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t_fest_Venise_2009_poster

評審團  Jury:

李安  Ang Lee: 台灣, 主席

Bodrov, Sergei: Russia
Sandrine Bonnaire: France
Liliana Cavani: Italy
Joe Dante: USA
Anurag Kashyap: India
Luciano Ligabue: Italy
Stuart Gordon: USA, head of jury, shorts
Steve Ricci: USA, shorts
Zytora Aliyeva: Russia, shorts

66th_Venice_Film_Festival_first_3D_Award_UP_Ice_Age_3  

得獎名單

最佳影片金獅獎 《黎巴嫩》(Lebanon) 塞繆爾·毛茨 (Samuel Maoz)
最佳導演銀獅獎 《沒有男人的女人》(Women Without Men) 謝琳·奈沙特 (Shirin Neshat)
評委會大獎 《心靈廚房》(Soul Kitchen) 費斯·阿金 (Fatih Akin)
最佳導演獎 《雙重時間》(La doppia ora) 克塞妮婭·拉帕波特 (Kseniya Rappoport)
最佳編劇獎 《戰時生活》(Life During Wartime) Todd Solondz
最佳女演員獎 《雙重時間》(La doppia ora) 克塞妮婭·拉帕波特 (Kseniya Rappoport)
最佳男演員獎 《摯愛無盡》| 2009 | 美國 | 湯姆·福特 處女作  科林·費斯 (Colin Firth)
最佳佈景獎 《倒帶人生》| 2009 | 加拿大 / 比利時 / 法國 / 德國 | 雅寇‧凡‧鐸麥爾  Sylvie Olive
最佳新人獎 《幻夢人生》(Il grande sogno) 傑絲敏·特麗卡 (Jasmine Trinca)
最佳短片金獅獎 《初生》 艾蒂安·卡洛斯

 

主競賽片

三十六種看聖盧山頂的角度  36 vues du Pic Saint Loup: 賈克‧希維特  Jacques Rivette
《摯愛無盡》| 2009 | 美國 | 湯姆·福特 處女作 
言語之間  Between Two Worlds: Vimukthi Jayasundara
旅行者  The Traveller: Ahmed Maher
風之門:情繫西西里島  Baarìa: 朱賽佩多納托爾  Giuseppe Tornatore
資本愛情故事 Capitalism: A Love Story: 麥可‧摩爾  Michael Moore
幻夢人生  Il grande sogno: Michele Placido
雙重時間  The Double Hour: Giuseppe Capotondi
淚王子:清泉一村的故事  Prince of Tears: 楊凡  Yonfan
心靈戰火  Life During Wartime: 陶德索朗茲  Todd Solondz
白色空間  Lo spazio bianco: Francesca Comencini
阿嬤打官司 Grandmother: 里蘭特曼多薩  Brillante Mendoza
奇蹟度假村  Lourdes: Jessica Hausner (Austria | France | Germany)
《倒帶人生》| 2009 | 加拿大 / 比利時 / 法國 / 德國 | 雅寇‧凡‧鐸麥爾 
My Son, My Son, What Have Ye Done: 韋納.荷索 Werner Herzog
沒有人強迫你愛我  Persécution: Patrice Chéreau
靈魂餐廳  Soul Kitchen: 費斯阿金  Fatih Akin
活死人之島  Survival of the Dead: 喬治羅密歐  George A. Romero
鐵男:21世紀極速版  Tetsuo: The Bullet Man: 塚本晉也  Shinya Tsukamoto
《爆烈警官》| 2009 | 美國 | 韋納·荷索 
末路浩劫  The Road: 約翰希爾寇特  John Hillcoat
白鬼子  White Material: Claire Denis
意外  Accident: 鄭保瑞  Pou-Soi Cheang
沒有男人,女人更美  Women Without Men: Shirin Neshat

 

影片介紹

黎巴嫩  Lebanon: Samuel Maoz  (以色列)

p458571091  

1982年,第一場黎巴嫩戰爭爆發,一支坦克車隊和傘兵受派前往尋找伊個被以色列空軍轟炸過的敵營村莊,但這趟任務卻失去控製成了一場死亡陷阱,整個部隊死傷慘重,夜色降臨,他們仍被圍困在村莊中央,四處都是斷垣殘壁和敘利亞軍隊的威脅,所有人只有靠著四個年輕人所組成的坦克車隊才能安全撤離,但這四個20歲的大頭兵並不是好戰更不是想為國家犧牲,而是憑著怎麼樣都不想死的意念突破重圍...。 
2009威尼斯影展金獅獎

拍攝花絮
·本片在0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摘得了金獅獎。
·本片是以色列年輕導演馬斯·舒姆里克的處女作。
·1982年,馬斯·舒姆里克在黎巴嫩戰場上服役,當時他就是一名坦克兵。本片的故事來源於他的真實的作戰經歷。
·那次戰爭結束後,馬斯·舒姆里克就沒有再流過眼淚,默默承受著良心和靈魂的重壓。當影片在威尼斯電影節上首映結束,他哭了。
·本片只用了33天的時間便拍攝完畢。
精彩對白
“只有人才是鋼鐵之軀,坦克不過是一攤金屬。”
幕後製作
【不是戰爭片】
近幾年,隨著巴以局勢的緩和,以色列國內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反應巴以戰爭的電影。從《和巴什爾跳華爾茲》在金球獎上拿下最佳外語片獎開始,反應巴以戰爭的以色列電影登上了大銀幕。 2009年,一部叫做《黎巴嫩》的影片來到了威尼斯,撼動了世界。雖然影片著力描寫的是戰爭中的一段故事,但是導演本人卻不是很贊成“戰爭片”的稱呼。在這個只拍過一部電影的導演看來,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個人成長史。
馬斯·舒姆里克說:“說實在的,《黎巴嫩》這個片名會給他人一種錯誤的印象。好像我的電影是全世界都能找到共性的,似乎發生在黎巴嫩的那場戰爭中的那件事情在全世界各地都會發生,其實並不是這樣。因為我參與過這場戰爭,所以影片裡的表達是我私人化的故事,和其他的戰爭或者是政治都沒有關係。這是我個人的成長經歷,我把我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寫進劇本,拍成電影。這是我個人的成長史,和別的東西沒有關係。我在黎巴嫩戰場上呆了40天,本來我只是一個20來歲的小孩子,突然被帶到一個極端的環境中。然後人類的本能就開始掌控理智。因為怕死,所以我們就呆在坦克里不出來。因為受到了刺激,所以我們就拼命朝外面開火。因為是在戰場上,所以我當時想的就是如何活下來,如何從這種環境裡逃出來。現在看來,戰爭是一種惡魔一樣的東西,它能喚醒你心裡的魔鬼。 ”
【拍攝的難題】
雖然戰爭已經結束了,但是戰爭的夢魘卻留在了馬斯·舒姆里克的體內。他說:“在戰爭接受的7、8年後我開始寫作這個故事,但是每當我提筆的時候就能聞到一股人肉燒焦的味道。我不想被這種感覺折磨,於是就放棄而來。兩年前,我覺得我一定要做點什麼,因為我已​​經浪費了25年時間。我必須要把這個東西寫出來,因為在戰場上我已經失去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我早就一無所有了。奇怪的是這次,當我拿起筆,那種人肉燒焦的味道就不再有了。”
影片的大部分鏡頭都發生在幽閉、狹窄的坦克內部,面向外界的唯一出口就是有一個十字準星的瞄準鏡。在這麼狹小的空間內拍攝戰爭的確是一項“創舉”。當馬斯·舒姆里克向自己的朋友闡述了自己的拍攝手法後,他的朋友無一例外地表示的反對,有的人認為在坦克里拍戰爭是不可能的;有的人認為用第一人稱視角拍電影只是一種可笑的噱頭;還有人說馬斯·舒姆里克這麼做只會讓他失去觀眾。但是馬斯·舒姆里克卻堅持了自己的做法,而結果也令人滿意。
他說:“作為一個導演,可以選擇不同的視角和技巧來表現戰爭。無論是什麼樣的拍攝手法所表現出的都不是士兵看到的戰爭。而我就想用這種方法來展示我看到的戰爭。這種做法讓我吃盡了苦頭,因為會出現很多預想不到的困難。比如說我沒有辦法用長鏡頭拍攝;因為空間太小,所有人物的鏡頭都是特寫;而在坦克內部,我時時刻刻都在做統籌安排,比如攝影機怎麼放,話筒怎麼擺等等。當然,最終的結果還是令人滿意的,也達到了我的預期。”

 

