,其中的一些佈景要能夠與幾個月後工業光魔完成的數字特效融合得天衣無縫。同時,本片中的佈景還要與以往的星戰電影有所關聯,如重現《新希望》中叛亂封鎖信史號飛船上的主通道,務必要與1977年《新希望》中的佈景嚴格一致。因為《新希望》拍攝完成後立即拆除了佈景,所以包奎特必須想方設法找到遺留的設計圖紙,一點一點的重建。
服裝設計師特麗莎·畢迦也面臨著同樣的挑戰,她將重現1977年達斯·維德穿著的服裝,除此之外,畢迦還要應對片中500套服裝的繁重使命,並且盡其所能的探索獨特面料,以營造出與影片整體相吻合的異域風格。她說:“我們用到了世界各地的織物,分別來自紐約、洛衫磯、舊金山、倫敦、巴黎、日本、中國、印度等等。”
為了將阿納金與歐比旺的決戰和其他打斗場景發揮得淋漓盡致,曾在前兩部星戰電影中設計動作場面的特技協調人和武術指導尼克·吉拉德(Nick Gillard)首先和喬治·盧卡斯討論了每個角色的打鬥本領,將傑迪武士的能力分為1到10級。其中歐比旺是8級,而阿納金則是9級。
扮演阿納金的海登·克里斯滕森和扮演歐比旺的伊万·麥克格雷格在抵達悉尼後立即開始彩排和訓練,克里斯滕森的訓練計劃是尤其艱苦的。吉拉德說:“海登練習得很刻苦,每天都要完成6小時的劍術訓練,還有各1小時的力量訓練和有氧訓練,全天進餐要達到6頓。”
  【關於特效】
《西斯的複仇》中的特效超過了2200個,超越了之前任何一部星戰電影和其他奇幻巨制,甚至《魔戒》三部曲都甘拜下風。 “有些鏡頭用到了5、60種不同元素,大多數這樣的鏡頭是常人所無法察覺的,”製片人麥考倫說。這些“隱形”特效對打造片中出現的8個星球至關重要。
盧卡斯請來工業光魔的特效總監約翰·科諾爾(John Knoll)和羅傑·古耶特(Roger Guyett)來共同分擔影片中繁重的特效製作。其中科諾爾在10多年的時間裡一直致力於星戰電影的特效,在本片中他完成了影片開頭時氣勢壯觀、驚心動魄的空戰場景,空戰發生在共和國上空,歐比旺和阿納金奉命解救被劫持的帕爾帕廷議長。與以往星戰中的空戰戲不同的是,這次的交戰背景不在外太空,而是在大氣層。 “這樣我們就有機會製造各種煙火效果,而在外太空這些都是不可能的,”科諾爾說。
古耶特則負責指導歐比旺和阿納金的決戰之地、火山星球穆斯塔法的製作工作。 “我們希望讓危險的氣氛環繞在他們周圍,”古耶特說,“這是兩人的決裂之戰,我想讓周圍的環境處在多變、險惡和地獄般的灼熱之中,看上去就像火山版的尼亞加拉瀑布。”最後電腦生成的穆斯塔法星由噴發中的艾特納火山、數碼場景圖和微縮模型構成,一些微縮模型長達30英尺,特效人員用奶昔的原料Methylcel製成了以假亂真的岩漿,並用幾千加侖的這種“岩漿”打造出4英尺寬的岩漿河。
本片中的動畫多於之前任何一部星戰電影,動畫總監羅伯·科爾曼(Rob Coleman)指導完成了90分鐘的動畫畫面。科爾曼指出,傑迪大師尤達也許是動畫部最重要的成就之一。雖然在《克隆人的進攻》中出現了以數字技術生成的尤達,但本片中尤達的形象更豐滿,皮膚更真實,出鏡時間和對白也更多。

LINE

 

2005 絕地再生 The Island

p2238267655    

拍攝花絮
·本片是第一部沒有傑瑞·布魯克海默擔當製作人的邁克爾·貝作品。
·本片曾在戛納電影節上預演,時長只有45分鐘。
·出現在林肯夢中的黑色遊艇是WallyPower118型超級遊艇,幾乎全由碳纖維、玻璃和凱夫拉材料製成。
·攝影師曾因專心跟拍而被導軌絆倒,並且受傷嚴重。
·在第一次追車場景開始之前,一輛雷克薩斯概念車曾出現在畫面中,這輛車之前曾出現在2002年的《少數派報告》中。
·傑米·麥克布萊德在片中使用的洛杉磯警局盾牌正是他當年作警察時使用過的。
·在拍攝高速路上的追車場景時,一部Panavision攝影機被毀。
·全片有超過三分之一是使用新型Arriflex 235攝影機拍攝的,2004年7月,邁克爾·貝直接從廠商購得,當時這款重量只有7.7磅的攝影機還未上市。在拍攝完成之後,邁克爾·貝稱Arriflex 235是他用過的最小、最輕的攝影機。
·一輛布加迪威龍曾出現在影片中,這款每年只生產50輛的超級跑車現價高達125萬美元。
·片中湯姆·林肯使用的手機是諾基亞8800/8801,在影片拍攝時,該型手機還是概念手機。
·湯姆·林肯陳列的龜形車曾在1938、1939和1947年三次打破世界陸上最快紀錄,16年後,它被“美國精神”噴氣車打敗。