三十六種看聖盧山頂的角度  36 vues du Pic Saint Loup: 賈克‧希維特  Jacques Rivette

p1085887256  

馬戲團創辦人在夏季巡迴演出前一天竟突然去世,剩下的眾人不知該如何是好,只有去找創辦人的大女兒凱特求救,而已經離開馬戲團15年的原本大家並不抱希望,但凱特卻出乎意料的答應回來幫忙,她的精湛表演更深深吸引了一個義大利年輕人維多里歐,自告奮勇提議要跟著馬戲團巡演,維多里歐一天天的融入馬戲團,甚至有機會參與演出,但他跟著馬戲團的真正目的卻是要找出凱特多年前離開的原因,以及她答應回巢演出的動機...。本片入選2009年威尼斯影展,由賈克‧希維特導演,珍寶金、沙吉奧卡斯特里圖主演。

p471516289  

幕後製作
入圍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的電影《36個角度看聖盧山》(36 VUES DU PIC SAINT LOUP)首映式當地時間9月7日舉行。男演員塞吉·卡斯特里圖(Sergio CastellittoJulie)沿襲了在記者會上的把戲,繼續單腳獨立耍寶。更和女演員簡·伯金( Jane Birkin)在紅毯上跳起舞來。男演員賈克·鮑那非( Jacques Bonnaffé )格紋禮帽優雅而個性。
雅克·里維特作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代表人物之一,跟戈達爾一起被認為最具實驗性的新浪潮導演。他的作品融和紀錄片、故事片和即興創作的元素,敘事反常規,形式極端且片長驚人,使得他的電影很少能夠得到放映的機會,因此,他也是新浪潮大師中最不為普通觀眾所了解的一位。已經81歲高齡的里維特近年仍堅持自己的藝術道路,在新作《36個角度看聖盧山》中,雅克·里維特第一次將視野投向了馬戲團的世界,但是他對劇場的沉迷卻依然沒有改變,戲劇(及其與人生的對比)依然是其電影的核心。可以說,從他的第一部長片《巴黎屬於我們》,到其後來的《痴戀》、《地上的愛》、《四個女人的故事》和《六人行不行》,再到現在,這一點始終沒有變過。
雅克·里維特最早確定了簡·伯金的角色,簡·伯金最早與里維特合作是在1983年的《地上的愛》中,她在片中扮演了一個將公寓變成劇場的演員。在1991年的《不羈的美女》中,簡·伯金則出演了一個畫家的妻子兼模特。而在《36個角度看聖盧山》中,她要扮演的是馬戲團老闆的女兒凱特,在父親死後,她回到了這個離開15年的地方。
與雅克·里維特的再度合作不止簡·伯金一人,曾在2001年的《六人行不行》中參與了演出的塞吉·卡斯特里圖和賈克·鮑那非也都加盟了里維特的新片,此外還有安德烈·馬松,他曾經出演過里維特的《高低與脆弱之間》和《聖女貞德》。
除了演員之外,影片的製作人員也大多是雅克·里維特的長期合作夥伴。包括負責劇本的克里斯蒂娜·洛朗和巴斯可·波尼茨,負責剪輯的尼可·呂伯康斯基,以及佈景指導馬奴·德·肖維尼,當然還有製片人馬汀·馬里尼亞克和莫里斯·旦尚,里維特80年代後的主要電影幾乎都是由二人監製的。
雅克·里維特的電影向來很長,《塞琳和茱麗渡船記》片長3小時,《痴戀》則是4小時20分,《Out1:Nolimetangere》初問世時原長竟有12個小時40分,後來才剪成4小時20分鐘濃縮版問世。事實上,在此之前,他從來沒有拍過2小時以內長度的長片。因此,84分鐘的《36個角度看聖盧山》成為了他最短的長片作品。
聖盧山位於法國朗格多克·魯西永大區的埃羅省,海拔658米。 《36個角度看聖盧山》大部分場景都是實地取景拍攝,有些場景則是在意大利久負盛名的西奈西塔電影城拍攝完成的。

 《摯愛無盡》| 2009 | 美國 | 湯姆·福特 處女作 
p1749612091

言語之間  Between Two Worlds: Vimukthi Jayasundara

p2167185865  

斯里蘭卡的內戰總共持續了26年,然而當戰爭終於結束之後,帶來的卻不是真正的平靜,而是一股充滿不信任的麻木。
一個男人被沖上海岸,他走進崩壞的城市,救起一名外國女子,兩人一起走進山中,原本僻靜的週遭漸漸被不安代替,暴戾、刀鋒、戰爭,硝煙再度四起... 。
幕後製作
維穆卡提·加亞桑德拉的《眾神遺忘之地》在2005年戛納電影節獲得了金攝像機獎,讓世界重新發現了斯里蘭卡這個小國的電影存在。加亞桑德拉在2007年戛納上見到了中國演員黃璐,決定邀請她出演新片,當時的名字計劃叫《逝者》。後來因為黃璐的加入,影片劇本發生了改動,更名為《兩個世界之間》。黃璐在片中應該是飾演拉吉思的女友,這對戀人也是為了逃難出走。

 

旅行者  The Traveller: Ahmed Maher

042345.13574975_270X405X4  

一個老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天,會是...?
第一天,那是1948年的秋天,Hassan剛開始工作就收到電報指示要他跨越大西洋,在船上,他遇見了美麗的Nura,兩人一見鍾情,雖然想互許終身,但Nura卻已經和別人有了婚約。
第二天,1973年的秋天,Hassan碰巧遇見Nura的女兒Nadia,然而卻也同時發現Nadia的雙胞胎兄弟正性命垂危,透過兩兄妹的言談,Hassan似乎可以確認這一雙兒女就是自己的骨肉.. .。
第三天,2001年的秋天,Hassan認識了Nadia的兒子Ali,在Ali身上,Hassan見到了美麗Nura的身影和她的一顰一笑...。
幕後製作
《旅行者》是艾哈邁德·馬赫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他寫了9年時間的劇本,這也是2007年尤瑟夫·夏因入圍威尼斯競賽后的又一部埃及電影。影片標誌著在三十年後,埃及文化部重新開始參與電影製作,它也將成為史上耗資最為昂貴的一部埃及電影(2000萬埃及鎊)。

 

風之門:情繫西西里島  Baarìa: 朱賽佩多納托爾  Giuseppe Tornatore

p1562287775  

一個西西里家族,跨越半個世紀,延綿三個世代的故事~
本片透一個家族,自1930到1980年代為止,跨越三個世代的交替更迭與愛恨情仇,呈現義大利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及其後所經歷過的重大歷史變革。這是義大利史上政局最動盪的時期,從法西斯到共產黨,從基督教民主黨到社會主義,各種政治風潮在義大利國內興衰敗盛...。祖父Cicco在亂世中以小說、詩篇自娛,而他的兒子Peppino卻在不公不義與飢荒當中,決心走上政治一途,再到孫子Pietro...。三人的轉變和家人們之間交織出一個關於愛、夢想和幻象的動人篇章。
「巴里亞(Baaria)」是西西里島巴勒莫省最大的城市巴格里亞(Bagheria)在西西里方言中的唸法。本片獲選為第66屆威尼斯影展唯一開幕片,代表義大利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耗資兩千五百萬歐元拍攝,《海上鋼琴師》導演朱賽佩多納托爾親自掌鏡,顏尼歐.莫利克奈打造動人電影配樂,莫妮卡貝露琪、雷歐波瓦、威尼斯影帝路奇洛卡西歐主演。
幕後製作
2007年,在應邀參加西西里塔奧米納電影節的時候,意大利寫實電影流派新貴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宣布了自己即將拍攝最新一部西西里主題電影《巴里亞-風之門》的消息。而這一部完全以導演托納托雷土生土長的家鄉作為舞台的影片,卻將拍攝地選在了北非突尼斯城外20公里處的一家廢棄舊工廠,幾乎全部在當地造景拍攝完成。談起將本片選在突尼斯拍攝的原因時,托納托雷表示:“為了重現上世紀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的巴阿里亞,我們需要建設一個攝影基地再現五十年前的城市風貌,而突尼斯距離西西里很近,氣候相似而特點卻更加鮮明。因此成為理想的選擇。”
女演員妮可萊·格里毛多在談到自己在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時說到:“托納托雷影片中的女人們所代表的是70年前的西西里婦女的形象,處於非常底層,她們說著口音濃重的方言,言行思想和我都截然不同。我完全致力於按照托納托雷的描述來塑造我自己的角色,當然,也參考了我的祖父輩的照片以及他們的生活經歷。”
在拍攝中,托納托雷保持一貫的行事作風,對於影片具體內容進行了保密,只是簡單地介紹了這是關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巴阿里亞人的故事。托納托雷說:“這是一部非常個人化的電影,讓我回憶起我孩提時代的一些人物。”
2008年9月底,《巴阿里亞》的最後幾個鏡頭在巴格里亞市內拍攝完成,在2008年10月初的一次訪談中,托納托雷說:“目前電影的拍攝工作已經結束,但是還有大量的後期製作工作需要完成,什麼時候能夠上映?現在我們還不知道,我想大概會在2009年上半年內吧。”談起首映式安排,托納托雷表示:“我從沒說過要在巴格里亞舉行首映,自然,我們會安排一些和城市有關的活動,不過一切都還需要討論。在影片中,我力求用心來講述這個城市,而至於影片的效果會是怎樣而人們又將會對這座城市留下什麼樣的印像那就有待觀眾們的回答了。”

 