穿幫鏡頭
·在麥瑞克向林肯眼中註入微生物時,他的鏡片上映出了攝影師。
·在高速路追逐結束時,勞倫一側的車門映出了攝影機和幾位劇組人員。
·在高速路追逐場景中,當悍馬翻滾時,可以透過後窗看到防滾架。

幕後製作
  【直擊克隆人】
如果知曉影片故事,想必多數人都會認為《逃出克隆島》是一部關於克隆人的科幻動作片,而製作人沃爾特·F·帕克斯(Walter F· Parkes)卻認為這是一部當代驚悚片。實際上,編劇凱斯比恩·崔德威爾-歐文(Caspian Tredwell-Owen)最初設定的時間是21世紀末,在時間被提前之後,現實的一面也隨之展現。導演兼製作人邁克爾·貝說:“我們將時間設定在20年後的未來,這不遠的將來會讓影片故事更加駭人,而且更容易接受。”
毫無疑問,我們生活在科技爆炸的時代,各種技術在迅猛發展。影片中提到的進展都曾出現在新聞報導中,所以在20年後發生是完全可信的,從技術角度講是可行的。編劇崔德威爾-歐文說:“克隆人是必定會出現的,是無法避免的。不管是合法還是違法,只是誰先誰後問題。現在我們已經可以在體外培植臟器,所以讓克隆人成為器官供體是完全可能的。”
影片的劇本初稿很快吸引了製作人沃爾特·F·帕克斯和執行製片人勞裡·麥克唐納(Laurie MacDonald)的關注,兩人正在準備著手創作有關克隆人的獨特故事。帕克斯說:“我們之所以對這個劇本感興趣,是因為故事選取了克隆人的主觀視角,而並非從科研人員或局外人的角度出發。故事不但由此更具情感和個體色彩,而且還借由這些無辜的雙眼觀察著被科學扭曲的世界。”
斯蒂文·斯皮爾伯格非常看好劇本,並將劇本直接推薦給導演邁克爾·​​貝。貝回憶說:“一天晚上,斯蒂文打來電話,讓我今晚必須看到他送出的劇本。11點,我收到了長達140頁的劇本,看完時已經是凌晨3點了。我真的很喜歡,當天上午我就回電同意執導。”
選擇邁克爾·貝作影片導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帕克斯說:“他有足夠的創作力、信心和技術擅長去駕馭這部大製作。拍攝本片需要輾轉多個外景地、聘用數百名臨時演員、運用大量佈景和特效,能夠勝任的導演少之又少。我的意思是說,雖然很多人都會使用特效和拍攝追車戲,但能真正讓場面效果豐富精彩的人卻不多。邁克爾能完成一切,他知道片場上每個人的分工,精力旺盛的他根本坐不住,就像天性好玩的大男孩一樣。”
從接手影片的那一刻起,邁克爾·貝就深知必須在娛樂趣味性和人性核心之間找到平衡。影片故事提出了疑問,我們願意被克隆嗎?邁克爾·貝希望觀眾能在克隆人之旅中深入思考這個道德問題。
  【關於演員】
對於伊万·麥克格雷格來說,影片不但是場面驚險的未來派驚悚片,同時又是情節深刻的劇情片。他說:“我一直在尋找不同尋常的拍攝計劃,這部電影不僅是美國動作大片,而且還有所內涵。我認為在動作片中探索克隆人會相當吸引人,而且我從未真正嘗試過這種角色。”
在片中扮演喬丹的斯嘉麗·約翰遜是這種類型片的超級影迷,她被本片劇本吸引了,非常希望能與伊万·麥克格雷格和邁克爾·貝合作。製作人帕克斯說選擇斯嘉麗·約翰遜完全是出自本能,他說:“當伊万順利簽約之後,我們知道必須找到一位合適的女演員,不但要優秀,還要與伊万相配。以前我和斯嘉麗從未謀面,但我知道她是個好演員。有時選定演對手戲的男女演員就像賭博一樣,而伊万和斯嘉麗之間出現了美妙的化學反應。”
儘管扮演斯塔克維瑟的邁克·克拉克·鄧肯只有兩天的戲份,但還是給導演邁克爾·​​貝留下了深刻印象,貝笑著說:“他會告訴你我是怎麼折磨他的,我讓他跑、讓他哭,將他綁在桌子上8小時。我喜歡與他合作。”
在片中追殺林肯和喬丹的是一支精英小隊,在以往影片中,邁克爾·貝曾與海豹突擊隊等很多特種部隊成員合作,其中一些人後來成為了獨立承包人,就像片中的勞倫及其手下一樣。製作人沃爾特·F·帕克斯和執行製片人勞裡·麥克唐納曾與扮演勞倫的傑曼·翰蘇多次合作,先是1997年的《斷鎖怒潮》,後來是2000年的《角斗士》。帕克斯說:“我們看著他在大銀幕上逐漸成熟起來,出落成為超凡脫俗的演員。他在片中化身為發號施令的壞蛋很有趣,因為現實中的他特別可愛,形象反差太大了。”
  【關於拍攝】
為了體現出影片中兩個世界的截然不同,導演邁克爾·​​貝決定用光線和運鏡手法來加以區分。攝影指導莫羅·費奧雷(Mauro Fiore)說:“地下場景的光線都源自人工照明,於是我們想到營造出醫院中的氛圍,以白光為主,而且缺乏色彩。而當發現了外面的世界時,我們對顏色進行了過飽和處理,因為他們第一次體會到陽光和自然的美好。同樣,攝影機動作也有所不同。在影片開頭,由於處在被約束的環境之中,所以我們規則而客觀的運鏡,後來到了外面的世界,我們更多的使用手持攝影機,運鏡更動感、更主觀。”
影片於2004年秋季在內華達和加州沙漠中開拍。邁克爾·貝非常喜歡林肯和喬丹剛從地下牢籠逃出就出現在沙漠的想法,雖然沒人死於污染,但外面的世界確實荒涼一片。他們呼吸到空氣,卻對沙漠中的險惡地形心存不安。沙漠是他們的過渡,後來兩人來到洛杉磯,才像走進糖果店的孩子一樣歡快起來。
在後期製作中,視效總監埃里克·布瑞維格(Eric Brevig)和來自工業光魔的特效團隊進一步修飾了荒蕪的沙漠地形,用數字技術添加了100英尺寬的通風扇和磁懸浮列車。