資本愛情故事 Capitalism: A Love Story: 麥可‧摩爾  Michael Moore

p1078010333  

一向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美國知名紀錄片導演麥可‧摩爾,繼《健保真要命》、《華氏九一一》、《科倫拜校園事件》後再推新作,這次他要將矛頭對準讓美國經濟大崩盤的罪惡根源!
在這部紀錄片中,麥可將一一點明這些無能又貪婪的大企業,如何在他稱為「美國史上第一的搶案」中,以破產等名義大筆搜括民脂民膏,將大筆稅收轉移到私人企業中,徹底的拖垮美國經濟。
拍攝花絮
·在《華氏911》獲得成功之後,按照邁克爾·摩爾的計劃,本片是一部諷刺美國在國際上扮演的“法人代表”角色的紀錄片。可是自從2008年11月全球爆發了金融危機以來,摩爾改變了自己新片的製作方向,他把目光聚焦在了華爾街和次貸市場。於是便有了本片。
·邁克爾·摩爾堅持要觀眾用美金購買電影票來看這部電影,而不是用信用卡、抵價券或者是贈票等“次貸經濟的衍生品”來換取電影票。
·20年前,邁克爾·摩爾反映通用汽車公司弊端的處女作《大亨與我》在底特律的通用總部開拍。 20年後,他把《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的首映也放在了這裡。不過因為攝像師遲到,首映式推遲了幾個小時才舉行。
·影片參與了2009年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在新聞發布會上,摩爾炮轟了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他說:“我真不知道有這麼一個總理,意大利該怎麼走出經濟危機的困擾”。隨後,一名意大利記者跳到桌子上,拿出了一塊寫著“邁克爾·摩爾,我愛你”的牌子以示回應。
精彩對白
——富人們很高興這麼多人被帶到美國夢裡,而他們——富人們從沒想過要和其他人分享。
——我還是個孩子時,我想成為一名牧師,並不是因為花哨的服飾,或哥倫布護衛騎士團,或是對我很好的完美修女,而是因為牧師們在塞爾瑪遊行,試圖阻止戰爭,還有一生獻給窮人,他們很清楚地告訴我耶穌怎麼說:在頭前的最後,在最後的最先。富人想要進入天堂,必須經歷苦難。我們將依據如何對待我們中最弱小被審判。對神來說沒有什麼人比窮人更重要。從那時開始,好像耶穌被很多人劫持了,他們相信神子被派來是為富人在世俗建造天堂。我肯定是錯漏了《聖經》的某段,那裡說到耶穌變成了資本家。
——畫外音:越年輕賠償金越高,因為他們預期活得更久。婦女預期比男人活得更久,因此如果員工死了,對公司來說,最有價值的就是年輕婦女。拉登納的死亡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公司之一賺了額外的81000美元。
——拉登納的丈夫:我面臨超過10萬的醫療賬單,還有6千的喪禮費用,沃爾瑪一個子兒都不出。我曾信任他們。再過一百萬年我也不會想到,在利潤表的某處上寫著“死亡同事,81000美元”。沃爾瑪不在乎你。
——拉登納的親人:某人去世後,他們不該以此獲利。
——在我們這個時代,特定的經濟真相作為不言而喻的事實被接受,第二權利法案在其之下為所有人建立一個安全和財產的新基礎。無論地位、種族、信仰,獲得有益並有報酬的工作的權力,賺取工資負擔充足的食物、衣服、養育下一代的權力。所有農場主有產出並出售其產品,其盈利能讓他和他的家庭過上應得的生活的權力。所有商人無論大小,有在自由氛圍內交易的權力,脫離國內外寡頭的不公平競爭和控制。每個家庭有得到應用的住房的權力,平等醫療,有機會獲得併享受健康的權力,得到保護不受到老年、疾病、事故、失業的威脅的權力,獲得良好教育的權力。所有這些權力都等同於安全,贏得這場戰爭以後,我們必須準備向前發展實現這些權力,實現人類幸福安康的目標。因為除非在國內有安全,世界不會有最後的和平。
幕後製作
  什麼是愛情?
邁克爾·摩爾的電影都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從20年前的講述汽車業內幕的《大亨與我》到講述校園槍擊案的《科倫拜恩的保齡》,從獲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的《華氏911》到炮轟美國醫療體制的《神經病人》,邁克爾·摩爾在擁有一個拗口名字的同時,也在密切關注著美國社會的方方面面。但是這部講述金融危機的紀錄片《資本主義:一個愛情故事》卻將“愛情”放在了資本主義的前面,這是為什麼呢?
邁克爾·摩爾這麼解釋說:“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從德州的牧場到曼哈頓的大廈——無論在什麼地方,我們都能找到如同愛情故事一般的現實情節劇。這裡充斥著欺騙、羞辱和背叛。每天有1萬4千個工作被丟失,它們到哪裡去了?正好像是愛情故事一般,愛情的危機並不是愛情本身;經濟的危機也不是經濟本身的問題。人民對金錢的愛欲導致了種種事件的發生。這是個瘋狂的、浮誇的、諷刺的舉動。面對著資本主義,我們痛苦、我們萎靡、我們苦惱。想愛又不敢愛,可恨又不能恨——於是資本主義,就是一個​​一廂情願的愛情故事。”
  奧巴馬又怎麼樣?
在接受《好萊塢報導》的記者採訪時,邁克爾·摩爾說自己要離開美國,並且遠離紀錄片。他表示說自己是在記者的“授意”之下才這麼說的。他說:“我的確考慮過是不是要離開美國,不過我在離開了美國之後會前往德克薩斯。在那裡定居和居住。”
作為一個眾所周知的紀錄片導演和持不同政見者,邁克爾·摩爾對接替布什上台的奧巴馬的評價也好不到哪裡去。他說:“雖然我給奧巴馬投了一票,雖然他現在做的這一切都令人比較滿意,雖然他是美國總統。但是我還是要說請不要忘記你是個工人階級家庭出來的​​人,正是因為如此民眾才需​​要你。如果他做了什麼錯事的話,別人一樣會把你弄下台。8年前,我寫過一本書,名叫《愚蠢的美國人》。到現在為止我依然這麼覺得,我拍攝這部電影就是為了提醒他們,自己的前正在以一種無法察覺的方式流入到了資產家手中。發生次貸危機的原因根本不是市場疲軟,也不是資金不足;而是那些資本主義巨富的寡頭們貪婪的慾望。”
在回答記者關於什麼是次貸危機以及如何解決次貸危機的問題上,邁克爾·摩爾說:“這些金融機構需要的不僅僅是監管而且需要政府的控制。正是因為沒有控制,所以這一切才變成了這個模樣。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以及美國的一些城市,賭博都是違法的,可是政府卻允許我們去購買一些次貸產品,這是一種賭博行為,也是一種違法行為。 ”

 

幻夢人生  Il grande sogno: Michele Placido

055420.54701502_270X405X4  

青春性感的演員陣容,里卡多史卡馬西奧(《西方伊甸園》)、路卡阿根提諾(《浪漫巧克力課程2-巧克力之吻》)、潔絲敏婷卡(《巴黎聖羅蘭》)。這部以1968年羅馬為背景,講述左派學生造反的故事。一位臥底警察愛上一個懷抱理想主義的​​學生。
1968年的義大利,年輕人們夢想著要改變世界,沒有規則、自由自在,沒有不可能的事!尼可拉是個夢想成為演員的年輕人,但他的真正職業卻是警察,並奉命來到學生暴動組織裡臥底,這也讓他認識了羅菈,聰明又充滿熱情的她是學生運動領袖,希望以革命思想建造一個公平的自由世界,而羅菈面對愛情和理想將會如何抉擇...?

 

雙重時間  The Double Hour: Giuseppe Capotondi

p1833925753  

來自斯洛維尼亞的索妮亞是個服務生,而魁多以前曾經當過警察,現在則是飯店警衛,兩人在一場快速約會中認識,魁多已經是箇中老手,但對索妮亞來說一切都是第一次,雖然兩人都沒說什麼,但四目交接就已經引發電光火石,在接下來的幾天,他們越來越熟悉對方,但就在即將要牽起手繼續往下走的同時,魁多在一場闖空門事件中殉職,索妮亞又再度形單影隻,獨自面對突如其來的意外,並吞下周遭的人對她的指責,索妮亞的過去充滿著秘密,這些秘密也趁著這個時刻悄悄將她包圍、吞噬,索妮亞到底是誰...?
拍攝花絮
·本片是導演吉塞佩·卡波通蒂的處女作。
·本片入圍2009年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最佳女演員獎。

 

淚王子:清泉一村的故事  Prince of Tears: 楊凡  Yonfan

p700311473  

故事發生在五十年代的台灣,那是一個久遠的年代,雖然當時物質匱乏,沒有現代生活的多妥多姿,但身處在複雜的歷史與政經背景下,同時也是個矛盾與希望共存的年代。這是導演楊凡的童年時代,他想呈現的不只是一個因時代造成的悲劇,而是在高潮起伏的故事外,闡述心中希望與人類本性之間矛盾共生的真實情感。
《淚王子》藉由空軍基地與眷村幾位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恨生死、情慾糾葛,抒寫了放諸四海皆準的人生,也反映出在整個大時代背景下,屬於人的無奈及渺小。 《淚王子》擁有溫柔抒情的角色描寫、精緻考究的服裝場景,還有氣勢磅礡的音樂元素,它是一部歷史劇,也是一個盪氣迴腸的愛情故事。
電影由嫣紅電影有限公司、花生映社有限公司共同出品,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發行,是楊凡執導的第十二部作品,耗資八千五百萬台幣,以長達五年時間籌拍,楊凡執導,范植偉、張孝全、關穎主演,是台灣唯一入選第六十六屆坎城影展競賽片作品。
自小成長於台灣,楊凡在16歲後負笈香港,早年為《中國學生週報》作者,畢業於聖保羅男女書院後遊學於美國及歐洲,先後修讀電影及攝影。 1973年楊凡返港投入時尚以及攝影工作,旋即成為知名時裝及人物攝影家,出版過《一個攝影家鏡下的巴黎?1978》等多本攝影集。他亦同時成立「花生映社有限公司」,並發行多部知名歐洲藝術電影,帶起香港的​​藝術電影欣賞風氣。
1984年,楊凡開始投入電影創作,完成首部電影作品《少女日記》,奠定唯美、浪漫的個人風格。之後陸續拍攝《玫瑰的故事》、《海上花》、《流金歲月》等片,票房口碑皆佳,亦捧紅週潤發、張曼玉、鍾楚紅等多位熠熠紅星。 1993年《新同居時代》與張艾嘉合作三段式電影,開創國片新風貌;95年的《妖街皇后》將唯美風格帶入全新境界,直至06年都仍在紐約現代博物館放映。 1999 年的《美少年之戀》獲米蘭國際同志電影節最佳影片,並捧紅新生代男星吳彥祖及馮德倫。 2001年《遊園驚夢》為宮澤里惠奪得莫斯科影后,楊凡亦榮膺國際影評人大獎,也被TIME雜誌特選世界十大最佳影片。 03年的《鳳冠情事》受邀為威尼斯影展觀摩電影,《桃色》則獲邀為05年柏林影展觀摩片,為楊凡另一部充滿前衛風格嘗試的話題作品。
楊凡導演投入電影的熱情,也讓法國政府在1997年頒發文化騎士的榮譽以表彰其對電影藝術的貢獻與熱情。 08年他於台灣創立「嫣紅電影公司」,並開拍新作《淚王子》,這是他特別回到童年故鄉──台灣,所創作拍攝的最新力作。
拍攝花絮
·本片入圍了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
幕後製作
        楊凡的電影向來自成一格,著力於追尋一種美的境界。電影由資料蒐集到完成,足足歷時五年,總共耗資超逾二千萬港元製作。為求逼真,楊凡不惜花去製作費的十分之一,大約港幣二百萬元,在高雄覓地重建50年代台灣空軍眷村。
片名的來歷
  為什麼叫淚王子?因為這個王子看不慣社會的不公平,所以不斷地流淚,而從流淚開始,故事就不一樣了……
導演楊凡表示,王子代表品格崇高的人,是看不慣世上不平事、希望為大眾爭取幸福的人;他甚至甘於犧牲自己,為的只是令世界變得更美好。每個人天生都有這種可貴的品質,然而在成長的歷程中,這種可貴的品質卻遺失了。 《淚王子》是理想的化身,代表著一群想改變世界的人。
唯美而生活化的美學風格
楊凡的片子,美術向來是重中之重。由於預感到本片的美術風格可能會引起爭議,楊凡更是事必親為,嚴格把關。
為了還原眷村的結構和生活氣息,哪家門口要放些雞鴨,哪家門口又要曬點臘味,哪裡要放個打水機,哪條街口要放座木桂街燈,每一個地方都十分用心。而片中涉及的眾多道具布料陳設,則有些是從香港帶過來的,有些甚至來自歐洲……總之,層層把關之下,影片終於展現出了一個個既唯美又生活化的場景。
對於道具的打造,劇組也同樣是費時費心。從軍服,便服,華服到囚服,所有觀眾能看到的,都是經過特別製作。小至軍帽上的一個徽章大至可載數十人的軍卡車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那輛軍卡車就是道具組自己做出的道具車。
         有個特殊的細節值得一提,片中所有牆門的顏色,都是一層一層不同顏色的混合體。其實這並不是對當年台灣眷村的寫實,而純粹是導演個人的美學觀。
“留白”與反叛
        楊凡以往的作品每每過於追求畫面美感,忽略了敘述故事,深度欠奉。不少評論認為《淚王子》同樣未能扭轉這一固有印象,大家雖然讚揚影片拍得非常唯美,但又表示完全看不懂片子想說什麼。
        對這一問題,楊凡專門解釋了“留白”的藝術手法:“我這個片子裡有很多中國畫的留白的東西,這個留白就是我留一些空間給你去想像。你可以在你的腦子裡去拼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我覺得藝術就是這樣的,要讓觀影者有自己的主見,很多人看完有不同的想法,這不同的想法都是屬於他們自己的。我相信這個可能會讓一些觀眾有些反感,影響票房啊,但是我是刻意的,因為我喜歡反叛。”

 

心靈戰火  Life During Wartime: 陶德索朗茲  Todd Solondz

p524662971  

外面的世界,戰火頻仍,三個人生遭逢關卡的姊妹及其家庭,也在內心與人際關係上,面對殘酷的考驗,所有心靈的內戰,讓人往往更加悲喜難辨。 《歡迎光臨娃娃屋》、《愛我就讓我快樂》導演陶德索朗茲備受國際推崇的最新代表作,延續一貫對人生的探討,將觸角指向更根本內裡的心靈騷動,人生的戰火,從未停歇。
2009威尼斯影展最佳劇本、2009多倫多影展
拍攝花絮
·本片是索倫茲本人11年前的影片《你快樂嗎? 》的續作。
·本片在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影片大部分鏡頭都在佛羅里達的城郊結合部拍攝。
幕後製作
【倫理禁忌】
    雖然影片名被冠以“戰爭”二字,可是電影和戰場上的戰爭沒有什麼關聯。相反地​​,這是一部以家庭、倫理為題材的電影。托德·索倫茲在影片裡拍攝了大量涉及戀童癖、亂倫、同性戀和自殺等倫理禁忌的情節。
對於此,導演托德·索倫茲說:“我想這是一種很強烈的心理情緒,正是有這種情緒,人們才會做出有違常理的事情。但是利用這種情緒,我卻能拍攝出與眾不同的電影。或者說創造出一種新的電影類型。我基本不會去想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因為我寫劇本的時候,要有種自由的心情去創造人物。只有在這種情形下創造出來的人物才是真實的。”
【美國人和猶太人】
關於影片中“戰爭”的含義,按照索倫茲的解釋,戰爭就是指一個美國人和一個猶太人相處,就是兩種不同的待人方式。這是影片所展現出來的一種政治色彩,托德·索倫茲經常會毫不掩飾自己在政治上的喜好。而他本人也承認說:“這部作品的確比我以前的電影的政治色彩要更濃重一些”。
在影片裡,主角們會經常問一個問題:“你是美國人還是猶太人?”如果把這句話放在今天這個社會來看,則要做新的理解,索倫茲說:“究竟是選擇忘記還是選擇原諒,這是美國人和猶太人最大的不同。美國的人會選擇忘記,什麼都忘掉,一了百了;猶太人會選擇原諒,會選擇記住。這是兩個截然不同,但是結果類似的選擇——從這個意義上說,這是人心裡的戰爭。”
【中產階級】
除了探討倫理和政治外,索倫茲還在影片裡探討了他最擅長展示的“中產階級”的話題。早在11年前,他拍攝的《你快樂嗎? 》就對中產階級的生活進行了辛辣的諷刺和挖苦。
他說:“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為了更為舒適的生活和居住環境而放棄了自己的政治追求和對民主的嚮往。只需要一點點蠅頭小利,這些人就會亦步亦趨地追隨,一點也不在乎自己是在用人類最為寶貴的東西來換取金錢和利益。這些人,其實就是中產階級。我拍這個電影就是希望能把中產階級身上的那層光鮮的外套脫下來,讓觀眾看一看中產的骯髒和懦弱。”
【獨立電影的難題】
雖然早已是功成名就的大腕級導演,雖然自己的作品也曾是各大電影節上座上賓。但是索倫茲要拍攝一部獨立電影,還是難上加難。按照他本人的說法,拍攝獨立電影最難的地方就是沒有資金。
他說:“在拍攝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沒有什麼資金。我能做的就是一心一意地寫劇本,然後讓我的朋友們幫我籌集資金。即使是在手頭寬裕的日子,拍攝這部電影也是艱難的,因為我沒有攝影棚、沒有工作室,有時候我會覺得這樣其實也挺好,在這種逆境中誕生的希望是最有活力的。這就像是雜草,在野外嚴苛的環境中生長出來,根本不會死掉。”

p2261037401

In Life During Wartime, independent filmmaker Todd Solondz explores contemporary American existence and the nature of forgiveness with his customary dry humor and queasy precision. The film functions as a distorted mirror image of Solondz’s acclaimed 1998 dark comedy Happiness, its emotionally stunted characters now groping for the possibility of change in a post-9/11 world. Happiness’s grim New Jersey setting is transposed mainly to sunny Florida, but the biggest twist is that new actors fill the roles from the earlier film—including Shirley Henderson, Allison Janney, and Ally Sheedy as alarmingly dissimilar sisters, and Ciarán Hinds hauntingly embodying a reformed pedophile. Shot in expressionistic tones by cinematographer extraordinaire Ed Lachman, Solondz’s film finds the humor in the tragic and the tragic in the everyday.

 

白色空間  Lo spazio bianco: Francesca Comencini

s3961864  

一向按照計畫行進的瑪莉亞﹝瑪姬麗塔貝飾﹞卻突然懷孕並且生下早產兒,這讓她心力交瘁只想逃避現實,但為了孩子,她必須重新學習如何生存...。法蘭契斯卡高曼契尼執導電影,入選2009威尼斯影展。

 

阿嬤打官司 Grandmother: 里蘭特曼多薩  Brillante Mendoza

p1531378731  

《情慾按摩院》布里蘭特曼多薩執導。
一椿殺人案件,讓被害者和殺人犯的兩個阿嬤,在雨下不停的馬尼拉四處奔波,一個想為孫子籌喪葬費並討回公道;一個努力借貸疏通,想早日把孫兒從獄中救出。兩個理應敵對的驚世阿嬤,最後竟不可思議地產生交集。 《高潮滿座》、《男孩看見血地獄》導演曼多薩最新力作,再度以寫實精準的影像調度,拍出了最震撼人心的底層生活。
拍攝花絮
·本片獲得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的提名;獲得迪拜電影節最佳影片。
·2009威尼斯影展競賽片2009杜拜影展最佳影片2010西班牙帕馬斯影展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攝影2010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影片、導演入圍
幕後製作
《高潮滿座》、《男孩看見血地獄》導演曼多薩最新力作,再度以寫實精準的影像調度,拍出了最震撼人心的底層生活。

 

奇蹟度假村  Lourdes: Jessica Hausner (Austria | France | Germany)