為了完成沙漠的航拍畫面,劇組使用了歐洲直升機公司生產的EC120型直升機,EC120號稱是最寧靜的直升機,不但裝有一系列最先進的高科技裝備,還能輕鬆以150英里時速巡航。值得一提的是,EC120是第一次出現在電影中,除了用於航拍之外,片中勞倫等人使用的黑色直升機也是EC120。
在沙漠中完成一周的拍攝後,劇組前往底特律,準備拍攝未來版洛杉磯。此前,主創人員曾在美國全國尋找能“扮演”洛杉磯的城市,最終發現底特律的建築風格與洛杉磯最接近。邁克爾·貝說:“底特律就是懷舊版的洛杉磯,而且當地政府允許我們一次封鎖8個街區,而且不受時間限制。我非常喜歡在底特律拍攝,只是有點凍人罷了。”
在劇組的全班人馬進駐底特律之前,美工部門已經提前數週前往當地修飾大小街道。製作設計師奈傑爾·費爾普斯(Nigel Phelps)說:“底特律有一種不受時間影響的經典風貌,我們為城市的細節之處添加了很多未來派元素,比如紅綠燈、公共汽車站等等,再用數字技術對現有建築進行未來化處理。”
劇組曾在底特律中央火車站原址拍攝一段重要場景,這座火車站建於1913年,由著名的Warren & Wetmore公司設計,廢棄於1988年。在這歷史悠久的建築中,林肯將與他的原型湯姆·林肯展開顛峰對峙。雖然兩個角色都由伊万·麥克格雷格扮演,但個性特點卻迥然相異。麥克格雷格在談到如何塑造角色時說:“湯姆是蘇格蘭人,而林肯是在美國社會中長大的,無疑有著美國口音。湯姆與林肯的態度也會全然不同,湯姆富有、傲慢、自私,住所中只有自己的照片,他和林肯完全相反。”
在兩個林肯交手的場景中,特效部門同樣參與了製作。通常情況下,當一個演員分飾兩角,肯定會盡量避免彼此的肢體接觸,因為這種畫面極難處理。不過邁克爾·貝要將不可能變為可能,片中林肯曾抓住另一個林肯的手腕,而這兩隻手都出自伊万·麥克格雷格。視效總監布瑞維格借助於攝影機運動控制系統和精確的動作設計來打造完美效果。邁克爾·貝解釋說:“動作控制就是將攝影機放在導軌上,通過定時來確保每次拍攝時攝影機動作能夠完全相同,伊万先後扮演兩個角色,你會看到陰影是交叉的,這純粹是時機的掌握,而並非出自3D效果。”
既然湯姆·林肯是富有的花花公子,那麼他自然會窮奢極欲,一切都務求最好,交通工具也不例外。為設計出一輛能體現出他富有和個性的汽車,主創人員可謂煞費苦心,雖然設計方案源源不斷,但都被邁克爾·貝一一放棄。底特律是汽車城,當然具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邁克爾·貝有幸接觸到一些世界頂尖級的汽車設計師。他說:“在過去的幾部電影中,我和通用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並曾為他們拍攝商業廣告,於是我向他們求助,詢問有什麼概念車可用。凱迪拉克Cien是目前通用公司最昂貴的概念車,價格高達700萬美元,它的鷗翼式車門和生猛前衛的造型無疑會成為影片中博人眼球的亮點。我作出承諾,會像愛惜自己生命一樣愛護它,在片場上,我不允許不必要的人接近它,曾有一位雙腳沾滿泥漿的工作人員鑽進車裡,結果遭到了我的嚴厲斥責。”特效總監約翰·弗雷澤(John Frazier)為了防止這輛概念車在駕駛場景的拍攝中受損,特地率隊耗時17天復制出一輛,並在完成的第二天便空運到片場。
儘管這款酷車非常搶眼,但卻無法與林肯在夢中看到的超級靚船相提並論。邁克爾·貝提出了很高的標準,然而直到主要拍攝全部完成之後依然一籌莫展。最終,夢幻之船在歐洲出現了。邁克爾·貝回憶說:“我想要世界上最漂亮的船,我們發現了WallyPower,它的主人是意大利人。我們用了很長時間才租借到這艘售價高達2500萬美元的遊艇,它簡直就是一件藝術品,而且它並非徒有其表,裝有3台Harrier引擎,我想它的航速可以達到80海裡。當時影片拍攝已經結束,斯嘉麗和伊万各自片約在身,所以我只有周六的一天時間。我們到達意大利時天氣情況非常糟糕,徹夜的傾盆大雨甚至讓旅館天花板開始漏雨,早上醒來時,窗外的大雨仍在繼續,我又回到床上昏昏睡去。不久之後,攝影指導跑來叫醒我,說已經雨過天晴,於是我們立即開始拍攝。”
會飛的摩托車Wasp是片中最具未來感的交通工具,出現在勞倫等人追殺林肯和喬丹的驚險場景中。這段特技場景在3個週末拍攝完成,劇組在加州聖佩德羅封鎖了Terminal Island高速公路上的4英里長路段,邁克爾·貝使用了15台攝影機,其中包括他隨身攜帶的一台手持攝影機。在後期製作中,特效人員用藍屏技術和CG騎手進一步完善了這段場景中的驚險畫面。
為了讓觀眾感受到身臨其境的驚險刺激,邁克爾·貝和特技部門使用了一種特製的攝影車,這種在《絕地戰警2》中首次應用的改裝卡車在車體外部安有防滾架,以在激烈動作場景中確保攝影機的安全。特技協調人肯尼·貝茨(Kenny Bates)不但親自駕車,而且還在影片拍攝中運用了自己設計的高速攝影車,這種以其名字命名的“貝茨車”能夠迅速提速至130英里/小時,導演可以藉此遙控拍攝追車場景和追逐場景。
林肯和喬丹駕駛Wasp撞穿洛杉磯70層摩天大廈的場景是影片後半段中的驚險之最,所有演職人員深知這種複雜的特技場景只能一次通過,除了各種充分的準備之外,還同時使用了13台攝影機。