p900749985  

以黑色幽默手法,探討人生際遇與神績的微妙交錯。榮獲威尼斯影展影評人費比西獎獎、以及維也納電影年度大獎。
年輕時因故癱瘓的克莉絲汀(施維泰絲特飾),這回,她決定走出閉關的生活,不想再孤單一人繭居小島…,於是決定加入庇裡牛斯山的朝聖之旅。
上山之後,她身體由內而外感到異常寧靜。聖靈之地,彷彿一併感染了她的思維、心境…,更驚人的是,一天早上醒來,克莉絲汀竟發現自己雙腿不藥而癒。
她起身走動,感到世界如此神奇…,週旁朝聖客亦對此事嘖嘖稱奇,而對福至心靈的克莉絲汀而言,美好的磁場宛如接連吸引正向事物,就連瀟灑迷人的領隊也開始對她感到著迷。唾手可得的幸福近在眼前…,然而另一方面,那些無緣同克莉絲汀一樣求得神蹟的人,又將衍生何種目光和行為呢?
早年以《走出寂靜》發跡,並憑《艾蜜莉的日本頭家》獲得2004年凱薩獎影后的施維泰絲特,本片挑戰演技層次豐富的殘障女角色。導演則為以懸疑前作《鬼飯店》入圍坎城影展一種注目單元的奧地利女導演潔西卡賀斯樂。
拍攝花絮
·雖然這是一部關於宗教和奇蹟的影片,但是本片導演到劇組成員多為無神論者,就是否相信奇蹟的問題,導演杰茜卡·豪絲娜表示“我相信一些無法解釋的治愈現象,但是我不認為它總是跟精神層面有太多關係”。
·盧德只是一座法國小鎮,但是這裡卻有270個旅館,在法國僅次於巴黎。在這座每年有超過600萬遊客的聖地拍片,導演表示,他們常常得請當地管理部門關閉部分聚會地點,以便爭分奪秒的拍攝。
幕後製作
  不斷探索各種題材的年輕女導演
奧地利女導演杰茜卡·豪絲娜於1995年開始了她的電影導演生涯,並在1999年即憑藉一部《面訪》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旨在發掘新人的“電影基石獎”,嶄露頭角。此後,她雖相對沉寂,但是卻一直在嘗試不同題材,既有表現青春成長陣痛和困惑的《任性天使》(2001),又有驚悚題材作品《鬼飯店》(2004)。在2009年,她終於以這部神學和療傷題材的《神蹟疑雲》引起廣泛注意,她攜此片參與了2009年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的角逐,同時最終摘得費比西獎、人道主義電影獎等四項獎項。
盧德是位於比利牛斯山脈的一座小集鎮,據傳,在1858年,一位牧羊女Bernadette聲稱在此目睹聖母瑪利亞顯靈,此後據稱聖母瑪利亞曾18次出現在同一地方。因此,此地成為了羅馬天主教著名的朝聖之地,特別是對於患有疾病的人來說,這裡更以可以產生神奇的治愈奇蹟著稱。而片中的主人公克里斯汀就是一位因病長期困坐於輪椅之上的女人,她長期以來,在護理人員的照顧下,過著與世隔絕般的生活,身體的病痛帶給了她精神的孤獨。因為一次前往盧德的旅行,她終於有機會走出自己的世界,去盧德,這個朝聖之地,審視周圍的世界。
一次關於奇蹟與現實的開放式討論
在西方,宗教一直是敏感的電影題材,在談到本次對這一題材的嘗試時,杰茜卡·豪絲娜表示,“起初,我只是想拍一部關於奇蹟的電影,題材並不一定要與盧德有關。對於這些期待奇蹟的人來說,這是一種矛盾的情況,你想要被治愈,但是也知道那些痊癒的承諾並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確定的。我曾經研究過盧德,這一世界上最著名的治愈和奇蹟之地。這裡記錄了所有關於朝聖者的故事,其中一個尤其令我觸動,這是關於一個50歲的奧地利婦女的故事,當然,我沒有直接用她的故事,但是我以一種務實的態度強化塑造出了我電影中的主人公克里斯汀。”
為了更好的詮釋克里斯汀的形象,杰茜卡邀請了法國實力派影星西爾薇·泰斯圖德扮演這個角色。泰斯圖德於1971年1月17日生於法國里昂一個意大利移民的家庭,後來進入巴黎戲劇學院,學習戲劇及表演藝術,慢慢進入演藝生涯。外表並不出眾的她,慢慢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氣質,雖然常年扮演一些配角,但是憑藉紮實的演技,一點點積澱,終於在2004年爆發。當年,她憑藉一部表現東西文化衝突的電影《新愛美麗闖東瀛》獲得當年愷撒獎影后稱號,之後在2008年又以《玫瑰人生》(2007)提名愷撒獎最佳女配,接下來的一年,因為在電影《薩岡》(2008)中出色的詮釋了法國傳奇才女作家薩岡,再次獲得愷撒獎最佳女主角提名。在《神蹟疑雲》中,泰斯圖德出色的把握了克里斯汀這個角色的內心世界,將其孤獨中渴望改變的心態表現的充滿了感染力。對於泰斯圖德來說,本片在表演上的一大挑戰就是,運用的台詞很少,她常常要憑藉肢體和表情來詮釋人物,在導演看來,“對我來說,電影最重要的特徵就是它的視覺質感,這一點你很難用語言來表達,這部電影的框架、角色、以及節奏正如對話一般講述了這個故事。”,顯然,泰斯圖德做的不錯,杰茜卡·豪絲娜稱其“演繹了閃光的電影!”
  你是否信仰奇蹟?本片講述了一個關於奇蹟的故事,卻以一個開放性的結局引發觀眾的進一步的思考。在片中,克里斯汀等人帶著尋求寧靜與奇蹟的虔誠心態來到盧德,但是卻發現這個宗教聖地作為一個旅遊勝地也充滿了商業包裹下的世俗,在這片對上帝表示信仰的聖地,卻也讓人感到迷失。克里斯汀渴望改變,本質上,她希望的正是世俗化的普通生活,而如今卻需要憑藉強烈的對神的信仰來實現,她遲疑的審視著身邊的人和事,直到一天奇蹟彷彿真的降臨,這真是奇蹟嗎?奇蹟真的能夠持續下去嗎?導演並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作為一名無神論者,她在這部影片中盡可能繞開關於宗教直接的爭議,而是以寫實的手法,就人類偶然性和奇蹟存在的可能性進行理性的探索,並不做過多的詮釋,卻可能帶給每個思考者的內心持久的震動。

《倒帶人生》| 2009 | 加拿大 / 比利時 / 法國 / 德國 | 雅寇‧凡‧鐸麥爾 
p1365359940  

My Son, My Son, What Have Ye Done: 韋納.荷索 Werner Herzog

s4133407  

一個才華洋溢的演員布萊德,卻親手殺了他的母親,而巧合的是,這和他所演出的希臘悲劇中的劇情一樣...。
警方來到犯罪現場檢視一具倒在血泊中的婦人屍體,被嚇壞的鄰居好奇的在外頭觀望,而頭號嫌犯布萊德則是把自己和人質關在對面的一棟房屋當中。那天早上,布萊德的朋友們曾急急忙忙打電話想阻止他犯案,但卻已經為時已晚,究竟,真相為何...?
導演韋納.荷索以《爆裂警官》以及本片入選2009威尼斯影展。

拍攝花絮
·本片在2009年威尼斯電影節的官方首映日正好是赫爾佐格的67歲生日。

 

沒有人強迫你愛我  Persécution: Patrice Chéreau

p1284960994

達尼爾是一名事業有成的商人,與女友索妮雅交往已將近三年。雖然二人互相深愛對方,但達尼爾卻對這段感情始終缺乏安全感,常因懷疑和嫉妒而情緒失控,無論女友怎麼和他溝通,達尼爾就是不時質疑她是否已對自己失去興趣。有一天,達尼爾搭地鐵回家的路上,因緣際會與一個陌生人有了交談,原先以為只是巧合,卻沒想到對方之後仍不停出現在他面前,並對他表達濃厚興趣,這份試探於是開始走向失控,無論達尼爾怎麼勸退或躲避,都趕不走這名不速之客,甚至影響他與女友之間的感情…。

這是2013 年10 月7 日因肺癌過世的法國導演巴提斯薛侯所執導的最後一部作品,影迷或者仍難忘他的《瑪歌皇后》、《愛我就搭火車》等經典作品,但這部由《性愛成癮的女人》夏綠蒂甘斯柏、《我心遺忘的節奏》羅曼杜里斯、《巴黎野玫瑰》尚雨果安哥拉所主演,呈現一段受到愛情「迫害」同時又將一切施加給別人的矛盾關係的愛慾小品,依舊展現了巴提斯薛侯一向最關心也最擅長的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各種層疊與幽微,絕對不容錯過。


幕後製作

導演帕特里斯·夏侯曾擔任過坎城電影節主席,作品多次參與三大電影節。 《親密》獲得過柏林金熊獎,《瑪歌皇后》也是中國影迷廣為熟知的一部作品。身為一名法國中生代導演,夏侯擅長表現電影裡的情慾糾葛,他同時還是一名優秀的戲劇導演。


靈魂餐廳  Soul Kitchen: 費斯阿金  Fatih Akin

p783160682

2009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 《愛無止盡》、《天堂邊緣》導演費斯阿金嶄新風格作品,曾獲2009年威尼斯評審團特別獎。網羅《愛無止盡》原班演員畢羅優雷、亞當布斯杜克斯,以及《尋找愛情的下落》莫里茲布萊楚聯合演出。

經營有年的「靈魂廚房」對日諾來說,是生活重心、是畢生心血,他悉心研究菜單、傾聽顧客意見,就是為了讓長久來深植人心的人文餐廳,久久延續;相對,慣常受冷落的女友Nadine,也因此決定為自己另尋生命出口,她接下遠在上海的工作,與日諾告離。
女友走後,頓失憑依的日諾,情緒陷入空前沮喪,甚而下了重大決定賣掉餐廳、只盼追回女友,證明自己的心意。

 