LINE

2003 愛情趴趴走 Down with Love 

p1761862076  

《愛情趴趴走》以重現60年代「洛赫遜vs桃樂絲黛」電影情致和風華,這些電影魅力四射、強調舊式價值觀,充斥著機鋒十足的的性暗示和雙關語。不過,《愛情趴趴走》使用最現代的技術打造出復古60年代紐約街景、品味卓絕的豪華住宅、高檔的休閒俱樂部等,襯托兩個主角的身份,一個是芮妮齊薇格的暢銷作家兼愛情顧問,一個是伊旺麥奎格的風流記者兼花花公子。片中兩人不僅魅力鬥法、談情說愛,片尾兩人還破天荒開口合唱同名主題曲「Down with Love」。

洋溢著熱情的音樂和浪漫的情節的愛情趴趴走,是《魅力四射》導演佩登李德的最新作品,由《BJ單身日記》芮妮齊薇格和《紅磨坊》伊恩麥奎格主演。

LINE

2003 大智若魚 Big Fish  

p2055221723  

1《大魚》是麥莉·賽勒斯銀幕“處女秀”,她在片中飾演幼年愛德華的小伙伴。
2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曾有意執導本片,他打算讓傑克·尼克爾森領銜主演,但由於他的檔期已經很滿只好放棄,不久之後蒂姆·波頓接手執導。
3製片人無意間發現一張伊万·麥克格雷格的照片,與飾演老年愛德華的阿爾伯特·芬尼驚人的相似,當即決定找他扮演年輕的愛德華。
4影片中諾瑟·​​溫斯洛(史蒂夫·布西密飾)給愛德華看了自己寫的詩,實際上詩是導演蒂姆·波頓親手寫的。
5《大魚》是法國演員瑪麗昂·歌迪亞拍的第一部美國電影。

幕後製作
小說家丹尼爾·華萊士創作小說《Big Fish:A Novel of Mythic Proportions》的靈感源於自己魅力非凡的父親和自己初為人父的感受。據華萊士稱,他的父親同小說中的愛德華·布魯姆非常相似,魅力堪稱登峰造極,甚至在舞會上人們都感到他遙不可及。小說標題中的“大魚”也出自他父親最喜歡的比喻,華萊士回憶說:“在他一生中,他都在談論離開出生的小鎮前往大城市,因為他不想作'小池塘里的大魚'。於是他離開阿拉巴馬的考爾曼(Cullman),成了一名國際商人。不過,'大魚'還有其他含義,魚兒們都滑不留手,很難捕捉,就像愛德華·布魯姆一樣,你永遠都抓不住他。”

另外,華萊士還有意識的利用小說中交織的真實與虛構和事實與誇張向南方傳統致敬。他說:“在愛德華身上可以發現南方文學的特徵,民間故事和吹牛大話都需要從現實延伸,然後或多或少的再加工,就像魔術。這是一個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的魔術,只不過我們中間的大多數都泯滅了這種想像,小說和電影讓我們得以體會其中的美妙。”

不過,華萊士從沒想到小說能被搬上大銀幕,因為這需要想像力豐富的編劇將小說故事改造成適於用影像表現的電影故事。編劇約翰·奧古斯特說:“丹尼爾的小說具有很多奇幻而獨特的元素。父子間的矛盾雖普遍存在,卻也各不相同。故事中有偉大的愛,也充滿不可思議的奇遇,並且朝向不同方向發展,我知道改編它很難,但也讓人興奮。”

在兩人會面時,華萊士向奧古斯特透露了一些故事背後的秘密,有關他如何借鑒希臘神話的元素,及研究了代代相傳的美國神話。儘管愛德華的回憶聽上去很誇張,但其中都包含著真實成分。他的兒子威爾在尋找父親所做所為的真相,作為一名記者,他要查清事實真相。雖然愛德華也許從沒說過真話,但他口中的每個故事都具有深層真相。

可以說影片中的威爾是奧古斯特的改編成果之一,因為在小說原著中,威爾只不過是故事的講述者。為了塑造威爾,奧古斯特借鑒了自己的親身經歷,他說:“每個兒子都會尊敬他的父親,在兒子眼中,父親如同英雄一般。然而,隨著年歲增長,你會開始將父親當作男人看待。威爾的處境很好體會,你愛著父親身上的很多優點,但總有一些個性讓你發瘋。”

作為好萊塢傳奇先驅達里爾·F·扎努克(Darryl F.Zanuck)的兒子,已經業績斐然的製作人理查德·D·扎努克(Richard D.Zanuck)早就學會了父親最重要的信條,那就是跟著感覺走。他說:“我知道這聽上去可能像陳詞濫調,但他說如果一個素材打動了我,我就應該跟著感覺走。每次看《大魚》的劇本,我都會感動得熱淚盈眶。故事中不僅有父子深情的真實流露,還有很多有趣元素,並成為對生活的一種隱喻。”

編劇奧古斯特最先找到了製作人丹·金克斯(Dan Jinks)和布魯斯·科恩(Bruce Cohen),看中劇本的兩人隨即將影片劇本交給了蒂姆·波頓,當時波頓正與扎努克籌劃繼成功之作《決戰猩球》之後的新項目,他們一致認為這部劇本是最棒的劇本之一,希望立即拍攝。

在物色影片拍攝地時,主創人員都看中了阿拉巴馬州,不僅因為他們在該州找到了保持50年前原有風貌的寧靜小城Wetumpka,還因為阿拉巴馬的河流眾多。波頓說:“拍攝一部關於魚的電影不可能沒有水。我們有很多重要場景要在河中及岸邊拍攝,而且水是影片的重要載體,幾乎在每個場景都會看到水。水在片中意味著魔力、神秘和感傷。”為了拍攝河中場景,製片方求助於當地水壩的管理人員,以控制河水流量和水位。

LINE

2003 烈火亞當 Young Adam  

p828649355  

本片參展2003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伊旺麥奎格、蒂妲絲雲頓主演。

本片以忠於原著的敘事手法,配以既幽美又淒厲的攝影美學,拍成大膽的電影版本。在導演參加香港的英國電影節開幕時,也坦承在電影中的主要場景—「船」,之所以取名叫做『L'Atalante』,是因為導演本身喜愛法國電影奇才尚‧偉格(Jean Vigo )被評為史上最佳的五部電影之一──《亞塔蘭達號》(L'Atalante)而來。

LINE

2002 星際大戰二部曲:複製人全面進攻 Star Wars: Episode 2:Attack of the Clones

p1191916928    

拍攝花絮
·《克隆人的進攻》中的視覺特效工作紛繁異常,工業光魔需要在16位總監中派出4人致力於本片。
·瑞恩·菲利普、保羅·沃克、喬納森·布蘭戴斯和科林·漢克斯都曾希望扮演安納金。
·拍攝本片的攝影棚曾拍攝同樣由伊万·麥克格雷格主演的《紅磨坊》。
·影片的拍攝成本為1億2000萬美元,是最昂貴的星戰電影。
·本片中的尤達第一次完全由電腦生成。
·唯一一部沒能成為當年票房冠軍的星戰電影。
·在安納金動身尋找母親之前,曾和阿米達拉參議員有過一番對話,攝影機轉向他們的陰影,安納金的陰影酷似黑武士,DVD中的註釋稱,酷似黑武士的陰影並非出自特效,而是一次巧合。
·喬治·盧卡斯的女兒凱蒂·盧卡斯(Katie Lucas)在夜總會場景中扮演了一位舞者,兒子傑特·盧卡斯(Jett Lucas)扮演了一位小絕地武士。
·由於已經78歲高齡,克里斯托弗·李沒能親自完成全部特技,但他仍能完成光劍決斗場景中的多數動作。
·片中有些特技動作由電腦生成的數字替身完成。
·尤達的指揮中心其實是比例為1:6的微縮模型。
·片中有很多微妙設計幫助觀眾區分善惡雙方:共和國克隆人軍隊的移動都是從右往左,而分離主義份子則恰恰相反;太陽總在克隆人背後,而分離主義份子後方的天空總是沉悶陰暗;共和國的導彈會留下乾淨的白色尾跡,而分離主義份子的導彈尾跡都是黑色或紫色的。
·絕地武士檔案館中曾出現喬治·盧卡斯、動畫導演羅伯·科爾曼(Rob Coleman)、視覺特效總監約翰·諾爾、帕布魯·海爾曼(Pablo Helman)和模型總監布萊恩·格南德(Brian Gernand)的雕像。
·克隆人部隊使用的步槍基於德國MG-42機槍設計而成。
·本片片長142分鐘,是最長的星戰電影。