在掛名老闆的最後三星期,往昔「靈魂廚房」有過的光輝歲月,全都繞回到日諾腦海裡,他靈機一動,打破規則,放膽任由主廚大試新料理,熱力四射的DJ也卯足全勁high爆顧客的神經,連藝術家都將作品奉到餐廳展示,整個歡快、狂熱的氣氛熱傳整個漢堡當地。最後一天,依依不捨的歡送派對,讓日諾驚覺賣掉餐廳是個錯策。尤其,當他發現買家將拆除餐廳重建為大商場,一股火氣使他決心全力搶救靈魂餐廳…。
曾以《天堂邊緣》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劇本獎的導演費斯阿金,此次,擺脫前作宿命、抑鬱的調性,找回幽默、歡樂的喜感路線。本片於多倫多影展映演,全場歡笑不斷,頗受好評。

p575564445

拍攝花絮
·在影片裡演員莫里茲·布雷多一直用一種類似於卓別林的腳步走路。
·這是導演費斯·阿金的首部喜劇片作品。
·影片在09年的威尼斯電影節上獲得了評委會最佳大獎。
·這部影片本來是戛納電影節的參賽片,可是由於費斯·阿金執著於要保證影片的品質不願趕工,所以錯過了戛納而來到威尼斯。

p575564031

幕後製作
      對於那些只知道《勇往直前》和《在人生的另一邊》的觀眾來說,費斯·阿金的才能將在今年讓他們大吃一驚,除了第一部喜劇片《心靈廚房》,他的一部紀錄片也已經進入後期製作。這個崇拜比利·懷德的土耳其後裔說過,喜劇比劇情片更難以掌握。也還會繼續探討文化的衝突,費斯·阿金將在嚴肅的主題和靈活的題材之間找到新的支點。

p575564223

【移民的故事】
德國導演費斯·阿金一向以擅長處理移民生活題材而名聲在外。在他的電影裡,不同國家的文化衝突、人物的內心情感和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都會得到明顯的展示。而且他習慣用黑色、凝重的筆調來書寫人物在他鄉的“奮鬥史”。雖然這部拍攝於2009年的《心靈廚房》是一部喜劇片,但是它還是沒有脫離費斯·阿金所擅長的“移民領域”。對於自己拍片風格的改變,費斯·阿金說:“整個世界都在變化,我為​​什麼一定要拍攝一樣的影片呢?我不想做那種一輩子只拍一種電影的大師。我要有些改變。同時我也想證明自己有能力處理好不同類型的影片。雖然我以前的風格獲得了極大的讚譽和不俗的成績,但是人總要有所改變的,不能總是生活在過去。”
影片講述了一個“第二代移民”的故事,關於這樣的題材,費斯·阿金說:“他們的父輩是第一代移民,但是他們出生在漢堡,就成了第二代移民。雖然出生在這裡,但是他們卻很難再這裡找到家的感覺。他們在尋找自己生活的時候就會不自覺地將自己國家的文化帶到這裡,每一個國家的移民,都會有自己的生活特色。我就是想把這些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思想擺在一起,展示不同的生活。我的劇組裡有不同國家、不同背景的職員。我經常讓他們在一起討論自己國家的文化,我需要這些。 ”

p575564973

【喜劇巨匠】
其實,費斯·阿金的電影生涯是從短片喜劇開始的,不過他後來的一些嚴肅電影所取得的成績太過輝煌,不少人便忘記了他的發家史。這次拍攝喜劇,對於費斯·阿金來說,不過是回歸而已。
那麼拍攝這部電影,究竟都有誰影響到了他呢?費斯·阿金說:“在影片開拍前,我羅列了一個片單,上面寫了那些我認為有趣的東西。比如說有吉姆·賈木許的《法外之徒》,有伍迪·艾倫,有比利·懷爾德,有劉別謙。我看過他們的所有電影,都很有趣。最後我發現自己漏掉了兩個最重要的人——一個是冷面笑匠巴斯特·基頓,還有一個是喜劇大師卓別林。”
據說,為了拍攝這部電影,費斯·阿金把卓別林的所有電影按照時間順序重新看了一遍,而且他獲益匪淺。他說:“卓別林的電影看上去熱鬧,其實裡面含有很深刻、很嚴肅的話題。我想為什麼不能用一種輕鬆的方式去拍一部嚴肅的作品呢?於是我便從他的電影裡尋找靈感和資料。也是在他的影片的影響下,這才有了《心靈廚房》。現在,即使是我在毫無頭緒的時候,只要看一看卓別林,我就能得到足夠的啟發。有時候我真是想問問他老人家,這些彪炳史冊的電影他到底是怎麼拍出來。”

LINE

活死人之島  Survival of the Dead: 喬治羅密歐  George A. Romero

p1101471492

平靜的田園小島卻遭殭屍病毒肆虐,尚未被傳染的島上居民們分為兩派,一派主張以武力解決這群嗜血殭屍,另一派則是認為這些變成殭屍的家人只是生病了,等到解藥出現就能拯救所有人,而現在能作的就是一邊想辦法讓殭屍繼續「活著」一邊等待...。持相反意見的兩派人馬無法達成共識,反而起了內鬨,一場比殭屍大戰更血腥的戰爭就此展開!

 

鐵男:21世紀極速版  Tetsuo: The Bullet Man: 塚本晉也  Shinya Tsukamoto

p2219795193

《稀人》導演塚本晉也作品,入選2009威尼斯影展。

安東尼是個普通的美國商人,長住在東京並已娶妻生子,但這樣幸福美滿的日子卻嘎然而止...。

安東尼的兒子湯姆莫名遭到神秘男子殺害,傷心欲絕的他開始歇斯底里的要找出殺害兒子的真兇及原因,然而,他卻發現這一切都和曾經是美軍解剖官的父親萊德所參與的秘密實驗有關,隱藏在家族中的秘密就此被揭開...。而就在他第一次違背父親從小的教誨,任由怒氣籠罩全身之後,他才發現原來自己的身體也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因為他身上開始噴出蒸氣和油,所有肌肉也都變成致命金屬武器​​...!
全世界cu​​lt片迷都引頸期盼的《鐵男》系列,終於在1989年首部曲問世後二十週年,推出了第三集《鐵男:21世紀極速版》。當年《鐵男》的推出,金屬與肉體結合的驚人意象席捲影壇,不僅被拿來與大衛林區、大衛柯能堡並論,亦影響了許多歐美導演,昆汀塔倫提諾便是《鐵男》的頭號粉絲。在第三集中,主角的身體也像前兩集一樣突變為金屬,但這次卻是化身為足以引起戰爭的致命武器,並且在殺人恐懼和自我意志間抗衡拉扯著。

從小生長於東京市區的塚本晉也,作品主題也經常試圖呈現都市、工業、科技等所帶來的影響與衝擊。他曾在專門提攜新銳導演的Pia影展獲得首獎,從此嶄露頭角,但真正奠定他B級片之王地位的則是《鐵男》和《鐵男Ⅱ》。他的重要作品包括《東京鐵拳》、《六月之蛇》、《惡夢探偵》等,亦曾演出《殺手阿一》、《戀之門》、《稀人》等片。

這部電影要講述的是關於都市與人性,對現實的不安,以及肉體與心靈之間的關係。 -塚本晉也

拍攝花絮
• 由於全片採用美語對白,塚本晉也為演員們請來了英語執導。然而他不知道美國英語有其特殊之處,所以起初給桃生亞希子請來的是一個澳大利亞人,等發現又問題後只好再重新請人,而桃生也不得不推倒重來從頭開始背台詞。
• 雖然是科幻題材,但本片幾乎沒有使用時下流行的CG手段,而是用傳統的方式拍攝。塚本導演認為影片能表現出CG無法產生的魄力。他還以運用3D科技手段拍成的《阿凡達》做對比,表示《鐵男3》雖然在技術上處於另一端,但在帶給觀眾的衝擊力方面毫不遜色,影片片長只有《阿凡達》的三分之一,而觀後疲勞度卻達到了《阿凡達》的三倍。

幕後製作
驚世之作出續篇塚本晉也再拍《鐵男》
        二十多年前,有個默默無聞的青年籌到了一千萬日元準備拍一部電影。他帶著屈指可數的工作人員兼演員,用撿來的廢舊器材做特效,在一個才四張半塌塌米大小的公寓房內完成了《鐵男1:金屬獸》。他就是日本影壇的奇才——塚本晉也。 《鐵男》在東京的中野武藏野廳上映了三個月,大受年輕觀眾的歡迎,獲得了驚人的上座率。接著,該片又在羅馬國際幻想電影節上拔得頭籌,贏得了眾多海外粉絲。塚本晉也就此一舉成名,此後每一部新作都備受關注,他還頻頻在歐洲電影節上露面,成為新世代日本電影人的代表。
        1992年,塚本又拍了《鐵男2:血肉橫飛》。影片於翌年公映,隨即有美國製片人與他接洽,商討拍攝美國版鐵男。對於能和好萊塢合作,塚本非常感興趣,他會見了許多製片人,期間甚至考慮過與大名鼎鼎的昆汀·塔倫蒂諾聯手或由迪斯尼投拍。然而,美方最終無法滿足塚本的條件——他希望花充分的時間與最合適的演員一起完成。最後,不願妥協的塚本決定還是由自己在日本拍續集。
一晃十七年過去了,《鐵男3:子彈人》終於和引頸期盼的影迷們見面了。
        最新的《鐵男》和前面兩部一樣由塚本晉也“包辦”,他一人獨擔導演、編劇、攝影、美術、剪輯數職,還在片中扮演了追殺主人公的無名神秘人,構築出獨特的鐵男世界。
        《鐵男3》秉承了鐵男系列的一貫風格,以充滿視覺衝擊的暴力和奇幻為看點,然而有意思的是,新一代的鐵男從破壞狂變成了帶著哈姆雷特味道的人物。塚本表示:“前兩部《鐵男》都有對都市的肆意破壞,然而如今這個時代,都市一旦被破壞就無法再生。因此本片的主人公安松尼是個一直在煩惱'是破壞?還是不破壞的?'的英雄。”
全片英語對白 洋帥哥領銜主演
        《鐵男3》雖然是貨真價實講日本故事的日本電影,卻全篇採用了美國英語對白。出演新一代鐵男的也是美國人Eric Bossick。
        高大帥氣的Eric是從試鏡選拔中精挑細篩出來的人選。他是個攝影師也做過模特。 Eric本人是塚本晉也的影迷,在學生時代看過《鐵男》,並深深為之痴迷。 Eric起初並不知道塚本要拍鐵男新作,只聽說他在辦試鏡活動就興沖沖地報名去參加了。甚至拿到了劇本,看到是關於機械人的故事後還是沒聯想到《鐵男》。直到通過兩次試鏡之後才得知“真相”。對於自己能獲得這個角色,Eric又驚又喜,深感光榮。
        塚本晉也對Eric也讚賞有加。他透露:“除了特別危險的戲,任何變身場面Eric都表示要親自出演,不用替身。在前兩部作品中,田口演的鐵男在變身後都是由其他人扮演的。”