穿幫鏡頭
當歐比旺、安納金和帕德梅在吉奧諾索斯星上追趕杜庫伯爵時,杜庫的警衛曾朝他們射擊,持槍的帕德梅從船上墜下,而在遠景畫面中,她手中根本沒有槍。

幕後製作
  續寫安納金的命運

“《星球大戰前傳二:克隆人的進攻》是一部場面壯觀、吸引眼球的驚險片,讓人想起好萊塢鼎盛時期典型的周末電影,”喬治·盧卡斯說,“這種電影凸顯活力、懸念和刺激,為了逃避現實和享受閒暇時光,你會樂此不疲,這正是我對《克隆人的進攻》的定位。”

盧卡斯將六部星戰電影的結構和主題譽為一首樂章,他說:“從某種角度講,星戰電影天生就像一部交響樂。音樂中總會出現重複段落,而我也在故意重複某些情節,雖然側重點不同,但確實是在重複。”在這種整體結構中,每部影片的動機、主題、態度、動作、故事、人物、環境、機器等所有元素必須有所關聯,為了保證關聯的豐富和多層面,盧卡斯第五次拿起星戰電影的導筒,並聘請編劇喬納森·黑爾斯潤色劇本。黑爾斯與盧卡斯的首次合作是1992年的熱門電視系列劇《少年印第安納瓊斯大冒險》,兩人曾為該劇聯手創作劇本。

除了引入了新人物和新場景外,《克隆人的進攻》還被編劇賦予了複雜的政治背景,那就是銀河系動盪不安,用心險惡之人開始鬧分裂搞獨立,與《星球大戰第五集:帝國反擊戰》的黑色主題非常相似。盧卡斯和黑爾斯都是完美主義者,精益求精的兩人在服裝和佈景全部完成後仍然在不斷完善劇本。 “在攝影棚中,《克隆人的進攻》就像一部虛擬電影,因為我們在影片開拍的三天前才拿到劇本,”製作人里克·麥考倫回憶說,“我們必鬚根據劇本搭建出根本就不存在的場景。”哪怕是在後期製作中,盧卡斯也會調整一些特別場景和對白,有時甚至會在殺青的數月後補拍新場景,所以雖說本片主要拍攝僅耗時72天,但加上計劃複雜的額外拍攝,總週期已經超過了18個月。

毫無疑問,安納金是本片的中心人物。 “我之所以決定創造出新的星戰三部曲,是因為想講述原本善良的人物受到黑暗勢力的引誘成為罪惡的化身,但最終救贖自己的故事,”盧卡斯說,“在《魅影危機》中,9歲的安納金是個聰慧而正常的孩子,在本片中,我希望探究他的從惡之旅。”製作人麥考倫說:“我們都知道安納金最終的命運,在這部新片中,我們將揭示他怎樣及為何變成壞人。”

為物色到扮演安納金的最佳人選,選角導演羅賓·格蘭德耗時半年才終於看中加拿大影壇新人海登·克里斯滕森。格蘭德回憶說:“我當時正處在絕望當中,直到海登推門而入。他身上具備你所期待的特質,尤其是安納金所應具有的脆弱和邊緣狀態。海登正值複雜多變的年齡,這種身體與情感的波動正是人物所最需要的。”

克里斯滕森深知安納金的角色很難演繹,因為在他之前,8歲大的傑克·洛伊德和78歲高齡的塞巴斯蒂安·肖都曾扮演過安納金,保持角色的前後關聯至關重要。他說:“扮演安納金的挑戰在於應該在傑克和塞巴斯蒂安塑造的角色之間找到平衡,那是一種善惡之間的中間狀態,真實可信的演繹才能讓人物活靈活現。 ”
  關於拍攝

繼續在本片幕後擔綱的特技協調人尼克·吉拉德(Nick Gillard)為每位絕地武士都設計出不同的動作風格,哪怕對臨時演員都一絲不苟。在籌備階段,吉拉德走訪了20所劍術學校和搏擊俱樂部,為招募扮演絕地武士的人選,他曾面試了500多位劍術高手。 “我聽說有一群人被國際賽事拒之門外,因為他們的招術過於凶狠,我認為他們非常適合在片中扮演絕地武士。”於是,在澳洲的拜倫灣,吉拉德找到了住在森林裡的世外高人。

雖然克里斯滕森從未出演過動作片,但他卻是一位擅長網球和曲棍球的運動健將,為成為身手過人的光劍高手,克里斯滕森每天都要跟隨吉拉德訓練3、 4個小時,青腫和擦傷自然在所難免。吉拉德讚賞道:“海登不僅是一名出色的演員,還是我見過的最具天賦的運動高手。他的功夫突飛猛進,甚至曾經擊敗一位澳大利亞的劍術大師。”

為了讓本片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全新風貌,藝術指導加文·巴奎特和概念設計總監道格·江(Doug Chiang)從籌備初期就開始設計片中的一系列景觀。處在外圍星系的卡米諾星球是本片中的新奇看點,那是一個充滿洶湧海洋和無盡風暴的險惡星球,科技發達的卡米諾人住在巨大的高腳城市裡,而規模壯觀的克隆人便是當地特產。製作人麥考倫說:“我認為卡米諾的環境非常優美,對喬治來說,具有著經典科幻外觀的卡米諾是他的全新嘗試,因為我們從未打算在星戰電影中打造出這樣的星球。”另外,本片中的酷炫飛行器也同樣搶眼,橫空出世的絕地星際戰鬥機會讓人想起星戰三部曲中的三角形星際驅逐艦,後者正從絕地武士的星際戰鬥機演變而來。

負責製作動態情節串連圖板的預覽團隊也在影片拍攝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他們需要完成4000多個鏡頭的預覽畫面,導演、演員、剪輯師和效果藝術家都要據此了解各個場景的最終景象。通過低分辨率的電腦圖形,預覽團隊的技師們甚至還展現出一些最壯觀的動作和特效場景。

盧卡斯向來對數字技術情有獨鍾,早在20年前他就率先使用了剪輯音效及畫面的電腦系統。 1996年,索尼公司曾向製作人麥考倫承諾研製出一款24幀高清逐行掃描攝影機,以及相應的24幀後期製作系統,Panavision公司也隨即開始著手開發能適應數字電影拍攝的新鏡頭。 《克隆人的進攻》於2000年6月開機,本片由此成為第一部使用高清24幀數字攝影機拍攝的主流電影。麥考倫回憶說:“在影片開拍的一周前我們才得到最終定型的攝影機,我們根本不需要膠片,只管全力拍攝。我們曾在51度的炎熱沙漠中拍攝數週,也遭遇過滂沱大雨,然而輾轉世界各地之後,我們的攝影機從未出過任何問題。”

本片攝影指導大衛·塔特薩爾與盧卡斯的數字電影合作經歷可以直接追溯到1992年的《少年印第安納·瓊斯大冒險》和1994年的《幕後殺手》(Radioland Murders),後來兩人曾在《魅影危機》中小試數字攝影機,但當時的技術不足以拍攝全片。到了《克隆人的進攻》,發展成熟的數字技術讓兩人終嘗所願。塔特薩爾說:“通過數字攝影機,我們幾乎可以隨心所欲。我們再不會擔心背景中會有穿幫鏡頭。如果使用膠片拍攝,質量不佳的錄影帶會難於表現畫面中的細節之處,而高清數字攝影機會鉅細無遺,高清監視器的回放也非常清晰,哪怕是不該看到的,你都會看得一清二楚。”

數字攝影機還充分縮減了影片的拍攝週期,在不影響正常進度的前提下,只要盧卡斯一喊停,就可以立即調整和剪輯剛剛拍完的場景,從而提前完成了後期製作的工作。數字格式還讓鏡頭構建變得前所未有的靈活起來,剪輯師和盧卡斯可以自由改變或移動佈景、人物和燈光。另外,再也不必將視覺特效鏡頭掃描進電腦,經過處理之後再重新轉換成膠片。在盧卡斯看來,高清數字攝影機只是進化,而並非變革,他說:“電影進入數字領域是很自然的過渡,就像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黑白電影到彩色電影一樣。數字攝影機不過是我們創作電影的又一樣工具。”

1975年,為將星戰電影的視覺特效呈現在大銀幕上,盧卡斯成立了工業光魔公司,從而將電腦技術引入電影工業和特效領域。從那時開始,工業光魔先後16次摘得奧斯卡最佳視覺特效獎和科學技術成果獎。 20多年後,盧卡斯在《魅影危機》中再次憑藉“數字外景”取得了重大突破,除了背景之外,盧卡斯還用電腦生成了部分佈景、機器和人物,電腦特效畫面多達將近2000個,佔據了整部影片的95%。在《克隆人的進攻》的創作中,盧卡斯和他的工業光魔不願安於現狀,而是不遺餘力的發展創新。盧卡斯說:“我們仍在摸索學習當中,一切需要一步一步改進,我們希望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呈現星戰奇觀。”

LINE

2001 紅磨坊 Moulin Rouge!  

p2192780809    

拍攝花絮
·凱瑟琳·澤塔-瓊斯和希斯·萊傑曾是扮演薩汀和克里斯蒂安的最初人選。
·影片大部分在悉尼的福克斯製片廠拍攝完成。
·1999年11月,影片拍攝因妮可·​​基德曼排練舞蹈時肋骨骨折和膝蓋受傷而暫停兩週,後來她坐著輪椅完成了一些胸部以上的畫面。
·妮可·基德曼在片中佩戴的項鍊確實由鑽石和白金製成,這條堪稱為拍攝電影而製作的最昂貴的項鍊鑲有1308顆鑽石,總重達134克拉,價值約為100萬美元。
·由80人組成的服裝部門為影片製作了300件服裝。
·妮可·基德曼在片中始終戴著假髮。
·曾有100多人參與搭建紅磨坊的佈景。
·當年的紅磨坊舞女都在裙下穿著被撕破的內褲,為了確保PG-13級別,製片方只得放棄如實重現。
·本片是2001年戛納電影節的開幕影片。
·本片獲得了2002年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獎和最佳服裝設計獎。