《爆烈警官》| 2009 | 美國 | 韋納·荷索 
p1077983407

末路浩劫  The Road: 約翰希爾寇特  John Hillcoat

p1080652437  

在末日降臨前,你是我冒險求生的唯一理由!
在不久的未來,世界陷入毀滅邊緣,人類文明消失殆盡,在漫無天際的冰天雪地中,一對父子不斷的向南走,尋找溫暖的地方與活命的可能,天空沒有星星、沒有太陽與月亮,白天是煙塵與灰燼,夜晚是無盡的黑。
父親(維格莫特森飾)與小兒子推著超市手推車,一路回想著在故事開始前就自殺身亡的妻子(莎莉賽隆飾),他們唯一的武器是一把只有兩顆子彈的槍。他們不時警戒躲避著其他的人們,以保護自己的安全,在這個殘酷與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兩個父子不時發生磨擦。
終於,兩人來到了期望中的海邊,父親的病情愈加嚴重,茫茫大海與空無一人的海灘,兩個人的命運將走向何方?
拍攝花絮
·本片是導演約翰·希爾寇特拍攝的第一部美國電影。
·《末日危途》的小說在美國出版之前,希爾寇特就已經讀到了一篇書評,他隨即決定要把其拍攝成電影。
·《路》(The Road)這本小說為考麥克·麥卡錫拿下了2006年的布萊克紀念獎(James Tait Black Memorial Prize),2006年的美國國家圖書獎和2007年的普利策小說獎。
·據說,《路》曾經影響了遊戲《輻射3》的製作。
·為了找到合適的外景地,劇組走訪了賓夕法尼亞、俄亥俄、路易斯安那、華盛頓與俄勒岡。
·本片全部實景拍攝,沒有一個在攝影棚中的鏡頭。
·為了在室外錄下單一的風聲,而不是混雜了鳥叫、警笛和馬達的聲音,錄音師使用了單向麥克風。
·在影片中,維果·莫特森的鬍子和臟兮兮的頭髮並不是化妝的結果,這些“道具”屬於他本人。
·為了扮演好父親這個角色,莫特森閱讀了大量的叔本華的作品,並且和流浪漢進行交流。
·莫特森在片場將自己的攝影機、詩歌集和自己灌的鋼琴曲唱片和他從東歐買回來的書當做禮物分發給了劇組成員。
·影片中幾乎沒有音樂,僅有的幾個段落是用對位法譜寫的。
·影片的上映日期一再推遲,製片公司最早制定的上映日期是2008年的11月26日。後來推到了一年之後的2009年11月25日。
Quotes
精彩對白
The Man: Everything depends on reaching the coast. I told you I would do whatever it takes. Wife: Like what? Like what?
男人:所有的一切都要等到我們到達海邊後再做定奪,我一定要這麼做。
妻子:那又怎麼樣?有意義麼?
The Boy: Are we gonna die?
The Man: We are not gonna quit. We are gonna survive this.
男孩:我們會死麼?
男人:我們不會放棄的,我們會活下來。
幕後製作
  末日景緻
考麥克·麥卡錫是當今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小說家之一。他1992年的作品《All the Pretty Horses》被改編成了《脫韁野馬》,2006年的《老無所依》被科恩兄弟搬上了銀幕,並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而本片的改編來源——一本名為《The Road》的小說也為他獲得了2007年的普利策小說獎。
影片描繪了一個在地球毀滅之後,人類尋找希望,艱苦生存的故事。小說中最令人難忘的就是麥卡錫對末日景色的描繪,那麼怎麼才能在生活中找到這樣的荒涼的景緻呢?導演約翰·希爾寇特說:“小說裡沒有具體寫是什麼原因使地球毀滅,所以我決定放棄一切背景說明,讓觀眾自己去猜測發生了什麼。為了找到這種末世景色,我們得排除一切生命跡象--有顏色的東西部能要,植物不能要,鮮亮顏色的衣服不能要,小動物不能要--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單色的世界。不過我又不需要一個人為製造出來的世界,我希望電影裡的世界盡可能地保持原生態的模樣。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最後在匹茲堡找到了合適的外景。”匹茲堡是賓夕法尼亞州的第二大城市,在它的近郊曾經都是重工業公司的住宅區。隨著上一次經濟衰退的來襲,大部分企業倒閉,這些職工也都搬了出去。於是在上個世紀​​的80年,這個小鎮子就被廢棄了,在也沒有人居住,甚至連流浪漢也不來這裡。導演發現了這個“風水寶地”後,就在這里安營扎寨,拍攝起了電影。
為了能更加貼切地表達出“末日”這個概念,導演在影片的音樂上也是煞費苦心。不同於一般好萊塢電影的音效轟炸,希爾寇特在電影裡非常節制地使用了聲音元素。他說:“我不希望電影裡的聲音和畫面看起來不搭調,所以我基本沒有在影片裡加什麼音樂,可以說這部電影是沒有音樂的電影。而且為了讓背景聲音一樣末日和死寂,我讓錄音師使用了單向的麥克風,錄下來的只有風的聲音,聽著電影裡呼呼的、單調的、甚至是乏味的令人不快的大地呻吟的風聲,我對影片有了一種別樣的感覺。”
由於拍攝時間的加長,天氣漸漸轉暖,樹木發出了新芽,地上的積雪漸漸融化,這是導演最頭疼的事情。希爾寇特說:“身上的厚衣服漸漸穿不住了,太陽也越來越大,這讓我很頭疼。每次開拍前,我們都要在地上灑上一層人工的粉末,演員也必須裝出很冷的樣子,後期製作的時候也要為他們的呼吸裡加上白色的霧氣。實在沒辦法的話,一切只有借助於後期了。
  維果·莫特森挑戰演技
雖然被電影界稱為“演技派”的維果·莫特森有著豐富的表演經驗,可是他對《末日危途》中父親的角色依然不敢掉以輕心。這位擅長出演低成本獨立製作影片的明星,此次拍攝本片,可謂是遇到了極大的挑戰。他說:“當導演找到我的時候,我正準備好好休息上一陣子。前面兩年,我都在疲於應付各種電影的拍攝。整整兩年時間,我一直在工作,所以我決定開幾場攝影展,放鬆一下。後來希爾寇特找到我,給我看了劇本和小說原著,我明白我沒法拒絕這個角色。這個筋疲力盡的父親非常完美地契合著我當時的心理和生理狀態,而且我還覺得雖然這個父親很疲勞、不知道他們走到海邊會發生什麼,但是他還是充滿希望的。所以我覺得這個角色由我來演是很恰當的。”莫特森答應扮演男主角之後,事情就簡單多了,對於導演希爾寇特而言,電影的一個重頭戲有了著落;對於莫特森而言,他需要做的就是養養頭髮和鬍子,並且減一點點體重。
為了達到小說中父親的“悲天憫人”的精神境界,莫特森開始了對自己的打造。他開始有選擇地進行一些閱讀,聽固定的音樂,每天嚴格得像僧侶一樣安排自己的作息,他甚至改變了自己的一些飲食習慣。他說:“無論處於怎麼樣的生活環境之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想,都會有自己的希望。我和一些流浪漢交談過,這些人非常各異,要么有暴力傾向,要么平易近人。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希望自己能改善當下的生活。對於這樣的一種生活,在地球的末日之後的人類也一樣會有憐憫之心。不過在層層的壓力的重壓之下,他們可能忘記了同情,有的只是暴怒。因為要活命、要吃飽肚子、要穿暖衣服會讓人類失去理智和自己的社會性——這就是小說裡展示的地球。我不敢說電影能超越小說,成為一流的作品,但是它一定會給人以不同一般電影的啟示。”

 

白鬼子  White Material: Claire Denis

p1086721741

2009威尼斯影展競賽片與2009多倫多影展。克萊兒德尼執導,當代最偉大的演員伊莎貝雨蓓與克里斯多夫藍伯、以撒迪班柯聯合主演。
伊莎貝爾修伯特依然強悍,飾演一個面臨非洲暴亂,卻不肯放棄咖啡園離開的法國女人,在被逼向邊緣的過程裡,我們不僅看到她層次分明的演技,更感受到從小在非洲長大的導演克萊兒丹妮絲入迷又痛心的回顧。歷史糾結與利益爭奪演變成殘忍的屠殺,壓碎了主角對種族關係的天真期盼,在看似詩意的鏡頭裡,現實教人更不寒而慄。
拍攝花絮
·此片的編劇瑪麗·恩迪雅在2009年11月獲得了龔古爾文學獎。