幕後製作
本片故事根據詩人和音樂家奧菲士前往陰間尋找亡妻的希臘神話改編而成,身兼編導及製作人的巴茲·魯爾曼說:“那是一個關於理想主義和成長的神話,讓我們認知了人生中無法掌控的事情,那就是愛人的消亡和關係的不復存在。在奧菲士的神話中,你要么被不幸摧毀,要么進入陰間學會面對不幸並通過這經歷成熟起來。”
在《紅磨坊》中,澳洲名導魯爾曼沿用了他的“紅幕”戲劇風格,而本片也與其先前執導的《舞國英雄》和《羅密歐與朱麗葉》並稱為“紅幕三部曲”。魯爾曼解釋說:“我們基於任人皆知的神話創作出一個簡單故事,將其置於經過誇張處理的世界中。《舞國英雄》的故事發生在交際舞的世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發生在維羅納海灘,而我們的第三部電影則發生在1899年的紅磨坊夜總會。大多數電影都會讓觀眾處於睡夢狀態,這樣,他們就可以藉此窺視現實,而我們卻在影片中不斷喚醒觀眾,提醒他們正在觀看的是一部電影。在《舞國英雄》中,我們用舞蹈提醒,在《羅密歐與朱麗葉》中是有400年曆史的莎士比亞語言,而到了本片,我們選擇了音樂和歌曲。從本質上講,《紅磨坊》是一部歌舞片,或許還可以稱之為歌劇,不過最終,所有歌曲都在講述一個故事。”
在確定了創作方向之後,魯爾曼立即帶領聯合編劇克雷格·皮爾斯和藝術指導凱瑟琳·馬丁前往巴黎實地考察,他們一邊致力於故事大綱,一邊對當時歷史進行細緻研究,從康康舞、貴族畫家圖盧茲·勞特列克到記錄下夜總會當年第一手素材的作家和記者面面俱到。隨著對故事中人群、場所和文化了解的不斷加深,他們終於理解了紅磨坊為何會成為從貴族、富人到工人、藝術家和波西米亞人等不同階層共同尋歡作樂的去處。皮爾斯說:“紅磨坊相當於70年代末美國紐約的傳奇夜店Studio 54,在那裡,權貴階層和年輕人、美女和窮光蛋混在一起,正是這種想法促使錢德勒(紅磨坊的老闆)打造出一個女人宮殿,那裡表演的康康舞絲毫不亞於香艷熱辣的脫衣舞。”
在魯爾曼和皮爾斯完成劇本的同時,藝術指導凱瑟琳·馬丁也在將巴黎見聞融入到影片的美術設計當中,為了打造出片中活色生香​​的世界,馬丁充分體現了“紅幕”風格。她說:“'紅幕'電影的特點之一就是藉鑑一些經典影片,在《紅磨坊》中,這一特點在髮型和服裝上得到了體現,其中不乏《藍天使》中瑪琳·黛德麗、《吉爾達》中麗塔·海華斯和《歌廳》的影子。”
誠然,音樂和歌曲對片中人物和故事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歌舞片早已過時,為了吸引當代觀眾,魯爾曼必須另闢蹊徑,讓演員唱出故事。製作人弗雷德·拜倫認為魯爾曼開創出一種全新的歌舞片,他說:“在傳統的好萊塢歌舞片中,演員們的歌曲都是提前錄製的,而我們的演員敢於直接在攝影機前一展歌喉,巴茲努力營造出歌唱就是表演的感受,觀眾不會因歌聲而脫離影片故事,因為人物的心聲已經轉變成音符和旋律。”

 

2001 黑鷹計畫 Black Hawk Down

p1632113460  

1999 星際大戰首部曲:威脅潛伏 Star Wars: Episode I - The Phantom Menace 

p1191872098  

1影片佈景都是根據演員身高搭建,其餘部分由CG畫面填補。不過由於連姆·尼森足有1米93,所以為適合他的身高,劇組額外花費了15萬美元擴建佈景。
2劇組服裝部門耗時8週才設計出皇后阿米達拉在王座室的服裝。
3皇后阿米達拉逃離納布星乘坐的飛船的設計靈感源於美國洛克西德·馬丁公司生產的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
4為保證片中極速飛梭大賽中碰撞場面的真實可信,劇組特效小組曾研究NASCAR比賽的撞車錄像。
5本片是第一部使用杜比環繞立體聲EX的電影。

 

6導演喬治·盧卡斯稱片中有些鏡頭是用DV拍攝的,而且相信沒人能分辨出來。
7影片開始不久水怪咆哮的聲音其實源於音效師3歲大女兒的哭聲。
8極速飛梭大賽中的情節與1975年的挪威動畫片《絕壁賽車》非常相似。
9達斯·摩爾在片中很少眨眼,因為扮演他的雷·帕克所戴的隱形眼鏡很難眨眼。
10上妝後的娜塔莉·波特曼和她的替身凱拉·奈特莉幾乎毫無差別,甚至前來片場探班的奈特利的母親都無從分辨。

《絲絨金礦》| 1998 | 英美 | 陶德海恩斯 

p736155701 

《猜火車》Trainspotting | 1996 | 丹尼鮑伊 39歲 

p513568545  

《魔鬼一族》Shallow Grave | 1994 | 丹尼鮑伊 37歲

p1746335978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英國演員 牡羊座演員
    全站熱搜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