p1086722306  

幕後製作
《白色物質》是一部把女性堅強不屈精神發揚光大的影片,這部影片有兩個強硬的女人,鏡頭前的是伊莎貝爾於佩爾,鏡頭後的是導演克萊爾·丹尼斯。
克萊爾·丹尼斯的影片講述後殖民時代的種族衝突,但對殖民者的國籍她並不感到不安:“因為我從來不當自己是法國人”,對女主演於佩爾的溺愛,她毫不掩飾: “於佩爾讓我有上癮的感覺。”
丹尼斯為於佩爾拍《白色物質》 談種族衝突放狠話
Q:你小時候在非洲呆過很長時間,對你來說,《白色物質》是部很私人的作品嗎?
克萊爾·丹尼斯:如果要說私人,我所有的作品都很私人,我的上一部作品《35瓶朗姆酒》是關於我祖父的,但《白色物質》有些特別,這是為伊莎貝拉·於佩爾創作的作品。當然我確實很愛非洲、我在那裡生活過,試想一下每天早上我打開報紙,看到發生在埃塞俄比亞、加蓬的不幸的事情。我沒法不掛念那裡。 |
Q:你第一部長片《巧克力》就是關於非洲殖民地生活的,《白色物質》算是你的回歸嗎?
克萊爾·丹尼斯:我拍過不止一部關於非洲的電影,像《不怕死》。拍這部電影不是因為我覺得這是個回去非洲的好機會,於佩爾非常希望通過參與創作一部我的影片,讓我把她帶去非洲。她曾經建議我改編萊辛的《野草在唱歌》,那本書的背景也發生在非洲,但我更想講述一個發生在當下的故事。
Q:於佩爾的角色就是為她量身定做的嗎?在你創作劇本的時候,有按照她的形象來塑造人物嗎?
克萊爾·丹尼斯:她讓我有上癮的感覺,當鏡頭對準她,就想一直盯著她,她能讓一個導演達到非常興奮的狀態。她理解力和膽量超強,有時候她就像個玩具,那麼小的個子,對任何表演的要求她隨導演調度,絕不提出質疑。她膽子大到有時會困擾我,比如她在拍攝時把卡車開得飛快,我根本追不上。
《白色物質》不做道德判斷德尼對非洲困境不絕望
Q:影片的結尾是陰鬱絕望的,這是否意味著你對非洲的未來不抱任何希望?
克萊爾·丹尼斯:我對世界感到失望,我覺得我們應該為發生在這世界的悲劇負責,如果說非洲處於崩潰邊緣,那這是大家的責任,但我無法預見它的未來是否黑暗,相比非洲,我對歐洲抱著更大的擔憂。讓非洲各個國家之間保持平衡是很困難的事,但像奧巴馬這位非洲的孩子如今也當上美國總統,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
雖然非洲是法國的殖民地,我並不為自己的國籍有罪惡感,因為我並不覺得我是法國人。我是歷史的一部分,因為我在非洲經歷過很多人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我也對很多人熟悉的事情感到陌生,我的所見所聞開闊了我的視野。我覺得經濟全球化其實弊大於利,在我的電影裡,在世界一個小角落,一切都是不公平的,但這不代表我有負罪感,或者我預見到了未來,我只是一個早上起來看看報紙喝喝咖啡的普通人。
Q:在電影裡的咖啡園,白人園主處理著黑色的咖啡豆,這是一種歐洲控制非洲的象徵嗎?
克萊爾·丹尼斯:我們取景的咖啡園最早是德國人開的,後來轉手給了希臘人,現在的園主是肯尼亞人,他們種植的咖啡是一種在高山上生長的品種,這種品種很脆弱,培植和處理的工序非常複雜,所以也相當昂貴,如今要種植這種咖啡,如果沒有30公頃的土地來種植,根本沒法維生;我想讓你們看到的是,這些咖啡園主不像以前的殖民者,在一個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地方,他們唯一能做的是想方設法生存下來。
Q:你一直讓影片的黑白兩方保持平衡,直到最後你都沒有對主角或童軍的遭遇給出自己的道德判斷?
克萊爾·丹尼斯:我不想去下判斷,故事在很短的時間裡發生,我給出唯一的評價是:軍隊把叛軍頭子和童軍都殺了,血洗了村子。對我來說,下定義是很無聊的事情,我也不覺得我有能力去作什麼裁決,我只能說我有品位,有時好,有時壞,但去判斷什麼是對或錯,會讓我覺得很奇怪。我也不喜歡那些喜歡下定義的電影。這種情況不但發生在好萊塢,很多法國電影也喜歡搞正邪分明,但對我來說,電影是促進民主的工具,電影就像莎士比亞的著作,好壞之間有非常寬泛的灰色地帶。
文藝導演也顧及觀眾感受德尼提及童軍痛心
Q:你在創作的時候,心裡會想著觀眾的感受嗎?
克萊爾·丹尼斯:當然會!在籌備《白色物質》的劇本和製作團隊,找來於佩爾和克里斯多佛·蘭伯特主演,去喀麥隆取景的時候,我就確認這個故事必然會有打動人心的地方,所以我才會完成這部電影。
Q:你在拍攝前有做過什麼準備工作嗎?比如,採訪真正的童軍。
克萊爾·丹尼斯:我認識一個出現在一部紀錄片裡的童軍,但我沒有興趣特意跑去結識童軍。如果我遇到童軍,我希望用另外一種方式幫助他們,給他們建學校,而不是把他們找來拍電影,但我把這部影片獻給他們,他們就像是一條貫穿外部世界和咖啡園的長河,他們既是恐怖分子,又是受害者。
Q:把攝影器材運去喀麥隆拍攝很麻煩吧?
克萊爾·丹尼斯:一點也不!我從法國帶去喀麥隆的只有於貝爾、蘭伯特、部分攝影機和工作人員,喀麥隆電視台借了很多器材給我,後製也是在喀麥隆完成的。在影片裡看到的那些骯髒的灰房子,都是臨時建的,如果在法國拍成本會很高的,我感到很幸運得到他們的幫助。
Q:你對《白色物質》的票房前景有期待嗎?
克萊爾·丹尼斯:我現在一點概念都沒有,《35瓶朗姆酒》在英國很成功,但在德國祇上映一周就下畫了。票房和口碑只能等公映後觀眾看過了才能判斷,即使昨天影片首映了,我也不知道結果會怎麼樣,可能誰都不會去看這個片子,可能它根本就是災難,但現在就這麼悲觀還為時尚早。

p2261043663

In White Material, the great contemporary French filmmaker Claire Denis, known for her restless, intimate dramas, introduces an unforgettably crazed character. Played by a ferocious Isabelle Huppert, Maria is an entitled white woman living in Africa, desperately unwilling to give up her family’s crumbling coffee plantation despite the civil war closing in on her. Created with Denis’ signature full-throttle visual style, which places the viewer at the center of the maelstrom, White Material is a gripping evocation of the death throes of European colonialism and a fascinating look at a woman lost in her own mind.

 

意外  Accident: 鄭保瑞  Pou-Soi Cheang

p2196915557

杜琪峰監製,《怪物》導演鄭保瑞另一部作品,任賢齊、古天樂主演,入圍第66屆威尼斯影展。

布萊恩是個專業殺手,專門設計各種「意外」事件來達成客戶的死亡委託,也​​許是罪惡感作祟,天生多病的他總是神經質般的小心翼翼,但仍阻止不了妻子死去...。

在一次任務失手之後,布萊恩更加確信有人要對自己和同伴不利,逐漸升高的緊張和不安讓他漸漸分不清真實與幻覺。可能目睹布萊恩犯案的一位神秘保險員伺機​​靠近,讓布萊恩決定先下手為強,以杜絕後患...。

拍攝花絮

·《意外》被稱為銀河映像公司的“暗字頭”系列第三部,前兩部《暗花》、《暗戰》都影響深遠。
·由於拍片的需要,古天樂和任賢齊需要在炎熱的天氣裡穿冬裝。這很讓人不舒服,就像在進行減肥運動一樣。使得古仔每天只吃得下一餐飯,足足瘦了有二三十磅。
·本片入圍了第66屆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p1782919642

幕後製作

銀河風格各自表述

        有記者問及鄭保瑞的影片,為何與杜琪峰如此相似時。鄭保瑞表示其實有不少差別的。 “這部電影中,很多動作戲,場景的切換也很快,如果杜琪峰來拍,肯定不是這樣的。” 至於為何影片前半部的打光手法,明暗反差大,很像杜琪峰;可後面就變成自然光且柔和時?鄭保瑞則稱這是劇情需要,不是刻意製造影像風格。而對於影片中精彩的殺人手法,鄭保瑞顯然很有自信:“如果杜琪峰來拍,肯定不是這麼殺人的,只是感覺上有點相似,不能算是影響了。”

鄭保瑞:每天想著怎麼殺人

        編劇每天都在想著怎麼殺人。導演鄭保瑞對這個很有感觸。像第一場戲,玻璃掉下來的那場,他之前是想用音波把玻璃碎掉。後來找專家諮詢,還弄來音波槍試驗,雖然能夠爆,但聲音卻很大。這個方案只好被否定了。又比如下雨的那個,鄭寶瑞整整想了兩個月,想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殺人法子。因為那場戲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一定要在那個地點殺人,而現場只有一個電車軌。如何出人意料地使用“電”,成為一個難題……

        正是因為每一個殺人的方法都想瞭如此之久。鄭保瑞終於做到一部戲死了這麼多人,卻沒有兩種相同的死法。

古天樂:殺人是一個滿足感

        古天樂扮演的角色是個職業殺手,存了很多錢,殺了很多人。但這個角色殺人不是為了錢,而是為了一個滿足感,殺一個人就有一種滿足感。按古天樂的理解,正是因為這個角色很聰明,把殺人弄得像意外。因此反過來,當有一天他發現可能有另外一個人想殺他的時候,那種危險感就會加倍。這樣一種矛盾的情感糾結著,使得這個角色一路走到底,根本收不了手。
韓雨芹:這個戲完全沒有劇本

        拍這個戲的時候可以說根本沒有劇本。導演會告訴韓雨芹去演一個平常的妻子。進到一個房間之後,就讓她想怎麼樣演就怎麼演。 “這可能是香港導演跟內地很多導演不一樣的地方。”韓雨芹對此大加稱道:“他們會需要你臨場的一些即興的東西,而不是你在家里安排設計好的很多演戲的痕跡。他們想要你出來更多的你自己最真實的那一面的東西。”

 

沒有男人,女人更美  Women Without Men: Shirin Neshat

沒有男人女人更美(2009).jpg

改編伊朗知名女作家Shahrnoush Parsipour同名小說,刻畫當地女性遭遇的困境,與努力不懈而來的突破。

英美強權掀起的政變,影響了伊朗歷史的命運,這個關鍵時刻,就落在1953年。這個夏天,四位身份不同的女人,交錯於一座美麗的果樹園,她們的命運,也在此碰發出生命的重要蛻變…

一位婚姻不幸的中年女人、一位年輕應召女郎、還有試圖挑戰傳統的新女性,以及一心只想成婚的女子,這四位女性,人命際遇是如此殊異。時局正值空前混亂…,她們遇到彼此,也彷彿看到自由的曙光,藉由彼此慰藉、陪伴與依靠,得以從中抽取與男性威權抗衡的力量。
但,果樹園外,旋飛著紛亂的宿命因子,無情地將她們團團圍困,隨之伊朗的歷史,亦同時進入悲劇性的變化中…。

導演處女作便一鳴驚人掄下威尼斯影展最佳導演,伊朗女性藝術家詩琳娜夏特以本片反映出回教改革的歷史時刻,舊時代女性處境的不堪,得以鮮明而震懾地呈現於觀眾眼前。

arrow
arrow

    盆栽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